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星年代-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客厅那边李莹莹轻声问:“倾城,你确定这样播出去会没有事情?”
苏倾城:“要是真的出事情了,我就把你们几个拉出来做替罪羔羊。”
“咳咳,”刘佳怡轻咳两声,“其实我是不支持的,好吧,做就做,羔羊还是很可爱的。”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后,苏冬还在写,一直到深夜。。。。。。今晚的晚餐是苏倾城下得厨,味道不错。
十一点钟,已经算很晚了,可是在客厅里面的几个妹子窝在沙发那边看着《那些年》,苏冬昨天就把自己的录音文件给添加进去了,在台湾那边拍摄的时候自己就一边拍摄的时候一边进行声音录制,他和别的导演不一样,别的导演喜欢在后期,在录音间准备声音录制,可是苏冬不。苏冬觉得拍完紧跟着让演员去录音这样效果会更好。
这次补录音是因为最后一个镜头那里自己直接就回燕京了,随后又是去全国各地去“旅游”录制《舌尖》。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苏冬开始到处奔波,为他的第二部电影《那些年》努力,至于第二部纪录片的事情,他把任务交给老吴和老李他们。
在苏冬忙碌的日子里,《舌尖》的成绩毋庸置疑,在网上不少翻拍版的什么《舌尖上的宿舍》,《舌尖上的食堂》这样的在网上点击量还是蛮高的。有几个搞笑的甚至苏冬用自己的马甲在下面进行点赞留言,一些小伙伴看到这直呼辣眼睛。
“倾国,明天就是《那些年》的首映了。还有什么要求我注意的?”
在倾国的智能空间里面,苏冬站在那边询问着眼前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渐渐的不在是每天都来这里进行学习了。
“主人,您没有什么好需要注意的,您现在做的都很好。”
苏冬是不信的:“那为什么我现在进入空间学习的时间变得这么少了?”苏冬没有和倾国虚伪。
“哦,因为现在系统在进行升级啊。”倾国直接告诉了苏冬为什么这段时间苏冬来空间学习的时间变少了。
“那现在这里有什么需要我学习的吗?”
“德语学习要不要?”倾国问。
“嗯,反正也是闲着,那就学着呗,哦,还有经济学上面的课程上次中断了。”
“行,看在你这次自己要求学习的份上这次学习给了打个折,就收你49万声望点。”
“额。。。。。。那我现在还有多少声望点数?”
“原本是有一亿多的,但是现在只剩下5百多万了。”倾国的声音不急不慢。
可是听到这个结果的苏冬整个人石化了,“为什么你升级不告诉我!”
“有必要吗?告诉你也是要升级的,不告诉你也是要升级的。”
“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请容许我哭一会先。”
第二天苏冬醒来后发现苏倾城今天居然先他一步起来了,“今天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
“不早了,都几点了,今天上午你还要去公司对这个纪录片进行剪辑。”
“可是,不是说这个片子我只是出策划,其他的不归我管吗?”
“想的美!还有啊为了充分落实你的计划,明天下午三点钟的记者招待会,最新纪录片的发布解说员就是你了,连名字我都想好了,一会在你的个人微博上面将会更新出《苏冬的雾霾报告》怎么样?应景吧?正好这几天燕京又是雾霾天气。”
“苏倾城,大早上的不要吓人好吗?一定是我起床的姿势不对,请容我再来一次。”
“苏冬!我不是再说笑话!我是认真的!我相信在你看完那个片子后你会答应的!”
其实不需要去看那个片子苏冬就猜的差不多了,一定很触目惊心。
“这就是你推迟倾城手机发布的原因?”
“是的!”苏倾城坚定的说:“我这是为手机的上市做最后的推广,同样也是在为环境做一份努力,在手机的开机屏保图片中将会出现被雾霾包围的城市的图片!”
