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但他继位后的第三天也去世了。这样,异人便继位为秦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同时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候,赐予他河南洛阳十万户的食邑。

    “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盗窃秦国的通天大阴谋。吕不韦曾在邯郸娶了一位既漂亮又善舞的赵姬怀有身孕,异人同吕不韦饮酒时,见到此女,十分喜欢,请求吕不韦忍疼割爱。吕不韦虽然很生气,但想钓到“奇货”,于是就把赵姬献给了他,但隐瞒她有身孕的事,赵姬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政。吕不韦为了教育其子吕政以后能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占备,外连横以斗诸侯”,更让他知道“不受珍器重宝及肥美之地,而能以振兴策去鞭笞天下,统一中国”。于是仿效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之所为,礼聘各地知名之士三千余人作为门客,使他们各施其所长,以收集古今学说,编辑成一部所谓“一字千金”的综合性巨著,即吕氏春秋。这本书成为太子吕政的必读之书,吕政当了秦王,就是具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

    其实很多事情,先说明比含混着要好,先说明就能避免混乱。

    雍正即位后,开始为立储的问题而大伤脑筋。他认真回顾了大清以来各朝立储的情景。看到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为立储之事多动干戈,令人惊心动魄,他更知道,自己就是在与众兄弟的明争暗斗中夺取帝位的。为了使他夺位的秘密不被揭露,他以杀人灭口为目的,诛除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以消除后患,对凡了解他即位秘密的诸兄弟,统统杀掉。对造成的这一切,他认为都是由于公开立储所造成的。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出现诸子争位互相残杀的局面,于1723年8月的一天,雍正帝命人传旨,召集总理事务大臣、满汉文武百官,齐集于乾清官正大光明殿,说是有要事相商。

    群臣来到大殿后,雍正说道:“我自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唯有一事使我老是放心不下,这就是立储之事。每到立储之时,不仅兄弟相争,而且还致使朝廷朋党林立,祸端不止。今日立储,就是要避以往教训再发生,不知诸位大臣有何妙计?”众大臣都默不作声。雍正帝接着说:“我思虑再三,认为立储之事,直接关系到社稷安危,举足轻重。于是我想了个办法,觉得比较完善。这就是:将我所要立的太子的名字,连同诏书一起写好,密封起来,再将它藏在匣内,放在这块正大光明殿的匾额后面,到需要的时候,取出来宣读。不知诸位以为此法如何?”诸位大臣正思无计可施,听雍正帝这么一说,便立即免冠叩首大声说道:“皇上此法甚妙,臣下决无异议,唯当谨遵圣命。”雍正帝见文武百官齐声赞同,很是欢喜,当即将秘密写好的储君名字,封于匣内。令侍卫爬上梯字将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雍正死后,皇后当即召诸王、内大臣至雍正帝灵柩前,命总管太监去正大光明匾后取来锦匣,由宠臣张廷玉当众打开宣读:“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朕百年之后,继朕即皇帝位。”随后,众大臣拜请皇四子弘历受命。

    由弘历开始,嘉庆、道光、咸丰诸帝,均是沿用此法密储嗣位的。秘密立储,成为雍正首创。这方法,在当时的确收到了立国本以固人心的传统政治效果,避免了以往明立东宫,父子兄弟暗中争位夺权的弊病,有利于政局稳定。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先说明就是“丑话说在前头”,在前面说清楚了,就为整个谈话定音定调,别人也很难跳出这个框框。

第55章 不要恣意打断别人的说话()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恣意打断别人的说话。汉高祖刘邦有个叫陈平的手下。由于陈平行为不检点,刘邦对陈平一向有些轻视。但是有一次,刘邦却认真地听陈平说了很多话,没有出于厌恶而打断他,而正是这段话帮助刘邦转败为胜。

    公元前204年春,楚汉战争达到了最为激烈的阶段。楚军加紧对汉的进攻,汉一时处于劣势。尤其是项羽采取断绝外援和粮草通道的策略,把汉军死死地围困在荥阳城,刘邦处境岌岌可危。汉王刘邦被困一年之久,又兵少将弱,远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无法突围。

