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妤记-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花家姐弟闲时的拙作,让郡主和小公子见笑了。”花夷见状忙跟了过去,好像生怕雪水化作脏水沾了贵客的手,忙掏出一张靛蓝的丝帕出来,想要替薄鸢郡主擦手。

    “你这张帕子倒好。”薄鸢郡主却一把夺了过去,将四角打了个小结,正方形的帕子立马变作的一顶小圆帽,她顺势走到诸葛不逊面前的蓝衣雪人儿那儿,一把为其戴上。做完这些,薄鸢取下自个儿头上戴的一支红梅绒花朵儿插在红衣雪人儿的脑袋上,歪着头左右看了看,这才满意的点头:“不错,这个便是我,那个便是。。。。。。”

    都以为她要说“那个便是诸葛不逊”,却没想薄鸢郡主脆生生地“咯咯”一笑:“那个是子纾,怎么样,像吧!”说完捂嘴偷笑,水汪汪的眼睛笑得像月牙儿一般弯弯的。

    诸葛不逊脸上表情扯了扯,似是有些不服气,但回头看子纾果然带着一顶蓝色的棉帽,满月似的脸庞也真是和这雪人儿有几分相像,顿时也不别扭了,点头道:“果然是有两分像的。”

    “鸢儿,先过来让唐师父瞧瞧。”薄二夫人将女儿往前一送。

    “多谢夫人放心将郡主交由在下诊治。”唐虞颔首,朝薄二夫人欠身一笑,这才转而看向薄鸢郡主。

    这小姑娘已有十岁,身形瞧着却只有七八岁的女孩子一般,唐虞瞧着她脸色莹白,两颊处却隐隐透出红晕,分明是累极而喘的人才会有的面色,心下也明白了几分:“这样吧,夫人和班主在此叙旧,在下带了诸葛小公子还有花家姐弟一并下去,再为郡主仔细诊治。”

    “也罢。”薄二夫人明白自己女儿的情况,一时半会儿唐虞也瞧不清楚病症所在,便轻轻拍了拍薄鸢郡主的脑袋,柔声道:“鸢儿,你和逊儿还有花家姐弟一并过去吧,有他们陪着你,不用紧张啊。翠姑,你记得看住郡主,别让她玩疯了不知道轻重。”

    “奴婢知道。”翠姑点头称是。

    “郡主,走吧,唐师父可厉害了,别担心。”子纾主动上前拉拉薄鸢的衣袖,眼中有着明显的哄劝意味。

    点点头,耸耸晶莹的小鼻头,薄鸢郡主尖尖的脸庞上透出些兴奋,朝着母亲撒娇:“等唐师父给诊完脉,鸢儿想要吃子纾哥哥亲手做的窑鸡呢。还有,我和花家姐弟还有诸葛不逊一起玩,翠姑是大人,她就别去了,好吗?”

    宠溺地捧着女儿的脸,薄二夫人半蹲下来和她齐高:“今儿个你在此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只是不许出汗,不许吹了冷风。”说着转向一旁安静端立的花子妤:“子妤,等会儿就只有劳烦你照看着鸢儿。”

    乖巧的应了声“哎”,子妤过去轻轻挽住薄鸢郡主,子纾也拉了诸葛不逊,四个小孩子跟着唐虞便退了出来,齐齐直接去了南院。花夷也请了薄二夫人进入无棠院中,一一领了金盏儿等人过来相见。

    原本薄二夫人也是戏伶出身,看着这些个年轻戏娘就像看到了自己当年,顿觉有几分亲切,大家围坐吃茶,气氛倒也融融,宾主尽欢。

卷一 那时花开 章五十九 天生之症

    为了迎客,南院今儿个也打扫的极为干净,撒了些盐来化雪,显得地上有些湿漉漉的。院角放了几盆青枝红梅,上面还堆砸了些雪粒子,倒也有几分喜气。

    师父们早就知道要来贵客,也得了花夷的吩咐:除唐虞外,其余人等不得随意进出,怕唐突了薄二夫人和郡主还有诸葛小少爷。大家伙儿只好个个将门户关紧,寻到低阶弟子的后院,要么吃茶耍乐,要么蒙头大睡,顺带趁此机会好生休整一番。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唐虞的屋子的门开着。

