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停了停孙承宗突然问天启:“皇上把臣从边关调回京里,是不是对臣这几年所为有所不满?”

    天启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说真话先生,朕确实是略有不满,先生出关以后每年花费太大朝廷入不敷出。但朕调先生回京的另一个原因是朕很忙,需要一个信任的人主持军务院,再说先生年纪渐老回京也能好好调养。”

    听天启说得直接但又信任不减,孙承宗只得无语点头。

    两人进了正殿,只见高第、张维迎、熊廷弼和王化贞等都在,见天启进来都过来见礼,待众人见礼毕天启问道:“新来的几个人呢?”

    张维迎说:“他们几个年轻人正在后殿跟刚来的军机大臣王在晋看地图研讨军情。”

    天启说:“叫他们都出来见过孙大学士。”

    孙承宗一听王在晋也在就说道:“不如一起去看看他们在讨论什么?”

    天启说:“那……先生请。”

    众人来到后殿,天启待里面的人见过礼后说:“开始上过朝的可能都知道了,从今天起孙先生就是军务院的掌院大学士,大家快来见过。”

    众人又一起给孙承宗行礼,孙承宗还礼后还主动向王在晋问道:“好久不见王大人,王大人一向可好?”

    王在晋说:“承蒙孙大人惦记,下官还过得去。”

    王在晋原来是辽东经略,由于修八里铺的建议被孙承宗否决两人是有心结的,看他们互称大人而不是呼字号,可见双方心结仍在。

    天启这时出言给孙承宗介绍说:“原来军机大臣只有三位,他们是英国公张维迎、兵部尚书高第、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大人刚来两天。现在孙先生来主持日常事务你们就有四位了,今后前方一切大的军事活动都要报请军务院同意才能执行,关于前方的一切决议要四人都同意才能下达命令,有争议报朕裁决,朕无法决断的搁置另想办法。熊廷弼、王化贞两人是参议军务待罪立功,黄道周、卢象升、倪元璐三人是文官转武职参议军务,这五人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暂管军法处,锦衣卫右都督孙云鹤暂管军情处,待有更合适人选再接任。这里的内卫由太监杨公春管理,负责守卫、文书、监督和杂务,这就是目前军务院的情况,先生慢慢熟悉。”

    孙承宗点了点头,又顺便看了看黄道周、卢象升等人,大家以为他要发表高见的时候他转身看着天启问道:“请问皇上一个问题,皇上为什么要在翰林院中找人来学军事?”

    天启想了想说:“朕决定让文官习武事是因为先生,先生是翰林出身却懂得打仗的道理,朕想翰林院的人懂了军事就会更有用,可看着是文职武将。”

    孙承宗说:“本朝以文制武,皇上认为文职武将和武职武将谁的作用大?”

    天启说:“朕认为武职武将在前线做实事,文职武将在后方出谋略,双方需要密切配合。武职武将在前线实事做久了会有很多宝贵经验,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如果只藏在一个人的脑袋里就太可惜了,文职武将可以将这些经验写成文字上的东西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他人才能借鉴避免走弯路。从对待敌人的角度来说,文官长于搞阴谋诡计而武将的特色是心狠手辣,两者一个动脑一个动手作用都差不多大,但如果文官能懂军事,就可以心狠手辣地搞阴谋诡计,这样一来作用更大。”

    孙承宗听了微微一笑。

    天启说:“铺地图的桌子不高站着看累,叫人搬椅子过来大家围着地图坐,顺便说说对当前军情的看法。”

    看到孙承宗有些诧异大臣与皇帝一起坐,天启对他说:“现在需要正确的意见,既然需要正确意见需要的就是畅所欲言。在外面有什么规矩就按什么规矩来,但在这大家都是平等的,表达意见时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学士,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说错了也没关系,平等的环境下无拘无束才好说真话。这几天朕都要求他们这样,如果先生觉得不妥可以改。”

    孙承宗说:“不需要改,这样很好。”

    天启等大家都坐下后说道:“半月前大家都说了对当前敌我态势的分析意见,后来也将这些意见都抄送给了孙先生,今天请孙先生对大家的意见说一下他的看法。”

