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40四海扬帆-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道别之前,塔斯曼给陈守序留下他在巴达维亚的地址,并且欢迎去他家中做客。

    陈守序表示今年不一定有时间了,以有机会一定会去。

    简单用过午餐,塔斯曼回到巴厘号,启程返航巴达维亚。林登贝格则回了岛上的雇佣兵营地。

    船上现在只剩下中国人。

    林同文:“陈兄,聊聊吧。苏丹告诉我,你有笔大生意想与我合作。我很想知道那是什么?”

    陈守序一笑,“正有此意。”

    两人走进重新收拾过的官厅,林同文已经沏好两杯茶。

    陈守序顺手关上门。

    “请。”“请。”

    陈守序看着小小的茶杯出神了,茶叶本身与瓷盏都是可能带来滚滚财源的货物。只是现在,这两样东西没有丝绸、棉布、糖和香料重要。

    林同文姿态优雅地坐在那里,慢慢饮着茶水,一副淡定的样子。

    陈守序不会古人的含蓄,他很直接地问道:“未知林兄籍贯哪里,又如何去到北大年定居?”

    林同文明显愣了一下,随后笑了,“林某祖籍潮州澄海县,我就出生在北大年。陈兄这说话方式倒是像极了荷兰人,当是在洋人那里生活过很多年。”

    陈守序知道林同文这是在说自己不懂古人寒暄的礼节,他也不在意。不过闽南腔的国语实在难懂,他还是换成荷兰语,“林兄如此年轻,在苏丹的宫廷中的地位很高,真是闯下好大一份家业,我很佩服啊。”

    林同文摇摇头,“林某不过承蒙祖上余荫罢了。”

    陈守序:“冒昧问一句,不知令祖是哪位?”

    林同文颇有些自傲,“家祖林道乾。”

    陈守序不知道林道乾是谁,不过能让林同文如此骄傲,看这样子也应该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林兄,我不喜欢绕圈子。我想苏禄人应该向你介绍过我的大致情况。”

    林同文:“阿利穆德倒是向我介绍过一二。”

    陈守序:“林兄,我要做的是泼天的生意。这里不方便谈,我想邀请林兄去我的船上作客。”

    林同文:“正有此意。”

    陈守序写下一张纸条,递给林同文,“林兄,我就不换船了。请派人把这交给我的船长,托马斯梅洛。”

    林同文接过一看,是约卓越号船长在港外汇合,向舰队返航。他点点头,叫过一名仆人出去送信。

    为了赶时间,就不等送信人回船了,他直接在那边登上卓越号。

    林同文的座船用绞盘起,张紧勒舵索,放下船舵,绞车升起主帆。船工从船头伸出摇橹,帮助船启动。

    港外,等到驶出的卓越号,就由卓越号在前领航。

    林同文的船不大,船员却不少。同吨位下,人手肯定比欧洲船多。

    陈守序感觉戎克船跑起来倒还好,风向比较顺,船的帆面像蝴蝶的羽翼一样像两舷张开,算是吃满了风。虽然不知道确切航速,但感觉也不算太慢,三四节的航速总有。当然,这航速比卓越号差了一截,卓越号没挂全帆,尽力保持航速一致。

    林同文感叹一句:“还是陈兄的船快啊。”

    陈守序:“林兄的船跑起来很稳。”

    戎克船初稳性确实不错,但这种小角度侧尾风,船的侧向位移还是偏大,操控性不好的表现。

    陈守序:“林兄的船似乎不是贸易用的货船?”

    林同文:“我个人的座船罢了。商船得用大船,我在北大年的商船有10丈长。选这艘作为座船,是因为大小合适,便于进港,戗风性能也算可以。”

    船也比较新,商人不会占用一艘贸易大船专门做交通工具,那太浪费了。

    聊天中,陈守序发现林同文对东南亚过往的海战并不陌生。虽然林本人除了与东南亚海盗有过几次交手,并无海战经验,但他对本地的海战史还是很了解。陈守序就向林同文请教。

    原本东南亚那些苏丹国也有一些大商船,有些船的船楼比克拉克大帆船还要高大。但这些大船在与葡萄牙人、荷兰人的作战中全被送进海底。那些船看着是大,作为军舰简直不堪一击。30年前柔佛苏丹曾经派出35艘500吨以上的大船进攻马六甲,被几艘葡萄牙人的武装商船全歼。

