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难从命-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后才让人点了檀香念过佛经,大殿里仍旧青烟袅袅,皇帝咳嗽了几声坐在暖炕上。

“朕刚才看到宣王了。”

皇太后想要拿茶杯的手停下来。

“宣王还是二十几岁的模样。”

“皇帝整日里忙于国事,太过疲惫了。”皇太后打断皇帝的话。

皇帝压低声音,“朕还是放心不下,当年先皇有没有跟长公主说些什么。”

皇太后握紧了佛珠。先皇临终前一天召见长公主三次,皇帝是怕先皇存了一份诏书在长公主手里。毕竟那时候皇帝掌握了京营已经让先皇起疑,先皇虽然安排了一切还是放心不下,事实证明先皇的疑虑是对的。

“宣王已经病死了,从前那些不过就是传言,武穆侯也没少为朝廷出力,皇帝应该放心了。”

提起武穆侯。

皇帝沉下脸,“太后不是赐了一个妾室给武穆侯?现在如何了?”

皇太后顿了顿,“哀家听说,武穆侯夫人无心为武穆侯纳妾。”

第440章 大义灭亲

武穆侯夫人年纪小,总有些事想不明白,“年轻人总是要有些过失,先前哀家是觉得武穆侯夫人过于聪慧谨慎,现在看来人无完人。凡是哀家赐下的宫人,正室都是急着进宫谢恩,要将宫人纳为妾室,这样家中脸面有光,也哄得哀家高兴。武穆侯夫人没这样做,还不是因为怕多个妾室分宠。”

年轻的女子谁不担心夫君又娶了年轻貌美的妾室。年长了这些事也就看淡了。

皇上对武穆侯是否纳妾并不关心,只是思量皇太后话里的意思。

皇太后起身和皇帝进暖阁里说话,“溶月说,武穆侯为人寡淡,身边伺候的人也不多。这样看来武穆侯的性情倒是表里如一。”

皇太后突然之间对薛家转变了态度。

皇帝表情有些诧异,“太后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

皇太后叹口气,“长公主上了奏疏给哀家,其中说到从前安国公被人陷害的事,宣王几个儿女都是上过玉牒的,突然冒出个亲生女儿被薛家收在庄子上做奴婢,现在想起来也确实有些疏漏。”

皇帝皱起眉头,“长公主还要朕派人重新审理安国公一案不成?”

皇太后看着皇帝阴沉的表情。皇帝的疑心是越来越重了,就因为她前些日子说起德妃,皇帝就和她生分很多。

“长公主倒是没求皇帝重审安国公的案子,奏疏里多数提及和皇帝的情分,长公主作为周氏血脉心系大周朝的江山,特别是皇上登基之后社稷安定,长公主说周氏子孙都该感念皇帝的恩德。”

长公主还从来没说过这种话。驸马和宣王死了之后,他和长公主小时候的情分早就不在了。长公主每次进宫在他面前都是小心翼翼的,这样上奏疏还是第一次。不过长公主说的话倒是实情。凡是周氏子孙都不愿意看到大周朝政权不稳。

皇太后接着道:“长公主还说到了薛家二老爷薛崇义。”

皇帝抬起眼睛。

皇太后让女官将长公主的奏疏呈上,“皇帝自己瞧瞧吧!”

皇帝将奏疏展开。

皇太后仔细瞧着皇帝的面容,皇帝的表情越来越惊讶,长公主这份奏疏是要向皇太后揭发薛崇义和常宁伯结党。

“长公主是怕薛崇义与常宁伯往过密,做出什么有害社稷的事来。”皇太后道,“薛崇义已经被长公主逐出了家门。”

那么长公主的这份奏疏实则是要大义灭亲?怪不得会提起安国公薛崇礼。皇帝将余下的奏疏看完,长公主写的清清楚楚,为了大周朝的江山付出什么都值得,没有半点维护亲生儿子的意思。

皇太后道:“薛崇义和任家确实合开了一家酒楼,皇帝不妨让人去查查清楚。若是果然有这种事,自然要严加处置。”

皇帝握着奏疏一时思量起来。

……

“衙门的人将李氏和陈妈妈的尸身拉去京郊烧化了。陈家也要暂且离京,这样看来起码要过了年才能再回来。”李立庚身边的管事邹平躬身回话。

李大太太瘦干的脸上顿时一片愁容。

比起妹妹尸骨无存,李立庚更担心妹妹到底是不是得了瘟病,“衙门里查清楚了吗?果然是瘟病症状?”

