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中剑-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山自己找了项责任承担着,大曾的个性仁义豪爽,可也是个犟驴性子。只能顺着来,逆着来会拚命。
姜山与大曾的谈话是选择在大曾的老妈家里,也就是大曾的家里。大曾的父亲去世后,大曾就因为没房子从租赁的民房搬回去,与老妈住在一起。大曾在公安局身份还不是正式民警,就分不到房子。后来,没房子参加房改,把大曾惹火了,自是后话。
姜山买好菜肴,带了两瓶好酒和看望大曾母亲的礼品,还约上妻子和孩子,一起去了大曾老母亲那里吃饭。那也是个民间节日,阴历七月二十二日,当地的财神节。
这时到大曾家里吃饭,姜山是别有深意的,既提前在中秋节前看望了老人,也能体现出他与大曾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别人看不出什么来,他们两家来来往往地没少在一起过些小节日。
姜山喝酒时,让妻子去与老人啦家常,自己与大曾关了门说话。他把局长的反应说了,把后果的严重性说透彻,也把出路给大曾指明。大姜听完,什么也没有说,一个劲地喝闷酒。姜山了解他,他需要事后找个台阶下,面子上的事要紧。
姜山反复说明,除了他和局长,少有人知道内情。如果大曾愿意到刑警大队去干,就先跟着打黑队当助手。刑警大队的反扒专业队不能去不说,就是派出所的反扒组也不能再干下去了。大曾点着头,嘴里说“我明白,我明白,你是为我好。”
那晚上,大曾喝酒喝得不多,却醉了。他在送姜山时,拉着姜山的手直说“你是我的好兄弟,一辈子的好兄弟。我不能抹了兄弟的面子,不能抹黑。”
那个晚上,大曾怎么度过的,姜山不知道。他临走时,还特意嘱咐大曾的媳妇,“嫂子,大曾哥要换换岗,位,他没转上正式民警,以后还有机会。情绪不好,也正常。你要多照顾照顾他。”
第79章 法不容情()
从那次谈话后,大曾爽快地跟姜山说“兄弟,你那儿,我不去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还是少添乱好。我跟所长提了,我去巡逻,专门负责夜班巡逻。别人都不愿意干,我干。白天也能瞅点空,替你嫂子看看门头。”
大曾的老婆一直没有工作,就在市区开了个卖小吃的门面店。吃饭时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大曾的老娘,门店就在生意最好的时候需要人帮助。这样的相法,也挺好。姜山劝过大曾把心态放平,过平常日子最安稳,心里最坦然。
然而,好景不长。大曾退出了市场,刑警反扒专业队因为生手多,市场上的贼有些张狂。姜山熟悉市场上的情况,但是他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情,分工给一名副大队长了。如果事必躬亲,势必把人累昏。
姜山趁空到市场上转了转,看出了些端倪。他就找到可能蹲在沿街门店里的大曾,客气地让他找贼头劝劝,别在此招事惹非。大曾却摆出一付爱理不理的样子,把姜山弄楞了。他说“贼又不是我养的儿,他能听我的。你让你手下的人捉就是了,我管不了那么多。”
姜山心里咕咚一声,他意识到大曾收不住手了。他与贼们交易的时间太长。姜山眼睛一酸,回了大曾一句“我可是仁至义尽了,你不能再知迷不悟了。”
姜山从大曾那里出来时,他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他找了处僻静角落,仰面朝天,望着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浮在蓝蓝的天空中,任由泪水流淌。他感知到大曾永难回头,等待他的将是失去自由,失去他流血流汗、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事业编身份,失去赖以为生的工资收入,远离他的警察梦了。他已经站到与警察的对峙处。
姜山流泪,是因为他别无选择。他需要亲手把自己曾经的引路人,交往了多年的好兄弟,绳之以法。这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事与愿违。他是个警察,而且是个视警察荣誉如生命的人。姜山这时才认清自己,对弱小是同情爱护有加,对邪恶是敌视除之而后快。
他对任何邪恶都从骨头缝里恨,不仅恨之入骨,而且咬牙切齿,不除不快的。人在江湖,快意恩仇,姜山这个鲜明的个性,此时暴露无遗。他自己也吃了一惊,他怎么会这么铁血?
