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佳肴记-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道:“孙掌柜满面红光,可是有喜事?”
孙道石没想到周小米第一个点了他的名!他心里一惊,心想莫不是东家知道了什么?随后飞快的抬起头来看了周小米一眼,见她笑呵呵的,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劲的情绪,才稳下了心绪,道:“年关了嘛,托东家的福,又能过一个肥年,自然……”他干笑了两声,似乎在解释‘满面红光’这四个字。
周小米微微笑笑,并没有再说什么,转头看向另一名掌柜,这人长得特别高大,坐在椅子上,就像一座山似的。一般的衣裳穿在他身上,只怕会被撑破,这位掌柜要是去成衣店买衣服,怕是根本买不到,只能量体裁衣。
“钟掌柜,听闻文兴镇前几日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闹得人心惶惶的,现在没事了吧?”周小米看似在向钟掌柜打听,实际上则是向在座的人透露着某些消息。
被点到钟掌柜的人明显愣了一下,接着便道:“只是听闻,并未得到确实消息。”钟掌柜暗想,这事儿甚是隐秘,镇上已经下了封口令,东家是如何得知的?
不过,钟掌柜随后就释然了,自家东家可跟旁人家的女子不同,她走南闯北的,非常有见识,手底下也是人才济济,想要打听点什么,并不难。
众人听到周小米提到的那个“不大不小的事儿”顿时来了兴趣,都低声询问起左右两旁的人,是否听说了什么。
“东家,到底什么事啊?”
人们都有好奇心,这些掌柜的都是生意场上的精英,哪一个不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聪慧之人?怎么文兴镇出的事儿,他们就没听说呢?
周小米十分淡定的道:“也没什么,不过是道听途说之事,不可尽信。”她这一招,可谓是把众掌柜的好奇心都调动了起来。
“东家,您跟我们说说嘛。”
“就是嘛,东家,您消息灵通,跟我们说说。”
周小米四平八稳的看了看众人几眼,脸上突然露出几分少女应有的狡黠来,“听说文兴镇出了个江洋大盗,专门劫富济贫,志门去那些为富不仁的商人家里……”她用修长晶莹的手指做了一个“偷”的手势,然后抿唇无声的笑了起来。
周小米大多时候是严肃的,当然她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强大的气场、清晰的思路、精准的眼光以及独到的见解,往往让人忽略了她本身的年龄,但是此刻,她狡黠的笑,还有那个不怎么文雅的“偷”的手势,都让人从她身上看到了专属于年轻人的气息。
“有这种事?”
“那人好大的胆子!”
“咱们县里的治安一向不错,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
这件事可以称得上是大新闻了,衙门没有发布公告,可是东家却听说了,可见她消息灵通,至少在座的这些人是比不上的。
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这事儿有点太过危言耸听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五章 盘账
议事厅内,气氛热烈,明明是年终盘账,可是厅内丝毫不见紧张的气氛,反而有些不可思议的热烈。
对于文兴镇出现江洋大盗一事,掌柜的们似乎都很感兴趣。一开始,大伙围绕着到底有没有江洋大盗一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着论着,又讨论起这个江洋大盗的出身,他有可能是谁?为什么挑了文兴镇下手,下一个目标又是谁?
官府还没有出布告,东家是从何得知的?这个江洋大盗会不会转移目标?
讨论到最后,大伙的话题却是被带得越来越远了。
耿亭双眉紧皱,不明白一向从不二话的东家,怎么今天这么反常。以往盘账,都是速战速决,因为还要接待别店的掌柜,所以寒暄过后便入正题,今儿是怎么了,怎么还说起江洋大盗来了?
耿亭现如今,是周家最得力的掌柜之一。周家与耿亭相识于彼此微末之际,两者相互扶持,才让双方都有了今日共赢的局面。如今耿亭已经不再是那个家道中落,落魄无依的生意人了,周家元老级的大掌柜,有真才实学,谁人不知?周家在镇上的暖锅店,就是由耿亭一手扶持起来的。店铺成立的最初,确实受到了不少的阻碍,周小米和耿亭连番改变经营策略,忙活了几个月,总算是把暖锅店给立住了。
正是因为第一家暖锅店的成功,才让周小米萌生了连锁的念头,才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把生意扩大,有了第二家暖锅店,第三家暖锅店……
东家年纪虽小,可是做事情却有雷霆手段,一向稳、准、狠,从来不拖泥带水,这次是怎么了?
