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赦(红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年的孝期中,在有限的出门机会中,贾赦偶遇过卖身葬父的良家少女,撞上过洁身自好,以身相许的青楼才女,甚至还有什么失足崴脚的表妹啊,再不然就是想要爬床的丫头。
总之贾赦自己的桃花运好的爆炸,好在他足够谨慎,又有陈嬷嬷护持,所以并未中招。
在宣扬自己品性高洁的同时,荣国公府的大公子好男风的名头隐隐约约地也传了出来。
江南人杰地灵,人物灵秀,甭管是男女都带着一股子天然的风流之气,是以江南的男风盛行,尽管比不上闽南一带,可相比北方,却也是足够令人震撼的了。
兔儿爷的名头还不如贪花好色呢。
不过毕竟贾赦如今在孝期,平时也并非高调之人,外加上慑于贾家和张家的权势,倒也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说。
这一局,史氏败!
贾赦不是个吃了亏就不还手的好汉,所以高屋建瓴地将自己在江南所受的污蔑牵扯到了是不是有人要对付贾家,要算计贾代善身上去了。
看着长子写来的信,其中分析的头头是道,甚至隐隐地还掺杂着复杂的朝中局势,知晓真相的贾代善满口的苦涩和欣慰,可他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地向儿子解释这一切,所以只能告诉贾赦,让他好生地读书修习,至于其他的,自己自有处置。
贾赦也不追问,彼此之间心知肚明的事儿,不过并未戳破那层窗户纸罢了。
对于儿子的全然信任,贾代善心中还是欣慰和满意的。
可儿子受了委屈,他这当老子的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吗?
为了贾赦兄妹的名声,史氏不能动,可是其他人也不能动吗?
保龄侯在看完了妹婿给自己的所谓证据之后,气的差点儿吐血,金陵的这些族人实在过分。
贾赦可是自己的外甥啊,算计他,那就说明这些人是不将自己放在眼里的。
而且此刻贾代善又直接地戳破了,他自然是不好坐视不理的。
保龄候的身子不是太好,所以贾代善挑挑拣拣地将史氏给摘了出去,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被自己查出来的这些真相气的吐血了。
单独回家探病的史氏被脾气暴躁的保龄候扇了两巴掌,整个人也是大写的懵逼。
瞧着兄长一脸的怒气,史氏完全是弄不明白缘由。
不过有人替她解惑,一向和小姑子不大对付的保龄候夫人将前因后果用一种沉痛的口吻一一说出,娓娓道来。
史氏的脸面这下子直接给踩到了泥里!
史氏从娘家回来之后便病了。
贾代善顺势地就将管家权从妻子的手中交给了管家和三个女儿。
除了嫡女还未满十岁外,其他的三个庶女可都是十三四的大姑娘了,明年出孝,三位闺女的亲事便要定下来了。
尽管不大关注内宅,也不晓得世家女到底该学些什么,可到底从妻子这儿,他也是明白这管家理事是很重要,很有必要的。
所以现在让她们开始上手,到出嫁,应该也差不多了。
史氏这下子病的更重了,之前她羞恼居多,装病的话,这次是真的病了。
史氏明白这是丈夫对于自己的告诫和惩罚,她好容易轻松愉悦了这两年,可如今呢?
史氏能不病吗?
