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母仪天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兵首领冯国用带着人断后,一个亲兵背上朱元璋就要突围,朱元璋自然惦记着后面的妻儿,便向着舒云这边跑了过来。
舒云见状,连忙迎了上去:“国瑞,你受伤了?”
朱标也是一脸担忧之色,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是小伤而已,现在情况不明,咱们还是先突围才好!”
朱元璋是个极为果决的性子,他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这会儿指挥着亲兵还有怀抱着朱标的舒云就向着一个方向而去。原本朱元璋是想要让一个亲兵抱着朱标的,却被舒云拒绝了,现在敌人随时有可能追上来,每一个亲兵的力量都是宝贵的,不能将一个战力浪费在抱孩子身上。何况舒云体力可未必比这些亲卫差到哪儿去。
陈友谅这次大概是下了血本了,冯国用那边虽说拖住了大部分的敌人,但是依旧有人追了上来,他们一行不得不又分出几个亲卫断后,又有人受伤掉队了,后面冷不丁射来几支冷箭,背着朱元璋的那个亲卫竟是也中了一箭,亏得他发现风声从后面而来,及时闪避了一下,要不然,那一箭直接就会落在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也是果决,勉强躲到一个隐蔽之处,他直接从那个亲卫背上下来,感慨了一声,然后说道:“事已至此,唯有赌一赌我朱元璋又没有这个天命了!”当即与那个亲卫互换了衣服,下令那个亲卫换个方向离开,自己留在那里,看着舒云与朱标,说道:“秀秀,你带着标儿先走吧!要是我这次不幸,以秀秀你的本事,自然也能护着几个孩子平安!要是我这次逃脱了这一劫,我立马就派人去接你!”
舒云跺了跺脚,说道:“这算什么天命,留你在这里碰运气吧!就算是要赌一把,也得自个挣出一条路才行!”朱元璋要是真死了,她和几个孩子孤儿寡母的,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呢,她倒是还有几分价值,可是几个孩子,只怕就要被人斩草除根了!因此,坐以待毙是绝对不行的,舒云直接过去将朱元璋背了起来,毫不客气地说道:“我不怎么认识方向,国瑞你说往哪儿走就往哪儿走,咱们就赌这个天命了!”
朱元璋听得不由哈哈笑了起来:“不错,不错,这才是我朱元璋的媳妇!行,咱们就看看这天命到底是站在谁那里!”说着,他尽力调整了一下姿势,免得给舒云带来太大的负担,然后辨认了一下方向,心中盘算了一下,就对舒云说道:“秀秀,往那个方向走!”
舒云从来不知道,自个身体素质居然这么好,怀里抱着一个小的,背上还背了一个成年人,居然也能保持比较快的速度,还比较灵活。她借着帐篷投射下来的阴影,在朱元璋的指点下,穿过一些有些混乱的地方,直接向着营地外围的一处林地跑去,到了那里,便有一定的缓冲余地,总能等到事态平息下去,天亮之后,援军也就过来了。
第22章 马皇后
舒云这一路简直是如有神助,一路上居然半点波折也没有遇到,就顺利地离开了大营,进入了林子中,密林之中虽然也会有些危险,但是这里并没有什么猛兽,而且更容易躲藏。朱元璋在路上留下了一些印记,他怀里还留着几枚用于发射信号的响箭,只要拖过这段时间,自然会有人过来找他。
大营里头,在一番霹雳手段之下,营啸终于解决了,天微微亮的时候,不远处有响箭飞上天空,这种类似于烟花的响箭设计非常巧妙,不同节奏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像是这会儿的响箭,意思就是代表平定的意思,而放出响箭的人却是冯国用。
冯国用这会儿已经是浑身浴血,心里头却是焦虑无比。他带着人将那些明显是过来行刺的刺客细作剿灭之后,就顺着之前留下来的痕迹寻找朱元璋的踪迹,结果一路上看到了不少亲兵的尸骨,之前那个穿着朱元璋的盔甲帮着引开敌人的那个亲卫也与一个刺客同归于尽,在这样的情况下,又知道朱元璋之前受了伤,他哪有不担忧的道理。
