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错了,错了。”张守仁大为摇头:“在我这里,只能言胜,不能言败。我胜,则天下存,我败,则不止大明灭亡,还将亡我汉人天下。老丈,易位而处,你会和我一样选择的。”

    刘子政闻言大震,彼此都是明白人,他已经彻底懂得了张守仁的意思。

    明朝天下已经不足挽回,种种弊端没有解决之途,以张守仁的身份地位,现在振臂一呼改朝易代是不可能。但坐观明朝失败,在天下危亡之后,出来挽救危急。

    这个年轻人,好打算,也是好野心!

    刘子政不知如何措词时,张守仁已经再度出招:“老丈曾经在宁远为军前赞画,此番到登莱这边,想必是对战局已经绝望。既然如此,何不留在我处,且看将来如何?”

    “这……”

    刘子政沉吟不语,他对登州这边的情况颇为心动,确实是叫他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不过就是眼前这些,还不足以叫他信服。

    凭借船只,确实能保海面平安,也能威胁到东虏的根基所在,但作用肯定不是决定性的,不然当年的毛文龙也能拿下赫图阿拉了……没有强悍的陆师,想打跨东虏,仍然是痴人说梦。

    “老丈看来还需看到更多啊。”张守仁爽朗一笑,道:“正好,此番我从济南来登州,也是有几件事要到浮山处理一下,老丈不嫌弃的话,不妨同行,如何?”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刘子政也是一个豁达大度的人,不然不会以知兵而闻名海内,成为了一个不是官员的军事名家。

    张守仁能知道他,肯定是有强悍的情报系统和能力,不知怎地,刘子政想起了那个虬髯神目的年轻人,他现在已经醒悟过来,对方肯定不凡,没准也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所以故意让船帮忙。

    只是在这种时候,这个青年潜入到辽东那样的险境之中,所图的到底是什么?

    这一切,只有在眼前微笑着的张守仁身上,才能找到答案。

    刘子政深吸口气,点头应道:“在下就随太保一行便是!”

    张守仁哈哈大笑,道:“老丈定不会失望!”

    他确实是有意招揽刘子政在内的一些杰出优异之士,参谋处不光要有一些杰出的青年,更需要刘子政和与其相似的全面的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充实其中。

    决定民族命运的大决战在几年后会到来,张守仁需要集合一切的力量在手中。除了必须放弃的,他一个也不会放手。

    现在的山东看似繁花似锦,但是却是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只有张守仁和他麾下的将领和中层以上的军官们才明白,战争,必不可免,山东这里所做的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战争而做准备罢了。

    ……

    其后数日,张守仁在登州巡视农庄,阅看水师,检视登州沿海炮台,特别是荣成和威海卫一带,随着登州的发展,从登州水关到威海荣成文登一带也是海防重点,特别是军港和造船厂都在一处,海防也至关重要。

    一直到四月下旬,张守仁才带着刘子政等一行,开始往浮山折回。

    等刘子政等一行人到招远时,看到数万矿徒弟于矿山上上下不停之际,队伍之中,颇有一些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刘子政不免也做如此想法,不过随员之中,似乎有不少和他身份相同之士,当下有一个黑瘦汉子对着众人冷笑道:“各位若以为大将军的财货皆来自于此,那就成了笑话了,不仅看轻了大将军,也看轻了我等。”

    “这一矿一年最少得数百万两银子,如何是看轻?”

    与刘子政等人一起行动的,看起来都不是凡俗之辈,只有刘子政是半路加入其中,其余众人,似乎是跟随不短日子了,言谈之中,对张守仁都是十分的佩服,只是此时各人抬起扛来,却也是绝不肯相让半点。

    “呵呵,跟随旬月,老兄看的还不够清楚吗?”

    黑瘦汉子似乎也觉得自己语气太过峻急,话语转柔:“济南一府就有五万精兵,临清,淮安,曹州,还有登莱,浮山根本之地也有几万精兵在练,一营兵就算按辽兵的标准没有十几二十万也下不来,大将军这里只怕要翻两倍,现在最少有二三十营,这是多少使费?另外水师亦需几百万,我等看到的大量军马所费亦不在少,另外各地修路和水利工程,那么多工厂的使费,铠甲,火炮,列位老兄,没有千万以上,可能到现今的模样?”

