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玫瑰花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探春知道贾母可能是要有什么话要说,于是应景的打了个哈欠,然后顺利被贾母打发出去睡觉了。

    “老二家的,开春大丫头就要选秀了,大丫头自幼学规矩,那规矩已经是顶好的了,这个年就让她松泛松泛。等到大丫头进了宫,老婆子想着大丫头身边的两个教养嬷嬷左不过是要留给二丫头和三丫头的。现在敏儿那里正好需要有人帮衬,便想着送这两个嬷嬷过去。只是这样一来二丫头和三丫头那里就得另外选人了。”

    王夫人一听,心下就是暗恨。贾敏的儿女也配用宫里的教养嬷嬷?还有两个庶出的丫头也值得她上心?

    可是老太太这话看着是在她和商量,可是给她当了这么多年的儿媳妇,谁还不知道谁呀。

    她但凡少想了那么一点,这会坟上的草都得跟大房那个张氏一边高了。

    王夫人抬头看了一眼元春,一时间有些为难,这两个嬷嬷,她是谁都不想给。

    元春还是知道一些家中内。幕的,将自己的两个嬷嬷给二妹妹,她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三妹妹呢?那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妹。但再是亲妹妹,却并不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

    现在三妹妹还小,看着还好。可是时间长了,年纪渐大知道了事情,再跟母亲和她们嫡系离了心,岂不是白白养大了敌人的孩子?

    母亲虽然一直很是讨厌林家姑母,可是总比养虎为患要好一些,想到这里,元春便将话接了过来,“老太太说的很是,姑母身子不好,又要管家,又要照顾表妹和表弟,多有劳心劳力之处。两个嬷嬷都是经事的老人,送了过去,也能减姑妈顾盼之忧。至于二妹妹三妹妹那里,就算是没有教养嬷嬷,养在老太太这里,便是学上一星半点,也够她们受用终身的了。。。。。。”

    “是呀,媳妇也是这么想的。”王夫人此时是非常庆幸她至少还生下了一个嘴巧的闺女。

    元春说的对,贾敏的孩子一看就不是长寿的,就算是有教养嬷嬷,估计也争不过命里没有寿。

    她记得当初那两个教养嬷嬷刚进府时,元春那么好的身子底子还不是被折腾的病了两三回吗,也许这俩嬷嬷。。。。。。

    贾母看这娘俩这般,心下满意,当下也不说别的,直接叫了那两个嬷嬷过来。如此这般那般的吩咐了一通后,便让人下去收拾行李和通知林家的人。

    王夫人虽然知道结果已定,可是心下还是不太高兴。贾母也明白王夫人和贾敏的关系一直不和睦,便想着让鸳鸯开库房给这娘俩点好东西。毕竟王夫人也是元春的生母,不看僧面看佛面。

    刚要扬声喊鸳鸯时,便听到了云板的声音。一下又一下的,待到声音刚落,之前才出去的赖大家的,又急急地走了进来。

    “老太太,太太,东府的太太没了。”

    “什么?前不是还说大好了吗?怎么就没了?”贾母听到这般大事,也顾不上奖励王夫人娘俩了,而王夫人自然也是想不到这些去。

    “是呀,前儿不是说已经能咽得下去东西了吗?怎么才两日的功夫人就没了?”王夫人上前一步一边问赖大家的,一边看贾母的脸色。

    这一天大喜大悲的,可别再病倒了。若是病了那还好说,若是一下子就没了,她的元春明年可怎么选秀呢?

    老太太活着,她是荣国府的二太太,她的女儿是荣国府的嫡长女。若是老太太哪一天没了,那被他们二房压在脚下几十年的大房就会住进她的荣禧堂,然后将他们一家都撵出去。。。。。。

    所以老太太就算是要死,她要等到她的元春能够照拂家里的时候。

    仔细而又隐晦地打量了一遍自家婆婆的面色,那颗刚刚提起的心又放了下来。

    还好,还好。

    祸害遗千年,这老婆子一时半会死不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好忙天又好冷,然后大姨娘又来凑热闹,心情一直受影响。

