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公主谋天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些推辞的话,听在席风耳中,却又是另一番味道。她愣怔的站了许久,想到之前,她虽然得了消息,说是公主受了伤。但她却不知道公主是为何被暗算。如今看来,她到真十分看重这位杜执事,居然肯为她挡刀。心里也万分谨慎起来。

第214章 惨白色() 
“公主和杜姑娘远到而来,辛苦了。听说这次姑娘是特地,从长安带了玄青观的灵丹妙药来。皇上已经病了有些日子了……就快请公主和杜姑娘进宫吧!只怕皇后娘娘也等得着急了。”席风一番话说得彬彬有礼,进退有度,让人如沐春风。

    “好……”杜六叶示意捧着药箱的度笛和井儿快些跟上来,而程伯献和施若寒是外臣,无诏不得擅入内宫。

    因此他们按照之前议定的计划行事,遵照杜六叶的嘱托,带着五虎,押着几名刺客,往太子府而去。

    远远望着杜六叶已随公主进入宫中,程伯献才放下心来。两拨人就此郑重在皇宫门口分道扬镳。

    五虎出人意料,比他们想像得要更加勤快些,一路上抢着搬东西,做杂活,也不喊苦和累。程伯献对他们挺满意的!

    马车又重新轻微地颠簸起来,透过宝蓝色的帘绸,和上面隐隐的血渍,杜六叶看着外面,雨还在下。

    东都洛阳笼罩在婆娑的淅水中,太初宫的楼宇好像比长安的更巍峨,更高耸。褐色的城墙,根基四平八稳。红漆圆柱,可以想像的雕梁画栋。黄色的琉璃瓦,簇新光亮格外显眼。透着一种初始的优越矜贵。

    水珠顺着屋檐,滴滴哒哒地往下流……

    待车停稳,宫女们有条不絮地依次上前来,拿脚凳的,扶公主的……个个小心贴切,统统低眉顺目,人虽多,俱各司其职,静若无声,无一人敢错行半步。

    可见武曌治下之严明。

    席风亲自半抱着李令月,往甘露殿里面而去,内侍站在门侧,见她们来了,喜得抬脚就往里面跑,高兴地喊道:“皇上,皇后娘娘,公主来了——公主来了……”

    见到李令月进宫,这名内侍激动得都有些失了分寸,与外面的宫女判若两类。可见他平时比较得宠,敢在皇后面前个凑趣,身份可能略优渥些,平时应该颇有脸面;也能从侧面看出,帝后盼女归都的殷殷之心。

    杜六叶失笑,扶着李令月往里面走。

    武曌正坐在榻前,她挽着牡丹髻,粉黛未施。一双杏眼虽憔悴红肿,却仍见刚毅之色。她握着李治的手,一瞬不瞬地望着医丞为他在头上施针。

    她身后也围满了人,有雍州牧李贤、洛州牧李显、冀王李旦、明崇俨……还有一些杜六叶不认识的妃嫔。

    除了李显在暗暗地淌眼抹泪,抽抽噎噎。其余的人却面色各异,有一眼望不到底的沉寂;甚至有隐隐的窃喜;还有抱着观火看热闹,漠不关心的……

    形形色色,不尽相同。

    “父皇,母后……”李令月唤道,话一出口,便泣不成声。她挣脱席风和杜六叶的手臂,跌跌撞撞地跑了过去,正要在榻前跪下来。

    皇后娘娘听到内侍通传,就站了起来。等看到李令月,她三步并作两步赶过来,一把抱住伏在地上的李令月。将要细看,脸色却蓦然大变,神情大震。只见李令月面容戚萎,血衣斑驳,精神萎靡。明显中气不足……

    且不说那瘦骨嶙峋,风尘仆仆。

    她随即柳眉怒竖。吓得岚烟岚雾和刘勤……俱是心头直跳。二话不说,他们面色惨白,齐齐忐忑的跪了下去。

    “母后……”李令月鼻子一酸,拉回了她的注意力。

    武曌才面色稍稍微霁,把她抱在怀中。心里感叹,她离开的时候,她的女儿可不是这个样子。武曌疼惜的问道:“遇到了什么事?可见我的月儿吃了不少苦头。”

