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母仪天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匈奴的问题。
  舒云犹豫了一番,干脆拿出了当年蒙古骑兵借以纵横欧亚大陆的几样战术。以如今汉室的技术水平,还有生产力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非常困难。
  除了打仗,舒云已经开始命人在幕南乃至往北活动,希望能够在匈奴人中拉拢足够的贵族,让他们归义。
  而屯垦很快已经达成了一定的效果,汉军几次出征,几乎已经将幕南近半的地方收入囊中,每次占据了一块地盘,后来的屯垦军团就会立刻跟上,在草原上隔上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棱堡,然后,建立起相应的村落,将来自中原愿意迁徙的百姓,还有归义的那些胡人牧民安排到村落之中,然后在土地上大面积种植苜蓿,再开垦出一些田地出来,种植黄豆和棉花。没错,主要是这两种经济作物,而不是什么粮食。
  牛羊马匹被租借给这些牧民和农民,然后朝廷向他们收购相应的产品。那些农民在十年之内可以免去赋税,但是,在耕种过程中,朝廷租借给他们的牲畜还有种子农具,都是需要给租金的,这些会从他们生产出来的黄豆和棉花里头抵扣,没错,棉花已经有了,是那些走私商人搞回来的种子。
  而牧民呢,他们可以向朝廷提供各种奶制品,这些朝廷都是会按照保护价收购的。如此一来,虽说他们的粮食依旧需要依赖于朝廷的拨给,但是每年挣的钱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而汉人与胡人的杂居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双方技术互相交流,另外呢,他们也在不自觉地开始联姻。
  愿意跑到这里来屯垦的汉人,在自家的地方,多半就是光棍汉,根本娶不起媳妇的,可是到了屯垦地,比起牧民的财产,大多数都是租借的,养的牛羊马匹,只能保留很少一部分的幼崽,奶酪什么的,价格你也可以想一想后世的粮食保护价,几十年都不带涨价的那种,总之,对于胡人中的女子来说,这些光棍汉其实比起自己的同族更具备吸引力。
  而相应的呢,这些胡人想要娶媳妇,一般能选择的对象就比较少了,好在他们也算得上是勤劳能干,因此,如果能够给得起一笔很高的聘礼,加上这些牧民将来很有可能会被征召从军,赚取军功,所以,还是有人愿意将自家的姐妹嫁给这些胡人的。
  总之,屯垦地这边,日子一个个都蒸蒸日上,这样的消息自然会传播到草原的其他地方去,尤其,这些年,汉匈之间连年大战,影响了不知道多少底层的牧民乃至那些中小部族,在看到同族投靠了汉人之后居然能生活得这么好,一个个都心动了,甚至许多贵族都用脚投票,觉得跟着军臣干,不如跟着汉人干。
  等到不久之后,漠北那边的消息传来,军臣战败病死,伊稚斜夺取了单于的位置,不过十几岁的于单在一帮心腹的护送之下也投奔了汉人,顿时大家就更没什么心理压力了,一个个跑得飞快。
  匈奴许多部族还算是有些讲究,但是呢,对于那些一直以来被匈奴人打压压榨的部族,像是乌桓人,鲜卑人,丁零人,乃至羌人,一个个都已经忍不住汉人的诱惑了。
  实际上也不能说是忍不住汉室这边的诱惑,实在是他们这些年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匈奴人的政治结构就决定了,他们是一个层层剥削的结构,像是草原上的那些小部族,一个个呢,在匈奴人眼里,都是奴隶,匈奴王廷一句话,就能直接砍了他们首领的脑袋制作酒器,但凡匈奴人那里有什么需要,他们不得不将自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食物,财富,人口都贡献上去,要不然就要面临匈奴人的铁蹄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这边连年战败,汉人呢,也已经开发到自己家门口了,大多数汉人根本搞不清楚谁是匈奴人,谁是鲜卑人,谁是乌桓人,事实上,在汉人眼里,跟自个长得不一样,大半不一样的都是胡人。
  既然是胡人,还没有归化,那么就是夷狄,夷狄嘛,在汉人那里是没有所谓的人权的,尤其对于那些被军功诱惑得眼红的人来说,夷狄几乎就代表了行走的军功,不管是首级,还是作为奴隶,都是能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
  因此,他们这些部族如果不赶快投靠的话,回头就能被汉军当做是匈奴的附庸攻破,变成军功簿子上的数字。
  事实上,如今对于胡人,汉室这边已经有了一个等级,战俘呢,自然是最低等的,他们的待遇就是直接被送去各种苦力营做苦力,当然,现在汉室劳动力比较缺乏,所以,对于这些苦力,大家还是比较爱护的,除了要下死力气干活之外,也能吃饱穿暖,说不定干个十几二十年,你也就能拿到汉人的户籍了!