    然后昨天中午的时候,看到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她怀孕七个多月了,竟然看起来只有四个月,那还是穿防辐射服后仔细看才能看出是四个月。难道人瘦,怀孕的时候也这么吃香吗?她从后面看,一点都看不出来怀孕呢。

    看见她跟她说了两句话,然后又接到了一个短讯,一个同公司不同部门,处的比较来的女同事,她可能要做人。流。

    她挺伤心的,原因太草蛋了。她的领导竟然默许别的同事抢她的客户,抢就抢吧,还故意气她。她觉得不舒服,找她领导请年假想要休养几天,领导不给假还让她别娇气。最后没办法了,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办法请年假,我就让她拿着医院的诊断单去请假。

    她领导是给她假了,她在家休养了几天,可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是保不住了。说是什么胎芽还是胎心的不长没有动静什么的。这个我有些不太懂,反正听说医生建议她做了。听到这里挺为她难过的,想着她从结婚就盼着有个孩子,好不容易有了,却是这样的结果,心里挺酸的。

    今年过完年,就发现我们单位的人都疯了似的。没有由来的,好像都疯了一般。

    财务不给采购拨款,工程踩着保安,营销吃里扒外,保洁阿姨都涨了脾气,我们办公室更是一言难尽。。。。。。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看着家里两个当家的女人和贵气逼人的大姑娘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赖大家的表示压力很大。

    刚刚听了云板的声音,然后和东府连着的角门就有人来报信,赖大家的上哪里知道这些个细节去,只得摇头道不知。

    “来人,快备车。”贾母见了,也不多问什么,直接让赖大家的去准备。

    还好关系远了些,倒不会耽误明年的选秀。

    因着老太太的话,王夫人连忙低头检查自己身上的衣服首饰。发现并不花俏,便又去看贾母,发现贾母也还罢了,便留下元春,自己和鸳鸯一起扶着贾母匆匆出了正房。

    元春是闺阁女儿,开春便要选秀,这样的事情多有避讳。被留下来也是正常不过了。

    不过元春虽然留了下来,却也不放心自家母亲和老太太,于是便打发了人去通知珠大奶奶李纨。

    忙罢,元春便带着丫头也出了正房。先去了宝玉和探春的屋里,将两人屋中的鲜艳摆设都让下人收拾起来。然后又吩咐针线房的人迅速给这兄妹俩弄两套素净的衣服,这才准备回自己的院子。

    不过元春在转头之际又想到了迎春,抿了一下嘴,便又让下人去那屋打了声招呼。

    虽然是东府,可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长辈过逝了,总不能不避讳一二。

    而且若是她的弟妹都避讳了,而同一个院子里的大房堂妹却没有避讳,说出来于她也不好听。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元春知道一个秘密,那个秘密她谁也不敢说。当初听到母亲悄悄告诉自己的时候,她都惊了。

    不过好在教养嬷嬷给力,十几年如一日的教养倒是还能让她表现的不露痕迹。

    有的时候秘密公开了,那秘密也许并不是敌人的把柄,而是伤害自己的一件利器。

    所以在知道了这个秘密后,元春便想明白了利弊得失,于是更加的小心翼翼,她不想让那秘密被公诸于众。。。。。。

    仰头向上看,冬季的天空,从这四四方方的院子里看出去,仍然能够看到那碧蓝中带着一丝纱白的云朵。

    听说皇宫中也都是这样的四方院。

    方方正正,一个套一个的院子,她即将从荣国府的四方院一脚迈进另一个或是大,或是小一些的四方院,心中不是不惆怅。

    可是她生来便是要入宫的。

    为了家族,为了父母,也为了。。。自己。

    可悲可叹?她并不觉得,因为她至少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长大的。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那些为了五斗米折腰的人,那些朝不保夕的人,还有那些自小在她身边侍候她的人。。。。。。

    和这些那些的人相比,她还有什么可怜之处,需要哀哀叹息的呢?食金咽玉,穿金戴银,若是再如此无病呻。吟,便是罪过了。

    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莫明出现的低落却是没有原由而来。

    此时的探春还不知道她盯上的人已经被贾母送礼了。

    她心中有事,就算是年纪小贪睡,此时也睡不实,元春来了,这一番吩咐下来,她自然是听见了,可是此时却懒怠的很,便闭着眼睛在床里装睡。

    一直到元春离开,她才轻轻地睁开了眼睛。

    她今天必须得再见一次赵秀宁了。迟则生变,走晚了,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前一天能够那么顺利的见到赵秀宁,自然是因为家里当家的女人都不在家,再加上下人们都躲了懒,探春才穿着一件她们姐妹都有的斗篷去见了赵秀宁。

