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体仁上了心。温体仁这么做一是看东林党人的反应,二来也看天启的反应,从他的角度来看还真希望那两个监生把事情闹大些。真要事情闹大了东林党人跟着闹起来,可以让天启对东林党增加戒心,如果闹大后天启不斥责他,那就说明天启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许。

    其实刘宗周和高攀龙等人也不是看不到这一点,高攀龙之所以叫别声张是为了避免被人借此说事,无论温、周两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不应该把事情闹大。信王也不是没看到,他为了宽高攀龙等人的心,特别对刘宗周的能力论增加了一点。刘宗周说官员的能力应该用上下一致和言行一致来衡量,信王加了一句忠诚才是最大的能力,所有有个十年苦读经历的进士,其忠诚是不容质疑的,这话让高攀龙和刘宗周等人非常高兴。

485 该当离去(上)

    温体仁是有意将那份笔录让别人看见的,但是他又偏偏给人一种无心之失的样子,谁都有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何况他还算不上做错事,只能算是一种疏忽。他的本意是试探一下东林党人还有天启的态度,谁知道东林党人没有大事声张,天启这边也没有什么动静,温体人心中奇怪决定再试一试。

    温体仁心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自己这钦差也就算完成了任务可以交旨了,于是将他跟周延儒这一阵的调查报告归纳了一下呈了上去。当然他对不小心引起的博学院中的纠纷作了检讨,说自己一时疏忽引起了不必要的争论,今后一定会注意请皇上和诸大臣原谅。作为礼部尚书能够有这个态度,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再说他有什么不对,心理比较健康为人比较善良的人还会夸奖温尚书虚怀若谷当得起宰相肚量。

    别人不说什么不代表天启不说什么,他看了后当场就派了一些内卫去调查,看看温体仁所说是否属实。当然天启对那些什么学阀不学阀的扯皮事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事谁爱管谁管去,他比较重视的是温体仁轻描淡写提及的倪元璐办学校的事。年初时倪元璐跟孙传庭奉旨办军校,各大军区都派了中级将领来培训学习,温体仁这次跟周延儒是去调查教育方面的问题,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军校的情况。

    温体仁在报告中说倪元璐办的军校在平常时间教学员打枪放炮等军事知识,课余时间还教一些不识字的军官认字,民间也可以办一些这样的学校,一边教授专业知识一边传授文化知识,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很多人来学习。天启对办这种学校的事不是很关心,他想的是这种事最多由监政院商议一下就可以,自己没必要多管闲事,天启最关心的是倪元璐怎么可能教那些军官打枪放炮呢?

    倪元璐最早就有想法说把新型的子母炮和子母枪通过学校推广开,天启出于稳定的考虑没有同意,现在听温体仁说倪元璐在教人放炮,天启想倪元璐肯定不可能仅仅只教一教老式大炮的使用。一来老式大炮大家都会没有必要教,二来天启也知道一般人都要好为人师的毛病还有显摆心理,有好东西不让人看到并羡慕,是个人他都会心痒得难受,晚上还会辗转反侧睡不着。

    内卫奉命去一调查,发现倪元璐确实没有教授新型大炮的使用,只是把来学习的军官们集中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总结使用火枪火炮的经验,把大家的经验集中在一起并总结成理论,是倪元璐跟茅元仪他们商议的结果。不过为了让学员们心里有个向上看的想法,倪元璐也把新型大炮推出来给大家展示了一下,一是给这些土包子展示一下洋玩艺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不要局限于老经验和老思维,二来也有天启猜的那种显摆心理,让这些人能够看自己时有点神秘感。

    人们对不知情的东西总有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慢慢会转移到带有这种神秘东西的人身上,倪元璐在展示了新型大炮后很是被大家高看了一阵,让他的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种跟虚荣心有关的满足感没有多久,就随着内卫的调查而荡然无存了,倪元璐心中发慌本想跟天启解释一下,谁知道听说天启好像生病了。倪元璐知道一个人生病后就会有些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脾气突然变坏,别一不小心被天启痛骂一顿或者拖出去打那就有些划不来。

