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霸途-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虞子期冷哼一声:“钟离兄,你麾下孙骁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向项将军举荐韩信这样的懦夫?惹得项将军大发雷霆,害得我被殃及!”

    钟离昧一头雾水,双臂一摊:“我不知道啊,可能是项将军让中下层军官踊跃举荐人才,这孙骁才荐举的吧!”

    虞子期怒冲冲的道:“你也是,麾下留着一个钻别人裤裆的懦夫,还让他做了什长,也难怪项藉生气。”

    “项藉生气啦?”钟离昧一脸憨厚,“那就把韩信撤了!”

    虞子期一拍桌案:“项藉将军有令,把孙骁降为屯长,将韩信逐出军营!我们项家军不要这种懦夫,以免沦为大楚笑柄,遭全军耻笑!”

    钟离昧当即叱喝一声:“来人,去把孙骁和韩信唤到帅帐来!”

    不消片刻功夫,一个胖乎乎的军候与一个身高八尺,相貌敦厚,五官端正,腰悬佩剑的什长一前一后走进了帅帐,齐刷刷作揖施礼:“小人孙骁(韩信)拜见两位将军!”

    虞子期背负双手扫了韩信一眼:“你就是韩信?”

    韩信抱拳作揖,不卑不亢的道:“小卒正是韩信!”

    “跪下!”虞子期突然大喝一声。

一百三十六 再受耻辱

    ps:今天周一,各位兄弟都投几张票支持一下剑客,拜谢了!

    “不知小人有何过错,以至于被将军要求下跪?”

    面对盛怒的虞子期,韩信先是一愣,旋即恢复了平静,不疾不徐的反问。

    虞子期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围着韩信转了一圈:“听说你在淮阴的时候曾经钻过屠夫的裤裆,甘受胯下之辱。那今天本将给你一个机会,你如果从我胯下钻过,便升你做军候!”

    虞子期说着话在韩信面前停下脚步,双腿分开:“来吧,拿出你的看家本领!”

    帅帐前几名值夜的士兵俱都已经笑的合不拢嘴,纷纷探进头来看热闹。

    项营中许多人都听说过韩信胯下之辱的传闻,对他这个“懦夫”很是看不起,更不服让他做什长。

    韩信手下的十个士兵平日里没少向上司抗议,要求更换什长,幸亏韩信的淮阴老乡孙骁压着,所以韩信才得以继续做他的“什长”。

    “钻啊,快钻过去,你就是军候了!”

    帐外的士兵越聚越多,纷纷起哄看热闹,“将来韩军候可以组建一支‘胯下营’,沙场上专门钻敌军的裤裆,哈哈……”

    看着一脸戏谑的虞子期,听着帐外此起彼伏的嘲笑,韩信的脸颊在不停的抽搐,那个不堪回忆的下午重新在脑海中浮现。

    士可杀不可辱,作为一个八尺男子,韩信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胯下之辱”是件光彩的事情,知道这件事将会给自己抹黑,让自己的仕途遭遇极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从那天下午在街上钻过了张屠夫的裤裆之后,他就沦为了淮阴的笑柄,成为市井街巷,茶余饭后的谈资。

    之后他出仕求官,处处碰壁,在吴国辗转了好几个地方都因为这个污点遭到耻笑,并因此不受重用。

    无奈之下韩信这才跑到了楚国投奔项羽的军队,侥幸混成了什长。没想到在军中撞上淮阴同乡,胯下之辱的消息很快传开,又沦为全军笑柄,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但世人皆知韩信心甘情愿钻屠夫的裤裆,却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委。

    以韩信八尺的身高,不俗的武艺,若是遇上寻衅滋事的混混,即便不敢杀人,也可以置之不理,一走了之。或者将之暴打一顿,直到打的跪地求饶,而不是心甘情愿的跪在地下受这“胯下之辱”。

    原来韩信家贫,母亲罹患了重病,需要靠草药维持,韩信无奈之下屡次向张屠夫借钱给母亲治病。后来又因为穷困潦倒无力偿还,才惹恼了张屠夫当众羞辱韩信。

    市井传言只说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却不说前因后果,韩信也从不辩解,因为韩信明白辩解没有任何作用,在传闻面前苍白无力。

    韩信知道如果自己想要洗刷胯下之辱,就只能日后出人头地,只要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胯下之辱也会变成美谈,就有人会站出来夸赞自己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

    如果自己一事无成,那么自己一辈子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永远受人嘲笑!