    今天嘛,虽然元春在府里,可是云板的声音她听得是真真的,再加上下人婆子们咋呼的声音,她也知道了个一二。

    东府出了那般事,她只要小心一点避开元春,应该还能见赵秀宁一面的。

    探春其实也并不是非要今天见赵秀宁,而是突然觉得之前约定的那个日期完全可以成为赵秀宁离开荣国府的日期。

    就在探春还在装睡时,东府的大姑娘刚刚几个月的惜春小盆友被人抱回了老太太的院子,然后又交给了元春代为照顾。

    听跟来的下人说,这以后就是府里的四姑娘了,要一起养在老太太院子里的。

    下人们一边收拾厢房,一边怕冻着惜春,便将人送到了元春那里。知道这些后,探春猛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真真是好机会。

    冬日午后,人都困乏。京城位北,寒冷尤甚。府里的老太太太太奶奶们都去了东府,元春又被惜春绊住了脚,贾家繁多的丫头下人们也都躲在屋里不出门。

    探春悄悄地来到赵秀宁那里,娘俩个又说了一些离别之事,探春才将装有散碎银票的小匣子给了她,飞快的亲了亲她的脸,然后轻声地说了一句,“娘,您一定要幸福。”

    说完便几步跑走了。

    赵秀宁看着也许几年都见不着的亲生女儿,忍不住落下了泪。

    女儿要几年见不着,儿子虽然见得着,可是却再也要不回来了,而且她也不能要,也不想要回来。。。。。。

    等到打开小匣子时,赵秀宁更是震惊了。

    一,一千两银票?

    那大到一百两,小到五两的银票面额让赵秀宁吓得手软。

    太太一个月是二十两银子的月银,姑娘们是二两银子,她则是二两银子一吊钱,这一千两那得是多少年的月银才能攒出来的呀?

    还有就是这银票的事情。

    金银锞子到是有理由可以解释,可是这银票却绝不是一个姑娘能够接触到的。

    这银票到底是哪来的?她这是想要急死她不成?

    本来还有些不舍的赵秀宁,此时却更加的不放心将探春一个人留在府里了。

    这孩子的胆子也忒大了些。

    。。。。。。

    赵姨娘心事重重地回了房间用那小绣花鞋转圈地磨着地板,探春则是无事一身轻的跑到了元春的院子。

    门口守着的小丫头见到探春来了,一边朝里面喊了一声,一边打起了门帘子。

    探春朝她笑了笑,脚步不停地走了进去。

    听声音,屋里的人都在暖阁那里,探春在门口脱了披风,便小跑着去了那边。元春坐在火炕一头,靠墙而坐,皱着眉毛看着本书。屋中除了侍候的丫头外,还有一个奶娘样子的妇人抱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在那里摇来晃去的小声哄着。

    那孩子可能刚刚大哭过,现在还在小声的抽泣。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话说,她也挺讨厌小孩哭的。

    “大姐姐,这个就是四妹妹了吗?”探春给元春行了个礼,然后跑到那奶娘那里垫着脚问元春。

    元春放下书,压下心中的不耐烦,笑着点头,“嗯,四妹妹以后就住在老太太院子里。三妹妹以后要和四妹妹好好相处,知道吗?”

    探春点头,“大姐姐放心,我会的。二哥哥也会的。”

    听到这里,元春噗哧就是一笑,“三妹妹不怕四妹妹长的不好看了吗?”

    今儿早上的时候老太太让三妹妹好好的和史家妹妹相处,三妹妹还问了句史妹妹好不好看的话,大有不好看,就不跟她玩似的。怎么到了四妹妹这里,三妹妹怎么就不问了呢?

    “不一样的。”

    元春见此,不由失笑,“哪里不一样了?”

