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自己只是不放心家里,才往传了消息; 就算自己现下心里有点小九九,可当时只不过想让家里知道点消息罢了。
而且虽然军中有规定,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次军中不少人都寄了家书回去,大哥总不会拿着这个处置自己。
因此心下一定,强撑着道:“回大哥,是我。”
他是自己带出来的人,史鼒哪会不知道这人怎么想,稍一思索就知道了症结,冷笑一声,叫门外的亲兵:“王壮。”
王壮正是护送他回京的亲兵中的一个,闻言忙进去了,就听将军下令:“你回军营去,着人详查未得军令回京前养外送书信的人,一旦涉及军情,一律绑起来,等候处置。”
王壮向来只听将军的话,闻言也不乱看,直接领命去了。
史鼐一听这话强撑的脸又白了,边上史鼎看二哥的样子有些不忍,小声帮言说:“大哥……军中虽有规定,但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大家只是因为打了胜仗才有些忘形了,况且北戎已无还手之力,何必……”
史鼒一听这话被气笑了,合着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错?他笑了声,猛的把书桌上的砚台往地上一砸,暴怒道:
“愚昧!此次大捷我们有多冒险你们难道不知?北戎知道了情报是再无还手之力,可他们虽叫北戎,可草原北边正儿八经的异族可不是他们。”
说着往正北方一指,“那儿才是正经的铁骑,莫非他们低调了几年,你就当北边真安生了不成。”
又深吸了一口气缓了缓才道:“当时虽打了胜仗,可主将伤重不醒,圣上调遣过来接替的军队还没到位,作为偏将,你们不小心翼翼的瞒着军情,居然还敢带头往外送信,是生怕京中的细作得不到消息?他们不直接挥师北下不成。
幸亏她二人私心重,即刻封了府,不然你们还想要军功,不被下狱就烧高香了!
你们还是我亲手带出来的,我看这么些年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一番话下来,史鼎的脸也惨白了,他们二人当然颇有些能力,不然史鼒也不会放心同他们一起设下这瞒天过海之计,还成功了。
可他们又不是主帅,虽能力斐然,可早习惯了听大哥调遣,这次他昏睡不醒,得到的功绩又太大,未免有些飘飘然,这才忽略了。
可方才听史鼒这么一说,一联想心里就是一颤,若是那边得到消息,趁军中无帅,大军欢庆欢庆之时忽然突袭,那他们不比这次北戎的军队好到哪里去。
西北军这次能打破北戎,不就也来了一招出其不意吗?
史鼒见二人明白过来了,这才怒火稍平,自己就算想分家,可已他们兄弟这次的战绩,就是现在留不到西北军,可只要再有战事,迟早还得从军,甚至等封赏过后他们就要被派往北边边界带兵去。
要是他们这点东西都学不会,等闯了大祸,连累的可是整个史家。
可别说分家了就不牵扯了,按国法来说,只要军中出事,连累的就是整个家族,只要他们还是一个宗族中,就是远一些都不可能撇的清,何况同知同源的家族嫡系,他们又不是荣国府,有救驾之功与明。慧郡主保着。
可分家就算了,分族除非二房三房犯了什么谋逆大罪,不然免谈,真以为分族这么好分?那史家也不至于连这么多都出了五服的族人也分不出去。
“准备准备分家吧,虽国法规定,嫡长子承家产七分,可我们兄弟不一样,你们跟着我打拼多年,就平分了吧!
只不过族中贡田不在其中,不过分之前先把国库借银还了,免得日后不好说话。
你们大嫂的嫁妆也是她自个的,以后就是给了不想干的人,也与我没甚关系。”
“大哥……”
“大哥……”
兄弟两一听急了,史鼐忙道:“大哥这是哪里话,这蠢妇贪心不足,居然贪图大嫂嫁妆,我即刻休了便是,何苦伤了我们兄弟的感情?”
“我意已决,你们也大了,该过自己的日子了,我思前想后,原本也是怕你们年轻当不好家,这才死撑着留下你们,现在看来不如早分早干净,再这么下去,好好的一家人真斗成了乌眼鸡,有什么意思?