对自己的个性,姜山自己都琢磨不透。他是个多重性格的人,他在研读心理学书籍时,非常喜欢拿自己作样板,因为自己对自己能够了解真实的想法。然而,姜山研究到最后,才发现人最难了解透的恰恰是自己,这让姜山在剥离自己思想的情况下,游荡在身体周边观察自己的观想行为越来越显得荒诞。
姜山知道人只有在危急之时暴露出来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那只是一瞬间的闪念,不假思索的情形下思想才最真实,最危机之时的直接反应才你自己!!!
姜山亲自把在市场上捣乱的贼头捉拿归案,吩咐手下王渐进几个精干之人,把案件办得扎扎实实,取得了大曾与贼头勾结在一起,从中提成的事实根据。每月大曾从贼头那里拿了份整工资,另外吃喝全由贼头包了。交易地点就在大曾媳妇的门面房里和酒厂羊肉汤馆里。
大曾对供奉他的贼头及其同党网开一面,每月贼头引诱三四个流动的毛贼到市场上下手,由大曾抓了交差。他们这样两来无事地和谐相处了两年多了,原来的传闻得到证实,只有口供。但是,大曾毕竟是局里花名册上的事业编的以工代干人员。姜山如实汇报了局长,局长也只好派出纪检工作组,调查了大曾的犯罪事实,移交检察机关。
大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属于顶格重判。姜山在大曾进了监狱后,去看望过他一次,还找分配到监狱里工作的同学嘱咐照顾大曾。
那是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姜山怀着一种企盼大曾理解的良好愿望,带着大曾爱吃的烧烤去的。
他到了监狱后,先找到老同学,老同学已经担任了监狱的狱政科长,专门负责考察服刑人员表现,视情给予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老同学叫张家山,张姜不分的同学会把他们叫成“张山、贾山”。
张家山对姜山老同学的到来,十分地热情,也可能是为了让老同学看看他们改造服刑人员的场所,他领着姜山沿领导们到监狱视察常走的路线,先进去参观了一圈。他跟姜山讲,进监狱有讲究,不能原路返回的,那样子有忌讳:到监狱不能进去出来的。
领导们进监狱视察走的道与服刑人员不一样,不进服刑人员走的门,走看守人员走的门。监区里全划着粗粗的黄色或黑色警示线,标着白线的窄道是服刑人员专用走道,他们需要排队鱼贯走过。
进了监区后,姜山远远地看见一队服刑人员穿着统一的囚服走过,鱼贯走过。他们尽管服装统一,队伍排队走过,因为是散漫的,少了精气神,走着的队伍显得怪异。鱼贯走过,这个词最贴切。那些服刑人员象些被网上岸的鱼一样,了无生机。
监区周边的高墙上全是电网和监控、报警器,,时不时地在高墙的角楼上出现着武警战士,他们身背冲锋枪,实枪荷弹的,一付威风凛凛的样子。高墙内面全是抹得光溜溜的墙面,白森森的,最刺眼的就是“改过自新,回头是岸”等黑色巨大的字幅了。
监区内空场上一片森严。当姜山跟着张家山转到关押服刑人员劳动的车间时,却是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与外面的工厂车间没有两样,只不过工人统一的工作服是蓝白相间的,上面印着黑色的号码和大大的“青监”字样。工人也是清一色的光头。这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是监狱。
姜山跟着张家山转完监区后,从监区运送物品的大门出来。这就是领导们讲究的一项重要出口,监狱是关服刑人员的场所,进监狱千万不能原路进原路出,那是服刑人员必须经过的关口。领导们来视察,需要的就是进小门、出大门,光明正大。监狱是关不住领导的,他们有事进去也是走一趟就出来,大门永远敞开着。
姜山听张家山这番说词,也是听着让人感到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在里面。黑色幽默啊,当领导的最怕进监狱,那将是他们的灭顶之灾。尽管忌讳,但是工作需要还要去,于是就有了这么多的讲究。
姜山在会见室见到了大曾。会见室与监区相边接着。只不过从外面进去会见的需要通过一道看守森严的安检门。进去后,有防弹玻璃相隔、安装了通话器的会见室里,一边一位狱警守着。
