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次女-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等了这么久,也没见到任何人,更没有皇上召见自己的风声。吴大人也坐不住了,没法子只能求人打听消息。

    这也让吴大人后悔莫及,早知道太皇太后会把自己推出去说和,吴大人怕是打死也不会去探听什么狗屁消息。

    吴大人跪在养心殿中,从未想过龙椅之上坐着的居然是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居然是太皇太后。这可是大逆不道呀!太皇太后怎可坐上龙椅呢?

    吴大人心里早就惊透了,同时也莫名的觉察出什么来了,皇上一直养病,那么主持朝政的自然是太皇太后。

    而太皇太后顺势坐上皇位,自然不愿意让开,这世上没有人能拒绝龙椅,没有人能找绝皇权的诱惑。

    吴大人心里七上八下,看来这天真是要变了。而自己出现的真不是时候,早知道当初就该以身体不适为由,直接顶着激怒皇上的可能性,推却直接不上京城了。

    吴大人暗自明白,这次太皇太后必有要事与自己说。怕是自己也是凶多吉少了。

    太皇太后今日化了妆,可惜风月不饶人,不管太皇太后用再精致的妆粉。也掩盖不住那些岁月的痕迹,那些皱纹,那浑浊眸子里的野心和**。

    “吴大人想必已经明白哀家的目的了,哀家喜欢同明白人说话,吴大人一定不喜哀家当朝。

    不过哀家之所以这般做,其实同吴大人的本心一样,都是这了祖宗的江山。为了南宫皇室的基业。

    吴大人历经几朝,想必不必哀家多言,也知先皇和顺皇并不适合做皇帝。

    而现在皇上于吴大人有恩。吴大人自然忠心,可是吴大人觉得皇上就真是一个好皇帝吗?”

    吴大人不语,只是一脸疑惑,太皇太后又接着道:“这殿里除了你我二人。不会再有第二人。所以哀家不妨同吴大人实话实说。

    也让吴大人明白,到底为何哀家要来理政,为何哀家敢貌天下之大不违,而违之的原因。”

    吴大人自然想听,可是也知道有些秘密知道的越多自己死的越早,所以吴大人本能想拒绝。

    可是太皇太后已经开始慢慢道出当年之事,就是当初南宫明如何逼刘氏入宫,如何夺权之事。

    之所以太皇太后会说这么多。自然是希望让吴大人明白一占,只有自己才最适合做皇帝。其它人都不配。

    像吴大人这种人,只认死理,只要能说服他,他就会对你忠心,所以太皇太后愿意在吴大人身上费功夫。

    果然吴大人一脸吃惊和心痛,现在终于明白为何莫家一定要反了,皇上做的事情,确实不公,不地道。

    而吴大人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知道太皇太后同自己说这么多,无外就是表达一点,她自己才能统领国家,才能做这天下的女皇帝。

    吴大人饱读圣贤之书,不管何等理由,吴大人都是坚决反对女人干政,更何况还是做女皇。可是吴大人现在只想保一条命,孙儿们还等着自己回家呢?

    这会子做忠臣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死,吴大人不想死,所以吴大人忍了。

    “太皇太后的意思臣明白,为了祖宗基业,还请太皇太后明示,到底要老臣做什么?”

    太皇太后没想到吴大人会是这等反应,不过也算在情理之中,皇家之事,皇上是否不仁,皆不是一个臣子能批判的。看来当初皇帝重用此人,吴确实有过人之处呀!

    太皇太后停了好一会,才痛苦的闭上眼睛,“皇上身子越来越差了,哀家年事已高,哀家觉得此时不宜发生战事。哀家也是主和,不想主战。

    哀家思前想后,最终还是觉得吴大人更适合做使者,赴边城同莫离谈和。不知吴大人意下如何?”

