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首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可以了。”卫伉自信满满地挥舞小拳头。

    这次休沐日回家,张贺缠着张汤想要骑马。虽然不知道儿子为什么过早对骑马产生了兴趣,不过听张贺讲述了那日送汉军出征的情景之后,张汤觉得他可能只是受到了鼓舞,毕竟每个孩童心目中都有过将军梦。

    “但是你还太小了,骑不动高大的马匹。”张汤斜了一眼张贺的两条小短腿说道。

    “阿瓮可以抱我上去骑。”张贺连忙要求道,他可是要找个理由让张汤帮忙制作马镫,这连马也没摸过就说不通了。

    对于张汤这样骑术一般的人来说,骑马再带个小孩简直是挑战高难度,他摇了摇头就要反对。

    张贺看势头不对,小嘴一瘪,马上要靠着精湛的演技哭了起来。

    秦芸看着心疼,连忙上来哄道:“就给贺儿买一匹小马驹,也用不了多少钱,去年贺儿让你参与种葡萄也赚了不少钱。”

    张汤这才应允,将张贺抱在臂弯里,朝前走去:“去西市买马。”

    长安城的集市主要集中在城市西北,有东西两市,其中西市里有一些西域的货物和马匹贩卖,想要买到好马,就要去那边慢慢挑选。

    西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不过张贺今天目标明确,他就是来买马的。来到一处胡商的店铺,张汤询问道:“可有适合小孩骑的小马?”

    大胡子的店主连忙迎上来:“这位客人,是想买好马呢?还是一般的马呢?”

    张汤疼爱儿子,就回答:“好一点的马匹。”

    “那请您跟我来。”胡商引领着两人来到后厩,在这里养着十几匹良马,各个体态膘健,毛色光亮。在后厩旁边有一株小树,上面绑着两头小马驹,只堪堪超过张贺头顶的高度,一匹黄马一匹黑马。

    “您看看想要哪一匹?”

    张汤对马没有什么研究,他问:“要性格稍微温顺一点的。”

    胡商就把那匹黑色的小马牵了过来,张贺上手摸了一下,毛皮的手感概括起来就是——用飘柔,就是那么自信。而且这匹小马性格恬静,只是低头吃草,尾巴偶尔甩一下,一双大眼睛带着点濡湿,看起来惹人怜爱。

    “阿翁,就这匹,我喜欢。”张贺当即拍板。

    张汤也是直来直去的人,他听说儿子喜欢,简单砍了价之后就将小黑马买了回去。

    “公子,小心啊。”忠心的老奴王福一直在后面叮嘱着,他是张府负责采买的,因此张汤将小马驹买回来之后,就由他负责照顾张贺骑马。

    跟随一同来到张府的还有一名胡商的手下,他帮忙给小马驹按上了编织有飞翔的朱雀的毡子当做马鞍,还在下面垂下绳圈以作踏脚之用。

    张贺上辈子在剧组拍戏的时候是学过骑马的,但现代的马匹全是装有马鞍和马镫的,这只有绳圈的马他也是第一次上。

    张贺一手抓住缰绳,一脚踩住绳圈,就准备往马背上翻,奈何绳圈没有固定住,晃悠悠的,张贺的小身体就往前面飞去,吓得张福赶紧把他抱了下来。

    “这也太冒险了。”王福一脸惊魂未定的表情。

    “没事的。”张贺倒是心大地安慰他。

    那名胡商的手下也劝说道:“公子年纪幼小,在没有学过骑术之前切不可自行上马,如要骑马可叫仆从帮忙抱上马背,然后牵住马缰绳在院子里缓缓前行。”

    张汤让王福将张贺抱上小马,自己一手扶着张贺的背,一边让王福在前面牵着缰绳走,小马得得的蹄声在青石地板上响了起来。

    张贺坐在软趴趴的马鞍上,虽然有父亲在身后托着,两条小短腿也要努力加紧马背才能保证身体不东倒西歪。这样实在太不方便了,张贺心想,当务之急是要先把马镫设计出来,可是他之前已经发明了积木和砂糖,小小年纪再搞出个大新闻来可是要震惊c部——哦不,震惊大汉朝廷了——多智则近妖,在不流行唯物主义的西汉,他可不想自己被当成妖怪。

    这么想着,张贺的目光投向了张汤,自己的这位父亲在仕途上一直为刘彻马首是瞻,可以说是皇帝绝佳的打手,但这条路却注定了是条死路,如果棋子得罪的人太多或者没有使用价值了,很容易变成一颗弃子,历史上张汤被逼自杀又何尝没有皇帝本人的默许?