    倪元璐急中生智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孙承宗,于是连夜上门拜见并诉说原委,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还有担心都说了一遍,然后夸奖孙承宗德高望重深受天启尊重,让孙承宗去替他给天启解释一下。孙承宗听了倪元璐的话后抹不开情面同意去给天启解释,当然他不是直端端的只去帮倪元璐说情,而是借着探病的由头求见。

    天启这一阵正感觉无聊,每天睡不着一天当两天用,任他是谁时间长了也受不了,谈敬和王体乾还有杨公春他们三个轮换着陪天启,当然也找了好多人三班倒着给天启演戏、下棋还有搓麻将。听说孙承宗求见天启立即叫人请孙承宗进来,心里想着正好问问军务方面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带着人马到处去转一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承宗进来后先是问了两句天启的病情,然后就开始说道:“皇上,军校里倪元璐向学员展示新型大炮的事倪元璐已经给臣说起过,他解释说他只是让那些军官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并没有让他们接触到,更不会泄露不该泄露的秘密。其实臣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不愿意推广这些新武器,前一阵郑芝龙来报说在福建沿海打退了红毛人的一次进攻,虽然依托岸防工事取得了胜利,但是损失也非常大。”

    孙承宗虽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天启知道孙承宗在埋怨自己不把新型大炮装到船上去,依托岸防工事都付出了很大的损失才惨胜,如果是在茫茫大海上明军肯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天启低头想了想说:“先生可能不知道,外敌再厉害只要我们守得住就不怕他们,大海之大难以形容也有不可预料的风险,我们没有必要用自己所短去碰别人所长。那些洋人不远万里来到大明,他们就算想战也是想速战速决不想久拖,我们现在还不是对手要认清现实不冲动。现在我们的战术就是他来我们就退依托岸防工事打击他,他退走想经营台湾我们就派人去骚扰不让他们舒服,等我们发展起来那些红毛鬼迟早会滚回老家去。”

    孙承宗说:“皇上跟人拼发展这条路是对的,但是为什么不一边发展一边用新型武器去开疆拓土呢?”

    天启说:“秦良玉、马世龙、张静安他们不都是在边境上替大明开疆拓土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慢大家发觉不到而已。向外部开拓慢一点不要紧,内部要稳定行事因为最大的隐患是我们的内部,中国最强的两个朝代是汉和唐,他们都是被内部分裂力量灭了的,现在大明的底子很弱不能允许有一个权臣出现,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威力大的武器就有可能成为权臣和军阀,那时候我们会后悔莫及的。”

    见天启说起权臣和军阀,孙承宗就不好意思再说了,就算天启不是说的他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天启知道孙承宗的顾忌,想了想对孙承宗说:“先生可能不知道,现在大明的军队里左良玉的车炮营算是威力最大的了,这也是我不想扩大车炮营规模的原因。据车炮营的监军说说左良玉有时候在军队里有意树立个人威信,奖惩将士也不按条例来而是随心所欲,这是一个不好的苗头。”

    孙承宗一听一惊,问道:“皇上是说左良玉有不臣之心?”

    天启摇头说:“不臣之心估计他现在还没有,不过随意奖惩将士就容易造成将士们不认制度只认人的习惯,真到了车炮营都成了左家军,他再把车炮营扩充成三万五万的时候,大明谁能够挡得住他?”

    孙承宗想了想说:“左良玉也是有能力的人,干脆把他的兵力一分为二分出一半去宁夏城,既可算是对他的警告也是对草原上的一种防备。”

    天启点头说:“这也是我想跟先生说的事,据说皇太极跟林丹汗互相打了这么久,两人现在是各有损伤谁也奈何不了谁。皇太极的长处是兵强马壮人心齐,林丹汗得到了西蒙古也就是瓦喇部的帮助,谁的补给线拉得长谁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据说他们有几次都对宁夏城虎视眈眈,想着进长城来抢些东西就地补充,还好马世龙和洪承畴配合默契调度得当,皇太极他们才无机可趁。”

    孙承宗问:“皇上的意思是要趁机收拾了他们中的某一个?”

