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中剑-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山有了主意,在电话里说“有些事还真需要崔老板来做些说明,因为这关系到你与二港务的问题,别人说不清楚。”
姜山接着安排当地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刘金华传现场当事人到派出所,分开了调查,形成材料。特别要把“二港务”传了去,他要亲自问明一些情况。
姜山就让王东红陪着王吉祥、张老板一起到派出所,他还要去找一下张玉清。他找过张玉清也没再了解到新情况,就开车去了派出所。
例行公事,派出所里民警先进行了初次询问,做了笔录。姜山在查看监控录像时,发现有两个壮汉在签字和按捺指印时,有些紧张,他们说的细节都不一个样。
细节决定成败。这又一次验证了,当民警认真追问现场细节时,他们漏洞百出了。
“二港务”想的尽管慎密,做的尽管狡猾,但在细节上却没有考虑到这么细。尸体没问题,是落水死亡。但如何掉到海里去,都只说拉被台风刮起的篷布时,被风连篷布一起刮进海里的。
那两个壮汉因为知情,他们在刘大槐拉不住篷布为何不松手时,把聪明才智发挥了一番,一个说被绳子绊住脚了,一个说被绳子缠住腰了。矛盾出来,就好办了。
因为有嫌疑,两个壮汉就被留下继续配合调查。那边,对“二港务”的询问也展开了,姜山先听他把想好的话说完。情境情节如出一辙,但在刘大槐为何不扔下篷布避免被风刮进海里时,“二港务”却说刘大槐是太自信自己的力量,被篷布掀起带下海去的。
他避而不谈绳子的事,他是旁观者,也是局中人,应当最清楚,却一个劲地强调,因为风大,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刘大槐就掉海里了。这更证明他心里有鬼。
姜山转过来,又审两个壮汉,把政策讲得再清楚不过时,他读了包庇犯罪的处罚条款。
一个壮汉很快就流汗了,他急于洗脱自己,说了绳子的事,说是“二港务”原先说是要杀杀刘大槐的邪气,让他们到时松手不管就中。没想到,“二港务”早找好人装作用绳子拴篷布,趁刘大槐不注意,把绳子套在他脚上,怕不保险,又给腰上来了一道。
另一个也说了,“二港务”答应每人两万元的辛苦费和保密费。那人就是“二港务”的亲信。
另一条线上,王东红很快把王吉祥暗中去码头监督刘大槐的情况问清楚了。王吉祥躲在岸上也看到了刘大槐落水的情形,不过他没看清是谁拴的绳子,那些人,他只认得刘大槐与“二港务”。
对那个拴绳子的神秘人,王吉祥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线索,他听说“二港务”当年曾经收留过一个义子,是个哑巴。哑巴一直在码头上,哪里也没有去过。只听“二港务”他这位干爷的话,与其他人一概不交往。
姜山安排人立即拘传哑巴。然后,他安排变更了措施,把“二港务”押进审讯室,给他戴上了铐子。“二港务”泰然自若,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第57章 借尸还魂()
姜山把崔浩瀚也约到港上,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崔浩瀚,“二港务”涉嫌杀人,可能没法给他管理港上事务了。“二港务”交待的有些事情,需要崔浩瀚协助调查。
他给崔浩瀚留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姜山也需要这个晚上,把“二港务”的事弄成熟了。他审讯“二港务”那可得从头到尾,细米扒糠地进行。因为“二港务”事关整个黑恶势力团伙的枝枝节节,少了他的每项交待,就可能在调查取证阶段少了工作,在定罪量刑阶段少了证据。
打黑除恶讲究的是全案全结,完胜除根。这可不能象割韭菜那样,去了一茬又一茬的。否则,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就是空谈。
姜山知道,黑恶势力之所以对社会毒害大,就是因为这一点。留下遗患,遇有空间和土壤,就会发展蔓延,最终为害社会。任何黑恶势力都不是一天长大的,也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养大的,这个毒瘤的长成,是社会管理综合因素孕育而成。
对“二港务”的审讯进行得非常不顺,他什么也没多说。一口咬定他没看清当时的情形,别人的话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居然他还有私人律师。然后,就三缄其口了。
在等“二港务”律师的时候,崔浩瀚来了。他气势豪迈地到了专案组驻地,按照姜山的安排,他首先看到的是他一贯敬仰的付三会、迟则胜,他俩全成了姜山的座上宾。
崔浩瀚到后,休息的地方与他供奉的两位高人对面,楼层之间,互相看得见,却没法说话。要交流只能招招手,抱抱拳,算是打过招呼了。
崔洗瀚开始还大大咧咧地晃着来,可当他看到两位高人时,心里就打起了锣鼓。尤其是他听到了“二港务”在附近的房子里大声喊叫的声音,心里更加担心起来。所有的人,他都可以抵挡一阵,只有“二港务”对他是知根知底,他的身家性命多半在“二港务”手心里捏着!!!
