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妻两本来以为女儿是天生体弱,只求她能平安。
  可听了这一番话却还是有些舍不得,毕竟他们膝下只此一女,每年去一次还好,要是五岁后跟着大嫂去学功法,未免有些舍不得。
  顾妩知道他们的心思,忙劝道:
  “你们放宽心吧,玉儿五岁前不能修炼,只每年来让我调理一二就好。
  五岁后才能开始试着练练,原本她大一些了再学也无妨,但她体质特殊,要是五岁后不学,怕就再无机会了。
  以她的资质,最多不过七八年,就能自己参悟了。
  况且妹夫是圣上心腹,不出几年,待盐政肃清,必然能入京为官,到时都在京城,自然就不用分离了,何愁见不到女儿?”
  夫妻两想想也是,反正玉儿现在还小,现在也不能修炼。
  等她五岁时他们说不定都已经回京了,何必杞人忧天?到时再说吧,倒也放下心来。
  

    
第72章 红楼25
  赴过宴; 眼见着天就要黑了; 顾妩又去看了一次黛玉; 见她情况稳定了; 睡的极好,就留了一瓶丹药; 叮嘱不要再给她乱吃药。
  夫妻两人就打算回去; 林如海两口子一直送到门口,林绪之跟林如海走在前面; 顾妩跟贾敏跟在后面。
  路上顾妩跟贾敏话了话日常,见她踩着了颗石子,就扶了她一把,立马有了个猜想; 反手又探了一下,心里就有数了,盯着她粲然一笑。
  贾敏被她笑的莫名其妙,有些不自在的问:“嫂子这么看我做甚?”
  顾妩笑着说:“笑我再有几个月,就又要做舅妈了。”
  贾敏被她说蒙了,呆了一会才抓住她的手问:“可是真的?”
  顾妩回握住她,确定的说:
  “尚不足月,脉相还不显; 但我习得功法对生灵气息特别敏感; 必然错不了的。”
  前面林如海正与大舅子寒暄,他娶贾敏时也常去荣国府,那时候他与这位却不怎么来往; 毕竟他是个读书人,与贾政更说的来,且贾赦也常年都再外面游荡,交情还真不深。
  没想到不过数十年,这位就忽的开了窍,还真成了府里的当家人。
  今日一看,果然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就是他急女儿的病情,也不曾忽视他,这人通身的气质,真真的气宇轩昂。
  且言谈有物,对人对物一针见血,不过三言两语自己便真想引为知己。
  不由暗暗感叹道:果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以后万万不可只听别人评价就信以为真,差点错过这般人物。
  又说了几句话,正意犹未尽着,就见他忽然停下了脚步,林如海不由疑惑,便问了句:
  “大哥为何停步?”
  林绪之一转身道:“敏儿怕有喜事告知与你。”
  林如海一听这话,下意识跟着一转身,就见夫人满面红光的现在那,泪光莹莹的看着他。
  顾妩知道她是太高兴了,帮着道喜:
  “恭喜妹夫,敏儿有孕了。”
  林如海听了三步做两步走到贾敏身边,一把扶住她,深怕她出什么事。
  他跟夫人盼孩子盼了十几年才得了个黛玉,两人年龄真不算小了。
  林家已数代单传,原本他与夫人绢蝶情深,从未打算娶侧纳妾,可这些年都没个一男半女。
  不但母亲急切,连夫人也耐不住了,主动抬了数个姨娘通房,可一直也没有哪个能传出好消息来。
  直到去年夫人有孕,母亲这才放心去了。
  有了黛玉后他们夫妻都已经我了年龄,早已经放下了再有孩子的打算,谁知这才多长时间,居然就又有了好消息。
  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只认定黛玉真是个福娃娃,不仅玉雪可爱,还引来了别的子嗣。
  这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黛玉也不至于孤孤单单,连个兄弟姐妹都无。
  要是个男孩,那他就是林家的继承人,以后自然也能护着姐姐,他们百年后也不至于让人欺负了她去。
  要是个女孩儿,黛玉就是长姐,有了妹妹伴着,以后也不至于孤单。
  连带着对带来喜讯的舅兄夫妇也更欢喜了几分,连连追问:
  “敏儿她身子不好,这接连……会不会有什么不好?不知以后要注意些什么?”