    不要说别人,便是刘子政只从登州至莱州两府行了十余县、卫地方,所见已经足够吃惊,他游历大明南北,还真没有见到如登莱两地有这么花钱的水利农田设施,更不曾见过这般整齐宽阔的官道,官道之上,奔驰的邮车就是络绎不绝,将邸抄和信件还有百姓的物品甚至是人运到山东各地,种种措施,加上遍及各地的农庄得花多少银子?

    随便算一算,都不止是千万两白银了。

    整个大明,一年税赋所入三千万,但那是要投入全国那么大的地方,杯水车薪,除了有几百万用在边军,几百万用在维持中枢外,更多的是在各地就消耗掉了。

    而山东这里却是以一省之内吸纳使用了超过千万的白银,这样自然就很容易看到成效。

    “果然如兄所说。”

    先前被说的还有点面子上下不来,有个面若冠玉的年轻人之前可能是和那人一个立场,此时恍然大悟,一点不嫌难堪的道:“适才我也以为大将军养兵不过是靠的盐场与金矿,现在看来,当是生财有道,远不止如此。”

    “自然!”

    黑瘦汉子起了劲,大声道:“一路看来,盐场,铁矿,金矿,海船,农庄,无一处不是欣欣向荣,无一处不是日进斗金,光是这生财之道,大将军就远在朝野任何人之上了。”

    “唉,这经世致用之道,向来以为说着简单,做起来毫无头绪,山东这里,算是叫人大开眼界了。”

    “浮山那边还有不少可观之处,我等再细看之。”

    这些人,肯定是张守仁拉拢过来预备大用的人才,谈吐,反应,甚至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有十足可取之处,刘子政也是被勾起谈兴,与众人一起说笑起来。

    至晚间,大家歇宿之时,叫人送上几坛酒来,刘子政与那黑瘦汉子和相貌不俗的年轻人甚觉投缘,三人一个是老人,一个中年,另外一个只是二十来岁,年纪相差虽大,谈吐时却是感觉很对味道,彼此都有一点知已的感觉,待酒过三巡之后,彼此通了姓名,黑瘦汉子叫阎应元,通县人,京话说的很好,宏亮清楚,辛巳年任江阴典史,也就是后世的公安局长,上任不久,海盗顾三麻子率数百小船进犯江阴,阎应元用江阴乡兵和招募来的义勇大破之,他自己在船上连射三箭,箭箭中的,每箭都有人应弦而倒,海寇由是大惊,大败而走。

    此事过后,阎应元却没有任何的升赏,原本想辞官离去,正好有张守仁开出高薪月俸来请,阎应元是孝子,家累很重,虽然山东镇有跋扈之态,好歹没有造反,张守仁还是正经的朝廷命官,思索之下,加上山东离家很近,于是便借着回乡探亲的名义,前来山东考察。

    至于那个年青人则来自岭南,举人身份,少而慧,过目不忘,读而能诵……这其实是明末才子们的通用技能,而这个岭南青年还有一个不同于常人之处,就是任侠尚气,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所以虽然年轻,在岭南一带已经颇有声名,十几岁的年纪就仗剑游历天下,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

    刘子政对这个叫张家玉的青年有着强烈的好感,因为他也是举人,也是少而任侠,喜欢一人萧然独游,一骑一剑,天下随意哪里也去得。

    “太保行事不凡,也只是叫人好奇。最要紧的,他能使治下百姓富足,并且开创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路子和做法,这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

    这般说法,倒也新奇,不过刘子政承认,这个青年那种油然而生的自信神态也是打动了他。而看完吴应箕等人所述的登莱纪行的文章之后,刘子政也是心有戚戚。

    是啊,为什么登莱几府是这么富庶?没有行礼教,没有那些书本上的说教,只是扎扎实实的做了一些事情,没有礼崩乐坏,县学府学一样在,一样可以自由的学习孔孟之道,然而愿意学习的人却是减少了……大家都去经商和学习各种“经济之道”去了。

