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语堂三部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脸和眼睛都很像哩。”

    “我说你是真醉啦?”

    遏云在里面待了很久,她希望回座位时候不必再挤半天。当她一走出来,那个挨巴掌的士兵就大喊道:“让路给我漂亮的老娘。”令她吃惊的是,大家居然真的让路了。

    “喂,你去过奉天?”

第17章 朱门(17)() 
“怎么?”她一面走一面回答说。

    “那跟咱们一样是难民喽。”

    “她口音跟咱们一样呢!”

    “听女人说乡音,真舒服。”

    回到座位,挨近蓝如水坐下,又把自己隐藏在灯影里,她不觉脸红起来。

    “你真会对付男人。”他低声说道。

    “是啊!”她甩甩头笑笑。

    不久吵闹声平静下来,他们听到前面的军人在谈论他们奉天的老家。夜色愈来愈深,他们也安静多了,有些人蹲坐在地板上睡觉。车厢里很拥挤,充满了大蒜味和打鼾声。遏云把头枕靠着如水的肩膀,随着车轮规律的铿铿声音跌入梦乡熟睡。

    到达宝鸡,他们发现所有的客店都满了,因为涌来一大堆由海岸边逃来的难民。经过几番波折,他们才在一家土土的三流客栈里找到一个房间。客栈掌柜的要求他们付高价,因为屋里有一个大炕,可以睡四五个人。这里是蓝如水找得到的唯一住处,他只好无条件答应了。

    到了晚上,“绅士”的问题又出来了。遏云不得不脱掉衣服,其实只是脱掉棉袄而已。蓝如水也把他的外衣脱了。

    “你不是说,你不信任和一个绅士共室吗?”

    “可是我信任一个真正的绅士。”

    “你可以信任我。”

    “好吧,管它信不信任,告诉你,我的裤带可是系得很紧哟。男人不在乎,我们女孩子可是很重视自己的贞操。”

    “你不必害怕。”

    她把灯关掉,在黑暗中脱衣服。

    “晚安!”她滑入棉被里说。

    “晚安!”

    遏云并没有立刻睡觉,她听到蓝如水在翻来覆去。

    “如水!”她在黑暗中温柔地喊道。

    “什么事?”

    “如果我告诉爹说我们同床而眠,他怎么想?”

    “我也不知道。我倒怀疑如果我告诉文博和李飞,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说。他们一定以为我在骗人。”

    过了一会儿,蓝如水说:“我好冷。”

    “如果你肯守信用,我就让你躺过来些——六寸。”

    如水挨近一点。

    “现在暖和一点没有?”遏云低声说。

    “嗯。只是靠近你的身子才好。”

    “在男人的眼里,所有的女孩不都是一样。”

    “对文博来说,是一样。对我,可不一样。”

    “我还不是和其他女孩子一样。”

    “不,你不同。”

    “现在别说话,我们该睡了。”

    她在黑夜里微笑,满心快乐地转身背对着他。他觉得自己正处于一个被屈辱的状态里,可是他被遏云的纯真深深吸引着。她真的入睡了。他感到这是对他自己的一大恭维,自觉举止高贵。然后他也跌进甜蜜的梦乡了。

    寂静的深夜里遏云感到胸前拥着一只手,她轻轻地把它抬起来。如水很快就熟睡了。她在他的手上静静地吻了一下,然后才把他的手移开。

    三岔驿别庄(1)

    13

    西安的局面惹火了城里的百姓,大家都对东北将军印象恶劣。本来戏院的生意很好,因为许多演员不甘上海附近的扰乱,都到西北来。然而遏云突然失踪,她的表演也中断了,警察挨户搜查百姓的房子,引起了许多谣言。第三天,全西安都知道她曾被关在省主席的官邸里,所有的人都很气愤,这根本就是丑闻嘛。谣言纷起,有些人猜测遏云已经被谋杀了,毫无疑问,这位说书的姑娘和她爹不是逃走,就是躲起来了。其他的女伶看到遏云的遭遇,也都纷纷走避,另一家茶楼也取消节目了。后来又有两家戏园子由于卖艺的姑娘走出城而关门,这使得西安的戏迷十分气愤。

