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女迎春-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儿一开口,满屋子的人都动了起来。

    王熙凤也回神了,回身就是一个耳光。她恶狠狠地压低了声音,咆哮道:“这个时候还请太医!你是生怕别人不来看我的笑话吧?”

    吓得平儿立刻就跪下了。

    王熙凤这才发觉自己的手掌心很疼,张开手这才发现手心儿里的一排三个小小的月牙形的印子,慌得彩明连忙给她拿药。

    这个时候,王熙凤不想理会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她拿平儿撒气,天经地义。

    而平儿,也知道这一点。而且她还知道,王熙凤这会儿正在气头上,绝对不会让她起来,她也不敢起来。

    王熙凤没有理会地上直挺挺地跪着连脸蛋都不敢捂的平儿,一个人歪在临窗大炕上琢磨起来。

    王熙凤不叫起来,平儿也不敢起来。

    也亏得现在是七月,天上还热着,地上依旧透着暑气,不然,就这样的跪法,人非跪坏了不可。

    可是没等王熙凤想出法子来,贾赦那边也爆出了消息,说不止邢夫人为贾琏相中了尤二姐,就连贾赦也给贾琏看好了一个。

    刚开始的时候,王熙凤还以为这里头有文章可做,可是还没等她做好布置呢,贾母就把贾赦叫过去,也不知道这母子俩说了些什么,然后,贾母在某次请安的时候就当众宣布贾琏要纳良妾了,而且还是两房,纳妾文书也都走完了,九月初尤二姐新进门,九月下旬严氏进门,新房放在贾赦现住的东大院的前面的那个四进的大院子。

    原着里修建大观园的时候,贾赦就从现在住的东大院搬进了这个院子,而现在,这个院子被整理出来,给贾琏纳妾用。

    虽然说这里临近前面的马棚,环境不是很好,但是胜在院子够大。原着里的贾赦那么多姬妾都住得下,更别说现在只有贾琏的两房良妾了。

    给贾琏纳妾之事,由邢夫人全权操持,还请了秦可卿过来帮忙,完全不用王夫人王熙凤插手。

    对此,尤氏和严家都没有意见。

    严家本来还想把女儿送给贾赦这个老头子呢,哪里会计较这些?他们甚至还觉得贾家看重他们家对他们女儿不薄呢。

    就是尤氏也特特地把妹子叫到了跟前对两位便宜妹妹道:“你们常来这府里,对西府的事儿也不陌生,自然是听说过这西府的琏二奶奶是个极厉害的连琏二爷都不如她的话。而我要告诉你的是,那个凤丫头,她是个容不得人的人,就是这个人是她的丈夫,她也非要挣个高低让别人夸她比她男人还强的人。这也是他们夫妇离心的根由所在。二妹妹虽然不是我的亲妹妹,可是跟了我的姓,你我姐妹一场,我也盼着你能好。琏二爷一口气要纳两房良妾?这是好事儿!你性子软,那严氏又是那边的老爷看中的,遇到事儿,你只管躲在严氏身后,只要你们俩联合起来,一个身后站着老爷,一个身后站在太太,就是那凤丫头再厉害,她也动不得你们。”

    尤三姐本来还在生气,听大姐这么一说,觉得十分有理,自然也就不气了。

    她也知道她姐姐的性子。

    至于尤二姐,她从来是个柔顺听话的性子,而尤氏才是贾氏一族眼下的族长夫人,对贾氏一族的事儿门儿清。她不听尤氏的,还能听谁的?

    就这样,在这年的九月,尤二姐和严氏先后进了门。

    贾家的女眷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贾琏纳妾的事儿,贾赦跟王子腾还在皇帝面前,在大朝会的时候干了一架。

    王子腾跳着脚,说贾琏要纳两房美人,年纪轻轻,未免太好色了一点。希望贾赦多管管。

    贾赦就这样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如此道:“哎呦,王大人,我儿子的事儿就请您甭费心了。是好是坏,一者,我这个做亲爹的清楚,二者,户部尚书大人和两位侍郎大人也清楚,用不着您多劳心。再者,我也是五十好几的人了,每个月呢,除了大朝会也没别的事儿,就是希望跟前能够有孙子孙女们绕膝承欢。至于我媳妇,她也希望有个儿媳妇在跟前奉承尽孝。王大人,要我说啊,你这侄女儿未免太过重情了一些,自打嫁给我们琏儿之后呢,就天天围着她那位好姑妈、我琏儿的婶娘转,让我媳妇都只能在边上艳羡的份儿,就连我们贾家的亲朋故交都以为我那个弟妹您的亲妹妹王氏有两个儿媳妇了。因此,我才让我们琏儿一口气纳两位良妾进门。虽然说是妾,不过呢,搪塞我那个不成器的媳妇也够了。王大人,您不会跟我那个小门小户出身守孝耽搁了婚嫁二十几岁嫁不出去才给我做了填房的女人计较吧?”

