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他会立即避免损伤太子的颜面和威名,但太子可千万别不领情啊。
☆、第30章
老爷微微的担忧上了脸,贾敏可不立即就瞧了出来。于是夫妻俩齐齐不言语了。
一直摆弄着弟弟,实则密切留心爹娘说话的黛玉见状,便站起身来笑道,“女儿有些乏了。”说完,招呼了丫头和奶娘进门,把三个弟弟一起弄走,她行了礼也速速告退。
贾敏不管有多心事重重,只要想起三儿一女,尤其是女儿心明眼亮惯会体谅爹娘的样子,她怎么也能笑得出来,“没白宠她。”
林海赞同得不得了,“女儿生少了。”
黛玉会给他们夫妻排忧解难,最起码也知道看爹娘眼色哄他们开心,至于臭小子们……不给他惹祸他是不是就得烧高香了?
贾敏换了个姿势,腾出点地方,伸手便把老爷拉到自己身边。此刻屋里也只有夫妻两个,贾敏方道,“出得你口,入得我耳。老爷就不打算让我也心里明白一回?”
林海忍俊不禁,“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话里可不带半点讽刺意味。有个聪慧的媳妇在家中坐镇,他不知省了多少闲心。
话虽如此,但老爷的顾虑贾敏看在眼里,既然要说说知心话,她总得先起个头,“老爷对孙家究竟是个什么章程?我寻思着孙家两位老爷行事忒嚣张了些,恐非长久的持家之道。等孙家老太爷去了,跟圣上的情谊越发淡下来,他家后果难料。将心比心一回,疼爱大半辈子的儿子跟着这么一家人学了坏,我也要迁怒的。”
这番话不过是稍微委婉了一点,却一点都不隐晦。贾敏直接把自己的心思全透露出来了:她不仅不看好孙家,连带着太子也……
林海也微露惊容,之后更是坦然道,“敏敏你真是果断。”
贾敏乳名也不是敏敏,实在是全无外人的时候老爷兴起就爱这么称呼她,一来二去她也觉得“敏敏”听着还算顺耳。
贾敏眨了眨眼,捏了捏老爷的手臂——如今得闲老爷也在家里的园子里骑骑马,练练射术,甚至还跟教导儿女骑术的师父讨教一番,老爷果然比以前结实了不止一点。
她于是笑眯眯道:“我怎么觉得自打我生了珝哥儿,老爷就爱时时处处奉承我呢?再说,我这算什么果断,不过是我的胡乱揣测。既然说给你听,你怎么也不顺着我的话……指点我一回?”
其实老爷还不只是嘴甜,关键是……有点了予取予求的意思。
林海此番也不例外,“孙家照应太子本是应该,可这些年我瞧着,因为太子离不得他们,便生起了一派‘能奈我何’的气势。不管他们做了什么,若是无法收场,便把东宫推出来。偏偏东宫又用人不疑。”
这哪儿是用人不疑,这分明是任人唯亲啊。
真要是任人唯亲,任的那位是个有才无德之辈倒还罢了,孙家留在江南看家的这位二老爷只会嚣张跋扈,胡作非为!
须知当年孙家老太爷战功赫赫,有个女儿做皇后,更是帮着女婿坐稳了皇位,几乎位极人臣,行事尚且懂得适可而止,也轻易不跟人结仇斗气。
贾敏思量过后,猛然发觉老爷眼巴巴地瞧了自己有一会儿了。
她福至心灵,一拍额头: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有些事儿还真是疏忽了啊……她爹还教导过太子骑射,更是带太子到军中巡视过数次……至少父亲在世时,太子以师礼相待。
老爷这副瞄着她脸色说话的模样,必然觉得她娘家与太子素有渊源,从而有所顾虑,不好直说真正心意。
再有渊源那也是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她没暗地里抱怨太子薄情,让哥哥们吃了“人走茶凉”的大亏就不错了。
总之太子前世被废,实在不是什么偶然,而且前世的这个时候,周励周大人正在独斗孙家二老爷,给天下人瞧了出“好戏”。
于是贾敏立即轻声道:“还早真呢,便觉得一切都稳了,定准了……就冲这番自以为是的样子,以后最是难说。”
媳妇儿果然也不看好东宫。
不过也只是不看好罢了,万一她兄弟两个要让她将来助太子一臂之力,乃至于需要她出面奔走,她真能坐视不理吗?