    迎了薄鸢郡主和诸葛不逊进屋,子妤就主动把烧好的水烹了茶一一奉上,又将炭炉点燃挪到屋中,做完这些,这才过去将窗户推开个缝隙好透些空气进来。还好唐虞的屋子向来由子妤亲自打理,每日都收拾地干净整洁,也比普通师父的屋子开阔些,拿来待客也不算寒碜。

    看着子妤麻利地做事儿,诸葛不逊眼神微沉,嘴角含笑地冲花子纾道:“你姐姐倒是个勤快的。”

    得意的扬了扬下巴,子纾脆生生地道:“那是,以后谁要是娶了她,就等着享福吧。不管是打扫还是扫饭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呢。”

    放下茶盏,子妤伸手戳了弟弟的鼻尖儿:“别见过你这么自卖自夸的。”说完脸上微微有些泛红,却是她刚刚与唐虞眼神相碰,总觉得弟弟这番话说的有些别扭。

    众人嬉笑了一阵围坐在当中的八仙桌前,齐齐看着唐虞,想到马上要给薄鸢郡主诊病了,脸色又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只有诸葛不逊眼神飘向了书案后边儿挂着的一直竹萧上,似乎有些意动。

    子妤不想大家都随着一起紧张,干脆建议:“子纾,你带逊儿去后厨房看窑鸡闷好没有,这儿我陪着郡主就好。”

    “也好。”诸葛不逊也觉得气氛略显不畅,起身拉了子纾:“你带我好好转悠转悠。”

    子纾有些不情愿地看了看薄鸢郡主,但知道人多了反而让她不自在,只好点点头,悄悄对诸葛不逊说:“走,我带你先去练武场看看,那儿好多好玩儿的,等玩儿累了再去把窑鸡掏出来分吃。”

    “可要给我留些。”薄鸢郡主吞吞口水,可怜兮兮地看着花子纾和诸葛不逊,眼里有着羡慕。

    轻轻揽了薄鸢郡主的肩头,子妤笑道:“放心,这儿完了我就带你去,抢在这两个贪玩的小子前把窑鸡掏出来吃了,让他们什么都捞不着。”

    “姐,等会儿在紫竹小亭见啊!”听了子妤的话,子纾赶紧一拉门往外走,诸葛不逊也亦步亦趋,两人一溜烟儿便没了影。

    如此一闹,气氛倒也松融了些,子妤起身,微笑摇着头过去关上屋门,挡住外间偶尔吹来的冷风,回头看了看唐虞,眼底还是忍不住浮起一抹担忧。

    也不知自己将他推dao薄二夫人的面前是对是错,若没法子治郡主,虽不至于得罪薄侯,但总归是个遗憾。可看着薄鸢可怜兮兮的小脸儿,心中又不忍放弃这一丝的希望,蹙眉间,吐气如兰,有些欲言又止。

    看得出子妤紧张,唐虞反倒神色平常:“子妤,你过来,帮忙把郡主的袖口撸上去一些,我好把脉。”

    “好”,将两只手在袖口擦了擦,子妤过去轻轻挽起薄鸢郡主右手的衣袖,怕她冷,只提上去了一点儿,正好露出一只纤弱无骨的细腕。而她的手背处,竟细细密密地有着好几个针灸留下的红点,看着就让人心疼。

    别过头,子妤不忍再看,只有盯着唐虞,细眉纠结,眼神清若。

    唐虞也是眉头微蹙,看了看薄鸢:“郡主,先把呼吸调匀,在下才好为您认真把脉。”

    薄鸢郡主此时又变得极为懂事,听话地认真深呼吸了两口气,看出子妤脸上的怜意,竟主动道:“花家姐姐,这针灸吃药已经是家常便饭,鸢儿没事儿的。”