这也是“二港务”敢与他争个高下的原因。
崔浩瀚在姜山热情的招待下,还是保持了足够的风度。王吉祥按照姜山的授意,回到崔浩瀚的身边侍候着崔老板。
崔浩瀚问王吉祥所有的事,都是事情全部败露。王吉祥甚至还说“姜山把咱们全部置于手掌,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崔浩瀚抱着贼心不死的信念,将所有的事推给“二港务”。就连“二港务”杀掉刘大槐、杜威良,也是“二港务”擅自主张,背后动作。与崔浩瀚一点关系也没有,人人在紧急时候都会独善其向。这是种本性,也是种本能。
这边崔浩瀚说的,正是“二港务”想知道的。姜山在其中,只不过略微一透露,两个已经反目为仇的同伙,马上就露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相,互相将对方往死里整。
一切的事实在这种互相攻击中,一点点地露出端倪。经过循线查证,这个黑恶势力的犯罪事实全部暴露无疑。领导和参与者总共十八人,另外还在内讧中死亡两人,失踪三人。受害人达百人之多。调查取证,经过三十余人的共同努力,历时一个月才完成。
尽管公安内部采取的技术手段获得了很多关键的证据,但是到了庭审阶段,它只能作为参考,更多是需要其它证据链的形成才行,这样执法成本就无限地加大。在办案经费不足的地方,为此就会放弃很多能够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调查取证,从而也让许多犯罪嫌疑人逃避了法律的最严制裁。
姜山深知凡涉黑犯罪案件,查明主要的犯罪事实,就已经够主要犯罪嫌疑人判决几次死刑了。这也是考虑成本和经费而放弃一些方面调查取证的根本。如果这个社会上,没有了犯罪行为,或者全部清除、制裁了所有的犯罪事实,那这个社会可真是清明世界了。这种妄想,在略有社会经验的人那里都不会存在的。
当宣判崔浩瀚黑恶势力犯罪团伙时,港上倾巢出动,店里的老板伙计全部鸣放烟花爆竹,以示庆贺。
姜山在宣判的当天,没有到港上,他出现在省公安厅的刑侦局里,他在接受新的任务。这项任务,是s省多年以来都没有攻克的一起跨境涉黑案件,其中一名涉案人员是s省的要员,老婆孩子全在瑞典了。他本人却留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着。时机不到,没敢碰他,怕一碰线断,案件就无头可查了。
与他老婆孩子一同出境的,还有一家涉外企业,以及投资额度不明的巨款。
姜山接受任务后,组织上将他的老婆孩子接到了华安市刚建成的一处公寓楼里。他老婆成为警官培训基地的一名文化教官,女儿正好就近上了华安市一中。
家庭的后顾之忧解除了,姜山就需要奔波在国内省会与涉及的外国两个地方。这时,大学时当过英语课代表的姜山就感受到了一些便利,他出境时才知道,他自己还有语言方面的天赋,他的好多过人之处,还被他的搭档史密斯发现和佩服。
以至于多年之后,姜山被时任联和国刑警组织三号负责人的史密斯协商调去,协助开展国际刑警组织的工作,让姜山放开手脚,大干了一场,成就了神探姜。
这些都是多年以后的事情。当时,姜山也没有这么远的预见。他只管把“二港务”与崔浩瀚调剂的互相攻讦,把事实真相交待得无微不至。
然后,姜山与同事的任务就是查证属实,办成铁案。宣判的结果,姜山想关心,却总是被伤过,不愿提起。
他分析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的调研报告在成功侦办崔浩瀚案件之后,被省公安厅、公安部先后当做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整理后,发表在两级核心刊物上。然后,又参加了公安部的巡回演讲团,进行了为期两面个月的巡回演讲活动。
