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遍地黄金(四眼)-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那辆奔驰。
官员们一起向门口涌动过来,除了当先被簇拥着的李凯、梁晓玲等市委领导之外,其余的人已经没有办法排顺序了,是工业局的局长大还是清水乡的乡党委书记大?大家都是平级的嘛。
三辆车组成的小型车队被迫缓缓停了下来,前来送行的官员并没有一拥而上,只是站在车灯前不远的地方站住了脚步,凝视着面前的三辆车。
郝立春叹了一口气,从车里钻了出来,远远的冲着李凯伸手走了过去:“李凯同志,这我要批评你,我不是说过大家不要搞迎来送往的嘛,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到工作上去。”
李凯双手握住郝立春的手使劲的摇晃着:“书记,我也没有想到大家会来,我只是想自己偷偷的过来送书记一程,却没有想到大家早就已经等候在这里了。我向您保证,这都是大家的自发行为。”
郝立春心中一阵翻滚,拍了拍李凯的手:“谢谢大家了。”
“书记。”李凯的手刚刚放开,梁晓玲已经迫不及待的抓住了郝立春的那只手使劲的摇晃着:“书记,我们舍不得您离开。”
郝立春也被梁晓玲的情绪感染了,他满怀激情的说道:“我同样也舍不得离开你们,浮东市永远是我的家,无论我走多远,最后我还是要回来的。”
一些早起锻炼的人们本来就看到祥和小区门口停了这么多的官车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此时一些凑在官员们身后的人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马上就咋咋呼呼的喊了起来:“郝书记,你是不是要离开浮东市?离开我们?”
无需郝立春做什么解释,那些官员们凄苦的表情已经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第四百零七章 万人相送
确定了郝立春要离开浮东市的消息,围观的老百姓们开始骚动了起来,有人向前挤,想要跟郝立春近距离接触一下,哪怕只是拉一下手说两句话,有人从口袋里掏出了电话,一边向前挤一边打起了电话,有人转身就向人群外跑,看样子是要把这个第一手消息扩散出去。
别说说话,就是这数百位官员一轮手握下来也要花去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更何况还有一些官员拉住郝立春的手不放开,想要最后向郝立春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随着东方渐渐放亮,马路上的人也越聚越多,更多得到消息的人赶了过来,心态不一。
一些路过的车辆被拥挤的人群逼停下来,在听闻是郝立春要离开浮东市之后,有些车没有地方停干脆就停在了马路中间,车上的人跳下车来也挤进了人群,而目的不过是想要再看一看郝立春,与郝书记拉拉手。
从祥和小区到石琴高速公路浮东入口只有短短五百余米的距离,而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郝立春以及他身后的三辆车才不过向前移动了五十米的距离。
这五百米的距离已经成了一道天堑,闻讯而来的市民已经把这条路堵了一个严严实实,挤都挤不动,看架势足有上万人之多。
郝建平被迫钻出了车,和曹成岩一起一左一右的护卫着额头已经满是汗水的郝立春。
“郝书记,留下来,郝书记,留下来、、、、、、”
无论是有机会挤到前面去的老百姓还是没有机会挤到前面去的老百姓,人们不约而同的齐声呼喊了起来,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强劲的节奏,成为了送行人员的主旋律。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按照现在这个情形。就算是走到天黑也不可能走到高速公路口。
郝建平跟郝立春低声耳语了一番,在周围官员的协同下围着自己的车打开了一个圈子,郝建平也顾不得心疼自己的车了,他伸手扶着郝立春登上了自己的车顶。
看到站到车顶上的郝家父子,欢呼声和掌声四起,人潮如同波浪一般以郝家父子为中心涌动了起来,那情形让人想到了国外某位天王巨星的个人演唱会。
已经被郝建平安排人转移出来的郝万年等人坐的车悄悄的退后,放弃了直接从浮东市上高速的打算,准备绕道数十里外的另一个高速口提前到省城去了。
坐着车离开的郝万山看着这潮动的人流同样是心潮澎湃,老脸也跟着放光。自己的儿孙们为浮东市的建设鞠躬尽瘁。而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杆称,谁为他们做出了一点贡献,他们就会把谁永远的记在心里,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而他们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也是最简单:留下来。
得子如此,夫复何求?
