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40四海扬帆-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子龙看着黄蜚,“黄帅,我记得你也曾是洪逆在辽东时的部下。”

    黄蜚咬着牙道,“我与洪承畴今日已是仇敌,师生再也休提。”

    吴志葵方寸已乱,“洪承畴以后再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对付李成栋。”

    “没有其他办法,集结战船,我们打出黄浦江。”黄蜚冷声道,“经长江,去舟山。”

    陈子龙着急地道:“你们那么多大船,在黄浦江上拉开了有几十里长,江面狭窄,大船无法调头。我从未听闻这种一字长蛇首尾不能呼应的阵势能打胜仗的。”

    “书生之见!”黄蜚突然爆发了,“来人,把这个穷酸措大丢出去。”

    两个如狼似虎的登州兵进来,一人架起一只胳膊把陈子龙拖走。陈子龙一边挣扎一边大骂黄蜚,最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黄蜚幽幽地对吴志葵道:“圣嘉老弟,我记得你有个幼子在军中,有多大了?”

    “稚儿六岁,黄帅怎么问起这个?”

    “你的亲将,那个叫贺虎臣的,我看着很不错。圣嘉老弟,听哥哥的,让他带着孩子和娘亲,换平民的衣服,赶快去金山卫找条船出海。”

    吴志葵沉默了一阵,“黄帅,我与金山卫的候承祖关系并不和睦。”

    黄蜚的话中有说不出的沧桑感,“老弟啊,都什么时候了,还想那些事。候承祖不会为难你们的,赶紧让人带她们走吧。”

    吴志葵心里明白,只有去金山卫一条路。上万建虏横在前面的松江府,几个亲兵亲将带着女人孩子向东肯定过不去,那还不如与大军一起突围。

    长叹一声,吴志葵道,“我明白了,多谢黄帅提醒。”

    “谢就免了。”黄蜚摆手道,“我们走后,候承祖在金山也挡不了多久。你好歹是他的总兵,写封信过去好好劝劝,女人孩子犯不着跟我们一块,都送到岱山岛沈廷扬那里去吧。”

    ……

    与此同时,黄浦江,得胜港。

    建虏苏松提督吴胜兆率4000多兵开到松江府,与李成栋合兵一处。得胜港附近,建虏有了8000强兵。

    李成栋拱拱手,笑得有些诡异,“得军门相助,此战我们赢定了。”

    吴胜兆出身辽东,李成栋出身宁夏,辽军和秦军,挺有代表性。

    吴胜兆虽然官大了一级,可李成栋一点都不虚他。提督也就是红顶子样子好看。作为吴淞总兵,李成栋有独立作战之权。

    而且就李成栋看来,吴胜兆手下的山东绿营兵,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因为表现极其出色,在四镇降军纷纷被裁撤的背景下,多铎一纸命令,让李成栋自行扩军,兵额给了五千,比吴胜兆这个提督还多。

    吴胜兆心里也明白,李成栋没把自己这个提督当回事。

    建虏内院大学士洪承畴奉命招抚江南,有权调遣发派辖区绿营兵,如果多铎再一走,江南就是洪承畴说了算。

    论背景,李成栋出身洪承畴起家的陕西三边秦军,论关系,江南绿营均为四镇降兵,大部分骨干更是高杰余部,李成栋的关系网比吴胜兆硬得多。吴胜兆也就强在比李成栋早投降半年,才捞了个提督。

    吴胜兆客气地对李成栋说:“廷桢啊,咱俩分分工,你屯江南,我屯江北。等黄吴二逆过来,我们南北夹击,你看如何?”

    李成栋正巴不得与吴胜兆分开,当即笑道:“标下谨遵军门将令。”

    ……

    八月六日,北风偏西。

    对黄蜚来说,在黄浦江里就没有顺风逆风阵位上优劣势的区别了。小小的黄浦江,即便是逆流逆风前进,他的船队也调不了头,无法在战斗中调整阵型。那么现在的偏西风,反而有助他顺风顺流突围而出。

    黄蜚兵强,列前打头阵,参将薛去疾为全军先锋,总兵胡学海、黄光志依次跟随黄蜚开进,吴志葵为全军后卫。所有战船搭起战棚,善射的弓箭手和鸟铳手攀上樯橹,对外警戒。

    得胜港附近,李成栋掀开遮盖炮口的芦苇,亲自打响第一炮。硝烟弥漫,长达十里的战线上,建虏全线开火。

    黄蜚的战船上有二百门佛朗机炮,立即还击。炮战中,李成栋与吴胜兆逐渐占了优势,地面炮兵阵地都修筑了土木工事掩护。黄蜚的战船侧面投影大,船板也是松杉木料所制,与地炮对射损失惨重。

    隆隆的炮声中,黄蜚大声命令亲兵,“坐小船去告诉薛去疾,不要管后面,全力向前冲!”

