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力之门-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炳云说:“还有一点,当年的海州市,干部有海州派和云岭派之分,两派斗得非常厉害。沈方舟部长是海州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从理论上讲,当年恨他的云岭籍干部更多,要彻查的话,云岭市的很多干部也要列入调查范围。”
于思阳犹豫了一下,“这篇文章说,沈方舟部长要对徐浩东书记进行报复,这是真的吗?”
刘炳云又是点头,又是摇头,“不是空穴来风,但说报复,那就言过其实了。省里盛传,要成立正式编制的省四市一体化领导小组,要把徐浩东调到这个领导小组去,明升暗降,从而在事实上削弱徐浩东在四市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
于思阳噢了一声,“这就是说,从时机上分析,这篇文章的出现,客观上是为徐浩东书记鸣不平。”
刘炳云笑了,“哈哈,思阳你说得太客气了。如果让我说,我可以直接说,文章就是徐浩东整出来的。”
于思阳也笑了,“这话我可不敢说。”
刘炳云思忖着说:“徐浩东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为人处事比较光明磊落,擅长阳谋,不屑于搞这种小动作。所以我判断,不会是徐浩东本人,倒像是他手下人背着他搞的,他手下那几个秀才,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啊。”
“老刘,咱们怎么办?”
“你说呢?”
面对刘炳云的反问,于思阳笑着说:“二把手听一把手的。”
刘炳云说:“徐浩东是省委书记李智宏的红人,凭你我这点道行,查他或查他的人,咱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于思阳说:“可咱们总得落实省委的指示吧。”
想了想,刘炳云说:“老办法,雷声大雨点小,你我批示,让公安局他们查去。但有一条,只查咱们海州市这边,绝不查云岭市那边的。”
于思阳走后,刘炳云心里嘀咕起来,这篇文章真的是云岭那边搞出来的吗?
琢磨老半天,没有头绪,刘炳云拿起了那部红色电话。
电话是打给徐浩东的。
“浩东,还好吧?”
“好什么好,我都成x书记了,又成了舆论焦点,我好得了吗?”
“倒也是,陈年旧事抖搂出来,也够你喝上一壶的。”
“老刘,你打电话,就是为了幸灾乐祸?”
“废话,我求安慰呢。”
“哈哈……求安慰,回家找你老婆去。”
“就得找你。省委来指示了,确定文章是在我们海州市市区始发的,严令我们追查。查个球,道高一切,魔高一丈,连个实际网址都查不到。你看看,你这个x书记出名,我们却成了背锅侠。”
“老刘,你少来这一套,文章是从你们海州市发出来的,当然要由你们海州市负责。”
“浩东,我们这边分析,文章是你们云岭人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针对沈方舟部长,二是为了保护你。”
“老刘,你这么说,你有证据吗?”
“分析,文章的目的一目了然,中学生都能看得明白。”
“那我也要被列入怀疑范围了。”
“理论上讲是这样,但你自己不会,应该是你身边的人。”
“老刘,你别吓我,还理论上讲,要从理论上讲的话,这文章的作者也可能是你。”
“哈哈……浩东,算你小子狠,你就贼喊捉贼吧。”
徐浩东问道:“先不谈这个。老刘,你跟尚经武省长说过了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刘炳云笑道:“尚省长说了三个字,瞎折腾。”
“哦,就三个字?”
“尚省长说,四个市的领导班子刚刚调整完毕,就要进行微调,这不是瞎折腾又是什么。还有成立专门的四市一体化领导小组,尚省长的评价是,脱裤子放屁,纯属多此一举。”
“尚省长英明。”
“浩东,尚省长很欣赏你,他认为在四市一体化过程中,你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他应该不会支持动你的。”
“那么,你认为我可以向李智宏书记汇报了吗?”
“这个么,由你自己决定,但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出炉后,你应该主动汇报,这样才不至于让人怀疑到你的头上。而且为了表示重视,你应该专程前往省城,当面向李智宏书记汇报。”
“这样,这样好吗?”
