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迟了?且我也恍恍惚惚听谁说过,收了利银什么的。到底怎么回事?”
  王熙凤便有几分慌张,她虽然嫁妆丰厚,然而贾家却是看起来富贵奢华,贾府的主子们都是只知道安富尊荣,没有一个人会运筹谋画,那自然也是银子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所以外面的架子虽没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进项还不够花销的,为了能够继续管家,便不得不想法设法地弄银子来。世上的生意千千万,可来银子最快的却是莫过于放高利贷了,她虽然开始胆小,但王夫人的配房周瑞家的却和她说,王夫人先前也是放过高利贷的,一点事情也没有。她想着自己的叔叔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贾家又是公侯之家,便是放点高利贷又有什么,便慢慢参与了进去。后来,见高利贷来钱确实快,她也不嫌钱多,胆子便越发大了,将所有能动用的银钱都拿了出去,放高利贷了。
  王熙凤心想自己够小心的了,潘金莲这个只知道下棋玩耍的内宅姑娘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事情,嘴里却是坚决不承认:“想来你是听错了,那些月例银子,都是官中发放的,我不过是过个手罢了,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潘金莲仔细打量王熙凤的神情,便知道她没有说实话,也不生气,笑道:“我又不是为官做宰的,管这些做什么,和我也没关系,不过是提醒嫂子一句。倒是听说,本朝有律法规定,放债的利息不得超过三分,放高利贷的若是被查抄了,就要罚没入官的。”
  王熙凤笑问:“你素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哪里知道的这些东西?”
  潘金莲道:“我自然是不知道的,还不是听人说的。上回寿山伯老夫人过寿,二太太带人去贺寿,我也跟着去了,却没见到吴家的女孩,便多嘴问了一句。就有人说是她家坏了事,锦衣军奉旨查抄的时候,竟然搜罗出许多借票来,都是违规取利的,说是重利盘剥来着,后来家里的奴才供认说,都是当家太太做的,那吴老爷是罪加一等。今上最是仁善,看不过这些事情,那吴老爷便被判了流放,家产尽数抄没,如今吴家是穷得连立足之地都没了,那吴家的姑娘可不是一辈子都给毁了。”
  王熙凤听潘金莲如此说,顿时想到她的女儿巧姐儿来了,头上出了一脑袋的汗,一时说不出话来。
  潘金莲见状,晓得王熙凤是联想到了后果,见自己的目的已然达成,也不欲多说,便笑道:“嫂子可是热了,出了这么一头汗,不如叫丫鬟过来服侍嫂子。我也看过巧姐儿了,这就回去了。嫂子好好保重才是。”说着,叫了平儿进房服侍王熙凤,又说了几句话,便起身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王熙凤醒悟放权力

  潘金莲拍拍屁股走人了,连半丝云彩也没带走,留下王熙凤却是思绪万千。
  王熙凤并不是个蠢货,一时想起王夫人是如何对待李纨母子的,便打了个寒战,再想想自己不过是王夫人的侄女儿,嫁的又是和二房天然就有斗争矛盾的大房的儿子。再想一想,自己管家数年,费了多少心力和银子,却得了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人人都在背后骂自己,而王夫人大权在握,指挥着自己行动,却是被人称为活菩萨、贤惠人,竟是恶名让自己担着,好处她都拿走。
  又想起袭了爵位的大房贾赦和邢夫人夫妻被迫住到外院,二房的贾政和王夫人却正大光明的住到了荣禧堂里头,管家太太也是王夫人。如今,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又做了贵妃娘娘,贾政又被外放为学差,二房势头越发好了。而大房只有两个儿子,贾琮是庶子,年纪又小,又不得贾赦待见,若是自己当真生不出儿子,那贾琏就绝了后,说不定整个大房都无后。
