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肯定是要比廷推这种骗人骗己的把戏要见得光。高老弟的宗旨是为政应该有意于民,如果有利于民就算有损于国也在所不惜,高老弟现在还记得这些话吗?”

    见**星提起当年的事,高攀龙不由得怀念起当年跟顾宪成组建东林书院的时光,那时候书院中的人要么是在官场中失意的人,要么是在官场中不得志的人,大家因为有共同的遭遇所以都有共同的语言。一般来说这类人最多在一起发发牢骚顺便吃吃喝喝就完了,但在钱一本和顾宪成两位的一力操持下,硬生生将一个充满哀怨颓废之气的牢骚会变成有朝气有活力的书院,到后来还吸引了大批有共同语言和志向的人团结在一起。

    高攀龙想了想看着**星说道:“赵大人的话让我想起了过去的事,虽然已经事隔多年但就像是在昨天,顾先生和钱先生两位从年龄上说也算我的前辈,他们没有完成的心愿我们责无旁贷。只是现在皇上所做的事比我们当年想要的还多,就说散权这件事,他不但不把持所有权力反而全部放手出去,对我们东林书院的人虽有所防备但也算不很疑心,你们看看现在两京十三省有多少中高级官员出自我东林门下?我们还要怎么更进一步呢?”

    **星说:“是啊,当今皇上放权放得彻底,选拔官员也是尽量听从我们的意见,连廷推这种形式都是能省就省,对百姓的关心比我们东林书院的人还要上心。可以这么说吧,我们说的一切为民等口号还停留在口号上,皇上已经把这些话落实在行动上了,就像什么掏腰包移民、强行要求大户退田、限制地主的田租、限制商家的利润等措施都让百姓得到实惠。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个人的权威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制度上,高老弟认为这样做正常吗?”

    高攀龙眨了眨眼睛说:“赵大人今天说这些话我不是很明白,已经这样了我们就应该协助皇上把事情做得更圆满,而不应该想其它。说句见不得光的话,你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想什么?难道还能做王安石和张居正?”

    **星说:“我知道老弟为人实诚,当年据说你跟皇上私下谈过东林书院和朝廷的关系,可能还互相答应过什么现在觉得不好意思反悔。不过我也不是要老弟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我今年也七十八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估计也活不了多久,绝对也不会想着要去做什么扰乱国家的事。我只是觉得任何制度都不能够建立在一个个人的权威身上,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也不行。”

    高攀龙想了想转过头问刘宗周:“刘大人是个什么意思?都是自己人也没有必要藏着不说出来,我们都是多年的交情了跟亲兄弟也差不多。现在正在商讨杨涟杨大人送来的奏报,今天已经行文去南京让杨大人他们继续去周边省份巡视,说明皇上和监政院中众人都愿意听一听从民间得来的声音,而不是只从官员的奏报中获得信息。今天两位到我家中来说这些,恐怕跟杨涟的奏报有关吧?”

    刘宗周说:“确实是这样,我在监政院中有些事没有想明白,有的事越想越觉得有其它想法,回到圣学院中就跟赵大人商议了一阵。赵大人和我商议了一阵觉得可以趁此机会作些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要反对皇上,只是想把建立在一个人的权威上面的东西形成制度,这样一来就算将来有什么人员上的变动也不会动摇制度。我记得皇上曾经说过,秦、隋等短命的皇朝之所以短命不是因为秦始皇和隋炀帝无能,而是他们没有一个有力的接班人。”

    高攀龙想了想说:“刘大人的意思是没有有力接班人不如有个好接班人,而一个好接班人又不如有个好制度,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每一个接班人都是英明无比的人,只要其中一个出了岔子就会发生天大的祸乱。假如有个完善完美的制度大家都去遵守,就算将来出了一个不那么合格的人坐在龙椅上,大明也不会有多乱,就像太祖当年定下大明律后下旨后代子孙不得更改,虽然越来越不适应现状但也保证了大明江山的两百年稳定,刘大人说是不是这样?”

