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叔夜眉头一皱,“这里面好像有点不太对吧!现在也只是和辽国特使达成协议,还没有经萧太后和辽国朝廷认可,辽国怎么可能把燕京让我给我们?”

    种师中笑道:“或许辽国提出不少条件,只要我们单方面答应这些条件,宋朝下了旨意,那就不需要再一来一往确认了,再说金国在一旁虎视眈眈,辽国也怕夜长梦多啊!”

    大帐内一时沉默了,种师道也觉得有点蹊跷,他看了一眼众人,发现李延庆似乎若有所思,便道:“延庆,你是最早拿下涿州,你应该最了解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李延庆起身向众人行一礼,“卑职在想,童贯会不会和我们同时接到手谕?”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延庆一边思索,一边缓缓道:“这封手谕是前天中午从京城送出,从易州和京城的距离计算,给童贯的手谕应该比我们晚到半天,但以童贯的性格,他应该不会等到这封手谕到来才知内情,我觉得他昨天就应该知道这个消息了,那会不会他昨天就出兵杀去燕京了呢?”

    童贯为了神宗遗旨而急切想先夺下燕京的秘密已经人人皆知,至少大帐内的几人都很清楚,种师道也不想和他争,就算是辽国真的交出燕京,种师道也会让给童贯先拿下燕京府,此时李延庆的推测却让种师道脸色一变。

    “你是说,这里面有问题?”

    李延庆缓缓点头,“我有一种直觉,包括这次宋辽谈判都是辽国的缓兵之计,恐怕辽国已经做好了伏击准备,就等童贯急切地踏进陷阱。”

    众人脸色大变,李延庆的猜测完全有可能,他们都清楚童贯就是这次宋军北征的最大弱点,恐怕辽国也早已经看准这个弱点了。

    宗泽急道:“那应该立刻派人通知童贯,不可冒进!”

    李延庆微微摇头,“如果童贯是昨天出兵,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众人一起向种师道望去,种师道沉吟良久道:“不管是否来得及,我们都要立刻派人去易州提醒,这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

    燕京城也就是辽国的析津城,位于易州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大约三百里,这一带是太行山和燕山的交汇处,地形破碎,山地众多,道路崎岖难行。

    虽然有一条易州到析津城的宽阔官道,可这条官道必经范阳县,童贯当然不可能走这条路,他率军走的是另外一条小路。

    尽管五万大军是轻兵而行,但小路崎岖难行,大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走了一天一夜才走了不到百里,在第二天清晨时跨过了涞水,这里就是易州和析津府的交界,过了涞水,他们便进入析津府的地界了。

    远处是绵延数百里的山峦,可一想到穿过这些大山就是析津城时,童贯的内心开始热切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王爵在向自己招手,大宋从未在大臣活着时封异姓王,一般都是死后追封,且子孙不能继承,他童贯将是大宋第一个异姓王,他等待了十年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临了。

    尽管士兵们一夜未休息,都已疲惫不堪,但童贯却不管,他对周围士兵怒道:“我为主帅尚无困意,其他人岂能偷懒,给我继续行军!”

    将士们叫苦连天,只得迈着灌了铅一般的腿,一边走一边打瞌睡,又走了一个时辰,大军来到了一处岔道口,高世宣奔来禀报道:“太尉,前方有两条路,向导也不知哪条路更近?”

    “没用的东西,速派人去打听!”

    “遵令!”

    高世宣催马飞奔而去,童贯这才下令道:“全军原地休息半个时辰!”

    三军一片欢呼,纷纷坐下,大部分士兵累得倒地就睡着了,虽然半个时辰很短,但能睡一会儿也好。

    又过不久,高世宣便带着一名樵夫匆匆来到童贯身边,“启禀太尉,弟兄们只找到这个砍柴的樵夫!”

    樵夫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小民参见大将军!”

    童贯打量他一眼问道:“你是汉人?”

    “小民祖祖辈辈都是汉儿,以砍柴采药为生。”

    童贯点点头,“那我来问你,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叫大房山,就是前面的大山,方圆足有数十里,山高林密,峡谷众多,时有野兽出没,山上各种药材也很有丰富,山下很多小村庄都是靠它过活,小人家里也是。”

    “原来这里就是大房山,那前面有两条路,哪一条路去析津城更近?”

