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做法,说明此人就是毫无战略眼光,当时的关中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关中了,残破不堪,水利破败,连年灾荒,这样的地方,哪里能够做王业之基?
以张守仁看来,就算李自成现在守住开封,但仍然不象是个能经略基业的模样,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时尽得河南人心,后来败退,河南和山西等地的百姓和士绅没有人支持他了,仍然视他为流贼,主要就是他在经营地方上太失败了。
光能打仗是没有用的,会经营地方,叫人看到过太平日子的希望,这一点,比打几场胜仗要困难的多,可惜的是,李自成从始至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明末,真是一个缺乏英豪的时代,在张守仁看来,唯一可称道的反而是西营的残余,他们流窜到云贵,真正做了一些经略地方的事,云贵由是成为大西军的牢固基业,李定国在南明末年的辉煌,屡次击败清军的基础,就是在他和孙可望经营云南的那两年打下的,有时候,不经意的民政事务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远比名将们在战场上获得的几场胜利要重要的多。
只可惜,孙可望私心太重,李定国又过于顾全大局,是英雄,却不是枭雄……
张守仁对山东的经营,已经在无形之中替他获得了大量的,各阶层人士的认可,不止是儒家阶层,还有工商阶层,普通的民众更是交口赞颂。
在河北有兵灾和旱灾,河南千里赤地,山西疲弊,陕西是流寇的发源地,甘肃向来是贫瘠之地,辽东更不必提,原本的辽民十不存一的前提下,山东从崇祯十年到十一年清军入寇的创痛中恢复过来,不仅如此,还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的成绩,在朝廷的文书邸抄上是巡抚和文官们的功劳,但天底下谁不知道,山东在几次大战之后,已经是张守仁的禁脔,一切军政事务,巡抚等各官都仰张守仁鼻息而行,他的农庄系统更覆盖山东全境,民政军事一手全包,这样固然是有跋扈嚣张之讽,但也是叫人明白,山东现在工商发达,治安良好,基础设施建设远超四周,这一切成绩,自然也是张守仁的一手之功。
在北方残败的基础上,山东就算没有这样的成就,保持正常的状态都会引人注目,更何况现在的山东,富裕超过四周太多,被吸引来的不止是士绅名士,还有大量的百姓。
河南的流民,除了捱苦的,或是逃难乞食的,或是加入李自成阵营造反的,还有相当一部份逃到山东,被充实进农庄,或是招募其中的精壮,以为军人。
以一省之力,有得天下之望,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你们讨论细节吧……”张守仁吩咐完了,往椅北上很舒服的一靠,笑道:“我就听着,这一次,事先说过我不干涉细节,你们讨论完了,形成决议案,到时候,我直接批复。”
已经是到了放手锻炼麾下大将的时候了,曲瑞和孙良栋放在了外面,现在到了放手锻炼水师的时候了。
张世福和胡得海都是面色凝重,此番进军,确实是浮山这两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不要说兖州之战,临清之战,甚至是湖广之战都不能比。
湖广之战只是张守仁带去了所有的大将和主力精锐,但人数尚不足万人。
此次出兵,时间定在九月中,预计攻击的范围极为广范,水师将会全部出动,另外尚有大量的陆师和两个陆战旅,总人数,在五万人左右。
这样的规模,为浮山成立以来到如今未有过,张守仁放权,他轻松了,眼前这些人,可是如临大敌了。
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
“预计九月十八日打响,我们水师应该提前三日出动。陆师出动一个旅,要提前一到两天上船,提前十天左右到港口进行适应性训练……”
“第一波次打响的地方,当是旅顺港,然后直接往金州、南关,过南关之后,往盖、复两州分兵,打下盖复两州后,相机与其来援兵马陆战。”
“往宽甸方向,水师的偏师会先收复所有的岛屿,从皮岛到长生岛,数十岛屿在半个月内全部收复,再以一旅兵力,经宽甸往赫图阿拉!”
