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24-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校说道。

    王绍徽一直都是排挤攻击东林党的先锋,为了打击东林党,他甚至仿照《水浒传》编写了东林党的《点将录》。当然现在魏忠贤倒了,这部《点将录》应该是不会出世了。

    “圣意已决,臣无话可说。”叶向高无奈地说道。但让叶向高跟震惊的是,朱由校说的,阁臣将是从一品,政务之事决于内阁这句话,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实在是太多了。他现在还来不及细想,但回去之后肯定要仔细揣摩这句话的。

    “还有朕想废除贱籍,不知叶阁老可愿帮朕?”朱由校说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废除贱籍乃有德之事,自宣宗裁汰官妓起,皇家就有意废除贱籍,只是当时阻力太大,无法实行,现在臣愿帮陛下完成此事。”叶向高说道。

    “那有劳阁老了,今天所议之事,望阁老写成奏章。”朱由校说道。

    “诺。”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下旨加封叶阁老为太傅,赏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另每月给米五石,轿夫八人,派遣行人护送叶阁老返乡。”

    “臣请辞太傅一职。”叶向高拒绝道。

    “叶阁老不用推脱,叶阁老为我大明殚精竭虑,尽忠职守,朕都是知道的。”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

    离开皇宫,叶向高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直接去了韩爌的府中。

    “皇上是否已经同意阁老的请辞?”韩爌问道。

    “已经同意,而且已经同意你出任首辅,但我今日来,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和阁老商议。”叶向高说道。

    “不知何事还需阁老亲自登门?”韩爌意识到朱由校应该是和叶向高说了什么。

    “此事非同小可,记得不可外传。”叶向高强调道,“今日皇上说道,他准备在两三年之内改革内阁,以内阁统领六部,新进的阁臣以后不再担任其他职务,入阁将会是从一品,未来政务之事会皆决于内阁。”叶向高对朱由校的这段话记得清清楚楚,一个字都没记错。

    “皇上的意思是……?”韩爌对朱由校的这段话也很震惊。

    “我也是不太明白皇上的意思,但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皇上要将对内阁放权,未来政务之事只需内阁决定即可。”叶向高轻声说道。

    “难道皇上准备裁汰司礼监?”韩爌惊讶地说道。现在内阁的权力已经跟以前宰相差不多了,但却一直受制于司礼监,如果真的裁汰司礼监,这对内阁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圣意难测,以后的内阁事情可全依仗韩阁老你了。”叶向高也只是想将这句话带给韩爌,至于其中的意思就全靠韩爌自己理解了,他毕竟马上就要离开庙堂了,他没有野心成为第二个顾宪成。

    韩爌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就连叶向高离开他都不知道。

    而朱由校和叶向高谈事的时候,王礼乾就在边上侍候,刚开始内心还有些波澜,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了,自从朱由校裁撤阉人开始,他就预感到会有这么一天,魏逆的案子没有牵连到他,他对朱由校已经感恩戴德了。现在朱由校在针对内宫实行的仁政,也说明朱由校是个念旧的人,他相信朱由校一定会妥善安排内宫的这些老臣。

    ……

    当然知道这个信息的人屈指可数,反而引起更大波动的是,朝廷最近下的几道旨意。

第二十六章 辽东对策

    本着朱由校对勾栏的贡献,差点就成了勾栏的形象代言人,可谁都没想到,他转头就对勾栏课以重税。朝廷旨意下达的那天,帝国的整个勾栏业顿时炸锅了,这次的税真的收得太重了,规模就算小一点的勾栏,每年都要上缴近百两白银。

    勾栏的人可不敢骂朱由校,这个时代可没人权讲,骂皇帝可是十恶之一的大不敬,如果被抓到了可是要杀头的。朱由校不敢骂,可是骆思恭却是倒霉了,光荣地成为了背锅侠,被勾栏的人在背后骂惨了。

