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中剑-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姜山选在离开警院还有两天的晚上,悄悄带上三位新手下,到了自己原来吃过的“一品烧烤”处,吃肉串,喝啤酒,与他们分享一下岛城夜生活。
四位同事一个小组,兴高采烈,有说有笑,一路同行。
到了“一品烧烤”处,姜山刚要喊过烧烤摊上漂亮的女服务员,没想到她看见三位他的手下,一张脸笑成了菊花,甜甜地招呼着。
她给选了靠近风口,远离烟气,相对清静的桌子,招呼三位坐下,麻利地摆好一次性餐具,沏上茶水。
然后,拿出放在围裙前大口袋里的点菜单,笑嘻嘻地问到:“还那样烤吗?一条现杀活草鲤,一斤现切山羊肉串,咸梭鱼两条,大蒜二十串。其余小菜来四小碟,行吗?”
“咦,业务蛮熟练的吗!”
姜山闻听一楞,打量着自己的三位新伙计,有些吃惊,十来天就摸到好吃的小摊了,还混得挺熟。
张猛面红耳赤,看看姜山,看看女服务员,再看看王大朋与马凯,不知说什么好。
王大朋快言快语,马上跟上解释,“这胶东小嫚是张猛的粉丝,初次我们通过人堆多,找到这儿,没想到这位小女服务员认出张猛,崇拜得不得了,要了签名,还打了折。可惜她不是老板,否则直接免单。”
“姜组长,这些天你都有重要活动,我们想请你,可挨不上号,只好自己轮流坐庄,到此喝啤酒,吃肉串,啦呱,乘凉。”
马凯说话有板有眼的,怪不得有“外交警察”一说。自己私下也以国务院的本家以榜样,经常暗暗模仿。
“王妈嘴真碎,太损,有你说的那样严重吗?”张猛还是反击了,直接针对王大朋,不过还有些脸红,真不知他当时怎么演得二号猪脚。
“人家翠花,是为了拉住你们两个色狼常来,才故意这么做的。我也是跟着你们常来,才让她看出来演过电视剧的,其它全是傻说。”
张猛反击得有根有据,一如他拳脚上的功夫,有攻有防,有来有往,一招一式都不拖泥带水,句句中的。
姜山不置可否,借机进一步观察三位伙计的性格脾气特点,倒也不错。
他知道三位也不是省油的灯,年轻人会耍会玩,还赶潮,玩新花样。
烧烤一条街,离警院这么近,他们那份活跃劲,如果发现不了,岂不是枉称青年一代。
“这次轮到马外交请客了,轮流坐庄,数你有福,还请到了姜组长。翠花可劲地点,再加些宝腰之类的,给组长补补。”
王大朋人前疯又上来了,不管周边的食客拿眼瞅他。
幸亏,姜山早跟他们约定了,不准乱称呼,最好称呼大哥,不愿意称呼大哥,就叫组长。
组长,上至党中央国务院,有各种全国领导小组长,至高无上。
下可至车间班组长、村民小组长,容易混淆视听,让人猜测不透。
这样称呼的好处,在什么环境工作生活的人,就容易联想到是他们那个层面的组长,也容易融入一体。
王大朋左一个组长,右一个组长叫着的时候,翠花早把四样下酒小菜上了桌。
毛豆、蒜拌黄瓜、辣钉螺、油炸花生米,荤素全有,海陆全占,开喝。
张猛提出少喝些白酒,一则防止闹肚子,二则所啤酒胀肚子,吃不下肉串。
他看着马凯,不怀好意地笑着,“马外交如果怕我吃瘪你的口袋,我多吃的自助呵。”
“好,你个马展昭,能吃能打就厉害啊?你就是头狼,我也能请你吃得起肉串。”
马凯比划着学狼吃肉的呲牙裂嘴样子,逗得翠花在边上看见嘻笑起来,一笑花枝乱摇,把张猛一双眼睛吸引得直了。
这家伙,怪不得提到翠花就脸红,原来心里有鬼。
姜山不愿意他们胡闹厉害了,引起周围食客的注意,被无处不在的手机拍下,上了网,说不动再闹出个肉串哥什么的。
他听王大朋说话的意思和比划的指头,张猛自己一个能吃两斤羊肉串,还加上不少其它肉串,再喝上一斤白酒,五六扎啤酒。
真难以想象,张猛是怎么吃下去消化掉的,又是怎么喝下去不见踪影的。
姜山认真地问张猛,“你真没事,真能喝这么多酒,吃这么多肉?”
