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百姓送来好几大捆草让大家垫着睡明天再说,看他们一呼百应的样子可见他们很有号召力。

    大家吃过晚饭就找地方或坐或卧休息,由于夜长天热睡不着,侯良柱点上蜡烛跟刘侨在一处厢房里打开窗户说话。侯良柱叫人倒了两碗水放桌子上,叫所有人都出去然后低声问道:“白天探路的士兵说路断了,小弟见刘大哥好像有些紧张的样子,刘大哥是在担心什么?这里水多路也多,随便从哪里走都能过去刘大哥不需要担心。”

    刘侨苦笑了一下说:“什么都瞒不过老弟,不瞒老弟我是刚刚从贵州那边过来的,那边正有十几万蛮人造反,我以为是这里也有人搞破坏,怕是山上的蛮人来偷袭。”

    侯良柱愣了一下笑道:“刘大哥说笑了,现在的川西平原上哪里有什么蛮人?”

    刘侨问:“依老弟的话这川西平原以前是有蛮人的啰?”

    侯良柱说:“小弟祖居四川,听老辈上说起过一个故事,说这川西平原以前都住的是羌、藏等族的人,后来外来人口太多大家就起了磨擦,都是因为吃的东西穿的衣服还有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引起的。原来住在此地的人和后来的人矛盾越来越多冲突也越来越厉害,为了避免发生无畏的流血事件,双方的首脑就聚在一起开了个会,看能不能想个和平共处的好办法,结果商议了很久都没个好结果,最后只有决定开战。”

    刘侨点头说:“是啊,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都要闹矛盾,何况是不同族群之间成千上万人呢?后来是我们这样的外来人打赢了把他们赶走了吗?我怎么没听谁说起过?是不是大明朝的事?”

    侯良柱说:“什么时候的事我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大明朝的事,因为他们那时候还没有刀枪铁器,所用的武器不过是些木棒石头之类的东西。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爱好和平,为了不伤人他们决定用比武代替战斗,所比的内容就是拔河看谁劲大、丢石头看谁丢得远等方式。到最后那些羌人藏人输了,他们也遵守约定接受事实,二话没说带着族人就沿岷江而上进山里居住去了,假如刘大哥嘴里的蛮人是指他们,那就大可不必担心。”

    刘侨说:“原来是远古时候的事,山中的条件肯定不如平原上好,他们也算受委屈了,不过他们离这里远不远?会不会趁机会杀回来?”

    侯良柱说:“辛苦是辛苦,不过想到下游的人喝的都是他们的洗脚水他们也应该满足,至于说他们会不会再想回来我想应该不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几千年过去了他们已经习惯了高山上的生活,现在让他们下山来住他们还会不习惯。”

    刘侨说:“依老弟说的话看来他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打赌,输了就输了愿赌服输也算是好汉所为,不打仗而用打赌来代替,看来这些羌人和藏人也是不喜欢打仗的人。”

    侯良柱说:“是啊,四川边远地区的汉人也好苗、彝等民族也好都是爱和平讲感情的,当年诸葛亮在平南时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很得人心,现在蜀中各地的百姓好多人都爱包头巾,据说那是为诸葛亮带孝,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白说的话。”

    刘侨说:“当年刘备得了庞统和诸葛亮两个厉害的人相助,但后来还是偏安于一隅不能恢复汉室江山,可见人力再强也硬不过天命,诸葛亮很厉害但死后也保不住刘禅太窝囊。”

    侯良柱说:“我们现在要沿山而行,否则的话倒可以向东去广汉看看,那里以前叫雒城就是刘备的军师庞统丧命之处,可见川人爱和平但也不好惹。诸葛亮算是个人物,知道将来会有人要从阴平小道进入四川,预先在摩天岭一带驻扎了三千人,可惜还是没能挡住魏将邓艾的偷袭。”

    刘侨说:“不是说庞统因为骑白马而死在白马关吗?怎么又跟雒城联系起来了?这邓艾进四川时据说也没多少人,怎么有三千人在险要处阻拦还挡不住?”