“行,最后一个要求,今天早饭你做。”
苏倾城拉着苏冬的手:“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放心,早饭准备好了。”
“哎,你这是要把你男朋友推到火架上去烧烤啊。。。。。。”
苏倾城其实也不想的,“除了你睡可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要知道你微博上面可是有接近2亿的粉丝,吓死人有没有。第二名才七千多万,有这样的人气不去使用真是太浪费了!浪费可耻!”
下午一点钟,在苏冬的个人微博上更新出了一条最新的消息。“明天下午3点,纪录片《苏冬的雾霾调查》将会上映。一场最新颖的纪录片直播和你有约。”
“《苏冬的雾霾调查》这是什么鬼?最近雾霾是蛮严重的,但是这和苏冬有什么关系?”
“《那些年》都马上要上映了,苏冬你好好的去宣传就是了,雾霾都这么些年了,说它做什么?”
“就是就是,这有什么好说的,我们还是聊一聊电影的事情吧?那个电影是不是就像传闻说的那样是一个悲剧收尾啊?苏冬。”
“第二个纪录片,让我看看你第二个纪录片能拍出什么花来。”
“《舌尖》播出后华夏再无纪录片,坐等最新的纪录片上映!”
苏冬的微博刚刚在往上更新出来,下面的留言瞬间爆屏,更有不少的记者立刻在网上转载了这条消息。在倾城视频网上的头条开通了直播平台,现在进去还是什么都没有,在明天下午三点这里才会不一样。与此同时,苏倾城还邀请了一些苏粉和记者朋友明天下午来倾城娱乐公司参加这场纪录片直播会。(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 苏冬的雾霾调查
不管网上是如何评论的,苏冬和苏倾城这里的计划依旧在进行着。
第二天一大早倾城娱乐公司门口一群没有收到邀请函的记者先出现在这里,按照他们对苏冬的了解,今天下午一定有大事情发生!
上午九点多,印有燕京大学校徽的车子来了好几辆。
“咦?怎么燕京大学的人过来了?兄弟,你那远镜头看见什么了没有?”一个记者问旁边的摄影师。
“看到了,好像从车子上拉下了一些仪器。”
“拉那些东西做什么?”
一记者回到:“还能干什么,铁定是和下午的发布会有关系呗!官方说了今天下午的直播在后勤将会做成视频,到时候会在倾城视频网的记录片频道保留上架。”
“心塞,原本我也是能有机会上电视的,可惜了,进去采访的名额被别的同事抢走了。”
“咳咳,怎么觉得这雾霾越来越重了?昨天在报社里面远眺还能够看见香山,今天呢出门超过10米就看不见人了,一片混沌看着就心烦。”
“是啊,我来燕京工作6年了,感觉这雾霾是一天天的加重了。”
“真心希望今天苏冬的这个调查报告可以让相关部门注意到。”
“我觉得应该会的,只是可惜了咱们进不去会场。”
。。。。。。
下午两点五十五了,在发布会大厅,倾城视频直播已经打开了,收看的观众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已经改装过的舞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在台上,镜头对准场下,不少的长枪大炮已经架设好了,500多位观众也已经入席了。现场的大门被工作人员关上了。直播马上就要开始了。
到了三点钟,现场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舞台那边给了一束亮光,苏冬从台后走到了舞台中央。
在行走间,低沉富有魅力的声音响起。
“有时候夜深人静,我会打开一束灯,我能看到亮光,能看到灰尘,可能还有几只顺着光飞过来凑热闹的小破虫子。”
“可唯独有一样东西我看不到,他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他们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后来,很多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好像叫雾霾。”
苏冬自嘲的笑了笑,“我一直对雾霾很好奇,我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它们就在我面前,可我真的看不到。”说着苏冬伸出手对着空气抓了抓,可是什么都没有。
“6666!苏冬的这个开场白我给满分!”
“wuli苏冬的声音真好听啊!我就是奔着声音去的!”
“颜值也很高啊,请不要忽视他的颜值!”
