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七年-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不时有被屠城屠村的消息传来,人们对大的伤亡数字都麻木了。若是再早些年,必然是全国震惊,黄琬那是必死无疑。
为了自己的前程,黄琬肯定要控制这件事儿的流传。不过这事儿,要隐瞒是隐瞒不下来的,但是黄琬却可以在其他地方做文章——比如说隐瞒真实的伤亡人数。
这是一个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被屠灭的是南夏庄,从名字上看,这就是一个村子,至于是大是小,人多人少,若不是本地人,外人那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当然,绝大部分人更不会知道的,南夏庄是好几个村落合聚合居的一处大的村堡,更更不会知道,这个庄子足足有上千口人!
若是只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的话,这只是一个村子而已,而人们,尤其是那些文官们,对于一个村子的理解,大概也就是理解为几十户,百十来人这等。
于是黄琬老老实实的上报了——“南夏庄被马贼屠灭,马贼凶残,全村上下十一户,四十五口无一幸免,尽数被屠灭。属下闻言,立刻亲自提兵追击,然敌人狡猾凶残,又兼一人数马,来去如风,属下所领,多是步卒,追之不及,致使马贼大部逃窜。然属下奋力,人人用命,终于截住马贼小股十余人,属下等人浴血奋战,将马贼尽数斩杀,得首级十三,属下部下亦有八人战死,请大人抚恤之……马贼大部逃脱……还请大人责罚。”
随着这封战报,黄琬还送来了十三颗人头——这倒是实打实的人头,至于人头是怎么来的,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他知了。反正马贼不比建奴,基本上都是汉人,想要冒充他们的人头容易得紧,只需要斩杀几个百姓就是了。都是汉人,面部特征上可是分不出谁是马贼,谁是百姓。
而且顺便一起送来的,还有请求抚恤和赏赐功劳的文书。黄琬倒是个会雁过拔毛的,不放过任何捞钱的机会。
而刘若宰验过了那些脑袋之后,便是把抚恤金和赏赐给发了下去。
他深居镇河堡,手下又没什么耳目,黄琬有心隐瞒之下,自然是能让他什么都不知道。
既然已经猜到了真相,董策自然是不介意给黄琬上上眼药,毕竟两人的关系实在是说不上好,恰恰相反,都是恨不能置对方于死地一般。黄琬是个十足的小人,董策早在上次冲突的时候便看出来了,是以绝不能给这种小人有个能报复自己的机会。所以董策就先要在各方面对他进行打压。
所以他脸上立刻是露出极为惊愕的神情,不过立刻又是装作悚然一惊,赶紧把这抹神情给隐去。
“怎么,不对么?”刘若宰虽然年纪不小了,不过宦海沉浮这许多年,早就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窥测人心的本事,这等本事和体力精力武官,越是在官场呆的时间长的人,便越是精通,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流失。
刘若宰虽然刚直不阿,却并不是迂腐之人,相反,他很会变通。在这方面,早已是炉火纯青。
察言观色,未必是一定要用来对付上官的,对付下属照样也是可以。只不过对待上官你是小心翼翼的观测,生怕被发现,而对付下属,则是可以直接逼视,不但可以从他神色的变化中窥测出蛛丝马迹,更是能够给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逼迫他们不敢隐瞒实情。
比如说现在刘若宰正这样逼视着董策。
他的的眼睛很清明,目光很锐利,让董策感觉到自己好像就是被巨鹰给盯上的兔子,浑身的不自在。
就算是他本来便是在做戏,依旧是的感受到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董策不由的暗叹,这些官场上的老油子,当你在这个体制之内,规矩之内和他们交锋的时候,又有哪一个是好惹的?
董策感觉演戏演的也差不多了,若是再演下去,难保刘若宰不会对自己生出反感来,若是那样,可反而就得不偿失了。
他叹了口气,苦笑一声:“老大人呐,不是属下要成心隐瞒您,只是这事儿说出来,可真真是把同僚给得罪了个干净。”
他这么一说,刘若宰更是疑窦渐生,冷哼道:“你若是不说,便把老夫给得罪了个干净!”
