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难从命-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太太这些日子正病在床上,也没有时间过问。”

容华明白了陈妈妈的意思。

陈妈妈说了一会儿话,就起身恭敬地退了出去。

容华看着陈妈妈小心翼翼地模样,虽然陈贵家的没有将当年的事说出来,看样子却也是已经有心向她靠拢。

只要陈贵家的有了这个心思,就不怕有一天将那晚的事全盘托出。

……

陶正安一回府就看到雅琴在小路上等他,便知道是大太太屋子里又有了事。

陶正安进了大太太屋子里,大太太将下人们遣了下去,又悄悄地在陶正安耳边说了几句。

陶正安顿时瞪起了眼睛,“常宁伯家里怎么能同意?常宁伯家的大奶奶才去了多久,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想起要与他家现在结亲?”

大太太道:“可以将日子定了先不要过门的。”

陶正安道:“既然不着急过门,就等到大奶奶百日过了再说。”

大太太顿时着急起来,“瑶华年纪也不小了,一直拖着总是不好听的。”

陶正安有些不耐烦地应付,“等我仔细想想再说。”说着便起身要走。

大太太却想起一件事来,“我这病一日半日也不见好,不如就让雅琴做了通房丫鬟,老爷也不用去书房里睡了。”

陶正安稍稍迟疑,答应下来,“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第143章 前车之鉴(下)

陶正安走了,瑶华从后面的暖阁里出来。

大太太沉着脸先是不说话,后来才道:“你都听见了?就算你父亲肯答应,这门亲事也不能马上就办的,世子爷还没脱了孝……”说到最后一个字声音兀地一沉,冷笑一声,“若是这事被外面人知道了,莫说你的名声,就算是常宁伯世子也免不了要被追究。”

瑶华面上凄然,“母亲,女儿真的不知道常宁伯家也会去上香,那本是女眷休息的厢房,如何能进去外男?”心中一急俏脸变得煞白。

大太太道:“你还要瞒着我,却不知道早就有人坐不住,那些花树就算我们家里也没有得过一棵,有谁会无缘无故地将那么贵重的花种满了一个小小的庵里?常宁伯就算再财大气粗也要顾及名声,大奶奶刚没了……侯府里连花都要折了的。”

瑶华手指稍稍一抖。

大太太似是十分的疲惫,“我现在这样,若你不是我亲生的,这些事我也没有精力再过问。”

瑶华似一朵花突然溃败,大大的眼睛也失去了光泽,“女儿养在母亲身边这么久,难道不晓得什么是礼仪廉耻?女儿万万没想到会有这种事,后来有些发觉也是忙避开了,再说还有任四小姐和六妹妹在。”

大太太看着瑶华的样子,终究是亲生母亲,难免会心疼,又想瑶华平日里知书达理,确然不像是会做出那种事的,不由地叹了口气,“不成想你会这样糊涂,常宁伯府的事可以慢慢来,你却急什么?若不是一早就商量好的,世子怎么会在那里植了花树?”

瑶华如何肯说别的,只是不停地掉眼泪。

大太太道:“这事若是被你父亲知道了,定是饶不了的,若是族里的人知道……你也明白到底会如何,”顿了顿,“我已经让人捎信给你八妹妹,明日请你八妹妹过来,你去与她说说。”

瑶华心里一惊,她还以为母亲至少会帮她想办法,却没想到竟让她自己……

……

容华让木槿、锦秀伺候着磨墨,本来是教亦双、亦宛两个人写字,却没想到将自己的兴致勾了起来,不写几张字帖儿就觉得心里不舒服似的。

锦秀边磨墨边小声道:“大太太刚打发人来,说让少夫人明日回去一趟。”

是为瑶华的事吧?说是为母亲上香祈福,却和常宁伯世子在外私会,容华嘴角勾起一丝轻诮的笑意。

那块绣帕还在她手里。

瑶华只怕是怎么也没想到。

锦秀接着磨墨,容华一时之间将瑶华的事抛诸脑后,只是取了润好的笔,仔细地写起字来。

锦秀等人只在一旁伺候也不敢出声。

不知不觉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薛明睿从小书房里出来,悄悄走到容华身边。

秀丽的眉毛全都舒展开来,嘴角轻扬着兴致勃勃,似是完全沉浸在自己面前的笔墨里,黑玉般的眼睛里似是被墨点了一滴,沉润着四散开,微微闪烁又细融入那片明亮之中。

手指不小心蹭到了墨,容华放下笔洗手,这才发现薛明睿站在身边。

“侯爷什么时候过来的?”

