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启想了想说:“你一问朕倒想起了件新鲜事,说出来让你们听听,你们听了顺便出出主意。”

    说完让谈敬去养心殿把博学院前几日关于新农庄规划拿来,自己先给皇后她们大致说一说。

    原来六月初天启让谈敬去博学院,告诉徐光启现在有三万两银子可以花在博学院里,只要有项目就报告上来,银子和人都不用他考虑。徐光启听后大喜,当场就说准备选几个皇庄试一下玉米、甘薯、土豆的栽培,看能不能在推广这些高产品种的同时提高其产量,具体报告过两天呈上。

    两天后徐光启给天启上了一个报告,因为天启几天来正忙着处理股份和成立公司的事,所以只匆匆地看了看没回复,现在听冯思琴问起才想了起来。

    一会儿,谈敬把徐光启的报告带来了,天启让他念给大家听。等谈敬一句句念完已经接近午时,天启吩咐大家都先吃饭,吃完都想想徐光启的想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因为这里很多人的老家都是农村的,来自全国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到处去寻人访问得来的话要真实得多。大家听了天启的话都在细想,连郑老贵妃和李康妃听了这事都表示出兴趣,在坤宁宫跟大家一起吃了饭后也不打麻将了,都来看徐光启的报告。

    由于大明这几年旱情比较严重,徐光启的报告中把水的合理使用列在前头。他在报告中历数了池塘蓄水的好处,认为每个村都应该在村头低洼处修建池塘,遇到下雨天先保证池塘蓄水够了才说排到沟渠里去,玉米、甘薯、土豆等不需要太多的水,在缺水时池塘的水就足够用。

    在具体耕种时这些耐旱作物应该种在旱地上,既不会跟水稻争水田,还能够在水稻受灾时及时补种,毕竟人们都吃惯了大米和面粉,一时还不习惯把玉米等当主食。

    最后他还介绍了玉米的几种吃法,说青嫩时可以直接煮着吃,稍老的可以烤着吃,老玉米也可以磨面做馍跟小麦差不多吃。甘薯可烧可煮烤起来还很香,缺点是不好保管容易烂,但可以切片晒干。土豆既可以当主食还能够做菜,产量比前两样还高前景非常好。

    看了徐光启的报告大家都没吱声,天启看了大家一眼说:“不懂的呢就不要乱说了,谁知道怎么种庄稼来说两句,总不成咱们庄稼人在种田的事上还被一个读书人比下去了。”

    郑贵妃笑着说:“皇帝什么时候成了庄稼人了?”

    天启笑了笑说:“她们很多家都是乡下的人,按常人的说法是女婿半个儿,因此我也算半个庄稼人。”

    三lang说:“臣妾没种过庄稼,不过小时候看过村里人经常为了水打架,这事不解决好麻烦。”

    春英这时候说:“是啊,我们虽然家在乡下,但也不是穷得要女人孩子都去种田的人家,而且很小就进宫了真懂的也不多。三lang说争水的事臣妾也知道,据说有几个村一起为了争水械斗的事,死上几十人也寻常。”

    见春英这样说大家都点了点头,天启这时才想起自己一厢情愿了,招进宫的宫女虽说不要官宦人家,但也绝对不会要那种很穷的人家,家境不穷的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懂农活的真不多。

    三lang说:“皇上费那个老神干什么?这徐老头要种这些东西就让他带人在皇庄里种,真像他说的那么好大家就吃一下看,实在证明他在吹牛挖了另种其它的就是。”

    天启摇头说:“你们不懂,培育良种只是一个方面,朕的意思是搞出一个可以在全国推广的模式,其中要考虑人、土地、水、种子等等配置,让在里面生活的人觉得更轻松,到最后也更富有和更幸福。”

    皇后说:“皇上何必自己为难呢?把你的意思告诉徐光启,让他先派人去皇庄里培育玉米等新品种,另外商议怎么建立皇上说的那个可以推广的模式,我们呢在这慢慢想,最后看谁说得对。”

    天启想了想说:“皇后说的在理,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我们一群到懂不懂的说半天也是白说。”说完让谈敬去博学院找徐光启,说他的报告已经得到了赞同让他及时去做,同时想一想怎么建立一个包括农户的住房、土地的灌溉、粮食的晾晒保存、鸡鸭猪牛的圈养等设想的模式,让他多找点懂行的人集思广益想好后上报。

    思琴这时候说:“皇上,你建立一个模式后准备先让普通百姓来体验还是另外找人?”