  而归义胡人呢,待遇又是不一样的,贵族能封侯,普通的牧民呢,会被安排去屯垦,他们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拥有财产,可以参军,可以如同汉人一样立功封爵。
  因此,既然是打不过,大家自然是不肯去打的,归义了,好歹还能拥有自己的牧场,若是死扛着最后被俘虏,那么,结果可就不好说了!
  因此,起码瀚海南边这些地方,除了正儿八经忠于匈奴王庭的,其他人都老老实实归义了!
  然后呢,这些人很快就充当了仆从军的角色,跟随着汉军一块儿通过了瀚海,冲向了漠北。
  如今有了整个的幕南作为根据地,汉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补给,自然也能够远征更长的距离。
  伊稚斜那边本来以为自己做了单于之后会变得更好,然后他很快就发现,他还不如军臣呢!
  因为汉室这边,张骞从西域回来了,他联络上了许多饱受匈奴敲诈威胁的小国,然后呢,跟他们签订了盟约,他们会跟汉军一起夹击匈奴,也就是说,匈奴想要向西突围也不可能了。
  原本曾经统治了大片疆域的匈奴人就这样被困在了漠北,然后,就有人忍不住,也表示干脆,咱们也投降吧!
  哪怕伊稚斜强烈反对,最终,匈奴还是陷入了分裂的结局。


第101章 陈阿娇
  匈奴分裂之后,有几个呢,就直接对汉室表达了臣服,然后呢,舒云这边非常大手笔,直接扔出去了四个单于的位置,单于这种东西,多了那就不值钱,但是呢,这个名头在匈奴人那里,还是比较有含金量的,所谓的四个单于,无非就是东匈奴,西匈奴,北匈奴,南匈奴的单于,至于伊稚斜,如今却已经是众叛亲离。
  他原本当初就是篡夺了军臣于单父子两个的位置,而如果他能够如同当年的冒顿单于一样,击败东胡人,一统草原,那么,他自然会是一个伟大的,大家都会臣服在他脚下的大单于,可问题是,伊稚斜上位以来,并没有能够扭转匈奴的颓势,相反,匈奴人继丢了幕南之后,又丢了龙城,丢了祁连山,焉支山,乃至阴山,最后汉人直接穿过了瀚海,差点没将匈奴人赶到了北海。
  让匈奴人难以理解的是,汉人居然比匈奴人更抗冻,北海那边,即便是匈奴人,一般也是不乐意去的,那里大半年都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外面多待一会儿,都能直接被冻成冰坨子,而汉人呢,却差点就打入了北海。哪怕他们攻过来的时候,还不是北海最冷的季节,但是能够在那样的季节依旧保持着战斗力,这已经是匈奴中精锐中的精锐才能做到的事情,偏偏汉军却几乎都能做到。
  他们却是不知道,汉军如今的军需里头,增加了棉甲,羽绒服,毛线衣之类的选项,这些在冰天雪地里头,简直就算得上是神器了,起码匈奴人硝制过的皮毛制成的衣服,在保暖和轻便上头,是比不过汉人的衣服的。
  另外呢,为了保暖,虽说如今还没有辣椒,但是汉军的军粮里头也加入了茱萸,花椒之类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汉军取暖,而大量油脂和蛋白质的摄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汉军的战斗力。
  而对大海的开发,让汉人开始成规模捕杀鲸鱼,鲸鱼油也成为了最好的防冻油,多管齐下之下,汉军在寒冷的天气中,战斗力是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持的。相反,在这个季节,匈奴人里头,即便是部族里头有名的勇士,也是不肯随意出战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热量储备,可以允许他们在这种气候下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
  总之,要不是汉人对于漠北那边的环境不太熟悉,伊稚斜连漠北那边都待不住了。
  而漠北呢,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土地贫瘠,没有多少牧场,根本养不活多少牛羊,原本相信伊稚斜,愿意跟随他的那些贵族也因此怨声载道,因为他们的族人已经陷入了大范围的饥饿之中,他们不敢生孩子,因为养不活,他们不得不将没有战斗力的老人,甚至还有一些原本是部族未来的孩子抛弃在冰天雪地之中,甚至,在私底下,一些饥饿到极点的人,已经开始吃……人!
