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任沉默片刻,道:“我还没决定。”
夏明宇愣了一下,须臾,缓缓道:“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我准备来西堡中学了。”
不等小任说话,夏明宇接着解释道:“西堡中学已经升级为市管中学了,老师的档案也进南湖市人事局,虽然没有平江的学校好,但他们给解决住房,英国公司还给老师岗位津贴,每个月20元,条件比平江的学校只好不差。另外,我想学习西堡中学的教育方法。”
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全国各地人的工资都差不多,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比如著名的大三线小三线工程中,许多国企都被搬迁到了内地的大山中,为了平衡职工和家属的情绪,这些国企就会多发一项进山费,根据隶属的部委的不同,进山费少则5元,多则二十余元,用比例来说,就等于是涨薪10%到50%。
在教育系统内,老师们的待遇也是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相同的是国家工资相同,不同的就是奖金待遇了,通常来说,首都的工资要比省会城市的多,省会城市的要比地级市的多,地级市的要比县乡的多,而在80年代,大型国企内设的学校待遇又经常比市属和省属学校待遇好,而市属和省属学校的待遇又比中小型国企的附属学校好……
西堡中学从西堡镇下属学校,升级到南湖市下属学校,这大大提高了它在整个体系内的价值,虽然地方仍然是乡镇中学,地位却是提高了不少。这就好像西堡肉联厂,在当地又不属于当地。
小任缓缓点头,道:“你是大学生,到哪里都有人抢着要的。”
“我不爱听你这么说,你不是准备考大学了吗?等毕业以后,咱们一起奋斗。”夏明宇的眼神泛着光,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直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经受过太大的挫折,自然觉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总是能够心想事成。
小任却有些畏惧挫折。报告会制造的沸腾热血渐渐冷却,小任考虑的越多,却是愈发的畏怯。
站在刚刚竣工,尚未投入使用的三层小楼下,小任叹口气,道:“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我帮你复习。再说了,西堡中学去年的录取率高的很,咱们就在西堡中学复读,怎么会考不上。”夏明宇颇有些激动,又道:“你以前的成绩也好,有什么好怕的。不管怎么说,先报名再说。”
“我再想想。”
“还想什么啊,你不要读大学吗?你之前说的,难道都是谎话?”夏明宇大声了一些,毫无疑问,他喜欢眼前的这个女孩,但是,假如小任不能考上大学的话,家里人是不会同意两人确立关系的。
而要说服家里人,可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另一方面,夏明宇也确实希望小任能读大学。
小任表情复杂的看了夏明宇一眼,再道:“我要再想想。”
说完,小任推开夏明宇,自顾自的往山下走去。
夏明宇一咬牙,还是跟了上去。
从西堡中学到西堡镇是一路的下坡,小任半走半跑的,一会的功夫,就拉开夏明宇几百米远。
到了镇里的时候,夏明宇已然看不到小任的身影了。
小任一路狂奔,到了镇招待所跟前,才抱着腿,蹲了下来,陷入恍惚当中。
春和楼的领导并没有同意小任在职读书的申请,而她寄给商业局领导的请愿书也渺无音讯。
这意味着,小任如果要参加了高考,就只能在工作的间隙来复习。
现在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做六休一的,遇到忙碌的时候,星期天还要再上半天班。虽然恢复高考之初,许多知青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的,但高考经过了六七年的发展,难度首先就发生了变化,从初中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的学生开始涌入考场,那些依靠老底子打天下的学生,自然是节节败退。
高考是一种竞争性的考试,如果每个人都不花时间来学习,稍微用点功的学生就能考出好成绩,但是,当大家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复习上的时候,花费时间少的学生就要吃亏了。
当年恢复高考之初,许多地方都默许知青自由的复习,而且,第一次高考本来就很匆忙,大家的时间都有限,也就无所谓时间投入了。
到了1984年的现在,想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复习高考,并且成为百分之一的胜利者,那自然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
小任离开学校一年多时间了,她现在参加高考,本身就落后于人,复习时间更少的话,等于是白投入。
最好的办法,还是不管无视领导,放弃工作,将时间都用在复习上。
这年月,放弃国企乃至公务员的工作,转而投身高考的学生不在少数。
但是,孤注一掷的人永远是少数,每个人亦有不同的背景和考量。
作为一名好容易跳出农门的女孩子,小任实在拿不出勇气,放弃这样一份“好工作”,去追逐“虚无缥缈”的大学。
“也许就是一场梦吧。”小任蜷缩着,敏感的心思更加的多愁善感起来。
天色渐晚。
当红彤彤的夕阳落山,西堡镇也渐渐的陷入了黑暗。
还亮着灯的,只有镇里的几家餐馆和小卖部,以及唯一的招待所。
小任坐在墙角,恍然不觉。
“小任!”