    天启想了想说:“朕这个模式里房子要另外修,田地要重新规划,河流都要限定宽度并定时疏理,这难免会破坏很多原来的村庄布局。这人都是念旧的,你要把他的家毁了就算赔他个更好的他也不会乐意,因此朕的意思是先让听话的人来住着看。人都考虑好了,赵率教的两万人刚刚把城里因王恭厂爆炸毁坏的房屋修好,他们拖家带口的约有五六万人,原来准备让他们疏导运河,但现在朝廷没钱就让他们先替朕办事,闲着也是闲着。”

    冯思琴点了点头说:“这就好办了,先在附近找几个移民移得比较多的县,没走的人给点好处让他们集中住,其余的地就空出来了正好让赵将军的士兵带家眷住进去。因为移民走的人留下的地都成了官田,所以不存在需要银子买卖土地的说法,让他们先住进去再做按规划修房、修河、平田等事。”

    天启点了点头说:“那就齐头并进一起做,徐光启找人定规划,赵率教带人下乡按规划搞修建,到时候能种新品种就种新品种,不能种新作物也可以种其它的。”

    郑贵妃摇了摇头说:“皇帝可能不知道,京城越往南平地越多,但全国各地是山地多,平地上的经验恐怕经不起推广。”

    天启看着郑贵妃说:“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老人家这话算说对了,我叫徐光启多考虑几种模式,比如说山地模式、平地模式、旱地模式、水田模式,尽量把全国的所有地型都考虑进去。”

    思琴这时候说:“还应该想想做到什么程度,真成功了是让他们就地扎根还是换人来做?换人又换谁来?”

    天启想了想说:“是啊,这干得好好的让别人走肯定不合适,走了后其他人也不一定愿意来,谁都喜欢新家,这倒是个难题。”

    皇后这时说:“:臣妾倒有个主意,皇上不是准备让他们疏通运河吗?不如在运河边把他们一个村一个村地布置。什么地形都兼顾到,并说清楚那就是他们今后的家,把家建好他们应该没有意见,这样一来今后要修运河管运河都可以随叫随到。至于说怎么推广,只要搞得好就让其他人来参观,参观完了满意了自己照着修也可以,花钱请他们去修也成,皇上还能从中挣几个。”

    思琴说:“皇后说的有道理,皇上不是成立了个公司吗?到时候赵率教的人也算是公司的人。别人是卖货卖地,皇上是大手笔卖村子,当然不是直接卖帮着照样修就是了。”

    天启摇了摇头说:“不好,这公司是大家都有份,给徐光启投银子是朕皇店里出的银子,这样做朕太吃亏。”

    郑贵妃说:“皇帝算得太精就有些小气了。”

    思琴说:“可以叫其他人愿意的添钱加入,不愿意的不加入就是,臣妾的意思是以公司模式经营农庄。”

182 新型农庄(中)

    冯思琴说用公司的名义修建并推广农庄。这话得到天启的认同。这农民没有组织也很懒散,挨家挨户去协商费力费时不说效果还不一定好,正所谓众口难调。加上现在住在一起的多为家族,里甲之人的话有时候还没有族长的话管用,让他们通过比较来整体决定怎么样做要好得多。再说以公司的名义做事就会考虑成本和效益,避免某位官员一激动只顾博得好名声不顾经济效益,那样一来只会让人一时感动而无法长久实施。

    博学院接到天启的要求后好多天没有动静,直到六月下旬谈敬去催问时徐光启才说有了大致构想。这一阵天启让谈敬在户部新挂牌成立的工商局里注册了两个公司,一个是接管原来路商局和钱庄股份的大铁股份公司,另一个是皇帝私人的小公司。小公司专用来经营新型农庄和培育新品种粮食作物,公司取名叫住“常青树”喻意为永不变色不衰老,还注册了一个品牌叫“上林苑”,今后的出产都要打上“上林苑”的牌子。