    成王败寇不仅仅只在于战场庙堂,市井街巷,万物苍生,都可以适用成王败寇的规则。只要你有所作为,黑的也可以变成白的,耻辱的也可以变成光彩的。

    “这军候我不做,将军的裤裆我也不钻!”

    韩信平静了下略微愤怒的情绪,站直了身躯说道,“如果将军看不起韩信,我离开军营便是!”

    虞子期心中的怒火一直得不到发泄,此刻怎么瞅韩信都不顺眼,看到他转身欲走,抬手扳住韩信的肩膀,怒冲冲的道:“怎么,钻一个屠夫的裤裆你都不觉得耻辱,钻一个将军的裤裆你就觉得丢人了?”

    韩信面无表情,背对虞子期道:“想不到堂堂的将军也像市井无赖一般刻薄刁钻,由此可见楚国难成大业,项家军难有作为!”

    虞子期勃然大怒,“呛啷”一声拔剑在手,欲斩韩信:“你这可是诋毁国家的大罪,还敢诋毁我们项家军,我杀了你都毫不为过!”

    旁边的孙骁急忙求情:“韩信他一时失言,请将军手下留情。如果军中真留他不得,放一条生路便是。”

    虞子期挥臂挣脱了孙骁的手掌,冷哼一声:“你又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把这种懦夫举荐给项将军,我看你分明居心险恶。项将军有命,免去你的军候职位,降为屯长。”

    孙骁苦笑:“既然项将军容不下我等,骁与韩信一块离开便是。”

    钟离昧也起身劝阻:“子期,大军出征在即,见血不利,把二人逐出军营便是!”

    虞子期收剑归鞘,朝门外吩咐一声:“尔等并排着把营门堵住,韩信要想出门必须从裆下钻过。一个甘愿受屠夫胯下之辱的懦夫还敢在这里嘲笑我大楚,嘲笑我们项家军,我不杀你,已是最大的仁慈!”

    “喏!”

    帐外的楚军都被韩信的话语激怒,七八个人纷纷上前堵住营帐出口,把腿叉开,纷纷叫嚷,“想走,就从胯下钻过去!”

    韩信的脸颊再次抽搐起来,一只手缓缓握住腰间的剑柄。

    “不行,我必须保持冷静,大丈夫能屈能伸,早晚有一日,我韩信会向他们证明谁才是懦夫谁是强者!”

    一个声音在韩信的脑海里不停回荡,让他最终松开了握剑的手掌,缓缓跪倒在地,从中间一个笑的十分猖獗的士兵胯下钻了过去,然后起身头也不回的直奔营寨大门。

    虞子期冷笑一声:“没出息的东西,他若是敢拔剑,我还敬他是一条汉子!现在看来,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这种人不留也罢!”

    旁边的孙骁苦笑:“将军,你看我也要钻过去吗?”

    “滚!”虞子期报以一声大吼。

    体型略胖的孙骁如遭大赦,急忙从人缝中钻出去,紧跟韩信的步伐:“韩信兄弟,等等我!”

    二人回帐收拾了下行囊,并肩走出了这座待了一年的大营,但见四周黑漆漆一片,远方的村庄偶尔传来犬吠之声。

    “韩信兄弟,你打算去哪里?”孙骁脚步没韩信快,使劲加快速度追赶,边走边问。

    韩信面无表情,全力奔走:“回家给老娘守墓。”

    “不去他国试试运气了么?”孙骁问。

    韩信摇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韩信臭名远扬,怕是没有诸侯会瞧得上我。而我韩信也不想做个默默无名的小卒!”

    孙骁提议道:“北上去唐国吧?听说那方离建立的唐国发展迅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韩信面无表情一口回绝:“不去,我韩信不想再受第三次胯下之辱。我不知道这方离人品如何,也不知道唐军风气如何。但作为曾经的公爵国,想来虢、虞两国的军队风气很差,骨子里充满骄傲,现实中却连个侯爵国都打不过,一定会变本加厉嘲笑我这个有污点的……懦夫!”

    “那韩兄弟欲往何处去?总不能在老家淮阴虚度此生吧?”孙骁不再劝。

    韩信脚步飞快,说道:“离家一年有余了,先回去守半年墓,看看机缘再说吧!”

