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宝大灾难-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我不是盗墓贼,这些东西拿出去,即便真的把它们换成钱,也绝不把钱用在享福上:这真不是我自命清高,因为如果我想要享福,还用不上这些从墓里拿走的东西,单就我身上的那三颗宝石,就已经够我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把那三颗从兰大申那里抢来的宝石换成钱,我唯一的顾虑就是以后不能把玩这么漂亮的宝石了。

    我们出了墓,天已经黑了,随后我们把洞给填上了,然后一商量,我们便将那三个面镜子、三只金乌和刀鞘先找个地方埋起来,然后在坟墓旁边生起了火堆,把这附近全都照亮了。

    我和童玉儿一商量,别的事情不说,总还是要帮区铡圆,把他的太祖父重新入土为安的,还要把区销圆也安葬了,还有在这附近的那么多的尸骨,总不能一直都散落在外。

    当然要干完这些事情,并不是靠我们两个人就做得完的,于是我们索性决定:把事情做大去。

    于是我们就到沪鹰村,要雇了些人手去帮忙,但是一听说要去沪西岭,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去。

    我们索性是先去请做法事的和尚,沪鹰村的人一看到和尚,原本的顾忌倒是没有了,倒是乐意给帮忙了。

    当然那些村民见到那些尸骨,还是很害怕的。

    当然我们为了替区铡圆尽孝心,多少也为了消除这沪鹰村的人对我们的顾忌与怀疑,我们一拍脑门,索性把法事再做大些,也让人把区铡圆太祖父的墓重新的隆重安葬,而那些散乱在这附近的尸骨,自然也是要为他们做法事超度,不然这些孤魂野鬼总是会惊扰区铡圆的太祖父。

    我们身上原本没有多少钱,于是我干脆就卖掉了一颗红宝石,因为急于换钱,多少有些儿贱卖,但即便是这样子,所卖得的钱也是非常可观的数目了。

    当重新安葬了区铡圆的太祖父,也给那些死在沪西岭上的盗墓贼做完了法事,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PS:神镜金乌这一卷的大致内容是完成了,这一卷留下了很多的疑问,比如:区铡圆哪去了!

    对此我就先说一句:《国宝大灾难》的前期布局,算是基本完成了,后面,仍会是边布局,边解密。

第130章 童玉儿的主意() 
而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也是时刻注意着区铡圆的消息,可是真的再没有听到过区铡圆的一点儿动静。

    如果区铡圆还活着,他不可能不来找我们的,尤其我们在这里大张旗鼓的搞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了这里的事情,不时的还会有人到这里来看热闹。

    所以我们是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区铡圆真的死了。

    只不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们实在不愿意接受罢了。

    区铡圆就这样子无声无息地失踪了,我和童玉儿几乎心照不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先要去完成之前和区铡圆一起决定的事情:去阻止洋人盗取我们的国家的宝贝。

    当然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先回湛州。

    当然要回湛州,是要经过巫渠。

    此时已经是初夏时分,上午的太阳已经是有些儿燥热了,我驾着我们来时所骑乘的马车,童玉儿则是坐在马车里,马车上是放着我们从那沪西的地下墓里拿出来的三面铜镜和那三足金乌,还有那一把玉做成的刀鞘。

    虽然我们从巫渠一路到沪西岭的时候路上很太平,但是现在身怀巨宝,多少有些儿担忧起来:现在可不是太平盛世。

    尤其从巫渠回湛州的路,那可是还有好几天的路程。

    “姜太公!你害怕吗?”童玉儿突然拉开了车帘,向我问道。

    “你干嘛突然这么什么?”

    “你先回答我,你害怕吗?”

    “我的好玉儿啊!”我苦笑了一声,道:“你要我说实话吧!你应该知道我从小就不是什么有钱人,之前在湛州的时候,从兰大申那里拿了那三颗宝石带在身上,我还真是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好在那都是小东西,带在身上还好藏,可是现在这些镜子,还有那刀鞘,都很值钱,又不是小东西,藏都藏不住,所以说要我们这样子拿回去,我还真怕会招来贼。”

    童玉儿却是冷笑道:“我从小就不缺钱,对于青铜器我也是向来不太上心的,所以我还真不怕它们丢了,只不过,我们和区大哥的约定,不能这些跟国宝一样子的东西给洋人给盗走了,所以我还真是也有些担心。”

    童玉儿她这么说?

