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材,身上的衣服裁剪的十分合身,用料也十分讲究,而且相比于屋中的其它官员,他的容颜衣服,都是给人更加精洁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讲究声色享乐的中年官僚,但眼睛中精光湛然,说话的语气沉稳有力,简洁有力,种种细节也是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在修养和能力上都远远超出同侪的高级政客。

    从后世的角度来说,明朝天启年间有孙承宗,崇祯年间的历任首辅,包括周延儒,温体仁,薛国观,还有杨嗣昌这样的阁臣在内,在个人能力上,都是远远不及洪承畴。

    地方大吏中,孙传庭勉强能望其项背,但在脾气秉性上略有不足,而真正在能力上与洪承畴并驾而驱的,也就只一个卢象升。

    但卢象升脾气太过刚直,虽然与孙传庭的刚愎是两码子事,但两人在官场上都算是不会来事的异类了,在和光同尘的本事上,都是比洪承畴差的老远。

    张其平的话,也是引的洪承畴一阵烦忧,当下只是拈须不语,而孙传庭却没有太多的顾忌,举起杯来,与张其平碰了一下,接着便朗声道:“杨文弱根本不是知兵之人,提调多半是想当然,他用的陈新甲,叫他替我管管粮台还算合格,居然也能领宣大兵为总督,简直就是笑话……等学生入京,非要当面碰一碰杨文弱,给他一个大大的难堪不可。”

    此番入京,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是朝廷派出关外的人选,而孙传庭现在是保定总督,专督保定各地的勤王兵马,而上头有消息,在东虏全部退走之后,孙传庭这个保定总督就会卸职,回到陕西接洪承畴的职务,继续剿灭各地的流贼。

    因为要回任,所以孙传庭对朝廷将精兵强将都交给洪承畴带到关外而大为不满,曹变蛟和左光先是陕西剿贼的主力,现在全部带到关外,孙传庭担心自己回到陕西也是光杆司令没猴子可牵,因此对带管兵部的杨嗣昌极为不满,他此时出来说话,倒不是力挺张其平,只是借机发泄。

    “我兄要慎言啊……”

    洪承畴不满的看了孙传庭一眼,小声提醒他。

    “不妨,老师须知,朝廷又不是杨文弱能一手遮天!”

    “呵呵,虽然如此,到底要谨慎一些才好。”

    “是是,老师但请放心。”

    洪承畴是孙传庭的座师,师生关系在大明是比父子还要亲近牢靠,但孙传庭脾气说好听点是刚硬强直,说难听点就是刚愎,就算是洪承畴也不好多说,见孙传庭还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也只能暗自叹息,不好再多劝了。

    只是转念之时,也是突然一征……孙传庭的话,似乎代表他已经和朝中另外一股势力接上了头……这事情,也真是可大可小哇。

    在洪承畴看来,皇帝疑心病重,身为疆臣,固然不宜得罪阁臣,但亦是不宜太过接近为佳。

    这个孙传庭,确实是不省心呢……

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难(1)

    “禀两位制军,各位军门……”

    众人心思各异之时,门外又是来了一个长相漂亮的中军,在洪承畴面前跪下,禀报道:“制军,城外有一队骑兵,约摸十五六人,说是奉征虏将军登莱镇副总兵张守仁的军令来做前站官,请城中供应三千人军粮,并且带四百匹马匹的豆料,大约要五日之需……”

    “哦,前几日塘报滚单说他已经快到高阳,果然来了。”洪承畴面色淡然,点了点头,又问:“他们说何时到?”

    “今晨尚在高阳东二十里不到,说是傍晚天黑之前到保定。”

    “一天小五十里,浮山营神速之名,倒也是名不虚传。”

    这话中军不知怎接,只得跪在地下不语。

    “你去一下巡抚衙门,拿我的片子去拜高太监,就说是浮山军来了。别的话,不需要多说一个字。”

    “是,末将这就去办!”