    侯良柱说:“庞统死白马和白马妨主的说法应该是讹传,死雒城是有史料记载的。摩天岭那三千守军更奇特,据说诸葛亮死后刘禅不管事,旁边的人也不想多事就都按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来,谁知道有一天刘禅突然要关心一下国家大事,为了表明他不是蠢物就决定找一两处岔子,一找就找到摩天岭的守军在那么远的地方休闲白吃粮,结果就把这三千人裁撤了,再接下来就是真有魏军偷袭而没人抵挡。”

    刘侨点头说:“可见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他存在的理由,只看到其害没看到其利随意增补就会出现漏洞,有时候这种漏洞是足以致命的。”

    两人闲聊了好一阵,见夜深天凉了也就各自安睡。刘侨睡在房里有些睡不着,本来他这天就没有多少睡意,加上廊外睡了一排士兵有几个在高声扯着呼噜,你一声我一声此起彼伏地也相映成趣,刘侨干脆仔细想了想这次的任务。以前以为这川西北靠山是蛮人所占据的地方,担心自己偷偷摸摸进去惹人误会,一不小心引起****完不成任务就麻烦了,现在看来应该没有这些意外。

    开始侯良柱也对他说过,说四川人不喜欢明刀明枪跟人对着干,真想对付你了会阴着使绊子打闷棍,几十个土匪就能撵得成百上千人鸡飞狗跳的,应该没有人敢在几百官军头上搅事。只要没有外部干扰事情就好办,现在应该尽快找到天师观,并且尽快找到能恢复黄玉功效的地眼,早点完事早点回京交差,这川西平原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对在京中看惯了繁华的刘侨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这黄玉归黄玉逃跑的小道士归小道士,两者本来没有任何联系,据说把黄玉献给皇上的是南京人,小道士跑到川西那是真的,这两地相隔上千里怎么也不该有什么联系。不过说两者有联系的是皇帝和谈公公,两人都说得肯定不容置疑那就没什么说的,现在应该把献玉的人和逃跑的小道士认同为同一人。不过问题就来了,既然是逃跑为什么还要献玉?假如说献玉是为了免罪,但世宗皇帝都死了六十年,现在小道士至少也有八十岁,要求免罪是不是太晚了点?

    还有说献玉之人曾经用写满字的布包裹着黄玉,其它的字因为布碎了看不见只剩下“臣东缉事”四个字,这看起来像是东厂的人写给皇帝的信,他为什么会写这封信?为什么又写在布上?为什么不自己带进京里?他委托的人又是谁?这些都是让人看不明白的地方,想着想着刘侨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刘侨醒来天已大亮,洗了把脸吃了口早饭准备出去看一看路,这时候侯良柱来了,他进门就说:“刘大哥起来了?小弟开始来时听你的卫士说你睡得晚没醒,我已经让人想办法修路,谁知道他们说两头的路太狭窄不好搬运石头填坑,如此一来得下午才修得好,还不知道前面还有几出垮塌。小弟知道刘大哥事情急不能久等就让他们想办法,他们说只有乘竹筏过河走河对岸的路因为对岸路结实,我已经让他们搭了一座竹筏桥,我们这就过去如何?”

    刘侨一听大喜,急忙叫人收拾东西过河去,顺便问侯良柱:“听四川巡抚说老弟只是顺便送我还要去沿途巡视,现在你陪我去会不会影响你的正事?”

    侯良柱说:“小弟的巡视也只是应景而已,早几天晚几天也无所谓,刘大哥身负皇命自然要送佛送到西,当今天下还有谁的事比皇上的事还要大呢?”

    刘侨点头说:“也说得是,如此就有老老弟了。我听四川巡抚说陕西缺的粮食都是由四川调拨,四川产出的粮食很多吗?”

    侯良柱说:“四川因为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能灌溉的农田面积成倍增加,不但产粮食还产丝锦,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四川四周都是山,不像中原地带那样流通,所以每年都会存留不少粮食下来,给人四川粮多的印象。其实真正的粮食丰产地还是江南一带,那里才是鱼米之乡,只不过那里的粮经常被调被买存不下来而已。”

277 川西探秘(下)

    一直以来人们提起四川就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好像四川的粮食物产有多丰富一样,其实比起湖广、浙江等地四川还差得远,只是因为四川路难行交通不变出产得以不断积聚才这样的。就好比外面是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水多但也流得快看起来不算什么,四川就像没有多少消耗在不断聚集的深水潭,看起来水深不见底其实跟大江大河里的水比起来又差太远了。

    听了侯良柱的解释刘侨说:“原来是这样的,中原地带和江南一带四通八达没有遮挡,有丰收的地方就有欠产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互相流通是很正常的。四川水利资源好常年丰收,因为四周是山所以物产能留在四川,加上四川不像中原地带那样容易发生战乱,所以百姓们的生活要平淡安稳一些。不过你说四川的物产虽然没有多丰富但也有存留,吃不完的东西又作什么用了?”