    正当他心急如焚,想割让荥阳以西之地求和不成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情绪低沉地对陈平说:“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平定呢?”陈平见刘邦身处危难之地仍思安定天下,志向坚定不移,就毫不隐晦地说:“项王为人,恭敬有礼而仁爱,一些守节之士、好礼之徒多追随他左右,然而他对于爵位和封邑却看得太重,有点舍不得,天下有才之士也因此不愿归附他。现在大王傲慢而无礼节,品行清廉之士不愿屈节归附,不过大王能慷慨厚赐功臣,使得一些贪利无耻,品行不正,没有节气的人也多归顺汉王。果如能各自除去其缺点,兼袭两者的优点,就可以指挥平定天下了。”陈平直言陈述了刘项二王各自的优劣,并指出只有集二者优长于一身才能一统天下,这给绝望中唉声叹气、精神萎靡的刘邦以一线希望,仿佛于一片黑暗的苍穹下看到了指示前进的一盏耀眼明灯。陈平没有止言于上述分析,反而更尖刻地刺激刘邦说:“大王您爱侮辱人,故不能得到廉洁有节操的人士。”此话刚出,刘邦已面红耳赤。为了“定天下,成一统”,刘邦对这样尖锐刺耳的话仍能接受。所以陈平得以继续地往下献计说:“我想现在有几个可以乱楚的人,那就是项王的正直臣子范增、钟离昧、且龙、周殷等。项王为人善猜忌而且相信谗言,大王假如能拿出数万黄金,进行离间之计,来离间他们君臣,使他们彼此起疑心,这样一定造成他们内部自相残杀。然后汉军借机起兵进攻,如此必定能够破楚。”

    陈平的话跌宕起伏,既有入木三分的分析,又有忠言逆耳的指责,刘邦纵然受到刺激,但觉得他的话切实可行,给他能破楚的新策略,所以欣然接受了陈平所言,慷慨拿出四万金,交与陈平,随便他去运用处理,不过问黄金的出入。

    陈平利用所支配的大量黄金,在楚军中积极地进行离间活动,散布流言说钟离昧等诸王为项王带兵,功劳很多,可是仍不能分封土地为王,所以常想和汉军结为一体,来消灭项家,分割其地而称王。项羽果然中计,猜疑钟离昧等人,并派人到汉军中以探虚实。他的这一举动又为陈平进一步离间楚之君臣提供了千载良机。陈平抓住这一机会,指使侍从抬上上等的餐具,装满丰盛的食品。等到见了楚王的使者,却假装很惊奇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命令拿去上等的餐具、食品,另以粗劣的餐具、食品给楚王的使者进用。楚王使者受到如此羞辱,满腔愤怒,回到楚营后,立即把整个情形向项王汇报,有勇无谋的项王果然被这一小技所蒙蔽,更加猜疑范增。范增本想加紧攻下荥阳城,此时已得不到项羽的信任,他的建议始终不被采纳。范增心想:我一颗忠心事楚王,只为助楚王一统宇内。现在正是消灭对手的绝好时机,楚王听信谗言,不用自己,不如离去。于是他生气地对项王说:“天下的事大致上已经定了,君王好自为之吧!望准许我回去。”范增解甲归田,一路且忧且恨,将至彭城,背部毒疮发作而死。

    陈平于是在夜间从荥阳城东门放出二千个女人,楚军以为汉军出战而攻击之,陈平却和汉王从西城连夜离开。

    陈平在楚汉战争中,屡以奇计辅佐刘邦,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丰功伟绩。他在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眼望前程茫茫,心灰意冷又束手无策的紧要关头,顿生一计,离间范增,使刘邦转危为安,项羽却因此而失去一个唯一的老谋深算的谋臣。

    陈平实施这一离间计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把握准了项羽生性好疑、吝啬爵邑的不足,对症下药,散布流言,终使团结一心的楚国君臣离心离德,尤其是使唯一替项羽出谋划策的谋臣范增解甲归田。实行离间必然分析离间的可行性,如果缺乏接受离间的主客观因素,再妙的计策不但行不通,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不利。假如项羽用人不疑,对功臣大加赏赐,那么陈平的离间绝不会成功。

    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时刻,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与自己的军师决裂,乃至失掉灭刘邦的时机,注定了乌江自刎的悲剧结果。

    离间谋略,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都很重视,并且经常使用。但是,为何能使离间计成功,那要看你是否知敌。项羽围困荥阳反胜为败,两次中离间计。开始陈平就建议,指派人员四处宣传,说:“项王的部下钟离昧、龙且、周殷想投降汉王。”话风一吹到项羽耳边,项羽便起了疑心,几位得力下将,只能弃楚归汉。这说明,无法信赖他人的狭小肚量,是值得非议的。像项羽这样刚愎自用,不能容人的还为数不少,其结果很容易中别人的离间计,最终使那些可遇不可求的贤德人才无法施展他们的雄图。