贾政和贾敏包括贾代善的三个庶女都开始尽孝侍疾,然后借助史氏之病,贾代善的三个庶女踩着嫡母,成为了孝顺能干的好姑娘了。
因为内宅一直都掌控在史氏手中,所以她自然是明白庶女的好名声到底是怎么传扬出去的。
可偏生这一次,她亲生的两个却是一点儿都没沾上。
史氏气的肝疼,可到底也知道这其中的缘故,所以她只能病好了。
贾赦看着从京中传来的消息,脸上笑意遮都遮不住……
☆、第8章 小秀才贾赦
有句新语说的妙,知道你过的不好,我也就放心了。如今的贾赦和史氏之间便是这种状况。
想想依着史氏不待见庶女,将其视为眼中刺,肉中钉的性子,此次史氏若是不气的吐血才怪呢,贾赦心中甭提有多么地畅快了。
有守孝这两年多的缓冲,贾赦完全可以接受自己的重生了,不再跟之前那般,心中充满了戾气,恨不得直接地去找史氏同归于尽。
现在的贾赦至少可以稍微理智地看待自己与父母,与兄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了。
守孝结束了,贾赦也并未第一时间地便筹划回京,反正他如今人在金陵,索性去参加童生试吧。
因着勋贵出身,所以直接就捐了监生的不需要和寒门子弟一般苦苦地从头开始折腾,只要去参加乡试即可。
可贾赦如今接受了冯夫子两年多的摧残,若是一个小小的童生试都过不去的话,趁早地家去混日子算了,也甭想着做其他的了,没的丢人现眼呢。
冯夫子对于贾赦这般自尊上进的举动十分地满意,自己的弟子合该有这般的雄心壮志,是以这位十分支持贾赦。
老夫子支持贾赦的后果便是贾赦整个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成天地开始特训,这个时候的老夫子也不嫌弃贾赦是勋贵出身,也不嫌弃习武无用,反倒是督促他多去练练,活动活动手脚,可别跟个弱鸡一般,上了考场便手软脚软,最后被吓的抬出来,那可真是贻笑大方了。
贾赦闻言,忍不住地翻了个白眼,对于冯夫子的恶劣他自然是心知肚明,完全不为所动,反倒是冷静自持,按部就班。
他的这番表现到底让冯夫子放心了许多,虽然在贾赦面前还摆着严师的架子,可背后地里,在亲近知交面前,却是将自己的这个学生夸成了一朵花儿。
他是看着贾赦从个纨绔浪荡子改进向学至今的,再是个至情至性的好孩子不过了。
晚年能教导这么一个上进之才,对于冯夫子来说幸甚。
当然,贾赦亦然。
儿子有志向学,要靠着自己的才能出人头地,贾代善作为父亲长辈,自然是没有拦着的道理。
至于史氏,代善却是完全没有告知。
史氏也不见得有多么地希望长子回京,如今老爷提也不提此事,却是正中史氏下怀。
长子这般与流放无异,日后这国公府的天下便是老二的了,想想都令史氏兴奋,睡不着觉。
这两年过去,贾政也渐大了,不比过去懵懂,自然也是知道了母亲的一片慈心,越发地刻苦,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令父母骄傲的好儿子,可奈何他虽然刻苦,到底资质有限,所以先生对于贾政的评价并不多高。
知子莫若父,代善自然是知道次子的性子和人品,不过有个上进能干的长子,代善对于次子的要求并不多高,反倒是多行宠溺之事。
丈夫的这番作为更是让史氏和贾政认定了某些事实,如此这般,不得不说,这个很美好的误会将来便要成为贾政和史氏后半生最大的耻辱了。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贾赦两辈子人,七八十岁的年岁了,自然是不惧这小小的考试,憋着一口气儿,倒也顺遂。
贾赦考完了童生试之后,金彩的两封书信也是一起地到了荣国府,到了史氏的手中。
看完了书信之后,史氏自己个儿的脸色青青红红,难看到了十分。
金彩的前一封信明明是半年前写的,也不知是哪儿出了岔子,到了现在才收到,可惜已经晚了,依着金彩之言,依着他的描述,大爷成为了人人推崇羡慕的才子,是金陵的“小三元”。
尽管为勋贵世族,可这“小三元”的份量史氏还是明白的。
可身为贾赦之母,史氏浑身上下却是半点儿喜意也无,只一味地担心次子是否会受了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起来。
恰在此刻,外面“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传了进来,想要低调,想要淡化此事的史氏也唯有仰头长叹了。
她不高兴,可贾代善却是满脸笑容,这小子,竟是真的长进了。
尽管是个小三元,贾赦也是十八岁的年纪了,可到底是弱冠之年,他能有这般的出息,代善如何能不欢喜雀跃?
便是圣人在散朝之后也问起了长子的情况,听着他夸赞长子,代善这个做父亲的自然是与有荣焉。
府上倒也不置酒设宴,不过是放个炮仗以示庆祝之意罢了。即便如此,史氏心中还是难受的紧。
“备了厚礼,你我明日去张家走一趟,一为报喜,二则表示致谢之意,毕竟赦儿有今日,多亏张家举荐了冯夫子。”
“老爷,何至于此?彼此之间也是姻亲,赦儿上进,那是老爷教导有方,与张家有多少关系?”