耿亭摸着自己下巴上的山羊胡,若有所思的看了周小米一眼,见她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更加确定了自己心里的猜测。东家怕是大有深意,自己断然不能贸然开口,免得坏了东家的好事。
话说以前周家只有两个铺子,掌柜的也好,伙计们也罢,都因为周小米年纪的缘故,叫她一声少东家。但是周小米成年以后,底下的人就统一口径,喊她东家。
这个称呼对于周小米来说,名符其实。
周家现在所有的生意,都是周小米在掌控着,而周家的资金来源,只有两个方面,一来,是周家这么多年经商的积蓄,二来,是云霆霄透过郭路注入进来的资金。
换句话说,云霆霄就是周家背后隐形的股东,周家占七,他占三。而周家自己的这七成利,也早有论断。
将周家手里的七成利分成十股,周瑾和林氏占两股,剩下的八成股份,周小米占三股,周家剩下的五个孩子,各占一股。
起先周小米不同意,觉得这样分不公平,可是周家人所有人都赞同,觉得她为这个家做的贡献最大,应该拿大头。到最后,大家觉得举手表决一下,少数服从多数。虽然周家老五,老六没有表决权,但是一票对五票,周小米自然是输了。
不过,周瑾和林氏私底下商量过,他们一直强调这三股利都是周小米自己的,她出嫁后可以带到婆家去。同时周家还要给她备下丰厚的嫁妆,绝对不会让她受委屈的。另外,五个儿子各持一股,不管将来他们成就如何,接手家里生意的人,则要陪着周瑾和林氏两夫妇一起住,自然他们二人的两成股份,也归那人所有。
现在周瑾和林氏也想通了,孩子们有本事,就让他们去闯吧,没有人规定一定要老大给他们养老啊!林氏也放弃了当初一门心思让周翼虎回来帮衬周小米的想法,几个孩子的未来,就让他们自己去闯荡吧!
所以,周小米是周家占股最多的人,也是周家的掌舵人,底下的人称她一声“东家”,那是万万没错的。
厅里议论了一阵,突然,外头走进来一个身量高挑,一身英姿的红衣少女。
这位少女不是别人,正是周小米的贴身侍女红衣。
红衣风尘仆仆的进了厅里,冲着周小米微微点头,暗示她事儿成了。
周小米不动声色,却轻咳了两声。
她的声音明明不大,可是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红衣已经站在了她的身后。
周小米环视一周,把坐在厅里左右的掌柜都扫了一遍,才道:“今儿是腊八,规矩跟往年一样,先盘账,其它事稍后再议。”
众人哪里有意见,连忙点头。
红衣拍了拍手,几个拿着超大算盘的人鱼贯而入,众人朝周小米行礼,随后坐在厅里正中央的位置,开始核起账来。
盘账本也不是难事,只是年终岁尾,周家的铺子又比较多,这才显得比较麻烦。这些来盘账的师傅,都是周家的账房先生,他们都是在账本里浸淫十数年的高手,常年和数字打资产,盘账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容易。
盘账的过程是漫长的,一等就是好几个时辰。外面有婆子,小厮,丫头候着,会随时进来侍候。
不一会儿,就有小丫头端了点心来,又给各位掌柜的杯中添了茶,然后悄声退了下去。
厅里很静,众人饮茶,吃点心的声音都非常小,只有算盘珠子相撞的声音在厅里回响着。
账册送一本一本的送过来,又被一本一本的送回去。周小米淡定的坐在上首,注视着厅里的所有人。她似乎一点也不担心,一点也不在乎,好像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表演似的。
事实上,年终盘账,是对自己一年的辛苦做一个总结,是对整个团队的能力最直接的评估,所以还是很重要的。只不过周小米习惯了淡定,所以脸上根本不会带出什么情绪来。这些店铺的生意如何,她心里其实都有一本账,每个月月末的时候,周小米都会到各个铺子里去视察,顺便看一眼铺子里的账本。大多数的掌柜还是不错的,账面上的所有账目都清清楚楚,条理分明。但是有些掌柜的就比较不靠谱了,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以为周小米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就唬弄了事,认为自己做得很隐秘,不会被抓到小辫子。
