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启风云-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督抚平时都是很清闲的。”

    天启想了想问:“政务院现在都在忙些什么呢?”

    信王说:“由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从北方大量移民到南方去,加上皇兄在各地实行清查充实粮库、逼迫大户退田卖粮、所有人不分士绅官民全部交税等措施,现在大明全国已经不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了。政务院根据渤海军区的经验,要求山东、南直、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造卖新型渔船并鼓励渔民去海里捕鱼,据说效果很好渔民的积极性很高。玉米、甘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的成效还在统计估计不会差,政务院现在正忙着制定商税的收取细则。”

    信王说完后以为天启会高兴,至少也要仔细询问一番,谁知道天启面无表情地说:“这些事牵涉到很多部门,大方向需要圣学院来把握和提出规划,具体事务怎么做得好需要博学院给予支持,在官员的选拔任免上需要都察院认真协调。因此尽管有这么多事,信王是不是感觉也能做到得心应手呢?”

    信王想了想说:“皇兄说得对,臣弟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做事且全面都管,是不如多部门互相配合轻松有效率。”

    天启点头又问道:“那你想过没有,光是朝中事务都牵扯了这么多部门,每个地方的地方事务也应该很多很杂,为什么地方督抚会很清闲?”

    见信王低头不语,天启又看向其他几个人说:“你们几位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朝廷忙地方闲呢?”

    刘宗周想了想说:“因为地方督抚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需要按照朝廷的命令做事就好。”

    天启说:“刘大人说得对,地方事务其实不见得少,只不过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像京里一样管很多。你们想一想,在朝廷里既要管各地的事先规划,还要管具体实施方法,还要看最后结果,这就比地方督抚只管遵命行事要忙好多。其中政务院的预政处要根据各地反上来的具体状况提供事先规划的依据,这就使中央的考虑直接顾及到了全国的每个县,中央做事多了各省和各府县就做得少,当然就很清闲了。”

    信王点头问:“皇兄在各地成立辅政机构的意思是要让地方官员也忙起来,让中央官员轻松一些?”

    天启说:“给京中官员减轻一些现有事务是肯定的,但不是要让他们轻松,而是要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去。由中央直接指挥地方效果也不甚好,毕竟路远信息不通容易耽误事。朕还担心地方官员太清闲了会让朝廷的很多好政策得不到实施,那样一来就是以牺牲百姓的部分利益换来地方官员的清闲,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假如要求地方官员都像京中官员一样全方位考虑,那又很难可以说累死他们都做不到,因此朕想在各地成立辅政机构。”

    刘宗周想了想说:“臣有点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皇上是不是也要在各省、各府县都成立一个像监政院一样的机构呢?这样做的确可以让地方官员根据能力和实际情况做事,不必要都呈到京里来,不过这需要很多的人才,全国几百上千个县哪里找那么多的人来做事?”

    天启说:“这就是朕找你们来商议的原因,不但要想着在哪里找这么多有用的人,还要想着如何保证各地不会因为有了完善的辅助机构而坐大,避免出现奢崇明、安邦彦这样的反贼。”

    见大家都不作声在想问题,天启说:“这事情比较大,一时半会儿恐怕想不周全,不如分个工你们看如何?”

    信王问:“皇兄准备如何分工?”

    天启说:“朕的真实想法是让几个部门互相帮助也互相监督,达到一个自动运行的目的。要做事首先就要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事,也就是说要寻找到一个方向。在以往,我们想的是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认为百姓安居乐业了就天下太平了,现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还这样保守是不行的。那么现在究竟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做事呢?朕认为应该分为三个部分来思考,前一阵我们商议过如何继往开来的问题,朕认为应该按这个思路来寻找。”

    见信王露出很迷惘的样子,高攀龙说:“半月前皇上与臣等商讨大铁公司的事务时,曾讨论过预谋事务时应该有继往开来的想法,还要遵循中庸之道也就是不走极端与时俱进,信王当时不在场可能不是很清楚。臣回去后仔细想过,认为皇上的说法有道理,当时只是那么一说,现在要具体应用去做臣没有意见。”