  王夫人是她的亲姑妈,她对王夫人的心性也又说了解,知道她并不是个善茬,若是借助贾元春的势力,给贾赦或者贾琏按个不大不小的罪名,那爵位就可以被革去,老荣国公于国有功,皇帝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也万万不可能让他做个孤魂野鬼、没人祭拜。大房无人,二房可是有人呢,贾政又是贵妃的父亲、出了名的仁孝君子,那爵位十之□转而由二房继承。
  如果二房有心谋算,只怕当真被人查出来自己放的高利贷,到时候自己也不能落下什么好下场,好个好姑妈,感情这是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坑、系好了套,就等着自己往坑里头跳,往套里头钻呢。
  自己虽然是王子腾的亲侄女儿,可王夫人是王子腾的亲妹妹,还有一个当了贵妃娘娘的女儿,孰轻孰重,掂量过后,只怕王子腾必定会舍弃自己。
  到那时候,自己的巧姐儿可怎么办?贾琏是个风流成性的,指望着他看顾巧姐儿,那就是白日做梦呢。王熙凤越想心里越恐惧,竟然出了一身的冷汗。
  即便是自己想多了,但安心保养,生下儿子来,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高利贷的事情尚可观望观望再说,但这一胎一定要包住。
  她本来就是个决断之人,既然想通了,便立意要与王夫人保持距离,而不再接手家务的理由,那是现成的,就是肚子里头这块肉了,王夫人不想自己有儿子,贾母却不会这么想,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求助贾母。
  打定了主意,王熙凤便让平儿等人服侍自己换了衣裳,做出一副虚弱的样子,躺在床上,叫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来,和她说自己身体不好,为了保胎,只好暂时不管家事了。
  王夫人听说王熙凤撂了挑子,心中不悦,让她一时半会儿的上哪里找一个像王熙凤这样现成的木偶来?刚想叫王熙凤来好好说说她,贾母那里就来人了,说王熙凤身体不好,子嗣要紧,让王夫人自己管家。王夫人只好自己上阵了,然而她的定位一向是和善慈悲的二太太,可不是赏罚分明的二太太,便有意要寻人来给自己当帮手,替自己背黑锅。
  大儿媳妇李纨是现成的替罪羊,然而李纨是个寡妇,且到底自己的儿媳妇,若是她有什么不是,也会拖累整个二房,况且依着李纨的性子,她是诸事不管不问的,自然管不好家事。
  邢夫人管家倒是名正言顺,然而自己花费了多少工夫才将邢夫人打压下去,若是将她请来管事,只怕她是不肯走的,如何能够引狼入室?
  王夫人思来想去,便想让薛宝钗替自己管家,一来,自己看中薛宝钗,想让她提前熟悉贾家的事务,将来也好顺理成章地管理家事,二来,也好趁机看看薛宝钗到底如何行事。然而薛宝钗不是贾家的儿媳妇,让她管家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不说邢夫人会和自己打嘴仗,便是贾母那一关就不好过。没奈何,只好让贾探春出马了,贾探春到底是自己的庶女,且和赵姨娘又不大来往,人也精明强干,不至于被糊弄了。再者,有了贾探春在前头顶着,才好让薛宝钗也出面管事。
  因此,王夫人便借口自己多病,身体不好,耗费不得精神,竭力向贾母推荐李纨和贾探春两人管理家事。贾母想了想,便应了。
  李纨是大奶奶,婆婆多病,王熙凤又病了,就是心里不愿意,也只好匆忙上阵了。贾探春一向心怀大志,觉得是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便立即应了下来。
  谁知道,她们两人还没管上几天的家事,王夫人就说:“家里人多事杂,珠儿媳妇是个脸软心慈的,三丫头虽然精干,到底年轻,顾不周全。我看宝丫头是个稳重懂事的,是个难得的妥当人,就让她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
  贾母自然不愿意让薛宝钗来管贾家的事情的,便不作声。
  邢夫人听了,心里也不愿意,凭什么管家的不是你们二房的儿媳妇就是你们二房的庶女,现在居然还想让你的外甥女还管事,真是没把大房看在眼里,难不成荣国府竟成了你们二房的天下了,很想痛斥王夫人一通,一时福至心灵,说:“二太太想得周到,多几个人帮忙到底是好的。只是,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贾母素日看邢夫人不顺眼,此刻听邢夫人对王夫人有意见,却是如听天籁,忙说:“什么当说不当说的,你只管说就是了。”