    是时候给张汤留点保底的投名状了,当张汤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酷吏,那么刘彻到时候能否给他留一条生路?

    “阿翁。”张贺用稚童的声音轻唤道,“既然绳圈不好用,为什么我们不用青铜来做一个更加稳固的踏脚器具呢?这样孩儿骑马的时候也可以坐稳了。”

    然后您因为深受景帝刘启宠爱,根本就没就国一直呆在长安当你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好吗?张贺在心里默默地吐槽,陛下别欺负小皇子没读过史书。

    “把你舅舅上次给你削的小木剑拿来,我教你怎么握剑。”刘彻兴致勃勃地对儿子说。

    刘据应了一声,开开心心地回房间拿剑取乐。

    刘彻看了一眼站在旁边围观的张贺等人,问道:“你们不想学吗?想学就一起。”

第55章 诬陷() 
贺贺给这章加了爱的屏蔽;如跳订等半晌可破,如pp抽风请刷新春二月的时候;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匈奴闻风而遁;卫青带领大军在草原上转了一圈,匈奴就和土拨鼠一样;冒出来咬一口大汉边境又光速躲回去了;溜得飞快;因此卫青这次只斩首三千多。因为收获并不理想;大军驻扎在定襄、云中、雁门,并没有还朝。也许是期盼大胜;刘彻宣布赦天下。

    夏四月;卫青再次率领大军横跨大漠,而未央宫中;张贺正跟着刘据来到宣室,和刘彻一样焦急得等待着来自前线的消息。

    “报——大将军卫青斩获两万多人。”前线捷报传来;张贺算了一下;按照历史记载,卫青第二次出定襄斩获一万多人;这次只是在军队里擅长骑射的人里部分配备了高桥马鞍和马镫;斩获就比原有的翻了一倍,看来他冒着被发现是穿越男的风险也要抢着发明出这个真是值了。

    不知道霍去病和苏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报——嫖姚校尉霍去病率领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首虏五千级;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

    霍去病那边也斩获翻倍,张贺心里听得美滋滋的,偷眼去看刘彻,刘彻也面色红润,一看就是高兴的。

    “既然卫青和霍去病都大有克获,为什么大军还不班师回朝?”刘彻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个”前来报喜的使者回禀,“其实还有一件事情,苏建将军和赵信将军所率领的三千骑兵还没回来,大将军正带着两千精锐前去寻觅。”

    “什么?苏建和赵信丢了?”刘彻连忙走到地图旁边,“朕的三千骑兵,其中一千装配了最新的装备,就这么丢了?”

    刘彻不说还好,他一提到装备,张贺才猛然反应过来自己之前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只想着提醒苏建当心赵信,最后能改变几次行军路线避开遭遇单于军队,避免重蹈历史上全军覆没的情况,却忘记重生之后自己发明了高桥马鞍和马镫,这两项装备如果通过赵信流入匈奴,那原本如狼似虎从小长在马背上的民族如果得了这些装备,凶残程度肯定加倍上升,那汉匈战争的天平往哪边倾斜可就说不准了。

    他心里着急,嘴上马上问道:“两位将军的行军路线是怎么样的?”

    刘彻看了他一眼,这个问题也是他想问的,但一个小孩提出来未免有些诡异,所以他还是问了一句:“张贺怎么想到问行军路线的?”

    糟糕,说漏嘴了,张贺连忙圆谎道:“我是听说匈奴境内多是茫茫草原和荒漠,如果不知道行军路线,怕大将军很难寻找侧翼军队的去向。”

    这个时候待在一旁的刘据也凑到了地图面前,他用小手在地图上比划着:“我听说这次大家都是从定襄出发,苏建是右将军,赵信是前将军,那么他们应该是往右上方而去。”

    刘彻摸了摸刘据的小脑袋说:“据儿倒是聪明,不过前后左右将军只是称号,实际用兵的时候还是由大将军进行具体的调遣安排,所以不一定非得按照那个称号来。”

    “孩儿知道了,张贺跟我说过的,用兵要奇正结合嘛。”刘据点了点头,“可是舅舅这次要往哪边走才能找到苏建赵信呢?”