张猛也认真地,郑重其事地回答姜山。
“我从小就爱吃肉,老爸在肉联厂工作,有着天然便利,顿顿有肉,全家碗里的肉都进了我的肚子。老爸怕我发胖,不把我送到一位练家子那里,天天坚持锻练,从不间歇。”
张猛说至此处,颇为得意地拍拍自己呈现楞角分明八瓣肌肉的肚腹,一用力,条条毕现。
“通过练功夫,身体没胖不说,更加健壮,我的肠胃也就成了绞肉机。我估计老外打小吃肉,身体壮是有道理的,我亲身证明了这一点。”
张猛还亮出双臂,展示了一下自己鼓动着窜跳如小老鼠的腱子肉,标准地耀武扬威。
翠花看见后,大呼小叫地,还忍不住用小手轻轻抚触了一下,嘴里啧啧夸赞有声。
张猛遇到翠花嫩白小手的突袭,急急一缩,放下胳膊,抢了翠花手里刚打开盖的白酒,咕咕地向大家杯倒里倒。
他嘴里嚷嚷着,“来,喝酒,喝酒。”摆脱了略显尴尬的境地。
王大朋拿筷子夹一粒花生米,嘿嘿地笑着,一语双关地说到:“翠花,上酸菜,花生米真尽叨。”
他学着胶东腔,咬着舌头说话,令人捧腹大笑。
马凯接着姜山的问话,小声问张猛“展昭神捕,你喝酒最多时喝到多少不醉?只沾酒意,不醉酒的量是多少?”
他说完眨巴眨巴眼睛,直视着张猛的眼睛,生怕他说谎,逗弄大家玩,还特意加了不少的定语。
张猛看看姜山,探寻的意思,是说实话,还是说假话。
姜山郑重地点点头,酒量底细到时也会有用处的。
张猛迟迟疑疑地斟酌着,掂量着,又似回想着自己能够喝多少酒,什么时候沾到酒意了。
“工作后,这三五年才开始正式喝酒,没有喝醉回。沾到酒意也只有警院毕业那年,不知喝了多少,白的,红的,啤的,掺杂着喝的,只知道喝到天亮,没有影响到参加毕业典礼,送别同学,离校。”
他似乎是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回忆中,想了一会,他端起白酒杯,向着姜山举起,“来,我先敬姜组长和王妈、马外交一杯,我干了,你们随意。”
感情,他们把王大朋的“网码”叫成“王妈”了,才十来天就混成这样熟,有了初步的兄弟情谊,配合起来肯定默契。
姜山大感心慰,这摊练得值,这单还是自己来买吧,也希望能买到这些新伙计的心。
张猛举杯一仰脖,“咕咚”,一杯酒全部直接下肚,点滴未洒。
他把杯底朝上,半天没有滴出一滴来。
“酒是粮食精,喝了营养净,不用咬不用嚼,进肚化血很直接。”
他还冒出一句打油诗,补充着解释到:“我喝上酒,大脑运转快,记忆力特强。”
他坐回马扎上,一手拿起三四串肉来,一口撸掉一串。
接着,他拿筷子夹着花生米,钉螺、毛豆、拌黄瓜之类的,一通猛吃,津津有味。
酒肉不分家,姜山看着张猛风卷残云地吃肉方式,才感到他喝酒不易醉的原因。
马凯在边上张口结舌,如果由着张猛这猛人放开肚皮吃,岂不是一人就要吃掉二百多元的肉。
再加上酒水,标准高了去,比着到酒店花钱还多。
姜山拿杯与木僵了马凯,以及奸笑着将酒杯倾斜洒酒的王大朋,逐一碰了碰,也是举杯一仰脖。
痛快,多少年没有这样狂放地干杯了?