    “这么说来,你是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没错!这些日子,我还真一直都在想怎么跟那些洋人斗。”

    “那你想到了什么主意了?”我不由兴奋起来:童玉儿的主意,肯定会是充满了惊喜的。

    “我先问你一句,这些东西,你是只要不落入洋人的手里就可以了,还是必须要你自己保管。”

    我不由得一愣,要说句真心话,这些东西都是宝贝,要把它们交给别人,我心中确实是舍不得,但我多少是有些儿自知:凭我自己,甚至再加上童玉儿,要保护它们确实很难。

    “只要不落入到洋人手里就行了。”

    “那样子就好办很多了。”

    “那你说说你的主意吧!”

    童玉儿缓缓地说道:“你自己说过,在吴王山遇到过八个洋鬼子,我们在金枪山,也遇到过十多个洋鬼子,从这些就可以看得出来,肯定是有很多洋人在打我们国家宝贝的主意,他们甚至会收买很多国人来帮他们,所以说只靠我们两个人,加上现在正在湛州养伤的童勇,要对付他们也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招兵买马!”

    招兵买马!

    我吓了一跳:招兵买马,那不是要造反吗?

    虽然童玉儿说的理我一下子就能想明白,可是我还是不由得想起童玉儿说过她是前朝贵族,她会不会还想着要造反复辟啊!

    不!我不应该不相信跟我一起出生入死的结拜妹子的。

    “招兵买马,这事我可不懂啊!”我缓缓说道:“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啊?”

    “我倒是想过,想要招兵买马,办法无处乎两种,一是用钱,二是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用钱的话,只要找贪财的人就行了,找志同道合的人,找些痛恨洋人的人就行了。”

    钱?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没错!找痛恨洋人的人应该很容易吧!”

    “容易吗?事情不要想得太简单了。”

    我“奇”道:“难道还有不痛恨洋人的人吗?”

    童玉儿脸露出了几分尴尬,道:“我们就先不说这个了,刚刚你既然说招兵买马的事情你不懂,那你就把这件事情交给我,如何。”

    我一愣,心里随即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不过,把事情交给童玉儿,这我还是很放心的。

    “那把这事情交给你,那我干什么啊?”

    “你当掌柜啊!”

    “当掌柜?”我一愣:“当什么掌柜?”

    “我们招兵买马,把人聚起来,总得有个由头,既然不能当打家劫舍的土匪,那就只能当保家护行的护院了,只有这样子,才会少招那些革命党。”

    一阵凉汗是从我额头上冒了下来,因为自从我被别人当成“鬼”或者是“妖怪”之后,我就很少和众人在一起了,童玉儿这是要我去管一群人?

    “那我们要招多少人啊?”

    “不知道,但总是要比那些洋人多才行,不然,我们打不过他们。”

    童玉儿说的这个理我还是知道的……可是……这有什么可怕的呢!

    我心里窝囊了一下子,随即却在心中自我斥责起来:我都在鬼门关走过几次了,现在还用担心这样子的问题吗!

    “那你让我当掌柜的,是要当什么掌柜?”

    “当然是古董行了。开古董行,这才最容易为我们以后做的事情做掩护。”

    古董行?是哦!我们现在不就有很多古董吗?

    于是我和童玉儿便边走边商量着接下来如何去开一个古董行。

    原本我是想着,既然要开,那就回到湛州去开古董行,但是童玉儿却是直接否决了:因为湛州虽然很大很繁华,洋人也多,如果是为了做生意,在那边开古董行倒是合适,但我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还是隐蔽一些的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童玉儿和童勇都是通缉犯,湛州那虽然是他们最熟的地方,也是最多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在湛州,他们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当然眼下就有一个最好的地方可以供我们选择:巫渠。

第131章 安顿() 
巫渠比湛州要小得多,可是与湛州那深入吴越腹地的都市相比,巫渠北通齐鲁,西经故楚,往东出巫渠水不用两日行程便是出海港,而往南边还有湛州这个大都市。