    见刘宗周和徐光启也表示没有意见,天启说:“既然是继往开来就要明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真正需要什么,只有让所有人都满意才能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有意义。刘宗周刘大人你们圣学院里面都是些老臣,你就负责问问他们,跟他们商讨一下老臣、或者说已经不在了的祖辈们他们希望我们怎么办?这看起来很玄,不过朕认为这样做有意义,不顾及历史走向的人在现实中肯定会走弯路,不考虑祖辈们的愿望子孙后代也会把他忘记。”

    刘宗周点头说:“臣明白皇上的意思,臣一定照办。”

    天启点了点头然后对信王说:“信王主管政务院,政务院管的是现在人的事没那么玄,你回去商议一下怎么在百姓中获得他们的真正想法和真正需要。朝廷的需要是整体上的考虑,百姓的需要是个体的考虑,朕认为光考虑整体或者说只考虑个体都是不全面的,一件事只有把整体需要和个体需要都考虑进去,让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都得到满足,这件事才有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信王说:“去年皇兄就要求个府县官员上任之初都必须了解当地的具体状况,后来又要求每个县的县令都要尽量去了解百姓的真正需要。臣弟知道这事也知道因为条件不具备所以少有人做到,现在既然皇兄要求这样做,臣弟就让下面的人去认真收集和整理。”

    天启点头对徐光启说:“徐大人的博学院有人现在正在皇庄里配合赵率教的人建新农庄,你可以让他们问一问当地的人有什么需要,老人、成人、小孩都尽量问到,看一看大家真正需要什么。”

    徐光启说:“臣知道皇上的意思,皇上是想从不同的人嘴里问出各自的不同需要,从而找出今后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不知道臣说得对不对?”

    天漆听了一愣,然后笑道:“朕差一点儿忘了,徐大人曾经翻译过一本书叫《几何原理》,里面就有各种点、线、面和角度的知识。你和泰西人翻译的书朕看过一点,从各个不同时代的人的需求中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这种想法跟徐大人翻译的知识有关。”

    徐光启疑惑地问:“还有此事?这本书是臣与利玛窦一同翻译的,臣怎么没有从里面看出什么发展方向出来?”

    天启笑道:“各人看的东西不一样,比如说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年轻人想的是能不能把她娶回家为妻为妾,老年人就想的是把她配给老大好还是配给老二好,老虎想的是怎么把她吃进肚子里。”

    大家一听都露出微笑,天启接着解释说:“徐大人的书中提出了一种直线理论,就是说连接两个点就能形成一条直线。朕在想从三皇五帝开始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肯定是在不断提高,孔子说的大同社会七十岁的老人就能够吃到肉,现在的大明只要有钱不用七十岁就能吃肉,说明现在比古代要好得多。从多个祖辈们的真实需求中找到一个真实的点,再在现在百姓的真实需要中找到一个点,两相一连接不就是一条直线吗?不就能知道将来该如何规划了吗?”

    徐光启皱眉道:“那本书里的知识是空玄的知识,跟现实事务恐怕没有多大关系,皇上这样做是否可行?”

    天启摇头说:“不怕的,就算找不到就不作数罢了,如果能从过去和现在的连线找到未来的需要,我们不就有未卜先知的法力了吗?这只是战略高度的考虑,具体事务上比如说从哪里寻找人才、怎么确保朝廷对地方的绝对控制,还要你们多想想。”

199 监政辅政(下)

    天启一直认为官员是需要监督的,没有有效的监督靠官员自己的自觉性自律,这话说说可以但别当真。对官员的监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官员的帮助,就好比一个人要画直线必须要一把尺子比着画,尺子对画直线的行为来说就是监督和辅助。假如有谁说他不用尺子也画得比拿尺子画的还直,不需要监督和辅助,说这话的人不一定是骗子,但听进去了相信了他的那人就一定是傻子。