在胶县公安一线时,经常与村支书会计之类的农村干部喝酒,菜很简单,酒无好酒,却是热情有加,往往敬酒就是一茶碗,令人感动。
为了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姜山每每也会豪饮一杯,以示诚意,哪所接下来喝水,或者喝醉。
群众路线,就是这样在一杯薄酒中顺利实施下去。
正如邓公与老乡同吸一支水烟一样,关系不密切地,怎么会如此同甘共苦,共同进退。
这是种潜意识的团队精神,更是精神上的暗示与浸染。部队出征前,干上一碗酒,变得雄纠纠,气昂昂,一往无前。
此时,姜山仰脖干掉这杯酒,表明了他与张猛共同进退,马上赢得张猛的表态。
“感谢组长支持,您指哪,我打哪,唯您马头是瞻。”
“咕咚”,“咕咚”,王大朋与马凯也被感染了,没有丝毫犹豫,全都一仰脖,干杯,底朝上,显示自己的酒满心诚。
王大朋的酒杯仰脖前,洒了一些,此时酒底略斜,还滴嗒出数滴。
马凯的酒杯,虽然直直倒着拿,然而,姜山早发现了他的小动作。
他在仰脖喝完后,杯中所剩不多,但是动作迅速,夸张地摔干净杯剩余酒液,才倒拿在手的。
张猛看到王大朋酒杯里还滴嗒着酒,就数出声音“一杯,二杯,三杯,……”
第166章 忠奸皆才()
第三十一章忠奸皆才
“一滴一杯!”
马凯见张猛数出数来,就抢过白酒瓶来,要给王大朋倒上三杯白酒,对王大朋逃酒的奸滑进行惩罚。
王大朋奸笑起来,反击马凯“外交官,你简直就是日本鬼子的翻译官一样坏,最善于挑拨间。你洒了多少,不该罚得更多吗?”
真是贼捉贼一顶一,王大朋与马凯都善于逃酒,互相知道彼此手段,心知肚明。
然而,张猛不会逃酒,也不会发现另两位逃酒。
其实,他也用不着逃酒,有好酒量撑着,不怕,多吃多占,多喝也多占便宜。
比如每次请客,都是他吃掉喝掉大半,另两位干瞪眼。
请客轮流坐庄,他最喜欢。
他猛然想起来什么,惊喜地向姜山说:“姜组长,我想起来,就是我参加电视剧拍摄杀青那次喝得最多,让我把导演、副导演及男一号、女一号,统统喝扒下,自己才感到沾酒了。”
回忆起往事,他颇为自豪,摸了摸脑门。
“那次剧务统计来,她是位中年妇女,没喝一滴酒。结账时,她清点过喝掉的白酒、红酒、啤酒。我没喝红酒,高度白酒喝掉四瓶,除了男一号喝了一杯,其余的让我与两位导演全报销了,啤酒一箱十二瓶装,基本是我喝掉了。”
他怕大家不相信,还表白自己当然只是沾酒,还保持着足够的清醒,接着说:“那位女一号,太风骚,还企图勾引咱,我把他们象装死猪一样,全部架到一辆车上,自己步行回的住处。”
姜山知道张猛真猛,只听闻胶东人里有能喝的,西北人里有能吃,没想到自己身边就有位既能喝又能吃的猛人。
张猛所言一点不假。他与姜山紧持着共进退,喝掉四斤白酒后,又一气喝掉两罐扎啤。
王大朋怪不得不要脸皮地千方百计逃酒呢,他半洒半喝地一杯白酒年下肚,又在姜山讲情下,喝掉了惩罚的四杯啤酒,就醉得不行了。
他两眼朦胧,头重脚轻,只顾得上坐在桌子边上,看着着姜山与张猛有来有往地喝酒,时不进大着舌头插上几句前言不搭后语的醉话。
马凯跟着喝到第四杯白酒,硬撑不下去了,要求换啤酒,于是开了桶扎啤。
王大朋没喝掉的三杯白酒,姜山喝了一杯,另两杯被张猛三下五除二地喝掉了。
然后,与马凯共同喝扎啤,说着话,姜山或者张猛提议走一个,就共同喝掉一杯。
打开第二桶扎啤,喝了三四杯后,马凯也败下阵去。
张猛算算桶里还有多少啤酒,看看桌子上被吃得所剩无几的肉串、烤鱼等,就让翠花再烤上一斤羊肉的肉串。
结果,姜山陪着吃了三四串刚烤出的羊肉串,就感到肚腹胀着,不好受起来。
毕竟不是年轻时,任性不得了,需要注意了。
于是,他试探着问张猛自己喝掉剩掉的啤酒,吃掉剩下肉串怎么样时,张猛拍拍自己仍不见鼓胀多少的肚子,爽快地称道“没问题。”
练摊结束时,姜山让张猛照顾着已经不能独自行走的王大朋,自己领着还不太服气的马凯,打了辆出租车,返回警院。
最后,姜山坚持着结的账,翠花给打了折,四个人花掉六百元,平均起来,标准不比进入五星级酒店大众正常消费低。
可见张猛这家伙的酒量与饭量,回到警院,他又把王大朋与马凯全部安顿好,又到姜山宿舍里看过,没事才放心地回去睡觉的。