“东虏在后方,特别是沿宽甸这样的密林一线,原本是有重兵防守的,阿敏的正蓝旗一直防着东江镇和朝鲜,后来毛文龙被杀,东江瓦解,朝鲜被两次征服,东虏后方无事,我大明水师也不复存在,所以沿宽甸到鸭绿江,皮岛这一线,只有不多的汉军防守,人数最多在五千人之间,只有三个汉军游击领军,没有满洲。”
“沿海岛屿,东虏只放了一些极少的哨探,不足千人。”
“彼无水师,沿海海域亦无炮防,数千里之地,任我水师随意于何处上岸,何处补给。”
“金州驻有满洲五六个佐领,没有蒙古佐领,十余个汉军佐领,这一部兵马,我们要全歼他们!”
“很简单,我们先拿下广鹿岛,直接在金州之后上岸,给东虏包起来再打。一个半岛,又没水师,他们能上天不成?”
“金州地方,军情处勘察过,虽然没有大的港口,不过我们也没有重炮,补给的辎重还是由旅顺上岸就是。”
“就这样定了!”
张世福杀气腾腾,拳头重重打在铺在桌上的海图和地图之上,杀气腾腾的道:“从云从岛和皮岛,再到獐子岛、鹿岛、石城岛、王家岛、大小长山,广鹿岛,偏师扫海岛,陆师从旅顺到南关,再一路到复州和盖州,耀州,海州,另一路经铁山、义州,镇江、凤凰城,往宽甸,牛毛寨,最终到赫图阿拉为止!”
“给东虏狠狠一击!”
“努力吧,诸君!”
所有的将领都是站了起来,刘子政这个花甲之年的老人,都是激动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己。
以他的经历,自己以为这一生再也没有踏足辽东的一天,或是说,再也不可能看到大明王师还有还击的一天,但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
张守仁站起身来,神情也是变的十分肃穆。
这一次的战事,细节他不管,战略上当然是他完全当的家,做的主。
现在是崇祯十五年秋,以他浅薄的历史知识隐约记得东虏在甲申之前是入的几次关,同时军情处也没闲着,在锦州大战之后,东虏的主力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在休息,战马也在放牧,休养生息,围锦州和松山的是豪格的正蓝旗,其余各旗,都是闲着养膘。
上一次入关抢掠是崇祯十一年,至今已经有四年之前,中间是因为隔着一场松锦大战,这场战事关系到明清的未来,所以东虏当然不能脱身,绕道入关。
现在锦州拿了下来,横亘在东虏面前的只有宁远孤城和一道山海关,入关的道路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加上已经休养生息一年之久,上次抢的钱财想来也用的差不多了……打松山和锦州,不止是明朝有财政压力,东虏的财政压力只大不小。
历年的小冰期灾害,辽东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连年欠收,就算抢来几十万几十万的汉人奴隶来种地,辽东也是严重的缺粮,不是有亢家、范家等晋商八大家不停的送进粮食等军需物资来,东虏早就自己崩盘了。
打锦州时,东虏是把最后一分力气都使了上去,兵力动员极多,包衣阿哈也几乎全上阵了,那几条数百里长的壕沟,全是用包衣们的力气挖出来的。
这样打法,耗费的粮食和银两是天文数字,在战争期间,朝鲜国王几次上表,每次都是声泪俱下,朝鲜这个小国,向来是被大国所欺压和奴役的,不过明朝因为是大国,对藩属小国不甚压迫,而东虏的国力只在辽东一地,蒙古虽大,却无法给予什么支持,所以朝鲜被压迫的十分厉害。
粮食是重要军需物资,也是白银替代不了的,朝鲜的粮库几乎被洗了个干净,它自己也是个国力很弱的小国,怪不得朝鲜国王上的表章里都要哭死了。
这样的情形下,东虏不入关才奇怪。
抢粮,抢钱,抢人。
哪怕是再打赢十次松锦之战,清国和大明在国力上的差距也是弥补不了的,这种差距,只能靠不停的给大明放血来平衡。
根据情报,东虏在夏末时开始动员,估计在九月之前会完成动员,在九月金秋时,仍然是从蒙古草原绕路,从喜峰口和古北口等长城打破缺口入关。