    成大事者认为,不恣意打断别人的话,代表着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将别人的话听完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一个人,就认为他说的话毫无价值,就通过恣意打断他的话来侮辱他。其实,这种做法,最终遭受损失的往往是自己。

第56章 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占主导地位() 
成大事者认为,在谈话中,让别人感觉到占据主导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很好,他们自然也愿意将谈话进行下去。安禄山在通过杨贵妃的关系得宠于唐玄宗的过程中,就一直让杨贵妃和唐玄宗处于主导地位,甚至不惜认杨贵妃为养母,以取悦于她。

    安禄山是一个出身于营州的胡人。幽州长史张守首先发现他武勇善战,让他做军中的战将,而且屡立战功。但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四月与奚、契丹的作战中吃了败仗,张守问他战败之罪,决定将他处斩。行刑时,安禄山大叫:“杀我安禄山,还有谁能破契丹?”

    张守忽有所悟,命令停止行刑,决定派人把安禄山送到长安,请玄宗处置。玄宗因为不忍为一次战败之责而失去一员镇边的战将,于是就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口齿伶俐,又善于阿谀逢迎。他千方百计谋求发迹显达,妄想称霸朝堂。平日,从将相到宦官,不论尊卑,他都要进行笼络,遇有机会便设宴相请,或行贿送礼,以取悦于人。同时又不间断地摇唇鼓舌、自我吹嘘。因此,唐玄宗听到的都是对安禄山的赞美之声。有人说他是一员勇将,有人说他是忠臣,于是,唐玄宗在温泉宫初幸杨玉环的第二年,擢升安禄山为营州都督。

    他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故意在玄宗面前装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以装疯卖傻来骗取玄宗的宠信。有一次,玄宗引他与太子李亨相见。安禄山对太子故意直立不拜。左右催他行礼,他却故作糊涂地反问:“臣为藩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什么样的官?”玄宗信以为真,便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安禄山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谢罪说:“恕臣愚钝,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罪该万死。”一边说,一边对太子行礼。玄宗见此,感叹不已,特别对他的淳朴坦诚赞许不已。

    安禄山当上了都督以后,更加卖力地取信于玄宗,同时,由于他在边疆又立下了战功,于天宝元年,被封为平卢节度使。天宝四年,即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那一年,他又大破奚和契丹,更加得到了玄宗的宠幸,命他兼任御史大夫,后又兼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是个大腹便便的巨汉,但每次入朝见玄宗时,他都是欢快地跳起胡人之舞,以取悦于玄宗。有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爱卿的大肚腹内,到底装满何物?”安禄山答道:“并没有什么稀奇之物,这里满装的都是对陛下的赤胆忠心,故而如此庞大。”玄宗爱其应答机敏,又大加赞赏。

    细心的安禄山很早就发现了杨玉环对玄宗的作用,所以他想方设法取得杨玉环的信任,以便借她的裙带关系实现他的狼子野心。一天夜里,安禄山又进宫觐见玄宗,他看到玄宗和杨玉环并排坐在一起,首先向杨玉环行礼拜见。玄宗一见,面露愠色,责其无礼。安禄山坦然答道:“如陛下所知,臣乃胡人。胡人之礼,总是以女为先。所以臣依胡俗,先朝拜国母。国母乃是大唐的母亲,臣得拜见如此花容月貌的国母,实在是荣幸之至。”杨贵妃听后心花怒放,玄宗也随之放声大笑。于是,安禄山又趋热打铁,说:“臣请为国母跳胡人之舞,为国母遣怀。”然后,他就做出滑稽的姿态,开始为杨玉环跳舞。

    在杨玉环的要求下,玄宗十分信任安禄山,把长安御苑的永宁园赐给他做为私邸。又让他与杨家一族的杨国忠、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结成兄弟之谊。安禄山一见玄宗对自己如此信任,又心生一计,突然提出了—个古怪的要求:“陛下既已深知臣对陛下的忠诚决不亚于任何臣子,因此,臣冒昧奏请,容臣将美丽的国母娘娘,奉为臣的母亲。”听安禄山这样说,唐玄宗并不责怪,反而觉得安禄山是个值得宠信的人,因为尽管安禄山是个魁伟的大汉,却能说出这样情同儿戏的话来。于是玄宗笑呵呵地问安禄山:“莫非这也是胡人的习俗吗?若奉贵妃为母,朕又是你的什么人?”“此事何须臣再奏明,臣本是陛下的赤子。”就这样,安禄山成了杨贵妃的养子。