301 东林私心(中)

    高攀龙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虽然他心中认同**星和刘宗周的话,但是他觉得饭应该一口一口地吃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地做。现在皇帝已经把权都放给东林书院中人了,现在的朝廷中东林党人的地位比皇帝刚继位时还要高人数也还要多,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心不足蛇吞象,假如现在还要想利用皇帝或者蒙蔽皇帝,到时候惹得皇帝不高兴或者起疑心了,收拾一群土匪不容易但收拾一群书生还是容易的,何必自讨没趣呢。

    两年前天启跟高攀龙就针对东林党的事作过谈话,大家有些话虽然没有说得很直白但也是心照不宣,高攀龙想着就算要做些什么事也要跟皇帝说开了做,免得人在背后说自己不地道。不过刘宗周的话有一定道理,把什么都建立在个人的威信上确实不妥,就像是在沙地上建房屋一样根基不牢。真要把真话都说出来估计皇帝也不会高兴得了,谁喜欢被人质疑和利用呢?东林党在任免官员这事上也有自己的既得利益,要他们把权力交出来恐怕也不会高兴。

    在官员的任免一事上,以前要选择官员还假装要廷推一下,其实就是私下交易的公开呈现,被东林党人斥责为掩耳盗铃,甚至有偏激的人说还不如汉灵帝明码实价卖官直接。但是当天启把官员的任免监督权都叫给东林党后,他们自认是君子觉得是在任人唯贤任命官员就很随意,这时候再没有人讽刺现在的制度有什么不妥,但在非东林人士眼中恐怕还不如廷推那么得人心,至少表面上廷推给了每个人机会让人感觉到一点公平的味道。

    刘宗周跟高攀龙以前就认识,现在在一起共事更是明白高攀龙的性格和思想,他见高攀龙还在犹豫于是说:“我们先自己做个打算,等一切都稳妥了要实行时先给皇上呈上待批准,这样一来高大人当不会有什么顾忌了吧?开始赵大人说到王安石和张居正,依我看来王安石和张居正两人都可算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他们会改革是因为他们都是宰辅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后来他们的制度会被抛弃也是因为他们只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才会人亡政息。”

    高攀龙说:“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确实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但既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要得到其他人的信任恐怕不容易,假如真有这样的事大家都会争着去做,也就轮不到王安石和张居正什么事了。他们的改革思想都是为了富国强民,但是要达到国富民强的效果必须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和感受到其好处,而其坏处当时就会让很多人感觉到,所以才会被大多数人反对。这就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害在利先的原因,刘大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呢?”

    刘宗周说:“这在于一个见识,今天下午赵大人跟我针对杨涟杨大人的奏报作了些分析,觉得可以在这几点上下工夫,假如真能做得好我们不但能得到皇上的支持,也能得到商家的拥护和百姓的支持。”

    高攀龙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原来刘大人和赵大人都已经有了结果,既然如此就说来听听,真说得对我亲自去向皇上讨旨意。”

    刘宗周说:“开始已经说过要改革就会遇到未见利先见害的情况,比如说杨大人提的哪个用女子代替男子做工的想法,这想法本身是好的但目前却做不了。真这样做了大明的劳动力不说增加一倍至少会增加一半,问题是这事涉及到组织问题、律法问题、风气问题等方方面面,周边环境和人为措施跟不上事情就办不成。可以这么说吧,就女子代替男子做工一事上不说十年二十年,至少三五年之内不要去考虑。”

    高攀龙说:“你说的这事我也想过而且白天我们也谈过,刘大人现在又提起是不是找到原因了?”