  总之,伊稚斜原本以为自己天命所归,会如同自己的父亲一般,带着匈奴走向最光辉的未来,但是事实告诉他,他想太多了。汉人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匈奴人根本没法适应汉人的变化。以前的时候,汉人是用士卒的生命,血肉之躯来对抗勇敢的匈奴人,但是等到了后来,那双方根本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匈奴各个部族之中,最野蛮,战斗力最强大的几个部族纷纷在汉人的军阵下败退,如今草原上已经流传着一汉当五胡的话,便是那些匈奴人也曾经头疼不已,经常跟匈奴人玩点躲猫猫之类的游戏,偷偷摸摸占据匈奴人的草场,偷走匈奴人牲畜的羌人之类的部族,如今也老老实实内附了。
  没办法,匈奴人至今连青铜器都炼制不出来,汉人那边的武器,已经不是简单的铁器,已经是正经的钢铁了,钢铁比起青铜还要坚韧,不容易生锈,另外也更加锋利。
  汉人穿着用钢铁铸造的板甲,一般的箭矢击中板甲,最多也就留个简单的白印,据说汉人从大宛那里弄到了大宛马,还准备利用大宛马打造出一支人马皆披挂重甲的重骑兵出来。到时候,面对重骑兵的冲锋,就算是匈奴人全盛时候,也是扛不住的。
  因此,在漠北那边越来越难以为继之后,终于有人对着伊稚斜露出了獠牙,伊稚斜被杀死,连同伊稚斜的儿子屋维,也被乱箭射杀。
  而继位的单于表示,汉人明显是打不过的,往西嘛,如今以匈奴人的落魄,就算是能够穿过那些小国,但是面对大月氏人的拦截,只怕到时候也只能饮恨当场。
  所以,干脆一点,大家都投靠汉人吧!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头,草原上的胡人投靠中原的王朝,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汉朝这边,司马迁还正儿八经地考证出了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等各个草原上的民族的迁移足迹,证明他们的祖先,要么曾经受到过神农氏,轩辕氏的册封,要么呢,是尧舜禹几个先王统治过的部族。
  尤其,匈奴里头,好几个部族,原本就曾经跟赵国,燕国,乃至秦国之间有过往来,因此,汉室这边表示,其实千年之前,大家都是一家人嘛,至于长得不像的问题,我们现在,跟之前的先民长得也不是很像,比如说,伏羲氏女娲氏还人首蛇身,神农氏还有一个水晶肚呢,那时候,一些先民也长得跟现在的汉人区别很大的……
  这自然给了匈奴人一个台阶下,既然原本都是一家子,只不过因为祖先的选择,一个选择了农耕,一个选择了放牧而已,那么,既然草原上各个部族都能够联合起来,说自己是匈奴人,那么,投靠汉朝,自称自己的汉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对的?
  因此,他们很快说服了自己,然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使者,带着伊稚斜父子的头颅,表示自己臣服。那些原本根本算不上匈奴本部,比起匈奴王族血脉不知道远到哪儿去的部族头目都能做单于,没道理他们这些留着正经的匈奴王族血脉的人,最终在汉人那里,连个单于的位置都捞不到吧!
  自然,汉室那边从善如流地给了本部的匈奴人同样一个单于的头衔,然后呢,针对匈奴的改革就开始了。
  汉室直接派人去了匈奴,表示以前你们那样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实在是太原始了,以前咱们是两家人,不好对你们的生活指手画脚,可现在咱们是一家子了,那么,有的事情,就可以直说了!
  落后文明对于先进文明的憧憬,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匈奴人之前也跟着中原那边学会了一点农耕的技术,但是缺少工具,缺少相应的技术,因此,他们所谓的耕种,完全就是刀耕火种,春天的时候,放一把火,烧出一片土地出来,直接洒下种子,然后呢,就带着牲畜继续放牧,等到秋天的时候回来,就能收获一季粮食。可想而知,这个效率有多低,产量有多尴尬。
  而现在呢,汉人直接表示,既然你们现在是咱们的小老弟了,那么,许多事情,自然老大哥回来搭把手!