    这一条旨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整个勾栏场所都要涨价了,而且是要大幅涨价。间接的后果就是注定勾栏场所也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以前的小场子在重税之下,要不倒闭,要不就只能偷偷摸摸地营业。

    中国人是很聪明的,这条旨意的下达的当天,就有勾栏场所在商量合并的事情。毕竟两家合成一家,就意味着一年要少缴百两白银。

    相对来说,废除贱籍的旨意在民间影响就小多了,毕竟贱籍影响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但这条旨意,却是让这一小部分人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要知道,在古代,贱籍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不但不能参加科举,而且很多职业都不能做,只能从事贱业,甚至都不能与普通百姓通婚。

    朱由校这条旨意,使得后来在招募新军上,招募进来了许多以前是贱籍的人,当然也有凭借军功名扬天下的。

    而在京师设立卫生局这样的事情,影响还没有出来,毕竟卫生局还在建立之中,老百姓都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在朝廷上影响最大就是,叶向高告老还乡,韩爌升任首铺,李宗延和王绍徽两人入阁。对于这个事情,阉党这边没人反对,而东林党这边这次也没人反对,表面上奏章是叶向高写的,皇上只是批准了叶向高的奏章,但外人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交易,交易内容就是韩爌升任首铺换取王绍徽入阁。

    当然中间派有人上了几份奏章,反对王绍徽入阁,但一切都波澜不惊。

    二月底,顾秉谦的案子也已经结案,这次朱由校算是网开一面,顾秉谦被抄家,流了三千里。这次抄家,朱由校又获得了十多万两白银和一大批赃物。虽然抄顾秉谦的家这个举动被许多大臣反对,甚至包括有些东林党人都反对,但朱由校依然一意孤行将顾秉谦的家给抄了。

    朱由校作为一个现代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所谓的名声,文臣以前对付皇帝的那一套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那怕是死谏也根本无法影响到朱由校的决定。

    比耍赖,谁怕谁?放马过来就是了。

    作为一个在现代社会混了三十多年的老油条,在享受权利上,朱由校会严格地以一个皇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承担义务上,朱由校会以一个无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让他是皇帝呢?而且还是一个脸皮厚过城墙的皇帝。这些文臣对于朱由校这样的表现也只能表示无奈,他们是不可能起来造反的。

    此时,满桂和孙承宗进京了。孙承宗在辽东回京师的路上就已经听说了朝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魏忠贤倒台,东林党却没有趁势崛起,只是勉强维持了现状,而内阁却是已经更换了两人,还多加了一人。

    “孙督师,您说皇上急着召见我等所为何事?”满桂策马赶上孙承宗的马车问道。

    “圣意岂能随意揣测,等你见到陛下自然明了。”孙承宗怒道。满桂虽是蒙古人,但忠诚勇敢,是孙承宗的爱将。满桂也十分敬重孙承宗,正是在孙承宗的手里,他才得到了重用。当然孙承宗也想不通朱由校召开他们所谓何事?

    听到孙承宗的话,满桂只得悻悻退下。

    ……

    孙承宗和满桂两人一进京,就得到了朱由校的召见。

    “吾师,辽东情况现在怎么样?”朱由校问道。

    “二月,满副总兵,尤总兵在大凌河击溃蒙古各部,彻底解除了宁远城的危险,而宁远城也即将修复,守备器械也已经建造完毕,臣此次还请陛下发饷二十四万两,确保在今年年中可以大举反击建虏。”孙承宗说道。

    “吾师,朕以为现在不是反击建虏的时机,朕希望你能帮朕先守住辽东,有吾师在,建虏不足为虑,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內患,攘外必先安内,现在连年灾害,乱民四起,恐怕不等建虏进关,大明已亡于乱民之手。而且朕得上天启示,接下来的灾害会更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恐会有席卷全国的民乱。”这个时候,大家都迷信,朱由校托上天启示,是最好的解释。

    “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处置?”孙承宗对朱由校的上天启示是半信半疑,但连年灾害和乱民四起却是真的,这已经危及到了大明社稷。