林海为此一直略有不安:为了份“从龙之功”,你得预备着有朝一日跟你两个哥哥决裂……这话又怎么说得出口?
他这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贾敏看在眼里也是惊讶不已,“老爷今儿这是怎么了?你我夫妻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说着,攥住老爷的手道,“我什么都听老爷的。”
话外之音林海自是听得懂,他此刻也动容道,“倒也……不必如此。”
他忽然有点尴尬:似乎是凭白做了回小人。宦海沉浮半生,未必无耻却也当得起“厚颜”二字,但面对他媳妇,还是稍微不自在,于是忍不住轻咳了一声。
贾敏可不想放过他,故意道,“老爷喉咙痒?”指尖却戳在丈夫的脸颊上。
林海摇头笑道:“这些日子我多在家中鲜少应酬,一是为了陪着你们,二是收敛一些,一切都等钦差到了再说。”
贾敏道:“孙二老爷的确安生了好久。”
“周世兄到任,并未费多少工夫,便查到了昔年院试买卖题目的证据。说来也是让人唏嘘,原先学政的副手也知道终究有暴露的一天,于是早早做了准备,把每笔银钱都记了账……”
“这……牵连不小吧。”
“可不是。”林海叹道,“本想着借此让孙家两位老爷多少收敛一些。”顿了顿,他也承认,“毕竟动孙家,就势必牵扯到太子,牵扯了太子,圣上必会不快……因此撕扯开来,谁都没什么好处。刚刚握好证据的那会儿,周世兄和我一直等着孙家找上门来求和的。”
贾敏道:“老爷想以退为进。”
林海笑道:“不用往我脸上贴金,周兄和我是想这个时候就跟孙家放对,殊为不智。”
贾敏看得透,“就算要放对,也得等圣上透个信儿出来。”
“姜大人应是圣上的人,他连着两任浙江巡抚,可动手收拾过孙二老爷?”林海揉了揉太阳穴,“终究有些贪功冒失了。”
“姜大人就没提醒老爷一回?”贾敏继续追问。夫妻俩有问有答,老爷总能多说一点。
林海果然道:“他提醒了啊,你看他不是一直冷眼旁观吗……”
贾敏惊讶道:“就这样?姜家不是还想跟咱们家结亲吗?他们家的诚意呢?”
林海干咳一声,“又没挑明。咱们黛玉还小,再说她对姜家那二小子不也没什么好脸色。”
贾敏脱口而出,“有好脸色你才愁呢。”
林海干笑,生硬地转移了话题,“他许是想瞧我吃点暗亏,到时候再出手相助,却没想到我两位座师当真给我做了靠山。”
贾敏了然道:“姜大人快六十了吧。”
这位巡抚大人在七十之前还有机会再进一步,做到六部尚书之一,但入阁就不用想了。此人在大事儿上足够把持得住,绝对称不上嫉贤妒能,但……也有点私心就是:乐见年富力强的林海吃点小亏。
林海佯作委屈道:“你又早看出来了不是?怎么就不提醒我?”
贾敏也是张口就来,“姜家太太比我母亲小不了几岁,老爷你没发现我不爱往他家跑吗?黛玉她们小姑娘们往来应酬,我不好阻拦不是。”
林海立即讨饶道:“对对对,都是我粗心大意。”
夫妻俩笑了一回,贾敏才正色道,“孙二老爷还算不上鱼肉乡里,祸害百姓。他的所作所为正是剥了一些大商贾的皮,损了些官员的利,用来肥了自家人……总之孙家在江南绝非势单力孤。老爷若是两次三番地在圣上面前告状,我觉得总是差点事儿。”
不得不说,夫妻俩再次默契了。
林海在刚刚就任封疆大吏之际,的确浑身干劲儿,誓要烧出讲究一些且足够气魄的“三把火”,可遇到麻烦再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有了主意:
圣上如今的确看孙家很不顺眼,却还不至于打算现在就拿下他们,否则太子势力未成先损大将,于太子无益。
林海诚恳道:“所以周兄和我商量……”
贾敏接道:“连这些年院试舞弊也不急着揭发,而是跟公账作假一事一起攒足了证据,一切交给钦差决断是也不是?”
林海赞道:“夫人英明!”
贾敏活动了下肩膀,“老爷这奉承毫无新意。”
林海马上改口,“夫人太英明!”
