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宗周这时候说:“皇上,假如真是经常对百姓进行欺骗,那么长此下去百姓不是对官员们会渐渐失去信任了吗?”

    天启看着刘宗周说:“刘大人啊,别人可以说这话唯独你不能说,为什么官员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欺骗百姓呢?因为上下的利益还没有达成一致。至于说怎么让朝廷和百姓的利益做到上下一致,这可是你圣学院的主要研究内容。”

445 南北试验(下)

    刘宗周并没有因为天启的话感到不舒服,他说道:“皇上,臣也知道利益上没有让上下同时得到满足,是因为事先的谋划中就没有考虑到利益方面的上下一致,这正是臣今天要说明的事,也是试验中出现的一个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天启点头说:“上下不一致导致有一方吃亏,而且可以说吃亏的肯定是普通百姓,因为我们的官员都是从上到下一层层传达命令,就像开始说的那样无论大官小官没有哪一级官员敢于推翻从上到下传下来的命令。百姓吃了亏也只能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在权势逼迫下吃亏,另一个是在他人欺骗下吃亏,无论哪种都足以让百姓把官员看成恶霸和骗子,这对大明官员的形象树立不是一件好事。”

    天启跟刘宗周的话都说明了一件事,就是从理论上讲国家的利益和所有百姓的利益都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具体的情况中经常出现上下有对立的现象。当上下有了对立和矛盾需要一方让步时,绝对是百姓无条件让步,因为处理事情的官员是上级委派的而不是下级选任的。正是由于屁股决定了立场,端谁的碗替谁说话这一原因,所以所有官员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都会想办法让百姓退让,无论是威逼还是诱骗,只需要考虑目的不需要考虑手段。

    在国家利益与百姓利益产生矛盾时,千百年来都是百姓无条件退让,但是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普通百姓都跟统治者不一条心。对一个个新上任的官员人们可以一届一届打出“灾星退去福星来”的牌子,改朝换代也很少见到有百姓为了维护旧统治者而不惜生命,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无条件的服从和退让使百姓对官员没有亲近感,对国家没有认同感。现在民选官就是要激发百姓的自主意识,让百姓增加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所以百姓无条件退让这点一定要改变。

    刘宗周见天启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说道:“臣知道发生上下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真实了解到百姓的需求,我们现在制定一切制度都是听取下级官员的汇报,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当然,制定制度时没有考虑百姓的需要,那么制定出来的制度自然不会让百姓满意。根据这个推断臣想能不能让选出来的乡长既能传达上级的命令,又能总结一下百姓的需要,让他们将上级命令和百姓需要综合起来,从而达到上下一致的效果。”

    刘宗周的话让天启觉得很好笑,连旁边的高攀龙都有些忍不住,他的话只能存在于理论上而不可能具有运作可能。当上级的命令传达下来后,百姓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其实已经不重要,唯一的做法是配合着执行,其中没有让乡长听取百姓意见并综合的余地。

    见天启面露笑意但不说话,刘宗周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现实,他轻咳了一声说:“让乡长将县里的命令和百姓的需要想结合,这只是臣的一个想法,具体做起来不可能这样要求,可以变换一下达到这一目的。”

    天启奇怪地问:“不知道刘大人准备怎么变换?”

    刘宗周说:“以前每个县只有一个县令,在这个县做任何决定都由县令管,后来朝廷将流动巡视的巡按御史定为固定的县监,情况立即就有了一个大的变化。臣想乡里能不能也这样变成双人制,就是让乡老和乡长同时存在,乡长年轻力壮腿脚有劲可以让他主要传达上级命令,乡老德高望重可以专门用来听取意见。这样两个人一同做事可以兼顾上下之间的不同需要,同时也可以利用上以前那些乡老的经验和威望,毕竟存在这么多年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

    天启想了想说:“施政官员身边安一个贴身监督的监政官,各省各州各县实行了这么几年都说好,没人贪污了也没人刚愎自用了确实是一个好办法,现在乡上也仿照着学样子应该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的施政官和监政官其来历有所不同,就算任免官员的权力下放了,但施政官员都是上级任命并上报都察院的,监政官更是直接由都察院直接任命管理,你说的乡长和乡老都该怎么产生呢?”

