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不要急,不要动,张国华的为人,难道现在大家还不了解吗?”

    消息一传出来,到了晚上,张秉文的书房之内,就立刻是宾客如云。

    倪宠后发先上,把一顶巡抚帽子提前抢在手中,张秉文虽然镇守济南有大功,张守仁这个武将都成了征虏将军太子少保,他这个布政使却是并没有升官,他的这些政治盟友们,还有门下奔走的幕僚属吏,自是都心中不愤,此时聚集一堂,也是有商量在张守仁走后,如何着手布局,如何抓住良机,抢夺浮山离开后遗留下来的巨大权力真空。

    大家当官,当然就是为了权与钱,大丈夫不可无权,小丈夫不可无钱,浮山营在济南的做法,不少人看在眼里,都是心中有所触动。

    以前的官场,都是大而化之,远远没有浮山营做的精细,权柄也是分散开来了。在浮山营手中,济南城已经被精细化管理了,人员物资和金钱都是被集中起来了,这种办法其中的学问未必有人想搞明白,但巨大的好处,却是人人都想要的。

    在场的人,振臂挥拳,无非就是看到了浮山营离开后的巨大利益了。

    对这些人的表现,张秉文却是完全的嗤之以鼻。

    他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官员,身形适中,衣服也是穿的整洁大方,一举一动,都是高级官僚的仪表形态,哪怕是在膝前衣襟上弹指去拂尘的动作,也是潇洒出尘,十分漂亮。

    这些天来,他是被张守仁的表现给压了下去,使人无形中忽略了他。

    其实以布政使之身,留守城中,临危不惧,最紧急的关头,他也曾上城头助战,并没有畏惧躲避起来,以文官的身份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十分难得。

    至于浮山营在城中的一系列的举措,张秉文也是支持的多,虽然在浮山营入城之初,因为忌惮这些太过异样的军□□势过重,张秉文曾经暗中请德州派回援兵,但官场上的事就是这样,当时颜齐祖还是巡抚,丘磊为总兵,这些人都是张守仁的对手,张秉文从现实出发,也是非那么做不可的。

    时过境迁,浮山营在济南城中已经近三个月,根基牢固,张守仁的威望没有第二人能比的上,这个时候,张秉文如何决择,就真的要费一番思量了。

    听到书房中的众人越说越不成话,张秉文拂袖道:“你们当张国华是傻的?他人走了,浮山营会全走?”

    “朝廷总会派新总兵过来,到时候,浮山营留着算什么事?”

    “听说倪军门虽然倚重浮山,但亦有话在先,只是公务往还,不涉私交。”

    “这是他撇清嘛,倪军门是光杆军门,没兵没马,现在是什么时世,军门麾下无兵,不管谁当总兵,都不会拿他当盘菜!”

    “我看方伯大人宜早计较,关键是,打听一下谁出任总兵官。”

    “朝廷难道就真的不升赏了?不仅是方伯大人,还有冯都司,苟大府,几个参议,都是守城有功的。”

    “朝中怕是有小人啊……”

    对张守仁的武将封赏是早就下来了,而张秉文等文官的赏赐奖励却是迟迟没有消息,这也使得上下人心不安。

    张秉文越听越烦,忍不住拂袖道:“够了,了不起本官挂冠而去,不在这污浊世界里厮混便是!”

第四百一十二章 布局(1)

    方伯大人大发脾气,众人都是神色讪讪的,一时间,诺大的厅房之中,就是寂静了下来。

    张秉文心中烦闷,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呆着脸不出声。

    现在的济南,倪宠是一派,但张秉文争的就是巡抚这置,怎么可能靠向倪宠?

    张守仁也是一派,但地位不明,不能专任山东,权势威望再高,也是有点儿靠不住的感觉。

    隐隐约约的,张秉文也是听说过,以王府钱长史为首,似乎城中有相当的人联合起来,预备在浮山离开后接掌权力。

    他的部下,也不是没有人对这股势力心动来着……有王府和孔府的背景势力,曹州的实力,加上清流的鼓吹,这一股势力了不得!