大曾还是那个样子,瘦了些,原本他理的短发就几近光头。他被剃刀刮过后脑穴上那些起伏皮肉更显眼了,因为变瘦,那些皮肉突起也松了不少。姜山坐在会见窗口上,他让张家山把东西检查后拿进去,看着大曾吃。
大曾对姜山的到来,一点也不意外。他怨恨姜山,他只管吃,好象姜山还不如那些肉对他有用处。眼神也木呆呆的,空洞地看着姜山说话,嘴里没停下咀嚼,喉结上下窜动着,象只小老鼠。这是姜山每次与大曾吃饭时,最愿意观察大曾的地方。他吃饭纯属狼吞虎咽,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小时候与兄弟姐妹抢饭、在部队上与战友抢饭吃练出来的。
在监狱里吃不好是正常的,大曾从原来的小酒不断,羊肉下饭的时光转换成清汤寡水的日子,更不适应。姜山见大曾没有原谅他的意思,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在这里好好干,学点技术。我跟我的同学说了,他会关照你的。家里面,我会常过去看看的。你有意见,我也没办法,我就这么个人,你又不是不了解。”
大曾冷冷地看着姜山说话,临离开会见室,他只说了句“我不配做你的兄弟,你也不是我的兄弟。”转身进了监区,留给姜山个背影。姜山望着那个背影,看出些佝偻来。
姜山一阵心酸,坐在那里平静了大半天。
第80章 观想修习()
姜山在警院里开始了他最喜欢的独处生活,训练、上课、吃饭与同学一起。可是他找到一个令人心醉的地方,学院射击馆旁边的一个僻静处。那儿有健馆时留下的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高出其它地方,四周全是核桃树和板栗树,看样子从建校之初就栽在那里了。
因为射击馆的遮挡,这个地少有人去。姜山是通过早上跟着哲学系白发教授,去学练太极拳,发现了这个热闹的校园里僻静之处。
这个地方是个谈情说爱说爱的好去处,可是姜山早上去学练太极拳。姜山发现跟着老师学课程之外的东西,教授都会拿着这样的学生当爱徒的,不管什么事上都厚爱一分。姜山经常与宪法学老师踢足球的,姜山在宪法学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
刑法学教课的是个女老师她对刑法学的研究之深之熟,上课都不用带书和讲义,全记了脑袋里。一付出口成章的样子,姜山后来想,如果刑法学老师晚出生几年,刑法学也可以开讲坛的话,刑法学女老师不差起于丹,她声情并茂的讲述,姜山听完课还会感到言犹在耳畔。
姜山在警院里跟着辅导员学周易时,又遇上哲学老师学太极,也合该着姜山有此收获。姜山陶醉于此,他寻找这个僻静之所,就是为了避开一些干扰。这段时间,正是何磊跟他太紧的那个时期。
每次,姜山都是趁没人在校园里活动时,独自一个悄悄地躲藏到那里,或读周易那些神秘的字眼,或琢磨领会太极拳里的阴阳变化。姜山进入这个场所后,就会感受到周边大树遮挡下的气温不一样。在这个干燥的城市角落里,也只有建在山区的警院有此绿荫荫的温润之地,适于修身养性。
姜山寻到这个美妙之地后,他静观的功夫越来越深。每次考试前,他带着课本和课堂笔记,坐在那片浓荫下,边翻看课本边对照笔记,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和声音。这么静观着复习之后,主要的知识点全部会牢记在脑。考试时自动浮现出来,考个八九十分不成问题。
姜山感到最为神奇的是刑法学的考试,他几乎没用看书,跟着笔记静观了一遍女老师的讲课小电影,到了考场上竟然考了九十九分,只是写错了一条刑法法理依据。姜山让女老师甚为遗憾,她的观点就是在法律上错了一点,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秧及一个家庭的幸福。
这让姜山深信不疑。姜山默默地静观时,也正是他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他把周易理论演化到太极拳的动静结合、阴阳互补之中,体会着自身内在的一些变化。他更愿意在这种微妙的静观中流连,他的课程出奇地变得全优起来,他的人精神了不少,至少他看人的视线发生了变化。
他自感一股浩然之气正在充盈着全身,沉静异常,做事也非常的清晰。他经历过的事,重演起来,历历在目,就是如眼前曾经发生过。有的陌生场景和事情经过,一旦显现出这种观想的念头,他就会预见到下一个场景及事情的发展情形。