    说着,贾赦还冲着王子腾拱了拱手。

    王子腾气煞!

第59章 第59章() 
要贾琏来说;尤二姐性格柔顺,遇到事情的时候从来不敢自专;非要请教过他之后才会拿注意;这让贾琏非常满足。因此;尤二姐进门不到半个月,贾琏就把自己的私房拿过来给尤二姐收着。

    等严氏进门;又是另外一种状况了。

    跟薛宝钗一样,严氏也是经过家里严格训练了准备着联姻给家里捞好处的。当然;严家是岭南人,又不像薛宝钗那样有个显赫的舅舅;因此从来没有打过进宫的主意是真;但是;这不等于严氏就差了。

    相反;今年十六岁的严氏长得非常漂亮,比尤二姐还漂亮许多;竟然是跟王熙凤薛宝钗一个等级的大美人。

    更重要的是;严氏有钱。

    尤家没有钱;所以,尤二姐进门的时候,嫁妆箱笼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三五百两银子;这还是尤氏看在贾赦邢夫人和贾琏的份儿上,偷偷地从宁国府的公账上报了二百两的银子加上贾赦邢夫人这边给的买妾之资置办起来的。

    而严氏呢?她家里是南面的大海商;因为攀附上了贾家;因为贾家表现得十分看重她;因此她的父母给了她异常丰厚的嫁妆。

    虽然箱笼不是很多,可是值钱的东西却极多,不说那成套的珠宝首饰,就是那红宝石、蓝宝石、金刚钻、猫儿眼还有合浦南珠这些,人家正房奶奶是打成了首饰带进来的,一盒首饰才一套,也不过镶嵌那么几粒而已。她呢?是用那种可以装二两茶叶的铁盒子、小木匣子用这些一粒一粒的宝石塞得满满当当的,然后四个盒子装在一只小箱子里面,这样算一台,她抬了六抬!

    虽然说品相一等一的、那种漂亮得跟玻璃一样的极品不多,可是这次一等的却不少,而且这数量也十分惊人。

    更别说她还陪嫁了一百斤的黄金、三百斤的白银还有厚厚的一沓银票的压箱钱!

    比起这些东西,其他的首饰、衣料子,纳都是毛毛雨了。

    虽然说她总共就带了十六抬的陪嫁,但是她的十六抬跟尤氏那半空的、只能用来充数的十六抬不同,她的十六抬,光那些珠宝就值五六万银子!比一些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们的嫁妆还丰厚许多。

    因为有钱,所以严氏行事就比尤二姐少了很多掣肘,别的不说,就拿贾琏的事儿来说吧,因为尤二姐没有什么陪嫁,因此她只能守好贾琏给她的钱。可严氏呢?

    新婚第二天,坐在新婚的大床上,严氏就背对着贾琏,往一只青色荷包里面装钱,什么金锞子银锞子,还有铜钱,都是一把又一把地往荷包里面塞,把荷包塞得满满当当的。

    贾琏当时就傻眼了,问她在做什么。

    严氏道:“二爷是知道我的,我是南面来的,也不知道这京里的规矩。我只知道二爷在外头不容易,这应酬也少不了的。手里活络些,行事也方便。”

    严氏立刻就让贾琏想起了王熙凤。

    严氏的美貌,跟王熙凤不相上下,跟王熙凤一样,两个人都是陪嫁丰厚的主儿。

    可是王熙凤呢?把钱捏得死死的,就是贾琏要用,王熙凤还有问三问四,回头还要把贾琏的小厮盘问上好几回,就怕贾琏外头有了女人。

    严氏呢?贾琏什么都没说呢,她就想到了,而且还主动帮他把应酬的资金给准备好了,这让贾琏非常不习惯。

    贾琏笑道:“哪里就用得了这许多?”