    “朕已经想好,第一件事情移民,将流民安置到其他的地方,例如台湾也就是小琉球,琼州,甚至更远的地方去。第二件事情就是推广新的高产的粮食作物。”朱由校回答道。

    “移民可是需要耗费大量费用的,而高产的粮食作物不知陛下指的是什么?”孙承宗对朱由校口中的台湾的称呼并没太在意,他只是关心最关键的问题。

    “钱的问题,朕会想办法的,而且朕会逐步地移民。高产的粮食作物已经有人在种了,只是现在还没有达到朕预期的效果,暂时不能全国推广,朕决定从内努拨钱来做这件事情,有钱有人,朕相信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成功。”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孙承宗欣慰地说道。孙承宗这次真正感受到了朱由校的改变,这种改变,让他这个当老师也是真的倍感欣慰。

    “至于辽东的军饷问题,朕已经想好了,以后会有人直接用海运将粮食送到山东,再由山东送到山海关。”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第二十七章 粮食政策

    “难道陛下准备直接用船将江南的粮食用海运运到山东?”孙承宗惊讶地问道。现在在辽东,粮食价格已经是天价了,能用粮食支付饷银,比用银子支付更加受欢迎。

    “不,现在帝国到处缺粮,现在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朕此次不打算用帝国内部的粮食,而是准备调集国外的粮食。”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如何调集?”孙承宗再次惊讶地问道。

    “朕决定和佛朗机等国通商,朕会要求佛朗机将粮食运到山东,在山东缴粮之后,他们会获得帝国开出交易凭证,他们凭交易凭证去江南获得他们需要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等商品。”朱由校将自己的想法大概说了一下。

    “陛下圣明,只是佛朗机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孙承宗说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朕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只是从山东接收粮食的事情,必须由吾师亲自负责。”卢鹏笑着说道。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不说西方人,就连那些海盗都会想办法去谋取这条路。

    只是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可以想象得到,周边的国家可就要倒霉了,但朱由校管不了这么多。现在可不是只有大明一个国家在受灾,而是全世界都在受灾,而且接下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受灾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由于饥荒和灾害等原因,导致全世界在十七世纪中期发生四十九次大规模叛乱和革命,而且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在1640…1650年十年间死亡。

    人吃人,易子相食这样的惨剧,在这个时期肯定不止在中国上演,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上演。吃饭问题,能将一个普通人逼成野兽。

    现在不是当圣人的时候,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时代是不需要圣人的,更不需要圣母婊。那怕大明周边国家的人全部都饿死了,朱由校也要保住大明。他一定要趁着更严重的灾害来临前,将粮食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个时间有粮才有一切。

    “陛下,臣已无异议。”孙承宗点头说道。

    孙承宗说完,想到还有一件事情没说,他赶忙又接着说道:“陛下,臣深知国库空虚,但望陛下以大局为重,切不可轻易抄大臣的家。”朱由校一个月之内接连抄了几个人的家了,这在明末可是很违背文臣价值观的事情。

    “朕明白吾师的意思,但是我大明十个官员九个贪,国库空虚,就是这些贪官导致的。”朱由校狠狠地说道。

    “哎!”孙承宗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的意思我明白,但陛下总需要人来帮助陛下治理大明吧,如果把他们全杀了,不等建虏出兵,我大明也就亡了。”

    “朕明白,朕只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要他们不要再犯到朕的手里,朕可以既往不咎。”朱由校无奈地说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孙承宗接下来又对朱由校讲了一大堆的道理。

    在孙承宗面前,朱由校还是不敢造次的,孙承宗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在后面抗清中也是满门忠烈,是朱由校真心佩服的人。

    一直等到孙承宗说完,朱由校才问满桂道:“满桂,听说你是蒙古人。”

    “臣原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以祖职世居宣府前卫。”满桂马上回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满桂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是蒙古人。