她前面用来润笔的是李后主的词,不知道他看没看见,手指拽过字帖挡了一下,耳梢不由地有些发红。

他走上前,细长的眼睛眯着,也提起了笔,另一只手挽起容华的,将那字帖写完。

他的字刚正有力,写在她的旁边,显出了几分的柔情。

锦秀中间送了果子进来,见到了这般情景,急忙将东西放下低着头出去。

容华微微挣扎,薛明睿笑道:“别动。”

容华看他神情严肃,她以为是自己坏了他的字,忙转头去看他的笔,等到他将那字完全写好,她这才松口气,谁知他却笑道:“现在还不困吧?要不要再写一会儿?”

她这才明白他的意思。

容华红着脸道:“我有正经事要跟你说呢。”

他却笑道:“说吧!”放在她腰间的手扔不放下。

容华道:“我是想问侯爷,手里还有没有那些市面上买不到的藏书。若是能找到这些残缺本拿去印,既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书,又能换些银钱,”顿了顿又道:“今天蒋夫人问我平日里都喜欢些什么,我就想了不如就弄些仔细想做的。”

薛明睿道:“除了这些你还想做什么?”

容华笑道:“等到手里有些银钱,好出去寻块好地,最近我让人打听,有人冬日里火炕、暖房种蔬菜呢。”

薛明睿微微一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容华眉宇一扬,“做个农妇有时候反而自在。”

她第一次进宫的时候就有所察觉,皇太后、皇贵妃都是在观察她,她在陶家不过是个无人问津的庶女,嫁给武穆侯之后受到这样的礼遇无不是因为她这个身份。

这些人都是想透过她看薛明睿,她与其整日小心翼翼让人看不透,倒不如真的做点什么出来,也好能让人放心。

薛明睿揽紧容华道:“这样会不会太辛苦?”

容华摇摇头,“这原本也是我喜欢的。”

她果然露出怡然自得的笑容。

与其愁眉苦脸的生活,倒不如落得心境逍遥自在,人活这一世着实不容易。

……

容华回到陶家,与三婶说了些话,又说到赵姨妈的事,三太太廖氏道:“我姐姐最疼这个外甥女,不然也不会求到侯府去了。”

侯府的门槛毕竟是不好登的,薛夫人的性子又不亲和。

容华道:“我已经找了书让人送去了。”

廖氏道:“我那姐姐是个好的相处的,外甥女也有些才气。”

这话是告诉她多与她们多亲近一些也是好的。

容华点点头,“三叔父秋闱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廖氏道:“日日关在家里读书,也不知道会如何呢?”却是满脸的笑意,廖氏也是个有才气的女子,想来三叔父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说到这里,廖氏又道:“过几日我们就要搬去柳树街去了。是老太太帮衬着置下的院子。”

容华满脸喜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搬迁,我也好过去庆贺乔迁之喜。”

廖氏道:“等到你母亲能起床了,就要忙那边的事,”然后又低声道,“你不回来,我还想去侯府做客呢,最近府里着实事多,章家下了知帖,你十妹妹入秋就要完婚了。”

容华笑道:“最近都是喜事呢。”

廖氏道:“是啊,老太太最近对你三叔的学业也关注起来,还说若是你三叔考中举人,家里说什么也要想办法给他补个缺。”之前拒绝了大伯的安排,还以为不管能不能考上,陶家都不会管了呢,却没想到老太太会说这种话。

廖氏脸红起来,“上次你回来没有跟你说,是因为没有确定……我们陶家说不定又要添丁了。”

容华惊讶地看着廖氏,又看看她还没有隆起的小腹,虽然三叔已经儿女双全,三婶毕竟是第一次才尝到当母亲的滋味,“三婶已经是双身子的人,不论做什么都该更小心才是。”

廖氏点点头,“要不是因为这个,可能还能早些搬去新家,老太太的意思是,等到你二婶带着十妹妹来京,就让我歇着,不要操心府里的事了。”

容华点点头,想到廖氏掉的那个孩子,只要这次能顺利,连之前的缺憾也都能弥补了,心里又为廖氏喜欢了一回。

廖氏脸红了一阵,抬起眼睛目光闪烁地看容华,“你怎么样?有没有消息?”