    眼见过几天大铁公司就要开会,天启决定先去博学院看看,也好有个比较看今后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哪里。

    这天见天气好,天启带人来到博学院。这博学院最开始只占用了国子监一小半地盘,自从得到天启的高度支持以来,博学院就越侵越宽,加上博学院里时常还有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出没,以及他们带来的希奇古怪的物件和各种闻所未闻的知识,国子监改换门庭的人就越来越多地盘也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两个小院了。这还不算什么,前一阵谈敬带来了消息说只要有项目皇帝每月可以投入三万两,国子监原来的人都跑到博学院来了。

    徐光启听说天启临时到来,急忙带人出来迎接,看到徐光启憔悴的样子,天启知道他这一阵肯定很劳累,于是让他带路去看看他们的成果,并让他注意休息。见他旁边还有几个外国人在向自己鞠躬行礼,天启本想说上两句洋文,但搜肠刮肚想了半天也只记得什么“好阿油”,“古得拜”几句,最后只好放弃了微笑着向他们点头示意作罢。

    在博学院议事堂里,天启让大家都坐着说话,看了看在座的人,居然看到了好久不见的孙元化,立即问道:“好久没见到孙大人了,前一阵听军务院说孙大人正跟倪元璐倪大人在研究大炮,有没有什么进展?”

    孙元化说:“回皇上话,臣等现在正在试验不同的铸炮材料、火药份量的比例,还有炮身的长短大小等设计,这其中得到了几位外国友人的支持和帮助。总的来说各项事务都有进展,但要得到大的提升还有一个过程。”

    天启点头说:“任何事物都有个从无到有再从粗到精的过程,把基础打扎实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些外国人的话要记录下来,尤其是涉及到的一些他们国家有而大明没有的工具,一定要搞清楚原理做出来,有疑问随时上奏。”

    见孙元化答应了天启转对徐光启说:“听说博学院对新型农庄的规划一事已经有了大致构想,朕今天刚好得空来看看,徐大人说说吧。”

    徐光启点了下头,回头让人把桌子中间的布揭开,露出一张图来。徐光启指着图说:“皇上请看,这是臣等这一阵仔细商议后绘制的地形图,是遵照皇上说的要考虑农户的房屋、粮食晾晒、土地灌溉、牲畜饲养等要求规划的。”

    天启看了看桌子上的图,上面标有房屋、田亩、沟渠、道路、池塘等字样,于是问道:“你们绘制这个地图是凭空想象还是以某处实地为原型?”

    徐光启说:“臣等为了稳妥起见,拜访过有经验的老农,也听取过周边农户的意见,认为主要应该因地取势以水为主进行规划。以水渠为主干平整田地,可以方便取水蓄水避免缺水,没有缺水的困扰农户们就没有饥馑之忧了。有了固定的田亩就可以就近修建房屋,有了房屋土地生活就能够渐渐过得富足平安,接下来就可以娶妻生子开枝散叶。民富则国强,百姓富足且代代传承,则我大明江山也可以万世无忧。”

    天启点头问:“听说农户间乃至村落间经常为了争水械斗,死伤之外还引发邻里不和乡里成仇,徐大人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事?”

    徐光启说:“皇上所言极是,臣等在派人去附近寻访农户时,听说就上月顺义县境内还因为争水发生过数十人的械斗,死数人伤十数人。臣等在作规划时专门有这方面的考虑。这农户争水是因为各想多占,这分东西是分不均的,就算分均了也会被人说成不均,所以要分得公平很不容易。”

    天启笑着问:“那徐大人可有均分的法子?”

    徐光启摇了摇头说:“这水是个怪东西,平时大家不缺水时都可以眼睁睁得看着它流走,雨季时怕淹了房屋土地还惟恐其太多。但是当需要水的时候又惟恐其太少,就算自己村引过来的水足够了都还担心不够,那时候分水是分不均的,所以臣认为不能临时分水而应该先分好。”

    听徐光启说要先分好,天启想了想说:“朕记得徐大人以前呈的报告中说了池塘蓄水的很多好处,徐大人说提前分水的意思是不是各村都建足够多的池塘?到时候只要池塘有水大家的心就不慌?”

