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同罪。这样,庶已能改变宗室在民间的形象……就算这样,怕也是要预先赎其罪才行……恩赏兄,我是知道的,各地的宗室,作奸犯科鱼肉百姓的实在是太多了!”
“有理,有理!”
朱恩赏将酒碗重重一顿,笑道:“打今儿起,我便不再领禄米,我要上书朝廷,允许宗室读书上进!凡事,还是要靠自己,靠别人扶,只是个不成!”
宗室能读书应试已经是屡次有风声传出,对朱恩赏的话,张守仁自然也是十分赞同。
不过这等事在他来说终究是隔了几层,所以鼓励几句后,便是起身告辞。
“张兄,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告辞之时,朱恩赏仍然不依不饶,追问着张守仁的打算。这个宗室子弟算是有良心的,还是真的在关心这些无家可归的河南流民。
“好吧,我来告诉你。”张守仁神色轻松,对着朱恩赏笑道:“办法你刚刚不是已经说了?”
“嗯?”
“凡事要靠自己啊,自己立的起来才行,不能一直靠别人扶的……再说我也不能扶他们一辈子不是。”
“那怎么靠自己呢?”
“这个,暂且是机密,容我过一阵子再奉告罢。”
“也好,有空的话,请大驾枉顾寒舍……老实说,和你吃这种小馆子我真是受不了了啊……阿九的厨艺很好的。”
“哈哈,真的么?那好,有功夫再去领教吧。”
两人就在巷子口揖让而别,分别骑乘离去,看着朱恩赏离去的背景,张守仁眼中也满是赞赏之色……这个青年宗室,很值得结交的。
……
……
钱长史是王府左长史,也就是王府长史司的最高主官,两榜进士,到王府任职在很多官员看来是最坏的分配结果了,正五品的文职,底下有右长史、典簿、审理正、审理副、典膳正、副、奉祠正、副、典乐、正、副、纪善、典仪、工正、伴读、教授、引礼官、仓大使、库大使及副使等等,品职在九品以上的正经流内官就有小三十人,除了这些正经官吏外,还有王府大量的执事和长随伴当,只要是王府内宅以外的人员,统归于他管理。但无论如何,这正五品就是到顶了,想再往上,那几乎是没有可能。
但钱长史干的有声有色,十分投入。
祭祀先祖,对朝廷的贺表奏折,对本省官员的交结往还,帐务财政管理,也都是长史的责任。
当然,王府内宅的太监们也有相当的权势,会干涉和左右钱长史的决断,但王府内监在权势上和京城太监是没得比了,特别是王府不能明着干预地方之事,捞钱的事太监是不能公然出面的,所以钱长史投入的秘密就在于此……长史和地方官不同,地方官还有人弹劾贪污,王府长史,他除了贪污之外还有别的正事可干吗?
任职十年,钱长史在山东编织了一张强大的关系网,积累了几十万的家私,这个身家说出来吓死人,但钱长史还是觉着自己委屈了……德王府中,最少二三百万的现银,王府几十万亩,古董字画家俱就甭提了,这些财富,其中颇有不少是他的功劳呢……
今日和孔府并颜府的人会面,还有兖州、济宁、济南等大商行的东主们会面,这其中孔府的人,还兼有另外的大人物带来的致意和问候……总之,悄没声的,一个针对浮山营和张守仁的联盟就算是建立起来了呢。
大家对张守仁这样的人,是都有天生的敌意。廉洁奉公,执法不阿,公平公正……这样的人,就好象黑暗中的灯火,璀璨耀眼,让人忍不住就想要吹熄他……这样的浊世,凭什么你敢一清如水!
而更要紧的,就是张守仁在济南建立的商会,还有他鼎鼎大名的私盐生意……济南和一半的青州盐,还有东昌府,兖州等地,吃的都是淮盐,控制权是在最顶级的权势者们手中,胶东盐几次想进来,都是被强力反弹给压回去了,随着这一次张守仁势力深入进来,以利丰行为主的商会一建立,所有的敌对商行都是嗅出了其中蕴藏的危机……以后胶东盐再进来,谁能拦它?
只能在恶虎凭栏而啸的时候,就趁早把它给赶回去,济南和兖州这一块地盘,是德王和孔府,还有强有力又合作的军头们才够资格立足!