    刘宗周说:“因为乡一级是皇上刚刚决定下行权力的最低一级,再往下就是各家族自己管理的村了,所以臣认为乡长和乡老都由百姓推选。两人不同之处只在于个人条件的要求不同,乡长的要求是年轻力壮脑子灵活听从县里的命令,香老的要求是德高望重能倾听下面百姓的需要。从产生方法来说乡长要管人只能有一个,乡老不需要黑着脸管人只需要听取意见,所以一两个都可以七八个也不算多,反正乡老又不用给俸银。”

    刘宗周这话让天启觉得有些道理,乡老就是地方各势力的代言人,以前有了事就由他们在一起评是非,假如他们评判的有人不服可以去县里打官司。这些乡老多是年纪大的老头,人老了经验丰富处理事情相对要公平一些,他们替县里挡下了不少的事情和麻烦,假如一个县里的几万人有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县令来处置,那还真会忙死个人,这就是刘宗周说的存在就有其道理的意思。

    增加一个九品乡长去掉一些没品乡老,表面上看样子能够帮县里减少不少事,但是因为乡长忙不过来没时间解决乡里的问题,一旦百姓闹出事来乡长又压制不住,那会产生更多的麻烦。现在让乡长和乡老并存,相当于在以往的格局上增加一个代表县里的乡长,以前那种横向意志的联合又添加了一个从上而下的力量,说不准真比以前那种单纯的商议式处理问题方式强。

    天启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什么不妥出来,于是对刘宗周和高攀龙说:“既然你们有这想法那就去推行吧,反正也不怕出现什么大问题,做得对我们归纳经验铺开推广,做错了我们总结教训及时改正,总有一天你们会做得尽善尽美。”

    天启的话让刘宗周很开心,高攀龙这时候问道:“皇上,臣心中还有个疑问,就算那些乡老能够接受百姓们的意见,并将其归纳总结并向上反应,那也是隔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事了。那么在当时县里的命令就不被百姓所认同,这时候又该怎么办?是主要让乡长强行推行还是主要让乡老劝告呢?”

    天启看了高攀龙一眼笑道:“高大人说得不爽快,你该问主要该用骗还是用强才对,这个话我们开始就商议过就没必要再改口,只要没有人造反就不能用强只能骗。当时就让县里的命令和百姓的需要一样那不现实,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能让百姓在同一件事上不满意第二次,只有这样骗起人来才会有底气,在被百姓戳穿时才不会哑口无言。”

    高攀龙说:“骗人自然会有暴露的时候,皇上的意思是被人戳穿还能说什么吗?”

    天启说:“当然,只要你不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第二次骗人,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已经讨论过你的要求,并且在这一事上作了很大的让步。可以这么说吧,在现在的情况下不会骗人的官员不是合格的官员,在同一事件上骗百姓骗两次的官员是不称职的官员。”

    等高攀龙和刘宗周离开后,天启继续看钱谦益写的文章,文中说起现在大明的官员越来越多,而且多是管理同一事务上的人,这篇文章明显是指这两年增加的监政和辅政官。看了钱谦益的文章天启有些奇怪,觉得钱谦益这样说明显是不注意自己的立场,这话其他人说得唯独钱谦益说不得,因为他是信王的老师。

    一个人做事说话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没有目的就无原则乱说话的人也有,但是那样喜欢信口开河的狂人绝对不可能当上朝中大臣。像史前传说中洗耳不听亡国音的许由,还有三国时裸衣骂曹操的弥衡,应该说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但是都因为其太狂妄而没有得到重用。钱谦益不是狂妄的人,相反据天启所知钱谦益还是一个很机灵活络的人,他之所以会站出来对实行了几年的辅政监政制度有看法,而且还得到了圣学院的同意并放行刊登,肯定有他一定的道理。