史氏闻言蹙眉道。
“此事便这么定下了,依着张家在士林的名声,将来为政儿举荐个好先生是轻而易举之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贾代善对着史氏也不讲道理辩驳,打蛇找七寸,知道她最看重的是什么,所以才有了此言。
史氏这下子总算是明白了老爷的“苦心”,他这是在为次子筹谋,立即变换了脸色,笑意吟吟地应了下来。
两年也足够让代善将枕边人看明白了,不过是因为种种缘故,所以凑合过日子罢了,如今他也不和史氏交心讲道理,彼此之间疏淡了不少。
史氏也不是傻子,自然是能感受到丈夫的变化,所以在心生惶恐之际,越发地看重孝顺知礼的次子,对着挡了次子青云路的长子恨之入骨,但凡听到有关贾赦的消息,史氏只觉得头晕眼花,身子难受的紧。
对于长子的岳家,自己的亲家,史氏自然也是没多少好感的。
可今日却是不同,为了爱子的前程,她忍辱负重都可以,更何况只是去张家致谢呢?
代善夫妇带着小女儿贾敏上门拜访,张家人自然是开了中门迎接的,代善是朝廷重臣,也是未来的亲家,自然算的上是贵客,这般礼遇,为的不过是自己的小女儿嫁过去之后日子能好过些罢了。
这桩婚事是先太后指定,饶是张家人不大情愿,可也是莫可奈何,谁让代善之母,贾赦之祖母是当今的奶母呢?她老人家和先太后感情深厚。
自感时日不多的老人家只挂念长孙,想要为长孙找一门好亲事,这并不是多高的要求,所以先太后便满口地应了下来,两人琢磨了好些日子之后,为贾赦定下了书香世族张家的嫡女。
张静姝虽然为张家的嫡长女,可她也是张氏幼女,上面只有两个哥哥,所以这位老来女便是张大人夫妇的命根子,对之疼宠有加,可也是严苛教养。
张静姝出落的一天比一天好了,也是因为张大人的地位权势之故,所以上门提亲者无数,甚至有皇子,皇孙牵扯其中,这下子张家更是发愁。
却不想,正在这个时候,贾家派人上门提亲了,经过了深思熟虑之人,张大人应下了这门亲事,随后便有了太后赐婚之事。
那个时候的贾赦却是个被祖母宠的不知愁的混小子,虽非大恶之徒,可到底也非乘龙快婿之选。
张家人总觉得亏待了女儿,对着张氏越发地娇惯,以作弥补之意。
一旦贾家太夫人过世,贾赦这个混不吝的的小子竟然一改往日的懵懂纨绔,开始上进好学起来了。
尽管并不觉得他十六岁开始上进能有多少的出息,可到底也存了些许的奢望,不指望他能科举晋身,可到底能少些胡作非为,日后和闺女好生过日子即可。
依着贾家和张家的权势,贾赦只要有上进之心,两家都能替他谋个好前程的。
可饶是如此,接到了贾赦求助之后,张家还是慎而又慎地选了不拘一格的冯先生去教导贾赦。
没想到这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贾赦竟然一鸣惊人,成为了“小三元”,如今已然是秀才了。
贾家人有人喜有人忧,可张家上下唯有满心的欢喜了。
张大人只觉得心头上重重的枷锁似乎一朝卸下了一般欢喜,接到贾赦和冯先生书信的那日,张大人拉着老妻喝了个酩酊大醉。
张夫人自然也是明白丈夫的心病,她自己也是欢喜不已。
如今亲家上门,张家人打起了精神,打算好生地招待了。
因着张家的热络,也是因着史氏心中有所求,所以此次的会面倒是皆大欢喜,主客皆是满意至极。
凭心而论,张家的这位姑娘确实是个好姑娘,只可惜老太太偏心,提前帮老大定下了,否则的话,张家姑娘与政儿同岁,多般配啊!