“任敏儿……”
“小任!”
“敏儿!”
高低错落的声音,不知什么时间,在镇子里的街道上,响了起来。
“爸?”小任打了个寒颤,猛然起身,却因为腿部麻木,险些摔倒。
扶着墙休息片刻,小任小跑到街面上,果然看到自己的父亲和一些人散开,搜寻着自己。
“爸!”小任喊了一声。
“敏儿?”一个瘦干干的老头像是兔子似的跳了起来,在空中转身,利落的卷起衣服,跑了过来。
“爸,你怎么来了?”小任眼角的泪水忍不住流。
“怎么了,怎么了,这是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瘦干干的老头儿整个人都慌了,到了任敏儿面前手足无措。
任敏儿摇头,道:“我没事,我在那边坐着睡着了,刚听到你们叫我。”
“直没事?”任父上上下下的打量任敏儿的衣服,见她虽然弄脏了一些,总归还是齐整的,才放心下来,一跺脚,骂道:“坐街上也能睡着,你怎么不躺马路上睡,啊?”
“爸……”任敏儿被逐渐增加的人围观的不好意思了,拉着父亲跑了出来。
任父先给周围人道谢,方才过来,骂道:“还以为你被人给拐走了,急的我都不行了……”
“爸,你怎么来了?”任敏儿打断父亲的话。
任父的凛然气势顿时一缩,等了一下,手揣进了衣袖,眼睛看向墙角,道:“我听说你来报名了,过来看看。”
任敏儿内心一酸,险些哭出来。
好半天,任敏儿才颤声道:“我就是来看看,不报名。”
“小任!”夏明宇着急了。
任敏儿摇摇头,道:“我就是来看看的。”
“小任,你人这么聪明,以前的成绩也好,就算考不上本科,大专还是有希望的,你抬头看看西边,好多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不如你,你相信我……”
“我说了,我不考的。”任敏儿扭过头去,凄然垂首,拉住父亲的衣袖,轻声道:“爸,咱们回去。”
任父动了一下,又定住了,转身问:“小夏,你说的是真的,我们家敏儿,能考上大专?”
“能!”夏明宇说的斩钉截铁。
“爸……”任敏儿实在不愿意听下去了。
“你别说话,我想想。”任父拦住任敏儿,就地蹲了下来,手再次揣回到衣袖里,眼睛看着地面,莫不言声。
他这一蹲,就是十几分钟。
瞅着没热闹看的人们都散去了,夏明宇也不知所措了,只有任敏儿,抬头望着天空,满脑子的胡思乱想。
“敏儿啊,你想考吗?”瘦干干的任父站了起来,声音干涩而沙哑。
任敏儿仿佛回魂似的,想了一下,缓缓道:“爸,我不想。”
“为啥子?”