    朱由校微笑道:“朕以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只要真心归顺我大明帝国的,都应该是帝国的百姓,只要真心为我帝国效力,那就是一家人,所以你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对朕来说都无关紧要,但朕早就听吾师提起过你忠肝义胆,不同一般,不好声色,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

    “谢陛下盛赞。”满桂直率地说道。

    “朕此次招你进京是有重任要托付于你。”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但凭陛下吩咐,臣定当万死不辞。”满桂说道。

    “朕决定成立一支五千人的骑兵,而这五千骑兵朕决定从蒙人和辽东汉人中招募,凡愿意从军者,每人每月给饷银三两,马匹费用另计,另伤者或死亡皆有抚恤。”朱由校说道。

    “五千骑兵?!不知陛下给臣多久时间招募这五千骑兵?”满桂问道。

    “时间很紧,朕只能给你半年时间。朕知道你们新近击败拱兔、炒花、宰赛等蒙古部落,这些部落现在也只是表面臣服,但如果你能从中招募出一批青壮,便可以极大削弱他们,而且此去,朕会从内努拨十万两白银给你,凡愿意从军者,一次性支付半年的军饷。”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时间的确很紧,但臣愿意一试。”满桂犹豫了一下说道。

    “满……”孙承宗正准备提醒满桂在皇上面前可不要乱夸海口,否则的话可是欺君之罪。可他的话还没出口,就被朱由校打断了。

    “可以,朕允许你一试,如果半年之内能招募齐五千骑兵,朕不但会封你提督一职,而且朕保你十年之内封候。”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画饼这样的事情,朱由校前世做得太多,这个手段在当下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臣誓死完成陛下所托。”满桂兴奋地说道,话中大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封侯这样的事情,他以前最多只敢在梦里想想。因为出身的问题,满桂从军多年,立过无数的军功,可一直到三十岁才混上过一官半职。而现在皇上允诺保他封侯,那怕有十年的时间,这已经足够能让他兴奋。

    ……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李永贞和熊廷弼在山东招募新兵的事情并不顺利,再加上朱由校的要求太高,一定要是自愿从军的,导致李永贞到现在招募的新兵还不到五千。

    “熊提督,你倒是帮杂家想个办法,一个月的时间可就马上到了,到时候皇上责怪下来,你我可都逃脱不了。”李永贞现在是心急如焚。

第二十八章 新兵招募

    “李公公,山东乃白莲教乱匪重地,而且流民甚多,陛下从山东招募新兵,是有意抽走流民中的青壮,让白莲乱匪无所依仗。而现在流民对朝廷并不信任,而今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熊廷弼想了想说道。

    “还请熊提督明示。”李永贞急迫地说道。

    “公公可发告示,凡愿意从军者,先发三个月饷银作为安家费。”熊廷弼说道。

    “可皇上并没有让杂家带银子来啊!”李永贞说道。

    “国库现在也没有银子,皇上也没有办法,现在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为了此次招募新军,我愿意出银一千两。”熊廷弼说道。

    “一千两?一千两也招不了几个兵,要招募一万五千人可需要六万五千两白银,还有他们的吃住,没有十万两可是不够的,就算已经招募进来的新兵暂时不发饷,可也要大几万两白银。”李永贞默默地一算,发现需要近十万两白银。

    “已招募的新兵不发饷那可不行,会闹兵变的,如果真闹起兵变来,我怕到时候皇上真会要了我们两人的脑袋。”熊廷弼阻止道。

    “那你说怎么办?就算杂家将这次地方上孝敬全拿出来还不够两万两。”李永贞郁闷地说道。现在的山东可不富裕,内有白莲教,外有建虏,可以说是没什么油水可以捞。

    “现在找地方上筹集也是来不及了,何况皇上也没给我们下达找地方筹集军饷的口谕,现在皇上可是在查顾秉谦贪污一案,这个时候可不能为了银子把命丢了。”熊廷弼说道。熊廷弼知道李永贞肯定有钱,司礼监的每个人都有钱,别说十万两,就是二十万两他也能拿出来,熊廷弼现在就是想着怎么让他把钱拿出来。