“楼上的两位我们是来听听雾霾的,不要扯远了。”
镜头下苏冬从容的走到舞台中央,下面没有掌声,没有喝彩,就好像苏冬一个人在表演舞台剧。
“只有一个办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苏冬点开了早已置放好的中央电脑。
身后的大屏幕亮了起来,一个仪器图片出现在那里。
“这是一个pm2。5采样仪,是我从燕京大学环境科学系那边的老师借来的,系里的李教授跟我说仪器十分珍贵,燕京大学也只有十台,绝对不能外借,我给他孙女一张我的签名专辑,他直接把仪器送我了。”
下面很多观众和记者听到这里笑出了声。
苏冬接续主持说到:“我一直以为雾霾有多神秘,我一直以为雾霾有多见不得人,后来我才知道,就这么一台被我一张签名专辑换来的仪器,放上一片非常干净的采样膜,雾霾就这么出来了。”
苏冬继续点击电脑,“这是一个月前燕京冬季最开始出现雾霾的第二天,我背着这台仪器出没在城市的角落。”
在屏幕那边一张张苏冬的照片出现,上面有时间,有地点,还有那个仪器。
“虽然我是这个片子的策划,可是我也是尽力了,那天我从早上八点出门,第二天八点回来,重新回到燕京大学那里,我把采集膜拿了出来。”
然后,一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面!
场下的观众是惊呼,场外收看的观众则是在视频下面刷屏留言。
“握草!辣眼睛!”
“这不是真的!苏冬,你一定是偷偷的换了!”
“玛德!看的我想吐!图片太恶心了!苏冬你确定这不是你从哪个煤堆里面掏出来的?”
苏冬指着屏幕道:“这是最后采集出来的样本。”
图片上的采样膜,已经彻底黑了!如同黑炭一样的颜色!
场上的一名观众吃惊的站了起来:“这不是真的!”
更多的是在下面议论:“这难道就是雾霾?”
“这。。。。。。这怎么可能?!”
苏冬示意场下观众安静:“是的,我一开始也不相信,后来我找了我燕京的老师,还是环境科学系的李教授,我又送了他一张单曲cd,让他帮我把样本分析出来,我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荧屏上的图片一换,现在荧幕上的这张分析表密密麻麻的都是化学名称!
苏冬抬手一指,“他分析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这里面一共有十五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它的含量是国家标准值的多少倍呢?标准的十四倍!”
下面一片哗然。
苏冬继续说:“我不相信,第二天,我背着仪器满大街溜达,又做了一次试验,然后我兴冲冲地又回了燕京大学找到李教授,让他再帮我做一次分析,这次得出的结论是,苯并(a)芘……是正常空气标准十七倍!我很诧异,我以为第一次测算错了,可怎么第二次的测算结果,标更高了呢?李教授问我说‘张教授啊,你这次是不是逛街了?’我说是啊,李教授解释说‘你再逛一会儿的话标更多’!”
苏冬继续说:“我知道燕京大学新建了一个实验室,恰好你们都知道,我也是北大的学生,近水楼台嘛,我就跟李教授说,我能不能当一个志愿者,我去咱们的高浓度实验室用我自己做实验,你们给我检测一下我的身体数据,这样我才好告诉民众啊,李教授摇了摇头,说没戏。我问为什么啊,我说我不怕这个,让我签协议也行,我身体如果出了问题也不会让你们负责的,就让我进去吧。”
在场的小伙伴都被苏冬为调研的献身精神给吓到了。
苏冬声音不急不缓的继续说:“李教授犹豫了半天,才告诉我:你没必要进高浓度实验舱,你每天在外面都呼吸的空气,其实比实验舱里伦理安全值的空气污染还要高得多!”
“这时我才知道,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活在一个终身暴。露的实验舱里,这就是雾霾,这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看不见它们,但它们无处不在!”