邹平道:“衙门的人说姑奶奶神志不清又是呕血而亡,确实和瘟病症状相似。”

李立庚听得这话一眼看向李大太太。

李大太太顿时觉得脸上如被火灼一般,“姑奶奶病了那么久也不见将病气过给旁人,怎么可能是瘟病,陈妈妈年事已高和姑奶奶主仆情分在那里,姑奶奶一下子没了陈妈妈心中悲痛就跟着去了也是有的。”说到这里免不了回想起李氏死时的情景,仿佛鼻端又闻到一股腥臭的气味,李大太太皱了皱眉头,她是万没想到李氏听了瑶华的话会气得吐出血来,否则她是怎么也不会用话激李氏。

“姑奶奶的尸身被火化了,陈妈妈一家又搬出了京城,这件事也该到此为止了,衙门怎么会找到我们家?”李立庚说到最后皱起眉头来,想拿茶碗来喝却没有了胃口。

邹平道:“陈家的媳妇和衙门的人说姑奶奶没的时候大太太在旁边。”

陈家媳妇竟然会咬上她,李大太太攥起拳头,本来李氏被休就闹得满城风雨,而今再加上一个瘟病,还怕大家不盯着他们李家不成?

“衙门说,按道理应该请郎中给大太太请个脉象。”

李大太太讥诮一笑,“难不成他们还以为我也得了瘟病?要将我们家也送出京城?”

李立庚目光闪烁,“你有没有说大太太身子素健……”

“说了,只是衙门的人说还是谨慎些才好。”陈家一家也没有任何病症,还是要被送出京城,南方瘟病闹的凶,连官路都被封了。陈家媳妇不说这些话还好,说了这么多话衙门不可能不过问。

李立庚愁眉不展,“既然衙门这样说,我们家也不好拗着来,免得传进宫中去连累静妃娘娘,”说完话又看邹平,“衙门只说要让郎中为太太诊治?还有没有别的话?”

邹平忙躬身道:“没有,没有了。”

李立庚斟酌了半天,“既然如此,就让衙门明日进府。”

李大太太惊讶地睁大眼睛。李立庚也怕她染上了瘟病,故意在她面前和管事的一唱一和,就是想要衙门里来人给她诊治。这些年他们夫妻之间从来没有二话,什么时候李立庚和她分了心思。

看到李大太太诧异的目光,李立庚忙道:“一切都是为了静妃娘娘着想,太太就委屈一下。”

李大太太抬起眼睛,隆起的颧骨显得她更加消瘦,尤其是黑黑的额头已经长了些皱纹,李立庚立时想起画舫上白嫩的雪娘来。心中一时的愧疚也烟消云散。

……

冯立昌家的笑着向容华道:“这次李家算是又跌了跟头。衙门请了郎中去给李大太太看脉。”

容华微微一笑。就算是没有病症,只要衙门郎中看了就会记录在案,李大太太必然要在府里静养,最近想要进宫是不可能了。

静妃那边正为了小皇子的病着急,李大太太又进不得宫了。本想逼迫李氏将药方拿出来,没想到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大太太让人去常宁伯府看任大奶奶了。”

李家为了静妃只能孤注一掷。

“任家传出来喜讯没有?”

冯立昌家的摇头,“还没有消息。”

瑶华必然会用尽手段早些怀上子嗣,只是就算有助孕药方,怀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冯立昌家的退下去,容华让锦秀扶着在院子里走了两圈,薛三太太带着亦秀、亦柔来容华屋里说话。

亦秀、亦柔拿出来一对赤金的小手镯,手镯上还拴着五彩丝线做的流苏,“这是给小侄儿的礼物。”

这对赤金镯子做的精致,亦柔、亦秀用了不少功夫,特别是这么细的丝线还要分成五股来编。

容华谢了亦秀、亦柔。

亦秀道:“只要二嫂不嫌弃粗陋。”

容华笑道:“两位妹妹巧手,这流苏打的好精致。”

亦秀、亦柔笑着不说话。

三太太不好意思地接口:“从前我们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不提了,日后我再好好偿还。”

容华笑道:“三婶这话就见外了。”

三太太掉了眼泪,“都是我不对,上次你三叔的事你和明睿就没少帮忙,我还处处防着你们,生怕分家分的少了,没有我们一家的着落。”若不是容华点头,他们也不可能暂时从老夫人手里借出五千两银子解了燃眉之急。虽说是借,可是谁都清楚长辈的银子向来都是有借无还的,既然分了家他们就不该多占财物,这笔账她还是能算清的。再说要不是明睿出面,捞月楼如何能免了他们的利息银子。