郝建平的车成了郝立春的临时主席台,站在车顶上的郝立春同样是感激和激动,他努力的向下压着自己的手:“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两句。”
良久之后。欢呼声才渐渐的平息了下来,远处的骚动依旧,却已经不会妨碍郝立春的讲话了。
郝立春拱着手转了一圈:“首先,我先谢谢大家的热情。今天,我受组织上的安排调往石市,是组织对我工作的信任。可是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浮东人。土生土长的浮东人,无论我走到哪里,走出多远。我的身体里面流淌着的也是咱们浮东人的血,这里永远是我的家,最终我还是要回来的,因为这里还有你们,我的父老乡亲。”
距离汽车最近的李凯等政府官员率先鼓起了掌,李凯也感觉到了无比的压力,在他面前,郝立春就是一座山,一座永远也无法翻越的大山,他为官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位官员离任的时候会出现这种万人相送的情形,当然,人为组织的例外,可是他却清清楚楚的知道,今天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组织这场送行,自己也是自发的偷偷过来的,可是当他来的时候,祥和小区的门前就已经停了二三十辆车了,有一些甚至彻夜未眠,在午夜时分就已经守候在这里了,而眼前这些老百信不过是刚刚才得到的消息,假如说郝立春离开的消息提前有人泄露的话,来送行的人恐怕就不会是眼前这区区万人之众了。
郝立春压了压手,等到人们平息下来之后继续说道:“我离开了,浮东市的发展不会停下来,浮东市在李书记和梁市长的带领下,依旧会保持着以往的开拓精神大步向前前进、、、、、、”
雷动的掌声中,郝立春又向大家拱起了手:“现在,我恳请大家让出一条路来,组织上调我去石市,我在石市还有很多的工作没有做,大家不想让我在上任的第一天就迟到吧?”
人们哄笑了起来,人们印象中的郝立春可是不苟言笑的。
远处听不清郝立春讲话的人还在往前挤,而跟前的人已经自己的向后退着,用自己的后背拱着后面的人,努力为这两被人们包裹起来的汽车打开一条通道。
“郝总,你会不会也离开咱们浮东市?”终于有人喊出了好多人都想问的这个问题。
正扶着郝立春走下车顶的郝建平笑着向人群挥了挥手:“我的根在这里,你们就算赶也赶不走我。”
人们哈哈的笑了起来,一颗悬着的心也跟着落了下来,包括一些浮东市的官员们。
郝建平扶着郝立春钻进了车里,奔驰车的天窗缓缓的打开,郝立春从天窗中探出了身子,向送行的人们挥着手,与邻近的人员探身握着手。
汽车在人群组成的夹道之中终于能够缓缓的向前移动了,浮东市的官员们主动的担当起了护卫的职责,身上整洁的衣服不大的工夫就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五百米的距离,汽车在狭窄的人墙通道之中缓慢而行,郝立春的告别声一次次被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打断。
一个人主政一方,他为老百姓做了什么没有多少人能够yi艳g样的数清,可是受过惠泽的人都会把这些记在自己的心里。
浮东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成为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一的县市,是谁做到的?
是人家郝家父子。
浮东市,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是谁做到的?
是人家郝家父子。
浮东市,人均收入水平一跃超过那些一线的大城市,是谁做到的?
是人家郝家父子。
数都数不清人家郝家父子为浮东市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别的不知道,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却是实实在在的,那可不是用嘴吹出来的。
一个看上去面熟的人拉住了护在车旁的郝建平的胳膊,巴巴地问道:“郝总,你不会是糊弄我们,也要把百信集团迁到省城去吧?”