“我以前在哪里我都不会戴口罩,可是自从我开始接触这个片子后我不仅自己开始戴口罩,我还强制要求我女朋友苏倾城戴。”
讲到这里不少观众看到这里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觉得该觉得可悲。
接下来大屏幕上面就是苏冬说的10个大城市一个月的雾霾情况。
雾混混的一片,看着就很慎人!整个城市都被雾霾给包围着!
片子在山西。
“知道大哥哥吗?”
“知道啊,你是苏冬大哥哥。”
“哥哥问你几个问题,见过蓝天吗?”
“偶尔见过。”
“那白云呢?”
“没有。”
小孩子童稚的话语传了出来,每个人听到了这里感触很大,小女孩低落的语气让在场不少女观众眼睛变得红红的。
苏冬继续说:“我现在还年轻,可是这外面的空气已经是这样了!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亚健康!我想在未来有自己的孩子!我想让他健健康康的成长!可是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呢?他以后问我,爸爸,白云和蓝天又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回答呢!?”
苏冬的一席话让现场不少家长都沉默了。
“这是美国航天局拍摄的画面,这些蓝色的就像幽灵一样飘荡在我们头顶的就是雾霾!我看着就很害怕!”
苏冬淡定从容地站在台上,面对台下众多记者们不一而同的表情,苏冬面不改色,“pm2。5到底是怎么进入我们身体的?到底是怎么破坏我们身体的?我们在北大环境科学系专家们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短片。”
一个个卡通角色出现在那里。
“我是pm2。5,我的弟兄很多,多环芳烃,各类重金属,每一个都带着利器,在攻击人类的闯关游戏里我很少失手。第一关,鼻孔鼻毛和鼻涕能挡住外来异物。9o%直径大于1o微米的颗粒物都在这里阵亡,但挡不住我。第二关,咽喉上呼吸道的微毛一秒煽动2o次,但我的身体轻盈,气管平滑肌受到刺激收缩试图阻挡我,这是自取其辱。第三关,下呼吸道这里有倒长得大树一样密布的支气管是我们最好的滑雪道,我们一路跟细胞、淋巴细胞等交手混战,人类因此引各种炎症。”
“我们的大部队最终到达树杈尽头的肺泡。人类的肺泡有3亿多个,我们一旦挡住肺泡,人类就喘不过气来。但这里有我们最可怕的敌人——巨噬细胞。它们专门吞噬异物,号称体内清道夫,这是一场硬战。但我们人多,有难以分解的内核,加上重金属的毒素,巨噬细胞很难消化,容易破壁而死。人类的免疫力就是这样下降的。我们还有一组刀锋战士,粒径小于o。5微米,可以穿过肺泡膜直接进入血液,沿途损伤血管内膜,让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引血栓。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肺循环来到人类的核心中枢,向你们的心脏动进攻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心律紊乱,引心梗。”
“颤抖吧,人类!”
“你们的每一口呼吸我都在!”
动画视频在猖狂的笑声中结束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 雾霾的影响
“在拍这个动画的时候,倾城就在我身边,她很害怕,她问我她现在该怎么办?她以后嫁给我了,我们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还说咱们是不是要尽早把孩子扔在雾霾天里适应适应啊,现在不是有个口号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在场的一些家长想笑可是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甚至听到苏冬的话感到的尽是悲伤。
“李教授告诉我,这种说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在雾霾空气下暴露一天,就会受到一天的损伤,不会有所谓的适应性!我说那怎么办啊,我们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李教授犹豫了一下,给了我一个建议,他说如果是雾霾天的话,就减少出门次数吧。”
“我想了想,这其实也是个办法啊,大不了雾霾天里我们不出门了,这还不行吗?”
“可后来,我现我想多了,我联系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拿到了一份内部资料。刚刚开始播放的是我们自己录制的那一个月的十个城市的资料,现在让我们看看国家给的视频资料。”
音乐声响起,是一个很沉重背景音乐,屏幕上的画面不断闪动,是一个个大中型城市去年pm2。5的测量结果!