    探春装作不解,然后反问元春,“大姐姐不是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吗?四妹妹是咱们家的,史妹妹是别人家的,当然不一样呀。”

    她的胳膊肘可是啥时候都往里拐的。

    “你这孩子。。。”说起了这个,元春才想到那两个教养嬷嬷的事情,于是又连忙让人请了两人过来,给了一番赏赐,又说了几句离别之语不提。

    探春看着元春面面俱到的样子,有些可惜她这辈子只能与人为妾的人生。

    荣国府嫡长女,说白了,那就是啥也不是。

    若是人贾赦的亲闺女,那说起来的时候还好听一些,毕竟是一等将军之嫡女。可是那五品员外郎的嫡长女,在这京城都不知道有多少五品官的嫡女了。

    别说五品官了,若是碰到个有实权的从五品,正六品的,那人家都比元春有身份。

    谁让她老爹是个能把工部椅子坐穿的神奇人士。

    话说,那工部的耗子都是几十代同堂了,贾政同鞋的官位就没动弹一下。这不是奇葩到神奇是什么?

    若不是背靠荣国府,元春摊上这么一个爹,估计连参加大选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跌到小选里去了呢。

    乃们说说,就这注定为妾室的身份,乃们母女有啥瞧不起人家赵秀宁的呢?

    要知道乃们是上赶着做妾,人家可不是自愿的嘞。

    咦,好像哪里不对的样子。

    “大姐姐,您身边的那两个嬷嬷要去林姑妈家?”探春才反应过来元春刚刚做了什么。

    元春听到探春问,垂下眼眸轻声说道,“是呀,到是委屈了三妹妹了。”声音温柔又带着惋惜。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百里紫苏扔了1个地雷,谢谢!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探春听了元春的话,下意识的想要点头。

    确实是委屈她了,毕竟她都惦记这两人好久了。谁成想临了临了煮熟的鸭子就飞了呢。

    不过元春是怎么知道她打的小算盘的呢?

    难不成是元春知道她的想法,然后抢先一步断了她的念头?

    想到此,探春连忙收敛心神,白嫩的小脸再一次扬起,“大姐姐在说什么?”满脸都是懵懂不知的样子。

    元春看了,轻轻地笑了。然后站起身从炕上站了起来。

    “让四妹妹就在这屋里休息吧,我和三妹妹去里间说话。”

    吩咐了一声屋里的下人,元春便牵着探春的手去了里间。到了里间,让探春上坐在自己身边,元春才慢条细理的说道,“你还小,说了你可能也不懂。你是咱们房里最小的孩子,太太疼你跟什么似的。我和宝玉都是一出生就养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唯有你自小被太太养在身边,这些孩子里,太太最是疼你了。

    原想着明年三月后,你也到了三岁,正是要学规矩的年纪,就想着将这两位嬷嬷都留在你身边教养你长大。谁成想,老太太更心疼林家的姑妈和表弟妹,这才驳了太太的意。唉,妹妹可能还不知道,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从小教养长大,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宫里的嬷嬷不好请,为了这事,太太还不知道要多上火呢。。。。。。”

    真当她是小孩子吗?

    她咋不记得原著中探春身边有这两位嬷嬷教养呢?

    若是真的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自小教养,她能那么对待生母亲弟?

    大姐哟,您逗啥闷子呢。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探春早早就让赵秀宁省了心,再加之赵秀宁又在生产前几个月被自家闺女弄得分心无术,这两个嬷嬷能不能顺利到达扬州还不一定呢。

    原著中赵秀宁这个时候生了贾环,在贾政那里也算是有了几分话语权。将两个元春用不到的嬷嬷要一个给自家闺女,求一求贾政,贾政自然会答应。

    然后不管贾政如何吩咐王夫人,这两嬷嬷都不会等到林家来人时,被贾母做顺手人情送给了林家。

    此时估计早就出府去了,也不一定呢。

    “。。。我知道太太疼我,前儿我就说了一句冬天嘴里没味,太太便让人送了玫瑰卤子给我冲水喝。嬷嬷没有就没有了,有什么打紧,我只要太太,只要大姐姐就好。”

    探春没说的是那个玫瑰卤子是人人都有的,不过她也不需要说那些。

    毕竟她选择性的说,人家也是选择性的听。

    元春不知道探春此时的想法,不过听到探春这般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姐姐知道你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过了年大姐姐就要进宫了,心中却总是放不下太太和宝玉,老太太上了年纪,太太又是个寡言的,大老爷和大太太又时常做些有失身份的事情,。。。。。。”

    得了,不用说了。说到这里探春是明白元春啥意思了。

    不就是王夫人待她有多好多好,让她一定要孝顺她,别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还有就是让她团结宝玉,一心维护王夫人,努力打压大房一干人等吗?