    严氏媚眼如丝地横了贾琏一眼,笑道:“看二爷说的。别的不说,得了闲儿,二爷不跟同僚们去茶馆坐坐?有什么不事儿,衙门里面不好讲,找个酒楼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吗?就是部里事情忙,这夏天多要点冰,冬天多要点炭,平日里多要点水,这些哪样不用钱的。妾也知道,这府里必然有给二爷准备的,只不过,这些是我的心。”

    说得贾琏暖烘烘的。

    虽然说,这种事情,王熙凤当初也没少帮他打点,可是王熙凤那人说话夹枪带棒的,明明是在担心贾琏呢,转头又威胁上贾琏了,充满了对贾琏的不信任。哪里像这个严氏,温声细语的。

    贾琏忍不住扯了一下严氏的耳坠子,道:“你就不怕我去了那等不该去的地方?”

    严氏就道:“我信二爷。”

    贾琏越发高兴。

    跟尤二姐不同的是,尤二姐是菟丝花,只能依附着贾琏而存在。如果是原着里的贾琏,没有前程,只能靠老婆,说不定就破罐子破摔,打算跟尤二姐过一辈子了。

    可现在的贾琏不同,他前程似锦,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在背后支持他的女人,而王熙凤显然是不甘心做男人背后的女人的人。

    不得不说,换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王熙凤绝对过得很好,但是,在这个时代,一再挑衅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的王熙凤,注定了被淘汰的命运。

    而严氏正好填补上了这个空缺。

    因为严氏的出现,也因为尤二姐的柔情似水,贾琏左拥右抱好不快活,早就把王熙凤抛诸脑后了。

第60章 第60章() 
纳妾是喜事不假;可是如果是迎娶正妻,哪怕是娶第十八任填房;朝廷都会给婚假;但是纳妾就没有这个福利了。更别说;贾琏的职位是户部员外郎,编外人员;入职才一年,要想转正、升职;都要看平日里的表现。之前尤二姐进门的时候,贾琏都没有误了公事;更别说严氏了。

    没错;贾琏纳妾;都是挑在沐休的时候;第二天照样按时起来去衙门。

    且说贾宝玉,他已经听说了严氏生得极好;因此一大早就起来了;还吵醒了碧纱橱里面的史湘云。这兄妹俩;早上才起来,头都没梳,就开始畅想这严氏生得什么模样了。

    因此;当邢夫人拉着惜春的手迈过贾母正房的门槛的时候,贾宝玉就伸长了脖子;往后面看。

    史湘云见状;少不得取笑她:“二哥哥;你就是垫着脚尖又如何?这天底下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风姐姐?”

    走在最后的严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有了计较。

    严氏进门前,严家就遣了人,细细地打听了贾家的事儿。

    什么老太太偏疼二房把二房那个衔玉而生的哥儿养在房里,什么老太太经常把自己娘家侄孙女儿接过来,跟着那个哥儿一起住在自己的正房里头。

    因此听见这个小女孩儿的声音,严氏就估摸着,大约就是这个老太太的娘家侄孙女儿了。

    老实说,第一次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尤其是知道这远房表兄妹的住处的时候,严碧琚就在心里嘀咕过:这老太太是不是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将来艰难,因此想要用这样的手段,早早地把这孩子的婚事预备起来?

    这位史大姑娘,除了父母双亡之外,单单从身份、门第来说,配了那位衔玉而生的哥儿,真的是绰绰有余。

    只是听这姑娘的话,让外人听了,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论理,王熙凤已经是贾琏的妻,这亲友间,提起王熙凤的时候,要么就叫嫂子,要么就应该叫表嫂,可是这姑娘,竟然只叫凤姐姐。虽然是突出了王熙凤,可是这世道,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这样的称呼,其实已经是在模糊贾琏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面的身份和地位了。

    从家族的团结来说,这是不可取的。

    以小见大,就可以知道贾琏,乃至是贾赦这一房在这荣国府里的地位了。

    也难怪贾赦贾琏父子会对王熙凤有如此不满。想来是积怨已久,才会有了自己跟尤氏的先后进门。

    心中有了计较,严氏心中越发安定。

    如果将来贾琏跟王熙凤修好,王熙凤又厉害还是个容不得人的,她肯定落不到什么好。宁可让贾琏将来另娶他人,她也要把王熙凤淘汰出局。

    严碧琚在这门口站了一站,尤二姐就跟着停了下来,然后两人稍稍谦让了一番,就一起进了贾母的正房。

    她一进门,房间里面的人都愣住了。

    因为她真的是太漂亮了,她跟贾琰、薛宝钗、尤二姐一样,都是花容雪肤的美人:一张粉嫩水润的鹅蛋脸,五官精致,气质娴雅,带着新嫁娘的羞涩,身上是喜气洋洋的粉色撒花妆花缎的褙子,下撒着翡翠色的百褶裙,腰里系着翠色的宫绦。宫绦下面垂着一块前朝的双鱼碧玉佩。