“我得工作。”任敏儿低头。
“你工作一年多了吧。”
“恩。”
“你每个月往家里寄的钱,我都攒着呢。”任父用脚拨拉了两下地上的土疙瘩,叹口气,道:“这个钱,除了给你弟弟上学用的,剩下的,我都带来了。”
就在任敏儿发愣的时间,任父的手从袖子里出来了,将带着体温的小布包,塞到了她手里,道:“你妈说要买牛,我觉得用不着,我还没老呢,身子骨结实的很,买什么牛,家里就那么几亩地,用不着牛,我自己就耕了……这些钱,你拿着读书。”
接着,任父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让瘦弱的胸腔发出空洞的响声。
任敏儿捂住嘴,泪水顺着指缝,摔的四分五裂。
……
386。第386章 机遇不再
春节还没过完,各个学校就陆陆续续的开学了。
西堡中学选在了正月十号开学,复读班更是提前一天报名。
杨锐也被邀请而来,作为前一届的学生代表来发言。
他本来有点不想揽这个差事,但在赵丹年出面的情况下,杨锐还是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在中学的那段时间,赵丹年作为校长,实在给了他不少的帮助,相比之下,露面一次,实在算不了什么。
正月九号。
杨锐来到西堡中学,见到的却是庙会般的人山人海。
虽然不像是后世那样有数不清的车辆塞满道路,但包括学生和家长的队伍,还是将扩建后的西堡中学的塞的满满当当。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杨锐从车上下来,看着拥挤的人流就发愁。
如果全是车辆塞满道路,至少还能步行,现在校门跟前都是留着臭汗的男人女人,步行通过都是一种考验。
亲自来接杨锐的卢老师却是非常高兴,道:“我们按照你说的,印刷了一大批的广告在省城散发,现在咱们学校的复读班火了,这里大部分人都是从别的市县过来的,一个个都要转学。来的早的,我们就给安排到学生宿舍了,来的晚的都住山下的农民家里,咱们镇可是热闹了。这还是年没过完呢,等过完年了,估计还有人来看学校。”
“从别的市县来的学生有这么多?他们应该知道寄宿制是什么意思吧,现在一个星期只放一天假,可是赶不回去的。”杨锐望着成千上万人组成的混乱人群,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现在的交通条件不比30年以后,从市里到县里都很辛苦,到西堡镇就更累了,尽管修了新路,也只是普通的两车道,远远称不上舒适。
在这样的条件下,从外地到西堡中学来的人,都是真的想补习的。
换言之,只要西堡中学愿意,他们今年的规模就能扩大三五倍。
杨锐不禁唏嘘不已,想当年,他创业开补习班的时候,招学生多难啊。教育产业其实是个利润很高的产业,尤其是毛利润,相对工厂来说,不知道高了多少。但是,杨锐创业的时候依旧觉得艰难,虽然学生在报名之初,就会一次性的缴纳一个学期的补习费,可即使这样,在没有足够学生的情况下,房租和其他费用亦是让几个创业伙伴每天心力憔悴。
可是看看西堡中学现在的样子,杨锐敢肯定,只要放开了收钱,配以合适的策略,用不着几年,就能建一个教育集团出来。
卢老师心情甚好的看着前方,道:“就是这个寄宿制,大家才喜欢。家长都说孩子回家以后,有什么问题,他们辅导不了,寄宿制多好啊,有问题就问老师,不管什么时间,老师都在学校里,这多方便,我们去发广告的时候,家长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寄宿制,一听英国贵族人家的孩子都送去寄宿学校,家长就更乐意了。”
杨锐哑然,道:“老师不会真的24小时伺候吧。”
“不能24小时,但十五六个小时能保证。”卢老师算了一下,道:“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固定安排各科老师在办公室等着,大概到11点钟吧,再晚就不能问问题了。”
就西堡中学目前的老师人数,如果每天每科都安排一个老师的话,等于每个老师每周要加班两道三天,杨锐咋舌道:“早上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大家能行吗?”
