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丞有空也要到王府走一走,上次城中变乱,王府也是忍气吞声,现在局面重新演化,中丞去见见德王殿下,理所应当。”

    倪宠心领神会,连连点头,立刻答应下来。

    上次济南变乱之后,王府势力受挫,倪宠和山东本土的文官和世家势力,加上张守仁这个武官势力,大家联手逼退王府,瓜分分肥,现在看来,张守仁获利最多,现在张守仁看似强大,但失去了圣眷是明显的事,山东的事将出现变局,所谓火中取栗,此时图谋改变,正合其时!

    ……

    ……

    “什么狗屁圣眷,老子不听,也不信,更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济南城中风云变幻,身为利丰行的东主,秦东主当然是一切都了若指掌。王东主一伙主张裁撤商团,这使得商团上下人心浮动,高虎等几个队官级别的商团武官,也是跑到利丰行来取一个实信。

    如果是真的,他们就要另谋出路了。

    “商团是护卫商会的武力,不仅不会取消,还会加强。”思忖了一会儿,秦东主断然道:“如果别人要撤出,很好,我利丰行一家独力也会支撑下去。”

    “东主既然这么说,我等就放心多了。”

    因为和浮山关系最深,利丰行获得的利润也是最高,有秦东主做这样的保证,商团上下是可以放心了。

    但这件事令高虎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他看着秦东主,沉声道:“但东主,此事实在是太过恶心了,过桥拆板,令人齿冷。”

    “我知道,我知道!”

    秦东主安抚道:“不仅是过桥抽板,也是十分短视的行为。你们要知道,太保胸中有韬略,他的成就,和什么狗屁圣眷毫无关系,他在浮山的经营,别人不知道,我可是看的十分清楚……商团不仅不会取消,太保还会大力推行开来,使山东各地到处都是商会和商团,废除所有的牙行,税关,还利于民,同时取商税之利养兵,这是太保大人在两年前曾经和我说过的话,现在看来,事事都是在太保的掌握之中。”

    这么一说,商团中人都是十分信服,当下站起身来,告辞离去。

    他们都是浮山军官团一手训练出来的,对浮山和张守仁当然是十足的信任,不会有半分的怀疑,秦东主做这样的保证之后,他们的担心减轻了很多。

    “东主……话说的太满了啊……”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对着秦东主道:“兖州和临清都十分要紧,这两条商道我们不能放弃,城中现在又是风云变幻,我们做这样的承诺,等于是绑死在国华身上了。”

    说话的人是胶州的李老掌柜,时间又过了两年,繁忙的商业往来有损他的健康,因为是利丰行的老人,秦东主将他接回到济南,在城中择善地替老掌柜买了一栋三进的宅院……一方面是酬功,另一方面当然是做给张守仁看的。当年浮山能起来,李老掌柜起了不小的作用,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一个东主不可能对自己行里的老掌柜这么照顾,否则人人如此,有多少银子也不够使的。

    老掌柜也知道其中关窍,并不推辞,得闲就到东主这里闲坐聊天,算是发挥余热了。

    此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和张守仁的关系而一味偏向浮山,只是按实际的情形来分析,仅是从这一点来说,秦东主厚待于他也不亏了。

    “我自然明白此节。”秦东主轻轻拍了拍老掌柜的手,微笑道:“怀疑的人,是因为根本不知道浮山的潜力啊……老掌柜,你也两年不曾到胶莱一带了,我却有人常年在那里,我和你说吧,不论是财力,物力,人力,或是兵力,太保已经足够震慑人心,在此之前,太保一直是保存实力,不愿叫天下人瞩目,现在他已经是如长蛟入水,有了名份之后就得有相应的实力展现,让我们等着瞧吧。”

    秦东主把握十足,老掌柜当然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喃喃轻语道:“长蛟入水……长蛟入水是不是会化龙……东主这话,说的可是真的太不慎重啦……”