    这里的经济之道,和学者所说的经世致用是一个意思,并不是后世的经济这个词的含义,而是指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算,学律学,学医,学财赋制度……为什么大明为民困国穷,制度之上,是不是有要改进和彻底推翻的地方?说是祖宗之法不可轻易,可自秦治到唐宋,哪里有一成不变的理财之法?国初时是蒙元刚被推翻,大明新立,民间几乎没有任何贵金属,所以朱元璋设计的那一套小农经济也有切合时代的现实意义,现在来说,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

    种种问题,在山东这里可以大胆提出,就算是向来文风昌盛,言行无忌的江南地方,也绝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和这一份包容。

    也正是在这种渐渐开明的学风之下,吸引了这个时代真正的才学之士前来山东,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名士”。

    张守仁用吴应箕,费了不小的功夫布置,最终的效果极佳。

    东林诸子之中,吴应箕,陈子龙,是少有的立足实际的才学之士,在他们的带动下,前来山东的还有陈贞慧和顾炎武等,最少在号召力上,已经具有很强的阵容了。

    而张守仁把张家玉这样的人带在身边,自然是更欣赏这个青年人积极进取和洒脱任侠的性格,比起纯粹的书生来,这样的人更容易成为有用的实际型的人才。

    当晚众人侃侃而言,酒虽不多,却终都是酩酊大醉。

    从招远再到莱州府,再继续前行,过了极为繁富,商行数字还在登州之上的胶州便是到了。

    这里张家玉等人已经呆过了一阵子,虽然仍是新奇,相对而言,刘子政和当初的吴应箕一样,完全被震撼了。

    好在他不是唯一的一个,除了他们这一群人外,尚有不少闻名到胶莱游历的书生,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不少秀才模样的书生嘴巴张的比鸭蛋还大,时不时的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出来。

    商行的人们似乎都看的多了,一个个都是想笑又忍着的模样,这群呆书生过去,又是过来一群,已经成了胶州一景。

    “从太保的行止来看,似乎不是那种对圣学特别敬畏,并且喜欢文士书生的人。他招致人才,更重实学。当年太祖高皇帝经营天下,刘基刘伯温是给蒙元当官的,几次为难红巾失败后才归乡隐居,不过已经是海内名士了。太祖高皇帝派人去招揽他,直接带着一车财货和一柄剑,要么受职出来效力,要么就赐死。”

    刘子政和张家玉阎应元特别的投缘,三个人都是奇人异士,都对兵学有浓烈的兴趣,所以这些日子下来,已经无话不谈。刘子政兴致勃勃的道:“而太保从未有这样的事,相反,他管辖之内的名士要么销声敛迹,要么就出外别居,想以名士或乡绅身份效力,或是干扰地方,下场一定不妙。现在胶州的情形和以前大有不同,难道太保已经改弦更张?”

    言下之意,无非是说张守仁实力到了一定层次,可以“问鼎”,而想掩有天下,创造出无人能比的声望,读书人,特别是名士们的吹捧,那是最好的办法了。

    “非也,非也。”

    张家玉呵呵一笑,说出自己的判断:“太保极本不在意这些纯粹的读书人,连装点门面的兴趣也是没有。这些人过来一定不是太保的本意,他的本意很明显,留几个名士就够了。现在这么多人到胶莱这边来,只能说明一点:天下人耳目聪明!”

    “你是说?”

    刘子政吓了一跳,但阎应元板着脸,却也是默默点头。

    事情是很明显的,张家玉的意思就是说张守仁的“望”已经养成,最少,在很多读书人眼中,他也是改朝换代的选择之一!

    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自成一直没有养成这个天下之望。在士大夫眼中,他始终就是一个贼!