郝建平呵呵一笑拍了拍那个人的手:“放心,百信集团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浮东市。”
那个人咧开嘴笑了起来,冲着身后大声地喊道:“大家都听到了吧,百信集团永远都不会离开浮东市,是郝总亲口说的。”
人们欢声四起,郝建平频频向人们招手示意,又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奔驰车才艰难的开到了高速公路口,郝立春又走下车来与已经一身狼狈的浮东市那些官员们握手告别,使劲的拍了拍已经泪水汪汪的王庭浩的肩膀。
“书记,请您放心,我一定不会给您丢脸。”王庭浩信誓旦旦的向郝立春立下了保证。
郝立春板着脸教训道:“你不是为了我一个人而工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是一句空话,你要把这句话深深地刻进自己的脑子里。”
“是,书记,我记下了。”王庭浩挺身答道。
谁不想做一个好官?谁不想自己离任的时候也能像郝立春这样?只有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你的工作才算是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郝立春凝望着王庭浩,轻轻的点了点头,依次和数位靠近的官员们握了握手。
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再握一轮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郝立春退后两步,对着身后跟过来拥挤不堪的人群肃身而立,就这样站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向浮东市,向浮东市的父老乡亲们深深的弯下了腰。
掌声、哭声和欢呼声混杂在了一起,也不知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情绪。
足足有一分钟的时间,郝立春猛地直起了身子,头也不回的转身钻进了汽车,汽车轻轻颤了一下,开进了早就已经高高把护栏举起来的收费通道,随着护栏的落下,汽车加速拐过了弯道,如一条黑线一般向省城的方向开去。
“郝书记,我们会想你的,记得得空回来看我们。”
“郝书记、、、、、、”
这时,人群的最后匆匆跑来的几个人举着他们临时赶制的大红条幅赶了过来,条幅上的油色还没有干透:郝书记好书记留下来
第四百零八章 非要瞎折腾
郝立春还没有报到,住处自然还没有安排,一行三辆车驶出高速之后直接开到了位于雅湖的郝建平那处别墅。
郝立春日后虽然不在这里住,不过郝建平还是把整个二层六个房间预留给了父母,还为老爸安排了一间书房,书房里除了那些大部头之外也为老爸装配了一套电脑。
与时俱进,郝立春也开始学习电脑操作了,现在也能浏览一下网页,也能用拼音输入法在word上整理一些文档,只是还不够熟练。
在临时安顿好之后,姚翠兰和燕子以及佟阿姨三个人到小区附近的百信超市去买菜开始准备午饭了,郝万山很少走出浮东市,此时和奶奶两个人走出别墅去欣赏雅湖的秀美景色,顺道看看孙子的这处产业,刚才在屋里小息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整个雅湖都是郝建平开发的,这一大片工程是自己的大儿子郝立国主持修建的。这么大的一处产业,看上去好像比古洼庄园还要壮观,光二十多层的高楼就有十几栋,还有众多数也数不清的各色楼盘,还有围绕着雅湖一隅的这么大一片别墅区,够老爷子转好大一圈的了。
郝建平已经给大伯打了电话,知道他此时正在省城视察另一个工程,告知他爷爷奶奶已到省城,请他过来一起吃饭。
屋子里清净了,郝立春和郝建平坐在了书房里,爷俩这才有时间说一些正事儿。
郝立春毕竟从来没有主政过这么大的一个城市,现在也有一种面对一个浑身是刺的刺猬无从下手的感觉。
浮东市虽然可以说是所有县级市中的佼佼者,可是就算把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也算进去,也不过是几十万人口而已,也就等同于石市的一个区。整个石市六区十二县五个县级市和一个国家级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就达到了一千万人,仅市区人口就有将近三百万人,还不包括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如果都算起来的话恐怕要超过五百万人。
市长是一个城市的当家人,每天睁眼考虑的就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管理这么大一座城市,如果按照郝立春原先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是肯定不行的,一个人就算全天有三百六十个小时也是不够用的。
爷俩议政已经是常态,说话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郝立春也早就习惯了儿子的时政的指指点点,他心里比谁都明白,自己今天能走到这一步,跟自己这个能折腾的儿子密不可分。不然就算他功高至伟,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晋升速度,自从自己从政以来,每走过的一个台阶现在回首都像是一个过度一般,只是稍微的站一站,还没有等到站稳,自己就又被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而且完全是被动的。