    使者连忙汇报道:“臣出发之前,大将军已经带人从右路出发离开高阙了,之前苏建赵信合骑一路也是从此路前行。”

    “也只能等前方新的战报了。”刘彻忧心忡忡地说。

    这一等就是一夜,晚上睡觉前,苏武还不安地询问:“张贺,我爹这次会平安无事吗?”

    张贺秀气的眉头皱了起来,说实话他心里也没底,不是说好的穿越男分分钟改变历史吗?但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天命在主宰着一切,他提醒了苏建当心赵信更换道路,但苏建仍然消失在茫茫草原生死不明,马镫被匈奴学习使用的阴影也笼罩着,他只是让一只蝴蝶挪了挪停落的花瓣而已,但蝴蝶微微振动翅膀却可能掀起悍然大波。

    “阿翁会找到他的。”卫伉挥了挥小拳头,安慰着苏武,像是所有父亲形象光辉高大的孩子一样,卫青是卫伉心中无所不能的大英雄。

    张贺只好劝慰苏武:“吉人自有天相,苏将军一定会没事的。”

    刘据这个时候就非常靠谱地表示:“我让陶令问宣室殿的小黄门打听了,那边一有紧急军报送过来,他就会过去帮我们打探消息的,你们放心。”

    一个晚上辗转反侧地过去,半醒半睡间张贺一个劲地做噩梦,要么是卫青也和苏建一起消失了,除了霍去病再也没有利害的将军可以打匈奴了,要么是装备了全套马鞍马镫的匈奴潮水般地冲向长安城紧闭的城门第二天张贺顶了两个黑眼圈起床。

    吃早饭的时候,陶令跑了过来,急匆匆地说:“找、找到了。”

    “什么?”张贺连忙放下小碗,“谁找到了?苏建还是赵信?”

    “是苏建将军被大将军找到了。”

    苏武高兴得连连感谢太一神的庇护。

    “那三千骑兵怎么样?”刘据问道。

    “听说是遭遇了单于的骑兵,苏将军拼死抵抗,那赵信临阵反水,反而来攻打他。”

    张贺攥紧了拳头,虽然他提醒了苏建改变行军路线,结果竟然还是和原本历史记载一样,在另外一个地方遇到了单于的军队。

    “军报上还有提其他吗?”张贺追问。

    “苏建赵信的三千骑兵折损大半,等到大将军赶到的时候只剩下六百人,大将军只带了两千骑兵提早赶到,以少胜多,却让那叛徒赵信跑了。”

    “没了?”

    “其他可能是机密内容了,仆拜托的小黄门并不能知晓。”

    “好,你辛苦了,先回去歇息。”刘据说道,然后和张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刘据张嘴做了两个字的口型。

    张贺看出那个口型是说了“马镫”两字,被保密的肯定是这方面的内容。

    张贺会意,拍了拍苏武说:“你爹没事,你先放心,朝廷的军法虽然严厉,但可以用金子赎死,大将军又一向宽厚,苏将军不会怎么样的。”

    “张贺说得对。”刘据也说道,“我和他且再去宣室探探父皇的口风,你就和卫伉在这儿安心等着。”

    两个人也不用宫人跟随,自己就往宣室殿走去。

    路上刘据看到张贺闷闷不乐,就握住他的手说:“张贺你还在为马镫的事情发愁?”

    “是啊。”张贺和刘据几乎是朝夕相处,已经培养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于是也不隐瞒什么,直接对他说,“要是马镫技术被匈奴人偷学了去,我真的不知道发明这个是对大汉有功还是祸害了。”

    “你不要担心,我听阿翁说过,匈奴人虽然骁勇好战,但他们的生产技术比不上我们,这马镫他们想要仿照,也许只是画虎类犬。”

    “希望是这样。”张贺叹气道,“最好是大将军能有妥善的应对。”

    “舅舅一定会的,汉匈作战他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费心准备了许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就这么说着,两人来到了宣室前面,刘彻刚和一群官员谈话完毕,看到两人也不惊讶:“据儿,又拉着张贺过来了?”

    “是的,我和张贺都很关心马镫的制作技术是否泄露给匈奴人,特地前来询问一下父皇。”

    “你们两个小孩倒是操心国事。”刘彻说道,“苏建有些怀疑赵信此人的忠诚度,还好他和卫青关系密切,大军开拔前一起喝酒的时候说了一声,卫青留了点心眼,只给苏建部配了五百装有马镫的骑兵。”

    “所以赵信没有配备马镫?”