  顾妩看这夫妻两个一副有子万事足的傻爸傻妈的表现,不由有些扶额。
  无奈地说:
  “她这些年吃了太多乌七八糟的药,这才有些坏了身子。
  这次又这么快有了孩子,倒也有些亏损。
  不过也没那么严重,孕中服药不好,药补不如食补,我就给她开些食补方子。
  吃个五六个月,等孩子生了,我再趁着月子好好调养调养,必然能补回的。”
  林如海只是一时着急,才问出来口,没想到顾妩医者仁心,真的事无巨细的说了一番,连着“月子里”这种话也说了,面上不由有些赫然。
  可见舅兄跟舅嫂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只当自己少见多怪,转念一想,这是自家夫人,怀的也是自家子嗣,既然母亲不在了,夫人孕中又不宜多思,那自己不操心让谁去操心去?
  还是忍住了不自在,又多问她几句注意事项。
  这才忙请顾妩又回去开了方子,又送了一趟,不过这次是林如海一个人去送的,也没有心情再与林如海阔谈,只一路急急地送走了,这才连走带跑的回了后院。
  气喘吁吁的进了门,才乐颠颠地跟贾敏说:“敏儿,我们又有孩子了。”
  贾敏心里也高兴,这些年林如海仕途坦荡,他们夫妻和睦,老太太也慈爱。
  美中不足的就是她没能有一儿半女的,老太太也深怕是自己善妒,绝了林家的子嗣。
  她忍着心软抬了好些妾室,故作大方的劝他去别人那。
  谁知道后院这么多人竟真连一个有喜讯的都没有,要不是她也急得冒火,都要怀疑自己下了什么毒手,才叫他膝下荒凉。
  要不是去岁她忽然身怀有孕,老太太怕是到死都不能瞑目的。
  谁知到底是老天有眼,竟叫她又有了身子,要是这一胎是个男孩,那不但黛玉有了依靠,连他都能放下心事了。
  毕竟林家是簪缨世族,总不能就真断在这一代里,那他们夫妇就真真成了林家的千古罪人,连死后也无颜再见列祖列宗了。
  且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亲戚,但都出了五服,具是堂族而已,连一个亲支嫡派都无,与生人也无异。
  就是想要过继个祖里的儿孙也无法。
  林如海一见贾敏的样子,就知她在想什么,不由谈口气说:
  “你无需多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自嫁进我林家,上恭下爱,无有不好的。
  连母亲都多有赞誉,我自是从不信那些歪话,家里世代单传,难道都是被当家主母害去了不成?
  我虽自负脸面,不肯寻医问药,但也知道定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不然何以后院众人皆无出息?
  现下既然如此,再蹉跎着她们也无甚用处,不如让管家去问问,要是肯改弦易辙的,就出些丰厚的嫁妆打发了,要是不愿意出去,家里供养到走就是了。
  只这些年为了子嗣真是委屈了你,不管这一胎是儿是女,我以后只守着你们过罢,免得再生出无谓的事端来。”
  贾敏听了这话眼眶立马红透了,她以为他不懂,只自己一个人煎熬着,谁知他竟是懂得。
  心里一时又酸又喜,有些说不出话来,只把头靠在他肩上,默默流下泪来,这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
  顾妩林绪之回了家后就叫了饭,这金陵的饭菜口味倒与京城不同些,吃着只觉得分外爽口,一家人不由多用她些。
  贾瑚贾珠吃过饭后又回院子里温书了,贾链还是老样子,听顾妩查账。
  这祖宅里虽不住人多年了,□□国府的宗田什么的却都留在这里。
  因此每年的出息都充做了族里家学的嚼用,宁国府里皆由敬大嫂子管着,而荣国府的就由顾妩管。
  其实顾妩看红楼梦的时候压根就没有看到过一句贾敬夫人的描写。
  按理说她可是宁荣两府宗妇,又是贾珍亲母,哪会连一言半语都没,宁国府要是有这么个长辈,也不至于乱成一锅粥来。
  可现在一想,贾敬夫人怕是在当年的宫变里出事了,这才会连着一点子都不曾提到,还挺避讳这件事,毕竟红楼里的各家的女性长辈们,是真有部分断层的。
  而且贾敬死后明明“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怕不止是因为什么“祖父之功”,还有补偿之意。
  要真念着“祖父之功”,也不会抄家灭族毫无恩赐了。
  等查过账,顾妩就跟林绪之歇了,毕竟明天还有事呢!