郝立春知道,推着自己向前走的那只大手正是儿子这只初长成的大手。现在细想一下,好像被儿子推着走的人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陈宽如此,邓国光如此。包括曾启明也是如此,所有人前进的每一步似乎都和自己的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郝立春甚至有的时候怀疑这个家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从小郝建平就是被他一巴掌一巴掌的打大的。而现在他却觉得坐在自己面前的儿子给他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的那些经商理念和为人之道似乎根本就是与生俱来的。
郝建平把一张石市地图摆在了爷俩面前的茶几上,这个场景又让郝立春想起了当初在陈宽的家中三个人俯首研究浮东县地图的情形。现在与当初何其相像,只是这份地图却比那份地图扩大了无数倍。
“老爸,石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与五省交界,与京卫泉龙商五大城市几乎等距,在历史上就有京畿之地、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但是石市的发展相对落后,并没有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将石市建设成链接五市的经济枢纽将会对实施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
儿子一开口就把调子起得这么高,郝立春眉头微微的皱了皱。
平心而论,若果论起大局观来,郝立春自认要比儿子逊上一筹,方才他脑子里想的也只是石市,甚至还只限于市区的六区,目光还没有放远到石市所辖的十二个县五个县级市,而儿子一着眼则是相邻五省,这就让他看到了差距。
这个话如果要是旁人跟他说的话,他一定会批评对方好高骛远,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知道这就是他胸中的丘壑。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观念,您看,咱们石市现在修通了京石高速公路、石琴高速公路,与京鲁两省的经济交往已经非常活跃了,而西至龙城,南至商城现在主要的交通还是铁路和国道,老爸,如果条件适宜的话,可以考虑先把这两条经济大动脉进行立项。”
“这应该是省里的工作。”郝立春微微皱了皱眉说道。
这两个工程如果立项的话,那么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实在是太大了,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都是以两三千万元计算的,这两条高速公路的总造价保守估计也得数百亿元,数百亿元对于石市的财政来说将会是一个承受不起的重荷。
郝建平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工程虽然应该是省里的工作,可是也可以由市里提出规划,如果市里可以自筹资金**建设的话,我想省里应该是会鼓掌欢迎的。”
自筹资金,开玩笑,市里就算不吃不喝也修不起这两条公路呀。
郝立春知道儿子从来不会无的放矢,他望着郝建平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个没有问题,只要和省里沟通好了就可以,关键是资金问题。”
“两个办法,第一,政府自筹资金,向上面伸手要一点,财政拨一点,再向银行贷一点,虽然有压力,不过应该问题也不会太大,而且还可以和龙商两市沟通一下,三方同时同工,各自负责自己区域,这样大家的压力都不会太大。”
郝建平看了看老爸,见老爸没有什么反应,接着说道:“另一个办法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分路段把工程发包出去,向社会募集资金。”
郝立春的眉头一挑,盯着郝建平问道:“你是说高速公路民办?”
在这个时代,公路建设基本上还是依靠政府拨款,老百姓投资修路的事情还很鲜见,更何况是高速公路。
郝建平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这两条路对于石市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能够早一天立项就尽量早一天立项。”
郝立春的眼睛眯了起来,郝建平此说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看来他是打算投资建设这两条高速公路,这两条高速公路对于石市的发展确实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石市的稳定也至关重要?
爷俩说话无需避讳,郝立春拧着眉望着郝建平问道:“你说的这个稳定是什么意思?”
