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途-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还没亮,马秀英就被逊影几个宫女叫起来沐浴更衣,为了避免她在举行大典时内急,逊影居然不让她喝水,只准吃少量点心。
马秀英半眯着眼任由粉荷、白菱、紫娟、绿柳四个宫女折腾,忙碌到天际发白,一个端庄华贵的皇后模样终于被几人炮制出来。
逊影捧来铜镜,只见镜子里的女人头戴九龙四凤冠,额束描金云龙珍珠抹额,两靥及眉梢、发际处都贴有珠翠面花,长长的珠排耳环垂至肩膀。内穿绣有凤凰的深青色黻领中单,外穿蚕丝织成的大红色翟衣,长至足履。腰间束着一条青绮副带,后身系有大绶,两侧悬挂玉佩及小绶,足穿白色麻袜、脚踩重木底舄;手持玉谷圭。虽然模样不是十分清晰,一身贵气却扑面而来。
马秀英看了又看,镜中的女人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
逊影尽职尽责地提醒道:“主子,该出发了。”
“摆驾!”马秀英深吸一口气,手搭在福顺的手上,缓缓坐进肩舆。
“快点,快点,别误了吉时!”一路上,逊影像火烧屁股一样催个不停。
沿途遇到的宫人纷纷下跪行礼,“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呼喊声连绵不绝,一直响彻皇宫每一个角落,传至后宫妃嫔的耳朵中,有些人为之高兴,有些人羡慕不已,有些人则嫉妒得心都搅碎了。
肩舆及至奉天殿外,马秀英下轿步行。
远而望之,众人看见一个端庄高贵、华容婀娜的女子莲步生波缓缓走来,满头的珠翠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衣袖翻飞宛如凤凰展翅,翟衣上的一百四十八对五彩雉鸟围着凤凰翩翩起舞。
待到近时,只见这女子光润玉颜,转眄**,含辞未吐,气若幽兰,顾盼生辉,仪态万千。特别是她嘴角噙着一丝完美弧度的微笑和眼里透着无比自信的样子在告诉众人皇后到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他旁边还摆着一张椅子,那是给马秀英准备的宝座。虽然比龙椅略微靠后,虽然只能在奉天殿摆放一天,但这象征了马秀英是他的妻子,是与他比肩的国母。
司礼监中气十足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有马氏温婉淑德、克娴内则,宜昭女教于六宫;娴雅端庄,淑德含章,应正母仪于万国。朕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马秀英恭恭敬敬地伏在台阶下,朱元璋把金册、金宝放进她手里,牵着她坐在椅子上接受群臣的朝贺。
霎时,文武百官齐齐跪下,口中山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外钟鼓齐鸣,恢弘的钟声悠远、绵延,穿透皇宫,直冲云霄,响彻天地,向世人昭告大明王朝的皇后诞生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扶持孙氏压众妃
回到坤宁宫,马秀英卸下朝服,换上燕居冠服,再次接受后宫妃嫔和皇子、公主以及各监局内使的庆贺。
众妃子和皇嗣皆着正服,大礼参拜。这其中有人是真心祝福,有人是屈服于当前的地位,然而不管他们内心如何度量,行礼的姿态都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
“平身。”马秀英锐利的目光扫了众人一圈,当着所有人的面,庄重地说道:“本宫不敢负皇上所托,必将竭心尽力打理后宫,望诸位同心同德,守望相助,令后宫呈现着一片祥和。如有包藏祸心者,严惩不贷!”
众人心中一凛,急忙跪下应喏。聪明人立刻联想到马秀英这话定是针对前次成穆贵妃流产的事件。不由暗自猜测,皇后这是嘴上敲打还是要动真格的了?
