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首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照耀下绿莹莹得十分可爱。
在云气野猪的漆案上,摆着各色的御赐玩具,西汉儿童玩具有限,基本都是一些陶或者铜做的小动物,雕饰精美,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显得栩栩如生。其中最引起张贺注意的是一头和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的茂陵丛葬坑出土的几乎一模一样的犀尊,犀牛体态肥硕,表情憨态可掬,上面的纹路都鎏着金银。此外还有一株扇形的火红珊瑚树。
苏武是个性格拘谨的孩子,虽然对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很是眼馋,也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不敢下手去玩。张贺因为是现代人,所以没那么多上下级概念,他心念一动,就摸了摸那头犀牛的背。
“啪——”一只小胖手打开了张贺的手,他抬头一看,只见卫伉气鼓鼓地对他说:“别动表哥的东西,他让你玩了吗?”
张贺不知道卫伉这对自己天然的敌意是从哪来的,也许是觉得自己夺走了表哥的注意力,出于小孩子那种莫名的嫉妒心吧。但他一个里子是大人的不会和熊孩子计较,只是笑了笑就往后退了几步。
倒是刘据注意到了这点小小的矛盾,他连忙一手拉住张贺,一手拉起卫伉,很是语重心长地开解起来:“我的这些东西给大家看就是让你们一起玩的,以后我们都要在书舍里一起读书,要彼此友爱才行。”
“哦,知道了。”卫伉不太请愿地点头。
张贺微微笑了起来,虽然查资料的时候老是见到评价说武帝卫太子仁爱,现在一看果然三岁看到老,原来刘据从小就是非常体贴爱人的那种乖宝宝。
“皇子殿下,我只是看到这只犀牛非常可爱,所以忍不住摸了一下。”不过解释还是需要的。
刘据听完眼睛一亮:“你喜欢这种是吧?我带你看看我的珍藏。”
说完他从床下的暗格里拿出一只扁平的小箱,打开后里面装的有竹蜻蜓、草编的蚱蜢、小木剑、石头小马,甚至还有一只做成小猪形状的圆滚滚的扑满,都是东西市上贩卖的民间小玩意。
“这些是我舅舅偷偷帮我带进宫的。”刘据得意洋洋地说,“听说闾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玩这些,我特地央他帮我带点。”
刘据的舅舅,那就是卫青了?张贺想象了一下那个看起来高大英挺面对匈奴战无不胜的将军在市场上给自己的外甥挑选这些小玩意,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三个大字,反差萌。
第10章 积木()
张贺觉得最近卫伉在有意无意地排挤自己,比如说书师问这个句子要怎么解释,这熊孩子总会起哄让自己回答,比如平时玩耍的时候,卫伉总喜欢说“我和苏武怎么怎么样”,俨然是要孤立自己搞小团体。
重读大汉幼儿班的张贺第一次碰到幼儿人际摩擦,说实话还是有点头疼的,再加上之前他想过改良当时的儿童玩具,所以趁着这次休沐回家,他马上将这事提上了议程。
发明点什么好呢?张贺首先想到的是科技树技能点要求比较低的积木,他问秦芸要了一块布帛,用笔在上面涂涂画画,画出了一座城池的模样,然后运笔将它切割成无数块,交给大婢封姑,让她按照这个拿去市面上要人用木头制作出来。
虽然不知道小公子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当这长得粉嫩可爱的小朋友朝她撒娇卖萌之后,封姑很快就妥协了,反正木头也不要多少钱,哄小公子开心最重要。
当拿到成品之后,张贺对封姑所找之人的手艺非常满意,大概因为细心的大婢特地说明了是给小孩儿的玩具,棱角打磨得非常光滑,在门洞上面那块木头上,还用隶书写了朔方两个字。张贺对封姑道了谢,将这些积木装在红黑漆盒里,就开开心心地回宫了。
作为大汉目前唯一的皇子,刘彻的独苗苗,刘据一直是重点保护对象,因此他能出宫的机会少得可怜。卫子夫上面育有三女,和他玩不到一块,所以几个读书小伙伴陪伴玩耍的时光是多么可贵。昨日休沐日伴读都出宫之后,刘据一个人有些蔫蔫的,一个早上只是坐在椒房殿的花园里发呆。
看到张贺等人从道路尽头走来,刘据一声欢呼,将一直在旁边照料他的女御长丢在一边,飞快地朝小伙伴跑去。
“可有什么好东西带回来?”