    刘宗周说:“是的,我认为其原因就是意愿二字,只要人们有意愿朝廷不需要使多大劲就会发动起人,如果百姓没有意愿就算叫人用鞭子去抽百姓做起事来也会出工不出力。而要获得百姓的意愿就必须主动出击知道百姓的需要,还要多跟他们交流和多向他们宣传,事先就掌握好百姓的喜好做起事来才会胸有成竹。”

    **星听了点头道:“刘大人说意愿这话我很是认可,江湖中人常说一句话叫‘为朋友两肋插刀’,以此来表明自己重情义。但是如果**两刀的人不是别人而正是他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成了为利益插朋友两刀,那这时候朋友间就没有情义了。都是把刀插在人身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呢?还是因为刘大人说的意愿两字,为朋友挡刀是意愿挨两刀无所谓还能增加友情,被朋友插两刀那就伤友情了。”

    高攀龙想了想说:“今天我们感到为难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府县分工的事,第二件是找人代表百姓的事,第三件本来没有后来议出来的就是各地的监政官太清闲的事。其它跟宫里有关的事我们不多操心,事关军务的也不去犯忌讳,就说说这三件事该怎么办吧。”

    刘宗周说:“府县分工就是让州里和县里分管农业和工业,如此一来就不用那么多人相当于府县的配合,节约人力也节约时间还能加强管理。农业方面前两年在皇上的亲自关注下已经规定得很死,没有人会在农田上面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时候让县里专管是遵循就近原则,既方便收税粮也方便百姓有事找人帮助。工业上的事是利润最高的,因为现在开矿开工场还属于朝廷在鼓励,很多有钱人都在工业上大展拳脚获取利益,由州里来管方便县与县之间的协调。”

    高攀龙笑道:“这话白天也说过,问题是哪些工业该州里管哪些该县里管还没个区分,总不能一两个人的小匠铺也要州里管吧?说是管理只是说税收和规模还有品种方面作些规定和监督,并不是说要把全州的所有工场和矿山都搬到一块。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州里怎么及时到县里甚至山上行使管理权呢?”

    刘宗周说:“开始我也没想明白,后来赵大人告诉我干脆在府县分工的同时再加一个省,就是县、府、省三级分工,分别管农业、工业和商业,这样一来不但府县分工的事解决了还解决了新修公路没多少人交钱过的事。县里管农业、州里管工业、省里管商业,真要这样做就成了分层管理而且是配合得非常圆满的分工。”

    高攀龙眯上眼睛想了想说:“你们商议的这办法我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但我可以支持这样做,先找个地方试点然后逐步推广,最重要的是像刘大人说的那样要百姓、商人、大户、官员等各色人等有意愿。我现在有些奇怪的是这些都是些好办法,怎么会跟东林书院的宗旨有关?难道说这样做会分皇上的权还是得到商人和百姓的支持?两位可要知道做这些事离不开官员,而官员做任何事都是代表皇上的。”

    **星笑了下说:“高老弟成天在京中坐着恐怕不知道现在的现状,皇上用一个大铁公司把南北几家大商户都拉拢在一起,但是其他商户对这些占了好处的商家可是有意见得很。假如由各省的省府来管理全省的商业,那么这些没有在大铁公司得到好处的人肯定会趋之若鹜到来。两京十三省的巡抚和总督有一多半是我东林书院的人,他们掌握全国的商业管理也可以保护大明的商业,皇上秉承了太祖的传统不喜商人限制利润,我记得高老弟是赞同商业兴盛的。”

    高攀龙说:“皇帝看似什么都不想管,但是对军人和商人还有百姓这三者是很上心的,我们真要这么做恐怕瞒不过皇上,到时候皇上问起来又怎么说?”

    刘宗周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阴谋而是阳谋,可以先上书说让各省省府管理各省的商业,如果皇上有气魄完全可以把所有商人都统管到大铁公司名下,如果皇上不想多事我们这样做也算是个补充。说实在话我也觉得两成利润封顶对商人有些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假如不对我们也可以弥补皇上的过失。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跟皇上过不去或者作对,只是想在为大明的安危作想的同时完成顾先生等几位先生的愿望。”

    高攀龙想了想说:“这事就这么说好,明天先给信王说一声看信王是什么意思,下一个问题就是寻找代表的事,你们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星说:“一个办法一个字,就是选!代表百姓的人应该是一个百姓满意的人,这个代表不能是谁去指派而必须是百姓自己选择,就像开始刘大人说的那样要有意愿。”