姜山经过一段时间的静观之后,他决定对自己检验一下。他把刑法和刑诉法两本书找来者不拒,用心通读原文后,不停地观想。一周后,原文全部能够观想着,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了。姜山回到教室里开始了默写。
姜山着写,匆忙地写,他进入了那种身心俱佳的状态。神游万山中,姜山默写刑法、刑诉法原文时,有一个人在注意他。他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就象陶醉在给恋人写情书一样的幸福中。
这不能不让人生疑心。何磊在一旁观察他很久了,她想知道姜山到底给谁写情书。如果知道了,她也好有个心知肚明的竞争对手。自从夏锦嫁作人妇后,姜山对自己还是爱理不理的,只是友情相待,这让何磊烦恼不已。
姜山这种表现,更加激起何磊的不服输心理。她端详着姜山,看他一会愁眉苦脸,一会又心火怒放的,把她看得满头雾水了。她忍不住地悄悄靠过去,伸头从姜山身后看过去,竟然没被发现。
太厉害了,这么牛啊!何磊看明白了姜山在做什么,她大声叫唤起来。这时,姜山正好把两篇原文全部默写结束。他见何磊这样叫唤,就赶紧制止下来。他不想在警院里再搞出些动静来,他想自由自在地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何磊对姜山玩的这种深沉很不理解,她是越看不明白姜山,越想接近他,越想知道他的一切。她趁机要挟姜山教她能够默写全文的办法,姜山只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了她。
何磊学着观想了大半个月,也收到姜山说的那种效果。姜山就劝她不要跟着别人学,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需要自己用心体会,发现规律才好。
不过,何磊的执着也让她用了一个月把两个法律原文背了下来。她当着姜山的面,认认真真地,一字不差地把刑法与刑诉法原文全背诵了一遍。这让姜山很吃惊,自己用观想的办法默写出来,是长期修练的一种体验。
然而,何磊竟然凭着一种好胜的心劲,把那么生涩的法律原文背了下来。何磊能够背诵两法原文的消息,在警院里不胫而走。她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活跃分子,她的作为在警院里掀起了一股背两法风潮,很多人把两法背诵得烂熟于心。
姜山悟得任何事情成了一窝蜂,那就是形式主义了。人都有虚荣心,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这个人就能够成为一个强者。他不想随波逐流,他要做个独特的自己。那时,姜山就下定了决心。
这种观想的方式,让姜山陶醉着。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能够吸收的知识。他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他需要把知识体系建立健全起来,不管是政治法律的,还是社会方面的,包括那些前瞻性的边缘学科,他都加以吸收。
第81章 初涉社会()
最后两年的警院生活,才是姜山真正接受警察职业生涯里最重要、让他受益终身的时段。他还把心理学教授为编犯罪心理学教材收集到的书籍,全部攻读了一遍,做了七八本读书笔记。姜山后来做办公室工作时,感到得手应手。从事刑事侦查破案工作,对犯罪嫌疑人的做案心理也颇有体会。
姜山警院生活终于有了理性,他在如鱼得水。他排除了好多别人羡慕的机会,专心致志地当他的学生。
姜山后来意识到,自己在警院里误打误撞地做好了三件基本事:练好擒敌技术和射击技术两项警务技能,背熟了刑法和刑诉法两个警察常用法律,学好了犯罪心理学和刑事技术两项刑警基本功。这让姜山在当警察时,具有了强烈的警察意识、警察思维、警察心理、警察取向,做起警察这个行当来,得心应手,超常发挥。
人生的一切不是偶然的,都是在积蓄过程中的必然。警院学生毕来前,按照警院规矩,都需要到基层公安机关实习两个月。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既是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学员是否适应现实斗争需要的一环。