容华微微一笑,得饶人处且饶人,三太太虽然也算计却并不像二太太狠毒,遇事终究还能讲个理字。三房有三房的难处,三老爷只知道将银子花出去若是没有三太太在家中盘算,薛家拿出去的银子恐会更多。老夫人给了三房银子,三太太就赶着来道谢,先是去了薛夫人房里,后来谢她,三太太经过了这次仿佛人也豁达了许多。

明英、明达、明泰几个也和明哲混到了一起,南院空旷,几个孩子经常过来打打闹闹。

三太太前脚说着话,四太太后脚也进了屋。

“几个孩子吵闹,会不会碍着你休息?”四太太拉起容华的手看,“这几日手可是涨了不少。”

不光是手涨了,晚上睡觉也觉得呼吸不大通畅。

三太太笑着道:“还好生产的时候天气还没有热起来,否则大人孩子都要跟着受苦。”

明英、明达、明泰在穿堂抖了身上的雪才进屋烤火。

四太太忙让丫鬟将糕点和热茶摆去侧室,“别让几位爷进来吵了少夫人。”

隔着门还听得薛明英几个吵吵闹闹的声音,“练了两轮终于摸出门道了,等喝完热茶再跟七弟比射箭。”

三太太笑了,“等到容华明日搬回前院,他们几个还没地方撒野了。”

容华笑道:“四弟、五弟几个愿意过来,就让家人跟着伺候。”

四太太忙道:“那可使不得,还不要翻了天。”

听着明英几个出了门,三太太打发亦秀、亦柔去侧室里说话,这才低声道:“昨天我跟车去收拾新院子,路上恰好遇见赵家的马车。”

赵家的马车,是赵宣桓家里?

三太太道:“我想着赵家和你娘家是姻亲,就和赵大太太说了几句话。赵大太太托我跟你说项,看在姻亲的份上,请侯爷帮帮忙将赵家大爷从南方调回京师。还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做谢礼,这么大的事我哪敢拿这个银钱,当时就退了给赵大太太。”

赵宣桓去圣驾前告密华妃,言语上对九皇子不利,皇上才将他调去了南方,一时半刻无论谁想办法恐怕都难让赵宣桓回京,只有尽量让皇上消了疑心,暂保赵宣桓平安日后再作打算。

三太太察言观色,“你就当没听得这话,等我再遇见了赵大太太,就搪塞她过去也就是了。”

这件事于情于理她都不能出面。容华微微一笑点点头。

三太太笑着起身,“我也该去老夫人房里请安了。”

容华让丫鬟取氅衣来,“我也和三婶、四婶一起过去。”

四太太道:“外面下了雪,万一不小心滑了可怎么得了,老夫人那里有我们帮你问安也就是了。”

老夫人早就将晨昏定省给她免了,天冷的时候更是让李妈妈来看她,只是老夫人这段时日病的重,她实在放心不下。

容华想着和三太太、四太太一起去了老夫人院子。

……

到了晚上薛明睿回到府里,容华将除夕的菜单子给薛明睿看,她让大厨房的厨娘来斟酌了几次,可她还是怕出纰漏,毕竟是她第一次张罗年夜饭。想来想去与其问旁人倒不如问薛明睿,每年都是什么菜式,薛明睿总该清楚些。

薛明睿接过单子看了看,帮着多定了几道菜。

容华想了想说起赵宣桓的事,“三婶遇到赵大太太了,赵大太太让三婶帮着说项,请侯爷帮帮忙将赵家大爷从南方调回京师。”

薛明睿脸上并没有异样的神情,似是十分随意,“赵宣桓在南方控制了瘟病算是立了大功,赵家这才想方设法要将赵宣桓调进京。”

原来是立了功。怪不得赵大太太会这时候到处打点。

不说赵宣桓,就算换了旁人她应该也会问一问,只要这样一想就觉得顺理成章多了,“那……是不是就能回京了?”赵宣桓在南方能保全性命,也是不容易。

薛明睿将鸿雁高飞换成了容华爱吃的小炒鹿肉,“也只能试一试。”

那就是有希望,容华松了口气。

第441章 郡王妃

看着薛明睿沉静的侧脸,容华几乎要将赵宣桓的事说出来,转念想一想再豁达的男人听得这些话都会心存疑虑。与其将许多事说穿,倒不如将秘密永远存在心中,没必要用过去的事让别人为难。

比起回忆从前,她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薛明睿放下笔将菜谱递给容华。

一张家里用的菜谱上面却有了薛明睿清秀的字迹,特别是那字迹工整的和奏折上的一样。容华微微一笑,她从来没想过似薛明睿这样纵横疆场的人也能宜家宜室。

作为答谢,容华拿起一直甜橘剥给薛明睿吃,“南方受了灾,橘子也是难得的,宫中赏赐了一筐倒是极甜。”

薛明睿送到嘴里一瓣微微皱起了眉头。

容华诧异地仰起头,“怎么了?”