    不过欧洲人带来的军事压力,也让东南亚的土著国家军事科技飞速发展。

    1579年,西班牙攻陷文莱,缴获了179门火炮。

    目前最强的苏丹国亚齐很早就与奥斯曼土耳其建立了军事联系,苏丹苏莱曼和塞利姆二世几次派出军队和炮匠支援亚齐与葡萄牙人的战争。根据荷兰人的估计,亚齐现在大概有1000门大小炮,其中700门铜炮。最著名的一门重炮名叫“一份胡椒”。传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二世帮助亚齐铸造这门土耳其重炮,他只收取了一份胡椒的回报。

    马打蓝苏丹国铸了门超重炮,名字更是威武,叫“横扫全球。”不过这门炮从没上过战场,也上不了。岛上根本没足够结实的道路让重炮机动。马打蓝苏丹的这门重炮就是摆在首都吓人用,兼做召集开会的号炮。

    柔佛此时估计有600门火炮,在短暂的共同反抗葡萄牙人的同盟中,亚齐也支援了一些重炮过去。

    望加锡的实力不比柔佛差。望加锡苏丹与葡萄牙人是盟友,葡萄牙人全靠望加锡给他们走私香料。

    这些炮多数都是轻型火炮,重炮有一些,但并不多。如望加锡苏丹国,现在有一门名叫“望加锡子孙”的32磅重炮,11门12磅炮,34门2~3磅炮,以及两百多门其他轻炮。

    林同文:“其中有些炮是我们卖给那些回回的。”

    陈守序:“林兄还做军火生意?”

    林同文:“家祖率领2000多部下到北大年后,最开始经营的就是铸炮生意。如今我们在暹罗、北大年各有一家铸炮工坊。”

    林同文这么一说,陈守序对他的祖父林道乾更好奇了。

    林同文指着卓越号,“只是我们铸不了陈兄战舰上的那些加农炮,大多都是些佛朗机之类的。有时我们的产能不能满足需求,我也会去佛山订货。”

    陈守序:“广东佛山镇?朝廷难道允许军火出口。”

    林同文脸上挂着微笑的表情,“我们当然有自己的办法。除了望加锡有葡萄牙人支持,柔佛有荷兰人支持,他们有一些新炮。其他回回国的炮多是些旧炮,看着威武,其实不顶什么用。我们的炮实战效果好,销路还是很不错的。”

    这肯定,那些土耳其大炮是早该淘汰的货色。明朝本土发展起来的炮虽然长径比不合理,打实心弹不强,但胜在轻,打霰弹威力过得去,正适合交通不便的东南亚使用。

    林同文继续说道:“多数回回国的武器虽然不错,但他们的兵不行,打仗完全依靠雇佣兵和奴隶。”

    陈守序:“林兄觉得本地哪些国家比较强?”

    林同文:“回回国中,亚齐人还行。马打蓝人多,万丹有钱。其次是望加锡和柔佛。但我觉得回回打仗还是差,本地实力最强的还是东吁和广南国。他们都有数千上万欧洲人训练的陆军,国内有很好的枪炮厂,军队装备了很精良的火枪。尤其是广南,他们有4000精锐的火枪军,薪俸优厚,纪律严明。广南国还有一只一万人的海军,是南洋最强的本土海军。暹罗虽然能勉强与东吁和广南分庭抗礼,但那是靠着人多,而不是军强。他们也很依赖雇佣兵,以前是日本人,现在是波斯和印度的回回。”

    陈守序知道东南亚不好混,他对此有心理准备。陈守序问起了船,“林兄的船是在哪里造的?”

    林同文:“就在北大年。马来别的不敢说,上好的木料非常多。我家在北大年有个不小的船厂,国内的很多商人都会来我这订船。”

    林同文:“不过我们不会造西洋夹板船,下缅甸地区的勃固人会。他们与英国人的关系不错。我现在正与他们联系,希望能得到几个会造夹板船的大匠。”

    东南亚好木头多陈守序是知道的,而且既然历史上也造过很多大船,普通船匠也是不缺的。那些苏丹国在海上被欧洲人打怕了,很早就开始了学习,也会利用欧洲人之间的矛盾招募工匠。

    亚齐很早就能造地中海式桨帆船。从苏拉威西到缅甸,到处都有会造欧洲船的船匠。望加锡几十年前就会造加列船;万丹的海军造船基地在拉森港,里面有很多土耳其船匠;爪哇岛上的马都拉人能造双层甲板的大中型桨帆战舰。