    ……

    李成栋见光是火力射击无法停止黄蜚的船队,对杜永和点头示意了一下,“开始吧。”

    杜永和点燃五发冲天炮,向全军发信号。

    百余艘小舢板从黄浦江的河汊江湾和支流中冲出,很快就与黄蜚的战船接舷。纵火船引燃明军的战船,浑身着火的士兵惨叫着跳下黄浦江。肉搏步兵们掼全身重甲,攀上明军战船的甲板。往往只要上去三四个重铠兵,就能在船上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黄蜚双目欲裂,这种毫无章法的乱战,让他水师的弱点暴露无遗。如果在海上,不,就算是长江,李成栋的这些兵也根本不够黄蜚打的。可是,谁让黄蜚听信了郑芝龙,引兵入太湖,相约一起反击江南呢?

    两个多月了,闽军一点影子都看不见。

    两万辽海水师连带家属,就这样局促在小小的黄浦江中,陷入如此困难的境地。

    黄蜚的座船上,已经有了数十根断指。那些都是唐世荣剁下来的,试图攀登舷墙的绿营兵的指头。

    全军的希望都寄托在前锋薛去疾身上。薛去疾冲开重重包围,将建虏的炮兵阵地甩在身后,长江已在望。

    李成栋略微有些变色,难道煮熟的鸭子要飞?虽然近期李成栋让杜永和给士兵加练了内河船战训练,现在又占尽了地利优势,但看来还是不够强,得加练。在南方混,不会水战没前途。

    黄蜚的喜悦之情很快就被老天爷扑灭了。李成栋拖住了足够长的时间。下午,海水退潮,黄浦江水位也随之而降。

    黄蜚的战船操纵更加不灵,数十艘船当即搁浅。雪上加霜的是,风向由西北风变成东北风。黄浦江的航道在帆船禁航角度,失去了风力,只靠水流,明军突围动能当即损失大半。

    江北的吴胜兆大喜过望,投入所有预备队。

    李成栋也从隐蔽地走出来。黄浦江上,有些明军的战船调头,试图借东北风返回太湖,来回冲突之下,全队大乱。

    江风拂起红色的大氅,已经不需要望远镜,得胜港前后数里全是燃烧的明军战船,烟柱冲天而起,弃械而降的明军越来越多。

    黄蜚与吴志葵的座船被团团包围。

    黄蜚发妻与丈夫拜别,一门老少三十余人跳黄浦江。但是水太浅了,李成栋的士兵很容易就将黄蜚的家人从水里钩起。

    李成栋对杜永和道:“你快去,把黄蜚的家人保下来。”

    杜永和略有些诧异,“总镇,我看黄蜚不会降的。”

    “他降不降我不管,可我要收编他的兵,不能杀他的家人。”

    “遵命。”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薛去疾、唐世荣等人的战舰上。

    吴志葵的发妻范夫人横刀自刎,阖家一门从之。

    最后的时刻到了,李成栋围住黄蜚,吴胜兆围住吴志葵。黄蜚拒绝投降,拼到最后一丝力气,失手被俘。吴志葵船上有百名四川兵,在亲将王明率领下,拼死抵抗。

    由于黄蜚和吴志葵吸引了大多数绿营兵的注意力,吴志葵的座船战斗力还颇强。总兵胡学海、黄光志,参将葛永恩、李甲、吴志葵的次子吴永思,和相当一部分金山卫军,有数千人得以调头撤回太湖,逃出得胜港的修罗场。

    ……

    一天后,金山卫。

    世袭指挥同知候承祖默默读完总兵吴志葵的书信,泪水潸然而下。吴志葵出兵前,让贺虎臣带着一队亲兵护卫近百名女人孩子脱离了大队。她们走的慢,比得胜港大败的消息更晚到金山卫。

    所有明军军官的发妻都选择了与夫同殉,吴志葵妾丁氏是这只队伍的首领,此刻已经哭成了泪人。

    “丁太太想不想去福建?”候承祖叹息道,“我正好要派一艘船去福京,可以顺路带你们过去。”