可是周小米是谁?她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新手,虽然她没有周翼文那样过目不忘的天赋,但是好歹自己也喝了那么多年的灵泉水,记忆力也是不差的。更何况,她上辈子好歹也是读过大学的,可是正经的学金融的出身,虽然最后做了餐饮行业,但是一些基本功还在,看个账本什么的,根本难不倒她。
周小米很注重资金回笼问题,毕竟有利润才能生存嘛!而且要合理的控制成本,规范店铺经营方式,让他们一体化。这样一来,店铺的总体模样就相差无几了,只虚根据各店铺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把铺子推到正轨上去。
可是那些贪心的人,以为她不懂,还专门在她在乎的地方作假,他们当她是只知道看收入和支出的菜鸟呐?
那些账本上的问题,被周小米一一指出来后,掌柜们的脸色可想而知会有多难看。周小米也不是那种赶尽杀绝的人,毕竟没有太大的损失,所以她最初发现问题的时候,真的是用了一颗宽容之心,去包容他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改了就好。而且就算是换了那些掌柜,再来的人也未必有他们做得好。
所以周小米不计较,只是想用她的方式去感化那些人,希望他们能真正的跟自己站在一起,早日生成归属感,像耿亭一样,拿周家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做。以后,她是绝对不会对待这些人的。
只可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所有人都珍惜自己的前途的。
周小米端起茶杯来,不动声色的喝了一口茶。
有人将先前盘好的账册递到周小米面前来。
周小米一一翻看,上面记载的数额,跟她所想几乎相差无几。周小米微微点头,今年的暖锅生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幸好她早有准备,给掌柜们备下的红包是非常丰厚的,大伙又能过一个肥年了。
至少那些吃里扒外的家伙嘛……
周小米冷冷的笑了笑,将手中的账册合上。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账房先生们才纷纷停手,将手里的账册合在一处,递到了周小米的面前。
几本有问题的账册,都做了标注,小问题有小问题的标注方法,大问题有大问题的标注方法。周小米将有问题的账册拿出来,准备开始一一核查。
各位掌柜表情各异,有的人镇定自若,脸上是一派坦然之色。有的人则是坐如针毡,心中打着鼓,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
周小米从最上顶拿起一本账册来,翻看了两页,便问道:“候家岭的候掌柜,据我所知,今年冬天的雪不大,炭火的价格也不高,不知道为何你会在秋后接连二三的买高价炭?数额,未免有些大吧?”
有些情况比较特殊,周小米在知之不详的情况下,是要先问明白,然后再给这些情况定性。到底是掌柜做假帐,要贪~污,还是情有可原。
“回东家,今年入秋后,炭火的价格确实不算太高,以往我们都是跟固定的铺子购买炭火的,可是今年那家铺子突然走了水,存下的炭火都被付之一炬。这家店是候家岭最大的炭火铺子,以经营炭火为主,他们家走水以后,整个候家岭的炭火就全面涨价。东家也知道,我们候家岭地处偏远,而且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的关系,湿气极重。质量不好的炭,根本存不住,质量好的炭,价格自然就高,特别是那家炭火铺子起火以后,上好的炭火价格就更离谱了。咱们做暖锅店生意的,用的都是上好的,不起烟的炭火,总不能让客气吃饭的时候还弄得灰头土脸的吧!而且让人出来采买,要费人工和运费,吃力不讨好,自然,只能买高价炭。”候掌柜把自己的不易之处都说了一遍,他问心无愧,不过今天却实走背字,光是炭火这一项的支出,就超过每年支出总合的三成。
“嗯。”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况且周小米也有自己的眼线,事情到底如何,事后打听一番便是,没有必要抓着这件事不放。
她把账册放到一旁,又拿起两本账册看了一下,上面记录的问题都不大,周小米照例问了几句,就揭过了。
周小米又拿起一本账册来,看了两眼后,似乎方觉不妥,十分困惑的问道:“孙掌柜,河阳镇的百姓们这般爱吃粉条吗?为何短短两个月时间,一下子消耗了三千斤粉条?”