轿子突然一震,钱长史在轿中很不满意的哼了一声。
随侍在轿窗旁的长随忙掀开轿帘,禀道:“老爷,前头是浮山营张大人过来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赏(1)
还真是无巧不成书,钱长史兜兜转转,送了孔三爷出城后,生怕回程路遇熟人,不想就在街上遇着了酣饮过后回营的张守仁。
“哦,是他……”
钱长史沉吟着,掀开轿帘。
长街对头,便是骑在一匹高大黑马上的张守仁了。
虽然在众内卫的拱卫之中,四周全部是身形壮硕的内卫将士,但一眼看过去,还是张守仁最为显眼夺目。
那种英武气息,久居上位者才有的睥睨万方的自信,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度神情,哪怕是万军之中,怕也是能被一眼就认了出来。
“哼,且看你能得意几时。”
自觉已经结成同盟,以庞大势力将张守仁撕碎,但在此时,钱长史心中却是明白,自己在此时的能量,还有能用出来的办法,和眼前这个人相比,都是差的太远了。
他在轿中顿了顿脚,轿班会意,连忙停下轿子,然后钱长史从轿中下来,在道边拱手恭谨肃立。
文武官员引避制度,原本就是事事躬亲,恨不得把子孙后代所有事都规定好的朱元璋老先生所定,包括平时见面怎么揖拜,路边遇着了谁进谁退,在道路边上是站着还是跪下,老先生都规矩的巨细糜遗,但规定是规定,时世转移,事情总会有变化,朱元璋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他觉得世事是可以固化的,大明天下,可以千年万年,按他的规定运行下去就可以了……
张守仁虽饮了几杯,但距离喝醉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他叫卫士取出几片干茶叶来,在嘴中小口嚼着……军中正常是不准饮酒的,他这个主将,当然得以身作则,叫人闻着酒气就不好了。
等他看到穿着蓝色官袍补服,站在道边肃立的钱长史时,其实还是有些晚了。
“长史官别来无恙?”
在马上,张守仁随意的拱了拱手,向对方问好致意。
“下官一切均好,也敬问游击大人安好。”
钱长史低头拱手,特别在“游击”上加了重音。
张守仁微微一笑,刚想再说点什么,突见对面几十骑狂奔而来,马蹄声如同几面同时击响的大鼓,轰隆隆的敲打个不停。
“大人,大人!”
稍近一些,才能看到是朱王礼等骑兵军官打头,张世强和钟荣等人也是夹杂在队伍之中,远远的,朱王礼的大嗓门就叫了开来:“大人,颁旨钦差到了,大人,钦差到了,朝廷的封赏到了!”
这么大嗓门,别人想听不清也是困难,一时间,所有内卫队员都是齐声欢呼了起来。
道路两旁,所有的济南城的军民百姓,亦是一起高兴的大叫起来。
守备济南,张守仁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功,他的浮山营也是济南城的定海神针,西门一战,是朝廷这几十年来的最大一次胜仗,城中的官员和百姓早就翘首以盼,不知道捷报到朝廷后是什么封赏,这几天没有动静,全济南城都是在议论,都是窃窃不安……但其实张守仁知道,道路难行,而且封赏之事涉及到兵部和内阁等诸部,还得看户部有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功劳越大,上头的人就越是难办哪。
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赏(2)
现在封赏和钦差已经抵达,这说明此次大功是绝对让朝廷兴奋异常,崇祯的高兴和赏识也是爆了棚,不然的话,应该是兵部派人覆核,山东巡抚、巡按等地方官再复核,最后首级送到京师,到那个时候,封赏才会正式下来。
这个流程,可能走上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时间也不稀奇。
此次前后十来天时间,孙良栋回来几天,朝廷钦差也到了,说明崇祯操切急燥的性子又发作了,应该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了。
张守仁沉吟之时,他的部下们却是一个个喜笑颜开,此时都是跳下马来,俯首躬身,罕见的没有行军礼,而是用传统的礼节,表达对自己主将最衷心的祝贺。
“这件事,是大家的功劳。”
张守仁神色严肃,抬手道:“随我回去接旨吧,朝廷不吝封赏,诸君也一定会有恩赏的。”
“嘿嘿,大人没准会封爵咧。”
朱王礼笑道:“打从大明立国至今,一次斩首近两千级,特别是对东虏这样的大敌,人家都说,朝廷可能会给大人封伯爵。”
“瞎说,”张守仁摇头一笑,喝斥道:“朝廷爵禄,岂是我们能随便议论的。”
“那最少也是山东镇总兵!”