贾敏抿了抿嘴,笑了,“老爷也英明。”
夫妻俩就这么喜笑颜开着,互相吹捧着,有说有笑直到傍晚全家一起用晚饭。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六皇子尹灏得了南下的圣旨,回到府里就见王妃正给他收拾行李。
王妃吩咐着一众丫头翻箱倒柜——这也是二人大婚后六皇子第一次远行,她生怕自己准备不够妥当,于是干脆拉着王爷坐下,当着王爷面儿动手。
趁着丫头去抬箱子的功夫,她还问起六皇子,“二哥哪儿怎么说?”
话说,二皇子生下来就是药罐子,贵妃把这个儿子当眼珠子一样地宠着护着,好不容易看他病病歪歪地成了年也娶了妻,去年他的王妃还给他生了个健健康康的女孩儿……
贵妃登时便觉得眼前一片曙光,她这辈子也没求过圣上什么,为了儿子也是终于跟圣上开了次口:给老二寻个差事,将来甭管他能不能有儿孙绕膝的那一天,好歹也得给他媳妇和闺女挣下份家业。
贵妃这番话全说到了圣上心里。
就算是他的儿子,光闷在府里不问政事,等他这个当爹的西去,这个儿子无声名无功绩也无得力的人手……日子定是难过。
作为一个父亲,他也是盼着孩子们都能过得好。
贵妃向来无欲无求,且是为了儿子打算,圣上自然照准。又怕二儿子头回上阵便出岔子,特地挑了向来稳健靠得住的六儿子辅助……
儿子们南下探一探孙家的底细,他也可以借此好好瞧一瞧儿子们的真性情和真手段,尤其是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经常在家养病的二儿子。
因此在圣旨颁下之后,他把六儿子叫到跟前仔细嘱咐了一番,“朕给你多准备了些人手,留心照顾好你二哥。你带着朕的密旨,两江都指挥使都会听你调遣。”
虽然父皇给了兵权,但这回真正做主的却是二哥。
正巧回忆到这里,六皇子尹灏听到王妃的问话,随口答道,“瞧着还好。殿试已经放榜了,我们这就启程。”
王妃倒是真心为丈夫考虑,“您是不是多备些成药?为了二哥。”
二皇子成婚多年,身子骨已经不至于在府上随时备着太医。但真要有什么好歹,王爷多少得沾上点不是。
在六皇子看来,二哥身子弱归弱,但怕有一半都是装的。
父皇对贵妃妃母情分极不一般,据他生母贤妃所说,这份情分便是皇后还在时都稍微泛酸……在很多年里太子都把二哥视作眼中钉,而他二哥这身子骨之所以如此……偏偏不能明言。
好在他跟二哥无冤无仇,倒是不担心二哥会故意坑他。于是他答道:“简单的备上一些,二哥那儿不用咱们操心。”
王妃点了头,又问,“王爷南下打算带哪个在身边伺候?”
六皇子并没犹豫,“就薛氏吧。”
薛氏说得正是宝钗。
嫁到王府的日子,宝钗过得很不坏。
王爷的后宅里除了王妃,算上她也只有两个姨娘。真是打叶子牌尚且凑不齐人手,又怎么斗得起来:无论是拈酸吃醋,还是使坏告状,都不用脑子琢磨就知道是谁做的。
王爷行事更是一碗水端平,每月在每个姨娘那儿都待三天,这会儿偏生另一位姨娘还怀上了……就算没想起宝钗是金陵人,也只能带着她下江南了。
宝钗情愿因为怀胎而留在京里!府里另一位姨娘出身、容色才学样样比不上宝钗,可因为肚子争气,王爷每隔一天都要亲自过去瞧一瞧她。
她也算看透了:王爷重子嗣。在王爷眼里,会生孩子比什么贤良淑德都要紧。
数日后,二皇子与六皇子顺着京杭大运河乘船下江南。
不得不说,初夏乘船,还是挺舒坦的。二皇子也“极给面子”一路平安。
路上,宝钗经常跟二皇子侧妃喝茶闲聊——二皇子侧妃是北方人,这次还是她头回下江南。
宝钗为她细说江南风土人情,一来二去,二人也熟稔起来。
作为回报,二皇子侧妃告诉宝钗两位皇子南下所为何事,还特地提醒了一句,“我可听说你舅舅王大人与孙二老爷有些交情呢。”
宝钗大惊:这事儿她可不知道!