这下子换做婶侄两个一起脸红。

“哪里会这样快。”

廖氏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道:“成亲开始那几个月是最容易的,你不懂,要多听屋子里嬷嬷的话,千万不能大意了。”

容华低头笑了。她的小日子应该是昨天,现在算来已经过了两日,不过这样的时候也是常有的,今天屋子里的嬷嬷就来问她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

小日子再迟两天,说不定会有更多的人来问了。

容华去见了老太太、大太太,瑶华正在大太太屋子里服侍大太太吃药,大太太脸上施了层脂粉,气色看起来好一些,又难得有好兴致,让容华坐在床边三个人一起说了半天话。

大太太累了,容华和瑶华才从屋子里出来。

瑶华平日里身体娇弱,走路比别人都要慢一些,今天却紧紧地跟着容华,“八妹妹好不容易回来,我们找个地方好好说说话。”

容华道:“陈妈妈刚才带着人打扫了我的屋子,二姐愿意就去我那里坐坐。”

瑶华微微笑了,“那自然是好。”她已经吩咐丫鬟将果子准备好了,还让湘竹摆了棋盘,却没想到容华却不到她屋里去,又看容华的表情有些冷淡,心里不由地又沉重了些。

两个人进了屋,容华又让锦秀端了茶,屋子里没有了旁人,瑶华才道:“我和六妹妹去清华寺上香,后来才知道原来八妹妹也去了,八妹妹却怎么不去见见说些话。”

容华喝了口茶,冷冷一笑,“二姐不知道为什么?”

第144章 山雨欲来(上)

既然已经做了那样的事,又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可怜兮兮地看着她。之前她怎么就相信瑶华就是个心地善良,清高孤傲的姐姐,怎么就能与她交心?

瑶华不免有些慌乱,却还是咬咬嘴唇尽量地镇定下来。

容华佩服瑶华,是因为瑶华也有一颗聪明伶俐的心思。别人看不透的,瑶华能一眼就看透。

瑶华终于道:“八妹妹是看见什么了?”

容华道:“二姐以为呢?”

瑶华道:“那本不是我的意愿,我也吓了一跳。”

容华不说话,只听瑶华继续说。

“我和六妹妹在厢房里喝茶,任四小姐过来要带我一起去赏花,我哪里知道里面有什么意思。”

容华冷笑道:“让二姐一说,还真都是巧合?前几日我回家的时候,在门口见到常宁伯府里的婆子也是巧合?”

瑶华的脸色猛然之间变了,“你说的这些……是什么意思?你是怀疑我与……”说着不停地咳嗽起来,“这种事如何能乱说,说出去之后莫说我的名声,我们姐妹都要受到牵连。”

容华道:“二姐严重了,我不过是说了常宁伯家的婆子,却没说到二姐的名声,二姐在京畿小姐中素有贤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不光是我们姐妹的名声就是全族小姐的声明也靠二姐照拂才能有今日。”

瑶华心里顿时一慌,毕竟这种事若是传出去她这辈子也就算是完了。容华这话里的意思,分明是看不起她的意思。

私相授受,容华冷笑,当年她的事瑶华还不是想方设法地捅出去,而今自己做了怎么就装作无辜的样子,莫非还要都怪在常宁伯世子身上不成?

瑶华之前能收手,不过是在家里一辈子被娘家供养罢了,现在……却要如何?不嫁给世子恐怕就要青灯古佛。

再说,常宁伯那位世子,正妻刚刚没了,还没有脱下重孝,却与人在庵里做起了这种勾当,可见是个什么人。

再说常宁伯大奶奶,那样的人却落得这种下场……笑别人的今日,恐怕将来的结果未必如人。

瑶华眼泪一晃掉下来,“八妹妹,你是信不过我?”