    孙承宗说:“皇上,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各人都看出了建奴的长处和我军的不足。臣的看法是野战我军要弱些,但如果是依城防守我军不惧建奴,假如克服了野战的弱点,一个城一个城地占领,我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应对城未建好敌人就来袭的情况,臣这两年在组建车营,车营的大车箱板就像是活动的城墙,在野战中可以保护步兵、骑兵和炮兵,待敌攻击不利退却后骑兵追击就能大胜。”

    天启听了以后点了点头,说道:“大家都再说说,看能不能讨论出个万全之策。”

    兵部尚书、军机大臣高第说道:“这车营是个好东西,可以当活动城墙还能运粮,能护送人马野外作战。不过车营建得太少的话能护送的人马有限,建太多需要的钱也多,朝廷能不能负担得起?”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车营的车用料要好做工还要精细,确实比较耗费银钱,但这是必须用的,如果某城被围就必须派人马去救援,这时如果没有车营野战没有把握。”

    孙承宗话音刚落,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说:“车营的车是木头做的,行进时还要考虑路况问题,如果敌人先断路后用火攻怎么办?跟敌人拼骑兵?”

016 军事分析(下)

    孙承宗惊讶道:“你是何人?”

    年轻人说:“下官卢象升,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看兵书,原是户部主事现在军务院学习参议军机。”

    孙承宗说:“真是后生可畏啊,那你说说你的高见。”

    卢象升说:“下官高见是没有的,不过试着猜一下孙大人的想法,大人是不是想用步步紧逼的办法从宁远到锦州再逐步图谋收复沈阳、辽阳?中途有城夺城无城建城,如有敌人阻挠就用车营保护着步营和骑兵击败敌人,最后逐步收复所有失地?”

    孙承宗说:“本官正是如此想的。”

    卢象升说:“下官认为在辽西走廊这样做勉强可以,因为辽西走廊很窄,但要入辽东恐怕就有问题,随着占领的城池越来越多需要的守军也越来越多,朝廷的负担就越来越大。这样还有个重大缺陷就是敌人随时可以选一座城围点打援,即使攻击不利敌人也可以回军远走让我军疲于奔命。”

    孙承宗听了默然,这时边上的原辽东巡抚王化贞说道:“如果建奴从蒙古借道直奔京师却又如何?这不得不防。”

    天启看没有人能拿出万全的意见就说道:“朕不懂军事。不过说两句诸位看是否妥当。”

    孙承宗和熊廷弼等人说:“皇上请讲。”

    天启说:“要一个人说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殊为不易,这样,把一个大问题分开成几个小问题一个个解决。”

    孙承宗问道:“请问皇上怎么分?”

    天启说:“诸位都想的攻守兼顾,朕想把攻和守分开。经过这几天诸位的话朕听出了进攻辽东的线路有三路,从山海关经宁远到锦州看为一路;从喜峰口出长城往北绕道蒙古插汗部入辽东算第二路;毛文龙的东江水师为第三路。这三路每一路都按只攻或只守来设想部署,诸位看怎么样?”

    张维迎说:“这倒是个办法,攻怎么攻?守如何守?怎么样省事省钱最后作个比较,这办法可行。”

    天启说:“对,还要算银钱损耗。”

    这时边上的杨公春说话了:“启禀皇上,该用午膳了。”

    天启说:“让人把饭传过来大家一起吃,不要那么复杂简单些。”

    一会儿,十几个太监抬了七八盒菜抬进一间偏殿摆好,待天启和众臣坐好后一一当面试过菜后依照各人需要给大家端菜。天启先要了两样菜,指着一盘红烧肘子说:“这东西给孙先生端过去,软和又感口,朕记得先生最喜欢吃。”

    孙承宗呵呵一笑道:“臣老了牙口不好喜欢吃软点的,难得皇上还记得。”

    天启说:“先生老了几岁但看着瘦,常言说得好千金难买老来瘦,先生瘦得精神定会长寿。来来来,诸位别客气想吃什么让他们端,吃完我们继续商谈。”

    吃过午饭后众人又坐在地图边,熊廷弼首先说道:“皇上,臣认为山海关到锦州这一路应该主守,时机成熟了可按孙大人步步紧逼的策略进攻。蒙古这一路应该建骑兵和车营主攻,因为隔着蒙古插汗部所以应该守在长城边上训练,时刻准备进攻来犯之敌。东江毛文龙部本就驻扎在孤岛不需要考虑守的问题,人不多所以进攻也只是袭扰而已。皇上以为如何?”