    ……

    ……

    在张守仁奉命回师山东,解临清之围的消息传到浮山时,整个浮山,从胶州到莱州,再拐个弯到招远,再到黄县,登州,再南下到威海,荣成,所有的府、州、县都是一派欢腾。

    与山东别的地方大大不同,在登莱两府张守仁的势力已经是深入到每个州府,每个镇,每个村落,宗族势力和士绅势力被扫荡和遏制住了……前者是因为盐场和招远矿,莱芜矿等矿场,还有将作处用的过万工人,当时登莱两府的青壮数字一共不过一百二十万丁,浮山招募的军人和庄丁就有近十万人,盐场和将作处等各处用工,商行雇佣的伙计,在学校学习的学子,各处下用的吏员和书记官等等加起来最少也是十万以上,光是这些就影响了二十万个家庭,雇工和学校加上农庄制度,把登莱两府原本的宗族势力打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再封闭再愚昧的地方总是要吃饭的,张守仁一手举着饭碗,一手施以教育,短短几年,已经颇见成效,加上农庄制度根本就是对原本小农经济形式的颠覆,所以在登莱地方,他在去年表面上只是一个副总兵,但很多人连总兵尤世威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巡抚和巡按是谁更没有人关心,在这里,人人都知道,真正的主事人就是张守仁,除他之外,再无别人。

    百姓就是这样,与他饭吃,你便是万家生佛了,而以浮山的种种机构,生老病死样样皆有人来管,张守仁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早就超过帝王,不少河南流民影响之下,登莱两府各州、卫、县均有百姓供奉他的长生牌位,日夜上香,这样的氛围之下,喜讯一个个传来之后,特别是听说张守仁拜大将军封伯爵之后,两府百姓对他的爱戴更是与日俱增。

    此番张守仁奉命回镇山东,登莱地方在此前担心浮山军会奉命抽调北上打东虏的担心终于是平缓下来,一朝天子固然一朝臣,但登莱人更担心的就是浮山军心抽调一空后,朝廷派一个强势的巡抚和总兵官来,眼下的好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所以张守仁就算不到登莱任总兵,任山东总兵也是一样的。

    “再者说,世福将军调任登州镇总兵官,还不等于是太保在登州一个样?”

    “没错,世福镇台是太保的左右手啊,有他在登州镇守,一切肯定是照旧,吾辈可以高枕无忧矣。”

    “我家小二可是在浮山学堂学财税,后年毕业就能到财税司,月俸三个月内是四两,合格转六两,每三个月发两匹布,每个月发一石米,若是能升成司吏,或是为官……那真是祖上有德,护佑后人!”

    “还是你家好,我家那个老大不知发什么疯,硬是要去学医……已经学了两年,还得数年之后才能毕业行医,想起来真是……”

    “老哥你这话就不对了,医学院的规矩是老生可以为医助,现在已经是有月银可拿了吧?将来成为军医,一个月十几两的俸禄,就算是在各州县行医也是在浮山医馆,面子里子全都有,不是聪明孩子下大苦功,谁敢去学医!”

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迁

    说者唾沫横飞,家中有子弟在医学院的自然是一脸的得意之色。

    医学院进入很难,要考核身体和头脑,不是人人都可以进的去。刚开设时,就是凭着供给粮食和发月钱来吸引人,现在浮山医馆深入人心,效益极佳,能在医学院学习下来,未因成绩差而被开革者,几年之后确实都是有远大前程。

    在张守仁看来,保障医药免费或低价是政府行为,是他要包起来的事。此外就是要给医生极高的待遇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一个成功的医者,最少要按浮山这边的规矩,最少学习五年以上,再实习两年,七年之功才够资格独立行医,施行外科手术,这样的投入对普通家庭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心,没有切实的可以看的到的利益,人家何必送子弟学医,投入这么多,最少也能中一个秀才了。

    所以浮山医士的待遇极高,肯定比中秀才来的过瘾,这才是打破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状的唯一办法。

    无它,唯利耳!

    在街道上的这些人,都是红光满面,十分高兴的模样。他们彼此议论起来都是家中子弟或亲戚在浮山,哪怕是在招远矿当矿工,一个月最少都有三四两银可得,不过那就是纯粹卖力气的事了,而为小吏,在庄农系统,或是军队系统,低者五六两,多者十余两,不一而足。

    “要紧的还是识字!”

