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语堂三部曲-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曼娘对自己的针线活非常自负,从来没想到让别人替自己做,以前也没机会看到木兰姊妹的手工到底多么精巧。

    曼娘说:“两人的针脚若不一样,会看得出来。”在绣花时,针脚必须极其匀称平滑,越密越好。花瓣边上稍微不齐,那件活儿就算疏忽大意了。每一针与另一针的差距不能超过一寸的百分之一,所以少女做起来也是很费眼力的。

    木兰拿起放在床上绣的花儿,仔细一打量,她说:“我想我也做得了。”说着微微一笑,颇觉自得,又说,“不敢说能跟你媲美,也不会让你丢脸。”

    丫鬟凤凰现在来到门口说,太太说并不是认真让木兰小姐来做腊八粥,不过老太太倒喜欢喝点儿木兰上次做的花生汤。

    曼娘说:“我们都爱喝你做的腊八粥。你怎么做的?”

    木兰说:“也没有什么仙方儿。我只是从药书上学的在里头放了一点儿药,让果仁烂得快。奶奶若答应,我现在就可以做。”

    凤凰去回禀曾太太,一会儿回来,说太太要她去帮忙。

    木兰问:“雪花呢?”

    曼娘说:“她着凉了,有点儿不舒服,在那间屋里呢。”凤凰说:“这个炉子不够大,咱们从厨房再抬一个来。”

    她叫人搬来一个大炉子,开始帮着木兰准备东西。雪花听见她们正在做事,就起来帮忙,但曼娘跟她母亲都不让她做。

    雪花说:“这是我分内的事,不能麻烦凤凰姐姐。”

    曼娘说:“她也是太太派来的。”

    现在凤凰比以前傲慢了,想伺候谁才伺候谁,冷静不动情感,直爽坦白,不像雪花那样会额外去讨人欢心。雪花为人圆通,凤凰则为人方正,她对曼娘和曼娘她母亲并不特别客气,这让曼娘母女心中感到不舒服。

    所以雪花才勉强起来帮忙,凤凰走开之后,她说:“我只是一点儿小感冒,昨天躺了一整天,现在觉得很好了。我不愿让人想我偷懒,躲着分内的事情不做。”

    曼娘问:“谁会这么想啊?”

    雪花回答说:“我知道您不会,别人会。”

    木兰说:“你还不要做。你若一定要做,我们把花生端到你屋里去,你剥花生,等火着好了再做。”

    一个火炉子,抬来摆在屋子中间,小喜儿看着火。厨房里的人听说姚家小姐要给老太太做东西吃,大家都很兴奋。

    凤凰似乎很乐意做这件事,曼娘私下向木兰说:“你能指派动她做事情,真有点怪。我妈跟我都怕找她做事呢。”

    木兰说:“人不一样,在于怎么用。我想凤凰早晚在这儿是个大帮手。”

    说来也稀奇,半个钟头以后,汤做好了。花生一放在嘴里几乎就化了,汤成了黏的半流体,喝下去嗓子觉得很舒服。花生汤和杏仁儿汤不但营养,而且对治疗咳嗽和嗓子哑也有益处。凤凰和小喜儿忙着一碗一碗地往各院里送。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开玩笑说要雇木兰做丫鬟,专给她每天做花生汤。

    男孩子们这一天到庙会去办年货。木兰叫荪亚为她小弟弟阿非买一个万花筒。那时候,万花筒算一种新鲜玩意儿,她曾在蒋太医家看见过,非常喜爱。彩色对称变化的图案,她看来真着迷。男孩子们回来之后,荪亚一直来到曼娘的院子里。他买了两个,木兰好喜欢。但是问他价钱,他却不说。

    曼娘说:“你不必给他钱,他不会要的。你最好给他一碗花生汤。”

    花生汤还只剩一碗。本来木兰和曼娘要二人分喝的,但是木兰把那一碗端给了荪亚。

    他刚从外面冷天回来,觉得那碗花生汤更加倍地好吃。

    荪亚问:“这是哪儿来的,我在家从来没尝过。是不是哪家送来的?”

    木兰笑而不答。

    曼娘问:“我若想办法让你天天有这种东西喝,你给我什么?”