    “不,他有,将军怎么可能不配备马镫,不然就是区别待遇了,但朕这次本来安排赵信作为前将军,就是想让他率领胡骑奋勇作战,所以卫青留了一手,以胡骑还没有训练适应新装备为理由,并没有给赵信部其他人配备马镫也是合情合理。”

    “那大将军是如何找到苏建的?”

    “卫青给苏建一捆改造过的匈奴鸣镝,上面裹有可以点燃的布帛,让他一出事就朝天空射箭,接下来每隔一个时辰发射一次。黑夜中草原上能看到很远的火光,他就能循着火光找到对方。”

    “所以舅舅只要拦住赵信的马,再确保苏将军那五百装有马镫的骑兵都还在,赵信就不能带走马镫和高桥马鞍实物了?”刘据也插嘴问道。

    “对,装了马镫和高桥马鞍的骑兵在两军激烈的厮杀中存活下来更多,只有几十人丧身,事后卫青让人清理战场,将那些士兵就地掩埋,马匹死亡的就卸下上面的装备,以免匈奴人捡走。”

    “所以就剩下赵信骑的那匹装有马镫的马了。”张贺说。

    “匈奴人见打不赢卫青,后面汉军的大军也赶到,就丧失了战意开始撤退,卫青带着人追了赵信百余里,终于将他从马上打下,但赵信对于匈奴地形非常熟悉,天明前竟然被他逃跑了,他虽然没有带回马镫和高桥马鞍,却看过使用过,对卫青的作战风格也熟悉,让他逃回匈奴,总归是个祸患。”

第56章 若卢诏狱() 
贺贺给这章加了爱的屏蔽;如跳订等半晌可破,如pp抽风请刷新

    捷报传来的时候,刘彻正在椒房殿陪刘据练剑。自前阵子刘据到宣室找天子关心了一番马镫之后,刘彻就突发奇想;要教自己儿子练习剑术。

    “陛下,他还没剑高呢,现在练习会不会太早了?”卫子夫担心儿子受伤,连忙劝阻道。

    “怕什么,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堂堂一方的胶东王了。”刘彻兴致勃勃地对刘据说。

    然后您因为深受景帝刘启宠爱;根本就没就国一直呆在长安当你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好吗?张贺在心里默默地吐槽,陛下别欺负小皇子没读过史书。

    “把你舅舅上次给你削的小木剑拿来;我教你怎么握剑。”刘彻兴致勃勃地对儿子说。

    刘据应了一声,开开心心地回房间拿剑取乐。

    刘彻看了一眼站在旁边围观的张贺等人;问道:“你们不想学吗?想学就一起。”

    张贺连忙摆手道:“臣就不用了。”他上辈子拍古装剧时学过一点剑术;还是不要在古人面前显摆了,低调为上。

    苏武也不想学,只有卫伉点头道:“我来我来;只是阿翁给我做的木剑在卫府上,怎么办呢?”

    刘彻抽出腰间悬挂的天子剑,将一株怒放的梨树的枝叶砍下来一截,递给卫伉:“你就先拿这个。”

    “谢谢陛下。”

    刘据这个时候也抱着木剑走了出来;他看了一眼挥舞着小树枝跃跃欲试的卫伉;和在一旁淡定围观的张贺和苏武;仰起小脸对刘彻说:“阿翁;我们开始。”

    “握剑要双手交握,下盘步子扎稳了,对,就是这样。”刘彻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纠正着两人的姿势。

    “接着双手高举,先练习往下劈砍。”刘彻的长剑往前破风划下,带起一片寒意,天子专用的佩剑果然不是什么凡物。

    “我知道了。”刘据往下劈砍小木剑,看起来虎虎生威。

    卫伉用小树枝劈了几下,觉得没意思,就跑到张贺旁边站着给刘据鼓气了:“表哥好好表现,这几招我爹已经教给我过了,动作一定要标准,不然被攻击时剑会脱手飞走的。”为什么知道?那是因为他之前练的时候木剑被阿翁弹飞了很多次,真是令人伤心的回忆。

    刘彻一脸慈爱地看着认真练习劈砍姿势的刘据,嘴上还不忘吹一把当年勇:“等你练好了这个,我再教你刺剑,这个动作很有用,当年我就是用这一招砍死一头大熊的。”

    早年卫子夫没有生下皇子的时候,刘彻曾看到卫青值班时带进宫来的小小的霍去病,明明只是个奶娃娃,看起来却很有气势,刘彻因此心里很是羡慕,忍不住先拿他体验了一把当爹的感觉。

    现在霍去病随着他舅舅去打匈奴,眼看就快要出山了,刘据却还是小小的孩童。刘彻突然很想提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正在这个时候,中常侍春坨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过来:“陛下,陛下,边关捷报!”