  汉室摆出了一副非常公正的模样,表示,你们以前的贵族,可以继续做单于,继续做头领,但是呢,你们需要定居啦,咱们根据你们部族的人口还有牲畜的数量,给你们将牧场的范围划分出来,然后呢,再派出指导人员,教导你们种植更好的牧草,挖地窖制作青储饲料,朝廷呢,还会派一些汉人过去,跟你们合作,汉人耕种,你们呢,继续放牧,大家互相补充嘛!
  另外就是,羊毛是个好东西,大家要尽量养那种毛比较长的绵羊,春夏的时候,将羊毛羊绒剪下来,汉人会教会你们将羊毛上头的膻味去除,然后用纺车纺织成线,朝廷呢,会给高价回收。等到朝廷设立在幕南那边的作坊做出了毛呢,羊绒衣服,毛毯,毛毡,你们以后冬天就不用发愁了。
  总之,一番组合拳下来,上层的贵族也满足了,底层的牧民更加满足,上层的贵族还拥有对底层牧民的统治权,当然,这些牧民是他们的财产,对于自己的财产,太过苛刻是不行的。就像是在汉室,主人杀死奴婢,也是犯法的,需要惩罚。所以在匈奴也是一样的,贵族对牧民具备统治权,却不再可以生杀予夺。
  而底层的牧民呢,他们有了自己的财产,大家明确告诉他们,这不是来源于首领的恩赐,而是汉家天子,汉家朝廷的恩惠,所以,你们要给朝廷办事。
  事实上,对于底层的牧民来说,能够吃饱穿暖,他们已经满足了,至于更多的财富被顶层的贵族剥削掉了,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毕竟,以前的时候,他们被剥夺的东西更多。
  实际上,朝廷这根本就是软刀子割肉,对牧民嘛,自然是宽宏大量,但是对贵族呢,无非就是一开始麻痹他们,等到之后嘛,就会利用一些行政上头的手段,比如说,用汉室内部的列侯爵位,换取他们放弃对于底层牧民的统治权,要是不同意呢,也没事,你们以后毕竟也是汉家子民了,总不能不懂汉话,不知道汉字吧,所以,大家一起去集中学习一下,至于部族的事情嘛,你们还是头领呢,还怕下面的牧民造反吗?
  实际上呢,汉室送过去的所谓的汉人,根本都是屯垦团里头出来的,的确一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手,同样呢,也都是搞政委的好料子,连番洗脑之下,一帮子牧民就只知道有天子,有长安,不知道原本的单于,王庭,头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而没有底层牧民的支持,那些所谓的头领无非就是个空架子,真要是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汉家完全可以让他们水土不服,重病不治,然后让他们的子孙后代继位,几次之后,自然而然的,草原也就彻底落到汉人手里头了!
  等到刘衍大婚亲政的时候,匈奴的绝大多数都已经彻底汉化,哪怕他们依旧保持着放牧的习惯,可是,定居的牧民,其实就只能说是牧场主,这些人还能保持多少战斗力呢?尤其,草原上如今已经遍布棱堡,汉军各个野战团会轮流派人前去换防,就算是有人有什么想法,那也只能作罢!
  再有就是,除了汉家专门预留的马场,牧民们养得更多的是牛羊,牛产奶比羊多,各种奶制品在汉朝还是很有市场的,以前的时候,匈奴人只会制作劣质的奶酪,而如今呢,在汉人技术的支持下,不光奶酪的产量得到了增强,他们还会制作奶油,制作奶糖,制作炼乳,甚至,舒云新开办的一家厂子里头,他们甚至可以制作出奶粉了!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汉家一直在宣传,多食各种奶制品,能够让下一代更强壮,更聪明,因此,别说是草原上这种大宗的奶制品了,就算是民间,也有人开始出售牛奶羊奶,宫里头还传出了一种给牛奶羊奶去腥的办法,那就是用荼,也就是茶叶混在一起煮,小孩子不能吃茶叶,还可以摘了茉莉花,或者是加上杏仁一起煮,再放一点糖霜,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好吧!