    这种“望”的事情,看似奇妙,其实是有轨迹可循的。

    无非是建立基业,确定秩序,有军队不成,得有真正实打实的根基,有根基还不成,你还得是新秩序的建立者。

    当年蒙元末年,刘福通统领百万红巾,打下过元上都,山东,辽东,河南,这些都是红巾统治的核心,但从头到尾,刘太保都被人视为草头王,是一个巨寇大贼,而不是新的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他不能建立一个新秩序,没有秩序,就谈不上王霸之业。

    而朱元璋就不同,他天生就是一个领袖,在他的统治下,占一地则经营一地,地盘虽小,运用却妙,在和张士诚陈友谅的争斗中,他的地盘最少,但动员军队的能力最强,储积粮草的本事最强,驭下最严,所以老前辈张士诚完了,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完了,朱元璋笑到了最后。

    现在张守仁明显已经被视为可能的新朝之主,不然的话,不会有这么多苍蝇一般的文人士绅跑到山东这边来。

    这是一种表态,最少也是一种试探!

    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始终没获得这种认可,张献忠最后着急,设下陷井,几乎杀尽全川读书人,你不投他,他便杀你。

    这样的做法,无非更使人离心而已。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短暂的获得一部份人心,北京的官员逃走和殉国的不多,更多的是观望与合作。

    但李自成夹打士绅,追比脏款,虽然痛快,也是把短暂归附的人心又打没了。

    从此之后,哪怕东虏入关了,江南的史可法和马士英都宁愿联合东虏这种异族大敌,也坚决不与李自成合作。

    这便是养望失败的下场,而张守仁却轻松获得了。

    这其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各人都有不同的体悟,而眼前这三人都是明末的杰出之士,刘子政对辽东战事的了解是顶尖的,张家玉是书生领军中较重视练兵和选取精锐的现实者,阎应元更是鼎鼎大名,是明末顶尖的守城和动员组织高手。

    这些人,能成就大名,显然就不是普通人,拥有的意志品质和智慧都不是常人能及。而在此时,想到张家玉话语中包含的深意,一时之间,众人都是沉默了下来。

    ……

    四月十七日回到浮山,不过到四月二十日张守仁才又重新邀请众人见面。

    倒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要紧事,而是大将军太保大人在家里结结实实的休息了几天。

    好在也没有人怪他,两个夫人都是从济南回到了浮山,浮山近海,风景和天气都远胜济南,而两位夫人都怀了身子,这在浮山整个集团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孤木不成林,光有一个嫡长子是不能叫众人放心的,两个夫人几乎同时怀上身子,在整个山东,这是一件不宜宣扬,但都叫上下人等将喜色溢于言表的大喜事。

    眼看要到盛夏,这一年在中国大地上要发生很多改变未来几百年气运的大事,比如河南战场的战事,比如辽东战场的战事,又比如在山东登莱大地的种种变化,而在两个女人心里,关注的却是在浮山养胎比在济南舒服,看着大海和山水,比在济南对着院子里的四方天要舒服的多了。

    两个夫人一起过来,张守仁事前早就吩咐公务局用最好的车,安排大量护卫,还有医生跟随,这年头长途奔波不是容易的事,特别是两个产妇,如果不是山东路好走,车也好,他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待接到两个夫人之后,张守仁因为连日奔波,又得替她们操心安顿的事,还得逗逗儿子,好生陪陪已经会叫爹娘的长子,这一晃,不小心就是几天功夫过去了。

    一看到刘子政等人,他也不摆架子,抱了抱拳,笑道:“家中事多,原本以为叫几位耽搁一两天功夫,谁想一下子就是四五天下来,委实不恭,尚乞诸位恕罪啊。”

    “岂敢!”

    “我等这几日正好在胶州观风,公务局每日好酒好菜招待,毫无苦闷之感,太保大人就不必致歉了!”

    “哈哈。”张守仁大笑道:“每日每人二两银子的标准,十分克俭了,玄著你居然还吃的十分满意吗?”

    “嘿嘿,十分满意。不瞒太保,舍下家贫,每月只朔、望两日吃肉,其余时间一半精粮一半粗粮,能有一天二两的标准……太保,这标准定的有些高了。”

    “不高,银价已经非万历年间事了……不过玄著,你家也是官宦世家,令太尊曾至刑部员外郎,你现在也是秀才,明年乡试中举不是难事,何清贫至此耶?”

    被称为玄著的就是浙东人张煌言,二十出头,已经是一方名士。与张家玉的经历相差仿佛,都是少慧能读书,早早就中了秀才,举业上头没有任何困难,而且好谈兵,喜知兵事,这和普通的秀才是完全不懂的两条道路。

第七百六十五章 参观

    “足下就是浙东张玄著?”