  得到贾母的鼓舞,邢夫人信心百倍,笑着说:“媳妇想着,二丫头素日也是闲着,且也是个稳重知礼的,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倒不如让她也跟着去看看。”她灵机一动,便也捎上了林黛玉,“又有,外甥女儿精灵聪慧,是个好孩子,也最像老太太的了,让她也去参详着,岂不是好得多。”
  贾母忙笑道:“你说的有理。她们姐妹们也长大了,正应该都去见识见识如何管家理事,便让二丫头和林丫头也去吧。四丫头年纪小,还得忙着作画,便不用去了。”
  王夫人实在是不愿意让潘金莲和林黛玉去的,便委婉拒绝:“只怕外甥女身体怯弱,管家这等事体劳累到她,反倒不美。”
  贾母不以为意地说:“姐妹们都在,哪里就劳累到她了。”
  王夫人不好再说,便只得同意了。
  贾母心思细密,想了一想,说道:“她们姐妹虽然都住在园子里头,但让来回事的媳妇管事们都往住处去,来往回话到底也不便利,你看看,不拘哪一处,收拾出来,好让她们去理事。”
  王夫人心想既然阻拦不了潘金莲和林黛玉去管事,倒不如送个顺水人情,也好让贾母无话可说,便笑着答道:“园子门口南边有三间小花厅,原是预备省亲之时众执事太监起坐之处。如今娘娘也不省亲了,平日都空着的,每日只有婆子们上夜。不如让大奶奶和姑娘们都到那里去议事。”
  贾母说:“这样很好。让人去收拾收拾。”
  大观园的房子还很新,那三间小花厅又是现成的,王夫人也不愿意再大肆花费,便着人去打扫了,也不修饰,只是略略的铺陈了一番。
  潘金莲和贾探春等人心里明白,自己年纪都不算小了,迟早要嫁人的,身为庶女,能嫁的人家肯定不会太好,至少在门第上要比荣国府差上一截。而嫁人之后,都得要管家理事的,正好趁眼下练练手,若是能将荣国府的事情摆弄好,想来今后摆平婆家的事情也便宜些,便都十分看重这次机会。每日早晨皆到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上去会齐办事,吃过早饭于午错方回房。
  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荣国府自然要有人出面来往。邢夫人上不得台面是一,王夫人不愿意给邢夫人创造机会让她与各家诰命来往是二,便全然推翻了自己身体不好的说辞,镇日忙着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家里的事情便都推给潘金莲等人管束。
  潘金莲与贾探春见此情形,便决意要好好操办家事,以免这等机会日后不好寻找。便寻了李纨牵头,几人在李纨处一碰头,合计合计,便议定了白天在议事厅里坐镇,晚间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以免各处的婆子丫鬟当差不上心。
  没过几日,赵姨娘的兄弟名叫赵国基的死了,吴新登家的便向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报告了此事,让周瑞家的讨王夫人示下。
  王夫人一则是忙,二则是正好有意看看贾探春如何行事,若是她照例而为呢,前头自己刚刚赏了花袭人的娘多一倍的银钱,花袭人还不是贾宝玉的姨娘呢,自己就这般厚待她,赵姨娘此人最爱计较银钱,此事又关系赵家的脸面,依着她的性子,必然是要闹出来的,若是贾探春格外加恩呢,那就是要和自己对着干了,自己迟早要收拾了她。顺便也能看看潘金莲和林黛玉如何行事,若是敢替赵姨娘说话,那自己就能借口她们不遵守府中旧例将她们撇开来。便故意只说“知道了”,又说如今家事既然交给二姑娘和三姑娘等人管束,自己便不再管了,让吴新登家的次日去问贾探春等人。
  吴新登家的虽说不是王夫人的陪房,不如周瑞家的受王夫人信任。然而她也是贾家的家生子奴才,也是生了一双富贵眼睛,巴不得要看贾探春和潘金莲等人的笑话,好奉承王夫人的,便次日一早就到议事厅上来回了此事。
  潘金莲见吴新登家的虽然垂手旁侍,再不言语,一副任凭主子发话的模样,那眼神却是偷偷地看向自己等人,心下了然,这是来试试水深水浅呢。若是这件事情自己等人办得妥当,那她们就知道收敛些,然而还要防着赵姨娘来闹腾;若是自己等人办得不妥当,不但得罪了王夫人,这帮子管事的媳妇婆子也都要浑水摸鱼了。