    安禄山凭借着与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赢得了玄宗的宠幸,也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发动了叛乱,攻城掠地,直逼长安。玄宗不得已,带着杨玉环及其他人逃往西蜀避难。途中,由于护驾的士兵愤于杨国忠及杨玉环的误国,杀死了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在马嵬坡这个地方把杨玉环用白绫绞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成大事者认为,在谈话中,让人自我感觉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是让谈话中的人显得重要起来。只有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才愿意将谈话进行下去。

第57章 不要自我炫耀() 
成大事者认为,人不论多么有才华,运气多么好,都不应该炫耀,尤其是在谈话中,当你炫耀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听众。而且很多时候,你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了照亮你的太阳。

    炫耀自己是一个危险的陷阱,足以让人忌恨。炫耀自己的人,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自己的个人价值方面。这样做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真心称道,却无疑是自掘陷阱。三国演义中才子杨修的遭遇,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杨修这个人极有才华,常人不能看出来的东西,他往往一看便知其含义。但是他就是因为犯了炫耀自己这一处世大忌,从而招来了曹操的忌恨,也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一次,曹操命人给他的幕僚们送来一件礼物,上面写着“一合酥”。众人看了,均不解其意。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那些已经掌握了这一处世权谋的人,他们虽然知道,但是却说不知道。杨修却恃才放旷,当着大伙说:“丞相让我们一人吃一口。”说罢,便打开盒子吃了一块,众人却不敢,他们连忙问杨修为何,杨修说:“这上面不明明白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吗?”众人恍然大悟,均夸杨修才智过人。可是,曹操本想玩一把深沉,却被杨修那么快就说破了,焉有不恨之理。

    还有一次,曹操命人给自己的花园修了一道门,等到修好以后,曹操领众人去看,一时之间大伙议论纷纷,唯有曹操不言不语,他取过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离开了。

    众人见了,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这个杨修又自鸣得意地说:“这还不明白,门中加活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这个门修得太阔了,左右还不快马上把它改修小一点。”后来,曹操听说门又改建了,一见正合自己的心意,十分高兴。接着听说全是杨修想出来了,曹操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对杨修却是更加忌恨。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从而使曹操对杨修越来越忌恨,而这最后一次正好给了曹操一个借口。

    曹操领兵与诸葛亮对阵,一时之间急攻不下,而且粮草又快用光了。更糟糕的是,探马来报说马超、韩遂领西凉兵进攻曹军后方。曹操一时对是进是退犹豫不决,进吧,急切之间又难以取胜;退吧,又会遭人耻笑。当曹操正坐在营中为此事发愁就着一只鸡肋喝着闷酒时,夏侯渊进来请问当晚的号令,曹操顺口说道:“鸡肋!”

    夏侯渊领命而去,在营外碰见了主簿杨修。当他听说当晚的口令是“鸡肋”时,便对夏侯渊说:“将军,我保证不出三日丞相一定会撤兵,你我还是赶快回营收拾行囊吧!”

    夏侯渊问他何故,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正如我们当前的形势,前进不会有什么结果,退兵又觉得不太甘心,丞相正在为退兵与否犹豫不决,现在马超、韩遂起兵捣我后方,丞相何等英明之人,他肯定会认识到后方的重要性。因此,我保证三日之内丞相必然下令退兵。”

    夏侯渊听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回营吩咐左右收拾行囊,准备退兵。

    曹操由于心情烦闷,无心睡觉,便带了大斧巡视大营,他见到夏侯渊营内一片狼藉,众人都在收拾行囊,很是奇怪,他叫来夏侯渊问他在做什么?

    夏侯渊据实回答。曹操一听,勃然大怒,喝道:“大胆匹夫,妄揣我意,惑我军心,实在可恶!马上叫来左右将杨修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可怜的杨修还没有来得及申辩一句,便已作为刀下之鬼。而他也许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满腹学问,怎么丞相一怒之下便要取他性命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太爱炫耀自己,这使一直自视为天下英雄第一的曹操十分难以接受。

    或许我们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别人的痛处,这时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进入到内心深处的对我们的不满反击!我们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啊!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我们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

    成大事者认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谦虚。如果你读的书很多,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因为人家听到会考你的。谈话中进行炫耀,只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浅薄。如果浅薄的人都可以当朋友的话,那么这世界上没有人不可以当朋友了。

第58章 不要让人抓住小辫子()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很多现在已经很有地位很成功的人,过去可能有并不光彩的经历。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份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

    在为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为人处世中揭人之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