“就是,丘磊已经没猴子牵了,凭甚他还能当这个总兵?”
“还得加将军号,咱们大明,以镇为最贵,征其次,平再次,咱们家大人,最少加征虏将军才成。”
“还要加师保!”
“这个就未必了,不过,等着瞧吧。”
众人都是兴奋异常,朝廷封赏这么快就下来,显然是对张守仁的功劳已经认可,大家从普通的最穷困的军户,到摇身一变成为营伍兵,再成为军官,俸禄之优厚,有时半夜醒自己想着都不敢相信,得点灯起来,看看家中已经有的变化,看看挂在墙上的武官袍服,还有腰牌印信,看完这些,才能安然入睡。
这变化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现在大家才刚适应了千总百户武官的身份,新的封赏又是要下来了。
所有人都是笑的合不拢嘴,不过顾盼之间,也是十分骄傲和自信。
浮山上下的功劳,都是大伙儿提着脑袋,跟着张守仁用血汗换来的,这种说法,是张守仁有意无意透露出来,浮山将士原本就接受了相当高的文化教育,对这种说法,自是全部接受,并且深以为自豪和骄傲。
到此时,所有人众星拱月一般将张守仁护卫在正中,大队人马,开始往西城军营方向赶过去,沿途之中,百姓也是开始聚集,看到浮山众人过来,就是一起叫起好来。
在雷鸣般的喝彩和叫好声中,钱长史却是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嘿嘿冷笑起来。
“想当山东镇总兵,下辈子罢!”
……
……
人群拥堵着,笑闹着,甚至是在不少人家自发的鞭炮声中,将张守仁一行,送到了城西浮山军营之中。
营门口处,堵了怕是有过万人,今天这座山东省城的各衙门的差役也是苦命了,先是城中民壮和流民差点斗殴,隔了一个多时辰,这军营外头又是得叫他们来维持秩序……好在是没有人抱怨,替浮山营做些事情,上上下下都是十分乐意,百姓们也算自觉自律,没有弄的秩序大乱。
等张守仁等人赶过来时,营门处处,俱是欢声笑语,人头攒动,竟如同过年时的庙会一般,而高兴程度,还在庙会之上。
等看到骑马过来的张守仁时,所有士绅百姓,不论老幼,突然静默下一为。
接着便是齐涮涮的一起抱拳,作揖,弯腰之音,千万人如同夏初倒伏的麦子一般。
只有用这种大礼参拜,这些济南的人们才能表达出自己感激的万一,才能表达出,朝廷封赏至时,大家都是对张守仁的这种由衷的祝贺与欢喜之情。
到此时此刻,张守仁只觉得自己眼角酸涩,平时不大喜欢动感情的人,也是差点儿流下泪来。
为军人者,还有比眼前的一切更令自己心潮澎湃,虽百死而不悔的吗?
……
……
营中早就已经是冠带云集,山东的地方官员已经从德州回来了不少,连待罪在身的前巡抚颜继祖都是以白身的身份回了济南,并且也出现在这浮山营的临时军营之中。
看到英武之极的张守仁时,这个前任巡抚脸上俱是愧悔之色。
他是听了倪宠和丘磊的昏话,不调浮山前来济南,结果现在自是百悔莫及。
巡按御史宋学朱一脸得色,此次大功,他也捞着了不少好处。
都司冯馆及兵备道,按察副使们,都是绯色官袍,官靴玉带,头上戴着梁冠,都是盛装打扮。
一见张守仁进来,各官都是脸上带笑,用眼神向他致意问候。
钦使是一个内宫监的少监,三十来岁年富力强的样子,随员是一个锦衣卫百户,还有一队京营骑兵,各人的脸上都十分疲惫,在这种时候,从京师到济南来,真的是十分不易。
张世福等人,都已经在营中简单的校场中间等候,将士们则是排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方阵,从伍到什,从排到哨,每一队都是全副武装,枪尖耀眼,火铳在肩。
“末将浮山游击张守仁,叩见天使,恭请圣安。”
到得传旨钦差面前,张守仁正色大礼参拜,所拜者,当然不是没卵子的太监,而是他身后所代表的君皇。
这还是张守仁真正接的第一份圣旨,大明的文武官员上奏折的不少,不象我大清,专折奏事权是一定资格的大臣才有的,明朝那种让平民百姓普通生员也能把奏折送到皇帝案前的开放在清朝是绝无可能的……虽然如此,皇帝的旨意也不是那么轻易来的,特别是经过内阁拟定,司礼批红的正式诏旨!