  可以说,如今那些牧民光是靠着出售奶制品,就赚得盆满钵盈,一个个俨然在中原都算得上是中产了,而羊毛呢,更加是好东西。汉人在草原上开办作坊,专门给羊毛制定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收购漂洗过的羊毛,那等最好的羊绒,一斤就能卖几百钱,行情好的时候,能卖一千钱。
  当然了,羊绒要凑足一斤,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用特制的毛梳,将一只绵羊梳秃了,也只能凑出一捧羊绒出来。
  但是牧民们养的羊多啊,因此,哪怕是最粗心的男人,每年给绵羊剪下来的羊毛也能卖出一个能让人目瞪口呆的价钱来。
  牛羊养得多了,自然马就少了,马吃得比牛羊精贵,食量也大,而且呢,虽说官府会用一个不错的价钱收购良马,但问题是,一匹良马要养出来,耗费的力气可不少。其他时候,产出便没多少了,马奶的口感可不如羊奶和牛奶。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牧民虽说还保持了骑射的习俗,那也是为了替汉家天子出征,换取军功。给汉家天子打仗,可比当年给自己的头领打仗,来得轻松多了,不光不需要自己准备食物,而且朝廷呢,还有许多各种补贴,加上获得战功之后的赏赐,那真是只要能活着回来,就是一夜暴富。
  除了匈奴内附了之外,三越那边也是老老实实归附了汉室,没办法,三越那边如今的经济,几乎是被汉家彻底绑架了,他们都用五铢钱,生产出来的甘蔗,稻米都卖给了汉人,可以说,三越的百姓,一个个都是在给汉人种地。汉室派了人过去,热火朝天地帮着三越的百姓开发水利,修筑道路,开垦土地,那里的贵族稍微盘剥多一点,下面的百姓一个个就跑去给汉人开的种植园和作坊干活了,东瓯原本就有了内附之心,而赵佗过世之后,南越也老老实实上书内附了,至于闽越呢,倒是想要坚持,但是架不住两个邻居都对闽越仇深似海,若是他们一直死扛着,东瓯和南越的军队立马就能开进闽越烧伤抢掠,因此,两个邻居低了头,闽越那边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也老老实实归附了。
  可以说,舒云给刘衍打下了一个完美的基本盘,刘衍只要之后不胡乱作为,可以说,一个庙号就到手了。
  事实上,刘衍在舒云的耳濡目染之下,压根就不可能是什么乖乖孩,他同样是个极富野心乃至眼界的人物。他如今已经将目光看向了大海和西域。
  刘衍亲政之后,就将一直依旧留在长安的刘循这个弟弟封为交州王,让他前往交州就藩,主持交州之事。实际上呢,就是让刘循开拓交州了。
  如今在江都,在齐国那边,少府都搞起了造船厂,楼船显然如今已经落伍了,如今在海上,行走的是更加先进的帆船,利用风帆借用季风的力量作为动力,如今在沿海,这些帆船已经承担了许多大宗货物的运输工作,比起在内河之中行驶,在海上,不光是能够承载的货物更多,而且速度其实也更快,自然运费也就更低了。
  如今不少商人不得不花大价钱从朝廷手里购买海贸许可证,然后才可以在造船厂订制海船,而且在海关还得根据货物的价值交税,虽说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相对来说,海船还是比较安全的,起码现在还没什么倭寇海盗之类的,因为在东方这边,除了汉朝,也没人能够制造出这样的大船,在海上航行。至于爱琴海,地中海那边的国家,他们倒是具备一定的航运能力,但是呢,想要跨越大洋,来到东方,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如今汉室对于西方的了解,都是来源于西域,那里会有来自西方的商人穿过欧亚大陆,然后追寻所谓的丝绸之国。可以说,西域不少国家的商人,在汉朝和西方的罗马这些国家中,担任的就是二道贩子的角色。
  而汉室如今已经将目光看向了大海,海船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后来的台湾乃至海南岛,将刘循派到交州那里去,就是希望他能够以那里作为根据地,开发台湾和海南岛的。
  刘衍已经许诺,只要他肯干,将来就将刘循的儿子封到这两个岛上封王。
  刘循也不是什么喜欢安享富贵的性子,实际上呢,对于刘循来说,他跟着自己的母亲和兄长后面学习,懂得的东西太多,自然不乐意留在传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