    天启问:“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跟他们交手有没有胜算?”

    孙承宗想了想说:“以目前明军的装备和训练,如果是我们只专于防守的话,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也进不了长城。但是要说在草原上争胜,就算只面对其中一个也没有绝对把握,除非皇上解除禁令将所有新型装备都大力推广开。”

    天启摇头说:“我的儿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能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时,到时候由他们去推广要好得多,况且我现在也没有要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打垮的意思。经过这么多年的你来我往,我发现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只站在汉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而没有考虑草原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孙承宗眨了眨眼睛没明白过来,心道你是大明的皇帝不替大明百姓考虑,难道还要站在异族立场上去考虑他们的感受不成?

    也许是知道孙承宗的想法,天启说道:“我认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他们和他们的祖先都是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他们也是黄皮肤黑眼睛跟那些金法碧眼全身白皮的洋人不一样。只要他们没有分裂着投靠泰西人或者倭国的想法,无论他们今后想怎么样都可以商量。”

    孙承宗问:“皇上是准备向他们说点什么?”

    天启说:“我想给他们都去一封信,告诉他们大明的土地很宽广,长城外的草原也很辽阔。假如他们和平相处的话我大明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就是可以学喀喇沁部一样归顺我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份子。当然他们也可以保持现状互相争斗不休,也可以跟我大明军队过一过招,只要不想着独立建国什么的,一切都好商量。”

    孙承宗心道这皇上是不是生病生傻了,怎么会写这样一封劝和信不像劝和信挑战书不像挑战书大东西出来?他想了想问道:“皇上是怎么想着要写这个给他们的?”

    天启说:“开始说到汉、唐两朝,这两朝之所以强大,武力强悍是一个方面,有包容心也是一个方面,我写这样一封信就想告诉他们战争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共同进步。我大明现在虽然不像大汉大唐那样强悍,但是也是有强大的武备和广阔的包容心,何去何从他们自己选择。”

486 该当离去(中)

    大明从朱元璋开国开始就对蒙古人没有好看法,就算是后来土木堡英宗被俘虏时,大明也没有对那些只会在草原上骑马挥刀的民族高看一眼,总认为他们是蛮夷要低人一等。从万历末开始女真人渐渐强大,明军吃了无数败仗后对女真人的勇力比较服气,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看不上这些人。现在大明的国力渐渐复苏,各个方面包括军事上也已经有了信心不再怕女真人,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天启反而要和平共处,这让孙承宗感到难以理解。

    孙承宗的想法是现在我们正是国力不断向上的时候,而蒙古人和女真人正在互相角力拼消耗,只要不是瞎子谁都明白时间在大明这边,只要大明内部不发生内乱,那两家分出胜负的时候就是大明统一草原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天启居然要写什么信,这确实有些不是时候,这挑战不像挑战劝和不像劝和的信怎么看也对大明没有一点好处。孙承宗仔细一想就认定这是天启生病把脑袋搞坏了的原因,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还有其它原因会导致这种结果。

    孙承宗的猜测有那么一些道理但是也不全对,天启这一阵确实因为生病了让他自己很担心,这也难怪换谁来得了这种天天清醒的毛病也害怕。天启自己寻思了好多天,想到这种情况不长久,明白自己不是要完蛋了就是要离开了,这算是一个预示和警告,因此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以便离开时没有什么遗憾。

    天启想对蒙古人和女真人写那么一封信,其实也是给这两方一个选择,他总觉得打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除非是迫不得已为了抵抗侵略。现在女真人和蒙古人打得不可开交,估计林丹汗和皇太极的脑子都不清醒,他们不清醒就让自己这个现在时时刻刻都无比清醒的人来提醒他们。其实世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当脑袋不清醒的时候就容易走绝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时候有人告诉你还有其他选择,说不准也就能冷静下来。

    见孙承宗答应得勉强,天启知道这位孙先生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想到就算孙承宗不理解关系也不是很大,所以也没有再说而是转移了话题问道:“我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最大的两个儿子是同一天出生的,小名叫冬瓜和西瓜,先生认为哪一个适合将来代替我坐天下?”