也就是董策他才会这么说,正是体现两人关系较为亲近,若是换成别的将官,怕是刘若宰这会儿直接就把他给撵出去了。反正他既然知道了其中有猫腻儿,自己查,终归也是能查出来的。
“属下怎敢得罪了老大人?”
董策顿了顿,看着刘若宰轻声道:“老大人,据属下所知,那南夏庄乃是一座数个村庄合居,建造起来为了抵御马贼和建奴的大村堡,里面足足有上千口人家!而被虎头山的马贼席卷之后,南夏庄,几无人活命!不是几十条人命,而是上千条啊!”
“什么?”刘若宰脸上的肌肉剧烈的抽动了一下,豁然站起身来,死死的盯着董策:“此话当真?”
董策沉沉点头:“若有半分虚假,属下便不要了这颗项上人头!”
“狗才!黄琬这个狗才!”刘若宰眼睛里面闪烁着愤怒的光芒,满脸的怒不可遏,他狠狠的一拍桌子,怒道:“这个狗杀才,竟然敢跟老夫谎报军情!真真是无能之极,卑劣之极!”
董策也是看的心中一惊,他还从来没见刘若宰发这么大的火儿。
在他看来,以刘若宰这种身份地位,涵养如此深厚,便是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只会心中起波澜,却不会表露出太多来。怎么感觉,好似刘若宰的脾气是越来越暴躁了呢?
其实刘若宰之所以这般生气,不仅仅是因为黄琬隐瞒了南夏庄的具体死亡人数,更多的因为他把自己给骗了,还让他要去了抚恤金和封赏!
这让刘若宰有一种被戏耍于鼓掌之间的耻辱感。
看着刘若宰额角崩崩跳的青筋,董策心里暗自冷笑。这一次黄琬可算是把刘若宰给得罪狠了,而且最狠的是,刘若宰还不能明着惩罚他——因为南夏庄的伤亡人数是报到过刘若宰这里来的,而且刘若宰还把抚恤金和赏赐都给了黄琬,这也就意味着刘若宰认可了那些东西。而若是要惩治黄琬,肯定就得把这些东西给揪出来,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但正是因为不能公然打击报复,刘若宰对黄琬的恨意肯定是更深。既然明着不能来那就暗着来,反正身为上官要对付一个下属,有的是招儿!
刘若宰发了一阵脾气,阴沉着脸坐回到椅子上,长喘气,长吸气,过了好一会儿,脸色方才平复了,淡淡道:“接着说吧!还有什么?”董策心下暗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方才那不过是开胃小点,这正菜还没上呢。”口中却是应了声是,继续道:“属下和白守备二人各自带领家丁来到虎头山下,杀灭了马贼探哨及巡逻队共计十四人,活捉一人!属下在审讯那活口的时候,竟然是无意间得到了两条极为重要的讯息,因此没有继续攻打,便是匆匆回来了,连夜仔细审讯之后,拿来给大人过目。”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五七 一个一个的抖
刘若宰知道正事儿来了,也坐正了身子,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什么重要讯息?”
董策道:“其一,大人可还记得那侯家伟?他逃窜之后,却是并未远去,而是投奔了虎头山寨,现如今正是虎头山寨中三当家,南夏庄那起血案,便是他带人做的…而说来也巧,属下抓到的那马贼,便是昔日侯家伟麾下的家丁,原名叫做张二三,当了侯家伟家丁之后,改名为侯小年,若是查卷宗的话,理当还能查到。”
若是这消息在之前说出来,刘若宰必然是一番震惊不提,毕竟侯家伟当日出逃之后,下落不明,也很是引起了一番风波和猜疑,都不知道他到底跑到哪儿去了。
但现在说出来,带给刘若宰的反应便是不如之前说要大了。
“原来是这个逆贼啊!当日他带人出逃,下落不明,本官本以为他出关进了草原,早死在那些蒙古人手上了呢,却没想到,竟然去了虎头山。”刘若宰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侯家伟虽非佳人,本官却也未曾料到他会去做贼,不过想想,以此人之性情,倒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他摆摆手,浑不在意道:“不用管这个,区区一个虎头山寨而已,真要打,三两日的功夫。跳梁小丑,无需理睬。”
他看了董策一眼:“若只是这件事儿的话,怕是不能让你就此撤回来吧?”