此次入关,除了抢掠外,估计还会有南下窥探明朝南方虚实的打算。
大明的北方虚实,除了山西陕西等西北地方外,河北和河南一部分,山东一部份地方,都被东虏袭击抢掠过,虚实尽知。
在历史上,崇祯十五年皇太极派贝勒阿巴泰为主帅,率大军破边入关,掠走人口近五十万人,杀戮过百万,抢走金银百万,最南抵南直隶,史可法等南方军镇大军云集之后,阿巴泰才从容退走,没有抵达长江边上。
松锦之战,张守仁没有插手,但这一次东虏入关,他是打算改变这个历史的进程了。
原因很简单,没有插手松锦是因为只要崇祯还在皇位,文官们继续秉政,这个国家就没有救,除非他以大胜余威,直接再攻打北京,改朝换代。
但这样的做法,等于是以纯粹的暴力得国,只能用不停的杀伐和屠杀来消灭异已,而不能统合能统合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在外有强敌的前提下,这样做法,又险,杀人又过多,张守仁是不会做如此的选择。
而选择插手,是因为这一次入关对崇祯和明廷不是决定性的打击,他们已经麻木了,这一次阿巴泰入关,明廷的策略就是躺下挨捶,以前还抵抗,这一次干脆就以百姓的财富和人命来换取东虏满足后自动离境,对崇祯这个皇帝来说,这是对他的子民又欠下的一笔还不了的债,对张守仁来说,坐视不理,山东肯定首当其冲,会坏自己的基业,大打出手,又暴露山东镇的实力,与下面的计划冲突。
这个时候,也是时候出动一下水师和新军将士,给他们适当的锻炼了!
此次出战,正合时宜!
……
“萨尔浒一役,辽东镇连祭天的刀都是锈的,四路兵马加起来不敌东虏的六万,被杀了个血流成河,辽阳、沈阳,都是迭番大战,我大明战死多位总兵官,死伤惨重。再下来西平堡,广宁,再到宁锦大战,向来都是我大明守,东虏攻,但守都未必守的住,宁锦号称大捷,觉华岛几十万石粮被抢被焚,辽镇损失近万官兵,百姓被屠杀十几万人,老奴临死前几年,几次大屠我汉民,七百万辽东汉人,到现在十不存一。今时此日,我等定下反击的计划,用此祝文,祭奠战死的总兵官及所有将士,英灵不远,当佑我大军,以杀止杀,以血还血,以东虏之擅长之杀戮,还加以东虏其身!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一篇祭文,全以白话文写成,张守仁这个总兵官,太保,大将军亲自宣读。
在海面上,是已经升帆待发的水师舰船。
一眼看过去,碧蓝的海面上,五百余艘舰船排的密密麻麻,在上下涌起如峰峦般的海面波涛之下上下起伏,将士们都站在船首和船身两侧的舷边上,静静听着张守仁大声宣读的祭祀文章。
这样规模的水师,已经不是原本大明南北两支水师可以望其项背了。
近二百艘战舰,最小的战船也有八百料四百吨的吨位规模,具装的大炮也有三四十门之多,而原本大明的水师,最多是装着小炮,也是最多有三四门的数字,这里随便找几艘大舰出来,就能将当年黄龙等水师将领统帅的辽东水师,一举全歼。
除了战舰之后,还有数百艘舰船都是由商船和制式的运输运兵船组成,所有的陆战营和陆军的将士们衣甲整齐,大红的军旗和袍服在船只上显的十分夺目,放眼看去,几乎就是红和蓝的海洋。
而张守仁在装配七十余门大炮,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也是最顶级的战舰广宁号上,在舰首船桥之上,当着数百艘船装运的数万将士面前,大声宣读着复仇的宣言。
复仇,就是要复仇!
从萨尔浒开始的仇恨,从沈阳,辽阳,广宁开始的杀戮,唯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杀戮还其杀戮!
这无疑是这个世间,这个大明,这个华夏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这样的宣读之下,在场将士,虽然不能尽数听到宣讲,但口口相传,那种振奋之情,也是无以言表!
“杀,杀,杀!”