    荪亚说:“我给你磕头。”

    曼娘指着木兰说:“好!这不难。做这花生汤的人就站在你面前呢。你问她是不是愿改姓曾,她若愿意,你享的福气就比喝花生汤大多了。”

    但是木兰忽然不见了,却从那边儿屋子里传来了她的声音:“人有了什么东西,不见得就满意。这是现款交易,概不赊欠。一个万花筒换一碗花生汤。你享你的口福,我饱我的眼福。你若想要另一碗花生汤,那要看我要不要另一个万花筒了。”

    荪亚到了他母亲屋里,发现经亚已经喝完了他那碗花生汤,他母亲把留给荪亚的那一碗叫人端给他。荪亚没敢提已经喝过,端起来就喝了。母亲问他是不是好喝,他说“不坏”,似乎淡然无动于衷。

    凤凰正在那儿,无意中听见,就说:“不坏!在那边儿院子里他说他要天天喝呢!”

    他母亲听了诧异道:“那么你已经喝过了!”荪亚给说得怪难为情。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难为情,不过倒是真觉得怪不好意思。

    木兰向祖母辞行的时候,曼娘跟她一块儿过去的,看见曾太太跟桂姐正陪着老太太说话。

    老太太说:“孩子,你怎么那么聪明!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儿,都没尝过这么好的花生汤!”

    木兰回答说:“这算不了什么,这是我孝敬您老人家的,您老人家若是愿喝,我告诉石竹怎么做,您每天都可以喝。”石竹是伺候老太太的丫鬟。

    老太太说:“像我们这样人家,什么都有,不应当过分地讲究。若是知道珍惜杂粮萝卜青菜,不糟蹋这些东西,也就少遭点儿罪。我怕咱们女用人扔了的东西也够穷人家一顿好饭了。这花生汤也是穷人吃的,也是土里长出来的。我这么大年纪就爱吃,因为用不着嚼。你怎么做的呢?”

    木兰回答说:“这也不是什么仙方儿。放一点碱就行了。我从书上学的。”

    曾太太说:“真有本领。谁眼前都可以翻开书,可是咱们的孩子就没在书上学到哇。咱们荪亚,论书本,不能跟木兰比,论懂事有礼貌,也不能跟木兰比。老太太,您还没看见过她们姐妹绣的花儿呢。”

    曾太太说那天下午她们看见的事情,木兰就走出教给石竹怎么样熬花生汤。她从曼娘屋里带了那一双鞋去绣,包在绸子手绢儿里,怕别人看见。

    曾太太于是又提到花生汤,说凤凰透露出来木兰已经给了荪亚一碗,又说荪亚很难为情的事。这个让桂姐、曼娘、老太太都很高兴,又感到意外。木兰再回到屋里来时,大家正在笑。

    她问:“笑什么?”

    曼娘说:“荪亚先在我们屋里喝了一碗,到太太屋里又喝了一碗。”

    木兰立刻听懂了,羞红了脸,从来没有那么害羞过。

    祖母为免得木兰难为情,立刻说:“他们年轻人大家处得好,我很欢喜。”

    木兰赶快说:“那不是送礼,是现钱交易。他给我弟弟阿非买了一个万花筒,那碗花生汤就算还账。”

    木兰把万花筒、绸子手绢里要绣的那双鞋拿回家去,觉得发生的小插曲很有趣,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乐郊游喜姚孔相遇谈教育倡男女求学(1)

    两年之后,木兰十七岁,经过了感情上最不平静的一段生活,真是前所未有。她上学了,由父母给订了婚,随后发现自己爱上了男人。

    与这些事有关系的,并且在那一段时期对她大有影响的,是一位四川姓傅的先生。他在革命以后做过教育总长,在他任内通过了国音字母,从此在学校学中文要用国音字母拼音。

    傅先生,名叫增湘,瘦小,留着小胡子,抽大烟,可真是个想象高强才华出众的学者!他的两个癖好是游历名山大川,搜集并编辑古书。他娶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太太,在北京居住时,几乎没有一年不离开北京去到名山游览古迹。他们夫妇也真正在山里度过一段隐士生活。在旅行途中,他只带一卷铺盖,里头有几双袜子、几件长袍,就是行李,另外是一箱古版书籍,穿脏的袜子也塞在书箱子里。后来,他在大学讲版本学——他是公认的版本学的权威——他坚持要躺在舒服的沙发上讲,学生们看着这位瘦小抽大烟的老头儿,都怀有无限的敬意。