    刘彻连忙转过身问:“卫青打得怎么样?”

    春坨喜洋洋地说:“鸿翎使从边关快马加鞭来报,车骑将军卫青出其不意,在半夜的时候神兵天降,从后方包抄了匈奴右贤王,那右贤王吓得带着爱妾连夜突围逃去,卫将军派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擒获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正引兵往边塞返回。”

    “什么?”

    刘彻还没反应过来,卫伉先欢呼着从草地上蹦了起来:“阿翁又打赢了。”

    刘据也开心地跑了过去,和卫伉手拉手蹦在一处:“舅舅就是厉害。”

    刘彻楞了片刻才消化过来春坨上禀的捷报,虽然卫青自从龙城那战以来一直给他惊喜,但一个能给天子带来惊喜的将军已经不易,一个每次都能带来惊喜的常胜将军,刘彻简直开心得想要念诗了。

    “还等什么,快摆驾宣室,朕要给卫将军拟赏。”

    “阿翁,我也要去。”刘据天真无邪地说,“这次该赏赐舅舅些什么呢?”

    是啊,赏赐卫青些什么呢,坐在前往未央宫正殿的步辇上,刘彻一手摸着刘据毛茸茸的小脑袋,一边暗自盘算着。第一次打仗已经给了他常号将军车骑将军,再往后收河朔那次封了长平侯,封户已经到了七千六百户。

    自从刘彻下令朔方郡,在边塞建立朔方城和其他防御工事,将秦时的长城和故塞修缮,匈奴愤恨失去了对水草丰美的河朔草原的控制,频频骚扰大汉边境,代郡太守被杀,雁门、定襄、上郡都被匈奴进犯。这次卫青打退了盘踞在朔方北面虎视眈眈的右贤王,解除了匈奴对朔方等边境的侵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刘彻心想,至少封户得给他翻倍。所以他一进宣室,看了鸿翎使带回来的正式军报之后,对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内朝官员说:“拟诏,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这样算起来,卫青的封户已经达到了一万六千三百户,中大夫写在诏书上的墨迹未干,刘彻又说道:“还不够,但也不好一次封赏太多。”

    刘彻目光在宣室内巡视一周,正好看到卫伉和刘据站在一起,他眼睛一亮,开口问道:“卫伉,你想要封侯吗?”

    卫伉不明所以,不过小男孩总归是争强好勇的,他马上挺起小胸脯回答道:“臣愿学霍表哥上沙场杀敌立功封侯。”

    “有志气。”刘彻随口表扬道,“不过你还小,先跟据儿一起把剑术骑术都先练着,你跟我来看看这舆地图。”

    卫伉一脸莫名地跟过去,看着地图,刘彻在上面用手指画了个圈:“你觉得宣春这地方怎么样,可喜欢?”

    张贺在一旁心里一动,想到来了来了,卫青三子封侯的历史事件要出现了。

    卫伉年龄小队地名根本毫无概念,只是本能地觉得宜春这个名字好听,就点了点头。

    刘彻拍掌道:“喜欢就好,宜春这个地方已经就是你的食邑了。”

    旁边的太史令司马谈正在秉笔记录,突然笔尖一抖,起身向刘彻劝阻道:“高祖曾立白马之盟,非刘姓不王,无功不封侯,望陛下三思。”

    “怎么能说没功呢?”刘彻笑道,“太史令迂腐了,正是其父卫青的军功,朕心意已决,封青子伉为宜春侯,子不疑为阴安侯,子登为发干侯,各食邑千三百户,以表彰卫青北伐匈奴的功劳。”

    其他有几个大臣也竭力反对,但刘彻是什么人?他这样的天之骄子一旦决定的事情,没有任何余地可以改变,仿佛生怕在场所有人的下巴跌得不够大,他又颇为得意地对站在一旁的少府说:“将朕前阵子要你做的金印拿过来。”

    “诺。”少府早有准备,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