这个借口也太拙劣了吗?
三千斤粉条?暖锅店变成粉条店了?
河阳镇的孙掌柜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朝着周小米拱手道:“东家,当初河阳镇暖锅店成立的时候,您就曾经说过,暖锅,吃得是团团围坐之乐,不分高低贵贱。所以我们暖锅店虽然是酒楼,但是却不像其他酒楼那样搞什么华丽的噱头,只是把最好吃,最实惠的美食带给大家。所以即便是一般的小户之家,进到我们店来,也能吃得起,吃得好。”
周小米点头。
说起来,暖锅店成立最初,她就是在找后世的感觉。火锅是大众消费,虽然这个观念放到现在有点超然,提前的感觉,但是周小米想打造的,是暖锅带给大家的氛围,是团聚、是欢乐,是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感动和喜悦!所以周家暖锅店面向的是大众。当然,一楼是散座,二楼是包间,消费水准都是一样的,全凭喜好。
“这没错啊,可是跟你店里一下子进那么多粉条有什么关系?”
孙掌柜便道:“河阳镇百姓喜吃粉,除了吃暖锅时下粉,还喜欢把粉条买回来,制成各种各样的凉菜,小吃等佐酒。我手下有个厨子,擅长做这类小吃,很受欢迎,故而进了很多粉条。”
接道理来说,这个理由也算是说得过去的。哪知道周小米却并不买账,反而又翻了几页,然后问道:“为何做了这么多努力,暖锅点的盈余就这么一点?”(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六章 恩怨两清?
孙道石的意思是,他做了很多用粉条做成的小吃,一来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二来也是一种创收的办法。
接道理来说,孙道石的这个理由也算是说得过去的。哪知道周小米却并不买账,反而又翻了几页,然后问道:“为何做了这么多努力,暖锅点的盈余就这么一点?”相比于其他暖锅店的盈利来说,河阳镇这一年的盈利却实有些不够看。
“东家,你也知道,我们河阳镇地方虽然大,可是人并不多,而且整个镇子都处于一个边角的位置,交通不便利,来往客商也不多。这几年,我们河阳镇的暖锅生意一直比较差,跟其他暖锅店比起来,难免显得萧条了一些。”
孙道石说的是实情,周小米不由的跟着他点了点头。
孙道石见状,心里松了一口气,拱了拱手,刚要坐下,却又听周小米问道:“虽然孙掌柜说的是实情,可是当初决定在河阳镇开暖锅店的时候,我就说过,不求你们挣多少银子,一定要把根基打稳。把河阳镇的店稳住,看好,日后不愁它兴旺不起来。”火锅就是极大众的东西,就是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的东西,又不是什么私房菜,非要富贵人才能吃得起。
“每一家店,都倾注了我和在座各位掌柜的心血,河阳镇的店自然也不利外。但是,孙掌柜,一家店费心千辛万苦的经营了一年,营利不足三百两!这个利润,会不会太低了?”
在座的所有人都窃窃私语起来。
“不足三百两?”
“是太少了点啊?”
“河阳镇是大镇,虽然交通不发达,但是本地的人口足以供应一个酒楼了,一年三百两,啧啧。”
孙道石心焦起来。
耿亭看了孙道石魂不守舍的样子,突然一下子就明白了周小米的反常之处。东家一定是察觉到什么了,所以才会一直揪着孙道石不放。不过,一年不到三百两的盈利,哼,孙道石的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
耿亭是暖锅店的掌柜,也是最早开始跟着周小米做这一行的创始人之一,暖锅店的效益如果,他心里最清楚不过了。刨去前期的投资成本不算,其实暖锅店的成本并不高,利润远比其他酒楼的生意要来得大一些!