    头上是全套的粉色碧玺的首饰,那些碧玺颜色极粉嫩极通透,样式又极雅致,配上那对坠着粉色碧玺的银杏金耳坠,越发衬得她宛如娇花一般。

    今日尤二姐穿了一身宝蓝色的折枝花卉褙子,这原是她们两人的姐妹装,可是尤二姐站在这严碧琚身边,竟然就跟丫头一样不起眼。

    能够跟她一较短长的,还是贾琰和薛宝钗两个,只不过贾琰的气质较为凌厉,在气场上更偏向于王熙凤;薛宝钗呢,在装束上偏于素净,而不是跟她这样的雅致。

    就是贾母,在看清楚严碧琚的那一刻,都不得不承认,贾家这一辈的这几个女孩子都不如她,也只有将来林黛玉长大了,才能够压得过这个严碧琚一头。

    至于贾宝玉,他早就在严碧琚给贾母磕头的时候,就黏过去,缠着严碧琚,一叠声地道:“好姐姐,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什么时候的生辰?喜欢什么”

    惹得邢夫人也跟着笑:“宝玉,你一下子问这么多,让她怎么回答你?她才来我们府里,对这里都不熟悉,过些日子就好了。”

    说得贾宝玉连连符合,又过来跟严碧琚作揖道歉,说自己孟浪了。

    慌得严碧琚连忙避让过。

    史湘云坐在贾母身边,歪着头看了半天,忽然指着严碧琚对贾母道:“老太太,你看这个严姨娘,她像不像宝姐姐?”

    贾宝玉一听,抢着道:“像!真像!我说呢,严姐姐才来,我却怎么仿佛在哪里见过一般。我记得宝姐姐刚来我们家的时候,也是这么跪在老太太跟前,也是这么细声细气地跟老太太请安的。”

    坐在边上的薛宝钗差一点就把手里的扇子给捏破了。

    出身商家,这是薛宝钗最不想承认的地方,也是她此生最大的耻辱。她自认自己不输贾家任何一位姑娘,就是贾家引以为傲的贾琰,她也敢说贾琰在诗词上不如她。可是现在,在贾母跟前,在贾家所有的女眷面前,竟然被人当众跟一个商家女出身的妾相比,薛宝钗的心里哪里不火?

    只是她什么都不敢说。

    史湘云可不是原着里林如海死后的林黛玉,林家人丁单薄、庶支不盛,因此林如海一死,林黛玉立刻失去了一切,就是贾家把她的财产全部用了也没有人告诉她一声。这样的林黛玉,薛宝钗自然敢欺负。

    可是史湘云呢?就是史湘云父母双亡,可史湘云还有两个当侯爷的亲叔叔,在贾家受了委屈,史湘云也可以回史家哭诉,这样的史湘云,薛宝钗哪里敢得罪?

    那后头可是两位侯爷呢!

    更别说这里头还有贾宝玉,这个贾母的心肝、王夫人的眼珠子。

    薛宝钗的心里别提有多沤了。

第61章 第61章() 
因为说这话的是史湘云和贾宝玉;薛宝钗就是有满心的不痛快,她也只能忍着。

    不过;她很快就解脱了;就在贾母让严碧琚起来;就在严碧琚回到邢夫人身后不久,贾赦就带着一堆人;而且还是男人直接进了贾母的荣庆堂。

    贾母才要开口训斥,贾琰已经对着为首的青色鹤氅的三十多岁模样的男人拜了下去:

    “臣女叩见万岁。”

    “免。”

    皇帝让贾琰起来之后;这才对贾母道:

    “老夫人,朕今日来;还是为着红薯之事;因此需要暂借一下嘉善。如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

    贾母哪里敢说不?她早就趴在地上;对着皇帝磕了几个头了;就跟之前刘姥姥在她面前一样。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皇帝的时间更宝贵了,因此;皇帝很快就把贾琰带走了。看着微微低着头跟在贾赦身后离开的贾琰;贾母的心中又是欢喜又是忧愁。

    欢喜的是;自己这个孙女儿果然得皇帝的喜爱,将来肯定前程似锦。忧愁的是,皇帝白龙鱼服、驾临臣子之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可贾母敢私底下打听吗?