在张守仁宣读完毕之后,所有将士,举起刀枪,一起大声呐喊起来。
“我的天……这是何等壮观的景像,我有预感,此行会观测到前所未有的奇景!”英国上尉船长等一众英国人,站在广宁号的甲板上,面面相觑,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是感觉到了一种震惊和畏惧相夹杂的感觉!
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
在张守仁等济南总部人员坐着舢板离开之后,水师的旗舰广宁号最先出发,然后是辽阳号,沈阳号,保定号,济南号等一系列的大舰紧随其后。
这些舰船,一半自造,一半购买,随便一艘都是花费巨资,整个舰队开过时,随便数一数,价值也是过千万了。
战舰先行,它们的目标是沿海的那些近岸的岛屿。
除了一些在冰期会封冻的小岛外,大多的大岛在此次拿下之后,浮山这边会将合适的开辟为根据地,如皮岛那样的大岛,可以为转运和仓储中心,军事基地,是未来对清国大加挞伐的海上前进基地了。
在旗舰打出旗号之后,在出海几十海里之遥后,船队开始逐渐分散开来,一部份偏师舰船往西南方向驶去,目标是鹿岛和皮岛,闻名可知,那里原本就是朝鲜和东北女真部落进行皮货贸易的集散地,是两个大岛,偏师攻击得手后,就可以沿江攻下义州,然后凤凰城,宽甸,都是囊中之物。
主力则是沿着旅顺,金州,南关,先拿下这些地方,立足之后,再谋图复,盖。
胡得海,马洪俊等人,意气风发,信心十足。
在他们脚下,是千多吨位的庞大战舰,在身边,是手持破甲长枪和重铁戟,或是肩扛精良火铳的陆师战士们。
精良的武器,优秀的兵员,残酷的训练和严格的军法,加上极为庞大优异的军官团队,在这两个最高指挥官眼前,是武装到牙齿,大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悍武装。
“上帝……”海军上尉约瀚逊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喃喃道:“我不知道他们的对手是谁,也不会道为什么鞑靼人敢惹怒这些家伙,不过我敢保证,底下的事一定会叫我们大开眼界的!”
“等着见识血与火吧。”
“唉,什么样不开眼的野蛮人敢惹这帮中国佬啊……感觉他们确实是被惹火了。”
一群英国人还是带着轻松的态度面对眼前这一切,他们不大明白,为什么大明拥有这么广大的疆域,过亿的人民,数不清的财富……这一点他们是亲眼看到的,路过泉州和广州时,港口里的帆船不停的驶入驶出,整船的货物不停的运出,运回来的最少有半船是银块……这是数不清的财富啊。
这么富强,文明,人口众多的帝国,居然被一群不到二十万人的野蛮人,一个小部族欺凌,这在英国人看来简直是难以理解。
欧洲列国,在南美,亚洲,经常几百人上千人就征服一个过百万人口的国家,就因为他们的落后和没有武备,大明显然不是如此,但一个庞大帝国,居然被小小异族这么欺负,实在叫人难以理解。
好在一场复仇的好戏就在眼前,不妨看看,看看眼前这庞大的海军舰队,还有穿着漂亮,手中武器和欧洲出产没有区别的精锐陆军士兵,是不是能打一场漂亮的仗出来。
“他们的士官和军官全部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普通的战士听说是没有上过战场。”
“长期一年的训练比我们严格多了……在英国,一个农民从训练到穿上军服上战场,两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紧急情况时,半个月农兵就能扛着滑膛枪上战场了。”
“我看过这些步兵的演练,他们使用定装弹药,动作十分娴熟,使用线形阵列和分队前进时步伐稳定,阵形保持的很好,打靶时,准确率很高,坦率说,这些中国士兵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士兵。”
一群陆军军官议论的焦点没有那么大而化之,和海军的格局不同,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船上的中**人,当然,是陆军军人。
从军装到军帽,再到枪械,这些中**人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更叫他们十分诧异,惊奇。
这些步兵,拥有强悍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不论前方是不是有炮弹落下,或是有河流,壕沟,在鼓点停下之前,他们仍然是在不停的向前前行着。