史氏忍不住地心中悲叹道。
说起来,政儿也十六了,等出孝了也该到了四处相看说亲的时候了。
史氏想想,这京中的好姑娘无数,更有圣人的两位公主还未出阁,倒也不是没有比张氏更加尊贵的,史氏心中的不平这才淡了许多。
☆、第9章 回京
取得了功名之后,这金陵也着实并无值得贾赦留恋的了,尽管不爱京城的虚情假意,做作周旋,可到底京中与别处不同,不仅是神都,而且还是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家,所以对着京城,贾赦有着额外地眷恋,倒也可以理解。
他要回京,最为舍不得的便是冯夫子了。
冯夫子年纪大了,故土难离,贾赦也不苛求,不过是因为这几年的朝夕相处,冯夫子比起贾代善来更像是父亲,在自己身边,不仅教导学问,还有为人处世的原则。
在他的身上,贾赦学习到的不仅是学问,还有立身为正,百毒不侵。
总而言之,贾赦将老夫子感激到了骨子里。所以他愿意为老夫子养老送终,尽一个弟子所能做的一切,然而冯夫子却是看不上贾赦的很,
“你这样的蠢货笨蛋早早地离了此地才好呢,在江南多逍遥自在,老头子不愁吃,不愁喝,干嘛非得跟着你进京去,背井离乡的,这又何必呢?若是真的感激老夫,日后切忌不可为恶,记得有余力时,为一方百姓做主,这便是老夫对你最大的期许了。”
听着这话,贾赦如何能感受不到老夫子言辞中的寄望呢?
恭敬地三拜,算是谢过了老夫子的教导之恩,贾赦一行人终于启程回京了。
贾赦却是不知,他前脚儿刚走,老夫子后脚儿地就红了眼眶,他是真的舍不得贾赦这个好弟子,这般孝顺到了甚至是认死理儿地步的好孩子,使得老夫子甚至有些嫉妒贾赦的父母了。
当然,贾赦的处境他也是略知一二的,所以冯夫子在心中狠狠地嘲笑了一番代善夫妇鱼目混珠之余,心中也是有几分怅然,只希望自己的弟子不会太受了委屈才好呢。
贾赦可是不知道,在冯夫子的努力中,贾赦在岳家人眼里成为了纯良的小白兔。
尽管啼笑皆非,可到底他还是喜欢这种无原则,无条件的维护的。
听着丈夫使人扩建修缮老大的院子,史氏这才后知后觉地知道长子竟然要回来了。
史氏心中也是矛盾的紧,老大回来这自然是有好处的,毕竟他在自己身边,有什么事儿都可以随时掌控,可不好之处却是更多,日后有了嫡长子在,这府中还哪里能有自己的政儿的立足之地?
这般想着,史氏真心是恨不得贾赦直接没了算了,也别回来碍眼了。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就在富丽堂皇的院子修建装饰完毕半年后,贾赦所乘的船只也抵达了京城码头。
贾赦并非直接从金陵西上,反倒是每到一地便去逛逛,不管是游学也好还是结交士子也罢,索性他有的是时间可以挥霍,是以并不着急回京的贾赦这一路上走走停停,行程极为地逍遥自在。
深刻地明白了什么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的贾赦比起之前更加地沉稳了,这些日子因为童生试成功所带来的骄狂之心也逐渐地熄灭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世间能耐之人可真心不少。
自己不过是侥天之幸,承荫家族罢了。
这样的成功又有什么值得自己骄傲得意的呢?
夜深人静之时,贾赦被自己的骄狂骇的一身冷汗,果然失了谨慎,这样的自己回到京城,只怕是要被史氏给啃成渣渣了吧?
冷静下来的贾赦愈发地刻苦,也算是明白了老夫子提议让自己一路游学回京的深意,贾赦当夜提笔回了一封厚厚的书信给冯先生,感谢他的这一番苦心孤诣,自己日后定当警醒,万不敢再有如此放诞之举。
不提冯夫子接到书信时的欣慰,毕竟是少年人,少年成名,难免得意忘形。现在他自己能明白过来,却是比别人当头棒喝要来的更加地深刻,这个弟子,果然有慧根。
代善的看法和冯夫子相同,身为父亲,他甚至比起冯夫子来更加地骄傲,真不愧是自己的种!