    天启说:“朕不好评判,先让内卫记下来,谁接着说?”

    王化贞说:“皇上,这蒙古插汗部在朝廷和女真人之间摇摆,摆明了是想从中获利。朝廷应该派人与之谈判,看能不能在那里驻军,至少也要驻守些侦骑以便及时知道情况好作准备,其他的臣跟熊大人的意见一样。”

    高第说道:“臣觉得在国库空虚的状况没有解决之前不宜进攻,可以边与蒙古部谈判边在长城边训练军队准备提防,但这样一来锦州的位置就显得太突出了些,是否可以撤些人回来这样朝廷的负担也轻些。”

    孙承宗说:“臣也觉得锦州、义州等地的位置太突出了些,但好不容易占住了凭白无故撤走那里的军民都会想不通,不如把大凌河城修复坚固,或许更好一些。”

    高第说:“朝廷已经没钱修复大凌河。”

    这时卢象升说:“下官以为在长城边训练骑兵和车营可行,但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应该拉出去以战代练,所以应该有个绝对坚固的地方作为骑兵的依托,想攻就攻攻击不利就回来。”

    黄道周也说道:“对,而且这个地方必须在前线,这样才能随时找到敌人并攻击他们。”

    熊廷弼说:“任何险关如果只守肯定守不住,必须互拼消耗才能挫伤敌之锐气耗损敌之力量,所差的是倚靠城关的一方消耗小无所倚靠一方消耗大,用骑兵车营倚城待机,出则攻击袭扰入则修养补给,既可打击敌人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又可训练自己,这办法好。”

    天启看暂时没人说了就说道:“诸位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山海关到锦州这一路主守,至少在筹备到足够的钱之前不考虑大举进攻。北出蒙古这一路一边谈一边练,最好先给蒙古人一些赏赐让蒙古部成为大明藩篱堵住建奴绕道进攻的路线,我们的骑兵练得差不多了就经常拉出去以战代练,但得先把前线修坚固了。东江毛文龙部主要是袭扰,让敌人时刻担心就行,对不对?”

    众人点头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天启说:“既然大家都同意在守坚城时也要增加攻击力量,那么就说说哪里是绝对坚固的坚城?”

    王在晋本来因为八里铺筑城的事跟孙承宗意见不合被排挤到南京,现在回来了又老话重提:“臣以为既然是守就要多建几处险要且可守之地才保险,山海关地势低无法成为大明最后的屏障,臣建议还在八里铺修建重关,辽东一年花费四百余万两而修八里铺不过只需一百万。宁远在辽西走廊中部,城东北约五六里的首山与窟窿山之间不过两里,适合修建关城,花费应该也不多。宁远关、八里铺关、山海关三道关城可确保京城安全。至于锦州、右屯等地在财力物力不继时不要也罢。”

    王化贞说:“王大人三条关城的说法下官认为不妥,朝廷缺钱无力修缮山海关之后再新修两关,最多只修宁远关。”

    张维迎也说道:“既要倚靠坚城又要离前线近,只有宁远了,那么修宁远关就迫在眉睫早修早好。”

    高第也说:“建奴一般都是深秋或冬天才来,可能是夏天太热他们穿不了棉甲,要修宁远关还有不到半年时间。”

    天启说:“那这样,立即组织人在宁远筑关,朕再借户部一百万两专门筑宁远关任何人不得挪用。”

    孙承宗说:“关城的弊端就是一点被攻破全线就溃败,而且关城内驻不下太多军队,驻守城外御寒又成问题。”

    就在北京军务院众人讨论攻守以及筑关问题的时候,远在锦州的山海关总兵马世龙也在与部下讨论将来怎么办,根据各种渠道得来的消息孙承宗这一回京很可能就不再回来,那么继任者会怎么做就是个问题。从天启二年起到现在三年了,每年都要花费几百万两银子却没有打一场大仗,只建了几十座并无多大用处的城堡。孙承宗因为是皇帝的老师,御史们要给皇帝几分面子所以直接攻击孙承宗的不多,但从侧面弹劾马世龙的折子已经有很多份了,现在,马总兵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无论是为了检验部队的战斗力还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