    隆武天子现在显得颇有一些中兴迹象。鲁监国组织的方国安、定海总兵王之仁两部正军,加几万义军,以宁绍台三府为后方,稳住了钱塘江。

    隆武帝派黄道周前出到江西广信,杨文骢屯处州,黄鸣俊屯衢州,朱大典蒋若来守金华,卢若腾贺君尧守温州。

    再加上后面仙霞关的郑鸿逵,三条防线。

    甚至,黄道周在向徽州进攻,瑞昌王收编了被建虏遣散的几千孝陵卫军户,向南京发起了进攻。

    这让福京看起来颇为安全。

    丁夫人却不想去福建,“多谢候同知,只是妾的夫君叮嘱我们要去岱山岛。”

    “我马上派船。”

    候承祖同时派出了三艘船,一艘去舟山,送吴志逵家属的同时,向黄斌卿求援。

    一艘去宁波,向鲁监国求援。

    一艘去福京,向隆武帝求援。

    ……

    数百黄蜚的兵突围,抵达了上海县。因为黄蜚吴志逵撤兵,让一度逼近吴淞口的李成栋调主力去松江府了,上海一直还在明军手里。

    崇明岛,守序在睡梦中被叫醒,得知黄蜚兵溃的消息,再也睡不着了。

    天气已经有些凉了,惠湘起身给守序披上外衣。

    见守序在舱中来回踱步,女人问道,“你在想什么?”

    守序抬起头,“李成栋下个目标肯定是金山卫,我在想怎么去救他们。”

第33章 承祖以金山为存亡耳

    上海。

    徐家湾,徐宅。

    这是家天主教徒,中国的顶级缙绅。

    徐骥端起茶杯,“振翼,喝茶。”

    慕容鹉暗叹,最后一次尝试,“老师,鞑虏压境,您确定不走了吗?”

    直接追问。也许是与夷人相处日久,慕容鹉已经有些不在乎传统礼仪了。

    徐骥悠悠地道:“想走的,都跟你们走了,振翼无须再多言。”

    既然这样,慕容鹉站起身,深鞠一躬,“老师,十年教诲,没齿难忘。既然老师不走,那就等驱逐了鞑虏,我再来拜见老师。”

    徐骥没有回答,慕容鹉转身离开徐宅。

    孙和京焦急地等在门外,见慕容鹉出来,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头子呢?”

    慕容鹉摇摇头。

    “没办法了?那李成栋可是个杀人魔王,趁现在他还没来,赶紧走啊。”孙和京跺脚道,“不行,我再去劝劝。”

    慕容鹉拉住孙和京的胳膊,“你都去过三次了,再去也是无用。老师虽然不走,但小乱进城,大乱下乡他还是明白的,应该不会有事。”

    孙和京无奈地站定了。

    慕容鹉:“你家的东西收拾好了么?”

    “一个老婆几箱书,我到哪都简单的很。”

    一个水兵走过来向慕容鹉敬礼,“中尉,长官召集。”

    “我马上就来,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水兵笑了一下,“没说,不过大家都在传可能要出海一趟。”

    慕容鹉戴上军帽,对孙和京道:“我有任务。你抓紧时间,速去崇明,船票我已经给你搞好了,先去泗礁山。”

    孙和京答应一声,回家找老婆了。

    因为徐光启的缘故,上海是中国数学交流中心。

    慕容鹉环顾四周,自少年起,他在徐家湾渡过了十年的求学生涯。

    《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定法平方算术》《比例规解》《圆容较义》《同文算指》,这是慕容鹉在求学生涯前半段的主要收获。

    东事紧急。当南京士子们还在纵情秦淮指点江山时,慕容鹦已经钻研起了《远西奇器图说》《实用炮学手册》《测量全义》和《浑盖通宪图说》

    在徐光启去世后,慕容鹉的老师徐骥撑起了家族的场面。上海缙绅,以徐家独子徐骥为中心。徐骥育有五子四女,互相联姻。这张网包括孙元化家族、徐骥岳父上海首富顾昌祚家族、前南京通政使许乐善家族等十多个豪绅。

    慕容鹉是常州府无锡县人,从小对举业就没什么兴趣,通过徐光启的几何原本接触到数学,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上海拜徐家为师。