    吴大人早就听闻朝中两派,保守派是主和的,激进派是主战的。这两派的观点皆有其正确的地方,可是在吴大人看来,

    不管是主和还是主战,依莫离的性子,再加上还有一个夺妻之仇,怕是和谈的希望并不大。

    就算自己去也未必能说服莫离,更不可能为战事赢来任何转机。当初皇上清算莫家时,清算京城那些武将之家时,

    可曾想过事情会发战到今日这般,更没料到莫离不费一兵就拿下了匈奴,并且直接改匈奴为月,

    如今有了匈奴彪悍的骑兵,再配上莫家军用兵如神,想要打到山海关,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吴大人为难的拱手,一脸真诚:“难得太皇太后委以重任,可惜老臣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扭转乾坤,也不认为莫离为赏老臣几分脸面,会收手求和。

    莫家人有仇必报,想必太皇太后也知。听闻匈奴王是死在一杯毒酒之下,边那和亲的匈奴公主,也是死无葬身之地。老臣斗胆不敢接此重任,就怕有负太皇太后重托。”

    太皇太后眯起眼睛,脸上微微露出一丝不满,不过立马就重新换成满面愁容。“吴大人忠君爱国,吴家代代皆出清官,也是清流一派的主力。

    如今国家有难,吴家世代受皇恩,于情于理,也该报答皇室,也该为皇室尽力才是。吴大人却不肯为国出力,是不是有些玷污了吴家的清名呢?”

    太皇太后的话不轻不重,可是却逼得吴大人退无可退,没错如果吴大人不同意,太皇太后有的是法子让吴大人点头,

    用世人的眼光来压也行,用皇命不可为也行。不过是太皇太后不想撕破脸罢了,所以才会同自己客气一翻,说那么多皇室秘辛。

    天气本来不热,要虽从进殿到现在,吴大人额头的冷汗就没有停过。

    “太皇太后说的是,吴家深受皇恩,于情于理都该为皇上效力。只是如今老臣实在不敢保证莫离会卖老臣脸面,老臣愿意一试,只是能不能成,还请太皇太后不要怪罪到老臣身上。”(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六章 吴夫人上京

    太皇太后终于满意的勾勾唇角,还算他识相,不然自己有的是法子让姓吴的妥协。

    选中姓吴的,不过就看中姓吴的忠心,一不担心他受到排斥,一到边城就让莫家小子赶走。

    二是不担心他性命不保,姓莫的不会杀亲近之二。三是不担心姓吴的会叛变,世代忠心吴家出来的,必定会忠心于正统。

    “好,既然吴大人如此忠心,愿意为国效力,哀家自然不会薄待吴大人。

    之前吴大人已经入内阁了,内阁次辅的位置就给吴大人吧!哀家相信吴大人能担当起这个位置,能帮到哀家帮到皇上。”太皇太后说的掷地有声。

    吴大人自然要表示感恩戴德,可是吴大人心里早就气翻了,这真是赶鸭子上架呀!

    “臣得太皇太后赏识是臣的荣兴,臣一定尽力为朝廷出力,只是臣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还请太皇太后海涵。”

    太皇太后微微皱眉,这姓吴的就是把责任往外推,这朝中哪位大臣让自己委以重任,不会高兴一翻,不会表表忠心,可这人倒好,完全一幅不上心的样子。

    太皇太后觉得得下些猛药才行,“既然吴大人重新入朝为皇上效力,不若把家人全都接到京城来吧!

    这吴家的宅子也是现成的,哀家也想见见吴夫人,多年未见不知吴夫人如今一切可好!”

    吴大人心里一紧,太皇太后这是要用家人来要挟自己。让自己一定要尽全力。

    吴大人头痛不已,太皇太后下手还真狠,一点后路都不留给自己。吴大人想到孙儿。老脸一沉,

    咬牙道:“臣谢太皇太后美意,只是孙儿们都跟随儿子媳妇在任上,只有老妻一人在老家。

    臣本就有意接老妻来京,如今得了太皇太后的旨意,那更是最妥当不过了。”能保一人是一人吧!至少不能让孙儿们跟来京城。

    太皇太后略有怀疑,可是也知道做事不能逼太绝了。可是也不能让姓吴的拿自己当傻子哄。这孙儿才是家族兴盛的主力,老妻死了还可以再娶。

    “吴夫人一人回京也很是孤单,不若还是再带两个孙儿在身边。一来可以让孙儿们承欢膝下,二来也能让吴夫人不至于思念亲人。这人老了,就指着儿孙团聚了,吴大人您说可是?”

    吴大人不敢再狡辩下去。两个就两个吧!“太皇太后所言甚是!”

