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旺妇-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寻香惊讶极了,从来吃过这么奇怪的味道,不过很好吃,完全可以当水果吃。
二百窝土参子,一窝下面至少有两三个果实,最少可得四五百个土参果,寻香盘算着,再过一个月给老王送五十个去,然后在药林边再种一百窝,别的放着自家食用。
灵池里的水参子已经吃掉一半,不能再采了!以后就用土参子给大家熬晨粥。
不知道土参子熬粥是什么味道,还有用土参子再做种,明年它会长成什么样?寻香掏了一窝起来,这才知道为什么当初做参垄时,一窝要占半米宽,一窝下面竟然有五六个土参子果实,根本不只两三个!
寻香不敢相信,又掏了一窝,拔起来,这一窝有六个!
这么算来这一批土参子至少可得千个果实?
寻香折断一根土参子,又把它们当种,种回两个掏空的土窝里。看看石洞外还有一片宽阔的野草地,兴起之下在另一边又刨了块土出来。原来家里事多心杂,不是这事就是那事,加上对土参子不了解,只种了二百窝,对新出的土参子,她极好奇,所以在另一边又种了三窝,看看它们以后长出来的果实又会有什么不同。
然后把十个果实放进洞里,只拿了五个出去,用作熬粥,五个足够全庄的人吃了。
吴妈妈专管水参子,次日一早,少奶奶突然把水参子换了新品种,交给她六条土参子,她惊诧极了,可是不敢问少奶奶。
洗净一根土参子,折断一角,尝了尝,很特别的味道。
吴妈妈大多时候在庄内管事,没事时她也会去庄外的地里逛逛,地里有些什么,她大体都知道。少奶奶在哪种的这土参子呢?这些土参子可是带着很新鲜的泥土味道,又叫土参子,显然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少奶奶会化符水种水参子,吴妈妈可以想象,可是这土参子又是长在哪里的呢?
自然早粥的味道有所改变,而且颜色变得血红浓稠,吴妈妈很会圆事,告诉大家,少奶奶给粥里加了几样补药。
大家想着寻家的药林,居然没有人怀疑。吃着甜甜的稠稠的,倒是另一种好吃的味道。
吃了几早上土参粥,寻香发觉土参子好象补力量,谷庭仪和莫氏都这么说。寻香觉得,大概水参子补人的精气本元,而土参子壮力盈血。
四月二十八越来越近。
寻香盘算着两件事,一是四月二十八以后,开始着手往寻庄西面扩建小院,二是下个月起要种土参子。
扩庄的事,和祖父祖母一说就通,祖父非要寻香用他放在她手上的银子,寻香手上有这么大笔钱了,根本就不缺钱,自然不肯用他的钱。
寻庄要扩建了,沛林每天和祖父兴奋地商量怎么修新院子。本来寻香想亲自设计的,可是看沛林和祖父为此津津有道的,只得把这事让给他们去操心。
莫氏则带着女人们为两起婚事费神,她操办过谷家儿辈孙辈的婚事,因此这事寻香又插不上手,只每天负责去茶行查看生意,日子过得十分轻松惬意。
到四月二十八这天,寻庄摆了二十桌酒席,果庄和田庄的人都来庆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两对新人送进洞房,自然不在话下。
三、天行健
1 天行健,良人勿忧
五月,寻庄西面开始扩建。涉及动土动屋,自然有选择吉日,定在五月初六祭神动工,这天林家夫人、吉祥坊的老板都有送了贺礼来,之后土木大兴,进入快速的建设中。
谷园在谷庭仪手上时有扩建过几次,而且他治理巡州十多年,对于建设和扩庄这样的事,很有经验,而且他是个做事稳实的人。打地基时,他非要工匠们掘地两丈多深。他说巡城临巡河,寻庄又在凤鸣山尾翼上,若遇风暴时,风势极强,原来曾有房子被吹翻过的事,因此不惜人工,定要深挖夯实地基。
莫氏对沛林和寻香说到谷庭仪当年的事,目光仍然荡恙着对丈夫当年当官为民办实事的祟敬,“你祖父不只带人修个庙宇,大房子,还有巡河一带好多河堤,都是他盯着修的。”
自古以来,对于建房子有句流传的俗话,房子修多高,地基挖多深,寻庄的房子不可能有两丈多高。不过,这是老人可爱的固执。寻香和沛林也不强行反对。
修房子时,每天早上,老两口和小两口便在西头的竹林里泡上茶,看着工匠们施工,谷庭仪不时指挥大家挪树、打石头、挖地。
寻家借着这次扩建,风伯带人将寻庄附近的地都加了高高的竹篱。
不只这些,谷庭仪还让风伯找人把寻庄改成了“寻园”,他说寻家要越来越壮大,以后要建得比谷园还大。
沛林想只要祖父高兴,就随便他怎么。寻香本来就想将来把寻庄建成被卖掉的寻园。
半个多月后。地基好了,开始垒墙。
夏天的上午,寻香拿着把团扇,穿着轻逸的浅蓝夏裳。在药林里转悠,待收了玉米后,她打算把药林西面的一片玉米地用来种土参子。
沛林跟着祖父祖母在西头的竹林里看着工匠们挖地垒墙。她就在药地和花圃林里徘徊。
碧宵境里用新结的土参子果实做种另种的几窝,才半个多月就长出鲜绿的叶子,看着跟去年初种时没太多差别。
这一次碧宵境里可挖到上千个的土参子果实,而且一根土参子可以分种成好几窝,寻香想在外面种上三百窝。
可是栽种时,大家问她从哪一下弄出这么多土参子种时,她怎么解释呢?