    有个胖胖的中年人唾沫横飞的道:“有人说太保侮辱读书人,不喜人读书,纯粹是放屁。军中人人都要读书识字,咱们登州城最少有小二百的秀才被雇在浮山各处教书识字,就是不背那些经义,话说回来,当兵的背经义做甚,记帐的行医的背经义做甚?当然是学校编的那些教材才管用嘛。”

    “识字的就是比不识字的脑子灵光,咱们登州城驻扎的兵马,人人都识字,待人客气,军纪也好,我好歹活了快五十了,打从万历年间到现在,见的兵马十几二十支总有了,有哪一支能和太保带的兵马相比!”

    “听说原本的尤总兵官要调走了,知道到哪儿去么?”

    “这不知道……这老镇台我见过一回,人挺和气,不过怕是没啥本事啊。”

    “就是,他不是浮山出身,谁服他?”

    “走便走吧,咱们不理这些,还是继续说咱登莱的事儿。”

    人群之中,有一个穿着土布青衫,戴着平定巾的青年在很注意的听着众人的议论,在听到大家说起尤世威时殊无敬意,不觉往身边的老者看过去。

    “不妨,老夫听的多了。”

    青年是前来登州游历的吴应箕,他早年在北京应试时,尤世威在京待罪赋闲,后来是吴应箕等人将尤世威举荐给卢象升,卢象升将尤世威收入帐下,几次立下战功之后,才开复原职。

    有此经历,当然是说明这两人年纪相差虽大,交情倒还不坏。

    “这些人说的太刻薄了。”

    “次尾你还是太着相了,此辈虽然不客气,但这些议论正是民心所向……”尤世威这两年保养的极好,气色比在京师时强的多了,他看看吴应箕,微笑道:“老夫这个总兵官确实就是挂名,除了自己的百多亲兵是这几年带出来的,还算听话,别的人连个什长我都指挥不动,人家说的也是事实。”

    “都是张国华欺人太甚了啊。”

    “次尾对他有些成见啊?”尤世威是前来迎接吴应箕的,这个小朋友关注民生,人很不坏,也没有读书人对武将那种固有的趾高气扬的模样,所以值得一交。他有些吃惊的道:“国华为人很不坏,对老夫十分照顾。不瞒你说,老夫的亲兵月给十两,粮食,豆料,从来不缺,老夫是败军之将,有此待遇做个转折,现在是回榆林养老,或是别有他图,都是国华给我的转圆的机会,怎么还能怪他呢!”

    现在朝廷旨意已经传来,想来不日就到登州,尤世威不日就得离职,兵部那边还没有具体的安排,只说是另有任用。

    见吴应箕还有些不满的样子,尤世威又笑道:“再说,这一次老夫的总兵保不住,也是和他无关啊。”

    “岂能无关,这不是他要安排自己麾下大将,所以挤走镇台么?”

    “呵呵,呵呵。”尤世威大为摇头,轻声道:“次尾,你到底是读书人,弄不清楚这里头的弯弯绕啊。”

    来登州之前,吴应箕感觉和尤世威应该有不少共同的语言。他在登莱地方越是深入,就感觉越是心惊。

    开办的各类学校把真正的读书种子都吸引走了,各种商行,工矿,把士绅都引过去了,这样下来,哪里有人去读经义,去宣扬儒学,又有哪家能继续耕读传家?在江南,也有不少丝厂之类,用工最多的可过千人,但这些商人有了钱便买地,广置田宅,然后建家学,供子弟读书上进,考秀才中举人,这才是真正的走在正道上。

    登莱这边,富裕是已经和江南差不多了,但离经叛道上头,却是走的太远,步子迈的太大了一些。隐约之间,吴应箕也能听到一些不满的话语,但都是语焉不详,他想多了解一些实情,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无奈之下,只能寻尤世威这个总兵官来帮忙。

    料想尤世威是榆林世家,他当总兵时,张守仁还是个半桩大的娃娃,两人必有不协之处。谁料现在看来,自己竟是想错了!

    但尤世威说的话,他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一时颇为好奇,问道:“镇台请明言,我学生竟是真的不明白。”

    “怪不得人家常说呆书生,呆书生……”尤世威淡然一笑,向他解释道:“这不是明显的事么?次尾听说过汉之推恩令吧?”