    当然我和童玉儿最终选择了在巫渠,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是我们和区铡圆一起结拜的地方,如果区铡圆还活着,难保他不会到巫渠来。

    我们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在巫渠安顿下来,所以第二天,我们便在一家商行买了间小宅子,当然我们为了隐蔽,我们也是买了偏僻的地方房子。

    午后时分,我们便驾着我们的马车来到我们的新家,那是在巫渠城西的近郊区,一条叫天皮里的小街:这里确实很偏僻,再往西一二里路就是种庄稼的农家了,不过已经有可以驾马车的路可以让我们往城里去了。

    我们本来也不打算在这里长住,自然也不会在乎这里是不是适合居住。

    当然我们入住也是入住得小心翼翼的,因为怕暴露我们刚从坟墓里挖出来的东西。

    只不过我们到底是新搬来的,总是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的。

    正当我们将东西搬进屋子里的时候,外面突然传出了一个声音“打黄鼠狼啊”。

    黄鼠狼?

    我和童玉儿随即是吓了一跳:黄鼠狼?

    我们当然是想到了那天准备用来活祭的黄鼠狼,那天它逃走之后,我们也是再也没有发现它了:我们很确定地看到有黄鼠狼的脚印跑进了那洞里,可是就是没找到黄鼠狼,我们后来也是想着,肯定是那只黄鼠狼趁着夜色逃走了,自然就找不到它了。

    只是现在,怎么大白天的就有黄鼠狼出来了?

    因为我们正搬着东西,所以也不想去多事,仍然把东西搬到了屋里,但是没一会儿,那喊抓黄鼠狼的声音却是越来越近了,我们无奈只有出得门去,却见门外有一群人正拿着东西追来追去的,当然也看不见那黄鼠狼,也许是因为屋里有值钱的东西,我们是不由得警惕起来:他们不会是借口要抢我们的东西,所以才喊什么黄鼠狼吧!

    这“抓黄鼠狼”的行动持续了好一阵子,结果我们是连黄鼠狼的影子都没有看见过。

    当然作为陌生人,我们也不敢出去,只是借这个机会,这的住户都出门了,我们便是趁这个机会,让这里的人都认识了我们,我们也是一一的都跟他们打招呼。

    这里的人倒还算是热情,而我虽然不擅长与别人打交道,童玉儿在这方面却是游刃有余,她倒是趁这个机会,很快就和这里的人熟了起来。

    当然我们对外是自称兄妹(我们本来也是义兄妹),因为童玉儿是通缉犯,所以她对外是称姜小玉。

    这里的人倒也是好客,尤其不少青壮年男子看见童玉儿,都是忍不住的就要以接见洗尘为由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

    我们只说要收拾新家,所以一切都改天,结果那些人倒是自告奋勇的跑到我家为帮我们收拾,这如此的盛情,我们还真不好拒绝。

    但是我们的东西都没有藏好,自然也不能让别人进屋。

    于是童玉儿便说要去各位家里做客,本来那些人是要请我一块儿去,但是童玉儿却“吩咐”我先收拾家,那些人倒是乐于我不在一旁。

    换成别人也就算了,要是换成童玉儿,我可不用担心她被别人占便宜,于是我抓紧机会把东西都藏了起来。

    结果当天天刚黑,童玉儿就自己回来了,还给我带回来了半只烧鸡,问那些人怎么了,童玉儿只是轻快地说了声:“都喝醉了。”

    我们本来也不打算在这里安居的,所以也并不准备花太多时间去和附近的居民多熟络,到了第二天,童玉儿就让我抱着一只铜镜,驾着马车外出。

    “我们要支干嘛啊?”

    “找人鉴定鉴定这只铜镜,顺便把它卖了。”

    “找人鉴定?”我奇道:“你知道哪里有人可以鉴定吗?”

    “昨天我买房子的时候就已经顺便打听了。”

    我不由一愣:昨天买房子的时候我一直和童玉儿在一起,她有向别人打听过这样子的事情吗?

    以童玉儿雷厉风行的风格,她确实办得到。

    “那我们是去找什么人啊?”