郭惠跪在人群里偷偷打量马秀英,距离太远,她看不真切马秀英脸上的表情,只看到满头的珠翠晃花了她的眼睛。龙凤珠翠冠、真红大袖衣、五彩霞帔这些都是她梦寐以求的东西,却穿在了马秀英的身上。听说册封皇后大典的时候,马秀英穿得更隆重,那情景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她在羡慕嫉妒的同时愈加怨恨当初父亲为什么要把马秀英嫁给朱元璋,而不是把她嫁给朱元璋,否则今天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女人就是她而不是马秀英。
马秀英让众人起身,唤孙氏上前,宣布道:“后宫事务繁多,本宫恐有疏漏,特让成穆贵妃协助本宫打理后宫。今后诸位有事可向成穆贵妃或者本宫禀示,成穆贵妃的决定即是本宫的决定。”
众人倒吸了口气,比先前听到马秀英的警告还震惊,一句“成穆贵妃的决定即是本宫的决定”明明白白地告诉众人,马秀英这次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真正赋予了孙氏掌事的权力。众人望着孙氏百味陈杂,一个地位普通的妃子在短短半月先是被荣升为后宫第二尊贵的女人,接着得到皇后信任获得管理后宫的权力,这飞黄腾达的速度简直让人望其项背,孙氏这次分明是因祸得福了。
郭惠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攥成一团,这样才能把她心中的愤怒压抑住,从前她只屈居马秀英之下,如今一个妾室都比她地位高了,马秀英这招还真是把她羞辱得彻彻底底。她仿佛都能感受到妃嫔们幸灾乐祸的笑意,这会她竟有些羡慕被禁足不能来觐见的郭宁莲。
“臣妾谢皇后抬爱,承蒙皇后信得过,臣妾自当夙夜匪懈,定不辜负皇后所托!”孙氏盈盈伏拜,语气从容平静,眼神刚强坚毅,再不是从前胆小谨慎的模样。
“散了吧,本宫也累了。”马秀英挥手让众人退下。
福顺领着坤宁宫的宫人上前恭贺。
马秀英笑道:“本宫就知道你们不得安宁。”
福顺讨好道:“今是主子的大喜日子,奴才们真心实意替主子高兴。”
马秀英忍俊不禁,“本宫又不是今天出嫁,还大喜日子。得了,得了,今天放你们一天假,福顺去内库领点银子,让御膳房做顿好的给大家乐呵乐呵。”
“谢主子恩赐!”知道马秀英需要休息,宫人俱都按捺住喜悦的心情退出殿外。逊影并没有跟去,而是陪着马秀英回到内室。
“你怎么不与他们同去?”马秀英换上素服,全身都为之一轻。
逊影揉捏着她的肩膀,理所当然地说道:“人都走了,谁来侍候主子。”
马秀英笑了笑,逊影说话做事如果再沉稳一点就完美了。但也正是因为逊影事事以马秀英为先的忠心,才让马秀英视她为心腹,百般宠着她,极少在她面前端架子。
马秀英闭着眼沉思了一会,突然说道:“影儿,今后我们不能再和影卫的人有任何联系了。”
她隐隐察觉到朱元璋的控制欲越来越强,是决不允许后宫再有人私蓄势力,况且影卫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下,她和影卫再有接触,反而是害了这些人。
逊影大吃一惊,她其实一直都有点不赞成马秀英把影卫交出去。影卫对朱元璋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一支势力,对马秀英来说却是保命的杀手锏。马秀英这样做等于是把命脉交给朱元璋掌控,万一哪一天朱元璋翻脸无情,马秀英岂不是毫无自保能力。所以影卫组织虽然被马秀英交给了朱元璋,她还是一直和影卫首领私下有联系。这事马秀英也心知肚明,之前没说,今天却突然慎重其事地提出来,可见马秀英是彻底要和影卫断绝联系了。
“你别担心,皇上许我父母配享太庙,对我恩赐有加,只要我不犯下错误,他是不会轻易动我后位的。再说我曾经承诺过朱门朱卫的人,待皇上荣登大宝我会亲自为他们请功,这次皇上说会专门为影卫组建府衙,我再和他们联系,反而对他们的前程有影响。”马秀英知道逊影顾虑重重,耐心为她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奴婢替他们谢过主子的大恩。”逊影知道马秀英心意已决,不敢再劝。她又高兴又难过,朱门朱卫隐姓埋名追随马秀英建功立业,如今终于可以光明正大接受朱元璋的嘉奖,可是有谁知道马秀英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马秀英说道:“等过段时间我习惯了宫里的生活,你就出宫吧。”
“为什么?”逊影吃惊的程度比之前还厉害,她早就说了这辈子不离开马秀英,马秀英为什么还要赶她走?她忍不住伤心地哭泣,马秀英断绝影卫的联系,再把她赶走,这是彻底不要他们这些老人了吗?