    娘俩说着话,边往里面走。

    杜六叶感到有人朝她望了过来,循着目光,在空中与那人碰了个正着,是——李贤。

    只见他微眯着眼,有几分诧异、有几分愠怒、有几分羞恼……

    你怎么来了?居然还是活着来了……

    不错,我活着到了洛阳……杜六叶挑衅的回视。

    两人就这样,神色复杂的对视良久。

    却听那边李令月说道:“母后……月儿遇到了很多凶悍的土匪。其中有个叫古屠夫的,简直杀人不眨眼睛。哼——谁让他倒霉遇到了我,我让玄青观的杜师姐一马当先,把他拿下了。母后,你不知道杜师姐她有多聪明机慧……”

    李令月每在父母面前,就活泼灵动许多。她叽叽喳喳拼了命的夸杜六叶。数着沿途趣事,和她的聪明典故,不过是希望帝后不要迁怒于她。

    但是杜六叶明白,这是她的责任,她又怎好不认?

    她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岚烟等人。立即自觉跪了下来,高声呈情道:“启禀皇后娘娘,公主仁义果断,勇冠天下。她是为了救杜某,才种了那土匪的暗算。全是杜某无能,还希望皇后娘娘不要责怪岚烟岚雾和刘将军等人。”

    站在她身后的度笛和井儿,也战战兢兢地跟着她跪了下去。

    武曌却并不理会他们,任由他们跪着,她半抱着李令月就往内殿而去,高兴的摸着她的头,笑道:

    “哦?你杀了那土匪头子?哈哈哈——我的月儿了不得。”

    李令月担心的偷偷回头看了她们几眼,以眼神示意道,稍安勿躁!我会想办法的……

    “……是啊,我们一起杀了那土匪头子。也算为民除害。奇功一件了。”李令月抱着她的腰,在她怀中蹭了蹭。

    武曌点点头,携着她,棒到李治眼前,颤声道:“皇上,看看谁来了。”

    李治躺在床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眶深陷,头发渐已花白。比上次李令月见他时,又苍老许多。

    他听了武曌的话,肢体颤抖,双手乱挥,摸索道:“月儿?可是我的小月儿来看父皇了?”

    李令月心中一酸,她忍不住泪如雨下。

    一把握住他的手,哭道:“父皇,你怎么病成这样了?”

    李治扯了扯枯黄的嘴角,口歪眼斜,凄然道:“月儿,父皇老了,不要哭,你有没有事?此次从长安到洛阳,听说一路灾难重重。为父很是担心啊……”

    “父皇,你不必担心,月儿没有事。我还带兵剿灭了一窝土匪。父皇……月儿还等着你封赏我呢……”李令月又急又怕高宗忧虑过甚,更增病痛。所以她说这话时,哭中带笑,笑中有泪,诚心想逗高宗一乐,却又低不住内心深处的忧惶。

第215章 挤兑他() 
果然,李治一听就乐了,咧嘴道:“哈哈哈……是不是真的?不愧是朕的女儿,有皇家风范。干得好,赏赏赏……哈哈哈……月儿想要什么?”

    只是他言语已经不太利索,听得李令月更是痛匿。仍是强撑笑颜道:

    “父皇,我还没有想好,不如等你好了,你帮我看,你觉得什么东西好,就赏给女儿玩罢?”

    “好好好……哈哈……”李治心下宽慰,内侍忙拿过人参粥,趁机喂他多进些。

    李令月也趁机与各位皇兄,嫔妃们一一见礼。

    李显见父皇已经开怀不少,忙过来打趣道:“要说皇妹也真是厉害,我们这沿途过来,也遇到不少土匪。为兄我还损失了不少金银财宝,哎……最可恨的就是那削脊山的古屠夫……”

    李令月接过宦官手中的人参粥,一勺一勺地吹温,然后小心地喂到高宗嘴里。笑道:“十皇兄也遇到了古百坡吗?”