    她当然不敢。

    这可是犯忌的事儿。

    不说荣庆堂里的众多女眷;就说皇帝,出了荣庆堂就直接往拙园去了。

    他身边的人;好几位都是须发花白的老人;气度非凡;根本就不是贾赦这样的老纨绔比得上的。贾琰虽然不认得,但是,她父亲贾赦却是个有成算的,早就悄悄地告诉了他。

    皇帝果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后的人分别是左丞相祁谦、右丞相梁尔明、户部尚书顾之章、兵部尚书单如令。

    别说是贾琰,就是贾赦都想不明白,皇帝带着这四位重量级的大臣来他们荣国府是几个意思。

    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但是,贾赦还要小心伺候着。

    至于贾琰,她可不会跟贾赦那样,弯弯绕绕地想上一大堆。

    拙园里面有什么,不就是红薯和笼子养的鸡鸭吗?

    而红薯推广的不顺,早在当初她给贾芸银钱的时候就知道了。皇帝会来,十有,还是为了红薯。

    这可关系到老百姓的肚子。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从来就是以吃苦耐劳和隐忍而闻名,只有被逼到绝处、只有连连灾荒、大家都要饿死了,否则,老百姓绝对不会造反的。

    换而言之,红薯关系到当今皇帝的治世,下面的官吏们敷衍了事,但是皇帝绝对不会等闲视之。

    除非当今皇帝是个昏君。

    心中有了计较,贾琰自然比贾赦从容很多,却不知道他们父女的模样,早就落入了皇帝和四位宰相的眼里。

    本朝的开国皇帝是个汉唐发烧友,因此不但宫廷制度带着唐朝和宋朝的风格,就是前朝官制也带着浓厚的唐宋风,最明显的,本朝的宰相为两位,下面的六部尚书其实就是副宰相,也是皇帝的智囊之一,真正负责处理六部具体事务的官员其实是六部的左右侍郎,而六部尚书的职责更趋向于给皇帝提供咨询、引荐人才。

    本朝太|祖皇帝去得早,只在位五年,而且这五年里面还以征战为多,因此,什么枢密院,什么军区制,什么参谋,他都弄好了,可是关于百姓民生这些,却是高祖皇帝做的。

    这也是红薯这么重要而且就藏在藩属国的好东西被朝廷错过了这么多年。

    也正是太|祖皇帝去得早,才使得这一注功劳被贾琰捡到了。

    红薯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其实诸位宰相都知道。他们都是官场上滚过来的,自然知道,在红薯推广上面,的确有人懈怠了,但是,大家对红薯能够高产一事心存疑窦,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户部尚书顾之章都承认,他对红薯的产量有怀疑。

    拙园那边早就得了消息,甚至提早一步进行了清场。那些丫头婆子早就被撵到了附近的两座院子里候着,如今园子里的,都是皇帝的人,也就是一群穿着金鱼服、腰里挎着刀的内侍。

    看着面前这超过十亩的绿油油的田地,皇帝道:“这就是红薯吗?”

    贾琰连忙跪禀道:“回陛下,正是。”

    “没有收割?”

    “是的。还没有收割。”

    “差不多到了收割的时候了吧?”

    “是的,陛下。”

    “来人!收割一亩给朕看看。”

    早就有带刀内侍应了,从边上的草房里面找出了锄头,当着皇帝和诸位宰相的面选了一块地开始挖起来。

    这拙园足有近二十亩,光红薯就种了十多亩。当初,为了便于管理,以及最后确认红薯的产量,这些田地都是一亩一亩分开的,如今倒是省了确认的事儿。

    这些带刀内侍们忙得大汗淋漓,而宰相们的脸色,由最开始的不以为然,变成了错愕,再由错愕,变成了惊诧,到最后,户部尚书顾之章可以几乎是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跟小山一样的红薯。

    不止是他,其实另外五位宰相差不多都是一样惊讶,只不过,有的表现的明显一点,有的则要含蓄很多。

    其中左丞相祁谦更是含笑看了一眼贾琰,然后看了一眼皇帝,没有说话。

    其实,为了红薯的事儿,他们这些人在福宁殿已经争执过好几次了,但是,没有亲眼见过红薯的产量的话,还真的有人不敢相信。

    祁谦相信,经过今天的事情之后,内阁的国策肯定会有所调整。

    右丞相梁尔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