“反正我是这样想的,供你参考吧。”
“嗯,老刘,谢过了。”
挂了电话,徐浩东想了很久,决定不听刘炳云的,不主动向李智宏书记汇报。
市委书记与市委书记,是天然的竞争者,哪怕是朋友,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刘炳云的话,徐浩东只信三分之二。
整整两天,徐浩东按兵不动,没事人似的。
事情发生了,该来的都会来,该面对的都得面对,徐浩东早有思想准备。
终于等来了省委办公厅的通知,省委召开特别会议,参会者除了省委省政府领导,还有各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
徐浩东和孔正豪连夜乘动车赶到了省城。
晚九点十分,徐浩东在省委招待所接到李智宏书记电话,李智宏在加班,他让徐浩东马上赶到省委楼去。
第0733章 焦点人物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外间,是第一秘书姚新诚亲自值班。
所谓第一秘书,除了是省委书记的秘书之外,姚新诚还兼任省委副秘书长和省委办公厅副厅长,是正儿八经的副厅级。
姚新诚今年正好四十岁,参加工作十七年,一直待在省委办公厅,是名符其实的“老人”。
本来,李智宏到东江省上任,另有一位秘书。李智宏看出其有外调之意,便顺水推舟,将其外放。而姚新诚当时是省委办公厅的一名处长,是位学者型官员,而且不大愿意外放,李智宏便选中了他。
作为旁观者,徐浩东对姚新诚有个评价,他太像自己身边的那个李子健。
看见徐浩东,姚新诚微笑起来,也不开口,做了个请坐的手势,然后为徐浩东倒来了一杯水。知道李智宏在里面见人,徐浩东也不说话,只是默不作声地喝着水。
倒是姚新诚,挪着椅子挨近徐浩东,小声说:“徐书记,你猜李书记找你谈什么?”
徐浩东也是压低了嗓子,“你对我直呼其名,我就猜。”
姚新诚客气地问:“这合适吗?”
徐浩东咧嘴一乐,“非常合适。”
姚新诚点了点头,“浩东,你猜。”
徐浩东说:“我猜啊,应该是那篇文章,s部长和x书记。”
姚新诚又微笑起来,“你猜中了,你这位x书记,幸运地又一次成了焦点。”
徐浩东不好意思地笑了,“又一次成为你们机关里的谈资了吧。”
姚新诚说:“这是肯定的,我们省级机关么,不敢谈省领导,要谈也只能谈你们这些各路诸候。省内一共十五路诸候,你最有特点,也最有谈资,只要你有风吹草动,立即就能成为焦点。”
徐浩东哦了一声,“那么,如何做才能不成为焦点呢?”
姚新诚笑着摇了摇头,“有的人天生就是焦点,想躲也躲不了,躲在地下深处也是焦点。”
“比如说我?”
“比如说你,全省十五个地市一把手,除了你,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你说你能不引人注目吗?全国党内的中高级干部中,国内外公认的经济学家没有几个,这么年轻而又主政一方的,你是唯一,你说你能不成为焦点吗?截止到目前,中央有五项改革试点、省里有七项改革试点、你们自己有十多项改革试点,正在有序地进行,你们云岭市是个焦点,你这个云岭市一把手当然也是焦点。你还是一个网红,一个有四千五百万粉丝的党政领导,按照边际效应,四千五百万粉丝至少能影响五倍的人数,也就是说,你拥有几亿人的影响,你不是焦点谁还能是焦点?”
顿了顿,姚新诚说:“就连你有两对龙凤胎,也是一个巨大的焦点。”
徐浩东笑了,“噢,我想起了,你也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咱俩是同一类人啊。”
姚新诚也笑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开了。
省委书记李智宏,送副省长、省公安厅长陈长江出来。
陈长江笑着与徐浩东握手,点点头,再冲姚新诚挥手致意,转身走了。
李智宏转身往回走,“你们俩笑什么哪?”
徐浩东和姚新诚跟着进了办公室。
姚新诚说:“领导,我们在说双胞胎的事,浩东比我强,我是一对,他是两对,还都是龙凤胎。”
李智宏在沙发上坐下,拿出自己的手机,摁了几下,再递到徐浩东的面前。
手机上出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两个孩子各抱着一个娃娃,都笑得灿烂无比。
四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徐浩东家的小雪小东和小六小七。
徐浩东好奇地问:“领导,这照片从哪儿来的?”
李智宏得意地说:“我有一个qq号,一共有五个网友,除了老婆、儿子、侄子、外甥,还有一个就是你家徐小东同学,你说这照片是从哪儿来的?”
原来如此,徐浩东笑了,“行,你们一老一小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
李智宏收起手机,摆手示意徐浩东坐下。
徐浩东坐下后,姚新诚要走,李智宏说:“你也坐下。”
姚新诚坐到徐浩东身边,面对着李智宏。
李智宏问姚新诚,“新诚,机关里最近有什么议论?”
姚新诚说:“当然是那篇文章了,s部长和x书记,s部长肯定是沈方舟部长,x书记肯定是指浩东同志。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与最近省委组织部的一个举措有关,就是成立独立的省四市一体化领导小组,对四市领导班子进行微调,同时调浩东同志到领导小组工作。文章指向非常明确,如果没有上述举措,文章也许不会出现。”
李智宏嗯了一声,“继续说。”
姚新诚说:“不少资深人士说,这篇文章揭开了东江省政坛的一个伤疤,就是海州市两个派系干部之间的斗争。虽然云岭市脱离了海州市,但两市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影响着两个市的关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两市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沈方舟部长,他是海州市人,历史上也是打压云岭干部的急先锋,这在历史上是公认的。他现在是省委组织部长,又在云岭调研期间,只找非云岭籍干部谈话,难免不引起云岭当地干部的反感和猜疑。”
李智宏微微点头,“你也认为,文章的作者来自云岭?”