按照规矩,禁中是不能随意携带外面的物品进来的,之前是卫青偷偷给外甥带玩具,大家也不敢管,最近卫青忙于军务,已经许久未踏足椒房殿了,这夹带市面上小玩意的光荣任务就落在了他的长子还有另外两位伴读肩上。
卫伉是个胆大的,他掏出一只巨大的海螺,递给刘据说:“阿翁前几日给我买的,说是南越那边的风物。”
刘据双手接过,摩挲着那粗糙的表面,仔细端详,却不知道该怎么玩这个东西。
卫伉指点道:“你把它贴在耳朵旁边,是否能听到呜呜的风声。”
刘据依言照做,嘴角微微上咧:“我听见了,好像上林苑里风吹过松涛的响声。”
“阿翁跟我说这是大海的声音哩。”卫伉得意得炫耀,“阿翁说当年出兵南越那次,乘坐的海船,有咱们两个书舍那么大,风大浪急,那个海面上就这么呜呜——呜——响个不停。”
苏武是个老实孩子,对刘据说自己不敢违规夹带小玩意进宫,被宫卫盘问的时候就上交了。
刘据拍了拍他的肩鼓励道:“无妨,一回生二回熟,胆子早晚会练出来的。”把张贺听得哭笑不得。
刘据转头看向眼睛笑弯了的张贺,开口问:“贺带了什么过来?”
张贺将那对于他目前的幼儿身体略有些沉的箱子平托了出来,嘴上说道:“我带了新奇好玩的东西,不过我们得到室内去才能玩。”
四个孩子都脱了鞋子跑进太子居所,在木质地板上团团坐定,张贺打开盒子,将里面的积木“哗啦”往下一倒。
“哇,这是什么?”卫伉不解地大声说,“怎么好像我家庖厨里使用的木柴?”
“这可不是木柴,这个是我让家里婢女拿去订做的积木。”张贺摇了摇小手说。
“积木?”刘据若有所思地抓住一块在手心观察了一会,“这个要怎么玩?”
张贺示范性地将几块积木挑拣出来,叠在一起,很快一个写着朔方的城门出现在了众人面前:“这一套是朔方城的积木,需要把它们按照正确的位置叠起来才能呈现全貌。”
“原来是这样。”刘据非常聪慧,一点就通,“难怪叫做积木,积木而垒城也,好名字。”
大家就一起高兴地搭建起朔方城来。张贺图纸画的是想象中的朔方城的城门和城墙,最后搭好全部积木之后,一个小型的雄关赫然出现在了地板上。
卫伉拍手道:“这就是阿翁打下来的朔方城的大门了。”他将一只骑马的小型骑兵陶俑摆放在城门口,嘴里说着:“这下匈奴人就不敢打进来。”
刘据严肃地点了点头说:“伉弟说的甚是,不过按照舅舅所言,这里还应该挖上一道壕沟,多种点树木才能变成有利地形。”
张贺正好奇两个小不点平时都从卫青将军那里耳濡目染了些什么,就看到刘据和卫伉“蹬蹬”地跑出去了,等回来时小手上都沾着一些泥巴,将新鲜铲下来的草皮铺在了骑兵俑前面,刘据还用小木剑在上面划了一道裂缝,权且当做壕沟。
苏武本来闷声不响地在旁边看,这时也跑去案几上拿了两只陶羊摆在草皮上,这才放心说道:“还得养一群羊,要让士兵随时有肉吃。”
三个小朋友玩得正开心,张贺在围观他们玩,都没注意到有一道修长的人影静悄悄地走进殿内。
刘彻刚从宣室议事回来,身上还穿着纯黑色的朝服,他没有发出声响,只是像一头优雅的黑豹一样缓慢地绕到了几个幼童身后。他本来有些担忧儿子过于乖巧沉静了,但此时看起来据儿和小伙伴讨论怎么打仗的时候,还是很兴高采烈的。不过,那张汤家小子带来的新奇玩意叫做什么?积木?