    这个中军是洪承畴的族人,生的眉清目秀,十分俊秀,自然也就是洪承畴心腹中的心腹,当下便知道洪承畴的意思,顿了一下首,立刻就退出去了。

    “恩师,此番不妨结好一下张征虏。”

    孙传庭明知是高起潜和杨嗣昌联手,一心要为难浮山营,沿途卡断粮草,故意拖延甚至叫浮山营到不了京师,就算赶到京师,也成了疲惫不堪的疲师一支,献捷之时,非得狠狠丢一下脸不可。

    朝中的这种争斗,十分复杂,也是令孙传庭这样的外官心惊,对自己恩师偏向杨嗣昌一边,孙传庭更觉不满。

    此时孙传庭还说这样的话,洪承畴心中极为不悦,但他秉性深沉,更不愿当着外人的面与孙传庭发生争执,当下便是洒然一笑,问道:“何以见得呢?”

    “恩师,与东虏交战非比与流贼交手。与流贼打,五千敢死精兵加两三万普通步骑,就可战无不胜。何也?流贼多是乌合之众,十万之众,其中有过半是裹挟的妇孺,几万男子,习得刀枪战阵之法的,十中无一。所以有精兵主攻,五千人足可荡平天下。而关外则绝然不同,东虏女真八旗六万丁,蒙古八旗两万丁,汉军八旗两万丁,尚有孔逆号恭顺王为奴效命,此皆精锐也。恩师麾下,兵马极多,论众不在东虏之下,论物则中国远在辽东一隅之上,然而,欲胜东虏,非得有能战而胜之的精锐,方可战而胜之。今放眼天下,对东虏野战而胜之的,也唯有张某一部,其中关节,恩师细思过没有?”

    孙传庭也是不愧为朝中在地方封疆中第一等的干才,器宇稍差,但见识能力,真是一等一的。一番话正中现在关外战局的关键之处。

    关外的战局,并非完全没有机会,现在朝廷已经痛下决心,在积极准备大量的粮草和物资,准备和东虏决一死战,最少要把锦州到大凌河一线给稳固下来。

    为了准备这一场大决战,皇帝已经下了决心,要调宣府山西大同延绥固原蓟镇等诸镇官兵,最少是八镇左右的全部以边军为主的超级华丽的阵容,预计战兵人数就在十万以上,这样的大动员,自萨尔浒之后,尚且是第一次!

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难(2)

    十几万边军披坚执锐,加上蓟镇关宁的财力物力,倒确实是有和东虏一战之力。

    但洪承畴心中惴惴不安的,无非就是这些边军没有一部对东虏有战胜的记录,十几万人,如果有数千精兵为□□,带动其余的友军,这一仗就真的好打了。

    “嗯……”

    虽然是怦然心动,但洪承畴只是抚须不语,他比孙传庭成熟的地方就是不完全着眼于战场。身为一个明末最优秀的政治家,他最擅长的不是军务,而是对朝局和人心的把握。

    张守仁这一支兵马,饷械全由自己解决,虽未如刘泽清左良玉那样露出跋扈之像,但也绝非是曹变蛟这样又有战斗力,又容易控制的将领可比。未来的出关之战,关系重大,张守仁又得罪杨嗣昌甚深,其中有内阁党争的影子,牵扯在其中,所得甚大,可能所失更大。

    “我兄不必再说。”

    见孙传庭还要出声,洪承畴止住他,笑道:“我们是送张军门,何必说太多累人的事?来,且再饮一杯。”

    这样乱以他语,孙传庭也不好再坚持,况且张其平在座,也确实不好多说什么。

    一桌人不谈正事,张其平的心思很坏,一杯接一杯的喝下来,没过一会,就是醉醺醺的模样出来。

    ……

    ……

    洪承畴等人替张其平送行之际,孙良栋一行,也是牵着马匹,从保定西门穿城而入。

    这是一座北地名城,在战略意义上其实还远在济南之上,毕竟济南东有临清,北有德州,在地理上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山东一地的□□而已。

    保定却是北直隶边防的重心,也是河北防御的一个最强力的支撑点。在明季时是设保定总督和巡抚来镇守,后来在清季时则是设直隶总督,总督衙门就是设在保定府城,一直到建国之后,才由保定迁至石家庄。

    尽管已经是在济南这么多天,但进了保定这样的超级军事重镇,孙良栋一伙还是有点儿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操陕西腔的延绥兵、固原兵、陕西兵,山西控的大同兵,山西镇,还有宣府、蓟镇、辽镇、山海关、保定镇,河南镇等诸镇官兵,甚至还有勋阳兵、四川兵,半个北中国的各个军镇的兵马,旗号不一,服饰也很不同,仪表神态,差距就更大了。

    总体来说,关宁兵是穿着最好,神态也最倨傲,身形亦很壮实高大。多半是穿着青色的泡钉对襟棉甲,看到孙良栋时,便是将头昂的高高的,一副傲气十足的神情。

    宣大兵要次一些,延绥陕西兵更次一些,身形也很瘦弱,但眼神之中,十分桀骜好斗,有不少陕西兵和孙良栋对面撞上了,眼神中都是迸出火花来。

    被人引领着,一路到巡抚衙门,站了好一会儿,里头才有一个中军模样的游击出来,抬着下巴,打量了孙良栋一会,才慢吞吞的道:“监军没功夫见你们,一个副总兵还派什么前站官?”