子类父,这是对于父亲最大的褒奖。
所以自此接到了儿子反省己身的书信之后,贾代善的心情就一直很好,东府有个马上下场春闱的举人侄儿,自己西府稍逊一筹,可如今也算是看到了希望,自己的儿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博取了功名,弱冠之年成为了秀才,这也确实值得自己骄傲呢。
现在儿子总算是回京了,贾代善觉得已经为贾赦规划了不少东西,都是他将来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作为世家继承人,贾赦要做的可不止是读书好呢,更要紧的是交际往来,人情世故要通透。
这一点上,被自家方正的次子坑了好几次的贾代善其实对着长子的要求并不高,能晓得个眉高眼低即可。
这本非一日之功,自己这个做父亲能手把手地教会他的。
贾赦并不知道代善对于自己的期许,史氏和贾政也不知道。
此刻的贾政也因为母亲的紧张兮兮而放下了手中的书本,选择了宽慰母亲。
“母亲,大哥回来这是好事儿,何以母亲不得展颜?一家团聚,本该是人人欢喜的好事儿,然母亲这般,父亲只怕会不高兴的,再者说了,依着母亲之心,是认定了儿子不如大哥,所以才需要父母的偏帮吗?”
听着贾政之言,史氏满心欢喜,有些话却不能真说,只是摇头。
“我的儿,我哪里会生出那样的心思来?不过是怕你受不住,谁知道你大哥的秀才是怎么得来的呢?指不定那些昏庸无能之辈谄媚国公府的权势,所以才一路放水,才让他得了功名,这对你来说,不公平呢!”
听着贾母的宽慰,贾政其实很想问一句“轮到自己去考试时,那些昏庸无能之辈就不用谄媚国公府的权势了吗?”
可想想,到底还是没问出来。
其实他和母亲都明白的,哪怕是官员们会因为荣国府的权势,所以对着大哥宽容一些,可小三元这种事情却是作假不得,大哥定然是身负才学,所以才能让下面的那些官员有机会谄媚荣国府。
可是自己呢?
他也并非是没有才学之人,又何必似母亲这般,惊弓鸟一样,生怕大哥回京呢?
贾政毕竟是少年人,出身优渥,身上也是带着一股子傲气的,可是这几年,却是被贾母将他的这股傲气磨练的差不多了。
甚至因为母亲的种种作为,贾政心中越发地不自信起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永远不如大哥的那种感觉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史氏可不知道自己的一片好心,一番好意,却是真正地毁了自己的儿子。
所以日后的贾政越发地依赖母亲,反正自己再如何地努力都没有用,都是比不过大哥的,反倒是跟着母亲,他才能有抗衡大哥之力。
这样一来,史氏算是得偿所愿,可贾政呢?一辈子没有主见,成为了母亲的应声虫。
离开了母亲之后,贾政就慌了神,乱了弦子。
贾赦可不知道史氏成为了自己的神助攻,毁了贾政。
反正在他的记忆中,贾政一直就是那个样子,因着相看两厌,所以他对着这个唯一的亲弟弟也没有过多少的了解便是了。
贾敏虽然年纪不小了,可到底未经世事,对于太太和二哥这样提防的大哥自然是亲近不起来,甚至是隐隐地带着几分敌意的。
好在她遮掩的不错,也是没有几个人会跟她一个小姑娘计较,彼此之间倒也是相安无事。
听说长子已经回府了,代善在衙门里也坐不住了,他本是主官,也没有上司,想想今日朝堂上也无要紧之事,所以贾代善便和同僚交代了一声,然后离开了衙门,家去了!
贾赦听着赖管家之言,知道了这是父亲的手笔之后,这才总算是接受了如此奢靡的院子,老爷的一片好心,自己这个做儿子的自然是要接受的啊,否则的话,岂不是伤了老爷一片慈心?
贾赦指挥着下人一趟又一趟地搬运行李物件儿,这其中的东西可着实不少呢。
可府中之人,不管是当家主母还是他的好弟弟都没有露面,既然如此,贾赦权当太太不在府上好了。
等贾赦的行李搬的差不多了,听着外面靴踢脚响之声,他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老爷回来了。
许是因为很久未见之故,贾赦摹地发现,在看到父亲的那一刻,自己的鼻子有些发酸。
“儿子见过父亲,请父亲大安!”
他嘲笑自己的虚情假意,狼狈之态。
贾代善却是被儿子红红的眼圈儿,声音中哽咽给感动了,声音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快起来吧,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赖管家急忙上前,将大爷给搀扶了起来。
“可是见过你母亲和你弟弟妹妹们了?”
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