017 月字关城

    在北京武英殿军务院,针对孙承宗提到的关城内不能驻扎太多军队城外驻军又无法御寒不能长久的问题,众人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说关城内先驻守一些守关的军队,其余的军队驻扎在五里外的宁远城,但反对意见说五里太远怕无法顾及;有的建议在关下就地再建新城,但建城费用又成问题也没有解决一点击破全线溃败的弊端。

    这时天启问道:“这军队吃什么好东西每年一人要花几十两?人每天吃人参燕窝?马每天吃肉喝酒?”

    熊廷弼说:“皇上,这当兵不是只吃粮他还要饷的,本地兵还带有妻女等家里人,饷银拿回家买粮给家里人吃饭。”

    天启说:“这是个亏本的买卖,而且是亏了大本。成天不干事还要钱养家,这样的人应该趁早打发走。”

    孙承宗大惊道:“皇上,这当兵吃粮拿饷天经地义从来就这样,天底下也找不到不要粮饷的兵。”

    天启想了想说:“这样,宁远关建成后把山海关到宁远关这一地区划为军事管制区,每人发身份牌限制随意进出。这里面的所有人不分军户民户都由朝廷供应粮食,每几天发一次粮按家庭发放,单身的集体开伙吃饭。白吃了粮就要做事,有胆的就参加军事训练,训练合格就出关袭击敌人抢劫敌人的财物,胆小的就修城垒土、种地打鱼,老弱妇孺就洗衣做饭、养猪种菜让人人都有事做。土地所得只交一成税赋剩下的均分。只有一样就是没有饷银,要银子可以去敌人那里抢,抢回来跟朝廷对半分,这样才不是亏本买卖。”

    王在晋听了后说:“只给粮不发饷臣怕当兵的不愿意,到时候引起哗变就不好了。”

    天启说:“不愿意的人就让他滚蛋回老家去,敢闹事的直接拉出去埋了。不过朕想一般士兵知道自己和家人都能有粮吃是不会闹事的,只有那些军官因此吃不了空额恐怕会不满,没关系,谁闹得凶就用心查他,没准能找出一堆吸兵血的蛀虫出来。”

    高第说:“那经手粮草的**限太大,他们会不会从中渔利呢?”

    天启微微一笑道:“这个朕有办法,最多让他们吃饱了再吐出来就是,捞得太不象话的埋了重新找人,就这一块地进出都要受到限制,贪了东西能藏哪里去?”

    张维迎说:“只给粮不发饷那官兵及家属要买衣买油盐等零用又怎么办?”

    天启说:“不是叫他们种田打鱼养猪种菜吗?一切所得朝廷都拿银子按市价回购,扣除一成税收后全部均分。朕想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抢着来的。”

    熊廷弼说:“那土地是否要均分?”

    天启说:“土地是国家的不分,军事管制区内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孙承宗问道:“皇上所言不假,白吃粮交只一成税所得均分,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那人越来越多开销就越来越大朝廷难以为继怎么办?”

    天启说:“那就是你们的事了,到时候要不就打出去在三岔河边上立几座关城再围一块地安置多余的人,要不就让多余的人全部跟建奴拼光,两者都可以。”

    看众人不说话天启继续说:“只给粮不发饷银子至少会节约一半以上,就可以拿来解决内部问题,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受灾,不想办法解决朕想不用建奴打过来朕就会被缺吃少穿的暴民赶出紫禁城的。”

    卢象升这时候说道:“皇上,开始孙大人说关城的特点就是一点突破全线溃败,下官深以为然,宁远关也是关,怎么保证宁远关的绝对安全呢?”

    天启说:“其实前几天你们商讨问题时不止一次提到山海关的不足之处,朕这两天也一直都在想如何让关城不破的问题,昨晚梦里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天启的智力水平有多高,他的老师孙承宗是有发言权的,所以听天启说他有办法,还是做梦得来的,孙承宗暗自摇头只轻轻地问道:“请问皇上梦到什么办法?”