卫伉已经和刘据讨论起了怎么打仗:“苏武你拿着这两个枭棋放在这边,你装作匈奴攻城,我和表哥要在朔方城下面挡住你的进攻。”
说完,苏武一手握着一个枭棋,嘴里喊着“驾驾”,朝积木堆成的城池冲去,卫伉手里拿着另外一个,横在了“壕沟”面前,嘴里说着:“不要过来,我要把你打退。”
刘据手里也拿着一个木质枭棋,只见他略一思索,从另外一边绕了过去,从后面撞上了苏武手中的棋子。
只听“砰”的一声,苏武手中的枭棋被他和卫伉合力弹开了。
“歼灭敌军一半。”刘据欢呼起来,“这一招叫做绕道合围,厉害吧。”
“厉害,这是谁教你的?”刘彻围观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出声。
四个孩子连忙转过身来,三个孩子都跪下来说:“拜见陛下。”刘据直接蹦了过去,一下扑到刘彻怀里:“阿翁你来了?”
“是啊,议完正事就来看看我的皇儿在做些什么。”刘彻将刘据托举了起来。
“刚才那个是去病哥哥教给我的。”刘据得意地向刘彻显摆,“他说用这招肯定能赢。”
“这小子,把我和仲卿前几年教他的转头就教给你了。”刘彻爽朗得笑了起来,显然心情十分愉悦。
“阿翁,张贺做了一种新奇的玩具叫做积木,我们正在玩,很是有趣。”刘据说道。
“是吗?”刘彻望向张贺,“这个叫做积木的东西,是谁帮你做的?”
“回禀陛下,是臣自己淘气觉得好玩,在布帛上画出形状让大婢拿去做的。”张贺正好想要推广一下积木这项发明,就老实回答,“它可以分开来,也可以叠在一起做成各种屋宇城池的样子,主要是供孩童玩耍的。”
“哦?小小年纪就如此机智,很是不错。”刘彻显然对积木产生了兴趣,“那你示范玩法给朕看看。”
“诺。”张贺将积木搬到几案上,全部推翻之后重新给刘彻搭建了一边朔方城,“就是这样,如果想要其他形状也可以用别的搭法。”
“这个倒是很方便。”刘彻略一沉思后说,“用在沙盘推演的时候,就可以重复利用建造城池、墙壁、关卡了。”
张贺讶异地抬头看了他一样,陛下的思路十分惊人啊,居然从儿童玩具想到了应用在军事讨论上。
刘彻是个非常有行动力的人,他对张贺说:“你可带了之前绘制的布帛?”
张贺确实随身带着,马上双手递送了上去。刘彻摊开布帛一看,虽然儿童拿着笔画出来的图案歪歪扭扭,但聪慧的皇帝一看就看出了制作原理。
“朕用五十金买你这个点子,如何?”刘彻心情极佳地问道。
那还用说?五十金呢,张贺连忙跪下谢恩。
“好了免礼。”刘彻挥了挥袖子,将那片布帛折叠收好,“朕要去找将作大臣办理此事,你们的书师今日昼食后才来,据儿可带大家去沧池泛舟游玩。”
说完刘彻竟然要黄门拿了积木,转身匆匆离开了。虽然卫伉对于积木到手还没玩热乎有些遗憾,不过谁胆敢和陛下抢玩具啊。张贺倒是无所谓,他发明积木本来就是为了哄孩子的,现在平白得了五十金还能在刘彻面前展露自己的才能,简直不要太完美。
不过张贺没想到的是,从刘彻想到拿积木用于军事推演开始,他在大汉朝的发明之路也一路跑偏,从最初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朴素愿望,渐渐转向了另外一个他原先想都没想到的方向。
第11章 沧池水()
沧池位于未央宫前殿西南方的空地上,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以其湖水碧青色而得名。沧池之水从章城门外引泬水穿未央宫西墙注入沧池后再从沧池往北经前殿西北、天禄阁西面,穿未央宫北墙排入明渠。湖岸用青色的地砖包砌,湖水中有一座渐台,屹立在湖中小岛上,远远望去翘起的飞檐如同禽鸟的翅膀一样。
刘据带着张贺他们,由专门照顾他的宫长赵嫱陪同,来到了沧池岸边。机灵的小黄门陶令赶紧跑去岸边唤了黄门郎来撑船,渡他们到湖心岛上去。来到湖中央,才发现渐台下面还有一处水阁,一半凌空在湖面上,上面均挂着天青色的纱幔,被风吹拂时,仿佛山谷里升腾的烟雾。
在水阁里已经坐着好些人,正中最尊贵的坐榻上除了皇后卫子夫外,还坐着一位比她年长的贵妇人,她穿着黛色的华服,长发盘成繁复的发髻,插着一对金步摇。
刘据一看到对方,就走过去跪坐在了她旁边,嘴上甜甜地叫道:“姑母长乐未央。”原来此人是刘彻的长姐阳信公主。
“哎,原来是小小猪啊。”阳信公主脸上带着微笑,摸了摸刘据的头,“今天怎么跑来玩了?不识字了吗?”