    李显听她接话,更是来了兴致,故作惊讶道:“哟——你还知道他叫古百坡呢,他抢了为兄不少好东西,也不知道他蒲州刺史是怎么当的。真是……回头皇兄非得亲自带兵把他们一锅端喽。话说,皇妹遇到的是什么土匪?”他刚才因为隔得远,并未听清李令月与皇后娘娘的对话。此时也有意调节气氛,制造话题。

    李令月见高宗视力似乎大不如从前,好像全靠感觉,还伴有偶尔地抽搐、痉挛。以至勺子经常碰到他下巴或鼻子。她心中很是伤心,手上就更加仔细起来。不忘继续和李显说话,活跃娱亲,“十皇兄不必再派兵去,妹妹已经替你出了这口恶气。”

    “哎哟!”李旦听到这话,吓了一跳,夸张地往后蹦了几步,大声道:“妹妹说的是不是真的?可别诓我,那古屠夫可是恶名远播。九皇兄还派了曾经推荐他属下一名骁骑将军,听说剿了半年,也毫无起色。是吧?九皇兄?”最后这句话,却是明白白地问着李贤。

    “呃……”李贤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还没有反应过来。瞬即屏住心神,迫使自己镇定下来。他还没有得到信报,不知道李令月说的是真是假,她年纪小,要是她说玩笑话呢?大人们也不会当真。

    不过,他瞟了杜六叶的方向一眼。半响方含笑说道:“皇妹要果真如此厉害,那九皇兄也会备份大大赏礼!”

    明知李旦他们几个合起伙挤兑他,但狡猾如李贤,避重就轻,简单几句就化险为夷。

    正巧医丞拿着商议好的药方子走过来,明崇俨暗中朝他不屑地瞥了一眼。动作虽然轻微,却全落到跪在后面的杜六叶眼里。

    武曌扫了一眼药方,好像每次都是这些药,也不见起色。反而越治越糟糕。她不耐烦地递给李令月。

    李令月接在手中,她对药理不太通。接过瞧了瞧,就问道:“父皇,你眼神是已经看不见了吗?”

    李治长叹了口气,失落道:“月儿啊,父皇以后都只怕都看不清楚你的脸了,父皇就要瞎了啊。”

    说得李令月几欲落泪,她握住高宗的手,哽咽道:“父皇,你放宽心,我们一定把你病医好的,皇宫中还有这么多的医丞、医师……

    就算他们医不好,哪怕为您遍访名医,我们也会再所不惜。对吧?母后?”

    说到这里,李令月回头看了看她的母后。见她正拿帕子按着眼角,连连点头。

    李令月心中酸楚,似想起一件大事般,望向尚且跪在地上的杜六叶。开口祈求道:“母后,玄青观的灵丹妙药,名贯天下。此次,杜六叶奉师命入洛阳,也是为了向父皇献药,你让她先起来好吗?”

    武曌听了,不动声色的睥了杜六叶一眼,面无表神地说道:“那就听公主的,起来吧。”

    杜六叶叩头拜谢,正想站起来,不曾觉,眼前突地一黑。幸亏席风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可能是太累,又太饿了。连着几天赶夜,几乎是不眠不休。杜六叶搀着她的手慢慢地走到高宗病榻前。

    行完礼,李令月才把手中的药方递给了杜六叶,明崇俨也在外围伸长脖子,观察着里层的动静。

    要说高宗李治这病,她与师傅早就研究讨论过,这是一种家族遗传疾病。根本没有什么良药可医。

    只能靠些温补的方子静养着,她打量着医丞的药方,并无十分不妥。就轻轻地点了头。

    李令月见她紧锁着眉头,焦灼道:“杜执事也同意这个药方?并无其它可添减的吗?”

    杜六叶抬头看了她一眼,明白她不过一介布衣;而堂堂公主,有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称她为“执事”,不过是特意帮她长脸面。但听在别人的耳中,却显示出皇家重才。笼络人心,当真一举多得。明崇俨都暗暗点头。

    如今李令月非要她来治,这简直是个烫手山芋。她只好实话实说了。

    “回禀皇后娘娘,公主殿下……皇上这病恐怕是从娘胎里带出来,我大唐王室之中,帝王患有这种被称之为“风疾”的病症,应该不在少数,比如唐高祖、唐太宗……”。比如还有后来的,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杜六叶都没有说出口。

    果然他们就呆症住了,要说这杜六叶小小年纪,既没有给皇上把脉,就断定皇上所患的是“风疾”?小儿实在是猖狂了,老医丞猛地将袖子一甩,撇嘴呼气。

    武曌却心思一动,别的她或许不知道,但她侍奉过唐太宗。当时,太宗也每每头痛,只是病症略轻,并没有到目不能视,口不能言的地步。

    这小丫头,说得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她不理会那老医丞,示意道:“你继续说……”

    杜六叶饿得前胸贴后背,又累又困,万分疲乏。只得强撑起十二分精力。说道:“风疾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常出现头痛眩晕、抽搐、麻木、蠕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至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状。