姚新诚说:“不是我认为,是大多数人这么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是合情合理的推断。而且文章的主题也非常明确,打沈保徐,攻击s部长的同时,为x书记鸣冤叫屈,能同时这样做的人,应该是云岭人。”
李智宏看向了徐浩东,“你说呢?”
徐浩东说:“我也认为,文章的作者应该是我们云岭市人。”
李智宏哦了一声,“你们在进行调查吗?”
徐浩东说:“没有,一方面海州市那边在调查,另一方面,我们没有接到相关命令。”
李智宏问:“那么,以你的判断,文章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浩东说:“这可说不好,领导,请你不要为难我。”
李智宏笑了,“讨论,随便讨论。不要背包袱,说来听听吧。”
第0734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从理论上讲,云岭市很多人都有可能是文章的作者。但据我们分析,作者应该是市级层面的干部,了解历史,了解我和沈部长的过节,了解最近的人事动向,了解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一般人难以做到。”
李智宏摆了摆手,“少来这一套,不要从理论上讲,请从实际上分析。”
徐浩东说:“市四套班子,本地籍的党内干部。”
李智宏嗯了一声,“四套班子不到四十人,本地籍的党内干部也不多嘛。”
徐浩东说:“是的,十六个。”
李智宏直视徐浩东,“包括你自己吗?”
徐浩东点了点头,苦笑着说:“当然包括我自己,而且我是最有可能是作者的人。”
李智宏面无表情,“为什么?”
徐浩东说:“动机和时机及手段,我最有动机,不言而喻,也只有我最知道什么时机出手最佳,至于手段,也只有我才能知道沈方舟部长的软肋是什么。”
李智宏点着头说:“你还算是实事求是。刚才,陈长江厅长向我报告,他们的分析和初步侦查,也认为你最有可能是文章的作者。”
徐浩东说:“既然如此,那我愿意接受组织的调查,不要牵涉到其他的同志。”
“够爽快的。”李智宏转而询问姚新诚,“新诚,你认为呢?”
“我认为……”姚新诚反问:“领导,有足够发起调查的证据吗?”
李智宏不说话。
姚新诚狡猾地说:“那我就不知道怎么说了。”
李智宏笑了,“新诚,为难你了。”
随即,李智宏骤收笑容,满脸严肃,“徐浩东同志。”
徐浩东条件反射地起身,“在。”
李智宏说:“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说,你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吗?”
徐浩东说:“领导,我不是,但我再次表态,我愿意接受组织的调查。”
“好。”点了点头,李智宏指着姚新诚说:“你,代表我,送徐浩东同志去省纪委。”
姚新诚愣住了,“马,马上?”
李智宏点了点头,“马上。”
十分钟之后。
徐浩东坐在姚新诚的车里。
车开得很慢。
“浩东,你想好了?”
“不用想,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李书记他英明啊。”
“我好像懂了。”
“那你把车开快一点。”
“但有一个问题,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让我知道并参与。”
“哈哈,老姚,你不要装傻。你是个明白人,李书记让你当他的秘书,就充分表明了他对你的信任。”
“倒也是。不过,你不怕我说出去?比如说,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
“哈哈……你不敢,因为二比一,没人信你这个一。”
“是啊,政治有时候,有时候是……”
“肮脏的。”
车到省纪委大院,深夜值班的省纪委办公室王副主任,看着徐浩东和姚新诚张口结舌。
“徐,徐书记,姚秘书长,我,我不明白,这怎么回事?”
姚新诚指着徐浩东说:“我也不知道,我是奉李智宏书记之命,把徐书记送到你们这里。”
徐浩东说:“王副主任,我是来向省纪委交代问题的。”
王副主任蒙了,“这个,这个……”
姚新诚说:“王副主任,你给个回执,我也好回去交差。”
王副主任看了看徐浩东,对姚新诚说:“姚秘书长,关于徐书记,我做不了主啊。”
姚新诚说:“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打电话问问李智宏书记。”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副主任只能照规矩办,很快开具了书面回执。
姚新诚扬长而去。
王副主任尴尬了,他还是第一次碰上这种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置。更何况徐浩东是什么人,他太了解了,以他的职务,哪有权力处置徐浩东。
“徐书记,接着,接着咱们怎么办?”