姜山大为感叹,这种猛人太少,谁摊上是谁的福气。
自己太幸运了,有着马凯的冷静从容,再加张猛的勇猛无畏,王大朋的诡计多端,到美国猎狐,就是猎虎,也极有信心。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酒,让张猛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让王大朋与马凯知道了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
跷勇善战,不只在战场上,在酒场上也能看出士气来,张猛算是一号,马凯算是二号。
至于王大朋,真有着“王妈”的风范,动心用计,网络搜索,还真需要这么个人才。
还是那句话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只要知人善任,即便是渣,也有渣的用处。要不,现在建筑垃圾,用于筑路,还需要花大价钱呢。
姜山思虑到次日晚上,警院还会安排座谈、聚餐,离院前还需要举办结业典礼、合影等一系列约定成规的繁琐事情,自己回到本省,还需要全部协调各个小组。
于是,他就把自己小组的三位,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召集到一起,简单进行了分工,并安排了下步的工作。
他让马凯协助自己,担当联络员,负责对外对内的互相联络,说穿了就是做自己的秘书工作。
张猛负责小组的一切事务安排,包括吃住行,并协助王大朋把小组负责猎取的每名对象情况,进一步搜索梳理清楚,研究猎取措施,制定行动方案。
分工明确,责任也就清晰了,他们三位也就在集训时,进入各自角色了。
因为练摊,酒后各自流露出自己的性格特点,通过交流沟通及组织介绍,也早知道各自的经历及所擅长。
集训活动顺利结束了,一切都如预料的安排,有秩序有规矩地进行着。
在离开学院的最后一天,早上起床收拾行李时,姜山发现了自己带回来,放在桌头柜上的一张名片。
名片就是“一品烧烤”摊上的翠花给的。
姜山结账时,翠花顺手递给他的,可能希望他们常去光临那个烧烤摊位,更可能想把发放自己的名片,通过姜山,让张猛知道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姜山猜不透这些年轻人的心思,翠花的真实名字叫作“徐玉翡”,看来翠花就是由此引申出来,正好符合了当地习惯。
姜山正在猜测翠花发放名片的用意时,正巧张猛过来帮助他拿行李,要早装车,等集训结业典礼一结束,取了结业典礼合影,就要登车返回。
时间安排得很紧,步步紧跟,这一天很忙。
姜山趁张猛搬行李的空档,顺手把拿在手上的翠花名片递给他,装作不经意的样子。
张猛接过去,拿着看了一眼,什么也没有说,顺手就装进警服上衣口袋里,还把扣子扣好。
这家伙还想到胶东来找老婆,还是另有花心。
不过,就是有花心,也要马上离开远赴美国,参加“猎狐行动”,一时半会是没有时间到胶东来了。
这一切,胶东省公安厅及警院都考虑得非常周细,把合影都神速准备好了。
他们安排着先合影,然后举行典礼。
举行典礼的时间,合影就洗印出来,装盒,人均一份,直发到各省来的车上。
全部是,让来参训的人员,无牵无挂地返回,不留一丝遗憾在胶东。
然而,当姜山登上大巴车时,却感到自己与胶东产生了某种说不清的情愫,变得恋恋不舍。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数年后,他居然带着张猛来主政胶东省公安厅。
此是后话,权当伏笔。
第167章 出国之前()
第三十二章出国之前
张猛一身功夫,从小练出,有幸参加电视剧拍摄,成为男二号,却是因为他不善言词,才改得台词面目全非。
尽管如此,他浑身功夫让导演看好,极力劝他参加剧组的长期合作,想极力把他打造成武打明星。
张猛在剧组里,开始还如同在单位一样,极力表现自己,事事抢着做,不分份内份外的。
然而,当他看到男一号与女一号那种摆派拿架,自己感到厌恶,在剧组里却是大有市场。