    刘宗周也说道:“这种选还不能像朝廷选官廷推那样走过场,必须是百姓真心选择,不是真心选择的人没有资格做百姓的代表。我记得博学院中那几个泰西人说过,他们在好多年前就有个什么五百**会,这五百人都是民众选出来而不是由官员指派的。”

    高攀龙笑道:“我作一个推断,假如真是选代表这事做成了,下一步是不是该选官了?现在官员的任免和监督都是我们说了算,真要在任免所有官员时都要人投票,是不是也会影响办事效率?再说了按钱一本钱先生的意思要公天下以选辅臣,现在朝廷没有内阁所谓辅臣要算是信王和叶向高等人,难道还要对信王说让他让位置选人来做不成?”

    刘宗周想了想说:“高大人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不过真到那时候选官还是选辅臣都不是不可能,真到那时候信王也可以参加选举,以信王的能力和威望可能还是会当选的。”

    高攀龙问:“第一次选举可能还是信王当选,但假如过两年有人比信王更得人心,到时候该怎么办?”

302 东林私心(下)

    选举这东西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只要是大家作主很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局面的事,不要说出现比预定人选强的人,就算出现个能力差点但人缘好的人,把预定的人选掉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有人私下给来选举的人一些好处,那么很可能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会让能力强的人靠边站。高攀龙的话看似有些杞人忧天,现在还在说选代表还没有说到选官选辅臣,他就已经在担心今后的事了,不过早预谋比临时措手不及好。

    **星这时候说:“高老弟的担心太远了点,但是今后由百姓直接选官也是必须的,因为百姓也喜欢一个自己喜欢的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州官去上任,一下轿就发现当地百姓打了幅横幅欢迎他,上面写着‘全州百姓都庆贺,灾星送去福星来。’这个州官见了大喜就问这是谁写的他要重重有赏,谁知道打横幅的人想了半天没想起来,最后说这横幅好多年前就有,每次送旧迎新都用它,还有人认真地对这位上任的州官说,说下一任来了也用这横幅。”

    刘宗周笑了两声又低声说道:“这故事听起来有点可笑,但细细一想心中却满不是滋味,说明这个州好几任州官都不能让当地的百姓满意,来的时候百姓都盼望着来个福星,其实每一任都是灾星,不知道是百姓的不幸还是官员的悲哀!”

    高攀龙说:“一个官员的能力还有他是否有爱民之心,确实跟他治下的百姓是否能过上好日子有莫大关系,但是选出来的官就一定有能力吗?选出来的人可能会说一些讨好人的话,但会讨好人不一定能做好事吧?”

    刘宗周说:“这话我跟皇上曾经谈论过两回,但是没有什么结果,因为人是会变的谁也不敢保证谁就一定有能力,只能看优劣的多少来评判。由少数人或者极个别人任命的官员他有两点劣势,一是不一定能够胜任,另一个是这个人因为是少数人任命的,处于饮水思源的心理他只会听给他官位之人的话,而不会去管百姓的利益。由百姓选出来的人也许还是不一定能够胜任,但他们的官位是百姓给的所以会更多去倾听百姓的声音。”

    高攀龙想了想问道:“刘大人的意思是两相比较还是比较倾向于由百姓来选官?但是正如你说的那样就算百姓选出来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胜任,跟上级任命的官员两相一比较确实要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属于五十步笑一百步。”

    刘宗周说:“那依高大人的意思怎么才能确保所有官员都能够胜任呢?”

    高攀龙说:“其实皇上早就看出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把原来走马观花到处巡视的巡按御史派到各县去当专职县监,原来御史人不够还把翰林院和国子监中一些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派出去,到后来还把那些候补官员都派出去,加上起复了一批已经离官居家的人才勉强够。辅政官员出主意施政官员做决断监政官员把握方向,这是皇上定下来的也有一些可行性,假以时日应该能够确保各地官员都能把事情做好。”

    刘宗周说:“就算如此,两相一比较还是选出来的官要好些,讨好上级和讨好下级哪个好不用我说,高大人原来的思想就是民与官相左时应该从民,难道现在你的思想有了变化?”