    “镇台是说……”吴应箕不笨,只是有些事一时想不到,这么一点,他就立刻醒悟过来了。汉之推恩令是一种巧妙的削藩办法,比起景帝时那种全天下陷入内战的蠢办法,汉武帝的推恩令做的就十分巧妙了。

    诸侯国的地盘就是那么大,一子承袭之后,诸侯王的其余诸子就什么也捞不着,推恩令下后,王之诸子可以全部封侯,甚至把原本的王国分裂成几个小王国,然后再分成侯国。

    这样一分,原本可能是方圆数百里的强大王国,就成为一个个方圆几十里甚至十几里的小小的侯国,不管是不是同一祖先,立场肯定会有所不同,各家的当家人其心必异,想联合在一起与中央对抗,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我懂了!”吴应箕沉声道:“当今之势,浮山之势已经难以以强力制之,只能分化张国华麾下诸将,提其官爵,这样的话,受封的人感激朝廷,自己的爵禄增长,也难以长期视原上司为主,妙,妙啊。”

    “妙个屁啊。”

    尤世威捋了捋胡子,冷笑道:“这是书生之见,不知道是朝中哪个王八羔子想的蠢主意。这样的推恩法,要中枢有力,能压的住,推恩下来,人家才服你,慢慢才分化。要是中枢没力,你推恩下去,不是帮人抢地盘吗?中唐以后,你敢把卢龙节度之子再加封为青州节度吗?”

    “这么说……”吴应箕汗如雨下,不知道是热的还是急的:“岂不是帮着张国华抢地盘了?”

    “也不算抢,登莱两府原本朝廷就管不着了,你不见这么多天了巡抚都没派过来?那个冯巡按按说是该轮流去各州县巡视地方,查察有无反乱,有无灾异,有无异常情状,可现在他天天呆在登州,已经半年没出过城,登莱早就不在朝廷掌控之中了。”

    他又捋了捋胡子,笑道:“至于保定总兵么,国华会推掉的,在那里距离京师太近,出力多,得到的东西少,又会叫朝廷跳脚发急,无此必要啊。倒是淮安副总兵,嘿嘿,这个职位,估计张国华做梦都能笑出来。”

    “真是国之将亡……”吴应箕冷然道:“想不到唐之藩镇,又要复现于本朝。”

    “你这也是歪理。”尤世威原本是不该反驳吴应箕的,但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现下情形由来也非一日,朝廷旧日例规如此,全怪在一人头上,有何意思?再者说,登莱地方搞的也十分象样,不瞒次尾你说,老夫已经在鼓动榆林那边的族中子弟,除了不好动的,不妨都慢慢迁居过来!”

    “镇台……”

    “呵呵,次尾无须多说。”尤世威笑容满面,口吻却是不容质疑:“老夫也要替族中子弟多加考虑,迁居至此,从军效力,我尤家在榆林虽是世家,但现在有官职的也不多,而且陕北太苦了,登莱并山东无疑将成辽西那样的重镇,我辈武夫,能在这样的地方为国家效力,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尤家如果真的迁至山东,其中所费的力气不小,军籍不是可以随意变动的,当然如果真的下定决心的话,举族搬迁不是完全不可能,现在的辽西将门世家中,有不少就是从宣大或是绥远甘肃迁居过去的。

    只是这样的动向,无疑就说明一点,最少在将门眼中,登莱一带已经是欣欣向荣之地,就象是几十年前的辽东一样。

第六百九十三章 调兵

    吴应箕想到此点,心中激荡难免,正所谓了解越深,心中越是震惊。

    张溥已经看到不少,奋而离去,而他游历到登州时,特别是经过招远矿时,看到数以万计的矿徒在矿脉中开采黄金时,那种震惊的感觉是无与伦比!

    大明在早年是只有官矿,禁开私矿,后来放开私矿经营,但也有不少的限制,与宋时相比,明朝的矿业是肯定落后很多了。

    宋代的铸铜和铸钱数量都远远超过明朝,在明中期时,民间使用的铜钱尚有不少是前朝之物,当然是以宋元为多,特别是宋钱为多,明朝的铸钱量之少令人失望,而铁矿铜矿及金银矿的开采俱是不尽如人意。

    到明末时,因为日本和欧洲金银对比较中国为高,所以大量黄金被各国套走,国内储金更是不足。就算是这样,开采量仍然严重不足,主要是官矿无人理会,私矿被地方官员和豪绅世家层层剥削,矿工大量逃亡,导致民间各矿的采量都有不足。

    这样一来,光是吴应箕看到的招远矿一个矿,所产出的利润就十足可观,光是看到这一点,吴应箕就知道,表面上浮山只是一个兴盛的军镇,而藏在水下的东西实在是太深,整个浮山,犹如一只庞然巨兽般,潜藏水底,蕴藏的力量,委实太令人心惊胆寒!