    监政和辅政还是有不同的,监政是指上位者对下面的监督,有能够随时叫停之权力的监督者才具有真正的监督权,也就是说监政者的话主政者必须听。辅政是指同级别或者稍微低一点的人对主政者的辅助行为,辅政者的意见主政者不一定要听,可以听从也可以放在一边作参考。

    天启认为一位主政官员有了有经验的辅政者来辅助他避免他出错走弯路,还有个有权力的监政者来监督他避免他偷懒,那么这个主政官员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出于这个考虑天启决定逐步向下推行监政辅政制度,这样一来既能激发所有人的主动性又能把全国各地有效地掌控在手里。在向各地推行之前,天启先在京里成立监政院,多两个人帮自己的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实验。

    在监政院成立的第一天,天启跟刘宗周、信王等人商议了一下后,发现现在缺少对今后发展方向的认知,不知道今后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做起事来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与此同时,刘宗周还提出了人才的缺乏,加上还要考虑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问题,这让天启感到这事不那么简单。不过天启明白监政辅政制度是一定可行也必须进行的,所缺的不过是实施的细则,多发动些人多动动脑筋就可以了。

    果然,信王、刘宗周、徐光启、高攀龙等人经过仔细商讨,最后结论是可以把分散在全国的举人、秀才等人召集起来使用。这些人一个是因为有功名在身,朝廷要按月给他们提供衣食,白拿钱的人不拿来用一下那就是最大的lang费。这些人第二个可用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至少都认字,根据其兴趣把他们召集起来学习一段时间,大用不敢说遵命行事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

    虽说是需要人但也不能无条件使用,还是要考一考的,从考试中得到的人才让人放心一些。以前从童生中选拔秀才,从秀才中选拔举人,最后从举人中选拔进士,都用的是固定名额,也就是让所有人竞争。现在没有固定名额人才多多益善,那就不能让人与人竞争,只要求合格就可以了。这些考试合格的秀才主要是根据其兴趣,让他们学习博学院中的各种新知识,跟种田、开矿、修路等有关的知识最有用。

    圣学院中的经验可以让闲置官员和侯补官员来学习,他们本身就是有资格当官或者是曾经当过官,学习这些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用太费劲。好多官员或者是丁忧起复后没有位置,或者是有当官的资格但现任官太多只得侯补,把这些人集中起来也能让他们及早发挥作用,免得朝廷白发俸禄白养闲人。

    在监督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是老办法派驻御史,监督某人是因为对某人的不信任,找个信任的人对他进行监督就没有问题。对皇帝来说值得信任的人一是太监二是御史,考虑到太监监政说出去名声不好听,所以派驻御史是唯一选择。

    其实现在很多官员私人都请的有师爷一类的人物,这些幕僚很多都是无缘官场但施政经验丰富之辈,成立监政辅政制度不但可以解决官员多了没地安置的问题,还可以让这些原来为官员私人服务的幕僚成为公家人。

    大家从早上来了后就开始商议,商议了好一阵,大家都有些累了时,信王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天启:“皇兄,这个监政院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臣弟现在都不明白,只听你说运作好了就可以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多操心,皇兄能不能仔细解说一下?”

    信王这么一问大家都愣住了,仔细一想也觉得没搞清楚,被天启牵着左说右说一顿说,大家就忘记了这么回事。现在信王这么一提大家都回过神了,一起望着天启等他给个解释。

    天启一想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反过来一想也很高兴,这不知道究竟就跟着自己左思右想的人,肯定是忠心耿耿的人。天启想了想说:“这自动运行就是不需要人去推动,现在你们几个部门虽说是能够互相配合,但基本上都是朕在推动。政务院的移民、退田、交税、卖爵位、收商税等事基本上都是朕推动的,都察院的经济审查、年龄限制品级等事也是朕推动的,圣学院是朕建立的,让你们考虑如何避免异端邪说迷惑人也是朕推动的。”

    见天启这么一说,大家仔细一想也确实是那么回事,这时候听天启又说道:“就算是博学院,也是朕主张建立的,把里面的人用到农田事务、集中翻译新知识、新造大炮等事上也是朕推动的。朕这么说不是要表明朕有多英明,而是说你们这样需要人来推动是不长久的。你们想一想,万一朕哪天变懒了不想费神想事了,你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吗?还是像博学院中人原来那样一头扎进编历法里去,历法有什么重要的?全国受灾跟历法没编好有一文钱的关系吗?”