    感觉心头堵得慌,子妤回头,轻点了下额首,鼓励似对她笑笑,复又瞧向唐虞,眼神中有一丝期待和哀求。

    知道子妤心软,希望自己能帮到这个小姑娘,唐虞冲她不露痕迹地微微点头,示意她别太过紧张,这才埋头下去,将三指搭在薄鸢郡主的细腕上,认真开始把脉。

    屋外刮过一阵北风,吹得门窗发出微微响动,相比起南院中的安静,听起来异常明显。

    唐虞把脉很细致,三指轻压,偶尔略动一下,头颈微侧,似是在仔细感受着脉搏的律动。

    子妤帮薄鸢郡主挽着衣袖,侧坐一旁,离得唐虞极近,眼见他额上随着时间过去竟慢慢渗出些微的细汗,便将郡主的衣袖折好,从怀中掏出一张绢帕在手,替他轻轻拭了拭额头。

    沉入指尖的脉感当中,唐虞并未发觉子妤正在提自己拭汗,仍旧极为认真地把着脉。薄鸢郡主倒也乖巧,也不乱动,看子妤帮唐师父擦汗,自己用左手将右手的袖口撸住,免得遮了手腕。

    又过了好一会儿,唐虞终于收回了手,缓缓吐出一口气,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唐师父,怎么样?”子妤递过一杯茶给他,忙着询问。

    也不做声,唐虞俊眉紧锁,似是在仔细揣摩。喝下一口热茶,这才开口对薄鸢道:“郡主,你先随子妤一起去找诸葛小公子他们玩耍吧,在下去无棠院给夫人禀报一下。”说完起身,眼看就要出去。

    薄鸢郡主粉唇撅起,看唐师父这个样子多半还是没什么办法了,难掩心中的失落,“喏喏”地应了声,又朝着花子妤看去。

    咬唇,被薄鸢郡主这幅可怜的样子给弄得心疼不已,子妤让她先稍坐一会儿,忙拉开门跟了出去,着急地想先拉了唐虞问个清楚,到底有没有办法医治也好让人定心。

    “唐师父!”追到南院门口,子妤不顾递上溅起的雪水沾湿了新换的绣鞋,伸手拖住他的衣袖:“先告诉我有没有可能给郡主医治,好吗?我会委婉些地转告她,免得她一直抱着希望。”

    唐虞转过身,轻轻拂开子妤的手,嗓音也有些遗憾的意味在里面:“她这是先天不足之症引发的后天痼疾,要想根治,恐是无望。”

    “无望。。。。。。吗?”想起薄鸢那张粉团似的小脸,子妤心口一紧。

    唐虞不忍见子妤如此,下意识地伸手轻轻替她捋了捋额前的一缕散发,放轻了声音,与其温和:“别担心,虽然无法根治,但花家班有一味方子却是能帮她调理,至少能缓解咳症,让她平素里没有那么难受。”

    “果真!”面上表情由失望转而期冀,子妤欣喜地朝唐虞灿灿然展颜一笑,一对梨涡仿佛盛满了醇酒,芳香醉人。

    唐虞摇摇头,看着她竟如此欢喜:“郡主与你本并无干系,你却如此焦心,真不知道该称赞,还是该劝你别那么上心。”

    随着唐虞收回手的动作,子妤才发现刚才他拨了自己额前的发丝,那一点微凉的触感仿佛还停留在肌肤之上,随即浑身一暖,赶紧别过了眼:“唐师父快去禀明薄二夫人吧,她听了一定会高兴的。我这也去给郡主说一声,好叫她放心。”说完,扭身提起裙角就往回跑去。

    看着子妤的背影,唐虞又是莫名一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指尖,摇摇头,这才往无棠院去了。

    =================================

    编辑通知今日上架,天使君猝不及防,赶紧双更,把卷一全部放出来。也好给大家一个交代。等下还有第二更,稍等哈

卷一 那时花开 章六十 缘结于此

    赶在上架前双更了,以后还要书友们继续支持啊。天使在努力使得每一章都肥厚起来,争取上架后日更超过3000字,如果单章不够3000,就会双更。所以还请大家继续给天使君砸票啊~~~~~~~~

    =====================================

    花家班的厨房正好在无棠院的偏院,一条抄手游廊连接,两旁有些四季常青的灌丛,上面压了厚厚的雪层,好像一条蜿蜒的大蛇卧在雪地之中,曲折向前。

    看着花子纾耍了一会儿刀枪,诸葛不逊那个性子自然不喜,只呆了一小会儿便挥手让其带他四处参观一下这戏班子。两人左右闲逛了一番,发觉着花家班也没啥景致,干脆直接去厨房挖了窑鸡出来吃耍。