“书师昼食后才来,父皇让孩儿来沧池玩耍。”
卫伉虽然平时很调皮捣蛋,但对于这位长相和刘彻有几分接近、容貌威严的公主,总是有些害怕,于是只是和张贺、苏武一起远远地行礼:“见过皇后公主。”
阳信也不见怪,笑着对卫伉说:“卫青不是说你很调皮捣蛋吗?不用拘束,过来和据儿坐一起。”
她又对张贺、苏武说:“你们就是据儿的伴读吧,都来一起坐,今日我来这里本来就是和家人游乐的,据儿的三位姐姐也在。”
话音刚落,就听到屏风后面传来笑语声,恰好是卫子夫的三位公主到小山上玩耍回来了。裙摆摇晃,环佩丁当,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容貌妍丽的小少女,头发在两侧挽成垂鬟,脸若芙蓉,明眸皓齿,正是刘彻的第一位女儿,深受今上宠爱的卫长公主。跟着她身后的两位小公主一位看起来只有十岁,一位看起来只有六七岁,比起五官看起来更加接近刘彻而显得张扬的卫长公主,她的两位妹妹眉眼倒都有几分和卫子夫相似的秀美。
刘彻目前只有这么四个和卫子夫所生的子女,后宫里波澜不兴,所以张贺也不用和别的穿越男一样,拿着宫斗剧本就开始忙活,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宫斗的客观条件和需求。
卫长公主一看就活泼机灵,她款步走到阳信公主面前,将一大捧紫红色的野豌豆花放在案几上,撒娇道:“姑母,我们刚才在岛上采薇,这些都是献给您的。”
诗经里唱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张贺今天才知道,原来这采的是野豌豆花,一种可以拿来吃的作物。不过这一大捧看起来也挺好看的,远看和蝴蝶兰也差不多。
阳信公主对卫子夫笑道:“婉仪就是嘴甜,可会哄我开心。”她又招呼另外两位公主一起过来:“这两位是据儿新来的小伙伴,你们可认识啊?”
卫长公主摇了摇头说:“听阿母说过这件事,但弟弟刚开始学书,我们没有去打扰他,因此还没见过。”
“我也是第一次见。”阳信公主回头问道,“你说送他们点什么见面礼好呢?”
“姑母刚才赏赐给我们的玉环不错,也可以赏赐给几位弟弟们。”卫长公主大方应答。
阳信公主对左右吩咐道:“将我之前要你们采买的玉环再拿几个出来。”
四个小孩子各自分到了一块玉环。刘据和卫伉得的是碧玉,张贺苏武得的是白玉,玉环设计非常小巧,仅有两枚一圆硬币那么大,上面绑着编织精巧的五彩丝线,显然是阳信公主特地让人采办用来赠送给宗室里的小孩子的。
“君子如玉,如琢如磨。”阳信公主说道,“今后你们可要好好陪伴据儿,用心读书。”
张贺思索这意思,阳信公主对他们可是寄予厚望。不知道她如果知道遥远的将来自己的弟弟一不小心把宝贝太子作没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到湖面上传来黄头郎划船的歌唱声,卫长公主欣喜地抬起头,开口说道:“去病哥哥来了。”
霍去病!张贺本着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的反射弧,马上朝湖上望去,只见苍绿色的湖水上,一叶扁舟缓缓而至,穿着红色战袍,外面披着黑色盔甲的少年正按着腰间的汉剑手柄,笔直站立在船头。少年的眉眼里满是意气飞扬,黑发在头顶高高束起马尾,金色的阳光倾泻在他的身上,更显得他整个人烨烨发光。
“臣见过皇后、公主。”霍去病跳下船之后就直接来到水阁,先向卫子夫和阳信公主行礼。
“去病啊,你是从哪过来,怎么一身战甲?”阳信公主问道。
霍去病在靠近卫子夫一侧的席位上坐下,回答道:“我刚从建章营过来,舅舅在挑选骑兵,我也去看看。”
“又要打仗了吗?”卫子夫感叹道,“自青弟二年征战回来,才修整了两年。”
“自从舅舅夺取河南地,陛下在那里建筑朔方城之后,匈奴右贤王怨恨在心,多次侵扰朔方,杀略吏民无数。照着陛下的意思,得让舅舅把对方打趴下才行。”
卫子夫就不再多说了,她问:“那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哦,舅舅还要和这次出征的将军协调大军的分配,涉及军机,我就先回来了。”