    “去一个叫旧正窑的地方,在城西南!那地方不小,你找人打听打听说知道了。”

    的确跟童玉儿说的一样,打听那个叫旧正窑的地方并不难,我们一路顺利的就到了那里,童玉儿便叫我打听一个叫陶叔翁的人。

    这个陶叔翁在这里也是个名人,没一会儿我便打听到了,当然也很快就找到了陶叔翁的家。

    这时候的童玉儿却是从马车里递出了一个本子给我,道:“去敲门,拿给开门的人。”

    我奇道:“这什么东西啊?”

    “拜贴啊!”

    拜贴?!

    我一愣:拜贴这东西我自然是听说过的,要写倒也会写,不过我是从来就没有用过,因为这向来就是有身份的人才会用的东西。

    我可从来就没用过。

    当然我也明白,我们对于那隐叔翁是陌生人,见面没点礼数,别人才不会理会我们呢!

    我接过拜贴,打开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的是:

    湛州姜玉,姜小玉兄妹,素闻陶叔翁先生德名,经巫渠商行掌柜李大富引荐,前来拜访,望盼请见。

    童玉儿这写的还算客气,我倒也不知道,原来童玉儿是这么知礼的人。

    于是我敲开门,没一会儿,便有一个人开门进来,我打了声招呼,便递上了拜贴,那人不认识我们,尤其见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实在是平民百姓的寻常衣物,只道我们是不速之客,但显然这家人还是有些儿礼数的,只让我们等一会儿,便拿着拜贴进去,那多一会儿,那人是又开门让我们进去。

    算来拜访这样子的高门大户,我还算是第一次,所以我是特别的拘谨,相反童玉儿却是悠闲自得:毕竟她是大家闺秀,这种场合还难不倒她。

    于是我就几乎是成了童玉儿的跟班。

    没一会儿,我们便被请到了那大厅之中,那大厅中正有一个还留着长辫,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正在等着我们。

    这老者一身长衫,看着精神还不错,一看就知道虽然是富贵人家,但也不是那咱养尊处优的人,倒像是个学者大儒。

    这个人,想必就是那陶叔翁吧!

第132章 探秘铜镜() 
我们一进到厅中,童玉儿便彬彬有礼地向那老者半鞠了个躬,道:“小辈姜小玉,见过陶老先生。”

    我也赶忙行礼道:“小辈姜玉,见过陶老先生。”

    我是感觉浑身的不舒坦,因为说完话我就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我作为哥哥,竟然让童玉儿先开口,这老人家恐怕也是小瞧我吧!

    果然,那陶叔翁脸上有些许的不快,根本就没有理我,而是向童玉儿问道:“何处的姜家小嫒,来拜访都头子是为何事。”

    这老先生倒是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只是我见他根本就不理我,我心里多少有些儿不高兴,不由得想:难道这老头子也是个好*色之徒。

    呸呸!怎么我心里那么龌龊。

    童玉儿也是开门见山地说道:“听说陶老先生是这巫渠的金石录态泰斗,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就是想请老先生,帮我们鉴别一件物事。”

    那陶叔翁还是没有显出半点儿兴趣,估计他是不会认为我们能拿出什么稀奇的东西出来,想来他肯见我们,肯定是那拜贴上写着我们是由那巫渠商行的掌柜李大富推荐的吧!

    “也罢!”陶叔翁颇有些儿不耐烦地说道:“今日我也无事,帮你们一看也无妨。”

    我连忙就将那装着铜镜的箱子拿了出来,打开箱子,拿出铜镜。

    陶叔翁斜了我一眼,原本漫不经心的脸顿时是惊讶起来,随即说道:“快快快!放下放下!”

    我将那铜镜轻轻地放了了下来,陶老先生随即捧出双手,生怕拿在手里怕摔了,慢慢地将那铜镜拿了起来,嘴是惊讶得张开了就盒不起来了,双眼更是直得眨不了了。

    我可真是被惊到了:虽然我料到这铜镜会是宝贝,但是我可想不到,这个“见多识广“的老儒见到它竟然也是这么的惊喜,看来这铜镜还真不是一般的宝物啊!