    子纾在前头带路,手里握了根随意在地上捡的树枝准备一会儿当作烧火棍子,边走边耍弄着,嘴里“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小脸也累得有些通红了。诸葛不逊则一副小大人样儿,双手放在后腰处交叉握着,一路走来似闲庭散步,四下看看,也算领略一番和相府不一样的宅院风情。

    走着走着,后厨房便到了,有两个厨娘在操持午饭,整个院子都被炊烟环绕,阵阵喷香的味道直顾往鼻息里钻。

    “不逊兄,快些,好香啊。”子纾蹦跳着来到灶房门口,冲着诸葛不逊挥挥手。

    诸葛不逊却显得烟火气太大,略微蹙眉:“我且在此处等你好了。”

    知道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讲究,子纾也不勉强,挽起袖口,“那你在此等候,我先把窑鸡给掏出来。”说罢直接走进了屋里。

    两个厨娘正在忙活儿,一个切菜,一个割肉,旁边四个大炉子上蒸了三六一十八层的米面馒头和窝窝头,见来了个小家伙,定睛一瞧是那好吃的子纾,都咧嘴笑了:“花家小子,可是来掏你的窑鸡?”

    子纾昂着头,点点:“嗯,诸葛小少爷在外面等着呢,一会儿薄鸢郡主也要来,先把东西准备好才能招待贵客。”

    “哟,那右相的小孙少爷竟来了咱们这处?”两个厨娘互相望望,默契地同时丢了手上的活计,两手在围裙上抹抹,就齐齐凑到门口往外打量。

    果然,院外端立了一个小小的人儿,只见他面如傅粉,唇若点朱,明明年纪尚小,眼神犹如古井一般毫无半点波兰,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晴朗玉润模样,若不是近在眼前,还让人以为是那仙童下凡。

    看的有些呆了,两个厨娘半晌儿才回神过来,总觉得这样的粉团儿面前有些抬不起头,黯然地又回到了各自的墩子面前,该切菜的还切菜,该割肉的还割肉,只敢悄悄抬眼去打量,却不敢出了门和这尊贵的小公子说上两句话。

    两个厨娘别扭间,子纾已经端了个大盆子把四个泥巴裹了的窑鸡掏出来,“大娘,我出去了。”说罢也不久留,准备出去。

    一个厨娘见状,一句话也没说,赶紧过去拿开蒸隔,也顾不着烫手,一把拿了四个白面大馒头用盘子装了,盖上个反扣的大碗,冲出屋子:“来来来,这给贵客们,光吃那窑鸡不美,要就这白面馒头才香呢。”说完话,一抬眼见诸葛小公子正看向自己,面上一红,赶紧福了个礼就往回跑去。

    诸葛不逊蹙蹙眉,伸手摸摸自己的脸,心想:本小爷长的也不难看啊,那两个厨娘为何先前悄悄偷看我以后便一副古怪模样,刚才那厨娘都追出来了也不敢看我一眼,真是莫名。

    “走,咱们拿到无棠院后面的小池塘边吃,我和姐姐都说好了的。”子纾抱着东西走到诸葛不逊面前,原本白净的脸上因为掏窑鸡的时候没注意,黑乎乎的两团炭灰正好一边一坨堆在粉颊,看起来委实有些滑稽。

    诸葛不逊唇角抽了抽,也没告诉他,转身便走:“带路吧。”

    抱着大盆凑上去,子纾喊着:“不逊兄,也帮我拿一样嘛。”可前头的人儿只是背对着自己挥挥手,根本脚步未停。

    耸耸鼻,子纾也不生气,暗道对方那副文弱的样儿,小身板也不够厚实,想来也拿不动这些东西,也就不再喊了,咬牙追了上去。

    ……

    无棠院有个侧门,种了一片紫竹,当中有一汪浅浅的小塘,一角还有方竹子搭成的简陋小亭,倒也幽清安寂。

    平素里唐虞喜欢在此处吹吹竹笛,偶尔天气好时也带了止卿过来在这儿教戏。子妤也曾随着过来,所以轻车熟路地带了薄鸢郡主先来,提前准备好了杯盏茶碗和几样糕点,就等子纾带来窑鸡。