“这个卫青,才闲了没多久又忙了起来。”阳信公主说。
“是啊,我都好久没见过舅舅了。”刘据走到霍去病旁边,扯了扯他的衣袖,“去病哥哥,什么时候带我去玩。”
“你还太小,陛下不让。”霍去病拉起刘据的小手,“我带你去玩划船吧。”
这话一说完,卫长公主也站起来说:“我也要去。”另外两个公主也吵着要一起玩。
霍去病摇了摇头说:“我一个人带不了那么多,据儿和婉仪和我一船,其他自己解决。”
刘据注意到张贺在一旁眼巴巴地盯着霍去病看,以为他也非常想一起玩,就将小伙伴拉了过来:“让贺和我们一起吧。”
其实只是在研究霍去病真人和历史记载里的霍去病有什么区别的张贺:真是太谢谢你的体贴关怀了。
史记记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不过他目前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对着几个孩子倒没有流露出一脸冰山模样,而且大家都很喜欢这位霍表哥,叽叽喳喳地缠着他说话,霍去病虽然很有些孩子王的派头,但也只是偶尔回答几个字或者点头摇头。
终于坐上了小船,这次霍去病亲自划桨,小船便在水面上旋转起来。张贺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这位天生富贵的少年显然从来没干过类似的活,并不懂得如何让船前进。
“去病哥哥,你是故意让船打转的吗?”刘据天真无邪地问。
霍去病严肃地点了点头,仍然面不改色地滑动双桨,那船转动得更迅速了起来。
张贺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轻咳一声,开口说:“贺曾听阿翁说过,要让船转弯,用一支桨划就可以了,另外一支要横在水上。”
“是吗?”霍去病照着张贺说的做了,果然小船慢慢转弯,船头朝向了浩渺的湖水一边。
“把桨放入水里,用力往回拉,应该就可以前行了。”张贺继续指导。
霍去病虽然从没亲自划过船,但他一点就通,很快就将船划得又快又平稳,分开水波往湖中央划去,在不远处,高耸的未央宫前殿以其巍峨的气势矗立在龙首山上。
刘据拍起手来赞道:“去病哥哥真厉害,贺也懂得真多。”
张贺在心里默默吐槽,不是你哥哥我懂得多,是你去病哥哥不懂划船而已。
第12章 石蜜()
霍去病是天子侍中,在宫中还有其他事务,在陪伴刘据玩了一个时辰之后,就匆匆往未央宫前殿去了。
到了昼食时间,皇后干脆在沧池旁边的清凉殿设宴款待阳信公主。几位年幼的皇子公主面前都摆放着专属的小巧食案,张贺他们坐在后面一排。
西汉穷人一天只吃两顿,达官贵族们一天吃三顿,而至高无上的天子一天需要进食四顿。因为早上已经吃过了,孩子们食量少,昼食给他们上的都是清淡的,一碟精巧的四色点心,一小碗青梅泡饭,上面撒着细软的肉糜,还有一小碗百合雪梨羹。
进食间,宫人们端上了一些切割成一小块乳白色的结晶体,将它放在每位孩子的食案上。正当张贺好奇地打量这个东西该如何食用的时候,卫子夫开口说道:“这是前往闽越的使者给陛下带来的石蜜,我想着你们这羹可能淡了点,小孩子不喜欢,可以把它放进去增加甜度。”
张贺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石蜜啊。西汉的时候调味料还不太丰富,尤其是甜这一味,民间虽然早就盛行饴糖,也就是现代常说的麦芽糖,但这种一般不用做调味。西汉人做菜的时候,如果想要让菜肴变得甜一点,无论是烹煮鱼鳖还是烧烤牛羊,就要在里面倒入柘浆,也就是甘蔗汁。
闽越王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进献石蜜五斛,说明在当时的汉朝,结晶状的固态蔗糖还是稀罕事物。在东汉时出现了沙饴石蜜,当时人们食用的固态糖才渐渐接近原始的砂糖。而到了唐代掌握了脱色工具的霜糖,才变成了现代人食用的白砂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