冯国用这些人对朱元璋是真的忠心耿耿,或者说,他们之间的利益早就牵扯到了一起,朱元璋要是有什么不幸,手下这些人立马就会分崩离析。冯国用这个人性子谨慎,他给朱元璋做亲兵首领,就老老实实做亲兵首领,与其他人就没有什么交情。朱元璋也就是因为这个,对冯国用愈发信任。这也是正常的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身边的人最好就只忠诚于他,老老实实做个孤臣才好,要是与外面的那些手下勾连起来,那么,对主上来说,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这次的变故,让朱元璋的这些亲兵损失惨重,要是朱元璋再出了什么事,冯国用就是头一个要倒霉的,可惜的是,之前的情况,压根容不得冯国用亲自带着朱元璋突围,毕竟,手底下那些人没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要是没有他指挥,压根无法抵挡那些早有准备,装备精良,本身又颇为精锐的刺客。
就在冯国用心焦如焚的时候,朱元璋那边也看到了信号,他这会儿正靠着一棵大树坐着,舒云蹲在一边忙着帮他清理伤口,重新包扎。
朱标这会儿老老实实蹲在一边,帮着打下手。
朱元璋之前大腿中箭,虽说他及时拔出了箭头,洒了金疮药,但是之前逃亡过程中,一直紧绷着神经乃至肌肉,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这个季节颇为湿热,不过是几个小时的时间,伤口那边居然已经出现了一点感染的迹象。
之前黑灯瞎火的,要不是还有月亮,舒云压根连路都看不清,哪里还有办法帮他换药
也就是这会儿天亮了点,舒云发现了不对,这才赶紧撕开了朱元璋的裤管,看到伤口的情况下之后,立马从怀里(其实是空间)里掏出了简单的医药包出来,里面一个是银质的瓶子,里面装的是烈酒,还有一卷细棉布做的绷带,和一些针线,还有一小包金疮药。
烈酒在应天算是军需物资,原本粮食不足的时候,军中是禁酒的,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应天这边山地也多,舒云跟与滁州的时候一样,鼓励百姓种植葛根山药,葛根山药淀粉含量也不低,用来酿酒也没什么问题。蒸馏技术更是只要知道原理,就没什么难度。因此,等到葛根山药丰收之后,舒云就下令用来酿酒,然后通过多次蒸馏,终于搞出来纯度还算可以的烈酒出来。
烈酒用于消毒清创的效果很快得到了那些医者的验证,因此,在朱元璋的强制推行之下,这个就变成了军需品,当然,普通的葛根山药酒其实外面也是有出售的,口感倒也不算很差,销量也还可以。实际上,江南这边,烈酒本来就不盛行,大家正常喝的都是米酒,古人一饮三百杯,喝的也就是这种低度酒,论起酒精度,大概连啤酒都不如,如此才能千杯不醉,真要是换成烈酒,只怕一个个真的要三杯倒了!
即便是军中那些武将,对于这种入口辛辣得几乎要烧起来的烈酒也没几个有好感的,所以,最终烈酒被算作军需品,严禁民间销售的命令并没有得到什么抗拒。不过军中倒是有一些酒瘾比较大的,偷偷摸摸私藏一些原本用来清创的烈酒,酒瘾上来了,兑水喝的,当然,一旦被发现了,军法也不是摆设。
在这样的情况下,舒云随身携带一瓶烈酒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因此,朱元璋并没有觉得怀疑,反而觉得舒云果然心思细腻,发现不对,就将急切之间,能带上的都带上了。
舒云拿着一小截棉布,蘸着烈酒就开始给朱元璋清洗伤口。老实说,这很疼,朱元璋咬着牙,脸上肌肉都不由抽搐了起来,一边朱标看得都紧张起来了,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舒云的吩咐,帮着舒云将棉布剪下来,一段一段递给舒云。
等到舒云将伤口清洗干净,看到流出来的血液已经变成了正常的颜色,这才又撒上厚厚的一层金疮药,仔细用棉布将伤口裹了起来,打了个结。
朱元璋坐在那里,看着舒云在那里忙碌,神情变得温和了起来,而一边朱标也是松了口气:“爹你真厉害,一点也不怕疼!”