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年轻姑娘,让她对自己亲娘舅所属的派系和往来亲厚的人家如数家珍,未免强人所难。
二皇子侧妃的心思也十分明确:二皇子和六皇子身上担子不轻,若是查办时顺着孙家牵扯到了这位薛氏的娘家……兴许不止面子上不好看。
又聊了一会儿,眼见宝钗脸色越发难看,侧妃便端茶送客。
而宝钗则是忧心忡忡地回了自己的船舱。
其实她并没吃什么苦头,可从待选到入府生活这半年,生生磨掉了她大半的傲气。
她一直沉着脸,看得大丫头莺儿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其实宝钗有心送信儿提醒下父亲,可……如今在船上想写封家书也是奢望。
入了夜,六皇子尹灏归来,身上微带酒气,宝钗上前伺候他梳洗。
六皇子从她手里接过手巾,随口问道,“有心事?”
宝钗也有自知之明,最起码今日侧妃的提醒瞒不住王爷,于是她老实道,“怕误了王爷的事。”
“哦?”尹灏好奇道,“能误我什么事?”
宝钗却不好回答:她的担心,细想起来……好像也是没影儿的事儿。
见她垂头不语,尹灏也不为难她,而是又问,“浙江布政使林大人你可认得?”
宝钗应道:“倒是往林大人府上走过几次。”
怎么不问舅舅呢。
尹灏笑了笑,“到了杭州,可以和你母亲见一见。”言毕,他坐在宝钗身边,“说说你对林府的印象。”
宝钗柔声道:“妾身……和林大人的长女往来颇多。当时,林家妹妹,韩家姐姐还有方家姐姐,妾身与几位姐妹经常见面说话。”
尹灏忽然眯了眼,“韩家?”
☆、第31章
六皇子在南下之前,自然做足了准备:把江南那些说话管事的官员以及家族一一记在了心里。
比如韩家,曾经也是从龙功臣之一,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比不得当初,却也名头不坠。只不过韩家的老族长最头疼的便是嫡支声势远远不及支脉。
韩家的前任族长,已然西去的老太爷与孙家老太爷交好,时至今日韩家嫡支也依旧帮衬太子。昔日孙家暗中蓄养私兵败露时,韩家出身嫡支的族老们便果断地舍了支脉一位出色的后辈——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他们这些人老成精的老人家没想到弃子居然也闯出一条生路,更因祸得福,另有际遇……
族老们因此“爱恨交织”,让向来跟他们不对付的几家人看足了笑话。
不仅如此,最为出色的支脉之中还有女孩儿嫁给了五皇子,在此之前这些族老们居然没有得到半点消息。
要知道皇子婚事,圣上绝不会脑子一热就定下人选,事先总要和女孩子的父亲见一面再说说话,好歹透出点意思来。
因此怎么看韩家都不像是为防万一,做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举措。
原本六皇子也是看热闹的众人之一:这些年他的差事更偏向于“武”。却没想到父皇一道圣旨,直接把二哥和他一起“放”到了江南。
天欲予之,他也是不得不取啊:他的母族对他帮衬十分有限,此行他说什么也得在江南结下几分善缘。他看来看去,杭州知府韩琦正是个很好的选择。
正巧他听说新纳的侧室在出嫁之前,与韩琦的长女有些交情。他此时闲来无事,自然乐意跟侧室聊聊天:万一能听出点门道,甚至……有意外之喜呢。
宝钗也知道殿下别有用意,因此有问必答不说,还务求详尽,“韩家姐姐鲜少说起族中闲话。林家妹妹族中早没了五服之内的亲眷,还时常说起京城的外祖母呢。”
韩琦都做了弃子,哪还能对族中感恩戴德?
没说坏话尚算厚道了,尹灏又道,“你们姐妹几个倒是说得来。”
宝钗答道:“当时姐妹们都还在扬州,同龄姐妹虽多,但因为林大人官居巡盐御史,若不沾亲带故便不好随意往来。”
林海为官多年,几无把柄在身,这一点尹灏也十分佩服:不过想直接拉拢这一位,未免过于艰难,他身为皇子也得有点自知之明——给点好处,便能让封疆大吏倒头便拜……太不现实了。
尹灏颔首道:“林大人管着盐政却清廉始终,我在京城都听说了。”
宝钗不像元春,基本对舅舅王子腾没什么期待,但若说一心指望这个自从父亲跑官到她待选都没真正出面的亲娘舅给她当靠山……宝钗还没有这样天真。
因此在她不知道六皇子的真正心意和偏向之前,说话一定是“与人为善”,“妾身听说,王爷南下便是去江南查案……”
江南亏空一案闹得天下皆知。身处的内宅女人们也都有自己的耳报神。
尹灏对此也不生气,笑道,“你这是想求情了?”