所有一切,都是叫这些英国的陆军军官们感觉十分惊奇,获得高评价,也就不奇怪了。
“让我们看他们战场的表现吧,和他们的海军一样,感觉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嗯,还真是很期待啊。”
英国人不论海军还是陆军,所有的军官都是大笑起来。
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押船送船,并不负责海上的商务行为,所以十分轻松,这年头的海上十分不安全,除了那些老实本份的商船外,这些军舰正常时是大英皇家海军的军舰,没准哪一天摇身一变,就成为一艘拿着执照的私掠船,明目张胆的在海上抢劫,这样的行动,实在是九死一生,能最终老死床上那是天大的异数。
就算是普通商船,从欧洲一路过来,三艘船很可能最终只有一艘抵达目的地,就算航海几次没有沉入海底,坏血症肯定缠身,一嘴牙齿肯定留不下几颗……这年头选择大海的人,除了职业军人之外,想挑出几个良善之辈,也是难啊……
英国人嘻嘻哈哈,谈笑风生的时候,胡得海却是皱紧双眉,眼睛看着远方的海平面,看到波涛起伏,心中也是很难平静。
外人很难理解的血仇,在这个船队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张守仁从来没有刻意从东江和辽东难民中招募兵员,他的部队是以山东和河南、徐州、淮泗一带的青年为主,辽民在登州是有一些,但人数并不很多,也不是十分适合当兵,刻意招募就无此必要了。
虽然如此,但每个驻地的军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这些客人中大半都是辽民,不分是沈阳还是宽甸,或是东江,他们对军人们所述说的,都是一回事。
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残忍之事,由着这些人亲口说出来,所说的不仅是别人身上的,更多的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惨剧。
所谓“五斗米以下便为吾仇”这样的命令下,汉人大量被杀,父母被杀,妻儿被杀,兄弟被杀,姐妹**杀,种种惨剧,不一而足。
无论用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文字,都没有办法描述在辽东的所发生的惨烈程度之万一。
在后人心中只是数字和记述的事情,在当时的人,却是血淋淋的事实。
打动人心的,无非就是事实!
浮山军原本就是坚持有爱国和民族教育,在这种辽民亲自讲述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之后,效果比起在书本上给士兵灌输要好过一百倍。
哪怕是再淡漠的人,在听完讲述之后,都是红了眼,不少小伙子急的嗷嗷叫,一心要杀上辽东故地,用自己手中的长枪和刺刀,好好的给那些野兽一个教训,给那些失去了亲人的辽民报仇雪恨。
国仇家恨,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之中,慢慢被统一起来了。
不然的话,你是苏州人,我是福州人,苏州人死了不关我福州人的事,大明亡了是大清,改朝换代也不关百姓的事,在当时,没有国家,地域观念十分严重,没有这几年的教育,浮山的这些军人们是不会为了辽民去复仇,而数年之功,今次才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哪怕是胡得海这样身居高位的高级武官,此时也是心潮澎湃,感觉十分激动。
……
奉命守备在旅顺的是汉军旗的几个佐领,领头的是一个姓石的昂邦章京,在南关,还有十几个佐领,也全部是汉军佐领,甲喇章京却不是汉人,而是一个满洲军官。
他们被派到近海地方,连锦州这样的大战也没有抽调他们,说是镇守旅顺和南关金州等要地,但谁都知道,大明已经没有水师,自从皮岛之变以后,陈继盛等东江将领被杀,东江镇全部瓦解,大清国的海疆和近海地方就已经是十分安全了。
在东江镇尚在时,就算他们没有什么战斗力,但一来便是黑压压的一群,从宽甸老林子里,从长生岛等各岛时不时的上岸袭扰,旅顺则是桥头堡一样的地方,严重威胁着大清复盖等各州的安全。
自从东江被除,这里已经平安无事多年,被放在这里,无非就是战斗力弱,无甚大用,只做一些巡逻,警备的工作罢了。
石章京是固山额真石廷柱的本家侄儿,三十余岁,吊儿郎当不务正业,是一个没出息的纨绔子弟。
他的部下有正丁旗兵披甲人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