    “回禀大将军,北面一条路比较平坦好走,南面一条路稍微坎坷不平,但南面一条路距离析津城更近一点。”

    “近多少?”童贯又问道。

    “大概近五十里,其实就是绕了半个大房山。”

    “我知道了。”

    童贯随即命左右赏樵夫十两银子,让他给大军带路,童贯喝令道:“统统给我起来,准备出发!”

    此时大家才睡了一刻钟就要出发了,士兵们痛苦不堪,怨声载道,高世宣小心翼翼问道:“太尉,不知走南线还是走北道?”

    “废话!”

    童贯狠狠瞪了他一眼,“当然是走南线,难道你还想多绕五十里路吗?”

    高世宣吓得诺诺退下,急忙跑去命令前军走南线,五万大军在樵夫的带领下走进了南线,浩浩荡荡向析津城方向而去。

    。。。。。。。。。。

    大房山的南线山高林密,道路崎岖,行军格外艰难,走到中午,大军才走了三十里路,士兵已累得筋疲力尽,叫苦连天,但童贯却铁了心,一定要在天黑前杀到析津府,不顾将士们再三求情,坚决不准士兵休息,反而要求他们加快行军速度。

    这时,两万前军走进了一座大峡谷,峡谷宽百余丈,两边都是高耸的大山,茂盛的树林从山顶绵延到山脚,高世宣打量着两边的树林和高山,他们之前的向导跑来满腹疑惑地对高世宣道:“将军,这条路我们没有走过,好像不是去析津城方向。”

    高世宣心中也疑惑起来,连忙令人叫樵夫叫来,问他道:“这是什么地方?”

    樵夫笑道:“这里叫行军峡,长十几里,走出行军峡也就走出大房山了,前面路就平坦起来。”

    “可别的向导说,这不是去析津城方向!”

    “将军,他们一定是走老鸦岭,那边还是远了一点,这里是近道,我就是本地人,难道我会不知道?”

    “好吧!你去前面带路。”

    高世宣半信半疑,但他也没有办法,已经走到一半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又走了五六里,峡谷道竟然转向北面了,连高世宣也觉得不对劲了,析津城可是在南面,怎么向北走?

    他又连忙令亲兵道:“去把樵夫给我叫来!”

    片刻,亲兵急奔回来,“将军,那个樵夫不见了!”

    高世宣大吃一惊,他顿时知道情况不妙,急令左右,“速速后退!”

    已经来不及了,就在这时,军队脚下忽然发生了连续的爆炸,这是火器霹雳炮炸响了,虽然没有震天雷那样威力强大,但连续数百枚霹雳炮炸响,纸炮中细小淬毒的铁片四溅,被击中者不计其数,到处一片哀嚎狂叫,整个峡谷内浓烟弥漫,士兵乱成一团。

    两边梆子声响起,千弩齐发,密集的弩箭射向峡道上的宋军士兵,士兵们纷纷中箭倒下,与此同时,无数装满火油的木桶从两边山顶上翻滚下来,坠入山谷砸碎,火油四溢,千余支火箭再次射出,峡谷内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

    宋军士兵恐慌万分,争先恐后逃跑,他们互相践踏,哀嚎声、哭喊声响彻了山谷,五千辽军从山上杀来,很多逃进树林的宋军士兵纷纷被杀死,高世宣大喊:“跟我突围!跟我突围!”

    就在这时,数百支弩箭一起向他射来,高世宣躲闪不及,顿时被射得象刺猬一样,当场惨死。

    山谷内其实只有五千辽军士兵,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充分发挥火药和火油的威力,将两万宋军前军杀得尸横遍地,哭喊声一片。

    而童贯率领的三万后军此时还没有进山谷,就在不远处的另一条支道内,耶律大石率领一万五千军队正静静地等待着机会,耶律大石骑在战马上,冷冷地注视着远处的宋军。

    虽然他坚决反对太后摄政,要求还政给耶律延禧,导致他和萧干的矛盾激化,最终被贬去镇守居庸关,但在辽国生死危亡之际,他不顾前嫌,毅然出任西路主将,率两万军队阻击童贯大军。

    这时,远处山谷传来一连串的爆炸声,童贯的后军微微有些乱了,耶律大石举起手,禁止军队发动,还没有到突袭的最佳时刻。

    他竖起耳朵聆听山谷内士兵的哭喊声,越来越近,这时,童贯的后军也开始慌乱地大喊起来,宋军军心已动摇。

    耶律大石厉声大喊:“给我杀!”