    徐光启点头道:“圣明不过皇上,不过光是建池塘还不够,还应该把水渠公有,不允许任何村子私下从水渠引水,这样一来就把互相争水变成调配用水。长此下去邻里之间、村与村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还能够保证水患来时不容易受灾。”

    天启想了想说:“水渠公有跟水患治理有什么关系?难道龙王知道水渠属于官府管辖就会顾忌着不乱来?”

    徐光启苦笑了声说:“皇上误会了,别说一般官府龙王不会害怕,就算是王府的地乃至皇庄的地该被水冲也会被水冲的。臣之所以说水渠公有可以减少水灾,是因为听教友邓玉函说他亲眼见到有众多的农户在缺水时掘土凿堤引河底的水灌田,用完水后只匆忙填塞形成隐患,当地官府也无从管起,一旦来年大水袭来毁家灭门都不罕见。”

    天启听了徐光启的话惊奇地问:“谁是邓玉函?好秀气的名字,是漂亮的女子吗?”

    徐光启还没回答就见他旁边一个年约五旬的外国大胡子站起来生硬地说:“尊敬的皇帝陛下,在下就是邓玉函,不是什么美女只是个老男人。”

    天启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说:“幸会,请坐。”

    待邓玉函鞠了一躬坐下后,天启问:“邓先生是哪年来到我大明的?现在在研究什么?”

    邓玉函说:“我是康斯坦茨人,毕业于帕多瓦大学,我于一六一九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来到大明,现在接受老朋友徐光启大人的邀请来博学院研究历法。”

    天启点头说:“原来是徐大人有魅力,把外国人团结在博学院做事,好好干朕不会亏待你们的。不过你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那你会些什么?”

    邓玉函说:“徐大人的魅力是一个方面,主要是他说皇帝陛下允许我们传教,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来到了这里,要让大明的臣民都感受到主的关爱。我学过天文学、医学、力学、哲学、数学等多种学科,还略懂德语、英语、法语、希伯来语等多种语言,还带来了能观看星空的望远镜,如果皇帝陛下喜欢我可以把它献给尊敬的皇帝陛下。”

    听了邓玉函的话天启不禁心生感慨,这人太生猛了,懂这么多知识不说还通那么多语言,只可惜是个神棍。于是问他:“徐大人说朕允许你们传教,有没有说传教时必须把你们的那个主放在朕的下面?在你们国家也许是教皇比国王大,但是在大明任何神祇都不得脱离皇权的掌控。”

    邓玉函耸了耸肩说:“皇帝陛下这样说是因为你还没有感受到主的存在,主是全知全能且无所不在的,他能给大明的百姓带来福音。当然,如果皇帝陛下感到主的存在是对皇权的威胁,我们在传教时可以将皇帝陛下与主并列,告诉教友在聆听主的教诲时也要无限忠诚于皇帝陛下,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天启想了想说:“本来朕准备封你的那个主一个王爷什么的爵位好接受朕的管束,既然你要让他跟朕一般大朕就不封了,看在朕的年号只有六年而他的年号有一千六百多年的份上,就勉为其难同意他跟朕一般大吧。不过你们传教活动必须要锦衣卫跟随,不是朕现在信不过你们而是怕有人利用传教活动造反作乱。你们那个主的事先不说,先说说怎么防止缺水和水灾吧。”

183 新型农庄(下)

    邓玉函见天启允许他们有条件传教。继而说到治水的事,心情大好之下说:“尊敬的皇帝陛下,在下这几年来见识了大明的地域广大物产丰富,但恕我直言,大明之人似乎并不会用水。大明的南方多水所以容易引起水灾,北方缺水所以时常发生旱灾,南北方的治水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

    天启想了想说:“你的看法很独到,最好用纸写下来,现在我们不提南方只提北方,因为南方不缺水所以我们要抓关键。现在你们都说说这新型的农庄里该怎么用水?先搞好一个村庄然后慢慢推广。朕知道你们想传教,不过就算朕答应你们的要求没有地方官的配合也难以行得通。今天朕当着这么多人答应你们,只要你们满足朕几个条件,朕就允许你们在推广新型农庄的同时在村里建教堂。每推广一个村子,朕就允许你们在这个村子里建一个教堂。”