    孙和京是孙元化的幼子,孙元化是第一个把数学与军事结合的明朝官员,他所著的《几何用法》《泰西算要》,推动了数学的实用化。

    慕容鹉与孙和京年纪相仿,自少同窗,友情非比一般。孙和京前不久差点带老婆去了嘉定,如果不是慕容鹉劝阻,现在恐怕已经命丧李成栋的刀下。

    守序驻扎崇明岛,让慕容鹉有机会故地重游。前段时间,在他的游说下,徐家旁支三户钟表匠人移民了台湾。中国此时就两个地方会造西洋钟,南京和上海。上海的匠人属于徐家,这是杨文骢马士英无力强征的对象,只能靠熟人劝说。

    江南兵兴,上海身处大后方,没有遭遇兵劫。但前线的局势日渐恶劣,慕容鹉在此期间吸引了很多同窗,上海缙绅们的二代、三代士子移民。

    徐光启、孙元化在推广科学知识上作出的贡献,使得上海在明末就是开中国风气之先的领军之地,上海士子中的很多人都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

    慕容鹉乘上一艘漕粮船,码头周围尽是携带大包小包排队的上海百姓。

    李成栋在嘉定和松江的屠城行为,给上海人民提了醒。现在无须守序去劝服他们,很多人自行转移到崇明岛。上海地区历来官船保有量就很大,漕船千艘,驿递船二十余艘,战船近八十艘。其中驿递红船三百料以上,能出海的就有十余艘。即便被各路明军征用过几轮,剩下的船依然足够把上海百姓快速转运到崇明岛。

    临时旗舰黄埔号,守序递给慕容鹉一份草案。

    “振翼,在不耽误转移上海百姓的前提下,制作一份航海计划。我要抽些船去金山。”

    慕容鹉是最早进入金城海军的华人之一,他的数学地理和天文基础很好。海校只是帮他进一步拓展了相关知识在军事上的应用。从海校毕业后,在战舰上渡过了2年,调入海军军令部,成为一名参谋军官。

    “提督,去完金山,我们还要回崇明吗?”

    “我回来,你们不用。”

    “我马上去做计划。”

    金山卫在崇明南面,慕容鹉这么问的意思是需不需要挑选戗风性能更好的海船。守序说这波船队不用考虑返航,那就可以利用那些比较差的船了。

    慕容鹉熬了一个通宵,连夜作出计划。

    以钦江号通报舰为核心,组建12艘海船组成的船队,7艘上海驿递红船,5艘沙船。

    加列战舰依然是2艘部署在上海,1艘泗礁山,1艘大瞿山。喇唬船则用于泗礁山与长江口之间的巡航。慕容鹉尽力没有影响到崇明与泗礁山之间的航运。

    守序去找沈廷扬,上海的移民人数超出了之前的计划,守序与沈廷扬留下的船队数量不够,沈廷扬这段时间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能出海的船只。

    沈廷扬见到守序先问起崇明防御的事情,“黄蜚吴志葵的余部你都安置好了吗?”

    “四百多人,带兵的军官我都考察了一遍。王允纶上海人,顾清彦昆山人、沈芳彦嘉定人,突围出来的兵将是黄蜚部的精华,布置在对南防御的战线上。”

    沈廷扬点点头,“那就好。都是忠义之士,不能亏待了他们。”

    守序:“荆本彻还在崇明县城?”

    “在,他有三千多兵,都驻在县城里。”

    崇明江北有田仰率领的李士琏和张国柱,扛不住建虏夏承德部的攻击,张鹏翼从云台山回来后又增援上去了,这才稳住了战线。

    西面长江上游则有福山的刘孔诏和淮河镇总兵张士仪,暂时也能撑住。

    兵力最强的江南战线最先崩溃,现在还剩下上海县和金山卫在明军手里。崇明本岛的明军则有荆本彻部和邢夫人的部分人马,建虏要攻击崇明得充分准备。守序的目标是在崇明至少撑到秋收,这样可以多搜集到一些粮食。

    沈廷扬给守序递了封求援信,“金山卫来的,候承祖向他的上司荆本彻求援,荆本彻不愿意去,把信转给我了。”

    守序笑了笑,“我找你正是为这件事。我要去一趟金山,崇明的上海移民都交给你了。”

    “多久回来?”