吴妈妈心细。发觉土参子拿出来后,少奶奶似有心事。这时她以送茶为由来到药地。
连晴了许多天,别的人都在茶林里给茶树保水,只少奶奶在药地边的树下发呆。
“少奶奶,喝点凉茶吧。”吴妈妈叫她连叫几声。寻香才回过神,接过吴妈妈递的一杯凉茶。
“你有什么心事,给我说说,看我能不能给你想想办法。”吴妈妈关切地问。
这事恐怕真得找她帮忙了,想着重生回来时,好多事都是吴妈妈陪着她走过,寻香把心事对她说出来,“过些天我想在那边地里栽一批土参子,可是”
“这个简单。交给我来办。晚上我端些泥土堆在我屋里,到种时,就说是你在我屋里培育出来的。反正我住的那屋子,里面有个小屋子,只堆了些没用的东西。”吴妈妈理解她的担忧,脑子很灵光。当即就想出办法。
寻香眼睛一亮,“谢谢吴妈妈了。”
吴妈妈四下看看,悄悄问她,“水参子是符水种出来的,土参子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寻香想用吴妈妈的办法回答她,可是吴妈妈每天帮她打扫屋子,哪里哄得过她。寻香没办法回头,眉头一皱,不出声。
“我不问了。”吴妈妈觉得不该为难少奶奶。明明都没见过少奶奶屋里有用符水种水参子,又在哪可能见到与土参子相关的东西呢?
“你那土参子大概什么时候拿出来种?种出来后能卖钱吗?”吴妈妈知道土参子是好东西,可是外界没有人见过这种东西,断定不出它的价值。
“五月底吧。能不能卖钱,我不知道,不过就是我们自己吃,吃了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也好呀。”
寻香只能回答到这个程度上,所幸吴妈妈没再追问它的来历。在药地呆了一会,吴妈妈忙着安排中午的饮食,就先回了院子里。
吴妈妈总是能帮她解围。
夏风吹过,寻香的心情随之舒适凉快,眺望着茶林,只一会,又有犯愁起来。
寻家的茶太好卖,春季制了一千三百斤茶,现在茶库里只剩下五百多斤了。这才五月,夏天正是卖茶叶的旺季,只怕到五月底时,库存只剩下三百来斤。寻香怕库存维持不到立秋时。
寻香钻进花圃林,走到近处的老茶林边。
去年冬天下了场雪,春天的茶叶的确长得更好,廖氏说今春的茶叶,是这些年以来收成最好的一年。
又看看远处的新茶林,它们在近两年是不可能产茶的。
寻香弯腰看了看老茶树,颜色老碧,要是下个月能制上两百斤,便不怕断货了。可是这个茶叶的颜色,根本就制不了茶的。
唉
寻香长叹一声,眉着拧成一个结。怎么样才能不断货呢?
她在花圃林溜逛起来,原来仓夫人用别的花木制过茶,其实这么大一片花圃林,有不少树极高大,树叶青翠,花圃林里有两棵紫云杉,还有院子里有四棵紫云杉,另外有八株翡翠碧丝。
试一试!不要因为巡城人原来不喜欢仓家制的茶,就有所顾虑!
寻香没制过紫云杉和悲翠碧丝,仓夫人能用这个制茶,她有什么不可以?其实仓家的岁寒三友和绿蚁徘徊,她觉得挺好的,就是马老爷都觉得它们挺好。至于到时拿出来卖多少钱斤,等制出来后再说。
看看天色,明上午来采叶吧!