当姜山按照上级指令,如约到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国级报到时,他被美国的同行嘲笑为大肚姜。
这让姜山又费了四个月的劲,把自己锻炼成一位健硕不臃肿的合格警员。
这时的姜山已经是****警监了,他成为省内同龄人中最早穿上白衬衣的优秀人民警察。
第58章 精英相聚()
姜山奉调省厅,却需要进行国际化的有关培训。这次培训需要四个月的时间,这也是省厅寻找战机的时间段,把准备参战人员强化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真让姜山领教了经营案件的理念。
强化培训就在姜山的母校,那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这么美丽的地方,姜山在读大学时没有发现,他还有些嫌这个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同在省城读大学的高中同学周末互访时,都不愿意来警院玩,僻远是其中一个原因。其它的院校全在市区,公交车站点一般在校门口。
到姜山所在的警院却在这么个地方,在市区需要转几次车不说。下公交车还需要在山间小道上步行五六公里路,那也是姜山他们课外拉练常用的跑道。那条道,在警院里也叫爱情道,因为地处警院,又在山边,绿树成荫,环境既美又安全。附近好多青年男女就选择在此谈恋爱,把警院里严禁谈情说爱的学生羡慕坏了,晚上没少做美梦。
与姜山一同受训的还有来自各地的同行和友邻国家地区的同行,语言就有五种之多。在一起交流全靠英语,课外时间,就会不约而同地到了这条山间小道上散步,三三两两地,互相交流。姜山认识在省厅外管处工作崔鹏,他也在此一同受训,主要任务辅导姜山他们英语及涉外警务。于是,课外姜山自然与他一起走的机会多,也顺便对省厅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和熟悉。
姜山现在是一改读大学时的心态,发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所在。人在繁化落尽之后的心态就是喜欢宁静了吧?
课程是散漫随机的,也庞杂探讨式的,节奏不快。主要是研讨国际法和适应语言口语,对涉案相关国家的国情进行了解,课程由省厅选了部分外援教授外,其余都是由学员里自己选取各自的专长进行交流研讨。这种培训班,在姜山看来,更象是战前的交流情况。
班长就是省厅刑侦局副局长姜浩,也是此案专案组组长。姜山攀三拉四,与姜浩居然论起了祖谱,两人直真假假地称兄道弟起来。姜浩比着姜山大了五岁,也是高姜山五级的师兄弟。
姜浩是警察世家,他爸爸是省厅的老干部,妈妈是警院的教授,姐姐、姐夫、哥哥、嫂子、妹妹、妹夫以及他妻子,清一色的警察。工作单位不是省厅,就是市局与警院。姜山有幸被姜浩当作本家兄弟领回家,去给他老妈过生日,也正好是任课刑法的教授,教过姜山。
在省厅接待处那个最大房间里,姜山见识了警察世家的阵势。十位警察七位穿白衬衣的警监,剩余三位都是一级警督,因为在市局职级到了,年限还差些年。而且,姜浩姐姐的儿子也是警院在读生。
姜浩老妈最高兴的是她教出了个好警察世家,她在这些隆重的时候,喜欢穿警服。她因为是资深教授,警衔达到一级警监,在家里最高。这是她最引以自豪的,她老公才不过是个副厅级待遇,只挂到二级警监。老两口常开玩笑的就是,按照人民警察条令要求,衔级低的向衔级高的先敬礼。
尤其是,在儿女面前,他们更是敬重其事地按照条令行事。这也给儿女们一个信号,只有工作过硬,职级晋升上去,在家里才能受尊重。这样的警察世家,充满了的也是建功立业的价值观。
