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难从命-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容华转头看眼内室有些忧心,“老夫人的病也没有好转。”

“谁说不是呢,”李妈妈脸上也满是愁容,“从前每天还能在屋子里走上一会儿,这些时日只能躺在床上,饭食用的也少。”

老夫人的病以前能用药石控制住,现在吃什么药也不见有起色,一日不如一日似的。

李妈妈低声道:“老夫人身体这个样子,还想着过年进宫去。”

初一外命妇进宫给皇太后请安,老夫人拖着病体进宫是为了薛明睿。老夫人决定的事就算她劝说也是没用,容华思量片刻,“侯爷已经让人去打听民间有没有杏林圣手,”太医院已经有两名太医在给老夫人诊治,用的药材也是从宫中拿来的,除非找到更好的杏林圣手否则也不会有什么转机,“现在也没有别的法子。”

李妈妈道:“老夫人整日就念叨着少夫人肚里的小少爷,只要少夫人和小少爷平安,熬过了冬天说不得老夫人的病也会好转。”

就怕这个冬天不太平,老夫人的病最不能劳心。

“以后府里有什么事先不要和老夫人说,”容华抬起眼睛看李妈妈,“我们尽量报喜不报忧。只要老夫人问起来,妈妈就说一切安好。”

李妈妈点头,“奴婢听少夫人的。”

容华回到自己院子,王宝已经躬身立在门外。

容华让王宝进侧室说话。

王宝先上前行了礼,然后垂首道:“南方到京城的路一直不通,小的才跟着位崔大人进了城。”

王宝比走的时候黑瘦了许多,虽然换了件崭新的棉袍,仍旧掩不住风尘仆仆。

容华让雁翎搬来小杌子让王宝坐了。

王宝谢了恩坐下来,倒是比从前稳健了许多。

“没想到让你去了浙东,南方就有了瘟病,我让人去南方寻了几次,都没能找到你们。”

王宝想起南方的瘟病,现在还心有余悸,“少夫人说的是,我也想捎消息回来,可是朝廷管束的严……”

薛明睿也派了人去南方,到了关卡没有文书不肯通融。大周朝曾有过瘟病蔓延到京城的先例,于是但凡各地瘟病,都一律封官路不准任何人往来,除非是朝廷派下去巡查瘟病的官吏。

容华皱起眉头,“你说的崔大人……”

王宝道:“崔大人是朝廷派来巡查瘟病的。”

那就是了,只是巡查瘟病的官吏为什么会将王宝带回京城。

王宝忙道:“说来也巧了,崔大人正好从小的试种田经过,又遣官吏来查看,小的这才想起来,若是说出侯爷的名讳说不得能求官老爷带封信函回京,没想到崔大人会关切试种田的农物,并将小的一起带进京。”

怎么会有这样巧合的事。

王宝道:“那位大人仿佛知晓沈家三爷,还问小的沈家三爷的事。可惜沈家三爷没有和小的们在一起,否则这次也能回京来了,”王宝说着将手里的包裹打开露出里面的东西,“这就是咱们试种田出的农物。”

一块块圆滚滚的东西露出来,和朝廷给的试种种子相像。

说到试种的农物王宝脸上满是笑容,“一棵苗能结出四五个,小的和佃户们还从来没见过这种农物,南方受了灾没有米粮,小的和佃户们就试着煮着吃了,不但能果腹还挺好吃。”

朝廷既然让试种,这果实肯定是没问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种了几次都没成。

王宝道:“还是沈三爷想出来的方法,在种子上育苗才能种植,种到盐碱地也能长,沙地长的最好,我这边种子都种好了,沈三爷才带着人又去别的地方试种。”

沈苒田为了试种种子真是煞费苦心。

王宝道:“这种农物好,不怕旱不怕土薄就是不大耐寒,咱们种的晚了否则会长的更好。”

京里种的农物就没有结出什么来,看来是因为天冷的缘故。

容华看向王宝。她没有选错人,王宝果然是个做事踏实肯干的,“你的外室给你生了个儿子,我让人将年用送了些过去,一会儿你再去账房支领五十两银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等过了年我给你安排一个府里的差事。”

王宝忙跪下来谢恩,“小的女人能顺利生下孩子都是少夫人照拂,小的哪里敢不知恩,小的不求府里的差事,只求来年再去浙东种试种田。”

王宝若是能去那是最好,容华道:“这样不免辛苦。”

王宝恭敬地回话,“换了人去只怕还要从头开始,小的总算熟悉了些,说不得一年半载会有大收获,小的不怕辛苦只求为少夫人办事尽心。”