    但张秉文心里也是隐约有担心……浮山营在城中时,因为需要和文官配合,张守仁对自己和文官同僚们都尊重,如果是钱长史那一伙势力坐大了,这济南城中,还有别人的活路吗,人家还需要自己这么一伙人吗?

    浮山做事就是讲规矩,一切在规矩之下安稳进行,而未来想入主济南的这些势力,却是张秉文无论如何也无法看好的,这些人,能按规矩做事才怪!

    但自己的功名富贵,亦是要在考虑之中……

    不光是他,跟在他身后的一大堆人,也是需要纳入考虑之中的啊……

    “老爷,有客来拜!”

    正在张秉文拂袖转身,做凭风沉思状的时候,负责书房的长随一溜烟的进来,手持一张大红的拜帖,高声禀报着。

    “混蛋东西,”张秉文骂道:“现在见什么客,没见这里我正在议事?”

    能伺候内书房的长随,不光是能伺候人,在某些事上还要能分的清,拎的明,不然的话,就不够资格。

    眼前的这情形,凭是谁来拜,都不该替人家传,哪怕收了再大的红包也不该传。

    看到张秉文的脸色,那个长随倒也不惧,只是把声音放低了一些,小声禀道:“是征虏张将军!”

    “是他?”

    张秉文眉毛一挑,忙又骂道:“混蛋东西,征虏来了,你不赶紧请进来,还禀报什么个劲!”

    骂的这长随哑口无言,张秉文也懒得再多说,只是急惊风一般,赶紧就是出门而去。

    不仅是他,原本在屋中议论纷纷,颇有一些人对张守仁有微词不满的,现在也都是自觉闭了嘴,不敢再置一词。

    张守仁的威风权柄,早就是深入人心了!

    “他来做什么?”

    “临行辞别吧,虽说他是少保征虏,不过到底咱们方伯是文臣……”

    “屁,现在还讲这个?”

    “猜不透啊……这人的心思,太难猜了。”

    能进张秉文这个布政使书房的,哪一个都不是易与之辈,没有一个不是浑身装着消息机关的?但这会子,敢说能猜透张守仁来意的,真是一个也没有。

    “管他什么来意,我辈难道还要害怕一个武夫?”

    济南府推官黄九成算是唯一一个坚持文武之分的家伙了,他倒不是对张守仁有什么意见,只是感觉武夫凌驾于文官之上,大伙儿两榜进士出身,结果被一个老粗给玩儿的团团转……这象话吗?

第四百一十二章 布局(2)

    好歹都是十几年苦读出来的人精,好歹都是精于官场权术之道的人上人啊!

    另外的心思,就是嫉妒了。

    一样是二十来岁年纪,黄九成比人家张守仁还要大好几岁,他不过就是一个府推官,人家已经做到太子少保征虏将军,下一步就是封爵,荫及子孙,这个差距,也太大了罢?

    这种嫉妒的情绪,是怎么也按不下去的。

    “黄大人,慎言。”

    一边的苟知府自然明白自己这个部下的心思,此时也不是劝解的时候,只能以上官的身份,将黄九成喝止住了。

    喝止过后,这位知府大人却也是放心不下,他和张秉文是至交,也是政治上的盟友,心中委实放心不下,当下叫过一个神色伶俐的仆人,暗中吩咐了两句,然后才是半仰在椅中,开始闭目养神。

    里边的人心思各异,外间却是灯火透亮了。

    张守仁这样的贵客上门,张秉文是亲自出迎,自他以降,整个张府都是轰动起来,所有的够资格的都是赶了出来,甚至有不少丫头小子也是偷偷溜出来,在沿途的暗处伸头探脑的偷看……张守仁的威名,是早就传遍民间了。

    先打开的是朱红正门,两边的戳灯都次第点燃,将整个甬道都映射的通明透亮,等张秉文匆忙赶过来时,张守仁已经是笑吟吟的站在正门阶前了。

    “少保,大驾枉临,如何敢当!”