    中医上讲的‘风’分为‘内风’和‘外风’。

    ‘内风’多是由于人体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而且多为肝阳上亢,动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而发生突然昏倒。

    而‘外风’则是由于外界即自然界的不合乎正常时节的风,或者是正常的风但由于人的体质弱、抵抗力下降致病。这种病主要靠养,并没有什么良药立即见效。”

第216章 身子僵() 
李令月听她的意思好像是说不太好医,一颗心又揪了起来。急得眼泪都快掉了下来。杜六叶见状,握了握她的手。示意她暂切放宽心。

    武曌听她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连连点头。看她与李令月亲密如斯的神态,料想她应该有了对策,所以单刀直问道:“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养病?”

    “现下有个最简单的法子,再配合着我师傅的药。且看有没有效果吧!”杜六叶说完,便向度笛招手。

    度笛会意,连忙将身上的药箱捧了过来,慢慢打开。杜六叶看了看,纤长手指划过瓶瓶罐罐,指尖在青色的瓷瓶旁停了下来。

    拿出鸭梨大小的一只瓷壶,拧开盖子,一股异香就飘了出来。说不清楚是什么味道,似乎是股淡淡药味夹杂着若有若无的罕见花香。

    杜六叶接过宫女手中的水,喂高宗服下一丸。待高宗躺平,她示意高宗的将头微微摆侧,开始按压他耳后三寸的翳风穴。

    其实那她出生的那个年代,杜六叶就研究过李治的病。所谓“风疾”,是一种类似于中风的疾病。首先只能靠预防,保养。其次,若是已经中风偏瘫的,只能注重饮食,积极锻炼。放在一千年以后,也没有什么见效特别快的药方。

    而李治现在,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中风的症状。比如:头晕目眩,言语不利索,抽搐、痉挛……却还没有到半身不遂的地步。

    所以坚持按揉翳风穴,可以增加身体对外感风寒的抵抗力,减少发病的诱因。如此反复按了几息,直到手指抽筋,实在使不上力气。

    她实在太累,赶了几天的路,现在连腿肚子都发软。如果给她个枕头,肯定一点就着。

    李令月十分明白她现在的感受,她心疼道:“师……杜执事,让我来按吧!”说着坐到杜六叶旁边,复上她刚才的力道与位置,用心地帮她的父皇推按起来。

    也许是黄逸云的丹药真的有奇效;也许是看到李令月高兴;也许李治的心里作用;也许是按压穴道方法正确;也许是凑巧……

    总之,李治忽然激动而开怀地喊道:“我看了,啊……?我看到了,皇后?月儿……?”

    他老泪纵横,潸潸然地怮哭,双手虽然还在不住的颤抖。却可能是因为太过高兴。

    “父皇?真的?父皇……”李令月抱着他,嚎啕失声,“父皇,你终于好了,你会没事的。”

    “皇上……”武曌亦是满含欣喜,拍拍他们父女俩的肩膀。

    要说夫妻情份,他们曾经有。

    要说夫妻嫌隙,他们现在也有……

    要说感情?他们也曾相爱过,虽然参杂了太多算计。眼前这个男人,给了她想要的一切。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权利?施展才华的后位……

    他们一起生儿育女,始终,她还是希望他能平安的,陪自己走到最后。

    “赏——”武曌豪气干云,广袖一挥,“只要杜六叶能治好皇上的病,赏黄金万两,封为太医署——药典。”

    唐朝的太医署中,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四科之中,医科师生人数最多,医师二十人,医工百人,医生四十人,典药二人。

    杜六叶听到这封赏,心里有点沉,药典?从九品的小散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并不擅长制药看病救人,她只是特地研究过李家皇朝几位帝王,太子的病症。所以才能说出个丁卯寅……

    让她去当药典,会不会还要专们制药,给别人看病?

    ……

    而且此时此刻,她饿得想死的心都有了,倒在地上她就能立刻睡着。

    她寻思着,皇后娘娘是不是先给她安排个地方,让她先休息一会儿?

    但上天似乎并不想叫她得偿所愿……

    有内侍匆匆来报,“启禀皇上,皇后娘娘,东宫来传话,说太子病重……”

    “什么?”高宗刚刚吃完药,正觉得好像舒坦了几分。听到这话单手撑起身子,朝外勾勾地望着,恨不得立刻飞到李弘身边。

    李令月慌忙扶着他,为他抚着胸口,生怕他再着急。

    皇后目光一凛,呵斥道:“大惊小怪的,昨天不是说已经吃了药,好多了吗?”