容华冷笑,“我不是信不过二姐,只是,二姐不妨再去庵里看看,那花树上的花都被常宁伯府里折了去,听说种那片花树是为了悼念常宁伯大奶奶。这是二姐看过之后,才轮到大奶奶呢。”

瑶华听得这话,胸口顿时一紧,“八妹妹听我解释。”

容华看了瑶华一眼,“二姐不用解释,二姐的手帕我会帮你仔细收好,”微微扬起嘴角,“庵里的那些姑子我也交代好了,轻易不会说出什么,二姐就好自为之。”说着站起身,这件事传出去,常宁伯家恐怕就会成为笑话,瑶华也就成了闺中的奇女子,与一般的私相授受又不同了。

容华笑道:“二姐放心,我们毕竟都是陶家的女儿。”

瑶华脸色却没有一点的缓和。

连自己姐妹都会害的人,怎么也不会去相信别人,只要握住她的把柄,她就会夜夜伤神,一日也不会踏实。

“八妹妹哪里知道我的苦楚,那常宁伯世子如何能知道我会去寺里,我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又怎么能与他传去消息?我早与母亲说过,我只愿意留在家里的,既然都有了这种心思,怎么会与人做出这样的事?”

容华睥睨着眼睛看瑶华,“二姐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

瑶华怎么也没想到容华根本不相信她的话。

瑶华委屈地眼圈一红,“八妹妹是个有福气的,嫁去那么好的人家,却不知道,我……”说着咳嗽几声,“我在家里只是用药石养着,还不是个拖累?”

容华笑道:“二姐是我们陶家的女儿,就算是不出嫁,我们陶家也会奉养一辈子,只要二姐心向着陶家,处处为陶家着想,无论是谁都绝不敢非议半句。”

瑶华手一抖,眼睁睁地看着容华走出门去。

容华身影消失不见,瑶华颓然坐在椅子上,这个把柄容华是要攥她一辈子了,不论什么时候说出来,都会让她无地自容,听容华刚才话里的意思,除非她永远都不嫁人,否则……等到常宁伯四小姐嫁去了薛家,万一有什么事,她就要跟着四小姐一起,若是输了恐怕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可若是不嫁给世子,这辈子就不可能再嫁人了,家里为了息事宁人恐还要将她送到庵里去。

这一次真的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瑶华想着胸口不停地激荡,忍不住一阵剧烈地咳嗽。

容华从屋子里出来,又去了老太太那里,祖孙两个人说了会儿话。

老太太问道:“听六丫头说遇到你去寺里上香?”

之前请安的时候都没有提起,最后还是忍不住提起来,毕竟瑶华是在老太太身边长大的,无论如何祖孙的情谊都断不了。

这样未必是好事。

容华笑道:“老夫人在寺里有供奉,年年都要去上香,今年就让了我过去。”

老太太慈祥一笑,“那是觉得你是个心善的,才让你去佛祖面前祈福。”

容华微微笑了。

坐了一会儿,陶正安从外面回来,听说容华回来了,就换了衣服也到老太太屋子里,过了一时半刻,老太太乏了去休息,就剩下父女俩在屋子里说话。

陶正安亲近地看着容华,“侯爷说没说起顺天府的事?”

容华道:“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要问问父亲,那件事顺天府到底怎么说?”

陶正安道:“顺天府尹夫人没有与你说?”

容华摇摇头。

陶正安皱起了眉头。

容华心里冷笑一声,一时之间还不能让他就这样轻松下来。

陶正安道:“你还要上着心,这件事只能靠侯爷了。”

容华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起身告辞。

廖氏将容华送上马车,两个人又说了半天话才分开,马车向前走,春尧上前道:“我问了,六小姐昨天让孟家人接回去了。”

容华点点头。

春尧道:“大太太还说了六小姐一通。”

研华和瑶华去上的香,出了事大太太自然会要问起研华,所以她才会提醒研华不要带瑶华去寺里。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任四小姐先有温泉河的事,后来似是还有了和薛明霭错传情……这样的人嫁去薛家站在二房的立场上,不可能会与她和平相处,既然如此还不如提早防备。

出了这样的事,要么老夫人会不想与常宁伯府结亲,要么就算结了亲,任四小姐也不会特别的风光。

容华微微出口气,在马车里舒展了眉毛。

春尧笑道:“夫人休息一会儿,快到的时候我再叫醒夫人。”

容华转头看春尧去取了垫子过来,等到春尧将垫子给她垫好,容华道:“大太太没有为难你吧?”

春尧摇摇头,“没有。只是问我夫人在薛家都做了些什么,还问我那日夫人是不是看到了什么,”压低声音,“我也照冯妈妈说的一样,只是说夫人走在前面,我没有看到。”

这些话足够了,有些事不用说的那么明显。

春尧又道:“府里都在传,大姑爷恐怕病的很重,大小姐也不让回府里来了。”

春尧刚说完话,便听外面有人道:“姐姐等一下。”

是弘哥的声音,容华看了一眼春尧,春尧忙打开了厢门。

弘哥刚从左翼宗学回来,听说容华才走不远,忙和小厮一起追了上来。

容华见弘哥跑的气喘吁吁。

弘哥道:“姐姐怎么不等我一会儿,这就走了?”