    “那么请问,我部所需粮草怎么办?”

    高起潜是天下勤王兵马的总监军,负责所有勤王兵马的军粮发放提调,一听语气不善,孙良栋顿时就是十分的着急。

    “急什么?”

    对方皮笑肉不笑的:“还能少你们的?上头算过了,三千人这几天所需粮食顶破大天是二百石,连马匹豆料再给你们加一百石,三百石粮,五钱一石……诺,这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拿去吧!”

    “什么?”

    孙良栋有不可置信之感,但就在此时,一个小布包丢了下来,一直滚到他的脚下。孙良栋不动,身边黄二拎起布包,掂了一下,顿时就是怒道:“这最多一百两都没有,骗鬼呢?”

    “火耗,火耗懂不懂?真是乡巴佬!”

    高起潜在发银子上头还是大方的,不到三千人,给了三百两银子的折色军饷,说来这银子在皇帝心里肯定交待的过去,崇祯身居九重,粮价菜价都是东厂和锦衣卫的辑事番子报进去的,向来就只是报喜不报忧,他哪里知道现在的物价?三百两银子,在皇帝心里是只多不少,就算是张守仁激切之下上告,那也好办,第一可能叫奏折到不了御前,第二就算薛国观一伙递了上去,有这三百两银子来解释,皇帝也不会怪罪他了。

    不过这中军游击扣下一多半,只发了九十两不到出来,上梁不正下梁歪,监军大人就不得而知了。

    “就算是火耗,我要请问,这点钱够干吗使的?平时一两银子是能买两石多粮,现在这时势,二两银子也未必能买到一石,况且有价无市,叫咱们哪里去买?”孙良栋越怒,脸上神色也越发深沉,一张刀把脸简直能挤出水来。

    见他这副模样,这个游击也有点害怕,下巴一努,几十个关宁兵挺胸凸肚的站到自己身前,将这游击护的严严实实,做了这个动作后,这个中军游击才冷笑道:“做这样子吓谁,你们浮山兵听说是能打,有本事动手啊……银子就这些,粮食自己想办法买去,要爱不要,不要就赶紧滚蛋。”

    “不敢。”孙良栋咬着腮帮子,双眼也是要滴出血一般,在他身边的浮山将士们,都是手按兵器,要是孙良栋说上一句,大伙儿宁愿一死,也是要和这些家伙拼了。

    浮山将士的这种反应,也是出乎在场的关宁兵的意料之外。

    十来人就想闹饷?胆子真肥了啊!

    他们也是完全想象不到,浮山将士在平时享受的待遇和荣耀是如何的高,而张守仁这个将领,也是尽力的替他们遮风挡雨,培养他们的自信与骄傲,所以这军饷虽是小事,但是这游击将军的傲慢,高起潜这个死太监的处事不公和故意刁难,也是叫孙良栋等浮山将士感觉无可容忍。

    在别部明军是小事,甚至是要跪下谢恩的事,在浮山人看来,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侮辱!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权阉暴怒(1)

    “走吧,不能给大人惹事。”

    最后关头,孙良栋还是保留了一分理智,这会子动起手来,性质和在登州时不一样。在登州,大伙儿打的丘磊所部落花流水,十分痛快,但当时的对头丘磊是总兵,而浮山营身后是有刘景曜这个撑腰的高级文官在,真要打起笔墨官司来也未必就输了。

    但此时的对头却是天下兵马监军,是天子最信任的家奴,是太监,这样的人,是张守仁惹不起的,就算是有薛国观这样的后台靠山,也是个不成。

    “算你们识趣。”

    刚刚十分紧张,已经吓出一头油汗的中军游击擦了擦额头,用阴冷的眼光打量着离开而去的孙良栋等人,看他们是往着总督府邸过去,便是阴笑道:“监军大人不给粮,看这保定城中谁敢给!”