    听到熊廷弼的话,李永贞足足犹豫了一盏茶的功夫,才咬牙说道:“看来只能杂家自己想办法了,熊提督,钱的事情杂家来解决,但招兵的事情可就全靠都督你了,这个杂家也不懂。”

    “李公公,只要有钱,别说一万五千名新兵,就算十万新兵本将也能招满。”熊廷弼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钱的事情,杂家立刻就去办。”为了提督东厂,更主要是为了保住脑袋,李永贞也是拼了。

    ……

    涂文辅寻找燧发枪的事情也并不顺利。燧发枪现在的确已经在西方出现,但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燧发枪现在并没有得到推广,一个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黑火药”这个原因,还一个是大力推广燧发枪装备部队的亨利二世在1610年被人刺杀了。

    涂文辅现在只是通过锦衣卫获得了一把已经损坏了的燧发枪,通过这把燧发枪他已经大概知道燧发枪是个什么东西了,而且也听说在佛朗机人手里有。只是现在跟大明有接触的佛朗机人手里并没有现货,要现货最少也要等上两个月的时间。

    可是涂文辅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等,他决定边找,边请佛朗机人帮忙制作。

    当然现在最郁闷的是张天师,他真的很郁闷,朱由校交给他的事情,除了乱葬岗的道观在建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他还没开始着手。

    “应京,从今天你回龙虎山,没有我的命令不得离开龙虎山。”张天师对自己的儿子张应京说道。这件事情张天师知道决不能让张应京掺和半点。

    “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发现这几天你一直神不守舍。”张应京问道。

    “我的事情你不要问,也不要去打听,知道得越少越好,否则的话,没有人能保住你。”张天师严厉地说道。

    “孩儿知道了。孩儿立刻启程回龙虎山。”张应京是个聪明人,当年清兵入关,他主动由明入清。现在他从自己的父亲话语和表情立刻明白,这件事情不是他能插手的,他也没有继续追问。

    “嗯。去吧。”张天师说道。

    等张应京走后,张天师对身边的道士说道:“让张辉进来。”

    张辉是孤儿,自小就加入了正一道,因其聪明伶俐,办事得力,又忠心可靠,得到了张天师的赏识,一直将他带在身边,甚至他的名字都是张天师赐的。

    张辉进来之后,张天师屏退了左右,“张辉,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做,你可愿意?”

    “弟子定当完成师傅所托。”张辉点头说道。

    “好,从你接手这件事情之后,不得泄露半点风声,自始至终,我都不会露面,所有的一切都由你来操作,如果泄露半点风声,不但你的人头不保,而且我们正一教也会满门尽灭。”张天师严肃地说道。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张辉,那怕张辉有一丝犹豫,他立刻就要换人,甚至会考虑灭口。

    “弟子自幼受师傅厚恩,这条命本就是师傅您给予的,弟子定当万死不辞。”张辉毫不犹豫地说道。

    “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们正一教的人,我会找个借口将你逐出正一教。”对于张辉的态度,张天师是非常满意的。

    张辉一愣,马上就醒悟过来了,说道:“弟子明白。”

    “现在你因为违反门规,被正一教逐出师门,成了正一教的弃徒。而你离开正一教之后,遇到了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商人,这个商人你自己去物色,务必是可靠之人,这个商人在海外发现了一座金山,意欲开发,但是手上现金不足,特意赶回大明来筹集资金,凡是愿意出钱之人,每月一两银子可得一钱五分的利钱。”张天师仔细认真地说道。

    “师傅就这样吗?”张辉问道。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前面两三个月一定要按时支付利钱,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人相信,刚开始的话,一两银子便可加入,到后面入局的人多了,一定要要求十两银子才能加入。切记,不可忘记这条。刚开始如果缺钱,你可以去京师乱葬岗的道观取钱,而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