    就这般。吴大人重新入了内阁,而且直接坐到次辅的位置上,这也算是太皇太后给吴家的脸面。

    而吴夫人接到宫里的旨意时,已经心惊肉跳。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随着旨意而来的,还有吴大人的一封亲笔信。

    吴夫人看完信,已经明白吴家的处境,既然要带两个孙儿回京。自然是不能带孙儿,只能带两个孙女了。

    吴夫人明白。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了,若真有个万一,只能牺牲孙女们。

    吴夫人眼眶微红,不是自己做祖母的偏心眼,而是这家中顶门立户的,只有男人而非女子。

    吴夫人最后决定两房各带一个孙女回京,接着又亲自修书给远在任上的两个儿子,希望儿子们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不要怪自己这个做娘的狠心。人心都是肉长的,总要选一个对吴家伤害最小的。

    吴夫人自己带着两个孙女立马收拾东西进京,接着又命亲信管家领着几个孙儿各自去寻任上的父母。

    如今越是耽搁,越是危险,还指不定太皇太后会不会要吴家全部回京呢?

    吴夫人知道自家老爷的脾气,是如何也不会愿意臣服于太皇太后。更不愿意帮着太皇太后做违背良心之事。所以自己越早到京城,越能让太皇太后安心,也能让儿孙们得以保全。

    吴家的两位公子接到吴夫人的信,更是坐立难安,吴安之前受莫家的牵连已然退出京城。如今又摊上这样的事情,怕是这次爹和娘也是凶多吉少。

    还好娘决定带孙女进京,或者带上孙儿,怕是吴家就真是损失惨重了。可是就算如何,想到幼女时,当爹的谁心里能好受呢?

    一样的痛呀!做父母的谁舍得当看到儿女受罪,不管是儿是女,还不一样是爹娘身上掉下的肉呀!

    特别是吴夫人,一向疼爱孙女们,当初吴夫人自己没能生下女儿,颇有遗憾,所以在吴府里真正得宠的反倒是两位小姐们,现如今让吴夫人在孙儿和孙女当中选,确实是在割吴夫人的肉呀!

    吴大人与吴夫人见面后,老夫老妻的也没什么好客套的,吴大人直接就把太皇太后的恶毒心思同吴夫人说道,吴夫人却是咬牙,暗骂太皇太后毒妇,

    为了逼自家老爷为其办事,不惜拿自己和两个孙女的命逼迫,这样的人谁愿意真为其卖命,谁愿意去忠心呢?

    同时吴夫人也算明白一些事情了,这皇上病重之事,怕是也是太皇太后的手笔吧!太皇太后那样的人,怎么可能心慈手软呢?连对自己的孙儿也如此心狠,这还是人吗?

    而接下来吴大人说到刘月的事情,更让吴夫人吃惊,原来当初那位伍皇后,真的是月儿呀!这也是唯一令吴夫人高兴的事情,月儿那丫头没死就好。

    可是想到皇上做的事情,吴夫人又觉得这皇上也太不地道了,堂堂皇帝居然做出夺人妻之事,还真是上不得台面。

    难怪会让太皇太后软禁,也难怪莫离会反,这不是生生逼着人去反吗?

    当初莫雨的事情吴夫人就觉得皇室做的不地道,觉得莫家太不容易了,没想到接着又是月儿,这样的皇室确实没什么好忠心的。

    吴大人转眼就要出发前往边城了,吴夫人知道莫离的性子,绝对不会伤自家老爷的性命。可是重要的是,这件事情连吴夫人都觉得可行性并不大,自家老爷怕是无功而反吧!

    只怕到时候太皇太后怪罪下来,要说自家老爷不尽心尽力,随便一个罪名又能让吴家不能翻身了。

    那怕是贬官也好,就怕太皇太后要了吴家老小的性命,那自己这个做祖母的,就真害了两上孙女了。

    两孙女长得如花似玉的,吴夫人还指着将来靠两孙女弄两人俏孙女婿回来呢?这孙女若出事了,自己怕也活不成了,两上儿媳妇怕也得哭死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七章 重要的是将来

    吴夫人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觉得与其指着白眼狼一样的皇室,不若自谋一条生路。

    当初莫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败落,莫老侯爷那样的大英雄,居然死的那般窝囊,没有死在敌人的箭下,反倒是自杀而亡。

    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羞辱和无奈。京城的老百姓到现在谈到莫老侯爷的死,那也是唏嘘不已呢?