何况谁家兄弟大了不分家?也没见多少老死不相往来的。
且人皆有私心,她们也是为了自己家着想,我也能理解。”
可理解不代表自己就要牺牲大房的命来成全,都但可以这种程度,不分还等什么?免得整日里被有所图谋的人盯着,还要不要睡几天安生觉了?
见大哥都说到了这份上,兄弟两也无话可说,谁让自家这两个蠢货吃相难看成这样。
除非他们肯狠心休了,可就是再怎么样,她们都是自己的发妻,还跟着侍奉家里的老人一场,况且孩子都这么大了,要是真出了这种事,别的不说,嫡子嫡女的前程就毁了。
这就是为什么世家大族的嫡妻就算犯了再大的错,宁肯要她们病逝也从不休出门去的原因。
可就算真的这么做了,恐怕也只有分家这一条路了,大伯子逼死两弟妹,她们就算不对,可除了从大房把长嫂的嫁妆弄出来,还真没什么不对。
毕竟当时的情况,封闭府内防止消息泄露才是对的,而公中财产——她们硬要说是清点财产,还真说的过去,谁让当时管家权就在她们手上呢!
因此就算大家心跟明镜似得,明知道她们心怀不轨,可真要论起罪来,除了偷窃还真论不下其他的,可这个罪名偏偏不能拿出去说道。
这么一来除了分家一途还就别无他法。
可现在看着大房吃亏,不但被欺辱还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家产出去。
可欠国库的银两一还,还有个屁的家产要分,不掏空了才怪。
而且北戎被灭,就是北边还有异族,西北军就没必要被史家一直掌控了,这么一来圣上必然不肯让他们三兄弟再留军中,多半会打散了分出去。
没了大哥在中斡旋,再心甘情愿的让出来几分,他们的军功升个官就顶天了,想要封爵,做梦去吧!
真是想一想就糟心!
可谁让先撩者贱,自己家夫人做了这种事,人家看在兄弟的面子上放了一马就好,要较起真来还真是鸡飞蛋打,里子面子都没了,别人可不说自己兄弟不知情,多半还要腹诽没有他们示意她们哪敢做这种事,这哑巴亏还真吃定了。
史二夫人跟史三夫人也知道这一点,可既然没拿她们出去认罪,还是悄悄的降低存在感好了。
要是丈夫真为了前程铁了心 ,不管她们的死活,那她们还真无计可施。
毕竟光以孩子为威胁,她们就只得乖乖认罪,毕竟家中除了嫡出,他们能还有庶出子嗣,就算庶出没地位,也没什么难的,大不了再娶就是了。
以他们现在的风头,要娶新妇再容易不过,到时候再生出嫡子嫡女,谁还记得生母被休的“嫡出”呢?
现在这样已经再好不过了,毕竟再大的利益,也比不了自己的命。
看双方都默认了,史鼒迅速的把公中的银子拿出来还了国库欠银——反正已经被她们清算出来了,放在那动都没动,也费不着再过一道手续。
然后拿来账本,放着众人的面把铺面,庄子,土地,银子……一一分成三份,当下就分了,连房子钱都折了进去,就差没明说让他们尽快搬出去了。
兄弟二人无法,找了下人去相看了宅子,没几天就搬了出去。
第94章 红楼47
史家分家还银的事很快传了出来; 顾妩一听这是心里有些诧异; 分家她倒理解; 毕竟史家长辈该走的都走了; 上头没个人压着,要是平常人家早就分了; 他们这样在父母早去了还能过到一起的还真不多。
现在史家兄弟也算功成明就了; 就算分出去别人也只会说史鼒把两兄弟拉扯出来了,定不会有人再说什么不好的。
可还国库银两; 这是什么鬼?她看小说的时候没听说过四大家族还欠过国库银两啊!怎么冷不丁就冒出来这么一件事?