是个聪明人,懂得有始有终,这样将来她才会愿意托付大事。

容华点点头。

王宝去账房支领银子,容华将牛婆子叫来,“将这包农物送去大厨房煮来瞧瞧。”

牛婆子在老夫人房里见过一些番邦之物,看到桌子上的东西只觉得稀奇并没有多话。

容华看着牛婆子捧着东西出去。心中不由地思量,虽然沈苒田没有和王宝一起回来,只要朝廷过问了这件事,说不得就能派人找沈苒田,想到这里容华叫来冯立昌家的,“你去一趟沈老将军家里。”

第444章 吃醋

冯立昌家的将王宝的消息送去了沈府,回来向容华禀告,“沈三奶奶说了会请老将军递折子让朝廷帮忙寻找沈三爷的下落。”

冯立昌家的刚说完话,薛明睿撩开帘子进了屋。

容华放下手里的针线迎了出去,“这么早就下衙了。”

薛明睿换好了衣衫,出来问容华今天的情形,“身上怎么样?有没有累着?”

容华摇了摇头,“娘让亦双来帮我,许多事不用我吩咐亦双就帮忙安排了。”她的屋子收拾了几日终于都安排妥当,家里的年下用的东西也都齐全了。

“只差多做几样面食、糕点奉客。”堂屋的糕点桌子要从初一摆到初五,只要客人来了都要取来吃。

薛明睿穿了湖色暗纹的袍褂,坐在软榻上习惯地帮容华揉肿胀的脚,“糕点每年都没准备太多。”

容华道:“族里来人说了,今年不少直系族人要来给老夫人请安呢。”

容华说着吩咐木槿将大厨房做好的东西端上来。

东西摆上桌顿时满屋清香。

“侯爷知不知道这是什么?”

看着容华眼睛中的欣喜,薛明睿故意摇头。

“薯蓣。”

薛明睿看向矮桌上的几本《乡土志》,容华是没少费力气寻找各地产物记载。

“在书上找到的?”

容华笑着摇头,“各地土产都没有薯蓣的记载,后来还是让人去沈家问才知晓。这种薯蓣前朝就有的,只是没有大规模种植,本朝也是才从安南得了种子试种。沈家连着种了两年总算是摸到了门跷,我们家能种出薯蓣是借了沈家的光。”

说是借了沈家的光,要不是容华帮忙沈家今年也不能领到试种种子更别提立下大功。

看到薛明睿微微扬起了嘴角,容华豁然明白过来,“侯爷早就知道了。”巡查瘟病的崔大人将王宝带回京城,朝廷怎么会不知晓薯蓣一事,她是太过高兴竟将这些事忘记了。

容华埋怨地看薛明睿一眼,“侯爷拿我顽笑。”

薛明睿笑了笑,“我是不忍心坏了你的心情。再说我也是才得知王宝回了京。”

说到这个,容华有些疑惑,“那位巡查瘟病的大人怎么会凑巧就去了浙东,又遇见了王宝,还向王宝打听沈家三爷。”

薛明睿微微一笑,“我和英亲王说了要找沈苒田。”

原来是英亲王帮了忙。

薛明睿道:“之前我也让人去找过,朝廷在各处设了关卡,瘟病发了之后王宝他们又避祸奔走,我派出去的人只找到了试种田没有找到人。我怕你担心就没有和你说,准备等到南方情形好转了之后再去找,没想到英亲王吩咐了巡查疫情的官吏四处打听,这才将人带了回来。”

“这么说,侯爷并不知道这次巡查疫情的官吏和英亲王有来往?”

容华就是能将表面上的事看透。

他的确没有意料到,不过以英亲王的本事这也不难。

薛明睿漆黑的眸子一片明亮,“这次巡查疫情的官吏崔和颇得皇上信任。”

英亲王能让皇上信任的重臣为他办事,可见英亲王的手段。

“只要身为皇子,就没有一个不想争储位。争储位没错,只是有些人手段卑劣上不得台面。”

听着薛明睿一本正经却又狂悖的话,容华忍不住笑出声,“这么说,侯爷若是皇子也会起了争夺之心。”

薛明睿但笑不语。

容华和薛明睿一起吃了晚饭。薛明睿去了书房处理政事,容华将薯蓣端去给了老夫人。

老夫人看了薯蓣没有惊讶,只是欣喜,“若是真的能在沙地种出农物,大周朝的粮食就不会那么紧俏了。”