“你从八岁跟我,到现在都蹉跎了十多年,我不能再让你耽搁下去,在宿县我就看得出来,你和木龙生彼此心悦,所以我不能再束缚你,也不能再让木龙生等下去了。”马秀英淡淡地说着,眼底深处隐藏着一丝渴望和羡慕。
“主子,奴婢发誓永不离开您,您打死奴婢也不走。”逊影破涕为笑,耍赖乞求。还好马秀英不是厌弃她,是为她幸福考虑,那她更不能离开皇宫留下马秀英一人。
马秀英嗔道:“将来后悔别跟我哭。”说是这样说,其实她决定如果哪一天逊影想通要出宫了,她还是会放逊影走。
第四百二十二章 徐达嫡妻的死因
江山已定,朱元璋便和其他的皇帝一样,担心手下大将功高震主,有心弃武从文。他这担心不是无的放矢,因为他的江山不是上代君主传承,而是和手下将领一起打下来的,既然他坐得,别人难道坐不得?
让他产生这种想法还是源于徐达的妻子张氏。
张氏本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一次徐达战场受伤被张氏搭救,徐达重情重义就将张氏娶回家报答救命之恩。张氏对徐达倒也情深意重,但她出身低微,自然不比养在深闺里的女子那般晓通礼仪法度,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
后来徐达被迫娶了谢再兴的小女儿谢翠娥,那谢翠娥出身富贵,从小就被家里悉心教养,知书达理,品端貌美,各方面都比张氏强出许多,久而久之,徐达也渐渐喜欢上这个新纳的美妾,对张氏难免有些冷落。
张氏愤愤不平,本来她和徐达两人和和美美,谢翠娥一插进来就破坏了她和徐达的感情。她嫉妒谢翠娥比自己年纪漂亮,气质文采比自己优胜,整天在家里发脾气,甚至还埋怨上赐婚的朱元璋和让徐达风风光光把谢翠娥娶进门的马秀英,心中对两人多有不满。
马秀英当了皇后,按例要在后宫宴请诸位诰命夫人,张氏作为徐达的妻子魏国公夫人,自然被安排在最靠近皇后的座位。
期间马秀英与诸位夫人举杯庆祝的时候,这样说了一句,“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诸位公侯将军沙场拼杀,这杯酒当敬他们。”
众夫人听马秀英如此说,连忙拜谢,并谦称没有皇上就没有现在的荣华富贵,感谢皇上赐予她们和夫君的荣耀。
张氏冷眼旁观,不置一语,她觉得徐达现在的国公地位都是应该得到的。徐达为朱元璋四处征战,常年受伤,当初说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兄弟,如今却成了一个臣,一个君,朱元璋如果真念旧情,最起码也该封徐达一个异姓王,结果才只封了一个小小的国公。
马秀英见张氏不说话,只当她少言寡语,有心让她融入到大家的气氛中,开口笑道:“本宫以前常常听皇上提起小时候的事,那时他和信国公、魏国公、荥阳侯等人备尝艰辛,谁也想不到会有如今的造化,魏国公也有相同的感触吧?”
朱元璋对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后,信国公是汤和,魏国公是徐达,荥阳侯是郑遇春,郑遇霖因早就战死,所以马秀英没有提起他。
张氏被马秀英猝不及防地一问,竟不知不觉把脑子里想的话说出来,“是啊,昔日|他们皆历艰险,我夫君出力最多,可如今我徐家如何能比得了你朱家。”
在座的众位夫人听了张氏的话,面皆失色,不敢置信怎么会有人当着马秀英如此说话,和张氏挨得近的几位夫人都赶紧往旁边挪。
张氏这是在公然抱怨朱元璋封赏徐达少了么?马秀英愕然,笑容僵在脸上,心中也有些不悦,只是不便发作罢了。
一瞬间满堂静寂,张氏此时尚不知大祸临头,见众人都不说话了还在奇怪。
因着这件事,众夫人坐立不安,酒宴草草收场。
马秀英来不及阻止,宫人就把此事禀告给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一介妇人都敢在大庭广众如此说,还不知徐达在自己府中是如何不满,尤其是徐达手握重兵,功劳巨大,声名远播,朱元璋早就对他不放心了。出于威慑和警告徐达,当天傍晚,朱元璋就下旨以“言语无状”罪赐死张氏。
马秀英得知朱元璋居然为这件事就赐死张氏,一时大惊,随随便便把大臣的老婆杀了,这不是存心让大臣不满吗?外人又会如何看待朱元璋和徐达的君臣关系?然而朱元璋旨意已下,不得更改,她只有请朱元璋不要牵连到张氏的子女,同时下懿旨封赏谢翠娥为一品诰命夫人,继承了张氏之前的一切荣耀。一贬一褒总算平息了外面人对魏国公徐达的猜疑。