    刘宗周想了想问:“那皇上的意思是今后让现在这个监政院代替你去推动各项事务了?”

    天启点头说:“是的,朕只是一个人,想的东西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用大家的智慧来推动各部门的运行,才能保证周全妥当。其实你们这一段时间做得很好,政务院有事博学院和圣学院都能够纷纷献计献策,遇到有官员不配合或者配合得不到位都察院也能够及时调整,这样做你们不感觉得比以往轻松多了也有效果多了吗?假如能够有个自动推动的力量,那才算是完美。”

    信王低声说:“臣弟还是希望皇兄来做这个推动的事,总觉得有皇兄在一切都有必然成功的把握。”

    天启叹了口气说:“现在这样只是个试验,真正实验好了就要向下面推广应用,你总不能老让京里这么忙而让地方官员天天闲着喝茶看戏吧?再说宫中张选侍和冯选侍马上就要生了,老婆要生孩子了我总得去多看看吧?”

    信王听了恍然大悟说:“臣弟糊涂,把这等大事忘了,到时候生下皇子臣弟也来讨杯酒喝。”

    其他几位听了也纷纷表示恭喜之意,天启点头表示谢意后说道:“把各部门向什么地方推动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开始说的继往开来,如何将过去的需要和现在的需要连接起来,进而得到将来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不好找,在找到之前让预政处先以方便百姓生活为目的制定规划,这也是常言说的为政者不问鬼神问苍生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个机构的人都遵循天启的旨意在各处探寻将来发展的方向。大家开始听到说要把过去的需要和现在的需要连接起来寻找将来的发展方向,都觉得不可思忆感到可笑,后来一听是皇帝的旨意马上表示一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经过大约十天的各处探访,有的还翻遍了能翻到的古籍,大家都拿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信王在现任的各地官员中就近收集意见,发现根据年龄和官职的不同各人意见也不一致。官大的人都说了些歌功颂德的话,希望保持现状万万年,没有说出口的是如果能让他的儿子接替他的职位最好,看来大官的欲求少但是少而精。官小的却说了些位卑职低的真实苦楚,尤其是一个小官说他经常联系各部事务,也经常向不同的上司下跪,每天都要把膝盖跪疼,他还说异地为官孤独寂寞没钱纳妾,想妻儿一年到头又难有假日,说得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也有人询问了一些普通百姓的意见,他们多抱怨的是税多、徭役苦,水灾、旱灾、虫灾频繁,问能不能减轻负担。这些人的意见多针对实际事务,对天启的方向性探讨没有帮助,但也给了他一些另外的启发。

    圣学院负责从退休老臣和古籍中寻找答案,圣学院中的老臣多为天启优待之人,老有所养不说还老有所乐,他们的想法是希望一辈比一辈过得好,这个说起容易做起难。当然,从古籍中还找到不少古人思想,如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求的是共存和谐之道;法家的用严明律法治国,求的是惩恶扬善长治久安。

200 平等自由

    监政院这边刚刚起了个头还没有结果,龙华民、邓玉函等泰西人就像闻到鱼腥味的猫,一个个上窜下跳坐不住了认为这是个宣扬泰西价值观念的好时机。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泰西人不远万里来到大明传播知识也不是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所驱使,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传教,想要帮他们心目中唯一存在的天主把地盘扩张到大明来,虽然耶酥先生生前并不知道有大明这个地方。