    店铺老板也都不喜欢奉票。有些士兵拿一张毫无价值的东北一元币买一包香烟,然后要求找回九毛钱。老板除了白白送了一包烟,还被迫交出有货币值的九毛钱。有些铺子拒绝这种买卖,于是就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几家报馆提到这种情况,呼吁“东北当局”注意。有一家晚报新闻报指出禁止东北兵入城,军队有责任养士兵,以及要付给他们当地的钞票,东北兵的行为太恶劣了,这些情况应该想办法解决。

    省主席把他那在警察局当局长的小舅子找来,对他大吼:“我不能忍受这种侮辱,渐渐地连我睡在自己家里都不安全了。我听说戏园子关门了,去叫他们照常开放。别光站在那儿呀!说话啊!”

    “主席,您这真叫我为难。没有演戏的人,我不能强迫戏园子开门啊!”受压迫的小舅子说道。

    局长跑去见主席的太太,说明自己的困境。

    “虽然我不是菩萨,不过人们有困难都来找我。别担心,戏园子会再开门的。将军已经在这儿两个星期了,他要回潼关我也不在乎,我自己都受够了。等他一离开,卖艺的姑娘们会自动回来的。”他姐姐说。

    两天后,将军真的离开西安了。遏云的这件事太吸引人们了。

    他一回去潼关,女伶们又登台表演;另外托词“生病”的女演员也突然康复了,戏院恢复了正常。

    李飞的感触和当地的其他人一样。这种情况虽然带有一点滑稽性,可是他把这整段插曲看作是本城的一大污辱。他认识公开批评东北兵那家晚报的杨编辑。正因为那家报馆大胆地揭发坏事情的勇气,所以很受读者欢迎。编辑可以运用暗示、间接法,以及印刷的技巧来表达意见,而又不会触犯当局。舞会的第二天,新闻报把省主席、将军的演讲和崔遏云失踪、挨家挨户搜索都报道在一起。当天味楼一关门,报纸上就登出黑色铅印的标题:“又一家戏院关门了。”这个“又”字可以抵过长篇社论。杨主席非常不高兴,他认为这家报馆“反政府”。

    “只要把过去两星期发生的事件一天天刊出来,就够热闹了,就从将军光临的那天开始。”李飞说。

    “你怎么不写呢?我会把它登出来。喏,我把这全部的资料都交给你,让事实去说明一切。”杨编辑说。

    现在李飞坐在桌前,看着烟圈飘进大油灯罩里,懒洋洋地消散。他不是写东西,只是在整理脑海中混乱的印象和思绪。遏云恐怖的遭遇,和他亲身帮助她逃走的情景,使他脑子沉甸甸的。他见过也听过许多地方及中央的政府的情形,报界同人也交换过一些从未上过报纸的军阀的许多事情。这些军阀和将领似乎一直很忙。这简直就像一幅活动的人物布景,他们的动机有好有坏,有的人是垂涎政权,也有的人是贪求私欲,更有的人是在变动的乱世里奋斗求生存。杨主席是坏人吗?李飞不以为然。他充其量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虽然高居一省主席,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

    李飞和蓝如水有很多共同点,对政府和政治方面的态度差不多。不过蓝如水早就对政治失去兴趣了,而李飞却由于本性和职业,不能抱着完全超然的态度。

    他有许多所谓知识分子的朋友,他们大多是在国内专攻政治学。他曾经用三百字写过知识分子小传,由于他完全是在说真话,所以得到广泛的赞赏。这一种知识分子学成后回国,热心于新的理想,于是开始着手写一些学术性、政治性的文章,批评这项或那项政府措施,以夸示自己的所学。他们在一大堆中的某一所大学里担任政治学教授,只要是批评政府够尖酸刻薄——总是有很多事够他们批评——他们就会被看成是有资格从政的名士,也就是说,有资格处理一般人所不知所措的复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因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员看不出其中的关联性。换句话说,他们是适合统治阶级的,签份文件就能命令别人做事,而自己不用动手。他们会辞掉教授的职位而“入阁”。一旦“进去”,观点又不同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是三十岁至三十五岁的人了,结了婚,有两个孩子,在南京也拥有一栋房子。他们激赏官僚制度中极复杂的特性,发现人置身于政府中是“真的做不了什么事”,外人不明白决策中牵涉的人情及个人因素,所以要批评政府是很简单的,其实外人一味地空谈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实在是没什么用处。不过他们收入丰硕,家里雇用了好几位下女。如果他们仍然充满野心,不自足,很活跃,那么就继续穿西装;如果已经“登峰造极”,那么就改穿舒适的长袍,手里摇着一根拐杖。他们不再公开写文章,而转作私下讨论和委员会说明,而这些说明都是在阐述一件事为什么“行不通”和“不能假”。几年后他们会死去,但是他们自以为了解的那些极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别人仍然不了解,还是流于无解。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生命。