当时徐达还在外面征战,回京才知老婆都被朱元璋杀了,了解事情始末,他急忙去皇宫请罪,口称“杀得好”,连张氏的祭奠仪式都没有举办,悄悄下葬。不过听说他为了此事还是卧病在床了几天,也不知是被朱元璋的行为吓住,还是伤感亡妻。
经此一事,朱元璋愈发不轻易相信他人,徐达是他最看重的心腹大将,他的妻子都会如此,万一有人也嫌封赏少了造他的反呢?天下初定,人心不稳,那些手握重权的大将想要推翻他并不是不可能啊。
抱着这样的担心,朱元璋常常想把兵权从那些身经百战的功臣手里收回来。只因北方还没有完全平定,南方也还有余孽作乱,一时不便撤兵,只好一直拖延。然而他始终耿耿于怀,对武将多有猜忌,于是决定修明文治。
这对文官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朱元璋重用文官,他们就有出头之日了,虽然嘴上鄙视那些开国功勋莫不是粗鲁汉子,其实谁心底不羡慕别人公啊候啊的爵位。
说做就做,朱元璋四处征求贤才,派人寻找高人,连为元人效力的官员他都不嫌弃,愿用高官厚禄招揽。有些前朝官员怦然心动,但也有些官员无动于衷。
元朝的行省参政蔡子英,自从元朝灭亡后,就跟着扩廓铁木儿逃到定西。扩廓铁木儿兵败逃跑后,蔡子英四处流亡。朱元璋听说他的大名,命人将他的相貌画下来,在各地寻找。
汤和找到后将他送到京城,朱元璋亲自为他解开枷锁,以礼相待,后来又给他封官。
他却始终不肯接受。一天晚上,他忽然悲痛欲绝,大哭不止。
下人禀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就问他哭的原因。
蔡子英直言不讳地说想起了旧主。
朱元璋知道他很难回心转意,就命人将他送出塞外,让他继续跟随元主。
除蔡子英外,元朝的行省都事伯颜子中也是一位宁死不从的旧臣。伯颜子中曾经守卫赣州,陈友谅攻破赣州后,伯颜子中逃到福建。朱元璋一再招揽,他都不肯前来。后来,布政使沈立本找到他,派人以重金相聘。他不愿为朱元璋效力居然饮鸩而死。
朱元璋为了展现自己的开阔胸襟,依然让人把他好生安葬。
尽管招纳贤士的过程并不尽人意,朱元璋连元朝旧臣都能容纳,以及善待众臣的举动还是让无数文人感动,一时各地文士纷纷前来投靠效力。
第四百二十三章 汤和醉酒后失言
朱元璋考核录用了大批文人,这么多文人一时无处安置,他竟派到各部军中做监军。
但是这些文人平时埋头苦读,根本不通战事,却又自以为是,喜欢指手画脚,军中将领对此极大不满,苦于有拱卫司的监察,众人敢怒不敢言,文武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
马秀英自从和影卫断绝了联系,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偏生有人不愿让她清闲,想要借此事把她引出来。
李善长对胡惟庸说道:“皇上重文轻武,已经引起武将的惶恐。马氏素来和这些武将交好,定然不会冷眼旁观。”
胡惟庸疑惑道:“皇上重文轻武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老师为何要惊动马氏,让她去保这些武将?以后有这些武将的扶持,我们更不好动她啊。”
李善长捋须笑道:“皇上孤行己见,消弱兵权势在必行,岂是马氏能阻拦的。引她出来无非是要让她多多露出破绽,她管的事越多,皇上就会越加厌弃。否则她一直缩在后宫,想抓她的把柄可不容易。”
“学生明白了。”胡惟庸恍然大悟,立刻着手去安排事宜。
徐达嫡妻张氏之死就成了导火索。
胡惟庸知道汤和跟徐达关系很铁,也是在钟离结拜的兄弟,而且跟马秀英关系好像也不错,就让人去挑唆汤和。
钱柏是汤和部队的监军,这次汤和护送蔡子英回京顺便向朱元璋禀告战事,他也回来了,相约汤和喝酒,在宴席上装着酒意上头,大放厥词,“张氏固然言语不敬,但是皇上的处置有失偏颇,皇上怎能因一愚昧妇人的话就对你们这些曾经的生死兄弟产生猜忌呢?张氏好歹是魏国公明媒正娶的妻子,皇上就算要处置她,悄悄寻个由头就是了,如此大张旗鼓地下旨赐死,让魏国公脸面往哪搁啊?下官实在担心,他今天杀了张氏,明天是不是就要对魏国公提刀,后天就要对您动手……”
汤和一杯接一杯,越喝越苦闷,要说众人中与朱元璋相处时日最长的非他莫属,当初还是他把朱元璋叫到郭子兴军中。亲眼见证朱元璋一步步从小卒成为九五之尊,也亲眼看着昔日的好兄弟越来越冷酷,越来越无情。
妻子是什么?是与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正式配偶啊。朱元璋随随便便就把徐达的妻子杀了,是不是意味着也可以随随便便杀死徐达?杀死他们这些曾经的兄弟和伙伴?