薛明睿嘴角微微上扬,“酸。”

酸?容华拿起一瓣放进嘴里。甜的,一点都不酸啊。

薛明睿看着容华诧异的神情。酸,莫说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是哪里酸,只是容华提起赵宣桓,他心里总有一丝肿胀的酸痛。

薛明睿伸出手来梳理容华黑亮的长发,“明天搬家要小心些,母亲说了早上来接你去她房里歇着,搬家的事就交给下人。”

“那怎么行,”容华扬起眉角,“屋子里的东西总该我去收拾才对。”

“你屋里的管事妈妈若是不够用就从母亲房里调用。”

言下之意屋子里的东西还有管事妈妈照应。

薛明睿挽起容华的手,“庄子上的账目不少,你忙不过来,我抽空帮你来看。”

朝廷的气氛那么紧张,薛明睿清闲才怪,定是看了她书房里庄院的账目太多才会这样说。

容华将矮桌上的账目拿给薛明睿看,“我闲着也是没事做,再说这点家务还难不倒我。”

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石榴般嫣红的嘴唇,表情没有半点不快,薛明睿这才放下心。为了政事府里才着急分家,否则怎么也到等到容华生产之后再安排,虽然有各处管事的帮衬,管这么大的府还是免不了操劳,“那就让府里的管事申时初再来回话。”

自从她管家,府里大小管事每日都要来南院回话,她免不了要比从前早起些。

申时回事是惯例,她总不能随便改了时辰,“这不和规矩。”

薛明睿不由地失笑,“你管家,规矩都是由你来定,晚一个时辰也算不得什么,这种小事,祖母和母亲都不会过问的。”

刚接手薛家,她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里错漏,现在经薛明睿这样一说,规矩可以任由她来定,她这几日做的倒是有些庸人自扰。

容华脸微微一红,“侯爷也知道新官上任格外勤勉,我接手这个家,我也觉得新鲜。”确实新鲜,她还以为对府里的事务知晓不少,经管事婆子报上来才知道有许多地方她都不清楚。

从前她被嫡母压制,只要管了家,事事都由她做主,那些阴霾就会渐渐散去了吧!

薛明睿微微一笑想到了一件事,“安亲王世子被封为安郡王,皇上问了安郡王和亦双的好日子,赐了安郡王府。”

容华眼睛一亮,薛夫人还怕安亲王世子会被安亲王连累,亦双嫁过去会受苦,现在有了安郡王府,亦双嫁过去之后就是安郡王妃。

这是好事,安郡王和薛家结了亲,赏了安郡王就等于赏了薛家。薛家出了王妃,在勋贵中的地位会更高,从这件事上看,皇上越来越信任薛明睿了。

容华仰起脸,“侯爷有没有和母亲说?”

薛明睿微微一笑,“没有,明日去你母亲那里说吧!”

薛明睿这是将好事留给她,让她在薛夫人面前报喜不报忧。

看着她低头微笑的模样,静谧中带着些娇媚,他不禁有些心猿意马,他伸手环住她的腰身,低下头在她耳边呢喃,“郎中说再过一个月就要小心了。”

再过一个月就要小心了。容华还没有反应过来,整个人就被薛明睿抱起来。她这才知晓薛明睿话里的意思,薛明睿指的小心是不能房事……

她怀了孕之后,两个人很少这样亲昵了,薛明睿这样提起来让她红了脸。瞧他小心翼翼抱她的模样,她也不好开口拒绝,任着他将她放在床铺上。

……

第二天容华去薛夫人屋里说安亲王世子被封为安郡王的事,“这两日就应该能听到正式的旨意。”

薛夫人掩不住惊喜,“谢天谢地,我这几日还在发愁,安亲王府被收没了,亦双嫁过去要怎么算呢,世子爷的宗室爵到底还有没有。”

顾妈妈端了更是眉开眼笑,“这下子咱们小姐就是正经的安郡王妃,夫人也不用担心小姐嫁过去会受委屈少了家用。”