    孙骁道:“我打算北上投奔唐军,若将来混的有出息,我便给你修一份书信,咱们兄弟日后再聚。”

    走了一个时辰之后前方出现岔路口,两人拱手作别,孙骁北上,韩信东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之中。

    翌日清晨,楚国早朝。

    楚公熊侣的大殿建设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论规模在天下诸侯中屈指可数。

    天色未亮,楚国的文武俱都已经来到大殿等候楚公熊侣。

    文官方面以相国(wei)敖领衔,下面依次站着钟仪、宋玉、陈轸、唐勒、屈原、百里奚、公输般等文官。

    武将方面则以项燕领衔,向下依次站立了成得臣、斗伯比(春秋战国时期都是这种名字,所以别吐槽杜撰的不好听)、唐昧、项梁、昭阳、昭睢、斗廉、养由基、项羽等高级武将。

    片刻之后,随着宦官一声拉长的“楚公驾到”,身高七尺五寸,身穿朱色长袍,头戴高冕的楚国公熊侣缓缓走上大殿,在中央的座椅上端坐。

    在熊侣说了几句话之后,首先由来自鲁国的公输般出列,作揖道:“启禀楚公,般自来到楚国之后已经依照约定为大楚制造了八百架云梯,四百架井阑,完成了楚公交付的任务。般是时候归国向鲁公复命了。”

    “公输先生辛苦了!”

    熊侣微微颔首,用威严的目光扫了脚下的众文武一眼,朗声道:“既然攻城器械制造的差不多了,加之天气转暖,是时候兴兵伐宋了。诸位爱卿谁愿担任主将,统率大军北上,将一直诋毁我们的宋国夷为平地?”

    大夫屈原出列道:“臣认为下将军项藉骁勇善战,麾下将士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可派遣项藉担任主将,率一支大军伐宋。”

    屈原话音刚落,相国敖(孙叔敖)出列道:“不可,项羽太年轻了,资历尚浅,恐难当此任!”

一百三十七 强援

    听了屈原与敖的争执,熊侣略作思忖,便做了抉择。

    “宋国拥有超过十万的军队,要想一鼓歼灭,必须出动二十万以上的将士,项藉资历尚浅,还不足以统率如此大规模的军队。”

    熊侣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虽然项羽表现出了过人的统兵才能,而且他的武勇更是天下无双,但项燕、项梁父子已经官拜上将军与中将军,若是再把项羽提拔起来,那项家真可谓权势滔天。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雄主,熊侣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会让项氏一枝独秀,威胁到熊氏在楚国的统治地位。哪怕项羽的统兵能力再出色,也只能牺牲掉!

    在熊侣心中有他的计划,只能等项燕解甲归田或者死后再重用项羽,循序渐进,绝不能出现祖孙三人同掌大权,功高震主的局面。

    听了熊侣的话,项羽心中无比苦涩,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他是如此渴望建功立业,用平定宋国的功绩来奠定自己的名声,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并不是有勇无谋的武夫,而是能文能武的统帅。

    为此,项羽在过去的一年中努力操练兵马,与季布、钟离昧、虞子期等人日以继夜的教导麾下士卒武艺,提高他们在战场上的厮杀能力,为了就是能够担任攻宋主将。

    而现在,熊侣仅用一句话便让项羽的希望落空,抹杀了项羽过去一年的努力,这让项羽深感失望,乃至愤慨不满,只恨英雄无用武之地。

    项羽年轻,城府尚浅,但项燕却已经在朝堂上浸淫了数十年,听了熊侣的决定当即出列拥护:“主公所言极是,羽他年幼莽撞,何德何能但此重任?要想成功灭宋,需派遣一员德高望重的大将,如果主公不嫌弃,臣愿请缨伐宋!”

    熊侣对项燕的表态很是满意,抚须笑道:“项卿乃是我大楚头号大将,你的责任将来是对抗齐、秦这些强国,一个个小小的宋国何须项卿亲自出马!”

    熊侣说着话扫向项梁与斗伯比:“寡人决定任命项梁与斗伯比各自统率十万人马,两路进军,攻克商丘,荡平宋国,不知你二人可有信心?”

    项梁与斗伯比一起出列,抱拳领命:“臣遵诏,此去伐宋,定然不辱使命!”

    熊侣这才把目光落在项羽身上:“项藉虽然阅历尚浅,但骁勇善战,可以担任令叔的先锋,锻炼能力,将来必成国之栋梁!”