容华笑道:“过两日就要去薛家上学了,到时就能天天见了。”

弘哥笑笑,“能多见一刻是一刻,姐姐不知道,姐姐走了之后,我在家里多没意思。”说着又道,“左右也是和家里说了,我就和姐姐到了薛家再回来。”

容华又叫弘哥身边的小厮来问,“家里怎么说。”

那小厮道:“姑奶奶,二爷真的与老太太说了,老太太也准了。”

老太太的意思是让容华和弘哥走得近一些,想来也没有什么大碍,到了薛家,再打发人将弘哥送回来便是了。

容华这才让下人接着往前赶车。

春尧不好在外面抛头露面,就坐在外厢里。弘哥和容华说了一会儿话,又低声道:“姐姐知不知道大姐夫得了病?”

容华道:“听府里的人说了。”

弘哥小心翼翼地看了容华一眼,还是道:“父亲让我去侯府探病,赵……大姐夫说,要将姐姐的牌位娶回来。”

容华想要开口,却迟疑了一下,最终什么话也没有说。

弘哥看看容华,“我看着大姐夫的病似是很重,一时半刻是好不了了,赵家也没有让大姐上前伺候,这里面怕是有了什么事,大姐也不肯说。”

“亲家太太还说,大姐夫请辞了什么差事,恐怕朝廷也会怪罪下来。”

蔡夫人怎么会和弘哥说这些事?恐怕就是想要弘哥回来说起,好让陶家想办法帮帮忙。

陶家现在这种情况,能依靠的也就是薛家的关系。

第145章 山雨欲来(中)

“姐姐,”弘哥看看容华,“我也不是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应该跟你说。”

容华转头看弘哥,微微颌首,“我知道了。”

弘哥又道:“大姐夫还说,要将那件事到底弄个清楚。”

谁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

容华还是问,“大姐夫的伤到底是怎么回事?”

弘哥道:“不知道是赵家还是大姐……谁也不肯说。”

不管到底是因为赵家还是淑华,淑华都脱不开这个关系,总归是与陶家的事,既然赵宣桓这样与弘哥说了,恐怕整个赵家都已经知道了。

赵宣桓刚让人将她的事重新揭开的时候,她对赵宣桓也十分的感激,也回忆过对赵宣桓的爱和恨,后来还是薛明睿说的了凡四训,才让她心境重新平复,与赵宣桓的那段感情随着五小姐已经没有了,对赵宣桓的恨意,就算赵宣桓没有今天的举动,她也都放下了。

到了薛家,容华领着弘哥去见了老夫人。

因之前没有说过,老夫人不由地有些意外。

弘哥上前行了大礼,老夫人笑着叫起来,又让李妈妈拿了礼物来,“你姐姐说你过段时间来进学,我就让人准备出一些东西来。”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

弘哥又恭敬地行礼。

老夫人道:“快别那么多礼,”又让李妈妈下去,“快去跟下面说了,准备宴席出来,晚上陶家的哥儿就在这边吃了,也好都认认亲。”

弘哥笑着应了。

李妈妈忙下去安排,容华找了机会让锦秀差人回陶家说一声,“就说老夫人留二爷吃饭,吃过饭就让二爷回去。”

锦秀刚出去,薛二太太笑着进了屋,“我当是谁,原来是亲家的二爷,正巧了,明霭得了一张弓,家里的少爷们都在院子看呢,二爷也去那边顽吧!”

弘哥看了一眼容华。

薛老夫人道:“也是了,好容易来一趟省的这里拘着,就去顽有什么打紧,明霭今天在家里,就让明霭照看着。”

容华笑道:“那我就去带着弘哥认认。”

容华带着弘哥去将人都认过一遍,弘哥是个不拘束的,男孩子之间又好相处,很快就融了进去。

薛家子弟走的都是武将的路子,弘哥喜武多于文,平日里在陶家也不得他看这些,进了薛家看到薛家子弟看那宝弓又说的头头是道,顿时羡慕的不得了。

因弘哥要与七爷薛明哲一起进学,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