    李飞一向抱着超然的态度,冷眼旁观这个病态、迷惑、或悲或喜的人生万花筒。但是遏云的不幸遭遇如当头棒喝,让他不寻常地激动起来。就正因为他认识遏云,所以无法仅仅是对这件事发生兴趣。他生气,一气就不能写东西。他生气这种事还会不断地发生,而新闻报界却还没有人哼一声。他太清楚杨主席和警察局长了,他知道他们为什么做出这种事来。他记起了明朝末年李香君被俘的故事,基本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现代仍有许多和明末乱世差不多的“宦官孝子”。

    他凝视着手上拿着的一根小螺丝钉,回忆起他和柔安的谈话。他把螺丝钉扔进笔筒内。那只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小螺丝钉虽然被丢入笔筒中,却仿佛还困扰着他。

    然后他坐下来,写一篇以记西北光复为题的文章。

    “欢迎名角名伶回到西安。”一开头他就这么说。“东北受挫,西北也深受影响,这表示中国是统一的。让我们看看过去两周来的事变。”

    他列出事变的时间。

    “三月十八日。有位东北要人来访。”

    “三月二十七日。女伶崔遏云应邀至主席家,从此失踪。”

    “三月二十八日。当局为这位要人开了一个盛大的舞会,当晚笛笙楼节目暂停。”

    “三月二十九日。市警逐户搜索,目标可能是崔遏云,因为她的失踪一直令人莫名其妙。”

    “三月三十日。搜索继续。女伶姚富云(牡丹)取消合约而离城,春明楼被迫暂停演出。”

    “三月三十一日。女伶傅春桂告病,又一家戏院关门。”

    “四月一日。事端丛生。传说一犯人和崔遏云失踪案有关,已被捕枪决。要人参观教育机构,发表演说。东大街出现小暴动,一群士兵阻拦东北将军,要求发饷。”

    “四月二日。东北将军游终南山。”

    “四月三日。要人离开西安。”

    “四月七日。女伶姚富云恢复演出,春明楼再度开放。”

    “四月八日。女伶傅春桂感冒康复,天味楼重开。崔遏云仍未出现,不过西安人又恢复往日的生气。”

    就现况来说,这是一篇无伤大雅的讽刺,能满足读者,却没有公开批评当局。主编也是西安人,看文章里每一件事都已是家喻户晓的,也就高高兴兴地发出来了。

    这篇短文引起相当的注意。可资助谈的话题,人人悦读。因此没听过姚富云和傅春桂唱戏的,也纷纷去戏院观赏。

    李飞周末没看到柔安,因为她着了凉,躺在床上。下个星期六就可以见到她。蓝如水和遏云已经远走高飞了。

    似乎暌违好久好久,他打电话过去,知道她感冒全好了。

    “柔安,好久不见,文博想找时间请你吃饭,谢谢你对他们的协助。”

    “不用了。”

    “你不喜欢文博?”

    “不是的。他会给你惹麻烦。”

    “他一直很感激你,你为他们冒了一次大险。”

    “任何女孩都会这么做的,如果”

    “如果什么?”

    “没什么。我真不希望你惹上麻烦,不过蓝先生真是好人。”

    “如水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柔安,求你和我见个面,可以吗?”

    柔安没料到李飞的朋友已经把她当作女英雄,不过她很高兴李飞再约她。

    “好啊!”