    侯良柱说:“粮食吃不完的有钱人就收去存起来了,存多了一是直接酿酒,二是养猪养牛吃肉,这就是为什么四川虽然偏处于大明西南角但酿酒的烧房多的原因。酿酒这东西一是技术二是传承,经常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技术自然会不断精进,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水多但不容易泛滥因此旱灾、水灾、虫灾等天灾少,加上战乱比外面也少些,技术和工具也容易传承下去,酒香肉多也是有钱人喜欢在四川生活的原因。”

    刘侨说:“这酒可以存放但肉不能存放,活猪活牛也不能老养着耗费粮食,四川人是不是天天喝酒吃肉啊?”

    侯良柱摇头说:“哪里能呢?四川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要敬神敬祖,所以初二和十六就能拿敬神敬祖敬完了的酒肉自己吃,这样的人家也算是很殷实的人家,一般的穷人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能把肚子填饱也就不错了。只有大富大贵之家天天缺不了酒肉,加上四川不像外地那么刻板,男人之防也没有那么严厉,所以很多有钱人都想到四川来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安逸的生活享受久了就没有什么志向,这也就是‘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原因。”

    刘侨笑了笑说:“男女之事我知道,汉朝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不就是成都发生的吗?一个男人能随随便便勾搭上一个丧夫的寡妇,这在外面是不可想象的。想我小时候我们老家那会儿有个寡妇,死了男人后就从不出门要守节到死,平常时期三尺高的童子都不得进门,家中叔伯兄弟要说话都要隔着门说,传递物件都是说一声放在桌子上就走,从来不见面也不接触的,外人那更是声音都很少听得到。”

    两人说话间部下已经过了搭好的竹筏桥,这竹筏桥搭得很是巧妙,全是由人用竹竿扎在一起成一个个长方形上面站上人,水只是急但不深全由上面的百姓用竹竿撑在河底吃住劲,因为水可以从竹筏下面流过所以撑竿的人不算吃力算是架了座浮桥。士兵们怕竹筏承不住劲没敢一起压上去,几个几个的轻脚轻手地牵着马走看得撑竹筏的百姓都抿着嘴笑,见没两个人了刘侨和侯良柱也过了河。

    过河后刘侨说:“我算相信庞统是死在雒城了,只有攻城时主官要鼓舞士气才冲在前头,行军时主官肯定走在中间而不会冲在前头充英雄。我们开始过个河都要先派一部分人过去看地形加强警戒防止意外,庞统和刘备过白马关就不知道这么做?假如真是他在白马关中了埋伏,也算是他lang得虚名该死,遇到险地不先派人去危险处探查,那不是找死那是什么?”

    侯良柱说:“刘大哥真厉害小弟佩服,看来名扬天下的庞统也不过如此比不过你,闲下来还请刘大哥多指点一下。”

    两人说话间部队继续前行,昨天两人是沿河靠山走,路一断除了翻山坡就只有修路再走,现在河这边是平地,中途遇到几处断路的情况他们就绕田而过。因为遭受过粮食危机更知道庄稼的重要,无论是官是兵都有意离庄稼远一些不去践踏,让周围的百姓和随行的两个书办暗暗点头。

    走了很长一段路后,大家来到了一处岔口,一处是过河进山另一处是沿山直行,刘侨把向导找过来问:“这山叫什么名字?”

    刘侨这话问得两个当向导的书办有些莫名其妙,其中那个高点的说:“大人,我们这里的山多数没有名字,偶尔有几座叫什么唐家山李家山的,但大多数山都没有名字。”

    刘侨奇怪地问:“没有名字你们怎么区分?就算要砍柴也要说一说进哪一坡山吧?”