    一般军民百姓是称张守仁为征虏,官场之上,却是以师保中的少保相称,毕竟对人臣来说,得赐师保加衔才是最过尊荣的赏赐。

    “在省城多时,得蒙方伯照顾,守仁这才能顺利完了守备济南的差事,才能上得朝廷恩赏,下得百姓拥戴,今日才上门来致谢,已经是守仁不善交际,人亦懒,实在是十分得罪了。”

    张守仁这一番话,倒是十分的真诚。

    他是军人的性子,哪怕现在要参与很多政治层面和经济民生层面的事,但叫他甘之如殆,喜欢现在的这种生活,那也是绝无可能了。

    象张秉文这样的文官大佬,如果是搞政治的出身,怕是已经私下接触过多少回了,而在张守仁,也是确实才头一回登门。

    但他的话说的十分真挚,而且张秉文也是知道张守仁确实很少拜访别人……朱恩赏那个宗室是例外,老实说,将领和宗室有交情是很危险的,只是朱恩赏就是一个镇国将军,而且现在这种时势很多规矩也废驰了,要是搁几十年前,这种交往就很可能要张守仁被一免到底了。

    “少保,请进吧!”

    人家十分客气,这阵子交往合作也算顺遂,张秉文便是也十分的客气,半躬了一下身,做出延请张守仁入内的姿式来。

    “如此就打扰了!”

    虽然不常与城中的文官交结,但张守仁现在的样子,倒也是十分的合格,做为一个利益集团的首领人物,也是十分的合格了!

    高大的个头,十分英武的身躯,却并不给人以无端的威压之感,挥手行步,落落大方而自有一种久居上位的自信从容,顾盼之间,十分从容,眼神之中,是自信与温存融合的神采,视线所及之处,又是叫人感觉无处遁形的锐利!

    这样一个人,无论仪表还是形态,都是俨然人中雄杰,无论走在哪里,都注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所在。

    就算是身为二品高官的张秉文,由于紧随在张守仁身后,所感受到的威压和吸引力,也是比普通的旁观者要来的深厚的多。

    他的心中,也是极为感慨!

    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居然有如此的仪表风度,并非故意,而是叫人心中油然而生,这个就是十分了不得了。

    当下就是将张守仁一路引领,过大门,仪门,直入正堂。

    以张守仁的身份地位,还有两人的私交不深,招待的最佳地点,也只能是一室最正中的堂房了。

    一样的高阶,飞檐拱斗,五间七架的大堂之中陈设的富丽堂皇,正中是几幅名人字画,什么祝枝山文征明,大明中后期的书画名人的作品,很精巧的悬挂着。

    墙角四周,还有一些鼎盘之器,也是显示出主人的格调不凡。

    两边对陈的十二张坐椅,中间小几,正面的大案,都是紫檀或花梨这样的大明嘉靖隆庆时期开始流行的硬木,价值实在不菲。

    “少保请坐,请茶。”

    张守仁是便服,并没有穿着他的一品武臣的袍服,张秉文也就没戴梁冠,头顶是一顶软帽,身上连绸缎也不用,就是天青色的松江布制的棉质道袍,看起来风度翩翩,潇洒出尘的样子,一点儿不象官员,反象个出家不问世间烟火的道士。

    “好,多谢方伯。”

    接过茶碗,张守仁略一沾唇,便是放了下来。

    汝窑的细白瓷配上正经的白茶,这位大爷也是丝毫欣赏不来,明珠暗投,张秉文也是悄没声的叹了口气。

    “未知少保下临,有什么可吩咐的么?”张守仁明显要说正事了,张秉文也不客套,看向张守仁,便是沉声问道:“浮山营大约也是要开拔了?底下有什么事情要下官效力的,还请少保吩咐。”

    漏夜来访,应该也就是这件事最为要紧了,张守仁和浮山营离开在即,无非就是一些善后的事需要沟通处理。

    “确实是有一些事要料理……不过,暂且不急着说。”

    张守仁微笑着看向张秉文,语意从容的道:“此番守备济南,文武俱立有大功,而文臣功劳第一,当然是方伯大人。”

    “这,愧不敢当。”

    张秉文不知道张守仁的用意,虽是面色不变,但语气之中,也是带有一点慌乱出来了。

    “大人当得,这也是朝廷体例相关……大人是城中文官品秩最高者,运筹帷幄,居中提调之功,这是谁也抹杀不掉的。然而,倪军门于丘总兵丧师之后,镇守德州并不慌乱,加上此前的功劳,方伯想取而代之,成为山东巡抚,也确实是有些困难啊!”