宝钗虽然微垂着头,但却在全神贯注地留心六皇子的神情,她端详来端详去,都没看出他有什么不快或者言不由衷,于是大着胆子道,“也不全是求情。”面对六皇子,宝钗也是越说越顺,“林大人做着巡盐御史都没贪,做了布政使怎么会反而想起图财了呢。”
六皇子不掩赞许之色,“难得。你年纪小,却很明理。”
宝钗得了夸奖,也是一脸喜色,连忙起身道谢,“当不得王爷夸赞。”
同时她还有了心得:王爷似乎并不介意和妻妾说一说朝中事。
其实,六皇子尹灏更喜欢重亲情的女子。
二人说了会儿话,尹灏便留宿在宝钗这儿——只是一路劳顿,他也没有旖旎之心,而是倒头就睡。
与六弟不同,二皇子尹泌更喜欢裹着被子,放下床帐与侧妃肩并肩地聊天。
侧妃替她家王爷掖好被角,才徐徐道,“妾身提醒了薛氏……妾身瞧着她是真不知情。”
二皇子笑道:“十几岁的小姑娘,能知道什么~内~情。”顿了顿又叹道,“我大哥他用得都是些什么人。”
不管是京城孙家还是江南孙家,都有不少“钉子”。
京城孙家还好,钉子们不得接近孙老太爷和孙大老爷的书房,真正的机密要闻他们都打听不来,但江南孙家都快成筛子了!
比如……孙大老爷写信,让幼弟收敛起脾气,行事务必谨慎:别以为江南官员对你礼敬有加,你犯了错他们放你一马,二位皇子也会跟他们一样。
看完信的孙二老爷把信往案上一摔,怒道,“要是安排在岛上的那些人还在,头一个我就要对付林海和周励!”顺了会儿气,又抱怨道,“太子贵为储君,还能让弟弟们反客为主不成!?”
这话传到二皇子耳朵里,他还笑了好久:孙二老爷真是难得的“憨实”之人,一点不知愁。
当初私兵那档子破事儿,若不是靠着八皇子的人给孙二老爷遮掩,恐怕早就败露了。
二皇子离了京城,整个人精神了不少,“孙家如今手底下颇有几支船队,他们暗地里操练些通晓水性的家丁,谁都不好说什么,毕竟南边海上一直不大太平。”
二皇子的侧妃出身平平,但颇为聪慧,嫁过来便是二皇子半个文书。闻言她也笑,“谁让人家想一人多用呢。”
话说被拿个正着的那几百私兵,一没像样的兵器,二没管用的甲胄……因此父皇也只是恼火,但还能沉住气冷眼瞧着孙家作何反应。
孙家大老爷没有到父皇跟前去认错,但的确消停了挺久。
父皇想起先皇后,再看在太子面上,看着也像是逐渐消了气。但是二皇子尹泌怎么能让孙家就此安然消灾?
先皇后去世之后,孙家可是把母妃和他全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尹泌此来江南,纵然孙家像白板一样干净,他都要做出铁案来,更何况孙家浑身上下全是把柄,他甚至可以好生挑选一番,直至置他们于死地。
他这番心思只有宫中的母妃能猜着一二,其余人多是相信他会秉公办事,但涉及太子长兄……大约还是会在请示圣上之后,代为遮掩且大事化小。
尹泌心中恨意滔滔,面上却挂着和煦的微笑,“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再下江南……”
他那侧妃一听,眼圈立时就红了,“王爷千万不要这样说。”她也不提自己如何如何,“母妃和姐姐若是知道还不得心疼坏了……姐儿也还小呢。”
尹泌见状,连忙拍着侧妃的手背安抚道,“我是说以后难有做钦差下江南查案的机会了……”话锋一转,“既然难得来了这么一回,得空就多见见亲戚们吧。”
二皇子的外祖父也曾入阁,虽然没到首辅次辅的地步,但因为做过主考,从而桃李满天下。无奈外祖父不长寿,故去时二皇子的舅舅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