容华笑道:“只要有了成效,朝廷必然会下发种子让各地广为种植。”

老夫人赞赏地看了容华一眼,“亏你第一年领试种种子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是沈家三爷的功劳,我们府上的人也是听沈家三爷的法子才种出了薯蓣。我们在庄子上种的那些比这些可小的太多了,而且长的也并不好,不知道是不是薯蓣只能在南方种。”容华拿了一块给李妈妈尝。

李妈妈吃了一口立即笑起来,“是不是厨房用了糖,怎么是甜的。”

容华又递给马溶月一块。

马溶月也吃起来,“还真是甜。少夫人种出了薯蓣就等着朝廷给封赏吧!”

容华微微一笑,“我不过是跟着沈家应景。”真正想要改变大周朝现状的是沈苒田,沈苒田舍弃仕途才有的今天成就。

容华说了会儿话起身离开,马溶月将容华送出门。

“少夫人有没有听说,静妃娘娘给小皇子四处寻医问药呢!”

马溶月忽然说起静妃,容华微微一怔,“什么时候的事?”

马溶月低声道:“我只说给少夫人听,少夫人切莫说出去,”说到这里顿了顿,马溶月陪着容华走上长廊,“小皇子未能足月,静妃娘娘一直怕小皇子身子羸弱,翊坤宫从来没断过御医,御医说小皇子没有大碍,可是静妃娘娘不肯相信,昨日静妃娘娘还让宫里捎信出来,让我想想办法找民间的良医进宫看小皇子。”

初一外命妇就要进宫给皇太后请安,马溶月现在说这些,是要强调和她一条心,绝对不会临阵倒戈偏向静妃。

“我听说少夫人娘家的哥哥也是先天不足之症。”

马溶月话说完又向容华请罪,“我言语有失冒犯少夫人了。”

容华微微一笑,“没什么,我大哥本来就是先天不足,府里府外都知晓的。”

马溶月叹口气,“但愿小皇子能康健。”武穆侯夫人一定能听出她的意思。静妃生下的皇子可能是先天不足之症。比起不可靠的静妃,现在武穆侯府更加光鲜。

容华道:“马小姐过年也要入宫给众太妃请安吗?”

马溶月低下头,“我是想着以后不一定再有机会进京了,就求太妃能通融我进宫磕头。”

马溶月字字句句都在向她暗示。

容华停下脚步,“外面冷,马小姐就送到这里吧!”

马溶月没有再说别的,施施然向容华行了礼,“少夫人路上小心。”

马溶月能打听到静妃的思量,只能说明静妃为小皇子已经失了方寸,任何人只要少了算计就不再能震慑旁人。容华的脚步顿时又轻盈了许多。

……

又忙了一日,到了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一片喜庆,老夫人的精神也好了许多,晚上喝了一碗御田粳米粥。

容华这边才陪着老夫人吃了饭,在外面应酬的薛明睿带了荣川回来要写道有,道有是一种互相借笔而套合而成的联体字,薛明睿写了百福图,荣川这才心满意足地拿着道有离开。

薛明睿换过衣袍后进了暖阁,扬起眉毛看容华,“沈苒田找到了。”

容华惊讶地露出笑容,“什么时候的事?现在沈家三爷回到京里了?”

薛明睿微微一笑,“还没有,南方那边才传来的消息。沈苒田就算现在启程回京也是要十几日后才能到,为防瘟病,人到了京郊还要在驿站住些时日才能进城。”

虽然不能回沈家过年,但是只要人平安比什么都好。

薛明睿似是不经意地道:“赵宣桓找到的沈苒田,皇上命赵宣桓和沈苒田一并回京。”

容华一怔,赵宣桓也要平安回京了,到了年底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木槿奉了茶然后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

容华端起一杯来喝,薛明睿闻到一股甜腻的香味,薛明睿皱起眉头,容华向来不爱喝甜的,现在拿错了茶却尚不自知。

薛明睿不由地皱起眉头。

容华将茶碗放在桌子上,抬起头来看薛明睿,薛明睿本来明亮的眼睛一下子暗淡深沉,容华顿时怔在那里。

是因为他提起赵宣桓容华才会失神。想一想这也难怪,那晚安亲王让人闯进来,还是赵宣桓救了容华,容华本来就心软,会盼着赵宣桓平安是很寻常的事。薛明睿心不在焉地拿起茶来喝。

抿了口茶,薛明睿一怔,不自然地又拿起茶来尝,“是甜茶?”