    一万五千辽军从小路杀出,向阵脚已乱的宋军凌厉杀去。。。。。。。

    童贯自知中计,他也吓得魂飞魄散,调头便逃,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童贯一路奔逃,迅速脱离了战场。

    眼看主将率先逃走,其他宋军大将纷纷夺路而逃,五万宋军惊得肝胆皆裂,兵败如山倒,这几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一边倒屠杀,辽军士兵一路追杀,宋军尸体堆满了山道,五万大军最终全军覆灭,只有千余人逃出大房山。

    耶律大石并没有停步,率领两万辽军继续向易州方向追击而去。

    。。。。。。。。

    就在童贯大军在大房山中埋伏的同时,种师中和李延庆率领的三万大军也抵达了良乡县境内,良乡县是析津城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析津城南大门。

    但种师中和李延庆并没有像童贯那样急于夺取燕京城,东路军高层已达成了一致意见,现在宋辽谈判还没有最后完成,他们可以向辽国施压,但并不能仓促夺城,如果辽国确实有诚意投降,萧太后自然会派人前来接洽,如果辽国的投降只是缓兵之计,那他们更不能着急,以免中了辽军的埋伏。

    所以李延庆和种师中在进入良乡县境内,不但没有继续前行,反而在一片地势稍高的原野上筑起了一座大营,同时,李延庆派出了十支骑兵斥候去前方打探敌情。

    燕青率领二十名斥候骑兵迂回绕到了良乡县北面,这一带是很低缓的丘陵,森林密布,鸟兽众多,是从前辽国皇帝南巡时的狩猎场,方圆足有近百里,这时,燕青攀上一棵最高的千年大树,向良乡县方向眺望,在树顶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县城。

    良乡县并不大,只是一座小县城,甚至比永清城还要小,城池周长不过七八里,它其实不是县城,而是一座军城,负责拱卫辽国的南京城。

    这座军城最多只能驻扎三五千军队,加上家眷,不会超过八千人,是这座小县城能容纳的极限了。

    燕青立刻排除了县城内驻扎有大军的可能,又向县城四周看了一圈,周围也空空荡荡,并没有驻军的迹象。

    “虞侯,统制那边有消息来了。”

    “知道了,我这就下来。”

    就在燕青准备从大树顶下来之时,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在西面十几里外的另一片森林内,燕青的目光忽然凝固了。

    ======

    【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茧自缚

    在西面十几里外的另一片森林内,燕青竟然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色大帐,那边应该是狩猎区,将动物从森林内赶出来,在这片草原上射杀,面积广阔,草原面积足有数千亩,四周被森林包围,营帐搭在里面非常隐蔽,而四周森林内藏有无数暗哨,就算宋军斥候想进那边森林也会被暗哨干掉,若不是燕青爬上一棵千年大树,他还真看不见这片大营。

    燕青心中紧张地怦怦直跳,迅速从树顶下来,他轻轻跳下树,向众人招招手,众人跟他进了树林。

    “虞侯,怎么回事?”

    “先别急,统制那边有什么消息?”燕青问送信士兵道。

    一名前来送信的士兵上前施礼说:“统制让我告诉虞侯,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发现任何敌情,而西面和北面都是大片森林,如果有敌情很可能就在这边,让你务必谨慎小心。”

    燕青点了点头,“你回去告诉统制,我刚才已经发现了敌情,就在北面十几里外的一片森林内,有大量营帐。”

    燕青索性取出简易地图,先找到自己的位子,然后在北面十几里外的地图上用湿泥稍稍抹了一下,把地图递给士兵,“有泥的地方就是敌军驻营地了。”

    “虞侯,他们有多少人?”

    燕青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居然把这个最关键的情报忘记了,他想了想说:“确实也不知道多少军队,但从营帐的规模来看,应该是两三万人左右,别的情况就没有了。”

    “小人这就去回信!”