    “臣遵诏!”项羽忍着心头的不快,出列领命。

    等熊侣安排完了,百里奚这才抱着笏板出列,长揖到地:“主公,臣昨日收到唐公方离的书信,说魏、晋联合攻唐,出动了多达三十万兵力。唐国危在旦夕,请老臣向主公求援,发兵援唐。”

    熊侣捻着胡须道:“唐国也算是我们的盟友,但为了唐国与魏、晋交恶,是否值得呢?诸位爱卿说说自己的看法。”

    当下满朝文武各抒己见,有的人支持援唐,理由是楚国的敌人除了吴、宋之外还有强大的秦国,而盟友只有一个鲁国,显然不够。

    若是将来与秦国争霸,唐国的地理位置可以很好的起到犄角作用,有效帮助楚国牵制秦国,减小楚军的压力。

    另外一部分则持反对意见,觉得因为一个刚刚崛起的唐国得罪实力强大的晋、魏两强,有些得不偿失,在与宋、吴、秦结仇的情况下不宜再树强敌。

    两股声音吵吵嚷嚷,平分秋色,谁也无法说服谁,最后还是交给熊侣抉择。

    熊略双目微闭,抚须说道:“寡人认为,若想称霸天下,想要制衡秦国,就必须在中原地区扶植一个可靠听话,还得有一定实力的盟国,而唐国非常符合这个条件。晋、魏虽强,与我们大楚相隔甚远,等我们灭了宋、吴,就只剩下秦国一个强敌,所以不必畏惧晋、魏。寡人认为,可以出兵援唐!”

    百里奚闻言不由得涕泪横流,跪在地上稽首顿拜:“臣多谢主公的厚恩,在这里代替虞国的子民感谢主公的援救。”

    “百里爱卿平身!”

    熊侣笑容可掬的招呼百里奚起身,不忘卖个情分,“寡人之所以决定出兵援唐,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你日后可要尽心竭力,造福我们大楚的百姓。”

    “臣定当尽心竭力,庶竭驽钝,虽死无怨!”百里奚依旧叩首不止。

    熊侣把目光投向唐昧与养由基:“魏晋出动了三十万兵马,援唐兵力太少便不起作用,寡人决定拨给你二人十万兵马北上援唐,尽早启程。但你二人须记住,此去当以声援为主,尽量避免与魏晋正面决战,减少损失。”

    唐昧与养由基一起出列领命:“臣遵诏!”

    早朝散去之后,众将各自按照吩咐调兵遣将,楚国大地一时人喊马嘶,风云变色,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项梁与斗伯比各率十万兵马离开郢都,杀奔位于楚国东北方向的宋国。而唐昧与养由基则需要从各地集结一部分兵力,因此后天才能出兵。郢都乃是楚国的都城,绝不能把兵力抽调的过于空虚,以免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看着楚军浩浩荡荡的北上,招展的旌旗遮蔽了天空,耀眼的刀枪让日月变色,密集的脚步让大地为之震颤。

    一直留在郢都等候消息的马皮与简快见状,感叹不已:“楚国真不愧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大国,在一下子出动了三十万兵力的情况下,依旧拥有多达二十五万镇守疆域。这实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不服不行啊!若是有朝一日,我们唐国能够强盛到如此地步,又何须向别国求援?”

    得知楚国决定发兵援唐,虞妙戈不由得潸然落泪。幸好兄长没有再提嫁给项羽的事情,便料到出兵之事绝非虞子期的能量,十有**是有大人物说服了楚公出兵。

    虞子期已经跟随项羽北上伐宋,临走之前连告别都懒得向虞妙戈说一声,这让虞妙戈有些伤悲,不愿意兄妹关系进一步恶化,也只能暂时克制对方离的思念。

    两日后,唐昧命养由基为先锋,提兵十万离开郢都北上援唐,计划由襄阳北上过宛城再到荥阳,从夏津渡口渡过黄河北上直抵平陆参战。整个行程在一千里左右,预计需要十天左右的行军。

    “妥了,有十万援兵入境,何愁魏晋不退!”

    望着浩浩荡荡的楚军,马皮与简快俱都兴奋不已,觉得楚国比韩国仗义多了,以后找盟友还是这种大国可靠,比韩国这种嘴炮国家强了不知多少倍!