大家也都清楚,暖锅店生意的好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取决于锅底都料的好坏。前世有多少开火锅店的老板,本身并不擅长厨艺?而他们火锅店的底料,都是花高价从旁人手里买来的。注意,他们买得是底料,而不是秘方!秘方这种东西,哪一个不是像传家之宝一样,那是要一代一代的往下传的好东西,是要造福子孙后代的?怎么可能轻易卖给别人呢!
他们家的锅底料是东家亲手秘制的,吃起来的味道大家都能说出一二三来,但是里头到底有什么,他们都不清楚。剩下一些人工钱,涮菜,鱼,肉的钱,又能有多少?
他们整头猪,整只羊的往回买,切好的猪肉,羊肉却是切成薄片论盘卖!这里外的价格就相差了好几倍,能没有利润吗?
河阳镇虽然交通不够发达,可是本地人口众多,而且河阳镇四周少有山林,多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地貌,是农业大县。当地有不少富绅地主,都是坐拥百顷良田的大户,每年光是向衙门捐税,都要捐不少的。这样的地方,因为税收好,最直接的影响,就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百姓们安居乐业,不说处处是富豪,但是相比于其它偏僻的镇子来说,经济上确实要更富裕一些。
所以,孙道石的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周小米看了看孙道石一眼,问他:“孙掌柜,你怎么说?”
账面上的账跟实际情况根本不相符,在座的都是精明人,谁都看得出来孙道石在跟东家玩心眼儿呢。
耿亭冷笑一声,端起茶碗来喝了一口,跟东家玩心眼,你还嫩着呢!
“东家,情况确实就这么个情况,我没啥好说的,您要是觉得我难担大任,大可以辞了我!”孙道石甩了一下袖子,借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然后坐了下去。
不明白事儿的人,还以为孙道石是被冤枉的,周小米没事找事呢!确实,大家都做了努力,可是钱财就是不进门,那你有啥办法啊!总不能出去抢吧?
周小米并不生气,只是轻飘飘的道:“孙掌柜,吃饱喝足了就要撂挑子,你的吃相未免有些难看了点吧?”
“你,你什么意思?”孙道石被吓坏了,口气很不好,脸色更差,一副心中有鬼的样子。
周小米冷哼一声,当下道:“这个时候了,你还跟我装糊涂?红衣!”
红衣从周小米身后站出来,然后从怀里掏出几样东西来,举给在座的各位掌柜们看,“我这里有几封信,都是孙道石与林家的往来书信,这个林家,就是咱们镇上出了个举人老爷的那个林家。林家是我们家的生意对头,可是他们偏偏与孙掌柜频繁来往,难道孙掌柜不知道林家的底细?还是你明知故犯,想要联合外人来侵吞周家的产业!”红衣是习武之人,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肃杀之意,当下就镇住了孙道石,吓得他后背上都见了汗,脸色煞白,一副活见了鬼的模样。
他与林家之事,一向做得十分隐秘,书信也都藏得很牢靠,他们怎么会……
等等。
“那些书信都藏在我家卧室的夹层里,人们是怎么找到的?”孙道石的脸色很难看,那模样,就像当场抓住自己老婆与别人通~奸了似的。
周小米沉着脸,什么话也没有说。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听到的!这是承认了啊!
“孙道石,东家待我们不薄,你如此做,也不怕东家寒心?”
“就是就是。”
众人各自议论的时候,耿亭心中却是存有疑问的,如果东家手上真有孙道石和林家密切来往的书信,又何必故弄玄虚来之前那一套?直接让人绑了孙道石就成了!
看来东家是在诈孙道石,而孙道石做贼心虚,底气不足,还真就上当了。
耿亭一言不发,却注视着孙道石的反应。此人不是笨人,若是个胆小又笨的,也不会跟林家有什么交集了。相信他只是被东家吓住了,应该很快就会想明白其中的内情了。
果然,就在众人吵闹不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