    再有老太太没有王夫人更疼她,以后在王夫人和老太太发生矛盾时,一定要站在王夫人这边什么的,就这点破事,至于说的那么婉转吗?她今年还不到三岁呢,说这些有啥意思?

    古代小孩就算是再早熟,但是正常的小孩能听的懂这些话吗?

    还是说这教养嬷嬷才刚刚送走,未来贤德妃的脑子就进水了不成?

    你亲祖母养废了人家原配嫡子,你亲妈又养废了一个原配嫡子的嫡子,现在到你这里倒好,还惦记着人家的正房,人家的爵位,还拉着自家的庶妹一起打压人家大房的庶女以及配合亲妈一起行动。。。。。。

    话说,若不是她是二房的庶出,她是真的很想告诉那个自幼缺少母爱的傻袍子,你老娘偏心弟弟妹妹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养在祖母身边,而是人家压根就不是你亲妈。

    愚孝的傻袍子,白赔了那么好的一个媳妇,有生之年竟然也没有住一天荣禧堂。

    不管心中如何吐槽,探春面上还是一副似懂非懂,不过大姐姐说什么都是对的,她都听的样子,“。。。哦,我听大姐姐的话,也听太太的话。”

    虽然不是很满意,不过元春还是露出了一抹笑,“我们三妹妹真乖。”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也发现了大嫂子虽然口齿也伶俐,却与母亲并不怎么亲近。而且性子极为谨慎,很不愿意出头。

    琏兄弟转年就要娶凤丫头过门。那凤丫头又是那般的性子,虽然她不怕老太太偏心大房,可是总会担心母亲过得不顺心。她马上就要进宫了,现在她能指望的便是这个庶妹了。

    虽然年纪小了一些,可是乖巧懂事,也很得老太太几分青眼。

    想到老太太对宝玉的态度,再想到老太太逐渐重视珠大嫂子的做态,她是真的害怕老太太会拉起珠大嫂子架空母亲。。。。。。

    “。。。林家的表妹听说自从出生起,身子便时好时不好的。老太太虽然时常念叨着敏姑妈,可姑妈是姑妈,表妹是表妹。姑妈在家时的人品自是一等一的好,可是表妹却也不一定呢。毕竟也不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听说经常生病的人,性子也是娇的很。若是林表妹来家里了,三妹妹尽让着她些便是了。”

    元春想到这两年,老太太总是提起林家表妹时便想要与宝玉联姻的事情,心中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可是她往常总听母亲说她与敏姑妈有些纷争。她是真的担心母亲与林表妹再处不来。

    老太太的心思不用猜,若是真的聘给了宝玉,老太太必是偏宠着她的。想到这里,元春便有些心疼自家母亲。

    大嫂子这般性子,已是不得母亲喜欢。若是宝玉媳妇又不是母亲喜欢的,母亲将来可怎生是好呢?

    若一切顺利,她倒是愿意在将来给宝玉选一门母亲满意的好亲事,可怕就怕来不及。若是通过三妹妹让老太太打消这样的念头,也枉她们待她一场了。

    探春歪头打量元春,面上仿佛是在想元春的话。其实心中却觉得她可能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曾经看红楼的时候便时常觉得元春在省亲的时候见过薛林两位表妹,当时态度是一样的。为什么在端午赐节礼时却暗示她中意宝钗了呢,一定是王夫人每月二六进宫时说了什么。

    现在看来,当时估计是不好厚此薄彼,再加上用了人家林家的钱,又在人家林家的大观园里不好表现的太明显。等到端午的时候,这么一赐节礼,便将别人的视线都放到了这五个月的时间里元春为什么会改变观点上了。

    所以说,二太太呀,您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