  她这次出来不止是想着好好转一转,还有事要办。
  因为红楼里十二金钗副册中的“香菱”被拐,现下正在这金陵城中。
  顾妩原本让林绪之着人盯着姑苏阊门城中的甄家,以免他家英莲再在元宵佳节被人拐了去。
  谁知防不胜防,元宵佳节那拐子被林绪之派人抓了,英莲也安全回了家,她以为这样就好了。
  毕竟香菱(英莲)后来的悲剧全是因着这一次,才失了家人护佑,由着拐子们一再买卖,也没个人为她做主。
  连着受了她家恩惠的贾雨村,只记得纳了她家的丫头娇杏回去做妾,也不肯为故人之女做主,将她送回家去。
  要是没了这番颠簸,那必然就不是这番浮萍无依,任人摆布,落个受尽折磨而亡的下场。
  谁知避过了这次,也没躲过下次,她还是被拐了出来,而不过三月的功夫,她父亲甄士隐就已经随着一僧一道不知去路了。
  要不是顾妩心血来潮又让人去看了看,怕还不知道本来已经避过了的灾祸,竟然又一次发生了。
  

    
第73章 红楼26
  顾妩让人寻着痕迹查了许久; 才让人查出来她被带到了金陵; 此番过来; 便是要想个法子; 把她好好安置一番。
  第二天顾妩二人早起,用过早饭后就直接领着一帮子下人们出了门。
  到了地方林绪之让顾妩在轿子里等着; 一马当先的踢开拐子门后; 带着下人一拥而入。
  拐子们都还没起,猝不及防就被人拿了个正着; 这些人胆敢拐人子嗣又毫不避讳,身后自然有不少靠山。
  因此极有底气,就只等着这些人将他们送官。
  到时候等让人打听过了,若是有后台的; 难免蛰伏几日,等这领头心黑手重的煞星走了再说,若是没有甚大后台,敢坏爷爷们的好事,那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林绪之看被捆成一团的拐子门虽咬紧牙关不说话,但神情中并没有怕的迹象,冷笑一声就明了了。
  也不提报官,只让人搜出来被关在各处的孩子后; 又让人去问了其余线索。
  毕竟按他这几月让人查的; 他们拐回来的孩子数目都是对不上的。
  可这些人口风紧的很,居然连一个字都问不出来。
  林绪之也不苦恼,让下人们挨个地问; 若第一个不说,就地砍了,等到有人肯说为止。
  他带的下人正都是跟着代善上过战场后安置在金陵的老兵,都是见过血的。
  因此听了令毫不犹豫就审问了起来。
  拐子们开始还以为这人是在吓他们,毕竟不禀告当地的官府,善自用私刑甚至杀人,除了得了旨意的钦差,就是一品大员也不敢如此行事。
  因此被问的人都一副死咬牙关拒不合作的态度,谁曾想,下一刻那人的头就被砍下来了。
  而面前这煞星只高坐太师椅,只漫不经心的喝口茶,淡淡地道了一声“继续。”
  这些人就被这毫不留情地铁血手段吓破了胆,还没等下人问,就争相吐了口。
  毕竟再大的靠山也抵不住当下就得丧命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上头有人来救,再反口也不迟。
  不一会就倒豆子似的倒了个干净,不仅招了其他孩子被送到了什么地方,连所知道的后台们招也了个干净。
  其实林绪之有比这温和婉转很多的手段,可对着这些个人,他还真不想用。
  他们肯招还好,要是不肯,索性杀个干净才好,反正没了这些人,他也能找的到孩子的下落跟幕后的黑手,只不过麻烦一点罢了。
  可他既然跟着孩子们出来了,算算时间县试府试院试三试下来,怎么也得四五个月的时间。
  孩子考试他可闲着呢,最多的就是时间了,还不如找点事情做做。
  而且阿妩出来可是打着差事的幌子出来的,身上还有一个御赐令牌,这次不用,逾期可就作废了,那得多浪费?