“男子汉,怕什么苦,怕什么疼呢!”朱元璋笑着摸了摸朱标的头,朱标这一路上虽说大多数时候都是被舒云抱在怀里,但是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一点也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表现出害怕恐惧的样子,这一点让朱元璋很满意,他老朱家的孩子,这点小场面有什么可怕的。
这会儿,朱元璋已经听到了响箭,远远的,还看到了响箭破空留下来的痕迹,他从怀里掏出一支响箭出来,直接按动了上面的机括,然后一声尖啸声响起,响箭一下子飞向了空中,然后发出了几声短促的爆响。
很快,远处又有响箭升空了,援兵是真的来了。
第23章 马皇后
朱元璋这次遇险,凸显了不少问题,别的不说,朱元璋的这些亲兵大多数表现得有些不合格。当然,这也跟朱元璋自个的性格有关,他本来就不是什么谨小慎微的人,打仗的时候,还习惯身先士卒,所以,虽说他的亲卫是满编的,实际上呢,这些亲卫更多时候不是保护他,而是上战场的那种,所以,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自然会有了疏漏。
舒云对于军事上的事情那是一窍不通的,因此她能做的就是琢磨着给朱元璋的亲卫配备一些专门用于防御的装备,最好再对这些亲卫进行特训才行。
朱元璋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面对底下人的请罪,朱元璋却是大手一挥,表示陈友谅都堕落到狗急跳墙,派人来行刺了,可见他已经撑不住了,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毕其功于一役,将陈友谅解决了才是。
陈友谅的确撑不住了,他手底下兵马的确很多,还有大批的水军,但是,关键是粮草问题,还有人心问题。原本在大家心里,朱元璋是实力最差的一个,结果久战不下,陈友谅又是弑君篡位,自然人心浮动,不少人颇有怨言。而粮草就更别提了,打仗这种事情,从来对生产都有着极大的破坏,大量的壮丁被拉上了战场,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在耕作完全靠着人力的情况下,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普通人可以一天三顿吃野菜吃粥保证生存的话,那么,那些需要上战场的士兵却不可能这样,平常不打仗不训练的时候可以吃差一点,但是在战争期间,要是还没有足够的食物摄入,那就纯粹是找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友谅这边的后勤压力就非常大了,下面的士兵怨声载道,吃都吃不饱,军饷什么的,固然还继续下发,但是有钱也没处买吃的,这些钱又有什么用呢!甚至,饿着肚子上战场,根本就是一件找死的行为。
而朱元璋这边,前两年的时候,在舒云的主持下,早就储存了足够供大军持续作战一年都不用担心粮草问题的粮食。鉴于运送粮草路上会造成很大的消耗,舒云是直接做的炒面或者是炒米粉,里面还加上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芝麻,盐,黄豆,还有油,不光携带方便轻巧,而且还更加容易饱腹。
而立体农业模式让农民可以在稻田里面养鱼,官府会平价收购这些鱼,然后集中起来处理,主要是直接烘干成鱼干,作为军需的一部分。淡水鱼鱼骨比较多,稻田里面养出来的,个头也不大,长江里头倒是有大鱼,这些可以做成鱼松,美味营养,不光可以当做军需品,放在市场上卖价格也非常不错。
一方连粮食都吃不饱,另外一方呢,有荤有素,营养搭配非常合理,对比之下,谁能够坚持更久,那就可想而知了!
陈友谅那边撑不下去了,自然也想要一举打败朱元璋,好掠夺朱元璋这几年来积蓄的财富,让他的实力能够再膨胀一波,回头,他就能力压整个江南了,到时候,就算是不北伐,他也能如同当年东晋南宋一样,占据半壁江山。
舒云没有看到这最后一战,因为战场选在了鄱阳湖,距离应天太远了,她还得留在大后方主持生产呢!
其实就算是朱元璋,也没有亲临前线,如今在前线主持的是朱文正,朱文正人品暂且不说,才能却是在同龄人中是少有的,而且年轻人锐气十足,有的时候更敢行险。
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将自个的家底几乎都压上去了。而朱元璋这边也不例外,虽说应天也在长江边上,但是,朱元璋的水军实际上并不算多,如今也是全砸上去了。当然,朱元璋因为水军算不得主力的缘故,就算是战败,也还有喘息的余地,而陈友谅那边,要是战败,那就真的只能是苟延残喘了!