    天启想了想让一个小太监去通知钱谦益,让他第二天来宫里说明一下他的文章,在政务院中的几个年轻人中,天启对钱谦益、黄尊素、周延儒等年轻人都很看重,他不愿意他看重的这些年轻人中出现一个轻薄狂妄的人。

    第二天上午钱谦益来到了乾清宫,天启在后书房里接见了他,时已经十月里天气已经很冷,大家都穿上了厚棉袄御寒,钱谦益虽然也穿得厚但人很精神,可见他对自己言行的解释作了一定的准备。

    天启让钱谦益坐下后没有问报纸上文章的事,他首先问道:“现在南北两京都在试验民选官一事,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446 群思独行(上)

    钱谦益头一天就接到通知,知道天启对他在报纸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有误会,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谁知道见了面时天启居然问起了另外的问题。好在钱谦益这一阵也在关心民选官一事没有闲着,立即回答道:“臣认为此事必成!”

    天启听了这话有些奇怪了,心道我都没有绝对的把握,除了几个书呆子很多人也对此事心怀疑虑,你倒说得这么斩钉截铁,好像你老钱不是书呆子型的人啊。

    心里这么想口了问道:“为什么你认为此事必成呢?”

    钱谦益说:“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臣这么多年还没见皇上要推行什么而不成功的。”

    真是个会说话的好孩子!天启听了这个回答心中对钱谦益的好感顿时增加了不少,心道此人的话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是也说的是实情。从最早的拆分内阁为军务院和政务院,后来的吏部和都察院合并,哪一样不是在受到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搞成的?至于说其的就更多了,什么经济审察、南北移民、新型农庄、监政制度、辅政制度等等等等,虽不说都做得十全十美但都做得有一定效果,小钱因为信任我而说事情必成也算是有眼光。

    天启想起钱谦益也是个东林党,于是问道:“刘宗周刘大人曾经说过民选官一事可以从上而下进行,也就是先从朝廷中的大员开始选起走,由下级官员选举上级官员,你怎么看这事?”

    钱谦益不慌不忙地说:“臣也听刘大人这样说过,刘大人的意思是朝廷涉及的人少,怎么做也就几十上百人,地方上的人太多牵涉到千千万万,应该就少不就多避免影响太大。不过臣不赞同刘大人的话,朝中官员虽然少但是都是大明的栋梁,哪一点出了错都会影响一大片。地方上牵涉到的人虽然多但是不一定要全面铺开,先找几处做试点就算一时没做好也没有什么关系。”

    天启点头说:“你的看法是对的,但是地方上做试点再怎么做也比京里官员做试点多,岂不是会增加更多的事务?”

    钱谦益说:“在地方上做试点就算事务再多也累的是臣下,为君主分劳是臣下的职责,但是在京里做试点劳累的是皇上,其他人因为避嫌想帮忙也怕人说闲话而只能作壁上观。皇上日理万机本来很劳累了,再给皇上添麻烦就是臣子的失职,两相比较之下所以臣还是认为在地方上搞试点要好些。”

    钱谦益的这番话虽然是在维护天启,但天启听了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心道老子本来就已经把什么事都丢出去了,你现在还说我日理万机不方便再添麻烦,你还不如干脆说我懒好了。想到此人把难听话说得如此好听,于是说道:“民为国之本,假如在地方上因为政策失误引起百姓的不满,那么又该如何?”

    钱谦益说:“如果是以前确实应该有此担心,以前百姓已经非常困苦艰难,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不在少数,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民变,安抚尚且来不及怎么能够随意折腾他们呢?但是现在不一样,皇上经过几年的努力让大户退田不得再兼并土地,百姓无论是自买还是租做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就成了百姓生活的凭借也是一种牵挂,人有了放不下的东西要做什么事时都会考虑再三的。”

    天启点头说:“这话说得对,就像一个衣不蔽体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汉,惹急眼了动不动就会跟人拼命,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也不怕再失去什么。假如一个人有了几分薄产,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让他随时去跟人拼命他就会掂量一番看值得不值得。但是话虽然如此说,你怎么就敢肯定在地方上折腾不会触及百姓的底线呢?”