    张家玉两眼放光,同行多日,这些人都是张守仁千辛万苦收罗来的顶级人才,一个个都是眼高于顶,特别是少年人物,很少将别人看在眼里的。

    和刘子政阎应元的交往,是这两个一个老年一个中年,对张家玉曲意结纳的结果,否则的话,还真不一定能攀上交情。

    少年人,就是这般的傲气自尊,倒也不足为怪。

    听说这个岭南青年也知道自己的名号,张煌言脸上难得的露出一抹骄傲的神采,他向张家玉微微一揖,笑答道:“正是在下。”

    “足下中秀才时,曾经要求加试骑射,自国初之后,秀才再无试骑射者,足下不仅韬略精通,骑射时走马射鞍,三箭皆中红心,了不得,了不得!”

    在大明,最少有数百万的读书人,其中能中秀才的根本就是寥寥无已。后世小说中秀才似乎十分凄惨落魄,给人穷酸秀才的错觉,其实进士是官,举人是官员的后备,而秀才已经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缓冲。

    秀才联手可以与官府对抗,掌诉讼,管宗族,或是教书育人,出路多的很,除非是十足无能的人,不然怎么也能使家族变的殷实富裕起来。

    秀才地位不低,当然也十分难重,一个发达地方的县学最少几百过千人,多是童生,其中的佼佼者才会成为秀才。

    象张煌言这样的官宦世家,子弟能骑射,实在是异数中的异数,只能说是天赋超过常人,非普通人能比的了。

    “兄长过奖了,弟愧不敢当。”

    张煌言很利落的一抱拳,感谢张家玉的高看,彼此是少年心性,这互相一揖一抱拳,已经是奠定了好友的基础。

    只是抱拳之后,他还是回转过身,向张守仁正色道:“太保公,在下先君只取当取者,只凭俸禄过活,凡冰炭敬,同乡印结银子都未曾取过。”

    说到这,他微微一笑,满是自得之色:“如果不是先祖尚且有几亩薄田,恐怕吾家将与海刚锋一样的难过了。”

    海瑞就是只拿朱元璋给的官俸,不取其余分毫,包括默认的灰色收入也不取的清官。

    但这样官员一则是异数,二则也是十分不合理,朱元璋定俸禄的时代物价很低,后来物价涨了,官俸不涨,朝廷还死不要脸的把一文钱不值的宝钞算成俸禄的一份子,或是用一些香料什么的抵银子,象张煌言的父亲那样清廉的话,不靠祖产,真的能饿死。

    这话一出来,四周人都是感慨连声,张煌言也面露得色。

    张守仁先是一征,接着思索了一会儿,便向张煌言问道:“令尊的节操令人尊敬,不过玄著啊,你觉得俸禄低是应该的么?”

    “嗯,这个……”张煌言有点狼狈,他很想说一番大道理出来,但众所周知,一百个官员有一百个都是有灰色收入的,他父亲的所为这才受人尊敬,不过说叫自己为官也和父亲学,那他也自问没有这样的的高尚品质……好不容易熬出来……

    “好,我再问你,县官不请幕僚就无法掌握地方情事,那么取一点公费,也就是多收一点火耗,你觉得应该么?”

    “这,我觉得应该。”

    “多少合适呢?”

    “这个……只能看各地的情形……”

    “只能是自由心证啊。”张守仁感慨道:“以令尊那种性子,做亲民官会雇不起师爷,那么他能不能掌握地方?我看悬,光是三班六房那些油条就能哄的他团团转了,地方的乡绅宗族又怎么办?所以这火耗收是得收,但遇到贪酷的亲民官,二两银子的正赋他敢收一两的火耗,生生给加一半赋税上去,加上驿传杂派力役折现,百姓还有活路吗?换个说法,因为俸禄太低,所以大家都收印结银子,可是收多少合适呢?又是一个只能凭心证的事情,所以为什么不直接规定好给官员的俸禄,又把地方的幕僚职务给配给好呢?”

    一番话,循循善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