石家庄:去年空气污染天数267天。
天津:去年空气污染天数189天。
沈阳:去年空气污染天数192天。
太原:去年空气污染天数184天。
成都:去年空气污染天数1o7天。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出现在眼前!
记者们都看傻了,怎么可能?雾霾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可他们为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什么实际感觉啊?
在这个世界,民众对于雾霾的普及率非常低,他们真的什么也不知道!
收看直播的观众也都停止了手上的工作。
苏冬苦笑着对着镜头讲:“很多城市,一年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天数都存在大规模的空气污染,不出门?除非我们不工作,不学习,不买菜,不逛街,拿到这份统计资料的时候我就特别的奇怪,我也特别的诧异,为什么啊?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啊?雾霾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词吧?可怎么一夜之间好像全国都被雾霾笼罩了?以前为什么没有?以前我怎么不知道啊?”
“是啊,雾霾这个词的确是最近这几年才提出来的。”
“为什么突然就这么严重了呢?”
“我们再看看苏冬是怎么说的。”
苏冬摇摇头:“李教授告诉我,雾霾一直都有,我说不可能啊,难道我瞎了吗?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然后李教授让我翻了翻前些年的新闻。”
大屏幕上,一张报纸的图片出来了。那是一条十年前某天京华时报的头版头条。有飞机,有大雾。
“李教授问我:你看这是什么?我说是雾霾吧?李教授说:那你再看看那天的新闻标题。”
屏幕上的图片又变了。
那张图片上多了几个字,当天的新闻标题被打了上去!
《都机场因雾出现大规模航班延误!》
现场和收看直播的观众懂了:原来是“雾”!
苏冬苦笑道:“其实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雾霾了,只不过那时候的雾霾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雾!”
听到这里所有人的心底都升起一股寒气。
“玛德!我特么居然被国家给忽悠了这么久!雾!雾他大爷!”
“呵呵,这是雾,我就是呼吸了雾而已。”
“反正都是呼吸一样的空气,要死一起死吧。”
苏冬继续讲:“我们非常感谢在北京肿瘤医院有一位患者,和医生同意我们拍摄记录了一场手术。她是一个早期的肺癌患者,她是一位女性50多岁,在医院的财务室工作,她跟家人都没有吸烟史。”
在手术室里面。
北京市肿瘤医院院胸二外主任杨跃:“这些黑色每个人都要吸进去,咱们也一样。”
麻醉师:“这个人抽烟吗?”
杨主任:“这个人不抽烟。但是她是你们老家的。”
麻醉师:“空气质量不太好。”
杨主任:“对,不干净。所以这可能是大气里面的东西。”
在视频上面,一个个黑色的颗粒被手术取了出来。
苏冬:“全世界都要烧煤和油。我们的煤怎么了?你们知道中国烧了多少煤吗?201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是36亿吨了,但你知道全世界其他国家烧了多少煤吗?我们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烧的煤还要多,上一个达到过这样消费量的是1860年的英国,但在之后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专门去了一趟伦敦,去回顾当年那段历史。在南威尔士被废弃的矿坑深处,埋葬着英国工业时代的心脏。它曾经驱动过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一场可怕的黑色灾难。”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这四根烟囱103米高,它们是英国工业时代巅峰时期的象征,巴特西火电站。1930年代它建成的时候,它每个星期大概要烧掉一万吨煤来维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伦敦几乎可以说是吃煤为生,从火车、轮船、铁、钢、日用品,整个伦敦就像是由上百万座微型的火山正在喷发。因为烧的是大量的劣质煤,而且是低空排放,家庭壁炉的烟囱带来的污染是工业的两倍。在漫长的岁月里面,伦敦已经被煤烟浸透了,人们戴着口罩上学,戴着口罩购物,戴着口罩遛狗,戴着口罩亲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