    当初吴大人因为担心皇上对吴家下手,不得不远择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不得来隐退回到老家养老。

    如今好不容易适应了老家的生活,就因为太皇太后一道旨,就不得不返京,返京就返京吧!

    太皇太后连一句好听的话也没有,反倒直接拿自个以及孙儿们的性命逼着老爷同意,这不是强人所难是什么。

    吴夫人知道自家老爷的性子,想让他去同莫离摊牌,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吴夫人不想一家子全捏在一个死老太婆手时在,所以吴夫人就带着两小孙女,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大一点,

    这两个可是吴夫人最宠的孙女,成天带在身边的。吴大人也疼孙女,看着这三个女人在自己跟前哭,这心里真不好受呀!

    而吴夫人断断续续把自己的想法同吴大人说道,吴大人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吴大人可不帮太皇太后办事,可是让吴大人做敷衍朝廷的事情,吴大人是真心的做不出来。

    可是看到两哭的可怜巴巴的孙女。吴大人又明白吴夫人的担心没有错,太皇太后确实够恨,够毒。

    若自己不想出万全的法子。空手而归之时,怕是太皇太后真会拿自己出气,到时候吴家老小性命堪忧呀!

    吴大人左右为难,想了又想,最后倒决定试一试。与其困死在太皇太后手中,倒不如静观其变。

    两边都不帮,也两边都不掺合。莫离的人品吴大人是信得过,倒不如直接同莫离挑明白了,糊弄住太皇太后才是正经。

    前有狼后有虎。与其被太皇太后利用,倒不如博一条生路出来。也许还真能短时期内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至少不会让太皇太后事觉得自己不忠心,或者自己对议和之事并未尽全力。

    吴夫人与吴大人又细细的商议过后。第二日吴大人就请旨离京了。太皇太后见吴大人识趣,这还没有请吴家夫人进宫谈话。姓吴的就立马急急的走人了,倒是让太皇太后省了不少事。

    边城的事情是越快处理越好,如今也发也要十几日之后才能到边城,可是京城的人心不安,必会造成动荡。

    所以解决外忧现在是太皇太后最担心的事,至于内部的问题,在太皇太后看来。那都不是事儿。

    吴大人走后,吴夫人相当的低调。成日府门紧闭都不与京城的人打交道。当然也没人这时候来拉拢吴家,吴大人此去是吉是凶,这还说不定了,没必要在一个未知数上浪费功夫和心力。

    这会子大家都盯紧了后宫,盯紧了休养身体的皇上。有人盼着皇上早日康得,重新掌权,有人盼着皇上早点挂了得了。这样太皇太后主持大局,大家私底下反倒更舒服痛快一些。

    莫离脸上的笑意不减,可是怎么都让人觉得这笑有些冷,莫雨也没想到宫里会发生剧变。

    南宫明居然让太皇太后软禁了,而太皇太后还想胁天子以令诸候,想让后妃产下皇曾孙,再利用皇曾孙一直掌握整个南宫国。

    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有些意外,太皇太后一惯冷漠,不理朝政,唯独对皇孙南宫明上心。没想到这一切不过是伪装,太皇太后最看重的居然是皇权。而宠爱南宫明,不过只是一个跳板。

    莫离最无语了,没想到现在自己要对付的人,只是一个老太婆。南宫明如今已然是傀儡皇帝了,可是这个老太婆藏的这么深,其实并不好对付。

    不过老太婆到底年纪大了,能撑几年呢?而老太婆现在想要和谈,到底于自己有没有好处呢?

    能不能借此机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来呢?而前来说和的使臣居然就吴大哥,莫离对吴家人比较了解,吴大哥一心为国,