    他们到了范家,文博热烈招呼柔安。他很少这么心存感激。

    “杜小姐,”他说,“我一直没机会谢你。那天多亏了你,否则她真会被警察抓去。”

    “你可以把她藏在大皮箱里嘛!”柔安开玩笑说。

    “是啊!可是不能藏好多天。别小看你自己。我真欠了你一大笔人情债哩。你抽烟吗?”

    柔安接过烟。李飞一面点火,一面说:“我不知道你会。”

    “偶尔抽抽。”柔安说。

    “我喜欢抽烟的女孩儿。”

    “为什么?”

    “她肺里也会有一大堆坏空气,彼此更合得来。”

    柔安以前没有在别人面前抽过。抽烟使她觉得很轻松,更舒服。她立刻说:“我在家里抽。”

    “你叔叔赞成?”

    “不。男人抽烟,却不赞成女人抽,岂不是很不公平?”

    文博很激赏她这种平静的语气:“你觉得男人对女人不公道?”

    “我认为如此。”

    “这是女人的错。”李飞说,“只因为男人不赞成,她们就不敢做。”

    “这很自然嘛。你又不是女人。”

    李飞大笑:“男人是不喜欢看女人吐烟圈。你和女人说话,她对你的脸吐烟圈,你就觉得她和你平等。男人最怕这一点。”

    “原来这才是关键。”

    “嗯。抽烟的男人头顶有一圈光轮,身体自然舒展。如果女人一直吐烟圈,她就赢得了男士的尊重。如果她把烟吞下去,男人就可以小看她了。”

    柔安对着他的脸吐出一道长长的烟雾。李飞边咳边笑:“你瞧,你现在获得我百分之百敬意。”

    “你现在才发现哪!”范文博望着少女意趣盎然地说。

    柔安高兴地望着层层烟雾。“烟真是一种懒散的东西。”她说,“你看它卷得多美,飘得多美。我常常坐在床上抽烟,看它飘浮,溶化,就和思绪一样。”

    李飞听得入神:“你一定想得很多,也常常做梦。”

    “我一个人在家的时间太多了,常常无所事事,累了,就躺在床上,找本,望着烟雾发呆。它优哉游哉,就像思想漫无目的地飘来飘去,一会儿就消失得无踪无影,像里说的一样,一切都不见了。还有比这更完美的事吗?”

    “杜小姐,”范文博说,“我们该庆祝庆祝,陪我们吃饭如何?你也喝酒吗?”

    “一点点。”她柔声地说。

    饭店里,范文博举杯敬柔安说:“我欠你的情。如果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别忘了我是你的朋友,也是李飞的朋友。”

    李飞又递一根烟给柔安,替她点上。

第18章 朱门(18)() 
“尽情吐烟圈吧!”他说。

    “如果有什么想法,别让它消逝。”范文博说,“我们可以善加利用。”

    柔安缓缓地吐了一口烟。李飞也调皮地吐了一口,两股烟混在一起,冉冉升空。

    “我的思绪碰上了你的,这是心灵的会合。”

    她伸手挥开烟雾:“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你真是反复无常。”他说。

    “不,我们只是傻气罢了。”她回答说,“我可以把一切思想用一元一盎司的代价卖出去。告诉我,如水是不是爱上遏云?”

    “谁知道?!”文博说,“如水是一个怪人,他太重情感。我想是遏云跌入困境后,他才迷上她的。”

    吃过饭,李飞取了份晚报来看。他那篇西北光复的文章就在上面。

    “看什么?”柔安发现他专心看报,就问他。

    “我写了一篇文章。”他递给她。她读着读着,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地消失。

    “你喜欢吗?”

    “不!为什么你要写呢?”

    “我没说什么呀,我只写了些我认为有趣的事实。”

    她一脸愁容:“也许不安全。你嘲笑东北将军,主席会不高兴的。”

    范文博接过报纸读,柔安直瞪着他,不耐烦地问:“你认为怎样?”

    “编辑敢登,大概是觉得没问题吧。”

    柔安对李飞说:“如果你事先征求我的意见,我不会同意你发表。谁知道当局会怎么做呢?”