    “就是,不知死活的东西。”

    “瞧这样子吓人,也就是银样腊枪头。”

    “老子刚刚还以为他们要拼了……”

    一群关宁兵也是擦汗,十几个浮山将士,有孙良栋和黄二这样的队官,也有普通的士兵,但每个人身上的杀气都是十分的明显,十几人聚集在一起,给这些关宁兵的压力就不必说了。

    要说这些关宁兵也是精兵强将,是吴襄和祖大弼等关宁大将挑出来给高起潜当护卫的,这太监要是出了事,大家都得倒霉,但就是这些关宁兵中的强徒,遇着浮山将士,也是一样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

    “没用的废物。”

    中军游击横了部下们一眼,又叮嘱道:“一会他们再来,还是不要叫他们闹起来,我进去禀报给公公知道。”

    说罢,匆忙进去,自是去邀功请好去了。

    ……

    ……

    在高起潜这里吃了个亏,受辱极重,但孙良栋等人也是不敢就此罢休。大军的粮食实在是太要紧了,不能就此放弃。

    他们离开之后,先是到保定总督府求见,里头正在宴客,而且都知道了高起潜的态度,自是不会见他们,求见之后,也是一个中军游击出来,只说总督们都在忙,无暇接见,就是把孙良栋他们打发了。

    接着是去保定的巡抚衙门,张其平被逮,正在总督衙门接受钱行,根本无人管事,就算是张秉文上任了,怕也没办法立刻变出粮食来,接着便是去粮道衙门,再下来兵备道、兵巡道,甚至是知府衙门,一大溜衙门跑下来,半个保定城都跑遍了,已经有不少人知道孙良栋一伙人的使命,大街上也是有不少武官闲的发慌,孙良栋到哪儿,他们便是跟到哪儿,没过一会儿,居然在孙良栋等人身后跟了不少人。

    等最后的努力也失败后,每个浮山将士的脸上都是呆呆的,有一种深受打击的绝望之感。

    “孙队,咱们到城门去吧。”

    一个帮统从怀中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看时间,轻声道:“按约定,大人他们在一刻左右就应该到保定城下了。”

    “粮食没搞到,宿营地看来也没有人管了,”孙良栋看看左右,气的胸膛起伏:“朝廷尽用这些混帐王八蛋,用阉人,用这些龌龊官儿,真入他娘的……怪不得老打败仗,叫人家一日千里,操的人仰马翻。”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权阉暴怒(2)

    这话是大声说的,四周的兵将们都是面色怪异,也是真的想象不到,这个穿着五品武官服饰的山东蛮子,说话居然这么直率,这一针不止是见血,简直是用枪戳在人的身上,两边都是血淋的血窟窿了。

    “大胆,好大胆!”

    因为人多,所以孙良栋等人没有看到西边已经过来大队的骑马的骑兵,在骑兵中间,是几十个穿着绯袍的,头戴梁冠的高等文官,也有一些穿着漂亮战甲的武官,都是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正是向着这边城门处赶过来。

    孙良栋的话,自然是叫他们听到了,一时间,文官们面露薄怒,也有几个低头沉思的,更有一些面色惨然,感觉十分惭愧的。

    武将们,有一些十分愤怒,但更多的是露出欣赏的表情,毕竟武人脾气都是差不多,孙良栋的话,很有一些说在他们心里头了。

    而队伍正中,是一个穿着蟒袍,头戴三山帽的中年男子,脸色十分怪异,是那种涂了粉一样的惨白,两眼很大而无神,下巴上也是光溜溜的……这位大爷,就是被崇祯皇帝倚重甚深,以为“知兵”的著名的监军大太监高起潜了。

    这位大爷,崇祯倚重甚深,在各种要紧战事里派他当监军,结果此人是每战必败,每败必先逃,每逃必奏捷,靠着宫中有人给他撑腰,居然是一直平安无事,哪怕是最后十分要紧的关宁监军任上,听说李自成进北京后,此人从宁前一路南逃,居然叫他逃到了扬州,又在扬州当了监军,崇祯上吊死后,他倒是照样做威作福……崇祯皇帝信用的都是此辈,又安能不落个上吊的下场呢?