  等这些人签字画押了,林绪之让人看着这些个拐子,就带着又去了别的地方,又救出了许多男女孩子们。
  这才让人报了官,把孩子们带会了老宅。
  要是年龄大点,记得家里的,就先待在府里,着人送了信去,等家里人来接。
  要是年龄小不懂事的,先画了像存起来,交由官府一份,布发通告,看以后有没找过来的。
  自己再留一份,万一以后运气好再找到家人呢!
  现下不管哪种的,先留在府里,年龄到了的先读书识字,就是以后找到了亲人,也能找到一份营生。
  谁知道不知是不是因为小孩子容易拐,这些孩子丢的时候大多都是二三岁上下,能记得清的极少。
  这倒是个大问题了,这些孩子基本都是长相好,气质佳,要不也不会被人处心积虑地拐来。
  这样的孩子多数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最差也得是个富豪乡绅,就在贾府反而是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多亏顾妩当初搜罗的古古怪怪的东西比较多。
  还真叫她翻出来一个可以测血缘,寻血脉之物。
  这东西操作起来虽然要用灵力,可它是可以放入灵石的,倒也能让普通人用。
  她就把这东西交给林绪之,让他去安置孩子们。
  林绪之手底下人多,也好出面,又跟官府借了些许差役,因此不过三月,这些孩子只要还有家人在的,查过适合的,皆被送了回去,要是亲缘不在的,或者不适宜送回去的,就又带了回来。
  此次金陵城里的拐子点都被林绪之给端了,找回来约莫四五百孩子,等安置完后,就只剩下二三十人了。
  剩下的孩子人数少,倒也比以前好安置。
  府里退役的老兵里就有没儿没女的,有怜惜这些孩子们遭遇,本身又想收养孩子的,林绪之就做主为他们办了户籍。
  反正相处了这些日子,感情都培养出来了,总比真的挂了奴籍要好。
  这些孩子都是被拐的,户籍怕是早没了,又因为年龄小,不能单独立户。
  要是想留在府里学点安身立命的东西,那就得入奴籍,这也是官府为了防止良民们依附豪强避税才有的措施。
  要不愿意认亲的,又想留在府里,那就得把户籍挂到养生堂里,再过来读书识字学点本事。
  而英莲早就被顾妩带回去了,她一见这个小姑娘就很喜欢,恰巧这姑娘迎春差不多年岁,就直接认了义女。
  又让人去英莲外家找封家娘子——英莲她娘,告知她孩子找到了,请前来相见。
  甄家原本是一乡宦,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夫妇两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夫妇二人也是疼极了。
  谁知好景不长,英莲丢了一次,幸好被人送了回来,可千防万防,城里葫芦庙一场大火,正巧殃及了甄家,虽人没伤着,但万贯家财都付之一炬了,忙乱中孩子也丢了。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 几乎不曾寻死。
  遍寻不到之下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谁知士隐乃读书之人, 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些时候,越觉穷了下去。
  士隐知找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等见了僧道后便跟了去,封氏这才傻了眼,只好一边与两个丫鬟做针线养活家用,一边寻人。
  后来贾雨村起势,纳了两丫鬟中的娇杏为妾,留下百金赠与了封氏之父封肃,以寻回女儿英莲。
  封肃得了银钱,只收了起来,也不肯助女儿找英莲,封氏无法,眼都要哭瞎了。
  谁知柳暗花明,竟有人带话说英莲被找到了,正在金陵城中,为母则强,她便不顾老父阻拦,执意带着丫头跟着报信的人上路了。
  左右他收了自家不少家财,又贪了贾雨村给的银钱,便是自己走了,也能过得不错。
  这时交通不便,封氏又身体不好,这一来一往,竟过了三月有余。
  而在金陵贾府老宅里,贾瑚跟贾珠正开始考县试了,他们两都是顾老爷子手把手交出来的,身体又不像普通读书人一样羸弱。
  因此看过试后除了大睡了一场,竟没有生出病来。