姜山穿着刚发下来的警监制服,还有些不习惯,可一到姜浩家庭聚会现场。他才知道自己有此井底之蛙的小家子气。他庆幸警衔发下来,否则还穿着一级警督那身警服,到场就有些丢人了。
姜浩老妈过生日选省厅接待处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因为省厅里好多人是她的学生,方便祝寿。也是因为厅长对这样的警察世家厚爱有加,这样的世家不只人才济济,也是战功赫赫,尤其是姜浩的爸爸当年可是响当当的公安部刑侦专家,与美国神探李昌钰也有接触,功绩不大,可因为工作性质不易于宣传。
姜浩纯属子承父业,战功虽然比不过他爸爸,可在全省也凤毛麟角了。这也是姜山与姜浩走近的原因,他知道下步还需要向这位本家师兄学习请教呢。看到姜浩世家的情形,姜山才感到自己还是有些夜郎自大呢!之前,自己做的那些事纯属小儿科的小打小闹,学无止境,姜山感到百尺竿头需要更进一步。
姜山决定利用这四个月的时间,好好地沉淀一下。他除了课堂上认真学习交流外,还接受了打黑除恶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课题研讨。他到学院图书馆借了相关书籍,特别是国外在这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有些竟然是原版。姜山下定决心,把自己再提升一个层次。
他的心中有了更高的追赶目标,他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的个案。他课间经常抓住机会与同训的各国各地同行进行认真交流,姜浩也是积极参与其中。这个培训班看起来不紧张,却凝聚起了许多的学习能量,探讨越越来深入。
香港来的黄泰华与负责美国事务的郭清泉在其中却非常能争执,这常让姜浩和姜山陷于深思。他们接触过和面对过的一些事情,在姜山看来,还可能为期遥远。在大陆只不过是模仿的初期阶段。他们两位却不这么认为,为此,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方进行辩论,在这期培训班上经常发生。
这样的高研班,没有人能够为他们解答更多的疑难与困惑,他们本身经历过太多的实战经验,在他们之间的争论就是高手论剑了。
姜浩在省厅刑侦局里专门负责办理涉外涉黑以及涉及敏感人物的案件,几十年的经历,让他沉稳,从来不见他发火的样子。他修练的应该说是炉火纯青,泰山崩于前,也不动声色了。
姜山在与姜浩的接触中,自叹弗如,有许多方面只能望其项背,这更让姜山有些急躁焦虑。他在与黄泰华、郭清泉的辩论中,有时急于说明自己的观点,语气就会急急的,有些想用语气来压倒对方的意思在里面了。
姜山想到了《刺秦》里陈道明扮演的秦始皇,能够凭眼前的烛火判杀手的心思,那就是这种看不到却有表现的气。这股气,在高手面前那可是能够御剑杀人的。
姜山就试着观想,让自己回到初进警院的生活中,把那股激情与毛躁克服去,再加以静心训练,至少能够让他人看不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纷乱中能够视若无物,准确地直取核心。
第59章 取舍警院()
重回过去,总是让人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珍藏难忘。更何况是初出茅庐的警校生,那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故事就在这时发生出许多的意料之外。
姜山也不例外,他旧地重游,旧事历历,情不自禁。人生难重来,如果那样就会少了许多的遗憾。
那是个青春似火的年代,“趁你还年轻,你想什么,什么便是你。”诗一样的火热情怀。从书堆里抬起头来看世界的时候到了!