导演是欺软怕硬,其他龙套演员也是势利小人,临时的凑班子,全唯利是图,自私自利,锱铢必较。
人前皆表现出一付风流倜傥模样,私下却是互相拆台,施绊子,放坏水。
到了晚上,更是互相窜窝子,各取所需,赤…裸交易,不留半分谨持。
女一号与导演、男一号都有着说不清的关系,私下得空还撩拨身体健壮的张猛。
张猛对这行当的人深恶痛绝,待电视剧杀青,一场大酒,故意灌醉了导演、副导演及男女一号。
他从剧务处领了报酬,扬长而去,从此不再涉足影视剧这个烂毛窝子行当,专心从事刑警工作。
他感到刑警才是警中矫龙,斗智斗勇,需要文武双全,而且面对各种不同高智犯罪分子的挑战,其乐无穷。
张猛执着、坚毅的个性,让姜山渐渐有些喜欢这位新手下,暗暗加大培养力度。
因为一场支持捧场的酒局,更因为半斤八两的酒量,让张猛在感情上无比亲近姜山。
无论任何事情上,张猛都会先想着姜山,勤动手,勤请教,多问候,直接把马凯这位准秘书替代了。
马凯毕竟是机关里练达出来的,不会被动谦让,也积极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份内之事,两个人很快就配合默契起来,各管一块,各负其责。
姜山很高兴还没出国,就形成这样的竟争配合局面。
他没有想到,王大朋这位“网蚂”也不是个善茬,把领到任务目标人员的资料全部梳理得表格化,标注了坐标及路线图。
在他的电脑本里,每打开一位“猎狐”目标,都罗列着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料。
从基本资料,相貌特征,个人喜好,教育背景,习惯动作,生活癖好,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网络好友,网络活动,网名空间,活动轨迹……
一直到他们在国外存款,消费,旅行,联络,等等,凡是涉及对目标对象的吃、住、行、消一切的痕迹,也都或多或少的,被他搜罗殆尽,存储在各自的资料夹里。
省公安厅提供的猎捕目标资料比较单一,除了目标对象的基本资料,犯罪事实外,就是在国外的一些其本亲朋好友联系。
天知道这位“网蚂”是如何获取到如此详实的资料的,尽管有些支离破碎,但是就可能因为这些蛛丝蚂迹,循线追踪,从而猎获目标。
最令人恐怕的是“网蚂”,竟然找到马傅莹在网络上的空间,把她近两年写的博客及拍摄的照片全部详细解读了一遍,梳理出了她的活动足迹,交往圈子,心理变化轨迹。
姜山看后,感到足不出户,就已经了解了马傅莹的很多情况。
从“网蚂”整理出的资料来看,也找到了马傅莹的微信空间,通过她加入的群,了解到她从国内回到美国,微信再无动静,沉寂无语。
她的网络空间也关停,原来加入的圈子也寂寥无声。
姜山据此估计,她极可能换掉了所有的通讯联络方式,仅保持极个别的联系人,进入潜藏状态。
猎捕马傅莹是个难题,是最大的难题。
这个“网蚂”似乎窥破了姜山的心事,因此把最大的难题马傅莹的资料,搜索得最为详细,整理得最为用心。
表格,线路,图文并茂,疑点,以及可能,全部一一列出,倒让姜山的自信加了些折扣。
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马傅莹虽然涉及马敢骑一案,需要回国协助调查,仅有的依据,就是马敢骑老婆曾经分多次打到她境外账户上数千万元的资金,涉嫌窝赃。
国内红色通缉令虽然发出,但是美国对这类犯罪是什么态度,还十分模糊,估计不会积极。
数千万元的投资款,不会轻易就被中国警方连人带款带回的。
三个新助手,如同较着劲,比着干,一个比一个显神通。
当“网蚂”如此用功,在国内就拿出这么多可供寻找线索的资料时,受到另两位的眼热。
他们把各位目标对象的情况,全部暗下功夫,烂熟于心。
用张猛的话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姜山受到“网蚂”启示,从自己总协调全省“猎狐行动”的责任出发,动员“网蚂”举办了一场“网络查缉”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