    钱谦益说:“皇上这是在考臣了,这次在京郊各县的试验中臣在政务院也随时听闻其经过,无论怎么动大铁公司都对该县的粮食和税银监管得很紧,只要钱粮不出问题百姓的吃穿服役等利益就不会受到损害,自然也不会触及底线使其挺而走险。”

    天启问:“你怎么看大铁公司的作用?”

    钱谦益说:“其实大铁公司在地方上运作事务时很多也用的是当地官府,最多就是加派了一些锦衣卫来监督,让所有人循规蹈矩不敢乱来。臣原来也奇怪为什么同样的人名义不同做的事就不一个效果,后来才发现以当地官府的名义做事时要灵活些,以大铁公司的名义做事时要刻板一些。不是说灵活不如刻板好,而是因为刻板的人和制度更能让百姓感受到公平,从而得到百姓的信任。”

    天启略感兴趣地问道:“这事朕倒没有多听闻,你见到什么具体的事有此言论?”

    钱谦益说:“比如说卖种子和收粮食,官府做事一般都委托商人卖种子,也派衙役去各地收粮食,但是商人卖的种子很多以次充好百姓有苦难言。征收粮食的时候大斗进小斗出,就算一样的量斗平斗尖斗的花样也是盘剥百姓的常用手段。大铁公司就不一样,卖种子的时候就说明了跟收成相联系,收获粮食的时候都不是自己人收自己人的,打下粮食先留够口粮然后才说租税,然后剩下的部分才几家按比例分,进出的斗也都用平斗大家都觉得公平。”

    天启问:“自己人不收自己的庄稼,难道那些锦衣卫还会帮百姓收割粮食?”

    钱谦益说:“那哪能呢,都是各家出钱然后官府征招人来一起收割,这样做能保证短时间内收割完粮食不误农时,自己出钱自己挣也避免换工时不好算帐。就算有人不愿意辛苦也可以花钱,最多就是他出的那份钱他挣不回来而已,其实不仅仅是在收割粮食上,在兴修水利上也是各自出钱统一派工完成的,跟以前那种服役白干的情况不一样。”

    天启问:“收割粮食和兴修水利是怎么出钱的?还是以往那种按家里人丁派工的方式吗?”

    钱谦益说:“大铁公司没有按人而是按田算,就算一个人家里家里有十口人只要他没有田就不用出钱。”

    天启有些不解地问:“如此说来地主岂不是很吃亏?他们就那么心甘情愿出份子钱收粮食和修河道?”

    钱谦益说:“地主也不傻,他们在地租里就把租金加进去了,只不过得先满足租户的口粮,这是皇上你定下的没有人敢反对,加上常青树公司提供的新种子绝对增加产量,地主也不担心保证了租户口粮他们血本无归。至于说出修河的份子钱时他们是不是心甘情愿臣就不知道了,只是听说地主交钱时都很踊跃,有的甚至要多交一些。”

    天启听到这里更感到奇怪了,让人交钱修河道水库等基础设施,对这种投入大产出少的事很多人都不那么心甘情愿,虽然说大江大河是由朝廷拨款,但是地方上出工那是跑不了的。小河小水库的修缮那肯定是地方上出钱,地主们踊跃出钱就比较夸张了还有的会多交,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天启问道:“怎么个踊跃和多交呢?是不是你故意如此说让朕高兴高兴?我大明还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地主?”