那些参加完高考的学子,把陪伴着他们青春好年华、也让他们付出白天黑夜的分分秒秒的书籍付之一炬的时候,他们解放了,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庆贺自己的重生。
姜山却没有这样,他沉静着,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这才是征途的开始,接下来的人生旅途才是真正漫长的,它充满了更多的挑战与凶险,需要迈好每一步。”
他把自己用过的书籍和笔记本全部打入箱子,用绳子捆了,找同学帮着运回了家中。有些是父亲要用的,他给那些上进的学生讲课,有时越界,这些书籍可以满足那些贪心学生的好奇。
笔记本记载着姜山的喜怒哀乐,酷爱文学的姜山有些舍不得,他专门装了一箱。就如后来,他把工作日记当作档案案一样,封存在一个箱子里,老想有空闲时用手拂摸这些陈年旧酿,从中把自己的感悟情怀凝结成文字,让与自己有缘的人能够从中读出些什么。
这种小资情结,让姜吃苦不少。为此,他常失去果绝的判断与取舍。这在以后的很多次机会中,姜山艰难地选择,都在尊得自己内心深处这种情结时,选择的让人匪夷所思。
选择进警院时,姜山也是坐在自家那个小院子里,忍受着热通通的夏天带来的烦躁,还有父亲那帮老教师们的良言相劝。姜山耳朵里充满了杂音时,他还是拿着警院的录取通知书悄悄去报到了。这时,父亲的同事才失落地找他父亲讨喜酒喝。
姜山选择警院,在父亲的同事看来,那简直就是找了份穿制服的工作。他们有的子女没出息,学习成绩不好,就会选择这条路,去考个有制服穿、可以耀武扬威的工商、税务、交通、法院、公安什么的干干。反正都是干部,按年限调职别,资历就是本钱。上大学在这些单位里不管事,跟着混个文凭就管用。
姜山在这帮邻居的同伴之中,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他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活法,这样活法让姜山烦恼了大半生。
第60章 美好时光()
姜山很多的变化都是在夏天完成的。正如那些茧的褪变,破蛹成蝶总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化蝶的日子本来就很短暂,却又赶在一个夏天。这就注定这段时日是不平常的,要经受风雨雷电的考验。
姜山在那些时间里是诗意的思想活跃,他游弋在别人未曾体会的世界里,带着一丝淡淡忧伤地度过了他紫色的大学生活。这样紫色的生活,因为戴望舒的一首诗,紫色染进了忧伤的成份,这曾让姜山沉醉了很长的日子。
警院生活不同于其它大学的生活。规章制度造成了一个规律刻板的大学,但是人总会因为爱好在其中寻找到乐趣,然后沉迷自悦。姜山也不外乎这样的特质。
影像总是在潜意识里潜伏着,一旦时机巧合,它就让主人翁重播。早上六时起床,洗刷跑操,七点回宿舍整理内务,七点半吃早饭,八点半上课,十一点半下课,吃午饭,十二点半午休,下午两点半上课,四点半下课,课外活动,五点半吃晚饭饭,七点准时上晚自习,九点下晚自习,十点集休熄灯,睡觉。次日,照例。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年大学生活就那样悄然而去,让你连回味都来不及。
上学时,渴望着工作,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工作了又渴望上学时的轻松。人心不足,蛇吞象。
姜山在大学最为美好的记忆,是大学刚毕业教他们英语的女助教。一个柔弱不堪的女助教,穿上肥大的警服,还撑不起来,说话也细声细气的。她在阳刚之气兴旺的警院里是个格别,更显瘦弱。
姜山担任英语课代表,与这位瘦弱的英语助教接触多些。她需要补警察基础技能的训练,就随了姜山这帮警院在读生一起训练,但是总是助教的初级接触性训练,没有硬性要求,相对随意。但是这位名叫夏锦的女助教柔弱的身躯里,却有一种令人信服的不服输的执着。怪不得她这么小的年龄就上了讲台,原来她是跳级上的学。年龄与系里大龄的学生一样大。
姜山顺理成章地成了女助教夏锦的训练助理。姜山略加指导,夏锦就自己暗下功夫,不几天竟然有模有样地走起了队列步伐,让姜山暗暗佩服。姜山原本就对队例训练不屑一顾的,却不得不加紧训练自己,认真起来。姜山最自豪的自然是他的擒拿格斗,为此他付出的最多。
他老觉得将来工作中会用得到的,这些打斗技术必须熟练在身,同时也健身强体。他还购买了许多的武术书籍,大有成就一代宗师的意思的。在他的努力争取下,他进了校散打队,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压腿,扛杠铃,跑二十里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再来一次,晚上去警体训练馆,配对训练。这种疯狂的强化训练,每次训练下来,都是汗水浸透几次衣衫。
体重到了史上最轻的时候,腹肌成瓣,胳膊、腿全是肌腱鼓起。省体工大队的武术队教练寻求陪练时,看到姜山他们训练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