    两人兴奋的辞别虞妙戈,携带了一封书信离开郢都,快马加鞭,踏上了返回唐国的旅途。

    就在楚国出兵援唐之时,韩侯韩武也接到了韩非被俘虏的消息。

    虽然在韩武的心里非常忌惮韩非,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韩非被抓就等于魏国人打了他的脸面,如果没有任何表示不但会被天下诸侯耻笑,还会引起国内舆论的不满。

    韩武与群臣商议过后决定对魏国用兵,由大将暴鸢率七万兵马进攻魏国大梁,名义上是索回韩非,其实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好消息接踵而至,方离心情大好,为了避免损兵折将,并没有进攻乐羊占据的雍城,而是在城下扎营对峙。

    为了给死守平陆的审配减轻压力,方离命赵云、高顺各自率领三千骑兵绕过雍城骚扰魏军背部,让庞涓无法全力攻城。

    唐军的策略极为有效,赵云、高顺、张辽三股骑兵轮流对魏军发动车轮战,不停地偷袭魏军后背。采取敌驻我打,敌进我退的策略,扰的魏军不胜其烦,根本无法全力攻城。

    而得知援兵到达的平陆军民更是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几乎人人参战,全民皆兵。城里的滚石、擂木用光了,就把自家的房屋拆了,用砖瓦土坯阻击魏军的攻城,用众志成城的斗志死守着平陆这座古城。

    得知暴鸢率七万韩军进攻大梁,庞涓决定放弃进攻平陆,率部向南与乐羊会合,争取与唐国主力决战于旷野,一举击溃唐军主力,毕其功于一役。

    “魏军撤退了,魏军退了!”

    “我们胜利了,平陆保住了!”

    看到魏军潮水一般向南而去,渐行渐远,平陆城墙上欢声雷动,满脸烟灰的军民纷纷振臂高呼,乃至喜极而泣。

    审配包扎着伤口站在城墙上,依旧面色凝重,对纪灵、廖化道:“魏军只是放弃进攻平陆而已,战事仍未结束,现在还不到庆贺的时候。晋军攻打绛关、池阳甚急,必须分兵救援。”

    审配派人联络方离、周瑜,决定命张辽率本部三千骑兵返回池阳协助麴义守关,命纪灵率四千人赶往绛关协助英布、颜良,抵御晋军的进攻。

    一定要死守北门门户,不能让晋军突入境内,否则晋军的铁骑便会如洪水一般肆虐奔流。平陆则交给审配与廖化防御,绝不能粗心大意,要时刻防备庞涓杀个回马枪卷土重来。

    赵云与高顺各自率领骑兵回营,近五万唐军后退二十里扎下营寨,方离在西周瑜在东,两座大营互为犄角,静候庞涓率领的魏军来犯。

一百三十八 火虐庞涓

    暗夜里,魏军来的速度极快。

    雍城地形平坦,最适合车兵作战,因此庞涓在天黑之后毫不犹豫的下令猛攻方离大营,同时命乐羊伏击作为犄角的周瑜部队。

    “此战就把方离的首级摘下来,让唐人看看大魏战车的厉害!”

    庞涓披盔挂甲,手持佩剑,亲自站在一辆六驾战车上指挥。

    站在旁边的就是铁塔一般魁梧的暴龙,手里拎着一个由两丈锁链控制通体尖刺的大铁锤。

    庞涓率十万魏军猛攻平陆九日,在城下折损了九千多人,竟然生生被挡在城外,难以踏入城门一步,这让心高气傲的庞涓引以为耻。

    在审配的指挥下,平陆城里的守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与不屈的韧劲,再加上百姓们的协助,愣是让魏军的重拳打在了棉花上。虽然付出了阵亡四千余人的代价,但平陆毕竟守住了!

    即使魏国的战车再强大,可面对平陆的城墙也毫无作用,只能眼睁睁目睹魏军一次次铩羽而归,在城墙脚下抛下一具又一具尸体……

    现在,庞涓要把怒火发泄到方离的头上,发泄到方离率领的这支兵马头上,用无坚不摧的战车来踏破唐军大营,杀他个丢盔弃甲,血盈山野。

    马蹄隆隆,战车粼粼,大地为之震颤。

    八百乘两驾马车在前,一千八百乘四驾马车居中,四百乘六驾马车殿后,总计三千辆战车,一万一千匹战马,在五万步卒的拱卫下,漫山遍野,犹如潮水一般席卷而来。

    “快些,再快一些!”

    庞涓拔剑催促,唯恐唐军察觉后会逃之夭夭,恨不能给所有的战车插上翅膀飞到唐军大营,将他们碾压成齑粉。

    “启禀唐公,魏军自雍城方向杀来,距离我军大营还有十里路程!”唐军斥候很快发现了魏军的动向,以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