而既然顾妩都得了消息,别处的人也都听说了,贾代善一听这事眉头就是一皱,当初向朝廷借银; 可不止他们几家,不过算下来借的最多的还真是金陵这几大家。
初时为了招示天恩浩荡,就是家中有多余的钱财,也不用去还。
后来国库空虚,又打了几场大仗,朝廷倒是想收回银两,可这么些年下来,借了银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借了的也时不时去借些回来; 日积月累的,居然还真成了一笔大数目。
这种情况下,想还要不就要伤筋动骨; 要不卖了祖宅族田都还不起。
谁让这几十年他们过得也太过奢豪,族中子弟出门更是一掷千金,偏偏进的少,出的多,收支不平衡。
等缺钱花了怎么办?掏东墙补西墙,别说库银了,就是原本发了战争财,颇有家底的也被耗的差不多了。
这样一来,挥霍了银两的人家还不起,就去圣上那里哭诉,而想还的怕犯众怒,也都畏缩不出,朝廷屡次派人来收,也没多大成效。
圣上见这么一大笔钱死活收不上来,早成了一块心病,每次朝廷一缺钱,就都会想起来。
可为了显示自己仁爱宽和,他还不能在大臣前来哭诉的时候发火,只能僵着脸说些宽慰的话,可心里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而此次史家借着分家一事直接还了库银,倒打破了这一局面,以如今的情况,北戎被灭,而北方现在也算安稳起来了。
圣上定不会再让他回西北军去,多半只是升爵加官,将他荣养起来,待再有战事再行安排。
既然肯定只拿高官厚禄荣养着,那史鼒就不用担心西北军粮草辎重被卡。
而就算赐了朝中的官位,他现在有伤在身,圣上体恤,也不会真他要做什么差事,别人想要找茬也没法找。
这样一来,他算是有恃无恐,直接还了银两,不但不给二三房一点便宜,而且还给无计可施的皇帝卖了好,真是算得上一石三鸟了。
谁说武官性子直,为官没成全,看看保龄侯跟大儿子,还真没一个省油的灯。
贾代善原本倒是想过,府中若是真没了指望,他去之前定要嘱咐妻子还了钱,落下一个香火情,到时候就算因为这个,皇家清算起来,也会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去。
可后来大儿子总算开了窍,可用力过猛,让府力常年处于风头过浪尖,他们低调还来不及,哪还敢把这种要命的事往身上揽?
早知道大儿子就在宫里当差,二儿子在翰林院也要人脉,真要出了这个头,不被人使绊子才怪。
不过现在史家出头还了,一片铁桶已经裂开了,待圣上发下表彰,他们再去还倒也应当,毕竟这是多年的姻亲,真要撇下史家也不像话。
而府里夹在一帮碍于情面不好出面还银的官员中,倒也不显眼,只是也该趁早清算起来了。
贾代善正想找儿子们过来商量商量,就听下人禀告,老爷,夫人,二老爷,二夫人前来请安,知道他们也是为这事来的,就忙让他们进来了。
等进门请了安,林绪之便道:“听闻史家还了库银,那家中是否……”
贾代善接口道:“不错,家中也借了,前前后后也得百万两。”
“什么?”
“什么?”
二房两口子被这数额吓着了,毕竟这年头几两银子就抵得上农家三口之家的家用了,这么多欠银,光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
贾代善心中略有不愉,可儿子毕竟是儿子,因此只冷着脸道:“不止史家与府里,王家也借了差不多的数目。”金陵四大家,只有薛家因家中经商不曾外借,可一个都逃不过。
王夫人一听这话脸色更难看了,她乃出嫁女,这等密事自然毫无所知,只这么一来,只要还了欠银,府里怕都要掏空了。
贾代善见众人不再说话,这才道:“既然史家还了,老大媳妇你也去清点下公库。”
说完也不等四人反应,就让郑大送了客。
顾妩夫妻出了门就回了荣禧堂,派人找来各位管事,要他们清点各处财务,这是个大工程,管事们听了赶紧去清点了。
幸亏自她当家,每年都要轻点一次,收支项目又比较透明,各处只要按着往年的程序清点就是了,不然没个五六天怕都清算不完。
等吩咐好了,她这才跟林绪之说:
“我说堂堂史家怎么到了连针线婆子都养活不起的地步,原来还有这么一着,老爷子也真是的,也不早点说说这事,这要是我看着府里银两多,不鼓捣自己的产业,日后还真被坑出一脸血。”
林绪之笑笑,他置办的产业都在媳妇的名下,就是分家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可二房就惨了,他们可全靠着公中的银两过活,就算有老太太补贴,也都过得紧紧巴巴的,现在这么一来,公中的银两都要被掏空了,还真分不到什么。
这么飞来一笔,王氏怕要呕出血来。
等顾妩迅速清算完毕,就让林绪之直接拿着账本子去给了代善。
代善收到后一翻看心里就是一松,这数目比他想象的好的多,看来老大家的这些年真是费心了。
既打定了主意,他便把大房二房都叫过来了,等两房人一到齐,他便道:“今次既然要还库银,我便直接把东西分了,免得我百年后你们斗的跟乌眼鸡似得。”
说完就抬了抬手,制止了要说话的两儿子:
“只是提前分了家产,至于分家,还要等我同你们娘去了你们自己来。
我派郑大去找了户部盖章的欠条,总共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只这银子是上一辈欠的,我也有些责任,因此我的私房左右扒拉一下,也有四十多万,便不再单给那个,就全数算进去吧!