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1)

    张守仁说话这么单刀直入,张秉文也是吓了一跳,有点弄不清楚他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呵呵,少保过奖了,下官原本也没有什么功劳。至于巡抚的位子,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为官一任,无非就是造福一方,现在这个位子已经是够好了……过多的,下官不去想,也不敢想啊。”

    搞不清楚,就是只能云山雾罩的忽悠了。

    这一番话,漫说是张守仁不信,怕是张秉文自己讲的时候,自己也是心虚的很。

    “方伯的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为官一任,无非就是造福一方。做官只是一时,是逆旅,是做客,在家才是常态,所以不论为何官,也不能失了平常心。”

    张秉文是忽悠,不料张守仁倒是真的感慨起来。

    只是这一番话,说的十分有哲理,其中的味道,不是久历官场的大有权之人,不会真的明白其中的含意。

    不仅是张秉文大为点头,在不远处的书房里,几个等候的人听到奔走的小厮传递回来的张守仁的话,也是频频点头。

    “想不到,他还有这份心田。”苟好善坐真身子,沉声道:“做官是一时,在家才是常态,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啊。”

    黄九成虽然年轻气盛,在浮山营执行军法杀人的时候,还曾经与张守仁顶撞过,不过此人也算实在人,听得张守仁的话,脸上也是露出十分怪异的神情,半响过后,也才点头道:“但愿他是心口如一。”

    书房在议论纷纷,张秉文却有点忍不住了。

    张守仁总不能是来和他清淡的吧?一个武将和一个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围炉清淡,这事儿还真是要多怪就有多怪了。

    “少保,究竟有什么吩咐,还请直说了吧。”

    “哈哈,方伯还真是个急性子啊。”

    张守仁呵呵一笑,也就不再绕弯子了,因笑道:“大人的功劳,荫一子为国子监生,或是锦衣百户的世职,都是唾手可得,此事我京中有朋友在吏部,已经书信告之。在这里,先恭喜方伯大人了。”

    “呵呵,此是朝廷天恩,实在是万分感谢。”

    说是这么说,不过张秉文脸上实在看不到多少喜欢之色。荫国子监生或是给文官的儿子荫补锦衣卫的世职,这都是大明恩赏文官大功的惯例。

    原本是很不错的恩荫,不过在这种末世乱世,这玩意早就不值钱了,国子监早就不算什么好地方,监生的资格也是能凭银子捐到手,虽说不是那么容易,但也绝不是国朝前期那么难得了。

    要是搁我大清,可能就是直接赐给举人资格,许其一体参加会试,这个恩赏就很对文臣的心思,十分讨喜。

    而此时这种恩荫,口惠实不至,实在不讨张秉文的欢心,根本无足轻重。

    他所注意的,就是张守仁所谓的“朋友”了。

    谁都知道,首辅大人就是张守仁的恩师座主,在京师的靠山后台就是薛国观。而薛国观兼管吏部,文官们的命根子都捏在薛大人的手里,不象杨阁老,主要权力范围是兵部,兵部,那就不关文臣的事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2)

    现在张守仁放出这风声来,张秉文更在意的,还是对自己的奖励是什么!

    “至于大人的实职么……”

    张守仁也不再卖关子了,直接便是向张秉文笑道:“方伯此次守城有功,朝廷深知。此前,皇上已经着旗校到保定拿捕前任保定巡抚张其平,此人失陷城池人口众多,恐怕没有可能复职,还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保定巡抚一职,十分要紧……不知道大人的意思怎么样?”

    “什么?什么?”

    张秉文第一反应是吃惊!

    巡抚一职,就是封疆,代表天子在地方行使大权,不论是军事还是农业,或是司法行政,学政水利,农田道路,兵谷钱粮,反正职掌极多,是除了诸如总督,总理等大吏之外的最高地方首长。

    在大明中前期,外任巡抚的,就可以直接内调侍郎甚至尚书,职位之重要,朝廷倚重之深,那是不消多说的。

    现在因为各地有兵火天灾诸事,巡抚之职是加设了很多,不过不管如何,封疆大吏就是封疆大吏!