    在高起潜身边的,都是关宁军的将领们……论起逃跑的功夫来,高跑跑和这些关宁诸将是大哥不说二哥,祖大寿到吴三桂,一脉相承,都是一些卖友军和长跑的健将,所以和高太监这样的跑步冠军也是惺惺相惜,大家哥儿们好兄弟,交情还真的不坏。

    这伙关宁将领,这会子也是听到了孙良栋的话,大家都是似笑非笑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只有一个青年将领,樱盔银甲,跨下白马十分神骏,整个人都是英资勃发的模样,听了孙良栋的话,这个将领暗暗点了点头,似乎是赞同孙良栋的话。

    “长伯,你不要多嘴。”

    这个青年将领似乎有说话的意思,在他身边有一个中年将领,穿着紫色披风,身着鎏金环臂甲,样子十分雍容华贵,一眼看到,便是摆了摆手,低声道:“皇上对关宁正有敲打的意思,你不要自己惹出事非来,你这义父可不是好惹的。”

    他们的位置和高起潜相隔几个马身,小声说话,也是唯恐被高起潜听到。

    “是,二舅!”

    这个青年将领便是辽军中的后起之秀吴三桂,今年不过二十六岁,现在任职是辽镇的前锋右营副将,吴三桂从白身到武举人,然后直接便是任职游击将军,接着便提拔为参将,再到副将,不过数年之功。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权阉暴怒(3)

    升迁之快,虽有将门之功,但亦是与眼前的高起潜有关。

    高太监,便是他的义父,义父干儿,感情极佳,高起潜又是阉人中最被崇祯信任的知兵太监,有他的保驾护航,吴三桂当然升迁极快。

    这会子高起潜暴怒,三桂就算是他的义子,怕也是不能当其怒气,说话提醒吴三桂的便是援剿总兵祖大弼,也是关宁将门的大世家的成员,与祖大寿是族兄弟,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舅舅,吴三桂与祖大弼自然也是以舅氏相称。

    至于所谓敲打关宁,便是祖家的另一个总兵祖宽,因为做战不利,已经是和张其平这个保定巡抚一样被逮了。

    如果皇帝不是有敲打关宁之意,怕是绝不会逮拿祖宽,此次祖宽被捕,怕也是凶多吉少,很难脱身了。

    有此一点,吴三桂也知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绝不能触怒义父,心下虽有帮孙良栋开脱说情的想法,当下也是不敢再出声了。

    这种窃窃私语,当然是不会被暴怒中的高起潜听到。

    “你刚刚在说什么?”

    骑在马上,高起潜神色十分倨傲,他也是有傲气的本钱,十万关宁,视他为父,五万宣大,他视之为奴,整个大明,除了左良玉等寥寥几个总兵是靠在清流那一边,对他高某人不大买帐,除此之外,还有谁敢和他挺直腰板说话?

    便是杨阁老,那人是多么傲气的一个官儿,遇着他,不也是老高长老高短,拉手说话,书房喝茶,内花厅家宴,跟他简直是亲兄弟一般……一个小小千户,在他面前,有什么资格叫他高抬一眼?

    喝问一句后,见孙良栋等人还傻楞着,而其余的围观众人早就躲开,十几个人站在大街正中,显的十分突兀。

    高起潜又是怒喝一句:“你跪下,跪下回话,刚刚在说什么!”

    “跪下,跪下!”

    “兀那军汉,还傻征征的站着干什么,叫你跪下!”

    “高公公叫你等跪下,还不赶紧跪下!”

    高起潜怒喝过后,身边的大票将领,俱是一起跟着吆喝起来。这些人,身份最差也得是个前锋参将,或是选锋副将,要不然,也不够资格骑马跟着高公公一起行动,而在此时,却是如高家的奴仆一般,跟着一起吆喝起来。

    武将们急着拍马,文官们都是皱眉不语。

    他们是刚刚与张其平钱行完毕,然后锦衣旗校开读诏旨,张其平已经被拿下,脖子上还象征性的套了黄绫绳套,当做枷锁,张家人虽是哭哭啼啼,但也是准备好了行装,带了不少现银,预备进京打点。

    张其平和总兵祖宽被逮,高起潜决定入京述职,洪承畴亦是相随同去,而刚刚走到这里,就是遇着这样的事,洪承畴皱眉不语,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而其余各官,神色各异,表情不一,只有孙传庭看到此时,见孙良栋仍然昂然不跪,便是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