    高个书办说:“我们这里都是用进山的路来区分的,比如说什么棋盘沟、庙子沟、黄泥沟、响水沟等,这条进山的路叫黑熊沟,据说很多年前有人在里面发现过黑熊所以才这么叫。”

    刘侨点头道:“想唐朝时的地名也多以某地之南命名,像什么江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岭南道和剑南道,这里只叫路而不称山,应该是比较有古意的。”

    高个书办高兴地说:“大人真厉害,我们四川就是剑阁以南所以属于剑南道。”

    侯良柱看了看地形轻咳了一声对刘侨说:“假如没有什么忌讳刘大哥何不直接问这两个向导要去的地方在哪里?”

    刘侨一听也有道理,通过这两天的交往他能感觉到这个侯良柱和两个书办都不是坏人,他想了想说:“我这次来这里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寻找一处叫天师观的地方,你们可知道天师观在哪里?”

    本来以为两人不知道,要找到天师观还要费一番周折,谁知道矮个的书办说:“天师观啊,我知道在哪里,不过那道观不大也没有显示什么灵验之处,皇上怎么会知道这么个地方?听家里的长辈说起过,好像几十年前才修建的吧?”

    刘侨一听大喜道:“就是这地方快带我们前去。”

    侯良柱有些疑惑得问道:“你说那道观既小又不灵验,你怎么知道那就是天师观呢?”

    矮个的书办说:“天师观是邻县的一座道观,不过我们这里都比较团结有事大家都会商量着来,我经常去邻县过有时候遇到给上面接待孝敬的事还会互相通一通气比照着来,所以几个县里的人都比较和气。前年我走到那里脚崴了有点疼,该死的驴子又犯了倔脾气不让我骑,只好在那里的一户人家中借宿了一晚,顺便在山里找了个老郎中用草药敷了敷脚才好的。”

    刘侨说:“看来四川人比较团结,在我们老家相邻两县基本上就是仇人,不落井下石的就很够朋友了,遇事互相通气那是想都别想,都想把别人比下去自己升官。”

    高个的书办说:“各地的民情不一样,我们也算是在平坝中生活的人了,山里面的人更团结,哪一家杀了猪左邻右舍前后院的全请,不为什么就为大家是邻居要互相照应。”

    大家骑着马在向导的带领下又走了三十几里地,来到了一处小山套里,只见里面三面环山一方有条小河,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不像开始走过的大河中的河水那么浑黄。沿山四周零散着几处人家,时近中午炊烟袅袅想必正在做饭,中间有一处院落占地大约有三到四亩,四周修了有一圈很高的围墙,围墙门上有三个烟黑不起眼的天师观三个字。两个向导见到了目的地就要告辞回去,说已经进七月了马上要准备早稻的收租事宜得回去帮县里做事。

    刘侨也不挽留只是让他们县令表示谢意,并且向矮个的书办问道:“你说你曾经在这一带住过一晚,有没有听说这里面有什么异常情况?”

    矮个书办说:“这道观倒没有听说有什么异常,只是当晚闲聊时听房东说对面山上有仙女,说曾经有二十几个年轻人进山打柴同时昏迷,据说是被仙女拿去破了童男之身修炼。说这些人都没有活到娶妻生子就死了,年纪轻轻早死是受了仙女的毒害,老人都告诫小男娃不要上山去。”

    两个向导告别后刘侨和侯良柱带人来到天师观前,他们让士兵全部在外面生火做饭,自己带了两个卫士进去看。如果说天师观的围墙有些高大还算看得过眼,里面的房屋就实在太不像话了,正中一处平地中间有一口井,井栏旁有个大石台像是洗衣服的地方,井两边栽有几棵不知名的大树,看其年龄应该是修建道观的同时栽的。平地后面挨围墙处是一座大殿,说是大殿其实还没有有些老财主家的堂屋高,一侧是一排破败的矮房,另一侧种着几处瓜蔓果蔬。

    见有人进来大殿中出来两个道士,一个三十来岁长得气宇轩昂瞪着双眼只是不说话,另外一个约有五六十岁头发都有些花白。老道士个小但声音洪亮,他问道:“请问几为军爷到敝观有何公干?”

278 寻访地眼

    见老道士问自己这几人的来意,侯良柱说:“既然知道我们是来公干还啰嗦什么?少问少管遇到问话好好回答配合调查就是你的本份。”

    老道士说:“贫道是出家之人当然不会管俗家之事,再说官家的事也不是我师徒两个能管的,只是听到观外人喊马叫,想问一问需不需要帮助。”

    刘侨似笑非笑地问道:“你这小道观也就几巴掌大,我们可是几百人你能提供吃还是提供喝啊?”