    “来人!”陶叔翁看了一会之后,便喊了起来:“快把我的眼睛,还有放大镜拿来。”

    不多一会儿,便有一个青年拿了一副眼镜和一支放大镜走了进来,然后递给了陶叔翁,陶叔翁戴上眼镜,拿着那放大镜,看得更加的仔细了。

    而那拿眼镜和放大镜进来的青年也是在一旁看着,他也是满脸的惊讶。

    这陶叔翁看着那铜镜,很明显是看得痴迷了,竟然根本就把我们两人给忘在旁边了。

    看了将近半个时辰啊!我和童玉儿在这边都是快要睡着了,那陶叔翁才是将放大镜放下了,摘下了眼睛,双眼看着童玉儿,道:“姜家姑娘,还有姜家公子,你们这铜镜,是从何处得来啊?!”

    我们一愣,要说是从墓里拿出来的,还真有点儿不好说出口。

    “哎呀哎呀!”我们都还没说话,那陶叔翁便在嘴边扇了扇风,道:“是我坏规矩了,这不能问,只是我太过于惊喜了,唐突了。”

    我不由得心里一奇:还有这种不能问从哪里来的规矩吗?

    童玉儿却是直接就问道:“陶老先生,你能看得出这镜子的名堂。”

    陶叔翁摇了摇头,道:“我也就是能看得出其中的一二。”

    童玉儿忙道:“那请教老先生这其中的一二。”

    陶叔翁是缓缓地说道:“要说古铜镜我倒也见过,但是这个古铜镜,依我之见,最晚,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东西。只不过,那个时代的青铜,也不应该有如此精湛的工艺。”

    陶叔翁又将那铜镜拿了出来,道:“可是这古镜上面有文字记录,我虽然没作过古文字的细究,但是我还是略知一二,这上面的文字绝不是秦汉统一之后的文字,所以它应该是春秋战国之时七国文字中的一种,甚至是其他小诸侯国的文字。”

    那三面镜子的背后,确实是都刻有几个字,当然和我童玉儿都不认得,而这面铜镜是那三面镜子中刻有蜥蜴的那一面镜子,所以我们之前有猜过:那些文字是不是写的就是“蜥蜴”。

    童玉儿问道:“那没有可能,是后人用前人的文字写上去的吗?”

    “不会!古人可没有这种习惯。”

    我们想想也是啊!要在写字,干嘛要用古代的字呢!

    “那先生能看出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这也正是我奇异之处。”陶叔翁道:“这镜子的用处,无外乎就是正衣冠,洁仪容,正仪礼,镇邪祟。”

    好在我还读过点书,知道陶叔翁说的是:整理衣着;整理脸面;可以作为礼仪之用;还有驱邪避凶。

    陶叔翁是继续说道:“但是这面镜子,镜面上却画着一只蜥蜴,所以不会是用来正衣冠,洁仪容之用,那就只有剩下两种可能了!这蜥蜴虽然是具有去旧换新,破旧除尘之意,却也少有用来驱邪避凶的,所以它应该就是一件礼器,可能是古代贵族祭祀或者其他仪典上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贵族之间的互赠。”

    我们回想那三面镜子摆放的情形,我们是都觉得那是用来驱邪避凶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当然我们现在只拿了一面镜子来,所以也不敢直接说。

    但我还是试探性地问道:“那就没有可能是用来‘镇邪祟’的吗?”

    “镜子确实也有‘镇邪祟’之能,但如果是用来‘镇邪祟’的,不应该画上一只蜥蜴,蜥蜴虽然是具有去旧换新,破旧除尘之意,却也不见他有辟邪之意。”

    “那陶先生,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的人,才能拥有这样子的一面镜子呢?”

    “春秋与战国时代的,虽然冶铜之术已经普及,但是那多是有来打造家具兵器,或者冶炼生活用具,能用来造镜子的人还是很少数的,我看这镜子的质地极为难得,工艺也极为精湛,想来不会是寻常百姓家的,怎么也是个诸侯王的,假若是再往前,只怕是周天子,或者商朝天子所铸也不可定。”

    天子?

    我随即问道:“陶老先生您凭什么这么说呢?”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礼崩乐坏,各诸侯国都不尊周天子,但是本诸侯国内,这种等级制度却还很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敢违制,再往前的诸侯王,可就不敢这么做了。”

第133章 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