    高攀龙叹了口气说:“不是我有什么变化,而是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我的心中永远认为百姓是第一位的。问题是现在的情况跟你们说的一样,就是一切都建立在皇帝的威望上面在,如果我们在还没有得到其它势力的强力支持之前就要削弱皇帝的权威,到最后很可能皇帝也不支持我们满朝大臣和百姓也反对。人做事要发力总要站在一个坚固的地方才好借力发力吧?悬在半空中从哪里借力又怎么发力呢?”

    听到这里**星笑眯眯地说:“这正是第三件事,就是监政官太清闲的事。开始已经说了先选代表后选官,我们一步一步来先让皇上同意这样做,以我对皇上这么两三年的观察了解皇上应该会同意选代表。到时候一旦皇上有了不对的意见,我们随时可以停下来,只有他没有说选代表不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提出选举官员。当然这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多年以后的事现在就起纷争,先说监政官的事。”

    高攀龙说:“所谓监政就是只在一旁监督施政官的言行,让他们平时的行为跟他们刚上任时的豪言壮语相符合,到了特殊情况下出面处理特殊事务。就好比一个人要上梯子需要另外一个人帮他扶梯子指方向,遇到梯子要倒了还要负责把梯子扶住不让倒,这施政官就是上梯子做事的人,监政官就是扶梯子避免其倒下来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监政官就是动动嘴看看方向平时没事关键时刻起作用的人,这样的人清闲一点不好吗?真要他们成天忙我们又该睡不着了。”

    **星说:“开始已经说了监政官都是从都察院出去的人,其中很多都是我东林书院的青年俊杰,他们在全国各地监督政务,正好可以跟当地百姓建立起一种信任,而不是每天喝清茶下棋过日子。高老弟想想看,如果真是这些监政官都能够跟百姓建立起一种信任,能够即使了解到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到时候处理起特殊事物是不是也会从容不迫处理得得心应手呢?”

    高攀龙想了想说:“开始是商人现在是百姓,皇上虽然不管事但对军人、商人还有百姓这三者比较敏感的,三个敏感之处我们去碰两处,是不是太胆大妄为了点?就算我们能够找到一个皇上无法拒绝的理由这么做,那么又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百姓的信任?”

    **星说:“开始已经说过,我们不是要跟皇上作对也不是要蒙蔽皇上,只是想在做对国家有利之事的同时实行我东林书院的主张。皇帝正常时明白但他一生起病来就不明白,这个皇帝明白他百年后另外一个人坐上皇位就不见得明白,还是那句话不能学习王安石和张居正,不能把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个人威望上。至于说找什么理由去获得百姓的信任,我想到皇上提出过也实行过但现在很少有人继续实行的东西,就是平等对话。”

    刘宗周也点头说道:“平等对话就是对话双方不论身份和地位,也不论学识和财富共同坐下来以平等的身份对话,用皇上的话说就是在这地方只看谁说得有道理不看这话是谁说的。假如监政官平时没事时能够跟百姓开展平等对话,那么百姓有了什么想不通或者不明白的事都可以去找他,久而久之自然会对他产生亲近感和信任,高大人如果怕皇上疑惑忌讳我们是在拉拢百姓,我们可以先说出来得到皇上许可再做。”

    高攀龙问:“那些监政官都是六品官,连七品官都不允许轻易下乡扰民,六品官跟普通百姓平等坐在一起朝廷会不会觉得有失体统?而且那些翰林们会不会觉得跟普通百姓坐到一起丢面子?还有就是一个县里少则三万多则十万八万人,就算一个县平均五万人每天要解决问题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监政官跟这么多人平等对话恐怕不吃不睡也忙不过来吧?”

    刘宗周摇头说:“皇上一开始跟六品七品官坐一起商议军国大事的时候,好多人最早都觉得惶恐不安,到后来习惯了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皇上那么做都不觉得丢面子难道那些人比皇上金贵?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