    送信兵翻身上马,他不敢再走原路,而是穿过树林,从东面绕回去了。

    送信兵走了,其他斥候精神大振,纷纷问道:“虞侯,真的发现敌情了吗?”

    燕青点点头,“他们隐藏得很深,若不是有这棵千年老树,我也看不到,也是机缘巧合。”

    “虞侯,要不要一把火点了他娘的营帐!”一名手下摩拳擦掌建议道。

    燕青心一动,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没有统制的同意,自己是绝不能随意出手的,他们只是斥候,负责探查情报,而不是杀敌的前锋。

    燕青摇了摇头,“我们的任务是监视,要做什么统制自然会安排,我们不要多事!”

    。。。。。。。。。

    时间渐渐到了晚上,燕青和其他手下轮流爬上大树观察远处的情况,好在今晚月朗星稀,白色的帐篷在月光下格外清晰,就算十几里外也看得很清楚。

    当然,作为合格的斥候,这样远观还是不够,燕青又派出四人,在对方森林的四周放哨,这样,即使这支军队偷偷离去,也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一更时分,李延庆上午派过的送信兵又来了,还有数十名斥候和他一同前来,每人背着一袋火油,同时也给燕青带来了一个短小精干的命令:火烧大营。

    燕青看了看目前的手下,一共有五十名精锐斥候,就算森林里埋伏了暗哨,也会被他们杀出一条路来。

    “跟我来!”

    燕青一挥手,带着五十名手下向北面疾奔而去。

    。。。。。。。。。

    燕青并没有看错,隐藏在森林中的这片大营正是萧干率领的三万辽军,这片森林方圆百里,中间的数千亩草地是极好的藏身之处,十分隐蔽,就算宋军斥候摸进来也会被隐藏的暗哨干掉。

    萧干原计划是种师道的大军北上后,自己在背后截断他们的后勤粮草,逼他们不得不回头自救,那时再迎头痛击,可一战击溃宋军。

    不料他这次遇到的却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种师道,还有个洞察如炬的李延庆,三万宋军不急不躁,居然在良乡县南面驻扎下来了,还修筑了板墙式军营,这显然是想长期对峙的打算,这步棋着实让萧干没有料到,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局不仅是宋军北伐,还有金边南侵,他们把全部兵力压在宋军身上,一旦金兵大举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果他们把军队拖去应对金兵,却又会让宋军不费吹灰之力攻下析津城,让萧干着实有一种腹背受敌的感觉。

    “大王,他们的筑营很大,应该把主力也包括了,一旦种师道率主力进驻,我们能不能迂回攻打范阳县,截断他们补给后勤线,使他们不战自乱。”

    提建议的是萧干的外甥乙室八斤,同时也是他的心腹大将,乙室八斤是奚人,当然是从奚人的角度来称呼萧干。

    萧干点了点头,他也是这样考虑的,他只有三万军队,而对方有八万大军,其中有善战的河东军以及名将种师道,如果是双方硬战,失败很可能是自己。

    其实萧干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等耶律大石击败童贯后,两军汇合,和种师道绝一死战,那时他们以六万大军迎战八万宋军,赢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就在这时,帐外忽然隐隐传来一片混乱声,这让萧干不由一怔,他快步走出大帐,顿时愣住了,只见南面烈焰腾空,火光熊熊,这至少是上百顶大帐被点燃了,不光是大帐,似乎森林也被点燃了,只见无数的士兵正惊慌失措地向这边逃来。

    萧干反应极快,他立刻喝令道:“速把大帐拆了,快!”

    士兵们纷纷挥刀向固定大帐的绳索斩去,没有了绳索固定,一顶顶大帐迅速坍塌,只片刻便出现了大片空地,但士兵的速度还是赶不上烈火蔓延的速度,最初在南面燃烧的大火已经蔓延到了中部,很多士兵惨死在烈火之中,看得萧干心中滴血。

    “大帅,森林也燃起来了!”

    士兵指着四周的森林大喊,森林是被帐篷的烈火点燃,此时正是干燥秋天,火势蔓延地格外迅速,烧得森林噼噼啪啪作响,一棵棵大树倒在烈火中,浓烟滚滚,呛得很多士兵连连咳嗽。

    萧干知道他们可以呆住中间不被烈火烧着,就怕士兵们被浓烟呛死,无奈,他只得大喊道:“所有的弟兄跟我来!”