    李飞大失所望,他原以为她会喜欢的。她一言不发,晚宴不欢而散。

    李飞替她叫了一辆黄包车,然后自己径直回家了。

    14

    第二天李飞收到上海新公报拍来的电报,要他去兰州,可能的话,甚至到更边远的地方。社方很满意他的报道,对新疆也很感兴趣,主编特别要他追访回族名将马仲英的生涯计划和野心。

    李飞一直想到这陌生的新疆世界探险,他认为自己应该离开西安一阵子。西安像一位好熟好熟的老友,新疆却是新交;西安像一出家庭剧,有悲有喜,但是在新疆他可以见识真正的大场面,比方种族、宗教的大冲突。而且,他还想追访东北兵的行踪。与柔安初识,真不愿和她分开。但是他感觉彼此相当投缘——至少他确信自己的——暂别绝不会带来什么改变。

    他收到如水的信,说他和遏云一切顺利,正打算去天水和她父亲会合,然后带他们去兰州,遏云在那比较安全。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他对遏云愈来愈认真,有心做长远的打算。

    李飞挂电话给柔安,说他决定去新疆,她吓了一跳。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去多久?”

    “几个月而已。”

    “什么时候走?”

    “可能明天。”

    三岔驿别庄(2)

    “拜托,飞,今晚我不能出来,明天可以,大概六点才行。春假期间我打算到三岔驿去看父亲,希望你也去。”

    “好哇。明天见。”

    第二天四点钟,飞鞭到范文博家。有大情况出现,飞鞭向来很兴奋。他头上缠着黑布,两只大眼闪闪发光,面上的肌肉扯得紧紧的。

    “范大叔,我亲眼看见几个兵跑进新闻报办公室,抓了一个人,用手铐带走了,听说是主编。”

    范文博拉长了脸:“你亲眼看到的?”

    “我刚好路过。一大堆人围在那儿。士兵抓着一个人出来,我想可能是你的朋友,所以来告诉你。”

    “谁说是主编?”

    “街上的人都这么说呢。他戴着黑边眼镜,脸色像白粉似的。士兵把大家赶走,然后把报社封了。你有没有事要我做?”

    范文博沉思了好一会儿,说:“没有,不过你留在家里,我大概会找你。”

    范文博立刻挂电话给李飞。

    “赶快离开。姓杨的被抓,报馆也被封了,尽快来这儿,别冒险。”

    报馆被封,主编被枪毙,也不是第一回了。“哦!”他自忖道。匆匆走出房间,和母亲话别。

    “妈,也许会有警察来找我,就说我去洛阳两天。警察有没有来,你可以挂电话到范家告诉我。”

    母亲敦厚的脸上呈现惊慌的神色:“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来不及解释了。我不能挂电话回来,妈,我大概要离开一段时间,不过别替我担心。”

    他握紧母亲的手,依依不舍地放下。

    巷子里很静。他跑过后巷,叫了辆黄包车,来到范文博家。

    范文博迅速地看了他一眼:“飞鞭看到姓杨的上了手铐被带走。你最好尽快离城,到天水找如水好了。”

    “我不能就这么走,我想见柔安。”

    “搭下班车,愈快愈好。”

    李飞打了个电话给柔安,说明大概。

    “我必须马上离开,可是我要先见你。一定要。一定要。”

    柔安愣了好久。她听到他绝望的声音:“没时间了,柔安,我能不能来你家?没见到你,我不走,还剩一两个钟头。”

    “你到西侧边门,我在那边接你。”

    李飞在柔安家附近下车,走了过去。他以前没来过大夫邸,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边门。

    柔安站在门口。他一走近,她就低声说:“进来吧。”

    深邃的目光充满焦急和柔情,她悄悄关上门,才发觉李飞的手臂环住了她;一转身,迎着他热情的注视。仿佛花朵面对太阳展颜,双唇自然地贴合在一起,这是他们的初吻。她旁若无人地抱紧他,睁开眼,低低地说:“往里走,我带路。”粉颊上一片酡红。

    “我搭七点的车走。”

    柔安甩甩头,无可奈何地表示接受:“那么还有一个多钟头。”

    “一定是那篇文章惹的祸。”

    “现在操心也没用了,你必须离开这里才安全。”说完,她捏捏他的手。

    夕阳照在院子里,六角形的院门通向大院,沿着她婶婶房前的走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