郝建平笑了一下,掏出烟来递给老爸一支,顺手为自己和老爸点上:“老爸,石市市委书记马庆瑞作风比较硬朗,掌控欲比较强烈,原先的市长田韬苦苦经营几年在常委会上依然不能与马庆瑞抗衡,所以我觉得还是暂避锋芒比较稳妥一点。而您上任之初提出大搞公路建设,我想应该会得到马庆瑞的支持。”
又是政治斗争,郝立春一阵头疼,他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做官,尤其是做高官,如果让他踏踏心心的做些实事他反而会更愉悦一些,哪怕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办事员。
他现在已经留恋起在浮东市时的日子了。
其实郝建平还有话没跟老爸说,虽然整个大河省都是曾启明所在派系的后花园,可是这个大派系之内还有若干的分支,偏偏老爸的这位顶头上司却是徐家那一脉的得力干将,而现在老爸也被认为是曾家的一员虎将,,郝建平和徐家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他不用想也知道老爸跟马庆瑞一起搭档以后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他思考了半天之后才想出了这一条暂避锋芒的计策,这么大的两项工程如果上马之后,必定会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派系内斗反而成了其次的问题,老爸也可以通过这两个工程为自己打下基础,颇有一些当初韩国郑国向强秦献策修筑郑国渠的意味,既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也可以缓解一下争斗,更主要的是建成之后对于石市将会有莫大的好处,可谓是一举三得的计策。
郝立春闷头抽了一口烟,任凭烟雾把自己的面容笼罩在了里面。他的政治智慧并不低,可惜他少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就被推着又向上走了一步,颇多无奈。
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内耗,大家齐心协力的干工作不好么?难道就非得要瞎折腾么?
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解决
午饭之后,郝建平跟老爸又扎在了书房了说了半天话,人们都知道他们爷俩在商量正事儿,也没有人去打扰他们,中间只有燕子给端了一盘水果进去。
现在郝家的人早就已经把燕子当成自己的儿媳妇看待了,姚翠兰甚至还偷偷的问过燕子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这样的话,可见两个人的关系早就已经得到了两家的认可,姚翠兰甚至想过干脆就为两个人办个婚礼得了,虽说年龄不够,但是在乡下先结婚后领证的有的是,抱着孩子去领结婚证的也不乏其人,老家的规矩,只要婚礼办了,就算是已经承认了两个人的夫妻关系,那两个小红本本反倒是其次。
这一次,燕子又随同郝家一同来到了省城,而且这一次郝建平并不与郝立春一起同住,那么关于燕子的事儿姚翠兰觉得应该给远在台湾的林莫言夫妇一个交代了,人家闺女名不正言不顺的跟着你郝家在一起,凭什么?
关于这件事儿姚翠兰并没有提前征询郝立春和郝建平的意见,这一次她也采取了策略,先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郝万山和奶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在自上而下的推动这件事儿就简单了很多。
远在从书房里出来的时候,郝万山老夫妇和姚翠兰正坐在客厅里笑眯眯的等着她,见到燕子,姚翠兰笑眯眯的把她招呼了过去。
姚翠兰拉着燕子的手让她坐到了自己的身边,轻轻地拍着她的小手说道:“燕子,你和建平青梅竹马这么多年,现在你们也都不小了,我和爷爷商量了一下,准备选个日子把你们两个人的婚事给办了,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
“啊?”还没有心理准备的燕子吃了一惊,小心肝也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
嫁给郝建平已经是她这么多年来跟郝建平一起相处唯一的愿望,而此时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她却突然发觉自己竟然还没有准备好。而且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朦朦胧胧的小疙瘩。
看到燕子的表情,姚翠兰愣了一下,拉着燕子的小手问道:“怎么了燕子?”
燕子慌乱的摇了摇头,有点结巴的说道:“没有什么,我只是、、、我只是还没有想好。”
姚翠兰咯咯的笑了起来。她以为是燕子害羞所致。她拍着燕子的手笑道:“这么多年了还没有想好,那么你们就结婚以后慢慢想好了,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够你好好想了。”
郝万山在一旁也笑了起来,大手一挥说道:“这件事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