  等一月后放榜时,两人双双上了榜,贾瑚更是高居榜首,贾珠也不差,正在第七。
  顾妩赶紧让人传了喜讯回去,可他们却还得等两月后的府试考完了才能回去。
  这些时日英莲跟迎春处的极好,迎春虽然被惯成了个混不吝的性子,可不知是随了谁,她对着哥哥们倒回撒泼打滚。
  对姐姐妹妹倒极温柔,英莲小她一岁,又生的玉雪可爱。
  迎春虽没有宝玉颜控的严重,可也喜欢漂亮的人。
  对英莲好的不得了,两人每日同吃同睡的,才两月就好的跟一个人似得,吃穿用度皆一样,竟有一种亲姐妹的既视感。
  英莲刚到时因为被拐子们打骂过,胆子极小,看着傻呆呆的,还总战战兢兢。
  可到底是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忘性大,得了关心爱护就慢慢地忘了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每天跟个小尾巴一样追着迎春,跟她一道玩。
  林绪之不让顾妩拘着女孩子们,顾妩也没这个意思。
  每天就只教两人背一背汤头歌什么的,就任她们满府折腾。
  而拐子们招了的东西,林绪之早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回京承上去了。
  皇帝看了龙颜大怒,派专人查探无误后,也不管涉案的还有皇亲国戚,一个不落的全处置了。
  这次拐子案牵扯甚广,朝野上下皆震动了,倒也因祸得福,堵住了御史们不满皇帝派明。慧郡主一届女流领了差事的不满。
  而贾代善觉得极长脸,在府里闲着无聊,身体又大好了,因此常出去跟老交情们叙叙旧(拉仇恨)。
  等长孙次孙皆过了县试的消息传来就又出去炫耀了一圈,羡煞了一帮人的眼。
  

    
第74章 红楼27
  贾瑚跟贾珠不过小小年纪; 就能在县试中取得如此成绩; 自然也是声明远扬; 得了不少同科的读书人的推崇。
  林绪之跟顾妩深知同科举子对于读书人的作用; 就没有拦着他们出去赏花赴宴,参加诗会。
  反正他们到底跟寒门举子不一样; 自小刚会说话就开始读书; 既有大儒倾心相传,又有绝世孤本随意翻看; 底子早已经打的牢靠无比。
  没必要为了保证府试的成绩一直窝在府里闭门造车,能出去好好放松一下也不错。
  何况参加这些诗会也不是没有好处,同科举子是天生的人脉,要是以后想要入朝为官; 不仅要依靠荣国府的人脉交情,还得自己会来事。
  不然还不如早早的拉倒,再寻其他的出路,不管是去哪个书院教书育人,还是进老老实实进军营子承父业,都比进官场得罪一票人来的好。
  不过顾妩让林绪之提前说明了,不管怎么浪都行,但绝对不可以学别的文人骚客那副眠花宿柳的臭毛病。
  别说他们虽然从小没有刻意教他们从一而终的观念; 毕竟这是在古代; 强制要求绝对不可行,还不如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本身都有这种观念。
  可在成婚前; 绝对不能有这方面的事,现在一时好奇乱来了,不光因为他们年龄小,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还不成熟。
  就是让顾妩林绪之来看,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和和美美的家庭,现在浪惯了,以后还怎么收心?
  这种事除了虚荣心跟刺激感,可没有任何好处。
  贾瑚/贾珠不妨父亲/大伯就这么义正言辞地提了这种要求,两人对视一眼就都脸红红的答应了。
  毕竟贾瑚知道父亲的深意,他自小就没少听父亲年轻时很荒唐,跟母亲的关系一度都僵着。
  要不是后来自己落水,母亲难产,差点一尸两命他才醒悟过来,怕母亲现在还整日的以泪洗面。
  父母亲闹得特别凶的时候他已经懵懵懂懂记事了,到现在一想起那时候都还心有余悸。
  那时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每日都能闻着浓浓的药味和母亲抚着肚子时不时地掉泪的形象。
  说句大不孝的话,他甚至都有些感激自己忽然落了水,因为自那他这才有了个温暖的家,有了笑意盈盈的母亲和坚实可靠的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