“没错儿。”董策笑道,顺便小小的拍了一记马屁:“属下这点儿道行,大人着实是一清二楚。”
“你呀……”刘若宰点了点他,道:“接着说。”
“是。”董策应了一声,继续道:“当日那马贼说出侯家伟就在山寨之后,属下已型,最为刚直不阿的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他们这种人,可能会因为执拗而做错事,也可能因为党争而对名臣进行构陷攻击,但是在个人品德,私人道德上,绝对是无懈可击的。
董策并未正面回答,只是继续陈述‘事实’,道:“那马贼招供,车队中基本上运送的东西就两样儿,粮食和布匹。其中还搜出两个大银球来,据说足有数千斤重,一般只有钱庄能用上这个,也不知道范家运送这玩意儿做什么。”
“倒是挺大的手笔,可惜都便宜了那些马贼。”刘若宰淡淡道。
“其实那些马贼也没捞到。”董策笑道:“这玩意儿太重,马贼们实在是抬不动,半道儿上便给扔到一处极深的冲沟里了,据说是做了标记,等以后再去取。”
“昨日审讯的时候,属下听到这里,便以为也挖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了,却是没想到,那马贼竟然又是说了一个惊天秘辛。”董策又道。
董策显然是很善于讲故事的,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不自觉的便是把人的胃口给吊起来,刘若宰已然是心中大为好奇,今日董策已经给了他这么多的惊喜,这么大的信息,竟然还有没说出来的更让人震惊的东西么?
他一挑眉毛,追问道:“什么惊天秘辛?”
董策沉声道:“这马贼当日便是审讯那商队中头脑人物的之一,又是侯家伟的亲信,深得侯家伟之信任,因此知道的格外多些。属下觉察到这消息又用之后,便是仔细盘问,更得到了许多消息。才知道,原来那些粮食布匹,却不是运往辽东的,而是运往归化城。”
“运往归化城?运往那里做什么?”刘若宰心下有些疑惑。归化城他自然是知道的,事实上,作为大明朝廷上下少有的还抱着一腔热情想要做一些实事的人,作为紧靠着蒙古人地盘儿的冀北道兵备道,他对于北边儿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些还是很关心的,而且也很了解。
林丹汗出逃大草滩他是知道的,归化城被黄台吉一把火烧成白地他也了解,因此就分外不理解为何范家要把这许多粮食布匹运送到归化城。
这和当初董策的疑惑一般无二,越是了解内情的人越是不能理解。
“因为按照范家和建奴的约定,大约在再等一些时日,建奴就会有一支大军从辽东出发,前往归化城。而范家此行,就是提前到达的归化城,为即将到来的建奴运送粮食和布匹衣物。”
董策的声音沉缓而清晰,他似乎是故意说得慢一些,以此方便刘若宰理解。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董策终于是抛出了今日最后一个,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一个重磅炸弹:“据说这些建奴大军的统帅,乃是建奴奴酋之一的多尔衮。而这一次他统领大军,驻扎归化城,却是为了招降察哈尔余部,并且招降林丹汗余部。”
“什么?”
刘若宰满脸掩饰不住的震惊,脸上的肌肉都在突突的跳着,他豁然站起身来,双手摁着桌案的边缘,眼睛死死的盯着董策:“此言当真?”
这已经是他今天的第二次失态了。
对于现在威严气度越发深重的刘若宰来说,这种情况,可实在是不多见。但他现在甚至已经是不关心自己是不是失态了,只是等待着董策的确认。
董策重重点头,用毫不迟疑的态度道:“千真万确!没有半分虚假!”
“这些东西,那马贼除非是亲耳听到,否则是根本编不出来的。而且,他也没有编造的必要。实际上,属下当初审讯的时候,压根儿就不是问的这个,只是他熬不住刑,自己一股脑儿的都给吐露了出来。”
刘若宰缓缓点头,没错儿,像是这等机要秘辛,非双方之上层首脑人物不能得知,岂是一个小小马贼所能编出来的?