    天启说:“就是多建几条关咯,最好修他几十条。”

    “噗”的一声,坐在天启斜对面喝茶的倪元璐听了天启的话实在憋不住喷了出来,茶水喷了天启一袖子,慌得他赶紧起身请罪。天启接过一个内卫递过的巾帕边抹袖子上的水边骂道:“你小子这几天不说话只喝水,坐下好好想办法,否则朕饶不了你。”

    孙承宗说:“当年王大人就提出过在八里铺再建一座关城被臣否决了,因为臣认为没必要在如此近距离修几重关,前关坚固后关就无用,而前关一破败军无路可逃,必然会想法逃进后关,这时敌人自然会尾随而来,总不能不开门眼睁睁看着昔日同袍一个个被敌人杀死。”

    天启说:“王大人开始还提出要重修八里铺,肯定有一定的考虑,烦请你说说为什么要修八里铺?”

    王在晋说:“臣提议修八里铺有两个考虑,一是现在的山海关地势低,拦问一下过往百姓商贩尚可,要想挡住敌人就不那么让人放心;二是明军战斗力低下不说还经常未战先逃,山海关在后方断绝了他们的退路,才能让他们在八里铺关上拼死御敌。两重关要保险一些,但皇上说建几十条就太多了。”

    天启说:“你们两个都说得有道理,不过可能你们都误会了,或许是朕没有把话说明白,朕的意思是竖着修月字关城而不是横着修一字关。”

    众人一听大奇道:“什么是月字关城?”

    天启没有回答反而问卢象升道:“卢象升,你说你从小喜欢舞枪弄棒,你射箭能射多少丈?”

    卢象升自豪地说:“一般人能射二十到三十丈左右,臣力气大最远能射四十丈开外。”

    天启说:“这就对了,月字关就是修成月字形状的扁城,对着敌人来的方向只修三十丈宽,长可以修两到三里,每一条扁城与另一条扁城之间间隔也是三十丈左右也就是普通士兵的一箭射程。多条月字关城竖排在宁远关之后,万一关破溃兵可以从两城之间过,敌人要过城上士兵可以用箭从侧面选择xj替射杀,修多少不管反正是一条一条的排列起从海边一直修到山上。”

    说完后天启在桌子边上用茶水画了个大致形状,然后比划着说道:“月字关城就是最下面开口前面无门的扁城像一个月字,特点是受攻面小且两城之间能互相支援。首先取土容易,在城与城之间取土垒城,土取走了地就成了洼地,灌上水就可以养鱼虾给将士们吃,城外的地不挖通城内多建厚墙都弄成一节一节的避免敌人轻易通行。第二个好处是不会出现一点击破全线崩溃的事,这个扁城三到五里长可以分成几十节,每一节都有厚墙可坚守,士兵可以轻易进退看敌人能攻破多少,他越前进就越会受到两侧的打击。第三个好处是不需要多少百战老兵,只要会射箭就可以拉上去,这样可以减少一多半人下来去建骑兵。至于说如果缺人就召逃荒落难的内地流民,说好只管饭不发饷。”

    听天启说完大家都不作声,只默默地看着地图。过了一会儿孙承宗说:“皇上这属于奇思妙想,臣根据我看了后的想法补充一下,这个月字关的关键在于互相依靠,最外侧的两个城最重要,一座挨着海一座靠着山,山上驻守重兵对付不骑马爬山的敌人我们有能力战胜。城头上架几门炮就算敌人挖城墙也可以一节一节往后移,两侧可架劲弩增加威力。臣就说这么多看其他人有什么说的。”

018 月字关城(下)

    熊廷弼说:“在宁远关后先横着建无数烽火墩,每三十丈建一个,然后顺着往后延伸几里全这样修上烽火墩,然后用砖土每两列包一座长城,只不过这长城是竖着的。不需要一次性建好,如有需要还可以建长些。”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倪元璐说道:“臣觉得很好,烽火墩里可以驻守人,父子、兄弟、同乡都可以一家一家的几家人住在里面,外面再包上砖土墙天再冷也不会冻着。敌人即便是攻破了宁远关城也对这几十条竖关没辙,竖关分为几十节敌人啃一节还有无数节,就算他想从两城之间过,地上是深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