    “子妤姐”,薄鸢郡主甜甜地叫了声,小脸笑得犹如星月一般莹莹生辉。因为这次相处,心中对这个看起来温柔何其的大姐姐亲近了几分,加上子妤告诉她唐师父能帮她压制咳症,心头愈加轻松了不少,所以一路行来东张西望,脸上满是笑意:“我都饿了呢,那两个小子怎么还没来,准是躲在哪处悄悄地偷吃呢。”

    将红泥小火炉生好碳,提到亭中的小石桌上,子妤将杯盏一一清洗了,又将软垫搬到薄鸢郡主的面前扶了她坐下,这才莞尔道:“子纾才不敢呢,他若是吃了一口,咱们等会儿都叫他吐出来。”

    “家姐,你真坏!”

    子纾“呼哧呼哧”地抱着窑鸡和上面堆了的一盘馒头,正好和诸葛不逊到了此处,听见自家姐姐打趣儿自己,立马不干了:“咱们可没偷吃一点儿呢。”说完脸色一红,瞅了瞅窑鸡上面的堆着的那个盘子,里面原本的四个馒头俨然只剩下了一个。

    诸葛不逊也没点破这家伙路上喊着“累极了”,然后偷吃一个馒头的事儿,徐徐缓步渡上了竹亭,瞧着四下沉水无波,融融雪意也掩不住紫竹抽翠,点点头:“这方独院倒是个好自在的处所,虽粗陋了些,却透着骨子雅意,不错。”说着自顾落座在垫好草塌的石凳上,操起子妤递上的热茶就喝了一杯下肚。

    “哈哈,小花脸。”薄鸢郡主看着子纾走近,见他脸上两团黑乎乎的印子,捂嘴就偷笑起来,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子妤放茶壶,也看到自家弟弟的窘样,好气没好笑地说着走了过去:“瞧你,顾头不顾腚,以后改名叫花小脸算了。”

    赶忙进了竹亭放下手中大盆,子纾靠着竹亭的扶手往水塘上面一照,果然看到自己脸上两坨极不雅观的黑团印在两颊,直接用大手一抹,却没想手上沾的炭灰更多,一张脸愈发地乌漆抹黑了,又不敢那着簇新的袖子擦脸,只好撅起个小嘴儿转头望向子妤:“姐,我擦不掉。”

    忍住笑意,子妤从怀里掏了绢帕出来用热茶泼了半点上去沾湿,这才走到子纾面前替他将脸上的黑炭灰一一擦干净:“好了,将就你的脏手把窑鸡面上的泥剥开,完了自己去那边用池塘水洗洗手,不然不准吃。”

    “哦。”瞅了一眼四个泥团子,子纾乖乖的把窑鸡互相碰碎,又把泥块小心的剥掉放在边堆好,这才仰起脸:“好了,再把荷叶给撕开就能一人分吃一只啦!”说完赶紧乖乖地洗手,片刻也耽误。

    这大冷的天,又喷香垂涎的窑鸡,又有大白馒头和热乎乎的茶水,四个人围坐也不觉得冷,反而有种跃跃童趣在里面,让花子妤这个再世为人的伪小孩儿也忍不住笑意畅快,犹如一个天真女孩儿一般。

    一个候府郡主,一个相爷亲孙,两个身份普通的小戏伶,四人不分贵贱出身,自这方小小的竹亭开始,也逐渐结下了一生不解的缘分和情谊。

    ============================

    卷一《那时花开》到这儿就正式结束了,明天开始就是咱们花家闺女成为半熟少女的戏份咯。当然还有粉粉嫩嫩的子纾乖乖,二十啷当的唐虞大叔,装样儿的小逊儿,青葱美少年一枚的止卿师兄。。。。。。

    主角长大了,嘿嘿,第二卷肯定不会那么清水无波,大家期待之后的遍地jq吧,咩哈哈哈哈哈。。。。。。

一树梨花 昆曲小述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