  这件事情,原本也不难办,不过是个家生子死了罢了,依着旧例也就是了,难就难在,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偏偏贾探春又是赵姨娘生的,依着旧例呢,就怕贾探春觉得面子上无光,不依旧例呢,又要惹出无数是非来。潘金莲这样想想,也觉得头痛,她和贾探春都在贾母身边长大,姐妹情分是有的,驳了贾探春面子的事情,她实在不愿意干。也只好看贾探春如何行事,自己再做计较了。潘金莲打定主意,也不开口,只是慢慢喝茶。
  那边李纨却是想着,花袭人的母亲刚死不久,王夫人还赏给了四十两银子,赵姨娘的兄弟便也照此办理,也好给贾探春留几分面子,即便王夫人觉得自己赏赐的多了,也不好和自己一个寡妇计较这些。便开口说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
  吴新登家的听了李纨的话,心中窃喜,心想着这几个人真是好糊弄,便忙答应了是,上前接了对牌就走。
  贾探春素日就知道王夫人是格外看中花袭人的,对花袭人家的赏赐估计是比较多的,这个吴新登家的又是个奸猾的,十之□有什么说头,便说:“你且回来。”
  吴新登家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却也只得回来。
  贾探春说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
  吴新登家的本来就是故意要糊弄李纨等人的,便故意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
  贾探春心中冷笑,知道这些管事媳妇都是人精子,若是素日在王熙凤跟前,是绝对不敢如此回话的,此时如此推脱,不过是觉得自己是个庶女,又不得王夫人喜爱,要在家里过得舒服些,是不敢得罪她们这些管事媳妇的,就想从中谋些好处罢了。便不动声色地说:“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
  吴新登家的见蒙混不过去,便笑道:“既然姑娘这么说,我查旧帐去,此时却是记不得了。”
  贾探春心里明白,这些管事媳妇,心里都是有一本账本的,此时见自己问得如此仔细,只能推脱说记不清了,打量着自己面皮薄,不好和她计较,便冷笑道:“这倒奇了,你管事多年,连府中旧例也不记得,倒还要问我们如何办。难不成你平日里管事也是如此,若是如此,你这差事我竟不知道是如此好做。”
  吴新登家的知道自己的那点子心思都被看穿了,她管事多年,还真没有被如此说过,顿时满面通红,不敢再说推脱的话了,忙转身出来,出去寻旧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姨娘撒泼金莲出马

  贾探春几句话就将吴心登家的说的哑口无言,讷讷离去。李纨和潘金莲、林黛玉见贾探春这样行事,便知道她是立意中正行事了,想想也是,她是王夫人的庶女,时时处处都要小心谨慎的,若是因此而得罪了王夫人,王夫人为了自己的慈悲形象,一时或许不会对她怎样,将来却迟早要吃亏的。不说别的,这庶女的婚事就是捏在嫡母手心里的,若是嫡母心狠,也不必在别的事情上头为难你,只需给你寻个不怎么样的亲事,到时候你那后半辈子就自己哭去吧。
  几人各怀心思,那头吴新登家的出得门去,见众多等着回话的媳妇们都围了上来,不免又羞又臊,说:“你们可都听见了,别打量着蒙混这一位呢。”说着,拿手指比了个“三”字。众媳妇们都伸舌头:“嫂子受委屈了,快些去吧。”吴新登家的说:“你们也都小心着。”
  一时,又有管事媳妇来回话,众人亲眼见了吴新登家的吃了瘪,贾探春是一点面子也没给她留,李纨与潘金莲、薛宝钗、林黛玉都不发话,想着自己也并不比吴新登家的脸面大,便都存了小心,不敢再糊弄几人了。
  一时,吴新登家的就将旧账拿了过来,陪着笑说:“大奶奶,姑娘们,账本拿来了,还请过目。”贾探春便说道:“给大奶奶看看。”贾探春的丫鬟待书便将账本拿到李纨跟前,李纨摇了摇头,说:“你们看吧,我听着呢。”
  待书便将账本拿到潘金莲和贾探春面前,两人看了,姨娘的兄弟们是如何赏赐的,只见两个家生子都是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