再拿公中的八十万现银就直接还了,也就尽数够了。
而其中的铺面、古玩、房契地契,直接分也不好分,又不能拿出去兑现,你们两房便按着市价换了,换得银两便按着规矩,大房七成,二房三成。”
王夫人一听就急了,这些东西可全是金疙瘩,按市价拿下真是再划算不过,可他们这边还真没有多余的银两,总不能拿着自己的嫁妆去换吧,可即使如此,也换不了多少,毕竟王家就是再富,给出嫁女的也没有几十万两。
而且都是嫡出,大房都占了爵位的好处,凭什么连财产也要按三七分。
贾母听了眉头也是一皱,只这种情况下也不容自己开口,且她便是偏心,可却不是没有眼色,她现下若开口,怕要伤了老大的心了,便强忍下了。
代善见状暗暗点了点头,自己这个老婆子,总算是拐过弯了。
便又接着说:“我的私房除了现银,剩下的便全给瑚儿,别人一概没有。”
王夫人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道:“这也太……”
贾政见状一把拉住她,轻呵道:“住口……”
王夫人委屈的住了口,可心里却憋了一口火,公中的东西三七分就算了,可其他家这么分了,老人的体己便肯定补贴给次子,可这老不死的是不是真糊涂了,凭什么大房就能占尽便宜?自己的珠儿跟宝玉难道不是他的嫡孙不成。
贾代善只当没看到老伴跟王氏的不满,又说:“至于老太太的体己,就随她给谁,就是我去了,别人也一概不能过问。”
贾母这才明白过来,这是丈夫怕大房对自己偏心二房不满,把体己都给珠儿宝玉做铺垫。
这么一来,家产也算平分了,还真亏不了任何一个。
见贾代善说完了,贾政便先拱手道:“一切听从父亲吩咐。”
林绪之却笑着道:
“父亲不必如此,您的私房想给谁就给谁,不容儿子置喙,可公中的便五五分了,儿子不过多生了几年,便占了天大的便宜,若是连这点东西都占了,那岂不是亏待了弟弟。
况且您知道,顾氏生意做的好,我就是吃软饭也饿不死,可……哎!就当我这个做大伯的给元春的添妆了,顾氏教养了她一场,也算善始善终了。”
代善一听喝道:“嘴里胡吣什么?多大人了嘴上也没个尺度。”自己的嫡长子,靠个妇人过活,像什么话?不过心里却愈发满意。
老人家最爱看的就是子孙和睦,老大是个好的,虽嘴上没个把门的,可这些年的行事他都看在眼里,知道提携弟弟,这才是最难得的。
第95章 红楼48
“大哥万万不可; 这是千百年来立下的规矩; 那能亲自改掉?这些年弟弟承您照顾; 就已经无脸见人了; 哪还能心安理得的分薄本属于属于大房的东西。
况且穷人家几两银子就能过一年,光这些东西就已经够我们挥霍一生; 哪还能贪心不足?”