舒云在后方也能够接到战报,但是毕竟距离比较远,战报每次都得滞后好几天,战事一度陷入胶着,朱元璋久久不归,又有人暗中散布流言,好在无论是刘基,还是李善长,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对于这种动摇军心的流言,一个个都是毫不留情,一查到底,倒是查出了不少细作。
舒云这边表现得颇为笃定,倒是叫下面群臣极为赞叹,几个一向因为舒云以女子的身份,参与到诸多大事之中,嘴上颇有微词的文人都不得不承认,与应天来说,舒云这个主母也是定海神针。
其他人不管是心里怎么想,面上都得坚信朱元璋一定会大胜归来,王氏却是只有朱文正一个独子,她原本性子就有些狭隘,不知道从哪儿听了些流言之后,就开始惶恐不安起来,一开始的时候,她不过就是吃斋念佛,在小佛堂里头念经数佛豆,又出门到佛寺许愿,只要朱文正平安归来,她就捐香油,塑金身什么的。
舒云对于王氏这样的行为,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人在紧张的时候,找个精神寄托并不是什么坏事。朱元璋也是恶趣味,他自个当初迫于无奈才出家做了和尚,实际上他自个是不信什么神佛的!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都觉得朱元璋当初做过和尚,一定是佛祖的信徒,因此,应天这边佛法倒是挺昌盛的,许多寺庙的香火也因此兴盛了许多。
舒云对于神佛什么的也没什么兴趣,神佛就算真的存在,他们也是高高在上,哪有这个闲心去管人类的生老病死!何况,舒云从来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与其相信神佛,还不如相信自己呢!
但是后院里头的那些小妾想法也是不一样,她们也觉得朱元璋可能信佛,因此,后院里头搭了小佛堂,有的时候,她们还会请一些女尼进门帮她们讲什么经文,说一些因果。
王氏在朱文正被朱元璋重用之后,老实了一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经常吃斋念佛了,如今顶多是变本加厉一些,虽说捐给寺庙的东西不少,但是舒云也不在乎这点东西。
但是架不住这位真的是个蠢人,最容易办出蠢事来!她之前做了个梦,找了个女尼解梦,说是朱文正有危险,立马哭天喊地地要舒云还她儿子,舒云气得只想将人丢出去,好在最新的军报来了,朱元璋赢了!
第24章 马皇后
朱文正立了大功,朱元璋在随着军报寄回来的信上将朱文正夸得一朵花一样,简直是赞不绝口。但是王氏并没有因此消停下来,她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些被迫害妄想症,觉得有人要害朱文正,因此,坚持要朱文正回来。
对王氏这种人,那真是吹不得打不得,舒云无奈之下,只得写信将王氏的意思告诉了朱元璋,这事总得有他定夺。
朱元璋在问过了朱文正的意思之后,朱文正老老实实回来了。
聪明人总是喜欢多想,朱文正觉得自个在鄱阳湖,一把火将陈友谅的大军覆灭了,陈友谅也被乱箭射杀,俨然有了功高震主的架势,所以,朱元璋根本就是想要冷一冷他,降低他的威望。朱文正才不相信是自个亲娘拖后腿呢,就算是亲娘一定要他回来,也肯定是被人糊弄了,叔叔婶婶倒是夫妻一体,却总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这个世界上,人性多半如此,反省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难的,那么,将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就非常心安理得了!
王氏不会觉得是自个耽误了儿子的前程,只会觉得是舒云暗中诱导,才让她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对母子二人别的也就罢了,这心思早就偏了。
舒云并没有忽视王氏,她虽说目光短浅,心胸偏狭,可以说,就是个蠢妇,但是相应的,蠢人也最容易被煽动,聪明人往往瞻前顾后,蠢人呢,很多时候就是只有眼前一点利益,所以,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朱文正倒是不蠢,却是被带歪了,谁知道他愤懑之下,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
舒云不好派人盯着朱文正,但是,盯着点王氏却不成问题。
在外面,朱文正是崭露头角的统帅之才,但是,在府里面,王氏就是客居的寡嫂,虽说也是主人,但是,真要说起来,下面的下人对她的尊敬程度都未必比得上对几个得宠的小妾。这也是王氏怨愤的来源,虽说她在生活上头,舒云该给的都给了,但是,她在这里总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甚至很多时候,她觉得儿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氏只会越来越偏激。舒云又不是什么心理学家,想要开解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叫人暗中盯着了!