容华对上薛明睿闪烁的目光,难不成是觉得今天的甜茶不好喝?

“是甜茶。”牛婆子冲的甜茶,薛明睿一直喝的很习惯,今天她还特意让人将茶冲的浓一些。

薛明睿秀丽的眉毛舒展开来,“那你喝的是什么?”

容华道:“和侯爷的一样,也是甜茶。”

眼看着他的眉毛松开,嘴角一弯脸上瞬间带了微笑,“你平日里不是不喜欢甜的。”

薛明睿向来不善于表露情绪,今天这是怎么了,突然怒气又突然欣喜,是不是想到了朝廷上的事,容华微微一笑,“这些日子我换了口味,喜欢吃甜的。每日还特别嘱咐小厨房将甜茶做的浓些。”

原来是因为这个。

薛明睿垂下头,忍俊不禁,是他想太多了,“这样好,从今以后就有人陪着我吃甜食。”

从今以后……容华笑着摸向肚子,这家里说不得真的会多一个吃甜食的。

第445章 过年

第二天一大早薛明睿带着人出城去犒劳京城周边驻扎的营房,容华和三太太、四太太带着薛明英几个将主屋廊下的红灯笼换成崭新的。

除旧迎新,院子里一下子鲜丽了不少。

库里的金银器具都拿了出来,宗祠里摆了贡品,只等着晚上齐家团圆一起祭拜。

薛二太太早早就带着钱氏和润哥从四条胡同过来。

“容华真是能干,”二太太笑着道,“将院子布置的这样漂亮。”

正说着话,明英几个将香案搬出来,明达、明哲也煞有其事地供好香炉。薛亦双带着丫鬟将做好的各种糕点摆上,蜜条、锅盔儿、芙蓉糕、团圆丸、层层高、最后还摆了两盘高高的年年有鱼。

婆子端来糖稀,明英几个挽起袖子给鱼儿点睛。

润哥瞧着起了兴趣就要挣脱二太太过去玩。

二太太目光闪烁,“这鱼眼不是都要老夫人来点,怎么倒成了小孩子的顽物。”

家里最有福气的人点鱼眼,这个家才能隆兴。从前过年都是老夫人和二太太点鱼,容华微微一笑,“老夫人点了最大的,剩下的就交给四弟、五弟几个。”

润哥立即道:“让润哥也玩吧!”

容华笑着弯下腰,“好啊,润哥也来玩。”

容华说完话,明英将润哥领了过来,然后手把手教润哥拿毛笔。

看着润哥围着明英几个团团转的模样,二太太的笑容渐渐僵在脸上,明英几个的衣服都是一个纹样,聚在一起更像是一家人,润哥倒是有些格格不入,银丝线织就的长袍显得笨拙束手束脚。

二太太冷笑一声,陶容华这是故意要让她好看。二太太伸手扶了扶头上赤金的芙蓉分心,等族里来人就知晓了,亏陶容华还是一品诰命夫人,竟将家里布置的这般小气,要说人前富贵,二太太得意地拉紧身上大红花团锦簇内里雪貂的披风,陶容华是及不上她半分。

大家忙完去暖阁里歇着,薛亦双带着薛亦静几个去贴窗花。

薛夫人嘱咐薛亦双,“慢着点,别冻着了手。”

薛亦双几个出了门,容华让人将暖室里的花剪来插瓶,二太太和三太太坐在一处说话,“今年准备的糕点不知道多不多。”

三太太笑着道:“多。明年是乙卯年,容华还特意让人准备了兔子模样的白糕,给宗族的小孩子们吃。”

二太太扬起一边的嘴唇皮笑肉不笑,“老爷又不少同僚要来拜见老夫人,到时候可别怠慢了客人。”

三太太道:“二嫂放心吧,今年准备的比往年都要多呢。”

二太太惯于找到别人错处揪住不放。

三太太是敷衍的口气,二太太也觉得没意思,过一会儿带着任妈妈去小院里休息。

任妈妈笑着道:“二太太也不用跟她们治气,现在分了家她们是不知道咱们的风光,每日迎来送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等到明日登门拜年的人多了,她们也就清楚了,今天的二房已非从前。”

二太太冷笑一声,“我早说了,等分了家我们家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老夫人压制我们,老爷在外面也能放开手脚,我们家没有她们的拖累,自然比平日里好的多。”

两个人正说着话,外面丫鬟进来道:“二老爷和侯爷一起回来了。”