    听天启这么一说,几个外国人都站了起来,一个个神色激动的样子,有的当场就左右上下地在胸前画起了十字。邓玉函等几个都是欧洲耶酥会的人,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来东方传教,要让大明的臣民都成为耶酥的信徒。为了不被明朝君臣视为异端,他们先是苦学中国文字,然后准备用一些新知识和新奇器物打动明朝官吏,以免被驱逐。就这样低眉顺眼地样子都还数次被明朝官员苛责。

    本来他们以为拿几本书和几样新鲜事物就能敲开明朝的门户,让明朝君臣都敞开大门任其在全国传教,谁知道没几个被他们的东西晃花眼。在明朝君臣的眼中耶酥跟如来佛祖、玉皇大帝等没什么区别,并没有批给耶酥特权,这些传教士也被人们都称其为外国和尚。这就有些不好办了,因为耶酥不喜欢跟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和平相处,在这方面可以说耶酥是很孤僻很排外的神。耶酥会的人自然不会满意,想要证明耶酥比其他神能耐大,最后还真找到了证据。

    耶酥会的人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明朝的人还不知道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更不用说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事,于是判定明朝官员在历法上不如他们先进。经过几次对月食和日食的准确判定,耶酥会的人终于折服了明朝钦天监的官吏,获得了修改历法的差使。他们一边订历法一边苦想怎么打动明朝皇帝,现在听天启说只要他们满足几个条件就给予支持,一个个都激动不已,有几个人已经欣喜若狂不停向天启行礼。

    天启示意他们坐然后问徐光启:“徐大人,这几个人都叫什么名字?不会都是些女人名字吧?”

    徐光启笑了一下说:“臣给皇上介绍一下,这几位叫龙华民、金尼阁、罗雅谷、汤若望、傅泛际,他们都来自遥远的泰西。”

    天启点了点头说:“你叫他们别激动,朕不会相信他们那个耶酥的,只不过想利用他们学点泰西的知识。其实互相学习知识就好没必要传什么教,当然真信了也没关系,毕竟这个教跟佛教差不多都是教人向善的,就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蛊惑人心作乱。”

    徐光启说:“这个臣知道,臣会仔细看好他们,于情于理臣都不会让别有用心之徒钻空子。”

    天启点头说:“那就不多说了,介绍一下新型农庄吧。”

    徐光启点了点头指着图说:“皇上请看,臣等经过认真商讨,认为把所有沟渠都收为县管,根据历史记载或百姓口口相传的回忆来确定大致的水流量,再根据这个流量来确定沟渠的深度和宽度。为了避免水灾和方便疏导河道,所有沟渠都设定为双沟。”

    天启不解地问道:“双沟?这双沟是怎么一个双法?”

    徐光启说:“比如说有甲乙丙三个村,甲村和乙村之间用小河隔开,乙村和丙村之间也用小河隔开,这两条小河对乙村来说就是双沟。当河道有堵塞现象时就关闭一条沟进行疏导,而另一条沟可以保证在疏导时不影响正常用水。”

    天启想了想说:“徐大人的意思朕明白了,就是说由县管的河流只能绕村而过不能穿村而过,每条河同时供两个村用水,保证每个村都有两条河可以取水是不是?”

    徐光启说:“皇上圣明,这样做不但方便疏通河道还能避免争水。臣的意思是由县管的河流必须在宽度和深度上作规范,避免发大水时形成水灾。河流两旁修路,一是加宽河堤二是方便交通,每个村子挨着大路在本村的土地上还要修建池塘蓄水,保证池塘里的水够全村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缺水期尽量让池塘灌满保证村子不缺水避免争水,雨季等发水期尽量让路旁的池塘保持半塘水状态避免水灾。”

    天启点头说:“这样做相当于把池塘作为保险手段了,而且还可以分塘满足百姓饮用、洗衣、饮牲畜等不同需要,这方法不错,就是占田了。”

    徐光启说:“为了保证不缺水不受水灾,占点田是应该的。不过可以在池塘里养鱼虾栽莲藕,鱼、虾、藕可以吃,莲叶可以防止太阳把池塘里的水晒干,这样算来也不亏。在每个村头都建一个水车,邓玉函他们正准备设计一个水动水车,把水堵高后用水冲动水车自己提水灌塘,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