而且他也是朝廷官员; 翰林院多的是贫家子弟为官,他们都能养活一家人; 自己当然也行。
贾代善见兄弟两个推诿起来了,眼里笑意藏都藏不住,听了一会车轱辘话才道:“好了,政儿说的对; 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按原来说的来,况且今儿只是这么分了,以后还是在一起过,不必做小儿女形状。”
只要兄弟齐心,就比这些死物重要的多,他们以后也能这么扶持着,才是府里府里的福气。
而且以大儿子大儿媳的为人; 就算不管大的; 小的也会顾着,二房几个孩子都是他们两口子调教着长大的,哪能没有感情?
何况这么多年调。教下来; 二儿子虽说没太大长进,但至少不会轻易被人瞒骗,而珠儿也已成人,能撑起门楣了,便是他立时去了,也能放心了。
此次分家下来,除了王夫人被气的差点呕血,倒也算阖府满意了。
贾代善满意于两子兄友弟恭,家中子孙和睦,他自小见多了老人去后亲兄弟为了父母一点子体己,打破头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丑态,而此次能这么顺利的分了家,心情哪会不舒畅?
而贾母也挺满意,这些年下来,她也算看清楚了,老大两口子为人厚道,定亏不了珠儿、元春跟宝玉。
她虽偏心政儿,但对几个孙子孙女,除了元春自小在身边养大,倒也是一般疼爱,况且看看别家分家时次子分的东西,便是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二房分的少了。
而顾妩林绪之则是压根不在意,说实话他们自己置办的产业,没一样不赚钱,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区别,对贾家这三瓜两枣的,就是没还库银的时候,也没多大觊觎。
不然真要想吞,光管家的十年里,顾妩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据为己有,而能老老实实的听从代善的分家,不过是因为这些东西是几个孩子应得的,他们只要这一份就好。
不过他们钱多是他们的事,可真要论起来,凭什么把这份财产全送出去?她宁肯分过来以后再以自己的名义给元春做嫁妆,也不想让王夫人得意。
以王夫人那针尖大小的心眼,等分了家再知道自己手里的那些产业,还不得活活气死?想想就兴奋的不行!
而王夫人现在虽然不知道顾妩手里有那么多炙手可热的产业,可光分家这一事,就把她气的呕了一口血来。
王夫人当初看顾氏不顺眼,想弄死她,来个一尸三命,除了保证珠儿的长孙地位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管家权。
她做姑娘的时候就管过家,王家就已经很富贵了,偏偏自己一个出嫁女,能带走的只有一小点,连九牛一毛都没有。
可贾家的豪奢比之王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她偏偏是个次子媳妇,管家权落不到她手上。
她一面自豪于丈夫才貌双全,把贾赦比进泥里,一面却深深嫉妒着长嫂。
谁让就算贾赦都无能成那样,日后的爵位还是他的,而顾氏也能名正言顺的取得管家权。
自己在只有在她不方便的时候才能代管几日。
可权利这东西真是太诱人了,不说库房里那许多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珍奇玩物……单单是下人从爱理不理到巴结不已的态度就能让人深深的沉迷其中,况且有了管家权才能轻易做一些原本做不到的事。
比如让某个通房莫名其妙的染上病症,等挪出去后就能悄无声息的没了。
再比如哪个丫头不安分,她都能立马知道,随意安配一个偷窃的罪名,就能光明正大的赶出去。
甚至后来趁着顾氏怀孕的时候,她都能轻易设下计谋,还让别人抓不住手脚。
自此她做着美梦,想等顾氏没了,撺掇婆母给贾赦找一个低门小户的继室,有这种人衬托着,那管家权迟早落到自己手里。
那这一库房的东西,她迟早都能一件一件的弄出来,填补到自己的私库里。
可一切幻想在开头就被掐灭了,大房的人不仅没有出事,反而带累的婆母跟丈夫都厌倦了自己。
这十几年来,府里一点的权利一丁点儿都落不到她身上,而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也没有一个能养在自己身边,反而都被养的吃里扒外,一心向着大房。
这就算了,丈夫有周姨娘这个解语花陪着,轻易不肯踏进自己的院子,就是赵姨娘那个腌臜货,都比自己得他心,她除了面上那点光辉,几乎什么都不剩了。
连下人都拜高踩低,明面上恭恭敬敬,私底下却阳奉阴违,自己交代的事不使个三五倍的银子,那必然是办不成的。
她为此大闹了几回,婆母只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