    老道士说:“敝观香火不旺也没有什么出产,解决我师徒的衣食都很艰难更不要说几百人的吃喝了,不过敝观后面有一块几十亩的旱地,种不了稻子但草很多可以喂马。”

    刘侨跟侯良柱商量了一下说:“那就烦请贵高徒带士兵去草地喂马,我们在这里看一看,吃喝等东西你也不必愁我们自己都带的有,你只要好好回答我们的问题就行。”

    老道士说:“如此甚好,几位有什么话尽管问,贫道也想知道这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可以引得几百官爷前来,只是不知道你们要在这住多久?”

    刘侨想了想说:“你肯配合的话也许几天就好,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没法子回去交差,到时候只得在此道观出家拜你为师继承你的衣钵。当然如果你肯配合且立了功,你这道观今后的吃喝都不用愁。”

    老道士一愣,好一阵才明白刘侨是在开玩笑,于是也笑着说:“立功受赏什么的要看缘分,贫道不知是否有这缘分得到官爷的赏,只好先谢谢官爷了。敝观虽然偏僻但是很有灵性一般人不知道,如果官爷真跟敝观有缘贫道可以带师收徒,直接就把观主之位传给你也无妨,现在先让贫道尽地主之宜带各位去各处看看,你们有什么话尽管问贫道一定知无不言。”

    这道观虽小但还是面南而建,三人来到院子偏西边的井边,看了看井里确实有水还有井边上因为常年提水而磨撞的痕迹,刘侨暗想这地方不会是什么地眼。又看了看井边不远处的一块石台,这石台本是一整块有些倾斜的石头,下面有些斜垫了一块小石头垫平,上面的大面上可能最开始经过打磨,天长日久已经很光滑了,主人在这里做洗衣服洗菜之类的事。刘侨不放心又蹲下看了看大小石头之间的缝隙,下面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只青蛙也蹲在那儿鼓着眼瞪着自己。

    石台再偏西的地势较低,种着一些茄子、辣椒、冬瓜等蔬菜,再过去靠墙边有一处草棚,估计是茅房靠近菜地方便施肥。刘侨转过来看向对面东边的一排矮房问道:“那一顺房屋是作什么用的?”

    老道士跟着刘侨走来转去心中正想着此人带着兵马来此做什么,但又不好问只得跟在后面,见刘侨问自己房屋的事老道士说:“那一排是堆杂物和柴草的地方,这里挨着山夏天和秋天得闲就上山捡柴,冬天和没空时就拿出来烧。把头偏大点的那一间是灶房,我们师徒煮饭烧水都在那里,这道观里跟俗家也差不多,柴米油盐醋酱茶一样都少不了。”

    刘侨轻轻点了点头,心想这些堆柴的房子可能有些蹊跷,到时候就说天晚士兵们需要草垫着睡觉,这样一来就可以顺便看看那一排房子里有没有什么古怪。正如此想就听得老道士说:“听说你们带了几百人来,晚上可以把柴草拿出来垫着睡,南方湿气重别让湿气侵入身体老了多病。”

    刘侨见老道士这样真诚不禁哑然失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就麻烦观主了,现在我们去大殿中看看吧。”

    三人来到大殿前,刘侨抬头一看只见整座殿高不过两丈,门板都是本色连点破旧的漆痕都没有,可见原来就没有上过漆。进门一看张天师的泥像更觉寒酸,直接就是泥胎做的张天师坐在那里,别说贴金就是绘点彩的工夫都没有做足,跟那些金光闪闪的佛祖观音像差远了,难怪这里没有香火需要道士自己种地吃饭。再看大殿的两边只见一头一个门,各在外面修了一长间耳房,想是师徒两人休息的地方。

    见刘侨的兴趣从大殿转到两旁的耳房,老道士说:“官爷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东边这两间外面是吃饭的地方,里面是小徒的睡房。因为这里出去就是灶房所以由我徒弟在这住,他虽是个哑巴但烧菜做饭还做得不错,官爷有兴趣可以尝一尝他的手艺。”

    刘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