    “次尾,你要换一个角度,再走走,再多看看。”

    对吴应箕,尤世威笑的十分和蔼,毕竟这吴某人还代表着江南文脉中关心时事的一群,若是那些追欢买笑的公子哥儿,他可没功夫来答理。

    “也成,镇台既然这么说,学生便再耽搁一阵子便是……”

    “老夫左右要交代了,闲着没事,陪次尾一起多转转。”

    “如此,真是求之不得。”

    两人相视而笑,正高兴之际,城中传来一阵阵金鼓之声。

    肃杀,整齐,充满着威武和阳刚之气。

    “镇台,这是?”

    “哦,这是召集部队,预备出发的传令鼓声。”尤世威脸上的神色也变的十分郑重起来。他缓缓道:“老夫在登州近两年,还是头一次听闻这般的鼓声呢。”

    随着一阵阵激昂而密集的鼓声,整整半个时辰之后,在城门附近和府前街以及军营聚集的人们自动让开了道路。

    大量的战兵自军营中排着整齐的队列,蜂拥而出,高高的旗帜在各排的队首迎风飘扬着,将士们将长枪和火铳,铁戟等武器举过肩膀,打造精良的兵器显示着冰冷的不容质疑的钢铁的力量,令人不自禁的又往后退了几步。

    在见多识广的吴应箕看来,这些军人的精气神是他在游历全国各地后都首屈一指的精强,每个人眼中都有神采,这是读书识字开启智慧之门之后才会有的光采,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大和健壮,他知道这是浮山挑兵严格,要有一定的身高和体力才能入伍,在入伍后要经历长时间的严格的甚至是残酷的体能增强训练……眼前的兵最少已经入伍一年,在他们入伍前就是体力合格的汉子,经过一年的高强度训练以及营养补充,光是看他们说笑时的一嘴白牙就知道了……这个年头,因为长期食用粗糙的主食,每个贫民的牙齿都是被磨损的非常厉害,超过三十的贫民都是一嘴的黄牙烂牙,只有小康以上的家庭能食用精米精面为主食,并且知道保护牙齿。

    光是这一点,浮山军已经秒杀任何一支大明军队了。

    “三十人为一排,三排一纵队……”

    浮山军队是以伍、什、排、哨、队、营为六级建制,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之后,这个建制经过少许微调后基本上固定下来了。

    每个哨就是一个做战单位,由两个长枪排和半个刀牌手和半个铁戟手组成冷兵器部队,还有一个排的火铳手进行远程火力打击。

    就是说一个四百五十人左右的队拥有一百二十人左右的火铳手,另外根据湖广战场的经验,每个哨还会编给四门佛郎机铳,虎蹲炮威力不大,仍然集中在车炮营使用,每个队会有一个炮组,由十余门佛郎机或是红夷炮组成,具体的消息还是军事机密,哨以下的浮山军官都不知道实情,更不必提吴应箕这样的游历者了。

    此时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当然不可能是荷枪实弹的临阵状态的军队,虽然兵器是自己扛着,但虎蹲炮或佛郎机肯定是装车了,再轻的小炮也有五六十斤重,叫人扛抬肯定不大现实,只能在车上或是由骡马背负着行军。

    另外铠甲也没有穿着,最轻的短罩甲也有近三十斤,穿上之后是沉重的负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浮山军人能穿着短罩甲做数日的长途行军,当然那是必要情况和练兵时的科目,正常的调动就不必这么折腾了。

    大队的士兵扛着各色兵器,身上穿着的是红色束腰立领铜扣的军服,下身是深蓝色长裤和黑色的长靴,威武之气尽显无余。

    在人群中,有不少少女投来羡慕和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