    这样的要紧大事,张守仁居然就是这么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

    最叫张秉文吃惊的还是自己和张守仁的关系!不说他派人送密信请丘磊回来的过节,就拿两人在济南城中的共事经过来说,也都是不咸不淡,根本谈不上是很密切的盟友关系。

    这个天大人情,他为什么要卖给自己?

    “方伯无需惊疑。”

    对方惊疑的神情,张守仁看的很清楚,事前也是有过考虑的。他看向对方,沉声道:“大人的才德俱是够了,又有大功,调任巡抚,也是理所应当之事。老实说,我是替方伯向朝中进言,山东这里,既然没有机会,挪动一下,似乎也未尝不可……不过,这还是要看大人自己的意思了。”

    “盛情可感!”

    刹那之间,张秉文就是下了决断。

    对方有这种大气和信任,还有这难得的良机,自己还有什么可推辞的?当下便是长身一揖,答道:“下官永世难忘少保之恩!”

    适才他也是谦称下官,但此时此刻,才是真心诚意的感觉。

    文官巡抚当然不能拿武将当恩主,但实质的交情和恩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哈哈,方伯……不,应该说是军门大人太客气了!”

    保定是北直隶的重镇,是朝廷为了防范东虏入侵而特设的军镇,守土之责很重,当然一定会加提督之衔,这一声军门也是叫的一点不错。

    “下官如至保定,将来守备之事,还要请少保多多支持。”

    “东虏每次入侵总要隔几年,有几年准备,时间是很从容,我也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保定巡抚每次都是直面清军入侵,责任太重,张秉文在狂喜过后,也是有点担心,张守仁的这个举荐,虽然很诱惑人,不过万一赔上性命,那还是不值当的。

    既然张守仁有此保证,这个巡抚就真的能干了,只是再次感谢的时候,张秉文也是十分感慨,忍不住偷偷打量着张守仁……这个年轻人,几个月前,不过就是一个游击兼守备的格局,漫说和巡抚挨不上边,就算是张秉文这个布政使也不可能拿正眼瞧他。

    一场抗击东虏的战事过后,此人已经俨然是国之重臣,在薛国观那边,一顶巡抚的帽子,轻轻巧巧的就是拿了过来。

    人之际遇之奇,之瑰丽,大约也无过于此了吧。

    但眼前的这个青年,却仍然是神态自如,眉宇间一片平静,似乎谈论的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足介怀,也无需激动。

    人的境界,都是有明显的高下了。

    “军门既然高升,”张秉文在打量自己,张守仁反而是用开玩笑的口吻向着对方道:“不妨举荐一些真正得力的人才,现在济南城缺员甚多,大人也要离去,遗留下来的要职,心中可有替代的人选?”

    这就是叫张秉文举荐自己的接任者,一个萝卜一个坑,人走了还能留下自己的人在任上,这个人情真是太大了!

    ……

    ……

    “真是人杰也!”

    书房之中,也是被上房传回来的消息给震动了。

    张守仁以薛国观的关系,举荐张秉文为保定巡抚,这事情已经是把众人惊的一楞一楞的,等张守仁叫张秉文举荐后手继任官员时,在座诸人,都是一脸激动之色,当下便是忍不住都站了起来。

    这种胸襟和恢弘的气度,谁不敬服!

    “一举数得,一举数得啊……”

    苟好善眼中精芒四射,他也不是笨蛋,张守仁的这个安排,也是被他猜出了十之七八。

    举荐张秉文任职保定,以张守仁大胜之余的威望和在军事上的才干,一定会被薛国观接纳和认同,况且张秉文确实有功,朝廷也要安插的。

    张守仁这一手,就是叫这个未来的保定巡抚欠了一个老大人情,未来在北直的军事体系中,可以打下一根有力的楔子进去。

    这是一层,另外一层,张秉文一走,倪宠最大的心腹大患一去,也是受了张守仁好大一个人情,在与倪宠的合作关系上,自然又是进了一层。

    而张秉文一走,留下来的人手没有了主心骨,张守仁又是举荐他们的恩主,虽然文官依附武将很难,但彼此间也是心里清楚,以后也就与张守仁有脱不开的关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