第68章 京华烟云(25)() 
这位学者把各方面的学问都能由过人的智慧予以融会贯通。他酷爱古代学问,也同样热心于民众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他和他太太可以说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甚至他才二十几岁,在四川一带便以才气出名,大家都认为来日此人成就当可预卜。二十六岁便点了翰林,再考则荣任翰林院编修。拳徒之乱暴发时,他正携眷赴京。在光绪二十九年任总督袁世凯的幕宾。因为曾文璞也在袁世凯手下任职,自然便结识了这位学者。傅增湘学问之渊博、见识之高超,颇使姚思安向往不已,于是二人也成了朋友,但癖好之相投,与友情之深挚,则非傅曾之间的关系可比。傅增湘曾被邀南下组训新军,北返之后,又奉命任直隶提学使。光绪二十二年,在天津创办女子师范学校,由他太太任校长。

    由于傅姚两家的友情关系,木兰就进入政府办的第一个女子学校求学,也是第一批从女子教育运动获益的新时代女子之一。又由于傅增湘的关系,姚家认识了一个叫孔立夫的四川青年,傅增湘一向对他甚为推许。傅氏夫妇常到姚家去,傅太太极力劝姚氏姐妹进她的学校去读书。

    傅氏夫妇在北京度春假时,姚家要到西山的别墅去住几天,因为由四月初一到十五在西山碧云寺有十五天的庙会。由于傅氏夫妇喜爱游山玩水,木兰的父亲就邀请他们一起去盘桓几天。

    木兰也求曾先生答应曼娘去。曾家不是那么雅人深致,所以并未设有别墅。曾太太说曾经去逛过碧云寺庙会,那是十二年以前,孩子们还小。现在曼娘虽然在北京住了一年半,出门也不过十几次,主要都是到南城买东西,逛过几个地方如孔庙,在孔庙她看见石碑上刻着前几代科举高中的人名。曾先生叫女人看这些东西,主要是他的儒教思想的缘故,因为他以为女人若能重视这个,就容易教训孩子成儒生,去赶考中举。她在春天,没跟婆婆到法源寺去看丁香,这是因为花儿会引起女人的春心荡漾;她也没跟婆婆去逛过喇嘛庙雍和宫,因为她可能付一点儿赏钱,喇嘛就会把帐幔后面淫秽的欢喜佛给她看。可是曾太太说,按道理应当去逛庙烧香,因为敬拜神是修福行善。

    曼娘越来越像信佛的,也渐渐得到公婆的信心,可是公婆二人仍然是处处防备,使她不至于心中别有所思。木兰说:“她可以跟我睡在一个屋里,睡在一张床上,我对她一切负责。她连山都没有见过呢。”

    曾太太用亲密的称呼叫木兰说:“兰儿,你精神真好,我一辈子没见过山,也活了这么大岁数儿了。我想叫她跟你去闲散几天也不错,我得问问你干爹再说。”

    在四月十五,木兰家、曼娘、傅家夫妇,都到了比玉泉山还往西的西山姚家别墅。姚大爷认为要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一定不要带丫鬟伺候。虽然也带了个厨子,小姐们还是要自己做饭。

    曼娘本来就不惯于北京的富贵荣华,这次下乡真是一件乐事。所见的一切都使她心花怒放——比如高大的城门楼子,西直门厚大的城门,城门洞儿就像个隧道,有四五十尺长,赶驴的驴夫,城外的小店,在露天茶座慢慢喝茶的老百姓,又宽又平用石头铺的通往颐和园的官家大道,两边巨柳成行,正在发出嫩绿的叶子,美丽的乡野和在澄澈碧蓝的天空下遥远的西山上那紫色的山坡,由墙上望过去圆明园的残砖碎瓦,还有颐和园亭台楼阁的黄琉璃瓦屋顶。

    曼娘最喜爱的是玉泉山邻近的田园景色,各处都是农家的房子,雪白的鸭子在小溪中游水,环抱北京城的西山就像抱着孩子的母亲的两臂。木兰家的别墅就在一片农庄里。向前望,可以看见玉泉山附近白色大理石的宝塔,与颐和园的万寿山,掩映在绿树之间,后面的山上则疏疏朗朗点缀着若干座寺院。

    他们到达时,正好吃午饭。下午去逛碧云寺,他们爬上了四段的石头台阶,才到大理石的宝塔,当时游人甚为拥挤。时间还早,于是去游卧佛寺,看见一座铜佛,有二十多尺长,样子是斜卧的姿势,旁边是许多皇帝王公敬献的鞋,那鞋有的好几尺长,用绣花的黄缎子做的。姚大爷告诉他们不要玩得太累,因为明天还要逛“八大处”,那里有八个大庙,各相距不远。