    当然,这些土耳其和地中海风格的桨帆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卫近海,出门遇上盖伦还是完蛋。荷兰人在东南亚,拥有70艘改良盖伦船,还有众多单桅通报舰。其中多数都是武装商船。但这足以确保船队的远洋通过权,并且能像如今这样长时间封锁果阿。而在必要的时候,巴达维亚也能在东印度群岛发动一场灭国之战。

    林同文:“其实我觉得盖伦也没那么难造,日本人都鼓捣出了一艘盖伦。日本人自己的船比我们差多了。我们应该只是没摸对门路。“

    戎克船如果能把舵改进掉,会是很不错的商船,但作为战舰就不合格了。林同文一直想造艘战舰出来。

    陈守序:“林兄好志气,你真想造盖伦,到时我提供一艘船供你的船匠参考。“

    林同文:“那真是多谢陈兄了。“

    陈守序:“林兄,作为商人,你们家现在的贸易已经很壮大了。有没有想过试试另外的生意?“

    林同文:“陈兄的意思是?“

    陈守序:“像那些土著商人一样,我们也立个国。“

第24章 长水号上的交谈

    林同文见过荷兰人的舰队,也登上过荷兰的大型武装商船,但他还是被陈守序的舰队震惊了。

    长琉旗和各色海盗旗迎风飘扬。

    七艘盖伦战舰,他把捕鲸船也认成了战舰。当然,梅尔维尔号也有4门用于自卫的4磅炮和6门回旋炮,欺负下小船问题还是不大。

    三艘大型单桅通报舰,很多人都喜欢这种船型。

    戎克船接舷,陈守序邀请客人登上长水号。马尔蒙是个比陈守序还要严厉的船长,趁着这两天停泊的时间,舰队各艘战舰都做了彻底的清洁工作。舱面全部焕然一新。

    舰队提督登舰,水手长吹两短一长哨声。陆战队行持枪礼,军乐队奏起电影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he’s a pirate》。这首曲子是陈守序在漫长的航行路上慢慢回忆出来的,与原曲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不过激昂的基调没有变,快速推进的节奏没有变。乐曲一经推出,就深受舰队广大官兵的喜爱。

    陈守序向陆战队回礼,直到走过陆战队整齐的队列。他满意地看着林同文的表情变化,伸手指向艉楼,“林兄,请。”

    林同文在短暂的失神后,快速恢复了正常,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不自然之处。

    长水号的艉楼自然比戎克船大多了,陈守序直接把林同文带进军官舱,请客人坐在圆桌旁。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了他最后一瓶安第斯白兰地,又取出两个杯子,用左手夹住了杯脚。

    “林兄,我这里没有茶叶,只有酒。”

    林同文正需要来杯1636年份产自南美安第斯山的烈酒压压惊,“陈兄客气。”

    林同文接过酒杯,皱起眉,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重重放在了桌子上。他用手背擦干嘴角流出的酒液,这一刻,仿佛他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的海商公子。

    “陈兄做的好大一番事业!林某惭愧,较之兄台不如远甚。”

    陈守序:“林兄现在觉得我在来时路上那番话怎么样?”

    林同文:“陈兄,不瞒你说,你开始向我说要占了北大年立国,我只当你是在说疯话。”

    陈守序:“现在呢。”

    林同文又饮下一杯酒,“现在我愿意陪上陈兄疯一把!”

    陈守序:“林兄应当很了解北大年周边的局势,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林同文:“陈兄的兵,我看比荷兰人还要强。只要出其不意,我们合作打下北大年很有希望。你有马来的地图吗?”

    陈守序摇摇头,他自己的那幅地图对现在来说只具有地理意义。

    林同文立即起身出了军官舱,在甲板上对自己的座舰喊了几声,过了会拿进来一张欧式地图,不是中国古代那种写意的风格。

    林同文在桌上打开地图,“陈兄,我刚才仔细一想,你选择北大年确实是个好主意。北大年原是暹罗的属国,但在十年前暹罗素立牙旺处死了前王,自称金殿之主。北大年的女王就以此为借口,不再承认暹罗的宗主权。”