卢老师无所谓的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办公室里有电视,专门放一个房间,想看电视的就看电视,不想看的就到隔壁看书,新来的年轻老师都恨不得住在办公室里。”
杨锐也听的乐了。
卢老师又道:“现在西堡中学变成市管了,大家心情都好的很,有劲头,也有年轻人愿意来了。你不知道,校长以前要招一个老师可是太难了,说要一个中专生,等了两年都没音讯,今年好了,不光来了中专生,还来了一个平江师范学院的本科生,校长宝贝的什么似的。”
杨锐听的大笑。
“补贴也好。”卢老师见到杨锐以后,满肚子的话,道:“锐学组的补贴一直有呀,现在镇里人都羡慕,我每个月拿的钱,比镇里的干部都多。”
他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锐学组以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印刷,到了现在,却是多数来自于运输车的利润。如果按照欧美模式来说的话,杨锐就等于一次性捐助了几辆卡车,作为锐学组的资本,而锐学组再通过经营这些卡车,获得资金。
在80年代做生意,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稍不留神就会越线,而线在哪里,普通人不知道,干部不知道,领导不知道,高层其实也不知道。
因此,尽管明知道运输业和商业很赚钱,杨锐本人也是不愿意涉足的,倒是用一些闲钱,让锐学组自己做这些事情,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所谓法不责众,学生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的一条底线,放在党员身上,放在普通人身上,放在学生身上,距离都是不相同的。
另一方面,锐学组毕竟不是一个盈利机构,事实上,杨锐一直是将之当做非盈利机构来管理的。有钱就花,可以说是锐学组的消费纲领。
而在学校阶段,给予老师补贴,邀请优秀教师到西堡中学上课,也都是锐学组的工作。
每月五元,十元,到二十元不等的补贴,在80年代来说是很不少了,相当于普通教师薪水的15%到50%。
当然,若是以工作强度来看,那就不一定了。后世的教师如果愿意将每天下班后的两三个小时用于补习班,那他赚到的至少是薪水的100%以上。
不过,80年代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这样了,20块钱的补贴甚至能够吸引平江的老师来西堡中学上课,倒也是颇不少了,可能没有条件最好的那些央企附属学校的奖金多,但在南湖地区,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
等了一刻钟时间,校园内的人潮只增不减,杨锐只好活动一下身体,和卢老师一起挤了进去。
“杨锐,来这里。”曹宝明和苏毅等人围了一个圈子,将杨锐给接应了进来。
卢老师把人送到了,打了个招呼去做其他事了。
杨锐则打趣的道:“你们也来了?要演讲吗?”
这是个最近才有的笑话,因为报告会的规模很大,如曹宝明等人,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报告会上,自然免不了出篓子,不过,几场报告会下来,倒是把人给锻炼了出来,现在再问,苏毅不动声色的道:“我是准备了一个稿子,看他们让不让我说了。”
“怎么会不让你说,北京工业大学这么气派,肯定要被校长点名。”曹宝明使劲拍拍苏毅的肩膀。他的分数没有苏毅的高,于是去了冶金机电学院,如今返回来看,总是免不了些许的遗憾。
苏毅笑笑,道:“今天报名的人这么多,估计忙不过来。”
他指了一下报名处,几个人的目光看过去,正好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李铁强和王万斌吧。”王国华用手指点了点。
李铁强和王万斌都是第一批加入锐学组的成员,后来因为想要争夺锐学组的控制权而被逐出,在去年的高考中,两人都未能拿到过线分数。
理所当然的,他们今年还要继续复读。
曹宝明眯着眼认了一会人,道:“是李铁强和王万斌,怎么就他们两个,张晖他们怎么没见了?”
“张晖回家去了。”黄仁道:“张晖考三次了,今年放弃了。”
“考了三次,放弃了?”
“他这次总分比去年还少,闷在家里两个月,后来决定不考了。我和他是初中同学,互相寄过信。”黄仁平铺直叙的说。
王国华突觉不忍,道:“你就没有劝一下他?坚持一下,说不定就出头了。”
“出头哪有那么容易。”黄仁叹口气,道:“远的不说,就咱们西堡镇,已经有连考6年的人了。张晖家里的条件也一般,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他眼看着都是20岁的人了,哪能天天呆学校里,啥事都不干。”
王国华的父亲是邮政所的所长,条件在西堡镇是较好的,但他也经常看到周围农家的生活,摇摇头,问:“那张晖去做什么了?”