    忠君爱国吴家担的起。莫离是不会伤害吴大哥的,可是同样自己也不会让吴大哥说服,真的归顺太皇太后。这是莫离的底线,至于其它的想要谈谈倒还好说。

    莫雨这个大喇叭自然也把京城后情告知刘月了,刘月心里也是一惊,没想到最后的结果会是这般。

    南宫明真的斗不过太皇太后事,真的让太皇太后软禁了吗?刘月心里有些担忧,可是却绝对没有情人之间的互相忧心,反而只是出于对朋友,基本的挂心罢了。

    所以刘月也只是问了几句,知道南宫明还活着,皇宫如今由太皇太后事掌权,就没再问别的了。

    至于吴大人来边城之事,刘月觉得这不是自己该关心,该多问的。这是莫离的事情,莫离知道该怎么做。

    同样刘月也不担心莫离会待吴大哥如何,莫离不是那样是非不分的人。刘月倒希望等到吴大哥到了,问问吴大哥吴姐姐的事情。

    当初吴家受莫家的牵连,直接辞官归乡,也不知道当初吴大人心中是何等的难受。

    这些日子以来,刘月最上心的就是马上要到边城的两个儿子,眼瞧着算算日子也该到了,刘月正担心着急着。

    好几次去书房希望从莫离嘴里多听到一些消息,知道两个儿子现在已经到哪儿了,吃的可好,住的可好,

    有没有身子不舒服,能不能受住边城的极端天气。而正因为两个孩子,也让莫离同刘月之间的话更多了,

    两人聊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哥儿来了后,要带他们去哪里玩,要给他们作什么玩具,给他们做什么好吃的。

    莫离觉得这样挺好的,希望两个哥儿来了之后,月儿能更宽心一些,更放松一些。

    别再想那些是是而非的事情,已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眼前,是将来的幸福生活。

    莫雨见大嫂并未过多的对京城的人和事上心,就明白大嫂这是真的看淡了,也看开了。

    也许有那么一丝的牵挂,可是比起两个侄子,那些牵挂好像也没那么难以割舍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八章 团聚

    相比京城动荡,边城真的平静多了,而更让边城的主帅府热闹的,就是莫子画莫子凡他们终于到了边城。

    刘月看着府门口,一辆简单的马车上下来两位小哥儿,身形身高皆差不多,可是长相却一个像莫离,一个像自己。刘月没想到两个小家伙长大之后,慢慢居然不再相像了。

    莫子画莫子凡从马车上下来,立马就看到了祖母还有爹,而爹身边站着的,那个美美的姐姐,自然就是娘了。

    可是不知为何两兄弟都觉得娘同皇后娘娘有些像,虽然以前就听祖母说过,可是现在真见以娘了,两人才觉得这也太像了吧!

    不过小孩子根本不可以纠结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最高兴的事情,自然是到了边城之后,可以陪着爹一块上战场,可以陪着爹一块打坏人。

    两兄弟麻利的跳下马车,刘月还有些担心马车太高了,两个儿子跳下来会有些危险,这会子看到哥儿们爽利的跳下来,才更加感叹自己错过了两个儿子成长的时期。

    以前自己离开时,他们才刚刚会提笔,会打架,如今这么高的地方也敢跳了。

    当娘的总会感叹时光太快,还没有记清孩子的长相,结果一眨眼两个哥儿就长大了。而且现在不会追着自己跑,不会在自己怀里撒娇了。

    两个哥儿飞扑到刘月和侯夫人怀里,嘴里叫着娘亲,叫着祖母。莫雨看着大哥一家团聚了。眼角也微红了,自己是不是也该要一个孩子了呢?

    可是为何自己一直没有怀上呢?是不是因为以前小产过,伤过身子所以很难怀上呢?可是自己真的想要一个与成郎的孩子。一个可有的女儿。可是却迟迟没有、、、、

    刘月想要抱起儿子,可是才发现儿子已经长这么高了,七岁的小哥儿,已经长到自己的腰下了,而且分别太久了,刘月好怕自己抱起孩子,会让孩子拒绝。那自己该有多伤心了。

    可是当哥儿们抱着自己的腰,大声的叫着娘,甜甜的说着他们有多想念娘亲。想念莫离时。

    刘月又觉得心里软软的,蹲下身子认真的看着心心念念的儿子。当初在宫里自己根本不敢正视他们,也没仔细打量他们的长相,如今才敢认认真真的看。

    眉眼还是小时候那般。可是整个五官已经长开不少了。那投子天生的帅劲。已经在两个哥儿身上显现出来了。

    枝儿和叶儿看到刘月时,还有些不敢相信,可是走近之后更加确定这就是夫人了。只是没想到夫人没有死,而是到了边城,陪在世子爷身边了。

    这下好了,两人终于盼到了夫人一家团圆的好日子。心里高兴的同时,也各自心酸,想到死在莫府的夫君。两人心里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