寻香摇着扇子,心情又舒缓下来,沿西面往工地走去。
日头渐烈,祖父祖母和沛林已回屋里了。
天气热了,寻香给海涛说过,工匠们到午时就歇息,到下午申时后再出来,别大热的天给弄得中暑。
工匠们看到寻家的少奶奶从工地边上走过,都尊敬地看着她。她对他们极好,上午、下午都有让人泡凉茶、煮药粥给他们喝。
寻香摇着扇子走进西面的竹林。莲儿从药地找她找了一大圈,找来边叫,“少奶奶,你在哪里?”
寻香停下足,在竹林看着东张西望莲儿,唤她一声,这丫头惊乍乍的,又怎么呢?
“原来你往这边来了,难怪我在药林和花圃林找了一圈,没找到你!”莲儿找她真的有事,跑过来,满头汗水,急切地道,“林家夫妇来了。”
林商人出去有几个月了,终于回来了?
寻香连忙从大门进了前堂。祖父祖母和沛林正陪着林家夫妇喝茶吃果说话。
林商人一看到寻香,就激动道,“妹妹。这一回我可是没辱使命,有帮你打听到许多关于茶叶的事!”
沛林正在翻看一本手抄册,看得眉开眼笑的,见寻香回来了,喜悦地对她道,“香儿,快来看,林大哥从别人手上抄买来的一本《茶说》,有的东西我们没见过呢。”
林商人起身指着桌上的一堆物品,“这是我给你带回来的南方黑茶,和东南白茶,还有些别的茶叶,可是品种多多呀。”
寻香两眼一热,林大哥真的把她当亲妹妹一样帮助。
几月不见,林大哥黑瘦了许多,不过精神比原来更旺,寻香感激地道,“林大哥,你快坐下说话。”
林夫人穿着一身淡绿的绸裳,摇着把绢织团扇,满头新饰得意地晃几下,“你大哥呀,昨天晚上才到家,今早去了趟布行交待了些事,就忙着来给咱妹子回消息来了。”
寻香眼睛一亮,看着她的头上戴着一对漂亮的金钗,“大哥真体贴,给嫂子买新首饰了。”
天气热,林夫人没有抹粉,寻香觉得她今天比往常好看许多。
“可不。只有一对,说是南方一个名匠打的,这个样式只打了一对,连我女儿都没得到呢。寻香即时地看到林夫人的新首饰,令她高兴得更加温柔,不时拿一双倩目看自己男人。
林夫人想听寻香说些高兴和满意的话,“妹子你快看看你大哥给你抄回来的书,可令你满意。”
寻香从沛林手上拿过书,细细地翻读了一阵,虽然抄得杂七杂八的,却是《木华痉和《茶痉难得的补充,里面不仅有收录各处的制茶工艺法,还有关茶作膳、作汤等多种养生保健法,与《本草纲目》里茶有 极大的药用和保健功效之说相应,都是适用的例证。
“大哥,要抄得这书不容易吧?集录这本书的人,想必是走遍天下的茶客?”寻香为之震憾。
林商人看她极满意,微笑道,“这书合妹妹的意就好。滇南有座黑茶山,初春时我正好先去了滇南,那里正搞黑茶会,我在那里遇到一个同姓人,叫作林双全,他是东南地方云岩的一个茶人,自家有很大一片山头,山上有好多品种不凡的茶叶,尝了我家妹妹制的黑茶,还有我带出去的极品状元,他说天下制茶好手,非你莫属,他若不是急着回家收茶,就想来拜会你的。”
林商人把桌上一个纸包打开,里面有十几粒白茶种子,推到寻香面前,继续说道
2 敢想敢为
“说来也巧,他听说我做布业,给我介绍了云岩有种丝绸极好,我便跟他一起去了云岩,此行我可是双丰收,既帮妹妹找到这本书回来,还采购了一大批云岩丝绸回来,他还赠了我不少茶叶,我见白茶稀少,特向他讨了种子,他说若不是我家妹妹是天下难得的制茶高手,他这种子别人就是出一万金,他都不给的。他年纪比我大许多,我走时,又与他拜了兄弟。”