“还能做什么,回家做农民了。”黄仁停了一下,又道:“我们一届的还有吕鸿飞,他报名到上川复读去了。”
“为啥去上川?那离家里一百多里地了。”
“吕鸿飞今年21了,到本地不好报名,到了上川就好改年龄了。最主要的,估计还是想找个清静点的地方吧,家里亲戚多的,都不愿意留本地了。”黄仁面有戚戚焉,道:“你们说,我们要是没考上大学,现在是复读呢,还是工作呢?”
“我要是考不上,就南下深圳打工。”王国华最是潇洒,声音也最是洪亮。
曹宝明嗤之以鼻,道:“你以前知道什么深圳的,你要是考不上,你爸肯定把你送进邮政所里。”
许静笑着赞同道:“当年最羡慕王国华了,退路都不用找,天生就有了。”
“吏二代。”杨锐笑着评价。
曹宝明等人纷纷赞同。
他们在看着别人,别人也在看着他们。
李铁强双手攥拳,低声对王万斌道:“我一定考上大学,给这帮人瞧瞧。”
王万斌却是灰心丧气的不说话。村里的同龄人就因为加入了锐学组,去年考上了大学,全家人乐的天天串门遛弯,还大宴宾客三天。
王万斌对此烦闷非常。但在内心里,王万斌理解他们的兴奋。考上了大学就会分配工作,以后就是吃皇粮的国家干部了,而考不上大学,他就只能继续父亲的职业,做农民。
而农民的苦和累,作为农民的儿子,王万斌实在是不愿意体验。
再次报名复读,与其说是想要上大学,不如说是不想回家务农……
“怎么没见锐学组收人?”王万斌嘴唇抖了一下,鬼使神差的问出了这句话。
李铁强撇撇嘴:“他们不是改成推荐制了?要我看,他们是不敢大张旗鼓的收人了。高考的名额就那么些个,一个人考上了,就得有十个人考不上,谁能保证考上大学。杨锐如今不在了,锐学组也是徒有虚名。”
李铁强嘴上说着“虚名”,心里也不禁有些懊恼。和大学名额比起来,一个月十几个块的印刷收入,实在不值一提。
387。第387章 委托开发
在西堡中学,杨锐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话,就将时间留给了其他人。
王国华等人倒是颇为振奋,一个个说的唾沫横飞,很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
在去年,他们还是高考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今年,这二十好几人却是脱颖而出,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可以给曾经的同学演讲。
面对仍然停滞不前的同龄人,这种衣锦还乡的快感,根本不是年轻人所能抵受的。
这大概是8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最为青春飞扬,最为快乐和享受的一刻了。
王国华用回忆的语调,复述了自己过去一年多的生活,李学工也用少见的振奋描述了大学里的课程。
听众们悠然神往,仿佛再用一年时间,自己就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结束焦虑和迷茫的中学时代。
几位老师也站在台上,换着法儿鼓励学生和家长们。倒是赵丹年没有出面,仅仅作为校长,坐镇于后。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校长,经历过五六十年代又红又专的高考,也经历了恢复高考以来的唯分数制的高考,深知通过高考的难度。
不管是鸿睿班也好,锐学组也罢,都不可能保送这些孩子读大学。
总归是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的。
其实,在场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也知道此点,只是巨大的诱惑,让人不得不投入期间。
所谓天子门生,是对这些年诞生的两三百万名大学生的最好诠释。
中国有30多个省,300多个地级市,1000多个县,仅就官位来说,全国就有超过50万个处级岗位,超过500万个科级岗位,比这些学生的总人数还要多。
至于宛若囊中之物的技术性岗位,中国需要的就多了。用不了20年,中国就会有2000多所高等学校,也就意味着至少有20万的教授职位,100万的富教授职位。同为正高级职称的研究员与副研究员数量也少不到哪里去。
而作为医院的最高级,未来中国会有15万名以上的主任医师,近百万的副主任医师。类似的还有高级工程师,高级记者,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