    “是好多了,但东宫来的太监,正候在门外,皇上皇后娘娘……要不要宣他进殿?”内侍伏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宣——”武曌凤眸轻启,威严无比。

    “遵命。”内侍叩头,站起来,高声唱喏:“宣吴明进殿。”

    半响,一名年约二十几岁,满脸愁容,慌乱无措的太监连滚带爬地扑了进来,哭诉道:“皇上,皇后娘娘,不好了,太子咳血了。”

    满室震惊,几位皇子却脸色复杂,竭力掩饰自己的情绪,挤出种种关心、关切、焦虑、焦急状态。

    皇后却是有哀有忍,有忧有思。

    只有李显眼泪都快掉了下来,共病之情,由内而外。

    杜六叶把众人的表情,收在眼底,敛目不动声色。却听皇后开口道:“如此,杜六叶有灵丹妙药,已经医好了圣上的病。那就再去瞧瞧太子吧。”

    别人到还好,唯独李贤,杜六叶感觉他身上明显一僵。但他刻意低着头,却看不出任何情绪……

    ※※※

    从甘露殿出来,雨已经停了。但风非常大,春寒还未去尽。杜六叶深深地吸了口气,清沁新凉。

    等在宫外的程伯献马上迎了上来,从随从手上拿过太子提前准备好的披风,度笛亲自己帮她系上。

    “太子怎么样了?”杜六叶问道,要说李弘的病情,那就更加复杂了。他不仅遗传了李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还综合渐变成为更加棘手的“痨瘵”。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肺结核”,这父子俩都得了消耗性的疾病。

    不过具体情形,还是要等杜六叶为他把脉察看之后,才能定夺。

    程伯献阴沉着脸,面色凝重。见问,审慎一会儿,才回答道:“就是不停的在干咳、还吐血……执事,这病能治好吗?”

第217章 大宫女() 
“不好说……我得亲自为他诊脉,左右还要查看一番他的情形,才能下定论。”痨瘵虽然是种慢性病,但在杜六叶那个年代,只要调理得当,还是可以治好的。

    杜六叶此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又困又累。脚步不免有些虚浮,程伯献知道她十分疲劳,但太子性命攸关,他也不敢耽搁。朝身边的亲卫使了个眼色。几人早做了准备,连忙把步辇抬了过来。

    程伯献亲手将她扶了上去,度笛和井儿亦步亦趋地跟着,生怕走丢了。她们两个还是头一回入宫,心里暗暗生了不少感叹,皇宫就是不同凡响啊!处处镶金嵌银,画龙描凤。肃穆威严,叫人心生敬畏。虽说两人没有出什么错,到底因为年龄小,显得有些胆怯。

    坐在步辇上,摇摇晃晃地,杜六叶居然睡着了。这觉入得有些沉,对周遭之事一无所感。等她醒过的时候,辇车已经停在了太子府的正院内。

    度笛唤了她好几声,她在回过神,想起自己身在何处,所为何事……

    “快请……进来……咳……咳……”还没有进门,杜六叶就听到了李弘断断续续的声音。

    一名梳着双垂环发髻的宫女迎了出来,她脸若银盘,肌肤吹弹可破,面似朝霞,云白有绯。穿着一身赭色半臂窄袖襦裙,却更显身形苗条曼妙。

    只见她唇未启已先笑,朝杜六叶盈盈一拜,如三月媚阳,暖中有冷,冷中有暖。娇声道:“听说杜姑娘要来了,太子殿下极是高兴。特意提前让奴婢们为准备了好些吃的,喝的……只可惜殿下身体不太好,不能亲自出来接,还望姑娘莫怪。”

    有些女子就是这样,身量模样都是较为出众的。动静皆宜,也是极为妥当。但只要一开口,就暴露内涵高低。看来,这人呐,气质增减只在本心一念之间。

    杜六叶摇了摇头,敢以这种口吻自居待客的,必定是李弘身边的大宫女了。只是,她明明长得眉目和顺,言谈有礼,却总给人一种洞若悉透,知知甚深,万事尽在掌控的戒警。

    别说太子如今病着,哪怕平时不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