二太太抱起手炉去迎薛崇义。

薛崇义摇摇晃晃地进了院子,正准备去给老夫人屋里,见到容华立即挥手道:“多准备些煮饽饽,初一要来不少的人给老夫人请安。”

容华还没应承,薛明睿已经看向木槿,“给二老爷煮了醒酒的茶,二老爷醉了。”

“我没醉,”薛崇义又看向容华,“听清楚没有?不要丢了我的颜面。”

薛崇义醉了酒,只是一副长辈的模样,并不是要为难她,容华点头应了,“二叔父放心都准备好了。”

薛崇义仍旧板着脸,“这样就好。”说着脚下晃了晃。

二太太听着薛崇义耍够了威风这才从屋子里出来,“老爷这是在外面吃过酒席了?”

薛崇义点点头,“外面应酬没有法子,一个重阳楼就有两桌,我是这边应对完了去那桌。”

二太太抿着笑容,“老爷这样醉了可怎么得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呢。”

薛崇义挺着肚子笑,“酒倒是没喝多少。”

喝醉的人永远说自己喝的少。

二太太想拦着薛崇义去换件衣服,薛崇义执意不肯,直接去内室给老夫人行礼。

老夫人正和润哥玩翻绳,见了薛崇义皱起眉头,“这是怎么了?还在外面喝了酒。”

薛崇义忙道,“都是衙门里的事。”

老夫人点点头,“你去换身衣服,我们还要去祭祖。”

薛崇义这才应下来,出去喝了醒酒汤又换了衣服。

薛家老少都齐全了,一家人先去祠堂跪拜祖先,然后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暖厅里搭了戏台,请来的戏班子开始按照戏牌唱戏。

薛明哲几个边听戏边吃糕点,尤其是看到武戏,几个人不停地叫好。

老夫人笑着道:“快将赏钱抬过去,让他们随意洒。”

下人忙端了几盆银钱,明英几个抓着向台上扔,台上的武生忙停下来谢恩。明英几个正扔的起劲儿,薛明哲端起一大盆蹬上椅子双臂一晃一盆银钱都泼了上去。

明英几个顿时傻了眼。

就连四太太几个也吓了一跳,那么沉的大盆就算是年纪大的明英也搬不动,更何况一下子泼去台上。

还是戏班的班主素来懂得应酬,忙跪下来磕头,“七爷好本事,将来前程似锦,赏脸抬举小的们。”

薛明哲得意洋洋地从凳子上跳下来。

老夫人露出慈祥的笑容,“我们明哲出息了。”

明达、明泰两个耐不住也去试着抱大盆用足了力气也只能挪动分毫,明泰干脆跑过来拉住明哲,“七弟怎么弄的也教教我。”

三太太抿嘴笑了,“你七弟是用了功,哪里像你们只会读几本书。”

明泰眼睛亮晶晶,“那以后我也用功。”

三太太道:“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老夫人埋怨地看了三太太一眼,“小孩子总算有些志向倒被你唬没了。年纪轻轻的学什么都好着呢,将来总要出去成家立业,难不成要吃老子、娘一辈子。”

三太太忍不住笑了,“娘说的是。”

老夫人的目光又看向薛三老爷薛崇仁,“你儿子都长进了,你也要有些思量,一大家子都落在你肩上,以后再也不能只想着自己舒坦,否则老婆、孩子要如何办法。”

薛崇仁应下了,“儿子以后再也不敢了。”

老夫人点点头又看向四老爷薛崇杰,“明年你要去山东,东西都准备妥当了?”

薛崇杰道:“过了年暖和些就启程,到了那边还要雇长工,第一年若是不亲眼看着播种我也不放心。”家里的余钱都让他折腾去种棉花,他不能放心地交给管事来做。

老夫人目光慈祥,“多带几个人去,路上多加小心,勤给家里捎信报平安。”

薛崇杰看着老夫人花白的头发,一脸病容,心里不由地一酸。今年过年老夫人的话尤其多,仿佛对什么都不放心似的。

容华给老夫人围了墨狐披风,“老夫人要不要回去歇着?”

老夫人摇摇头,“难得家里人都齐全,我就陪着多看一会儿。”

看了一会儿戏,薛明英几个吵着要去放烟火,薛崇义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我带你们几个小鬼头去放烟火。”

二太太见薛崇义酒醉的满脸赤红,“老爷就别去了,让明柏、明睿几个陪着就是。”

薛崇义醉得有些失常,“每年都是我带着去放,”说着话招呼明英几个,“快走,放完烟火再燃青竹,去去懒气来年好更加上进。”

薛崇义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