林商人喜不胜收,此行是他一生中外出最有意思的一次。
林夫人看着寻香,吃吃笑道,“你大哥和那个林双全有缘得不是一般,一直以来你们不知你大哥的名字吧?你大哥叫林新全,和林双全只有一字之差,仿佛生来就是兄弟一般。”
寻香和沛林怕嫌对人家不敬,一直不好问他的名讳,此时方知,原来林商人叫林新全。
谷庭仪呵呵笑道,“果然因缘非常。”
寻香激动得向林商人福了一礼,“谢谢大哥。”
“你快把我带回来的茶,泡来试一试吧。滇南的黑茶与你制的还是有点区别。那双全大哥说了,若是天生的茶人,兰心蕙质,只要一品别人制的好茶,便能知自己不足在哪里,再加这本手抄册,说我妹妹将来必定是天下第一茶人。”林新全期待地看着寻香。
“大哥,你待我们真是太好了。”沛林激动地起身握着林商人的双手。
林商人高兴地扶着他坐回椅子上,这才发觉他能动了,惊叹道。“妹夫好许多了?奇迹呀。我出去不过几个月,妹夫就能走路了。”
林夫人掩嘴笑得头上缀的珠串直抖,“可不。我家佳音过几天就满十五,和亲家商量好了。待秋天不怎么热时,就过门。今年是个好年头,时时都有好事情。”
莫氏笑道。“到时我们可要为佳音好好祝福一番了。”她这话一语双关,言外之意,到时定要送佳音一份厚礼。
“谢谢老太太了。”林夫人自然听懂她的意思,高兴得满脸放光,她不图寻家的财,图个心意和面子,怎么说谷庭仪原来都是管过巡城的同知。
寻香先泡了林大哥带来的黑茶。大家慢慢品茗与寻香制作的相比较,的确有些差别,寻香是制茶的人,最有感受,原来这制茶的技术真是喝得出来的。只这么一比较,便发觉自己制茶的技术尚欠精练。
又试了白茶,看着白茶在水里漫卷开来,白色茶叶上有浅浅的白毛,寻香立即想些绿云杉,它们似乎就是一个类别的,只是绿云杉是好看的绿色?难怪仓夫人制出的绿蚁徘徊那么好喝。这白茶的味道也极特别。
“这里有五六种茶,你空了慢慢试吧。”林新全向门外招下手,随他同来的两个下人捧着几卷雪白如云的丝绸进来。放在桌上。
“妹子。这是我从云岩进回来的云岩丝绸,当地人称作云绢。制得可好了,所以我送三卷给你们,夏天正是女子作漂亮衣裳的时候。”
莫氏摸了摸,惊叹道,“好好的丝织品。这种云绢简直就是宫中用品。这进价不便宜吧?”
林夫人直摆手,“老太太莫说钱,我们两家谈到钱,这关系就不亲了。管它值不值钱,老太太和妹妹觉得它好,它才是好有意义的。”
莫氏笑道,“原来你们送了两次布来,我不问钱的事,可是这次我要问一问,因为除了宫品,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丝绸,所以想知道一下它的行情。”
林夫人用扇子挡着嘴,笑道,“那就告诉你吧。一匹二十两,据说至少可以卖到三十两。”
谷庭仪摸了摸,瞪圆双眼,摇摇头道,“你卖三十两一匹不华算,枉费新全这次走了这么远,出去了几个月,依我看,你们标个云绢四十两一匹,红罗街的姑娘绝对争着抢。”
林新全笑起来,“老太爷说中了。我进这货时,真是冲着红罗街的生意去的。别的人家,除非大户,哪里穿得起这么好的布料?”