薛夫人微微一笑,“那倒是,郡王的俸银五千两,禄米五千斛比明睿还要多上许多呢。”

薛明睿一等侯又一等云骑尉,再加上现在从一品官职的岁俸银子不过千两。安亲王和王妃废为庶人,朝廷停了安亲王一家的俸禄,现在安亲王世子正式封为安郡王,郡王的俸禄就会照发了。眼下最要紧的是,亦双嫁过去之后,安郡王妃的身份高于贬为庶人的安亲王妃,郡王府多数要亦双打理,亦双从府里不管事的小姐,一下子变成当家主母,这个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娘,”容华微微一笑,“我怀着身子要管府里的事,难免会做不周到,能不能让亦双时常过来帮忙。”

容华是要教亦双中馈上的事。

薛夫人不住地点头,“按理说待嫁的小姐就应该呆在绣房里,不过亦双要嫁去郡王府也该有些准备……只是你的身子能不能行?你这是头胎应该更加在意,别的都还是其次。若是你照应不过来,其他的事交给我也是一样的,我屋里的管事婆子有六七个你有用处就和我说。”

容华笑道:“年关到了不过就是多了些庄子上的账目,每日看一些倒是不累。亦双过来帮忙,我也能偷个懒。”

薛夫人抿嘴笑了,“说起来多亏有你,要不然亦双也不能有这么好的亲事。”

两个人正说着话,茹梅从外面进来道:“二太太那边传来消息,听说三奶奶回到京里了。”

薛夫人惊讶地道:“金华府那么远,应该还没有到才是,怎么倒回来了。”

“是被任家雇船追回来了。”

任静初突然回到金华府,任家的长辈都会怪任夫人教女无方。

薛夫人叹口气,“明霭媳妇就是爱用小性子,追回来就好,明霭在西北从军,家里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容华放下手里的茶杯,任静初平安回到任家,这下二太太能睡个好觉了。

……

任静初狼狈地坐在床铺上,本来红润的脸变得蜡黄,眼前更是天旋地转,微微动弹就忍不住要弯腰呕吐。

从金华府来京城的时候,她没有晕船,这次回金华府不知道怎么了,竟然吐的一塌糊涂,什么东西都吃不下。这样折腾了几日身上没有了半点力气,好不容易离京城越来越远,却被哥哥追了回来。本以为到了祖母面前,就能痛痛快快申诉自己的委屈,谁知道冒了那么大的险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任她怎么哀求,哥哥说什么也不肯通融,任静初想到这里又是生气又是委屈。

青穹和几个婆子回来就被拉去打了,任夫人训斥了任静初几句,吩咐身边的藕香来伺候任静初。

藕香知晓四姑奶奶的脾气,伺候任静初梳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坐在旁边劝说,“四姑奶奶想回金华府,也要等夫人给族里写了信函。再说京城到金华府路途遥远,四姑奶奶身边总要多些人跟着伺候,光靠青穹几个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得了。”

任静初听得厌烦,伸手将旁边的引枕丢出去,“滚出去,让我清静清静。滚,全都给我滚出去。”

藕香几个不敢违逆忙恭敬地退出内室。

……

任夫人气得手脚冰凉,“这几日京城都传开了,她还不知错。若是薛家休了她,我看她的脸面往哪里摆。伯爵爷知晓了还不打死她。”

秦妈妈忙道:“夫人消消气,还好世子爷将四姑奶奶追了回来,薛二太太也说了,只要人回来就好,其他的既往不咎。”

任夫人冷笑,“若不是薛明霭打了静初,静初也不会灰了心,闹到这个地步也不能只怪静初一个人。况且薛家依靠着我们任家不知道赚了多少银子,能和我们任家结亲是他们修来的福气,薛老夫人老糊涂了,二太太却精明的很,莫说让薛明霭休了静初,前些日子静初提出和离,二太太也是不肯的。”

秦妈妈道:“既然这样夫人就该安心才是。”

薛家不会主动休了静初是一回事,闹到外面让人笑话任家是另外一回事。

秦妈妈又劝道:“四姑奶奶虽然嘴上不肯说,这次也受了教训。”

任夫人皱起眉头,“伯爵爷去了西北,延凤又拿了家中的银子去收棉,我是苦苦支撑这个家。这个节骨眼上她也不给我省心。”

任夫人气刚消了些,紫苏进来道:“大奶奶来了。”

提到陶瑶华任夫人脸色更难看了些。她才将陶瑶华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