而且刘若宰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这段话的可信度极高。
因为首先他知道,林丹汗已经死了,现在察哈尔余部虽说还是驻扎在甘肃大草滩,实际上各部却是已经离心离德,十分分散混乱。林丹汗留下的各方势力,互不服气,争权夺势,这会儿闹腾的正欢呢!
建奴趁着这个时间去收服他们,还真是有相当大的把握。
大明朝末年虽然情报系统已经几乎瘫痪,但大草滩就在甘肃镇外不远,这些消息要打探还是很容易的,朝廷都有收录,只是管事儿的都不关心罢了。而刘若宰真想知道的话,也不难。
以这个马贼的见识,又怎么会编造的如此细密严缜?
所以刘若宰现在就敢于断定,这件事,肯定是真的。
不过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固然是极为的震惊,但刘若宰的心情却是很快就平复了下来——因为这事儿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甭管建奴派多少人来,反正都主要目的是去招降蒙古人的。现在正是冬末将来,初春未至,这个时候,正是建奴最不愿意打仗的时候,一个是冷,战斗力会有相当程度的下降,而且打起仗来也很难受,行军途中更是会备受折磨。总归就是各种不舒坦,不爽利。二个则是因为现在大明也是穷的叮当响,粮食还没下来,就算是来抢也抢不到什么东西。再说归化城离着边墙还有老远呢,因此倒是不用担心建奴会趁机南下侵略。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五八 大好机会!
心情虽然平复,却是变得很低沉失落,刘若宰也是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经过此举,若是给建奴整合了林丹汗的余部,招降了草原上最强大的察哈尔部,再加上本来就依附于建奴的科尔沁部等蒙古部落,那么几乎可以说是统一了整个蒙古大草原上六成以上的力量。固然现在蒙古人的战斗力比之前朝,比之国朝初期,甚至比之几十百多年前都是有了一个极大的退步,但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
这些被建奴招降的蒙古部落可以轻易的提供数以万计的骑兵,数以万计啊!光是想想就的心里哆嗦。
而且蒙古这些年弱,一个是弱在武器差,二个是弱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三是弱在军心士气差,军纪不整,军心很容易便是溃散,越来越打不得硬仗狠仗。
但是偏偏,这三个弱点,建奴都能给蒙古人补齐了。
建奴武器精良,锋利坚固,甲于天下,这个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沈阳城外那绵延几十里的铁匠铺子日夜干活儿,打铁之声震耳欲聋,夜晚火光撩天,半边天空为之赤红,每日的武器产出就不知道多少,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而黄台吉早就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相当有手段且军事才能卓越的首领,建奴这些年大大小小的仗打下来,更是有不少将才涌现。要说能打的,那可真是不知道多少,一个赛一个凶狠。
至于第三点——建奴军中,素来以军纪森严著称,动辄砍头杀伐。这些蒙古人既然归顺了人家,成了人家的手下,这个毛病怕是得好好改改了。再说了,建奴素来不拿外族当人看,战争的时候驱使外族当炮灰儿的事儿也不是干了一次两次了,定然是不会多给这些蒙古人面子的。不服管教,军心涣散?那就杀到你听话为止!
如此一来,建奴的实力又是极大的增长,对于大明来说,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消息了。
刘若宰心情能好了才怪。
董策小心的观察着他的神色,忽然开口了。
原本以为事不关己的刘若宰,在听了董策这一句话之后,却是脸色陡然大变。
“大人,为大人计,为大明计,为天下苍生计,这可是咱们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啊!”
董策看着刘若宰,一字一句沉声说道。
刘若宰一双如鹰一般锐利的眼睛死死的盯着董策,看了他好半响,才缓缓的吁了口气,往座位上一坐,淡淡道:“说来听听。”
“是。”董策清了清嗓子,刻意的压低了声音,缓缓道:“那侯家伟带着马贼,是在不到十日之前打劫的范家的商队,而属下回去之后查了手中的地图,发现从边墙到归化城,至少要半个月,二十天也不是不可能。也就是说,要到二月的上旬,他们才会到达归化城,而且他们是提前到达,也就是说,到了那时候,多尔衮还没带领军队从辽东出发呢!”