“圣躬安!”
这个姓麦的司礼少监,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了张守仁一会儿。
简直……年轻的不象话啊……
第三百九十七章 将军(1)
“请接旨吧!”
没有继续放纵自己的思绪,麦少监展开圣旨,金黄色的圣旨只用来诰封和封赏等用途,一旦展开,一种无形中的威权就弥散开来。
在场的所有人,文至二品布政,武至一品都司,下到黎庶,皆是拜舞扬尘,匍匐在那一道代表天子意志的旨意面前。
君权,就是这样,**裸的,没有保留的,突如其来的,展现在了张守仁的面前。
他感到有一点不适,一点威压,一点恐吓。
虽然明的君权远不及清,绝不可能有君皇对大臣生死一言而决的情形发生……一旦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整个明朝的官僚机构都会行动起来和君权对抗,从明初到明末,士大夫和皇权的抗争可是一天没停过。
但那是文官,武将的生死,倒真的是皇帝能一言而决的啊……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可以在这种皇权意志面前,坦然面对,而不必诚惶诚恐……”
虽然是真的有一点矫情,但以一个现代人为主的思维面前,哪怕就是天子,君皇,叫人对他的一纸意志诚惶诚恐的下拜,还真的是很难适应啊……
而潜意识中,张守仁是真的想抗衡这旨意所代表的君皇意志呢……
“卿,奋武扬威,痛歼丑虏……”
不知道旨意是哪个翰林写的,尽量是浅显晓畅,但还是听的人昏昏沉沉,晕乎乎的不怎么明白。
“哎,”孙良栋捅了捅曲瑞:“老曲,听的懂不?”
曲瑞沉稳有致,少时读过私塾,有点底子,这一年每天读书不缀,听是自然听的懂,不过当下只是回头瞪了孙良栋一眼,轻声道:“听不懂也不要吵,这是过门,大人和咱们浮山营的封赏,一会儿就会出来。”
“嗯,知道了。”
跪在冬日的冻土上,孙良栋无所谓的一笑,仍然是把头颅抬起,打量着四周。
几万人跪在地上,头也不抬,浮山营的人其实已经有不少适应不来了。抬头时,看到钱文路和黄二几个,互相挤眉弄眼,再看到朱王礼几个,更是乐不可支。
君皇威权,在见识过人头滚滚的好汉子眼里,倒也真的不是那么不可抗拒。
就在孙良栋左顾右盼的当口,曲瑞面色一变,对他轻声道:“听好了,要读大人的官爵封授了。”
“……授左都督……”
“这是加职!”
“……右柱国……”
“勋!”
“……特进荣禄大夫……”
“这是散官!”
“……授登莱镇左协副将……”
“……这是实职。”
曲瑞面色冷峻,也是十分不满,而孙良栋听了,却是当场便是差点跳起来。
“才一个副将?姥姥!”
孙良栋一伙,皇帝也不怎么放在眼里,一听说张守仁只授副将,当即差点就是跳了起来。
还好,张世福就跪在他们前头,听到动静,回头狠狠瞪了孙良栋几个一眼。
他的资格够了,孙良栋也没办法,只得重新趴伏下去,嘀咕道:“朝廷这算干什么,有大功不能尽赏,尽拿虚头来敷衍俺们,俺心里不服。”
第三百九十七章 将军(2)
张世福心里也是乱糟糟的,闻言也不说什么,只是又专心听自己的。
在此之前,大伙儿估计什么的都有,最厉害的是说张守仁能封侯爵。事情是明摆着的,打从萨尔浒一战到现在,哪一仗斩首过三百级的有没有?过五百级的有没有?何况是过千近两千,有一半是真正壮夷,正经的女真八旗披甲!