    陈守序曾经去过泰国,他知道林同文说的这段历史,也是他选择北大年的重要原因。

    东南亚有许多适合舰队锚泊的港湾,但他的舰队需要的是一个现成的良港,他很难从一片荒滩上起步。在这些现成的良港中,北大年是他最好的选择。北大年刚好位于佛教文化和绿教文化的中间位置。目前虽然人数上绿教更占优势,但佛教却有暹罗这个大靠山。暹罗无疑是北大年附近的最强国,大城王朝最强盛时多次远征马六甲,将当地的苏丹国打得落花流水。

    宋卡、吉打、彭亨、吉兰丹、北大年纷纷向阿瑜陀耶称臣纳贡。直到暹罗被东吁灭国,马来北部的这些邦国才解除了那如山般的压力。其后虽有纳黎萱复国,但暹罗最主要的敌人始终是东吁王朝,对北大年诸国的控制力已经大大下降了。在十年前,北大年女王更是乘暹罗王位更迭,在柔佛和彭亨的支援下宣布独立。

    暹罗三次派军远征,北大年也得到柔佛与彭亨派出的援军。暹罗约巴达维亚共同出兵,巴达维亚也都答应了。但第一次没出兵,第二次出兵慢了,第三次巴达维亚已经不想打了。三万暹罗军没能攻下北大年,最后在吉打苏丹和巴达维亚的斡旋下,撤兵了。北大年在事实上独立,但暹罗在口头上也没有放弃宗主权。

    陈守序:“柔佛和彭亨当时出了多少兵增援北大年?”

    林同文:“一共5000人,40艘战船。”

    陈守序:“林兄以为暹罗为什么会连输三次?按说他们的兵力远远超过回回兵。”

    林同文:“陈兄有所不知。这马来和东印度群岛,天热多雨,森林茂密,瘴气流行。陆上交通极差。大军出征,很难从陆地补给粮草,所以大家都是用海船运输。马打兰苏丹十几年前出兵三十万围攻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城只有两千守军,城市连城墙都没修完。但荷兰人在海上灭掉马打兰的运粮船队,马打兰苏丹出的兵越多死的越惨,他的军队尸体从巴达维亚向东铺满了整条撤退之路。”

    陈守序:“林兄的意思是,暹罗不是从陆上无法攻破北大年,而是没有打赢海战的力量。”

    林同文:“是的。除非暹罗倾全国之力,万人围城,再征集十万人转运。只要暹罗敢这么干,缅甸的东吁就敢出兵攻向阿瑜陀耶。所以当时帕拉萨东王(金殿之主的意思)需要巴达维亚的舰队。”

    陈守序:“既然暹罗与巴达维亚关系不错,那荷兰人为什么最后又不出兵?”

    林同文:“这就与葡萄牙牙人有关系了。荷兰人一直想摧毁葡萄牙人的马六甲,可光他们自己的力量又不够。他们便联络当地的苏丹国,亚齐没有同意,就只剩下了柔佛。现在围攻马六甲的就是荷兰与柔佛的联军。4年前暹罗最后一次出兵,北大年是得到柔佛支持的,当时荷兰已经在准备这次对马六甲的围攻,不可能再去得罪柔佛苏丹。”

    眼下的东南亚,除开寮国等内陆国,以及东吁、暹罗、广南三强国可以不大在乎荷兰人,对其他国家来说,荷兰人的态度是决定性的。但荷兰人此时又正好有求于柔佛苏丹,暹罗在没有海军护航的情况下,攻打有一定防御力量的北大年会很困难。

    几杯酒下肚后,对如何攻取北大年,林同文比陈守序还积极。

    陈守序:“既然荷兰人有求于柔佛苏丹,柔佛苏丹又支持北大年。你之前说柔佛苏丹的王子已经与北大年的新女王订婚了,我们该如何处理与柔佛、荷兰的关系?”