    第二天,他们去游“秘魔崖”,悬崖峭壁,风景最美,但是看着令人触目惊心。峭壁是在几个寺院之后的山顶下,那几个寺院安安稳稳地坐落在一个悬崖的角落里,为树木所荫蔽。上了点儿年纪的太太和曼娘,是骑驴去的,但是木兰和莫愁则和男人男孩子一起步行。在晴朗的春天,小姐清脆柔婉的声音和驴夫愉快的笑声,在山中起伏振荡。

    到了庙门,太太小姐们都下了驴,等走到悬崖峭壁,已经喘不过气来。曼娘穿着一身白,看来还像少女,只是头发梳了上去,木兰跟莫愁则把头发梳成辫子。木兰不管是走路或是站着,总是把辫子尖拿在手上,而且把辫子拿到前面,缠在食指上挥动着玩儿。

    秘魔崖实际上是一个五十尺深的天然大山洞,上面一块巨大的石头由山上平伸过来,俨如一个屋顶,人站在下面,总觉得万一那块巨大的石屋顶一旦落下,人就会被压成肉酱。峭壁前面据说原本是一个深水池,现在用大石头填平了,因为怕有人掉下去。木兰的父亲把水池底下藏有两条龙的传闻,向大家解说。原来在唐朝有两个道士,收了两个童子做徒弟。有一次,天大旱,两个徒弟跳到池塘里去,变成了两条龙,才使天上降下雨来。因此后来建了一座庙,供奉两个龙王爷。

    他们那群人里,男人继续向前走。木兰走到了洞口,看见一个中年妇人,穿着平常的黑衣裳,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坐在那儿。他们听见一个男孩子的声音,随后看见一个瘦削的男孩子,大概有十六七岁,从附近一个石头屋子里跑出来,站在那儿,指手画脚,对着母亲和女孩子说话。那个男孩子生得眉清目秀,鼻子笔直,满脸聪明,穿着灰蓝布大褂儿,那灰蓝色和他那小白脸儿,敏捷的身子,正好相称。他说:“妈,这就是卢师父和他那变龙的徒弟的庙。”他的声音面容颇吸引木兰姐妹的注意。木兰姐妹和曼娘站在远处,看他和他母亲、妹妹说话。

    他母亲说:“故事倒是很有趣,可是谁见过那两条龙呢?”那个男孩子说:“乾隆皇帝见过。”一边微笑,一边比画。他接着说:“乾隆皇帝一天到这儿来,看见池子里面有两个绿色的小东西,好像海里的动物。和尚指给皇帝说那就是龙。皇帝大笑说:‘只是两个一尺长的小鱼罢了。’刚说完,两条龙就越变越大,由池子里飞腾而起,到了半天空,再往上到山顶,然后消失在云雾里。”

    母亲说:“你乱说。”

    那个男孩子说:“不是。龙大得很,您看得见头,看不见尾巴。可是乾隆皇帝看见一个好大的龙爪像山一样,从云彩里伸下来,龙的鳞绿得闪亮。皇帝看见吓了一跳,觉得肚子疼,就起驾回宫了。”

    男孩子的母亲听了大笑,谁都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儿子显然是能使生活本来孤独的母亲感到生活充实而快乐,会不断使母亲觉得,想不到会生这么个儿子。

    姚家小姐觉得那个故事很有趣,那个男孩子说故事的活泼灵巧的样子也很好玩儿,于是用手绢掩着嘴微笑。莫愁说她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个男孩子,木兰也觉得似乎见过,只是想不起在什么地方。木兰心里很喜欢他那表情生动的面容和说话的态度,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传闻,还是他故意编出来讨母亲欢心的。

    正在这个当儿,傅增湘散步回来,看见那个男孩子,便喊:“立夫,是你呀!”立即走过去问候。虽然他们似乎相交很深,但那个孩子的母亲对傅先生显得特别恭敬。傅先生转过身子来说:“来,见见孔太太和她的孩子。”于是傅太太便引荐说:“这是孔太太。这是立夫和他妹妹。是我们四川同乡。”孔太太笑容满面。木兰走过去,看见那个男孩子的前额和眼睛,似乎与众不同,虽然穿着一身平常的衣裳,竟显得气宇不凡。

    傅先生赞叹道:“了不得,你看,我们四川出人才,我敢说这都是由于我们峨眉山的灵秀之气。”木兰看着那个男孩子,越发神往,因为她知道,得到傅先生赞美的,绝非俗物。立夫有点儿局促不安。他母亲说:“我们母子平平无奇,可是傅大人太抬爱了。”

    立夫向姚大爷深深一揖,完全遵照四川的古礼,转身向姚太太也深深一揖。自然他向几位小姐没有表示,按礼应当如此。

    因为立夫姓孔,姚大爷问他:“你和孔夫子有什么关系没有?”