    孙承宗听了急忙说:“皇上还年轻怎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来?臣主管军务院无论如何也不好说这样的话。”

    天启说:“先生就不要当现在是君臣对话,就当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拉拉家常。比如说你家里你看重谁,将来让谁继承你的家业而让其他人分家另过,这样的话一般人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

    孙承宗笑道:“一般人如何跟皇家相比?何况一般人都是让长子继承家业,皇上的两位儿子都是同一天出生,也都被同时立为太子,这办法好像也用不了。立长这一条不能用就只能立贤,但是皇上的两位太子太小,小孩子只有几岁怎么看也看不出个一二三来,立贤这一条也无法用,这就有些难办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其母家的地位来定,但是据说皇上当年有意将两位太子混淆,其生母都不能辨别出来谁是谁,既然皇上都不愿意分清又如何要臣选出一个呢?”

    天启低声说道:“我也不是要难为先生,只是要先生答应我一件事给我一个保证。我开始已经说过,将来需要一个儿子去军队里掌管军队,这个在军队里掌管军队的人就是我的继承人。”

    孙承宗听得心头暗暗好笑,心道你这好端端的又不是得了不得了的病倒了床要托孤,一个年轻轻的人反而要我这老头子答应你将来怎么样的话,难道真是病得脑袋出问题了?

    当然见天启明确了继承人孙承宗也没有怠慢,而是慎重问道:“皇上让懂军事的人作为继承人也对,但是如果你的两个太子都对军事感兴趣或者都不感兴趣,那又该如何?臣已经快七十了按规定马上就要离开军务院去圣学院,皇上要臣答应你什么呢?”

    天启说:“我要先生答应就算先生离开了军务院,一旦发生大事也要运用你的影响力完成你的保证,如果你还没有离开那就更应该实现承诺。”

    见天启说得慎重,孙承宗说:“皇上的任何要求臣都会答应,只是不知道要臣做什么样的保证。”

    天启说:“以现在我和信王为例,我作为皇帝抓着军务不放,而把政务方面的事情都给信王去管,管军务的主要管的是国家的稳定和对外关系,还有就是特殊情况下的拨乱反正。而管政务的就一心求发展,多征询老臣的意见,多征询有技术技能的专业人士的意见,两人分工才是长治久安之策。我希望将来我的儿子也跟我和信王一样,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团结友爱,我要先生答应我关键时刻制止破坏这种规矩的人。”

    天启的意思就是今后的安排也应该跟现在一样,当皇帝的管军队和处理特殊事件,而管政务的皇子用好人才一心去管国家的发展,如果皇帝专权去全部管,孙承宗或者他的继任者就该劝戒。如果是管政务的其他皇子不安份反而盯着皇位不放,孙承宗就必须想办法让其打消不实际的念头。

    这是一个不轻松的活啊,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人都不好做,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给折进去,从历朝历代看来,顾命大臣能有好结果的屈指可数,大多时候都是被当做拦路石锄掉。孙承宗想了想说道:“皇上年纪还不大考虑这些还太早,假如是对制度的考虑其实皇上完全可以再添加一些人,让这些人来制约皇族怕是比用臣子来要更好。”

    天启想了想问:“先生是不是说其他皇亲?”