这个功劳真是大过天去了,侯伯之封,真的不一定无望。
谁料下来的功劳,却是叫人感觉根本不足酬功,不要说侯伯,连一个总兵也没有当上,谁能甘心,谁能服气?
只是浮山军纪森严,任是谁心中不满,却也不敢擅自说什么罢了。
“授登州都指挥使司指挥使,世袭登州都指挥佥事,灵山卫指挥使,浮山千户。”
“……这是朝廷一口气给了三个世职,只要大人能生出三个儿子,灵山和浮山就算是大人家里世袭的了。”
听到这,曲瑞也是微微点头,感觉这个封赏还象个样子。
孙良栋和黄二几个,也都是舒了口气,俱是点头笑道:“这还差不多,以后俺的儿子也能替大人的儿子效力,子子孙孙,咱们都是打不散的一家人了。”
大明到这个时候,愿意世袭为军户的并不多了,哪怕是边军之中,也有不少参将以下的将领并不在军籍,因此也没有世职,当兵不能应试,无形中把子孙的路也走的窄了,所以除了原本是军户出身的之外,世职也不是那么要紧了。
还有原因就是因为明朝已经在风雨飘摇之中,很多士大夫都看的出来,现在已经是王朝末世的景像,所以这世袭勋职,不仅不是以前那么有实利和风光,相反,还十分危险。
象李自成进北京后,夹棍下死了不少文官,但真正被处死的是寥寥无已,而如成国公这样的与国同休的勋戚却是被明正典刑给斩首了,因为旧朝勋戚,新朝无可封赏,亦无大功,不如杀了省事,与朱纯臣一起被杀的,还有二百多明朝的京卫京营的世职武臣,一刀斩讫,叫他们殉国去了。
不过在山东地方,军户还不知道那么多,诏旨之下,对浮山子弟来说,等于是子子孙孙都能替张守仁和张守仁的后人效力,这自然是叫人十分欣喜,因为浮山子弟们对张守仁的忠诚,不仅是自身,也是愿传诸于子孙的。
“赐‘征虏将军’印!”
“好,这太好了!”
一直为孙良栋几个解说的曲瑞,此时也是面色激动,十分高兴的样子。
孙良栋几个虽不懂,但看曲瑞欢喜,便也是十分高兴的样子。
懂行的山东文武官员们,也是忍不住交头结耳,议论纷纷。
冯馆对着兵备道李佑方低声笑道:“张国华彩头得的不小啊,皇上要压一压他的职,这勋、阶散官已经给的无可再给,还加了太子少保……武职官加宫保,已经是无上恩宠了……还又赐了将军印信……嘿嘿,不是总兵官,胜过总兵官哪。”
第三百九十七章 将军(3)
这老兵痞算是吃醋吃大了,武职官加师、保的不是没有过,但现在放眼明朝,还真是寥寥无已。
这种荣誉,原本就几乎是文职官员的专利。
将军号,那就更属十分难得了。
明朝总兵官,开国初到中期前,都是勋戚显贵充任,最少都是侯爵或是伯爵的身份任职大军区的总兵,位高权重,除了总兵和爵位外,还会加上将军号,以示尊崇。象世镇云南的沐家,除了黔国公爵位外,还有征南将军印信,对缅甸和云贵土司,征南将军的印信有强大的威慑力,效果甚至在圣旨之上。
至于国初的徐达,更是最为尊崇的大将军,因为十分难得,等于元帅,威望太高难以驾驭,在洪武之后,就不授大将军号了。
现在的有将军号的总兵,只有宣府总兵杨国柱为镇朔将军,大同总兵虎大威为征西前将军,不过这两人的将军号是因总兵而授,明中期总兵有固定镇守地方,征虏前将军是辽东总兵,镇西将军为延绥总兵,征西将军为宁夏总兵,平蛮将军为湖广总兵,征蛮将军为两广总兵,征蛮副将军为交趾总兵。
张守仁的这个征虏将军,在几个大将军号和前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