  贾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帐留下,我们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忙应了,往外去了。
  却说吴新登家的管事多年,便是王夫人和王熙凤也没有这样
  当面给她没脸,贾探春却这样申斥自己,还是当着众多丫鬟媳妇婆子的面,不啻于给了自己一个大耳刮子。她心里暗恨,一个家生子出身的小妇肠子里头爬出来的,也敢这样摆主子的款儿,真是不知道自己的出身了,老娘不收拾收拾你,你还当老娘是好惹的。便有意要报复贾探春,一想,赵姨娘一贯没脑子,仗着自己给贾政生了一儿一女,便将自己当做贾家的功臣了,恨不得将自己的一点私房都贴补了娘家兄弟。这件事情,刚好又是和赵姨娘相关的,只要自己到赵姨娘那里说上几句挑唆的话,依着赵姨娘的炮仗脾气,不信她不恼贾探春,肯定要和贾探春闹上一场。哼,贾探春,你不给老娘面子,老娘就让你亲娘不给你面子,她越想越开心,急忙往赵姨娘那里去了。
  自打贾政赴了外任,没人给自己撑腰了,王夫人又虎视眈眈,等着抓自己的小辫子,赵姨娘很是低调了一阵,她虽然生了一儿一女,但贾探春自小就是王夫人养的,后来又到了贾母身边,和自己并不亲近。贾环却是养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才是真母子呢,她闲来无事,便找了些布料来,给贾环做鞋子。
  吴新登家的到的时候,赵姨娘正在粘鞋面呢,听说吴新登家的来了,便停了手,问道:“嫂子怎么来了?”
  吴新登家的故意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来,说:“姨娘,我真是替你不值。你不知道,今儿我到议事厅里头和大奶奶、二姑娘、三姑娘、薛姑娘、林姑娘说了你兄弟的事情,大奶奶脱口就说前儿花袭人的娘赏了四十两银子,如今也该赏四十两银子的。谁知道,唉。”她故意不往下说,引着赵姨娘着急。
  果然,赵姨娘立即就追问她:“怎么了?”
  吴新登家的叹了口气,说:“二姑娘还没说话呢,三姑娘就问我家里旧例。说按着旧例,就该给二十两银子的。我好说歹说,三姑娘也没松口,只肯给二十两银子,连我还挨了一通骂呢。”
  赵姨娘听说竟然少了一半的银子,顿时恼了:“我到底生了她,怎么能如此没有心肝?她舅舅没了,就只肯给二十两银子?”
  吴新登家的继续煽风点火:“就是,就连花袭人这个没过明路的,都得了四十两呢。姨娘正经是老爷身边的人,还给老爷添了儿女的,怎么就比不过一个外头来的丫鬟?三姑娘如今当家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竟然如此不管姨娘的体面。”
  赵姨娘愈发生气,高声道:“我这就去问问她,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生母?”
  吴新登家的火上浇油:“刚巧太太如今也不在家里。姨娘赶紧过去,没准儿还能多要二十两银子呢。”
  赵姨娘是家生子奴才,一门子都在贾家,又没能领上什么好差事,统共不过那么一点月例银子而已,虽然她没少贴补娘家,可她的月例也少,不过杯水车薪罢了。赵国基家里没钱,身后事办得就不会很体面,若是能多要二十两银子,到底还能办得风光些,再者,这也关系到赵家和自己的面子。赵姨娘闻言,连最后一丝顾忌也没有了,立即起身,带了个小丫鬟,往议事厅去了。
  赵姨娘脑子不清醒,小丫鬟却不是个蠢人,心里知道事情不好,但知道赵姨娘的脾气,也不敢不去。
  吴新登家的见赵姨娘中计,心中十分喜悦,远远地跟在后面,看赵姨娘如何撒泼闹事好给贾探春弄个没脸。
  潘金莲等人还正说事,就见赵姨娘怒气冲冲地来了,身后跟着的小丫鬟直冲人使眼色。都觉得奇怪,碍于她是贾探春的姨娘,便笑着说:“姨娘来了,快坐。”又吩咐丫鬟,“给姨娘上茶。”
  赵姨娘也不谦让,大喇喇地坐了,开口就说:“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哭了起来,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
  赵姨娘年轻的时候,长得也不错,若是哭将起来,大约也还当得起梨花带雨这样的词语,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