抛开昔日的情分,汤和只看到君臣之间冷漠的从属关系,呵呵,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似乎就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钱柏继续不遗余力地挑拨道:“皇上如今重文轻武,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一旦天下太平,武将无用,就会被皇上弃之如鄙履。好一点或许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坏一点没准就是越王勾践之兔死狗烹啊……”
汤和愤懑于胸,用头重重磕桌子,悲呼道:“皇上不公,皇上您为何要做那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我该何去何从?”
这本是一段酒喝多了无意发泄的牢骚,汤和酒后自己都不太清楚说过的话,然而他的抱怨却被钱柏告知胡惟庸,最后一五一十传进了朱元璋的耳朵。
朱元璋为此勃然大怒,又是一个对他分封不满的人,同样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他封他们做国公还不满足吗?难道要封他们做异姓王,或者把皇位让出去,这些人才满意?
当时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实行分封制,不同的是汉高祖是封异姓王,朱元璋采取的是封同姓王的做法。朱元璋怕异姓王威胁到他的统治,封功臣的时候,异姓最高爵位为“国公”,有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共七个公爵,这些人死后才被封王。
接二连三有人抱怨封赏不公令朱元璋十分生气,越是出自信任的臣子,越是让他感到害怕和愤怒。他敢杀张氏,难道就不敢杀你汤和?他派人将酩酊大醉的汤和打入死牢,着令等汤和酒醒告知其罪行再处死,让汤和死得明明白白。
汤和出事,信国公府一下乱了套,汤和妻子郭芸素来没有主见,只会在府中哭泣悲伤。这时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去宫中求惠妃和皇后。
郭芸醍醐灌顶,郭惠是她的亲姐姐,不会见死不救,马秀英向来尊敬汤和,想必也不会坐视不理。她立刻换上诰服,慌慌张张赶到皇宫,先以探望亲人的理由见到郭惠。
一见郭惠,她就痛哭流涕地求道:“姐姐,求你这次一定要帮帮我家国公……”
郭惠其实已经从李善长派来送消息的人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却还是装作大惊失色地样子喊道:“哎呀,妹妹快和我去求见皇后,只有皇后才能说服皇上改变心意啊。”
两人不敢耽搁,匆匆到坤宁宫觐见马秀英。
马秀英对郭氏姐妹的联袂拜见好生奇怪,还是让人请她们进来。
郭芸不等马秀英发问,就跪下乞求道:“求皇后娘娘救救臣妇一家,我家国公酒后失言触怒了皇上,已被打入死牢,等他酒醒,皇上就要杀了他!”
马秀英震惊,汤和可是朱元璋素来尊敬的老大哥,朱元璋竟要杀他?她问清缘由后连忙对郭芸说道:“你别慌,既然皇上要等信国公酒醒才处置,我们还有时间。信国公醉得一塌糊涂,才会说些无德的话,估计一时半会还不会醒来,本宫会趁这段时间尽力劝说皇上。”
郭芸急得六神无主,万一汤和醒来的时候马秀英还没说服朱元璋,汤和岂不是要人头落地。
逊影把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