    “不好说,可能需要大半个月,我要顺路去一趟舟山。”

    ……

    数日后,八月十二日,船队整备完毕。守序先与惠湘道别,安排她去泗礁山。女人有些不情愿,不过这次没得商量了,崇明即将成为前线,妇孺是优先转移的移民。

    船队在江中候至退潮,扬帆出海。

    钦江号是一艘有8门4磅炮的大型单桅通报舰,舰长很倒霉,出海前几天生病了,现在舰长由慕容鹉临时代理。

    船队贴着上海的海岸线行驶,顺风顺水,2日便抵达金山卫。

    整个上海地区,环绕海岸线都修筑了海塘,海塘后有运盐河网道,海塘前有大壕。内外相通,无论是谁控制大陆,想要封锁这样的海岸线都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金山原本有海港闸口,在明末已经淤积,商埠全荒废了。船队在城外锚泊,大陆可以挡住北风掀起了海浪,锚地条件算是凑合吧。

    援军到来让金山守军很兴奋。得胜港之败后,金山已是孤城一座。金山卫的守军,战斗力在明军一般水准之上。候承祖之前派出了谢汉、张昌后两千户率500精锐增援了总兵吴志葵,城中还有2000兵。

    守序叹息着,他其实没带多少兵,并不是来增援这些人守城的。金山城在建虏的压力下,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崇明岛上现在力量最强的无疑是邢夫人的部队,可如果调他们来金山就是困守孤城,对上的又是李成栋后,究竟有多可靠,守序没有把握。而且调崇明岛的兵来金山,要占用太多运力,上海的难民就转不走了。

    在金山参将衙门,守序见到了候承祖。吴志葵在松江起兵后,候承祖作为他的属下,率军与吴志葵会师。两人关系没处好,吴志葵说了些重话。

    候承祖当时说,“府城听你总戎的,我回去与金山共存亡。”

    现在他要践行这句话了。

    守序怎么劝,候承祖都不走。

    “我家始祖以大明开国勋,子孙世袭金山卫指挥同知,食朝廷俸禄二百八十年。今天就是我以死报国的时候。”

    守序叹息。

    明朝并不好,尤其在末年。如果没有剃发令,江南士绅没多少人会为这个王朝效忠。寄托了士绅希望的各地起义军纷纷被镇压,大批的士子放弃了功名,销毁儒籍,他们管这个叫“弃诸生”。

    没有功名,就没有徭役的优免权,挂在他们名下的地产被乡亲们收回,很快就限于穷困中。

    敢于在战场上抗争的人不多,那是英雄,完全舍弃家产进山隐居的人,也不是太多,上有老下有小,抛家舍业不是那么容易的决定。但弃诸生,在江南这是一股普遍的风潮。

    候承祖的决定让守序肃然起敬。评价明朝好坏是文人的事,侯承祖作为国家世袭军事贵族,效忠这个280年的王朝,是责任,是坚持,是人的美德。

    除了侯承祖,金山还有数位高级军官。光世袭卫指挥使就有五名,其中刘羽圣为见任官,管卫事。施恩、西天默、徐可大、西胄四位是带俸差操,只拿俸禄不管事。指挥佥事和指挥同知就更多了,大部分都是带俸差操的虚衔。其中候承祖的世袭军职并不高,区区指挥同知,能成为金山守军统帅,是因为他有营兵参将的差遣。

    候承祖将金山的军户组织的很好,各位带俸差操的军官都分派到城墙上。其中指挥佥事萧懋功和陈之芴都堪称良将。

    大敌当前,候承祖也不允许其他人走。这位参将已经陷入了一种执着的精神状态中。

    守序退而求其次,劝候承祖,没必要让妻女跟着与城池共存亡。

    候承祖还要拒绝,这次那些指挥使们心动了。父亲和成年儿子都可以留下效忠朝廷,各人发妻也都留下来。女儿幼子和妾室,真的没必要。

    候承祖按年龄划了条线,除了抽签出来的80名士兵和自得胜港突围的原上海守军张时杰部,其他只有12岁以下男孩和老弱妇女能登船撤离。

    按照这个标准,候承祖一门只有未成年的女儿能上船。候承祖拜托守序把女儿送到广东,他的三弟正在广东水师柘林水寨服役,守序很痛快地答应了。

    金山卫人口并不多,自从商埠废弃后,留下的都是军户,城外的耕田大部分也废弃了。

    八月十七日,李成栋的旗号出现。金山卫还剩下2000余官兵和坚决要同儿子、丈夫、父亲在一起的家人。李成栋派出使者劝降,指挥同知马象乾脸上只是稍微有些变色,当场就被候承祖处斩。

    守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