徐浩东乐了,“问我?我想跑。”
王副主任忙说:“这个这个,要不这样,你去休息室休息,我去向领导汇报。”
“呵呵,公事公办,这就对了么。”
王副主任不敢怠慢,打电话向省纪委常务副书记许从良报告,按照规定,像徐浩东这个级别和职务的,其他副书记也没权力处置。
许从良听了王副主任的汇报,先是莫名其妙,但马上明白了徐浩东的用意,既然涉及到省委书记李智宏,那一定是一出苦肉计。
但许从良也不敢出面处置,因为他和徐浩东关系较好,不少人都是知道的。所以他打电话向省纪委书记戴昌明报告。
晚十一点多,戴昌明和许从良分别从家里赶到了省纪委大院。
十一点半,省纪委一号询问室。
徐浩东坐在被询问者的位置上。
询问者共有三人,戴昌明和许从良及王副主任,王副主任负责笔录。
主问人是许从良,他先打开录像和录音设备。
许从良说:“徐浩东同志,咱们现在开始,你主动到省纪委来,到底要交代什么问题?”
徐浩东说:“我是在与省委书记李智宏谈话之后才来的,李书记说,有关部门已经初步确定,文章《一位省委组织部长和一位市委书记的故事》的作者,是我们云岭市人,而且是云岭市领导层中的某个人或若干个人。所以作为一把手,我难辞其咎,而且我也可能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愿意主动接受组织的调查。”
许从良说:“很好。那么请问,你是文章的作者吗?”
徐浩东说:“不是,我的意思是,如果需要有人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与此同时,如果查不到文章的作者,我也愿意承担责任。还有,如果为了消除这篇文章带来的政治影响,我更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许从良说:“这么说,你没有具体事实要谈?”
徐浩东说:“是的,我没有具体事实可谈,我只是觉得此次事件影响极大,需要有人承担责任,从而消除影响,我认为我责无旁贷。”
许从良说:“好吧,你稍等。”
戴昌明和许从良小声商量了一会。
许从良说:“徐浩东同志,像你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留置。二,限制活动。三,别离开我们的视线。”
徐浩东举着右手说:“我愿意被留置。”
许从良说:“没这么严重,这样吧,你经常活动,但请别离开我们的视线。”
徐浩东站了起来,“请组织放心,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第0735章 徐浩东出事了
省委召开的这次会议之所以特别,是因为除了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指示,还要讨论那篇文章的影响及其对策,这次会议确实“特别”。
会期三天,由于涉及到那篇文章,以及一位省委常委和一位市委书记,会议期间的气氛有些压抑和紧张。
知情的人不敢随便开口。
不知情的人也不少,开始时觉得蹊跷,但很快发现了端倪。云岭市委书记徐浩东,身边竟然多了两个不苛言笑的年轻人,除了开会,这两个年轻人简直随影随行,既像保镖,更像监视者。
这样正儿八经的年轻人,大部分与会者都知道他们的来历,必定是某执纪执法机关的人。
徐浩东出事了?
那两个年轻人敢守在徐浩东的房门外,这足以说明,徐浩东真出事了。
皇帝不急太监急,最着急的人,是徐浩东的搭挡孔正豪。
孔正豪问徐浩东,徐浩东不说。
孔正豪很想去问省长尚经武,因为尚省长很欣赏他,曾多次公开肯定他的工作。
但那是公事,是工作,要说私话,孔正豪知道自己不够资格,关系还没到达那个层次。
周围能与尚省长说得上话的人,也就是海州市委书记刘炳云比较靠谱。
第一天会议结束后的晚上。
吃罢晚饭,孔正豪来到刘炳云的房间,“老刘,这怎么回事啊?”
刘炳云倒是不慌不忙,“正豪,你急什么,不就是那篇文章的事嘛。”
孔正豪怔了怔,“浩东是那篇文章的作者?”
刘炳云摇了摇头,“不知道,但据省公安厅和我们海州市公安局的初步侦查,已基本上确定,文章是在海州市市区发出的。但这是有人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海州市的一个网吧的一台电脑发出来的,发文章的人的实际地点,应该是在你们云岭市的市区。”
孔正豪噢了一声,“但是,为什么限制浩东一个人呢?我也是云岭人啊。”
刘炳云又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
孔正豪小声说道:“老刘,省领导层面,我没有说得上话的,你和尚省长关系还行,辛苦你走一趟。老刘,拜托了,不然我心里没底啊。”
“好吧。”想了想,刘炳云决定去找尚经武省长。
省委领导住宅区,省长尚经武家。
刘炳云进门时,尚经武一家正在吃饭。尚经武问吃了没有,刘炳云说吃过了,尚经武说那你先去客厅坐会。
与尚经武省长的关系,是刘炳云的得意之处。各人有各人的命,刘炳云知道自己的长短,比不上徐浩东年轻有为,比不上白景洪勤恳苦干,但有尚省长罩着,他也不会吃亏。
尚经武吃罢晚饭,径直进了书房,刘炳云心领神会,捧起尚经武专用的茶杯跟进了书房。
“炳云,你怎么也沉不住气了?”尚经武一边问道,一坐下,一边摆手示意刘炳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