    立夫回答:“没有,不敢当。若是姓孔的都是孔夫子的后人,孔夫子就要贬低身价了。”

    听到立夫答话如此得体,木兰不禁微笑。立夫的话说得很快,似乎是巧于应对,在大庭广众之间,也能够从容镇静。姚思安也大笑起来。甚至于体仁看到跟他同样年龄的人,敢当众畅所欲言,不由得觉得敬慕。

    傅先生说:“至少孔太太是杨继盛之后,这也就不凡了。杨继盛是三百年前的人物,不算太古。我想立夫总与杨继盛有点儿关系。”

    木兰听父亲说过杨继盛,因为北京城前门外有一所房子,据说是杨继盛曾经住过的。杨继盛生值明朝末年,当时政治腐败,他是饱学之士,在朝为官,明知是冒生命之险,却敢弹劾权倾一时的恶相严嵩,揭发他五奸十罪,因此被朝廷斩首,但是他的威名胆气则为后代所景仰。至今游人仍然前往他当年写万言书弹劾奸相的亭子,去瞻仰凭吊。

    姚先生问:“你们住哪儿?”

    立夫回答说:“在南城,在四川会馆。”

    傅先生问:“你们今天回去吗?”

    “不,我们不回去,要在这儿过夜,住在卧佛寺。”

    傅先生又问:“你们逛过香山没有?香山离卧佛寺步行只有一里之远,当年是乾隆皇帝狩猎之所。但自咸丰以后,停止狩猎,这个园里面便没有什么野兽了。”

    清朝末年,香山并不开放任人游览,当时由一个姓英的旗人主管,而英某人则和傅先生共同拟过方案,提倡妇女教育,后来果然在香山创办了一个女子学校。

    立夫回答:“没有去过,我们进不去。”

    傅先生又问:“我们明天去逛,愿不愿跟我们去?”立夫欣然答应。

    傅先生对刚刚介绍相识的普通人,就使之加入与姚家太太小姐共同郊游,真是有点儿异乎寻常;显然他是把孔家看作地位相等的至交,再者他本人也是贫苦出身的,一向乐于奖掖后进。

    回去的路上,姚太太向丈夫说,若有那个年轻人和他们明天在一起,对几位小姐恐怕有点儿不便。姚大爷仅仅低声哼了一下:“唔!”几位小姐则因为忽然情形有变,倒颇为兴奋。

    他们在大殿上游逛了一会儿,经过义和团之乱,佛殿幸未遭联军所毁,又看几面古墙上,画着十八罗汉游西山图,多已残旧。出了庙门,看见立夫在他们后面,从双线十字形的门里走出来,因为离得远,就没有交谈。莫愁看见立夫用石头投向一棵柏树,随后看见一只乌鸦从树里飞出来,干叫了一声。他那胳膊一摆动的样子立刻使莫愁想起来第一次遇见他的地方。

    莫愁向木兰说:“他不是在白云观投铜钱的那个人吗?”

    莫愁说的一点儿也没错。那是三个月前,在过年的时候。北京城外一里远,有个巨大的道士庙,叫白云观。由正月初一到十九,北京的男女老幼好多人去逛。最后一天是北派道教始祖的诞辰,成吉思汗很信仰这位始祖,他的遗体便埋在这个庙里。道祖诞辰那天,围着庙,男人举行徒步竞赛,女人有赛车,还有成群的人到那儿去“会神仙”。据说那一天神仙降临人间,乔装出现,谁若遇见能摸他一摸,就走好运。神仙也许装成大官,也许扮作乞丐,也许像狗,也许像驴。所以使人紧张之处就在永远无法认定他。卧在道旁的狗,睡在破席子上的乞丐,谁也不敢说是不是神仙。所要注意的就是狗,或是乞丐,或是和尚,或是老太太,看他们是否忽然神秘地失去踪影。比方说,倘若有个乞丐五分钟以前还在墙角儿躺着,可是忽然不见了,他就是神仙。游客或是给过他钱,或是看见过他,就觉得欢喜。这种风俗,使人对乞丐慷慨,对畜生仁慈。这个风俗也使男女拥挤不堪,所以有无尽的欢笑热闹。

    乐郊游喜姚孔相遇谈教育倡男女求学(2)

    那一天,木兰和莫愁曾经去逛白云观。白云观门口有一座桥,叫“捕风桥”。因为这道士庙叫白云观,有一个和尚在附近也盖了一个庙,叫“西风寺”,暗示西风会把白云刮散。道士于是在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