    他翻身上马,向北面森林奔去,数千骑兵跟随着他奔跑,迅速带动了其他士兵,很快,军营内所有的士兵都跟着主帅向北面森林奔去。

    。。。。。。。。

    此时就在北面森林外约一里之处,李延庆率领一万大军已经等候多时,而种师中则率另外一万士兵在西面封锁。

    森林虽然很大,但已经看到森林上方浓烟弥漫,烈火映红了夜空,李延庆暗暗摇头,这将是一次大灾难,甚至几天几夜都未必能平息下来,最终将这片茂盛而肥美的森林烧为白地,不过几百年后,桑海沧田的变迁,这里或许会变成一望无际的麦田,也或许会出现一片新的森林。

    李延庆和种师中一致认为,隐藏在森林中的数万敌军要么是北面逃出,要么是从西面逃出,从南面不可能,而东面的风险太大,人在情急之中,都会本能地寻找安全之地,所以李延庆认为,辽军从森林北面逃出的可能性最大。

    大火烧了一个多时辰,还是不见有人逃出,李延庆心中暗暗吃惊,难道自己判断失误了吗?

    “他们出来了!”

    忽然有士兵指着森林大喊,只见数千辽军士兵从森林里逃了出来,个个狼狈不堪,李延庆大喜,挥刀喝令道:“全军杀上去!”

    “咚!咚!咚!”鼓声大作,一万右军士兵蓄势以久,向数千辽军士兵扑了上去。

    这时,杨再兴奔到李延庆面前大喊:“统制,有点不对!”

    李延庆急忙勒住战马,高声问道:“哪里不对!”

    “逃出来的辽兵不应该先是骑兵吗?”

    李延庆一怔,他也忽然意识到不对了,再看森林,只逃出四五千人后,后面几乎就没有多少逃兵了。

    李延庆猛地一拍额头,他中了敌军的金蝉脱壳之计,萧干已知道自己躲在北面,所以抛出几千人后,他们的主力便从另外一边逃遁了。

    现在手下已经和敌军杀成一团,收兵显然不现实了,他心中大恨,只得对杨再兴喊道:“你带五百骑兵去东面看看,敌军是不是从东面逃走了。”

    “遵令!”杨再兴纵马飞奔而去。

    李延庆气得大吼一声,“给我杀无赦,一个不留!”

    。。。。。。。。。

    萧干不愧是北辽名将,在最后关头,他忽然意识到宋军一定在外面等着自己,他迅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宋军主帅,会在哪个方向设伏,应该是北面和西面,东面正好是官道,自己认为敌军不会东面逃走。

    想通这一点,他决定下一个赌注,将他们的性命押在东面,萧干立刻兵分两路,让数千人从北面逃出森林,他自己则率两万骑兵向东面奔逃。

    可惜全歼敌军的战机最终没有能抓住,当李延庆全歼了四千辽兵,再转到东面时,萧干早已率残军逃得无影无踪。

    可就算这样,这也是一场大胜,丧命于火中以及被李延庆截杀,萧干的部众便足足损失了一万人。

    两天后,种师道率大军抵达良乡县,他给李延庆和种师中带来了一个十分沉重的消息,耶律大石在易州大败辛兴宗的十二万大军,辛兴宗只率一万五千余残军逃回保州,其余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第六百章 偷袭燕京(上)

    辛兴宗的惨败是偶然但也是必然,童贯在大房山惨败后,已经意识到后果严重,他根本就没有回易县,而是直接逃回了保州,将一个烂摊子扔给了辛兴宗。

    当耶律大石率两万军队兵临城下时,辛兴宗这才知道童贯的五万大军已经全军覆灭,而童贯逃回保州显然是想把责任推给自己,辛兴宗又是惶恐又是愤怒,这时不仅是他,城内的七万宋军已经被辽军几次屠杀吓破了胆,一时间人心惶惶,军心浮动,辛兴宗只得紧闭城门,高挂免战牌,另一方面,他又派人赶赴涿州向种师道求援。

    但辛兴宗败亡的根却在他夺取易州时便已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