“属下查阅了一番过去那些年建奴入寇的卷宗,发现他们在冬天行动的次数,几乎是没有,无论是崇祯二年的入寇,还是去年南下,都是选择在秋高马肥,物产膏粱之时。”
“建奴也是人,也怕冷,自万历朝以来,天气苦寒,冬日更是如此,辽东尤其之甚!更何况建奴国小人少,虽说能打,却是国力微弱,要支撑万余大军数千大军的出动,也绝非易事。他们最少也是会等到天气稍稍暖和之时,才会出发。因此属下以此判断,他们就算是再怎么早,也早不过二月下旬去。”
“辽东距离归化城并不近,辽东良驹所说甲于天下,建奴军中步甲却是更多,因此这万余大军,不可能都是骑兵,只要是有步卒,便拖累了行军速度。三月能不能到达归化城,还是未知之数。”
“侯家伟那厮,也算是做了一次好事儿,他也知道自己惹不起范家,因此把所有带不走的粮食布匹,连带着马车,全都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便是车队中的那些伙计护卫,也是杀光之后一并烧了,就此毁尸灭迹。若不是属下误打误撞,恐怕这事儿便要成了一桩没头悬案。”
“既然范家的粮食已经被烧了,运不到归化城中去,那么就算是多尔衮到了归化城,也是无粮可用,兵士因此困顿无力。而以人之常情来说,多尔衮在最开始的时候,肯定不会怀疑是范家的商队出事儿了,而是会因为商队在路上耽搁了。因此会选择等待,而等上一段时日再醒悟过来,也是晚了。归化城周围已是一片不毛之地,蒙古部落都穷的叮当响,在当地筹集粮食是不可能了。而甭管是从辽东调运粮食,还是再让范家调运粮食,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儿。”
“归化城,辽东,张家口堡三地,互相距离都不近,便是快马加鞭,一个来回也得十多日。想要顺利筹集到粮食,且得等着呢!如此一拖延,怕是多尔衮只能领着军队在归化城中困顿了,估计等粮食再次运到,怎么说也得四月多快五月了。”
早在来这里之前,董策便是已经把这番话想了无数遍,因此这会儿说起来极为流畅,言简意赅,毫无停顿滞涩。
刘若宰听的缓缓点头,董策分析的很是精准直接,直接就点在了一个最要害的点上——粮食!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便是多尔衮带了再怎么多的大军,也是屁用没有,只能困顿当地。而且董策给出的时间也是颇为的合理,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最难得便是沟通和指挥,效率就是这么低,甚至可能还要更低。
只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刘若宰已经隐隐猜到董策要说什么了,却并未打断,只是听着。
“而现在,尚未出正月,到四月,还有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往多了说的话,三个月也不是不可能。大人,咱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岂能不做点儿什么?岂能坐视建奴势力这般壮大?”
刘若宰眉毛抖了抖,身子往后一靠,看着董策,缓缓道:“你的意思是,咱们要上报朝廷?”
“上报朝廷是一定要上报的,但是不仅仅是这些。”
董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既然建奴能够招降那些林丹汗的余部,咱们大明为什么就不成?大人现在身为冀北兵备道,身在其位谋其政,又是第一个得到这消息的。因此完全有资格,也有理由,上奏朝廷,自动请缨,带人前去大草滩招降林丹汗余部!”
“林丹汗余部虽然大不如前,但至少有几万帐牧民,十几万百姓,数以万计可以上马作战的精锐骑兵!一旦收服了他们,让他们为我大明效力,则我大明,如虎添翼也!则我大明江山,金甄永固也!则我大明百姓,定对大人交口称赞。则我大明圣天子,定对大人赏识恩重,从此简在帝心,之后岂不直上青云?”
董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若带有金铁之声:“若是仅仅上报朝廷,可能得到的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