    钱谦益说:“皇上误会了,地主都是用地求财的人,属于从别人口里夺食让自己富贵的那种人,可以说跟商人比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为富不仁,怎么会深明大义呢?他们之所以踊跃交钱还要多交,是因为锦衣卫有个规矩叫按钱定田,就是说谁家交了多少份子钱谁家就该有多少土地,假如有个地主有一百亩地只交了八十亩的钱,他马上就会失去这二十亩,这二十亩被没收的田就成了官田,五年之内的租金都归锦衣卫得,所以锦衣卫盯得很紧。”

    天启还真没想到这帮人还有如此坏招,他只是让他们去全国各地监督各方势力兼配合大铁公司做事,没想到这些人还有这一手。难怪几年了也没有人叫苦想调动,原来他们在地方上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老婆孩子都可以接过去一起住,平时没事就是看着别人什么时候犯错误,伸张正义的同时还能捞取实惠,确实是一个美差。

    天启说:“锦衣卫原来人数也不多,后来居然高达七八万之数,让他们去各地监督各地的势力还有配合大铁公司也算是人尽其用,地主怕算错少交了钱失去土地,多交钱的事就可以理解叫有备无患。这些人都是有战功的人朕也不好随意处分,不过只要他们做了违法之事朕也不会任由他们胡来,天下大不过一个理字,真觉得受了委屈也可以跟他们讲理啊,你们如果听到有滋扰地方的事要立即禀报。”

    钱谦益心道除了你这个皇帝谁敢跟那些见官大一级的锦衣卫讲道理?就算一时讲赢了但后患无穷啊!心里这么想嘴里却回答道:“臣一定不负皇上信任,无论是谁只要他违反国法臣一定举报。”

447 群思独行(中)

    钱谦益今天的回话还是比较让天启满意的,在一些天启不知道的具体事务上作了解释,在解释的同时又不留痕迹地夸赞了天启几句,更难得的是都夸在点子上,这样做就算想不满意都不成了。

    但满意归满意天启也没有忘记今天找钱谦益来的真正目的,他拿出报纸说:“看你写的这篇文章中现在说很多事情都不合理,往往只有一件事但实际上却是由很多官员在管理,你是不是对朕的辅政制度有不同看法?”

    钱谦益知道天启叫他来的目的,昨晚就想好了对策作了细致准备,见天启问到这事上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现在不敢对这一制度有不同看法,因为这一制度已经实行了好几年,就算有不同看法也该以前提出来,现在提不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吗?臣的这篇文章只是臣一点小建议,目的是让辅政制度更加完善适用。”

    钱谦益的这话实际上是有不同看法的另一种说法,假如真很完美了还需要你来完善?说需要完善就说明本身有缺陷,没有缺陷你还要花力气去完善那叫画蛇添足。天启当然明白钱谦益的意思,想了想问道:“你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事?没关系有什么你就说吧。”

    钱谦益说:“臣也是这次在了解民选官一事时偶然发现的,臣发现一个县里出了事的时候互相爱推诿,解决问题的速度变得很慢,经常出现一有事就开会商议的现象哪怕是小事,臣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臣以为这是个别现象不足为凭又在其它县了解了一下,发现其它县也多有这类事发生,这才引起重视写了这篇文章。”

    天启问:“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钱谦益说:“就是因为官多了,以前一个县令管全面大事小事都由他说了算,经常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加上地方上的乡老帮忙处理低一级的事端纠纷,一个县令只要不是运气太背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清闲的。现在一个县里多了一个监政官和几个辅政官,人多了反而做事的变少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龙王多了不治水的意思吧。”

    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独断专行,人多了就要权衡利弊开会商议征求各方的意见,虽然lang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大幅度减少了冤案和处理不公的现象,因此还是人多一点好。问题是开会商议只在于大事处理上,芝麻小事也要开会商议确实就太过,真要成了习惯那么遇到急事又该怎么办呢?

    天启问道:“不是有分工吗?监政官管意外的事施政官按自己的规划做事,辅政官员协助施政官员,难道他们忘了朕的本来意思了吗?”

    钱谦益说:“他们当然不会忘记,正因为他们记得很清楚才会出现这种事,比如说出现一件特殊事务,作为施政官员的县令不敢管,怕自己伸手去管不符合规矩因为这事不是规划中的事。而县监也不想管,县监的理由是自己的职责是监督县令,只要不是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他都不该管。那些辅政官员更是有道理,他们说他们的职责是出主意不是出头,特殊事务就是无章可循他们也提不出好办法。”

    天启听了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