前线战事非常顺利,朱元璋打算趁热打铁,直接攻下陈友谅的大本营,要知道,陈友谅占据的地盘可都是好地方,无论是人口,资源都很是不错,还能够顺便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师来。
江南这边的战事,对于水师的依赖比较大,何况,之前舒云曾经说过,日后北伐,后勤什么的,最好还是采用漕运或者是海运,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造船没有什么坏处。
朱元璋实际上是个思想比较开放,非常好学的人,历代帝王里头,从一个文盲到后面也能引经据典的,朱元璋算是头一个了!只要有道理,他从来不会刚愎自用。现在的情况比起那段历史上的情况,朱元璋的家底要厚实得多,一路走来,也顺利得多。
朱元璋也明白,舒云别看就是个女流,实际上论起见识心胸,其实要比许多嘴一张就指点江山,弄得自个是什么国士一样的文人强得多。朱元璋是实干主义者,从来不相信什么嘴皮子功夫,一切都得落实到行动上来。
私底下,朱元璋跟舒云言笑:“秀秀,你若是男子,定然是我的萧何!”听这话就知道朱元璋对舒云的看重了。
舒云也是笑道:“我不过是读的书比较多而已,若是天下女子都能读书识字,未必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朱元璋对于舒云的这个想法虽说嘴上没有反驳,心里头却不这么想,朱元璋后院里头的小妾也有好几个了,哪个是不识字的睁眼瞎?不都是识文断字的吗?怎么她们一个个就是那样的性子呢?说白了,就算是都有同样的机会,大家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事情,还真是要看天生的气魄志气!
天意大概真的眷顾朱元璋,朱元璋那边势如破竹,陈友谅手下闻风而降,连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都被手下人绑了献降了!谁让陈友谅自个都没能将自个手底下的事情梳理干净了呢,尤其到了后期的时候,因为人心浮动,陈友谅很是杀了不少人,早就弄得下面军心动摇了。陈理虽说是陈友谅的儿子,但是目前为止也没多少功劳,也没什么能够服人的本事,大家如何能够相信,陈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主公,保障他们的利益?
一边是无望的未来,另一边是敌人的兵锋,那么,投降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选择。跟着陈友谅干是干,跟着朱元璋干也是一样的!反正都是给人做手下,跟谁不一样呢?就算是朱元璋不重用他们了,总归还是能做个富家翁的,总比死了强!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等到投降之后,许多人就颇为庆幸了,朱元璋毕竟起家没几年,手底下还是比较缺人的,陈友谅的地盘也很大,朱元璋想要顺利吞下这些地盘,就得先安抚陈友谅乃至当初徐寿辉的旧部,因此,除了少部分陈友谅的死忠,其他人总算还落了个不错的结果,便是陈理,也被朱元璋封了一个荣誉性的爵位,赏赐了一些家产良田,虽说日后没什么前途可言,不过,如果老老实实的话,总算也能做个富家翁。
朱元璋刚刚攻下了武昌,北边就有消息传过来了,刘福通,小明王那边出了叛徒,红巾军分裂,张士诚派吕珍带兵攻打刘福通,刘福通已经撑不住了,他思来想去,最后给朱元璋送了一封求救信。
这简直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朱元璋起家毕竟靠的是白莲教,红巾军,哪怕如今一直在努力去除白莲教和红巾军的影响力,但是,许多人还是信奉什么明王降世,而朱元璋之前为了低调,名义上还是尊奉小明王为主,攻打陈友谅,也是借了小明王的名义,毕竟,徐寿辉先是称帝,陈友谅又弑君自立,自个也做了皇帝,这可不就是小明王的敌人吗?如今刘福通那里支撑不住,回头小明王可就落到朱元璋手里了,到时候,自然能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怀着这样的打算,朱元璋压根来不及修整,几乎是马不停蹄就往安丰去了!
第25章 马皇后
朱元璋再次返回应天的时候,已经大为不同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