得到《茶说》,林家夫妇离去后,寻香下午便在书房里抱着书细细地阅读,边读边作摘要记录。
沛林的手脚越来越活动,每天在书房里要练习写字,寻香在一边读书,他就写字。
为了掌握更多的茶业知识,寻香这晚没睡觉,在碧宵境里读了个通宵,终于读完了《茶说》。
这时把原来的所知的结合起来,才知道,红茶和绿茶非茶叶颜色之分,乃属制茶的两种方法,而白茶则是指茶叶的颜色。茶叶的分类有多种,另有甜茶、野茶、尖毫、花、叶等多种形式。
而制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每种的结果又不相同。《茶说》上的制茶方法,除了一些茶坊几倍人的积倍,还有一些是民间的茶客捉摸出来,自产自用的。
读罢此书,寻香感叹‘天大地大,知识无穷’。
为了解困,她喝了些灵池水,折了根水参子吃,然后回到石洞又收拾书案。那卷《菌书》,她还是读不懂,而《书环,她已经读完,能画出不少妙趣的东西了。整理案桌时,看了看还未读过的两卷竹简,一卷是《陶艺》,一卷却是《食艺》。
陶艺?食艺?这似乎是天意,从她重生时起,它们就存在了她的人生里。
寻香脑子里灵光一闪,《茶说》中涉及到丰富的茶点、茶膳和茶器,每一类都是一门精致的艺术。
如果寻家茶行有搭配卖自己家的茶器,这可是个极大的商机,还有寻家茶行的茶点太简单太没特色了…
清晨,竹林里传来海涛他们练功耍剑的叫喝声,沛林每天早晨都要跟海涛在竹林里活动。
寻香一夜未睡,两眼通红,叫风伯和郑富生、白胜,搭着梯子采摘绿云杉叶。
今天起,她不仅要大胆试制别的树种的茶叶,而且要采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制绿云杉,不久后还要对茶行的经营进行大改良。
五天后的辰时。
寻香用绿云杉新制的茶出货了。
这一次制绿云杉,她采用一制白茶加烹香的手法,用一种清香的兰草熬牛奶,在茶叶萎调时不断喷撒阴干,烘干时,边烘边撒香草牛奶汁,巧妙地除去了绿云杉叶淡淡的松杉之气,揉捻时将它搓成针毫,五天后制出一种香草兰尖毫。
出茶时,祖父祖母和沛林自然又衣衫挺刮地坐在旁边守候。
新茶一出来,莲儿边泡边闻边叫,“好好闻,有兰香还有奶香!”
品罢新茶,沛林激动得眼角堆起细细的鱼尾纹,“香儿,果然如那林双全所说,当为天下第一制茶人。”
“茶道深阔,我这只是将人家的经验进行了融汇运 。”寻香认为自己还极肤浅,成功制得这种香草尖毫,却无半点沾沾自喜和骄傲。
“好喝,好喝极了。”莫氏接连喝了几杯,“既有兰香,又有淡淡的奶香,然后是茶的回甘,女人们应该极喜欢这种茶。”
“你这么说,这茶,咱们爷们就不爱喝了?”谷庭仪瞪一下莫氏,对寻香的制茶术佩服不已,虽然她读了人家的制茶方后制成这种茶,可是若无灵窍之心,制不出这样的茶的。
莲儿站在桌子旁,边给大家倒茶,边不时自己喝几口,不知不觉就喝了三四保
“瞧莲丫头喝这茶当喝水呢。”莫氏乐呵呵地早发现莲儿不断地灌着茶水。
“这种茶叫什么名字好?”寻香对这个茶味以及茶色、茶形都很满意,就是差个合适的名字了。
“凤鸣香兰,如何?”沛林喝下茶,心里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个名字。
“茶价呢?”莫氏看着谷庭仪。
莲儿笑道,“先让我拿点去让彩凤她们试一试,听听她们的建议?”
“要说绿云杉是外国植物,你这制法又极新奇复杂,而且有加了兰香和奶味,成本不低的。”谷庭仪盘算着价格。
莫氏道,“让彩凤她们建议一下吧。咱们寻园的茶,本来就是低贱货。这种茶怎么都要三十两一斤以上。”
“祖父祖母,我还有一想法,我想秋天时大量扩建茶林,再把茶行扩大点,咱们铺里的茶点好象不够特色,还有要是能卖咱们寻家出产和茶器,寻家这个招牌才算真的大牌。”
寻香这些天,抽空就苦读《陶艺》和《食艺》,读的越多,这些想法越强烈。
“果点倒是可以改良,好好捉摸下如何做些特色茶点出来。制茶器可不简单,要有一座窑坊,还得有一批精工艺的陶艺师傅。如是能生产自己的茶器,那当然极好。”谷庭仪觉得这个想法,目前尚不现实。
“我是这么想,先改良果点,同时找个更大的铺子,同时考虑着和准备着生产茶器的事。”其实寻香很怕沛林身体好了后,没有合适的事做,会心情不好。所以考虑了几天,才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
沛林眼睛一直亮闪闪地看着寻香,这时方道,“香儿的建议好。待我身体好后,也需作点事情。经香儿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身体好了以后,能生产自己的茶器。”
3 君子当自强
莲儿在一边拍手道,“少奶奶说的挺好呀,少爷这么年轻,就是新学一门技艺,他那么聪明,肯定很快就能学会的。”
谷庭仪与莫氏相视一下,寻香想得极长远。沛林将来好了,作为当家男人,不入仕途,自然要立一门技业。从长远来说,寻家出自己的茶器,确实又是条路子。
“现在起,我们就准备着考虑茶器业的事吧。”沛林却坚定不移地表态,“我可不想以后身体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