    林同文冷笑一声,“陈兄,我在南洋这些年,见多了这些回回国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殊死内斗。纳黎萱王复国后,暹罗的国力实际上不足以再远征马六甲,这些苏丹国纷纷向阿瑜陀耶称臣是因为亚齐。亚齐的伊斯坎达尔苏丹在位时,征讨马六甲,他摧毁了吉打国的首都,大肆劫掠柔佛、彭亨和霹雳,一共掠走了40000同教的奴隶。那几年,市场上的奴隶和狗一样便宜。伊斯坎达尔带回亚奇的两万多奴隶,几年后就只剩下1500人。这些同教的苏丹国之间打的比外人凶多了。吉打的苏丹当时就跑到了洛坤,请求暹罗的庇护。北大年也是在那个时候重新向暹罗称臣。”

    马来这些苏丹国之间战和不定,今年还联姻称兄道弟,明天就可能兵戎相见朝死里打。

    林同文:“亚齐自从伊斯坎达尔苏丹去世,这势力就向下走。没了亚齐的威胁,北大年这些邦国又觉得暹罗没用了。而柔佛与北大年联姻,所图不过是恢复当年马六甲王朝的荣光。陈兄你想想,荷兰人会允许柔佛在马六甲重建一个帝国吗?他们现在是有求于柔佛人,可只要他们打下马六甲,我可以跟你保证,荷兰人想的只会是如何去削弱柔佛人。对安东尼。范。迪门来说,南洋只能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巴达维亚。我们家其实已经在做应对。以荷兰人的手段,马六甲在以后的贸易地位中绝不会有在葡萄牙人手里那么高。荷兰人只需要破坏马六甲,而不会去建设马六甲。”

    林同文这么一分析,陈守序觉得自己的直觉还不错。他选北大年更多是因为夹在绿教和佛教之间,凭直觉那里会有机会。虽然他的首选是北大年,但如果难度实在很大,他也想好该去哪里。在广南和真腊南部,现在还有一片无主之地。金瓯半岛和湄公河口,虽然真腊宣称对那里拥有主权,但完全可以无视。只是那里现在没有任何基础,他得从头开始。

    陈守序:“林兄回去能说服家族么?”

    林同文:“我尽力而为。陈兄放心,如果家族不同意我也会和你一起干。只是陈兄要给我一个说服家族的理由,如果攻下北大年,之后该如何?”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陈守序现在有初步的想法。

    陈守序:“林兄知道威尼斯共和国吗?我们可以学学意大利人。”

    林同文对欧洲的了解还不到意大利那个程度,陈守序得给他解释一下。

    在陈守序的设想中,这个未来的共和国应该是海盗舰队与南洋华商的联合体。采用共和政体,他舰队现有的官兵和南洋的华商,不限于北大年,共同组成共和国的上层结构。

    舰队提供武力保护,华商提供贸易。只要抓住中国的西洋航线,能确保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通过北大年输入南洋,这个国家就有长期存在的逻辑。贸易和金钱是立国的根基,战争是暂时的,贸易是永恒的。贸易能让血仇变成同盟,金钱能让敌人变成朋友。

    陈守序向林同文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共和政体,共和与君主制的区别,共和与民主的区别,republic,not democracy。用后世的话说,自由与共和就是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两杆大旗。

    林同文听的频频点头,这正是下南洋的商人梦寐以求的组织形式。

    既然攻取北大年具备可能性,那么剩下的工作是如何攻占。

    林同文:“陈兄打算怎么攻打北大年?”

    陈守序:“带着舰队直接找上门去,按住暴打一顿。我觉得这些绿绿的军队都不强,应该问题不大吧。”

    林同文只觉得汗都要出来了,“陈兄难道没做攻占北大年的详细计划?”

    陈守序摇摇头,他连当地的详细地图都没有,做什么计划。实际上,虽然他在舰队和苏丹面前表现得信心满满的样子,其实也是走一步算一步。陈守序只是觉得在这个乱世,南洋肯定有机会。

    林同文:“因为与暹罗的战争,北大年的主要防御是面向陆地。他的海岸炮台并不强,只是与舰队配合起来会比较麻烦。我们要先摧毁他们的舰队,尤其是柔佛与彭亨那些雇佣兵。”

    陈守序:“林兄有什么好办法?”

    林同文:“不知陈兄还想不想有更多的帮手?我还认识一些豪杰,我肯定他们会有兴趣。”

    陈守序:“林兄,你的朋友可靠吗?”

    林同文:“我能保证他们与南洋那些苏丹没有联系。”

    陈守序:“那就可以了。只要对我们有贡献,兄弟们以后都是元老院议员。”这会都是空头支票,陈守序开起来也没啥成本。

    林同文:“他们就在蜈蜞屿(大纳土纳岛),我回去的路上正好可以联络他们。”

    陈守序面容一肃,他拿出一枚金币,“林兄,我只相信两样东西。”他将金币抛向空中,再接住,“金钱,和大炮。”

    “你能带来贸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