临参加实习前,姜山他们接爱了辅导员的战前教育和动员。这些教育活动内容是实实在在的,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历届学员实习活动积累下来的,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姜山认认真真地把辅导员说的牢记在心,他可不想犯错误。人不犯任何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人能够把错误控制在最小的程度,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姜山那时有些喜欢哲学规律的运用。
姜山的实习单位就在青水市最繁华的市中区公安分局姜戈庄派出所。姜山所在区队被分配到市中区公安分局实习,然后分成四个组,分到不同的四个派出所实习。带队实习老师是白发的哲学教授,姜山自然被教授指定为组长,班长何磊成了副组长。
实习学员对到派出所实习存有意见,他们学的可是刑侦专业,在派出所里委曲他们了,学不到刑警破案的经验。学员的意见,自然由姜山上带队老师反应,四个组全是这种意见。
哲学老师的答复早就有了:“先熟悉一下派出所的工作,也主要参加一些反扒打流的工作。然后,逐组轮流到局刑警大队实习,全去是不可能的。刑警大队在局机关里办公,队员连坐着办公的地都没有,几人合用一个办公桌,合用一个便衣橱,每人有个抽屉放放杂物,有个衣橱格子放放便衣,学员去了还需要住在派出所,分到中队里去跟着实习。主要时间还是派出所里。”
何磊因为对市中区公安分局的领导都熟悉,她私下里去找过局长,得到的答复也是同样的。因为这个分局是警院多年的实习基地,所以这些事情不只一届学员提出过。姜山意识到他们还是有些年轻气盛,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过去的经验要学习,前人的教训要借鉴。这是姜山在实习第一天的晚上记日记时写下一段话。姜山决定从现在起,每天坚持记日记,把每天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了三个字:日知录。
何磊跟姜山在一起实习,这让她感到很兴奋。她是地主,她经常找些由头请姜山为主的同学吃饭。她请客吃饭的地方尽管都是些小吃店,可也显出她的诚意。姜山他们都是些穷学生,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也很幸福了。
实习组长除了与带队联系外,还需要经常与派出所长刘全忠汇报沟通。姜山需要把学员的想法汇报给所长,刘所长对实习学员有什么要求,也通过姜山传达给学员。何磊因她老爸的关系,对所长就随便些,私下了还叫刘叔叔。
刘所长笑哈哈地,对何磊特别的好,还因为何磊的缘故,通过联防队给实习学员每人补贴些生活费,理由是学员参加联防的巡逻应得的。当年派出所长刘全忠在市中区公安分局办公室里工作过,对何磊在青水市公安局当局长的爸爸非常敬佩,他有些爱屋及乌。
姜山的实习生活过得并不轻松,因为辅导员讲的那些教训。实习学员都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和自以为是。姜山和他们一样,也是雄性荷尔蒙正旺盛的时期,什么出格的事都有可能做出来。
姜山最担心的是他们实习的这个姜戈庄派出所,单从名字上看很农村,却是青水市最繁华的地段,商业场所、娱乐场所遍地是。歌厅、酒巴刚刚兴起,何磊还带他们去开了一次眼。事后,姜山劝何磊以后不再搞类活动。因为不是谁都有象他一样能够把持得住的,他怕男同学里有把持不住的,毕竟是正当年的小伙子,浑身的力气正没处使唤。
越担心什么事,就会越来什么事。姜戈庄派出所辖区的娱乐场所,大部分是当地下岗工人或者无业人员开的。他们利用自家房产优势,在小街背巷的地开办娱乐场所,那就要动歪心思。他们土生土长的,从小就在这些人堆里混,什么坏心眼也有。
与姜山一个组实习的学员范文星,一个从偏远落后的山区考入警院的同学,平时沉默寡言的,不管做什么都是跟在同学后面,老老实实,中规中矩的。范文星是什么事也不上前,但是什么事也不会落在最后面,总是离最后有两三个人。平时爱表扬没有,挨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