    孙承宗点头说:“是的,皇上想的是让管政务和管军务的皇子分开,各司其职的同时互相配合,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有两个人在治理国家,事实上也证明这样安排是合理的。这样做的最关键处是防止有人精力过于充沛要大权独揽,就需要一些人来制约他。皇亲劝戒不安分的人是家事无足轻重,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不妥出来,而且是众人对一人之制约也很正常。但是一个臣子有了制约皇帝的手段,就算他不做什么皇帝都会如芒刺背很不舒服,此臣子不是奸臣也是奸臣了。”

    孙承宗这话一说天启也感到有道理,一群皇亲劝戒一位是家事,就算有乱子也是小乱子而且是内部事务,哪怕是皇位上面换了人也影响不到国家大局。就像当年武宗死后由不是儿子的世宗继位,大臣们也没有谁说什么不妥来,假如是其他异姓有野心,恐怕还没有坐上去就激起一片大动静了。

    天启想了想问道:“依先生所说内部事务该内部处理,假如将来有事时有人不喜欢内部处理,而是要引入外部力量又该怎么办?”

    孙承宗说:“唐高宗李渊时就发生过这事,几个儿子争皇位结果最后李世民把两位兄长给宰了,假如当时李渊用皇上你这样的办法,就是让领兵的儿子当皇帝,其结果又会不一样。现在皇上这么做已经可以算是在不断完善规矩,假如还有人要破坏规矩,那也只有让臣这样的人来清除奸臣了。臣想无论是谁不安分有异心,只要没有的外援他也会变得讲道理些。”

    见孙承宗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天启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换了个话题问道:“先生知道这一阵的民选官一事吗?”

    孙承宗说:“偶尔听人说起过,说是皇上你的主意在搞试点,不知道现在搞得怎么样了,皇上对试验还满意吗?”

    天启说:“经过近一年的南北两地试验,我已经有了一些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开始想的是民选官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服气,只有上下人等对官员的任命都服气了,这个官员才好开展工作。得到上下一致认可的官员也会得到上下一致的制约,只有这样他才会在施政时考虑到上下双方的利益,而上下都满意是一个官员办事的最好结果。”

    孙承宗听了天启的话一时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官员要做到上下都满意这话是不错,但是怎么会做得到上下都满意呢?一个家长给家里人分东西时都会因为不留意分得不均而闹矛盾,上级和下级本身地位就不公平,上级和下级分公平了上级就会觉得吃了亏,怎么可能都满意呢?

    孙承宗问道:“臣听人说是杨涟和钱谦益他们在试验,皇上现在如此满意难道是他们觉得也很满意?这两人就没有提出什么不妥出来吗?”

    天启说:“怎么没有?杨涟和钱谦益他们都提了不少意见,就是前一阵上书也提有不少困难。”

    别人提了不少困难而天启还觉得很满意,这就让孙承宗很无语了,他想了想说:“臣虽然不问政务但是也能听明白一些,皇上能不能仔细说说让臣给你把把关,莫让那些书呆子给哄骗了。”

487 该当离去(下)

    天启对孙承宗是非常信任的,因为他知道孙承宗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身上没有多少迂腐气息,有见识知道变通而且有时候也不拒绝耍些小手段。新一辈的人物里的钱谦益有点孙承宗的影子,但是相比起孙承宗来钱谦益缺少点挥洒自如的气质,这也许就是阅历和见识不够造成的差异吧。

    见孙承宗说要替自己把一把关,天启就将这多半年的民选官经过说了一遍,这其中包括了几个阶段各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第一个阶段就是最开始南北两地各自试验的阶段,其结果就是百姓们没有什么参与意识,一切选举都是那些有野心的大户在暗中操纵,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百姓们感到事不关己。

    天启推动民选官试验不是为了征求几个地主大户的意见,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权利,最后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要让选出来的官员得到上下一致的认可。百姓不参与也就不会从心里认可,解决的办法就是给他们钱吸引他们来参与,同时让参选的官员说一说自己当选后会做些什么。

    以前选人有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人知道候选人以前做过什么,通过他以前的所作所为来评判他的能力大小,再分析有这种能力的人在新岗位上是否胜任,这其中还牵扯到对新的岗位的认识。百姓们靠天种地已经很辛苦了,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那个能力去进行如此多的分析,当然他们也没有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