    对这些有着狂热信念的神棍天启没有用生硬态度得罪,因为他还需要这些人帮自己做事。在数学、力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大明跟泰西的距离很大,别人都是自成体系了自己还是一片空白,虚心学习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不能粗暴对待。天启仔细看了看这些人通过徐光启转呈上来的文书,上面写的全是什么要相信上帝,信奉上帝才能给大明百姓带来富音,才能让大明繁荣富强等陈词滥调,让人看着就心烦。

    徐光启在转来泰西人的文书时也带来了一个消息,就是龙华民和邓玉函他们知道天启喜欢有知识的人,已经给远在泰西的耶酥会写信了,请求耶酥会莫失良机再派人来。天启听到这消息后心中一动,想了想让监政院中的几个人两天后跟他一起去上林苑皇庄里巡视一圈,顺便把龙华民他们还有新来的泰西人叫上。天启的想法是仔细听听外国人的观点还有他们的发展趋势,这也算是符合圣人“礼失而求诸野”的圣训。

    两天后,徐光启带着博学院中的几个泰西人来到了上林苑皇庄里。九月中旬的北京气温不高空气清新宜人,一路上看去到处都是收获后零乱的农田,稻田里除了稻桩就是堆着的一个个草垛,跟城里到处是房子的景色又有不同。老远就可以发现皇庄四周的田地都是新规整过的跟其他村庄不一样,估计因为知道皇帝要来,赵率教的人马都撤离回避了,不过根据这些横平竖直的小道还有大小相差不多的农田,还是能发现这些不是少数人能够修整出来的。

    进入皇庄一开始就能发现道路的宽度一致且两边是水沟和水塘,从沟和路的挖凿痕迹可以判断出原来的路并不是现在这么平顺。小路伴随着小沟,大路一边是大水渠另一边是水塘,大水渠的另一边是另一个村子的大路,也是挨着修了不少水塘,这样做就让水塘储水自用让大水渠成为公有避免争水。田里除了水稻稻桩还有土豆苗叶和玉米秸杆等东西,看来赵率教完全按照博学院的规划在做事。

    龙华民、邓玉函、还有新来的几个泰西人跟徐光启他们进了皇庄就要求下车走路,他们走在皇庄的道路上对一切指指点点,看到满意处微微点头,但有时候又趁没人看见时露出一丝不屑,走了没多久就进了皇庄中心的一处官衙。

    上林苑本身就有官员在管理,因为要给博学院试验良种还要设计规划新型农庄,经商议后在保证宫中用度外让出了一半土地出来。一开始上林苑和光禄寺的官员都没把这当回事,认为这是皇帝心血来潮不会长久,顺他一口气相信也玩不出什么名堂,于是把里面一半的农户全部迁到另外一半地方去。谁知道赵率教的两万人在修完城里的受灾房后,带着老婆孩子和铁铲锄头就来了。

    这军人就是比普通百姓好管理,地一圈命令一下立即就按图纸忙开了。他们把交给他们的半边地划分为九块地八个村庄,先扎帐篷安身然后修房子安家,男人挖沟修路耕田女人负责早已种下的粮食生长,没多久就使半边皇庄变了样。

    在正中间的空地上是赵率教原来扎营的地方,四周居住的房子修好了就在这处空地上修了一处官衙。据说上林苑的官员在惊愕之余想交换一下,让赵率教把另外半边皇庄也修出来,天启正在考虑。

    一行人来到官衙前,早有一位姓黄的上林苑监正前来迎接,徐光启皱眉看着他说:“黄大人怎么这么积极?皇上还没有同意换地你就跑过来了,不怕皇上生气吗?”

    黄监正长着张胖胖的圆脸和一脸的大胡子,严肃的时候很是威严像是个不怒自威的武将,不过他一笑起来两眼就眯成了一条线显得和蔼可亲得多,他讨好地笑着说:“徐大人有所不知,今天皇上驾临皇庄下官身为上林苑左监正自然要前来迎驾。而且宫里的王总管已经说了,皇上看了下官的奏疏后暂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明确反对,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